另一种存在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歌词
另一种存在 第一篇

陈楚生-山楂花

走过了这一片青草坡 有棵树在那等着 它守着你和我的村落 站立成一个传说 山楂树开满了花 落在你羞涩脸颊 山楂树开满了花 我等你一句回答 可是我先走了 纵然太不舍

别哭我亲爱的 你要好好的

在时间的尽头 你一定会看见我 唱着歌在等你 微笑着

就算我最后碎成粉末 也有你为我而活 只要我还能为你记得 我就是不朽的 山楂树开满了花 像你在对我说话 山楂树开满了花

可是我先走了 纵然太不舍

别哭我亲爱的 你要好好的

在时间的尽头 你一定会看见我 唱着歌在等你 微笑着

不配做你男朋友

分开的时候 你一点眼泪没流

又来到十字路口 你说让我先走

我知道是我太过于浪荡 让你 不安彻底伤透

对不起却是一种借口

留下的是最美伤口

我不配做你男朋友

一万句道歉够不够 怎么你才肯回头 再次牵着你的手

我不配做你男朋友

想你下跪都不会接受

你和他手牵着手 在下一个路口

泛黄的照片 还放在抽屉里头

不让你 陪着我走

害怕你会难受 我知道是你 不喜欢浪荡 生活已如此难受 回不去 我努力奋斗

留下的却是最美的伤口 我不配做你男朋友 向你下跪都不会接受 你和他手牵着手 在下一个路口

我不配做你男朋友

亲爱的我爱你吗

我开始看不清楚

怎么我开始有点无助

你的爱一直没有降低温度

是我在飘忽

这是否是我所向往的幸福

还是纯粹的眷顾保护 亲爱的我爱你吗

我真的还爱你吗

为什么我会觉得我好孤独 亲爱的我爱你吗

为什么我渐渐开始害怕夜幕 我开始看不清楚

怎么我开始有点无助 你的爱一直没有降低温度 是我在飘忽

这是否是我所向往的幸福 还是纯粹的眷顾保护 亲爱的我爱你吗

告诉我依然爱你吗

为什么我渐渐开始害怕夜幕 亲爱的我爱你吗

告诉我依然爱你吗

为什么我开始渐渐害怕夜幕

等你的季节-刘诗诗 等夏天 等秋天

等下个季节

要等到月亮变全

你才会回到我身边 要不要再见面

没办法还是想念

突然想看你的脸 熟悉的感觉

不 牵手也可以漫步风霜雨雪 不 能想见也要朝思幕念 只想让你知道

我真的很好

爱一生 恋一世

我也会等你到老

只想让你知道

放不下也忘不掉

你的笑你的好

是我温暖的依靠

等夏天 等秋天

等下个季节

要等到月亮变全

你才会回到我身边 要不要再见面

没办法还是想念

突然想看你的脸

熟悉的感觉

不 牵手也可以漫步风霜雨雪 不 能想见也要朝思幕念 只想让你知道

我真的很好

爱一生 恋一世

我也会等你到老

只想让你知道

放不下也忘不掉

你的笑你的好

是我温暖的依靠

只想让你知道

我真的很好

爱一生 恋一世

我也会等你到老

只想让你知道

放不下也忘不掉

你的笑你的好

是我温暖的依靠

爱的另一种存在

你总是要的简单 从不责怪 傻傻的在我身边安静等待

2015尔雅心理、行为与文化作业答案(第二部分)
另一种存在 第二篇

2015尔雅 心理、行为与文化作业答案(第二部分)

作业标题: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五)

1动态均衡指的是“生命包”与人际关系、和谐心灵的关系。正确答案: √ 2《阶序人: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生现象》的作者:

A、泰勒

B、路易·杜蒙

C、霍曼斯

D、韦伯

正确答案: B

3伦人是哪个国家的基本人际状态: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美国

正确答案: A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二大基本人际状态是以强调人的另一属性“相互性”为特点

B、第二大基本人际状态是人之常态、但是不与其他领域进行相互关联的人际系统

C、第一种基本人际状态可称为“个人”

D、第二种基本人际状态可称为“间人”

正确答案: B

【另一种存在】

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基本人际状态的四个维度里的内容:()

A、思想控制

B、集团

C、交换【另一种存在】

D、自我认知

正确答案: A

6下面关于PSH理论与基本人际状态——新范式的特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态均衡的概念

B、超意识

C、“场”的概念

D、潜意识

正确答案: D

7下面哪一个例子不属于基本人际状态中的“间人”:()

A、中国型

B、日本型

C、现代美欧型

D、印度型

正确答案: C

8“间人”这个概念是中国学者首创的,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正确答案: ×

9“心理社会均衡”和“基本人际状态”是心理文化学的两个核心概念,也是新的研究范式。 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六)

1“差序格局”是谁提出的:

A、泰勒

B、费孝通

C、韦伯

D、麦克利兰

正确答案: B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本人际状态是人存在的社会文化属性的最大单位

B、概括伦人社会的价值观体系,我们称为伦人主义

C、人伦关系指以几组亲属关系为核心的向外辐射的一种人际关系

D、“伦” 的基本含义有同类或同辈,条理、秩序的意思

正确答案: A

3PSH均衡模式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正确答案: ×

4关于伦人“生命包”构成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亲、熟人、朋友是“生命包”的永久居民

B、亲属关系至高无上

C、人的系统是“个人”【另一种存在】

D、人的系统是一种“关系体

正确答案: C

5“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朋友、父子、兄弟、夫妇五种人伦关系。正确答案: √ 6中国人的基本人际状态是下面哪一项:()

A、极致个人

B、阶序人

C、伦人

D、缘人

正确答案: C

7PSH均衡模式具有下面哪两个特点:()

A、动态、平衡

B、静态、平衡

C、动态、稳定

D、静态、稳定

正确答案: D

8下面关于伦人的“伦”的基本含义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同辈

B、道德,修养

C、同类

D、条理,秩序

正确答案: B

9基本人际状态可以比作描述人存在状态的分子式,是人存在的社会文化属性的最小单位。 正确答案: √

10基本人际状态和国民性是一致的,重点是对人的性格和状态的研究。正确答案: × 作业标题: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七)

1关于PSH均衡模式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2或1层:将情感关系的层面提升并扩大,并缩小角色运作的空间

B、第0层:对“内部世界” 的态度

C、第5层:不可表意识(隐私)

D、第6层(潜意识)和第7层(前意识):没有动员

正确答案: B

2追星现象是个人生命包里面均衡出现问题,需要偶像出来弥补。正确答案: √ 3伦人主义价值观不包括:

A、孝、悌

B、敬、忠、仁

C、义、礼、信

D、伪、虚

正确答案: D

4伦人主义价值观特点不包括:

A、基于人的相互性

B、更受推崇的人格有重视家庭、重视人际关系、稳定、谦逊、中庸、节制等优点

C、更受推崇的人格有轻视个性独立、依赖他人和权威等特点

D、更受推崇的人格有过于自负等特点

正确答案: D

5从PSH均衡角度探讨”对外征服“是出于:

A、不均衡发生,需要借此来弥补

【另一种存在】

B、过分均衡,需要调节

C、对外界的好奇

D、潜意识的占领

正确答案: A

6征服、探险、传教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正确答案: ×

7中国人的基本人际状态是稳定的,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它不会发生变化。正确答案:8伦人主义价值观包括孝、悌、仁、义、礼、敬、忠等。正确答案: √

9下面哪一项不是伦人具有的优点:()

A、中庸

B、重视个性独立

C、谦逊

D、节制

正确答案: B

10下面哪一项是中国人基本人际状态发生变化的表现:()

A、农民工进城现象

B、东部用工荒现象

C、地沟油现象

D、都市人养宠物现象

正确答案: D

11在PSH均衡模式中,中国人的第三层是下面哪一项:()

A、隐私

B、外部世界

C、亲属关系

D、潜意识

正确答案: C ×

作业标题: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八)

1“极致个人”通过缔结各种各样的俱乐部组织、控制他人或解救他人、追随他人或获得追随者、帮助他人或超越他人等方式,在非亲属关系中以寻求替代物。正确答案: √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包括国家和政府,对其感情的投注表现为美国人对政治的热心、以竞选方式选举国家领导人、重视个人意愿表达为特点的民主政治体制的表达

B、“极致个人”对0层有强烈的情感投注

C、“极致个人”强调个人独立的结果使美国人难于在亲属集团中缔结亲密联系

D、“极致个人”在伙伴中寻求社交并不是一种及其重要的生存手段

正确答案: D

3关于“极致个人”指向PSH内侧的表现,说法不正确的是:

A、信奉排他性的宗教

B、个体需要刻意组织、精心策划社交活动

C、心理分析或心理治疗

D、有时候可能还会借助于药物产生的幻觉

正确答案: B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美国人的PSH模式是“极致个人”

B、“极致个人”是“个人”基本人际状态(西方社会)的一种精致形式

C、“极致个人”生命包特点是个体有一个 不确定、不稳定的第3层,亲属成员只是PSH第三层短暂的成员

D、“极致个人”均衡模式是单一、稳定的均衡

正确答案: D

5在伦人的集团维度中,亲属体系是以下面哪一项为主轴的:()

A、父子关系

B、母子关系

C、兄弟关系

D、姐妹关系

正确答案: A

6美国人的基本人际状态是“极致个人”。正确答案: √

7美国人的均衡模式是多样的、静态的。正确答案: ×

8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极致个人”对外部世界层的情感投注的表现:()

A、对外传教

B、探索未开垦的处女地

C、个人独立

D、援助活动

正确答案: C

9下面哪一项不是“极致个人”指向PSH的内侧(“潜意识”和“前意识”层)的表现:()

A、信奉排他性的宗教

B、心理分析或心理治疗

C、有时候会借助于药物产生的幻觉

D、推崇高尚品格【另一种存在】

正确答案: D

作业标题: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九)

1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极致个人”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独立、自由、平等、公平、竞争、民主等

B、“极致个人”个人主义价值观特点是基于人个体性

C、“极致个人”更推崇的人格是积极、进取、自信、实际、坦率、自尊等

D、“极致个人”更推崇的人格同时具有内心稳定、宽容的优点

正确答案: D

2

关于“极致个人”四个维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亲属体系—父子关系主轴,主要次级集团—结社

B、交易型交换占优势

C、压抑型控制机制

D、独立型自我

正确答案: A

3哈佛大学“幸福课”的建议有:从你内心释放热情,学会失败,摆脱完美主义,表达感激等。

正确答案: √

4构建健康生命包遵循的原理不包括:

A、人是一个“场”

《智慧》
另一种存在 第三篇

皈依

“自体出生者,向外开诸门。

是故外物窥,而不睹内魂。

智人殊罕有,返视求本源。

于内见自我,永生意方敦。”

智永远与其对内在性的发掘联系在一起。从特尔斐神谕的“认识你自己”到上帝“我要赐他们认识我的心,知道我是耶和华”,抑或是佛常讲起的“成为自己的庇护者”,“靠自己来知”,无不体现着一种反躬自省。这种自省乍看起来极为简单和天真,然而当一个人提到“自己”时,若是总能自我反省,那就足够了。“认识你自己”并非仅仅是为自己作出一个评价。尽管包含着这层意思,但那样会颠倒意识运动的自然顺序,进而违反存在居先的原则。须知意识处于物质世界之中,是由人和事物反映出来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描述同一经验的词汇能够以类似的感受被理解而且相差无几。梵语的“制感(pratyahara)”一词指的是瑜伽修行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将感觉注意力从外界对象收回心中。它的前缀“prati”便有“逆向,相反”的意思。希腊语的“metanoia”表示位置的转换,它的前缀“meta”有转化之意,如“变形(metamorphose)”和“隐喻(metaphore)”这两个词。至于法语中的“转变(conversion)”则与拉丁语的“convertere(回转)”有着联系。

《羯陀奥义书》中表明这种转折开拓了探索永生的道路。而当耶稣遇到尼哥底母

(Nicodeme)这个因毫无结果的寻觅而懊恼的犹太教士时,他讲到一种神秘莫测的“灵生”将替代人类自然的“肉生”。“灵生”暗含以皈依去认识其神秘本源的意思,即从对自我的舍弃开始,通过一种真正的死亡来达到本质上的重生。“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上帝的国。”

“不是要沿着个人走过的足迹而折回,溯源并不意味着抛弃已有的,所回溯的是更高层次的上游,那里被称为上帝、万物或存在。许多宗教将入教仪式理解为入道和重返胎儿状态:那些入教者应表现出获得新生的样子,有的被关进象征母体的草房或是洞穴之中,有的被浸入水底,只能饮牛奶充饥,而且还要进行语言的重新学习。

这些仪式决非心理学上所讲的倒退。他们模仿死亡和新生,以其作为一种考验,来经历生命的中断、跨越以及最后的超度。当生命中那种无所依靠或是停滞的时刻不可避免地突然来临时,这种皈依的感觉就不会仅有一次。此外再没有其他别的方法可以应激外部世界了。奥义书中说:“于内见自我……”好像是极为平常的道理,然而通过这道窄门,另一种存在的方式将开始:运用自我的生命,支持他人的生命——整个生命的意义由此而彻底改变。

印度的思想中常会提及感性经历上的逆转,这是苦行者们致力于发展“内在意义”的一种方法。其意义就如同用各种类型的塞尺探测物体的薄厚一样,最终能够得到所有数据。在达到觉悟的更高境界之前,瑜伽修行者应持续不断地自觉地进行这一过程,以便阻断欲念来进行内心的自省。这些教化的目的并不是要造就一个毫无感觉的个体,而是重新定向生命的意义,使其归向存在的中心:视觉透视灵魂的真相,听觉倾听心灵的回音,触觉摆脱欲念而不再沉重,味觉和嗅觉灵化而超俗……

持久表露后的衰弱显得那么“自然”,直至其枯竭都没有人会注意。归还给智者所需的无穷的能量,以便经受转变的考验。将这些力量归于其迸发的源泉,在那里便可得到自治。这种直接从外部而来的自由支配权对于准哲人来说是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不应贬低感性经验的价值,是它给予觉醒的意识一种超脱的能力,从而去知晓其他的方面。列子曾说:“心凝形释,骨肉都融;不觉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随风东西,犹木叶干壳,竟不知风乘我邪?我乘风乎?”(《列子?黄帝篇》)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所有的感觉归于一体。精神凝聚,身体却觉得稀薄,筋骨也随之融化。双脚支撑的身体如消失般感觉不到。最后身体随风而行,

忽东忽西,仿佛被风卷起的落叶,飘移四方。不知是风扬我而起,还是我乘风而上。”道家的修行和瑜伽的修行相似,入境都不是随意就能达到,它是感觉内在化的结果。为了实现,应该学会静心凝神。或者说得学术味些,没有制感、皈依的经验,等持(samadhi)就不会自行产生。正如罗摩那大仙所讲:“集中于一切所涌出的那里,这便是最为神圣的行为,是爱,是智,是归一。”

﹍﹍﹍﹍﹍﹍﹍﹍﹍﹍﹍﹍﹍﹍﹍﹍﹍﹍﹍﹍﹍﹍﹍﹍﹍﹍﹍﹍﹍﹍﹍﹍﹍﹍﹍﹍﹍﹍﹍

耶稣对彼得说:“你跟从我吧。”(见《约翰福音》21,22)

耶稣对马太说:“你跟从我来。”他就起来跟从了耶稣。(见《马太福音》9,9)

人类对自身不足的认识、对爱的追寻以及新的生命体验方式——内心的皈依,共同构筑起人类的生存背景。为了实现思想的转化,不能满足于现状而要有所期望、有所追求。当然,要完全达到智的境界,恐怕永远难以成为现实。尽管这如同许下的诺言一样必定要实现,但如果焦点超出了它范围的极限,那么汇聚再多的力量也无济于事。

苏格拉底所提到的古希腊爱神实际上是一个虚构的形象,其母佩尼娅(Penia)代表着贫穷,因此“它永远困苦……穷苦将是其永恒的陪伴……它所得到的也在不停地离它而去。”爱神永远飘移不定,在唤起世人欲望的同时不懈地追寻着美。

人类尚且停留在哲学分析的第一阶段,处于有所不足、充满欲望和不断求索之中,因此更应去探讨关于存在,尤其是苦难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传统上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神之路的原因。如果爱神来到广阔的世间,他也不可避免地会同世人一样去找寻一种和谐而又稳定的生活。因为欲望和激情过多时就会消逝,不会为禁欲的思想所限制而保持长久的活力。

“禁欲”一词在今天听起来感觉欠佳,这一点令人遗憾。其实它把人类的欲望分成不同的阶段、程度和过程,也划分出不同的层次,让心灵上的转变成为可能。就如同以层层的封套包裹和覆盖了存在的核心部分,通过剥离才得以取出其中最主要的东西。从这种意义上讲,精神之路并非难以确定,它已经被深深地标记出来。众所周知,许多智者对身外的事物都有更为深刻的分析,他们的主张如果没有经过转化和派生,与苦行和苦修是绝对没有关系的,更多是为了生活和自由,以洞察和同情求得一种“道”。然而,长久以来他们的主张变得残缺不全而无法确认了。道也因此难以确定,或者令人费解。

通常,积极完善和消极放弃联系在一起并交替作用,但某些道会显得极为活跃,而另一些则相对平静。它们侧重于进行苦修或乞求宽恕等不同方面。当那些准哲人转向追求绝对时,他们就会不断地经历自我的状态以及其他人先前已经过的阶段。某些道同年龄和经历联系在一起。古印度教将成熟和年长看得非常重要,认为只有经过时间的积累才能临近自由的状态。另一些则同极其细微直观的认识有关,或者是与那种充满激情的神圣之爱相关联。还有一些,比如佛教,则通过觉醒心理因素或通过对自我固化的逐步解除来进行修行。有时好像已达到最后决定性的阶段,不再有可以返回的状态。但常常也有这样的情况,即在疑虑中忍受了倒退的痛苦和短暂的下降之后,能够找到更为敏锐的感觉。

道在不同程度和阶段的象征性标志十分丰富,几乎无所不有。瑜伽的修行要一步一步地

经过“八支瑜伽”,佛所宣讲的“法”具体实现于“八正道”即“八圣道分”。基督教思索雅各的梦想:众多的天使通过连接着天与地的天梯,这象征着神秘的状态等级。伊斯兰教的苏非教派吧他们的道描述成一种历经无数“驿站”的精神上的长途跋涉,或是由一种光明到另一种光明、直至达到明亮圣洁的状态。

道的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有时还是被不合常理地放弃,就好像人类的体系已对某种水平的经验形成了一种封闭。《老子》中对道有着特别的描述(也许不能算是一种“描述”):“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令人诧异的是,“道”之停留在原地,而不是为了已显现的目标前进,即使目标就在不远的前方,或者说就在意识之中。“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不窥于牗,可以知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有时突然的显露或是神秘内心世界的突变可能会使实现的途径变得相对化。尽管如此,为提升和理解付出的努力、因失败和停滞而受的苦痛,这些都会存在。在生活经历了种种迷狂刺激而难以维持灵感的峰值之后,重重的考验将令生活富有节奏。

无论如何,道永远是无穷无尽的,它以已实现的预示着那些将要实现的。尼斯的格雷古瓦(Gregoire de Nysse)比起智者更为高深莫测,他曾试图由柏拉图主义到基督教义进行一种最高层次的转化。他在《<雅歌>之批评》中写到:“确实,醒来的应永远醒着;走向上帝的,不要落下一步。向上的决不要停止,开拓再开拓,永不停息地走下去。”

﹍﹍﹍﹍﹍﹍﹍﹍﹍﹍﹍﹍﹍﹍﹍﹍﹍﹍﹍﹍﹍﹍﹍﹍﹍﹍﹍﹍﹍﹍﹍﹍﹍﹍﹍﹍﹍﹍﹍

坚忍

“爱是恒久忍耐……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圣保罗(见《哥林多前书》13,4-7)

“坚忍(patience)”一词与“激情(passion)”和“消极(passivite)”有着相同的词源。拉丁语的“patior”表示“忍受、经受”的意思,法语“容忍”一词便是由其演生而来。这些词最初表达的是以积极方式去经受任何事件或情感的冲击和体验。它表现出在世经验影响下以及存在状态下的意识,这些都不可能长久毫无变化。

坚忍本质上是一种女性的品质。法语中,如果从象征意义上来讲,“女性”一词有着开放和等待的含义,是孕育思想和创造性的地方。在一段具体而短暂的经验中,它是一种陪伴和支持,是一种忍受苦难的精神,就如同中世纪神秘主义中所讲的那样。

由此而想到今天看来已经过时无用的一种观点,那就是在西方及此外的世界其他地方男性占据着统治地位——权力、法律、组织和征服自然的技术便是有力的证明。在这种形势下,面对极为复杂的文化源头,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对自我和他人的倾听以及对多种多样精神状态的辨析,就显得相对次要了。

或者更确切地讲,这些应留给不受约束的个体。对于许多人来说“坚忍”往往会产生一种负面的效应,它让人觉得这就是放弃、屈从、接受难以接受的东西以及消极呆滞的意思。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怯懦”的代名词。我们应该去行动,去面对众多的紧急情况,去倾听极权统治下受害者的呼声,如同急切的使徒那样行动起来。怎么能够忽视这种在西方、

基督教或是无神论的人文主义中都极富盛名的范例呢?又怎么能够认为青年马克思的理想同皮埃尔修士是一样的呢?

缺乏坚忍会使行动变得软弱无力。较之众人的迟钝呆板,求智之人最终能够达到某种层次。因为无论他选择了哪一种“道”,时间都为其设立了一种以优异与否来进行评判的考验。内心的归依产生对客观时间的脱离,从而进入到另一种时间感觉之中,它标志着独立于社会生活节奏之外的内心变化的历程。智的追寻者们会发现人类存在处于持久的流动中。老子、赫拉克利特、佛把这种连续不断的消长起伏看作生、死和重生中普遍适用的法则。生命的进程、情感以及思想在交互作用中不间断地形成。这些消长起伏的运动并无同一的标准,既可风驰电掣,亦可迟缓不前,如同大陆的漂移一般,它们是精神与肉体上的前进、停滞和倒退。

这种演化因此很难定向,它要求对自我有着精细入微的聆听,也需要经历过这些曲折的师长给予指引。观念和意象集聚在一起不断往复出现,为了获得自由的空间,应打破陈规冲出所有局限。新的情感和思想的出现是一种突破,可任其产生、成熟,并在允许它们改变中赋予其个性。梦想和灵感从无意识中而来,它们要求有效地专注于意义构造的解析。

时间塑造着人类,人类又塑造着时间。在两者的密切相互影响下,屈服与顽强形成坚忍的两极。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运转、动荡活跃的世界里,环境要求每个人去适应迅速反应所带来的紧张和压力。这就使我们逐渐远离了《斐德若篇》所展示的那种宁静气氛下的哲学对话。当时,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在一天里最为炎热的时候,离开雅典城,去寻找伊利索河岸边的一块树阴,他们驻足的地方,“微风清新且又温和”,“最妙的还是那块青草地,它形成一个平平的斜坡,天造地设地让头舒舒服服地枕在上面……”。急迫决不会是为先贤们而设,因此苏格拉底在唤醒个人意识的积极努力中改变了人类的看法。他懂得如何品味伊利索河的宁静,就如同他懂得为了捍卫自己的哲学思想而喝下毒芹的汁液一样。

传统思想认为,坚忍的人总会从他们所接受的东西中、从他们平和的努力以及他们的转化中得到回报。他们很少会加强个人的意志,只是从内心更为接近事物的运动,以便标注自己的印记与冲力。这到底为其赢得了时间,还是使其失去了时间?如今存有的这种疑问其实毫无意义,对于古人根本不称之为问题。它既没有产生遗憾,也没有腐化我们的灵魂,而致使时间这宝贵、稀有的财富浪费,我们从未将其看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较之将分分秒秒的时间花在改变不良习惯,或探索存在问题的人,智者们对那些将时光浪费在自我表现、显露、消遣上的人更为严厉而不留情面。就如同意义的长久产生确保了真实性、深度,以及新生事物最后的结合。

苦修因此是一件与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工作。

印度教的修行描绘出人类从孕育到成熟的全过程。妊娠就如同胎儿在母体子宫中进行微火烘烤,接下来生命中每一重要的阶段都通过加热个体的火焰的改变而得以实现。个体由此逐步成熟,直至最终以完整的躯体进入火葬仪式。在这种传统中,苦修、烘烤、成熟、孕育形成一条象征之链,它象征了存在于宣讲的话语以及实现的行为中的生命时光。这种时光通过处于上升节奏之各个阶段的意义得以保持。

圣经的信徒们以《出埃及记》为参照。那是何等的坚忍,整个民族耗费40年在沙漠中流离迁徙。坚忍中也交织着不安和反叛,但毕竟还是一种坚忍不拔的忍耐,是神通过人类反映于史册之中的坚忍。诚然,大部分的先知看起来并不是因这种品质而显得出众,他们性格易怒,几乎是以诅咒的方式将其观点植于大众和统治者的意识之中。但在以赛亚、以西和耶利米之后,众多的人在更为深远的意义上经验了神的启示,从而担负起忧心天下的责任,“我立你作以色列家守望的人。”

真正坚忍的作用在于达到醒觉,而不是苏醒。智要求一种看似极不合常理的态度,要求一种我们尚难以习惯的对立:积极的消极,和缓的顽强,强烈的迟缓……

﹍﹍﹍﹍﹍﹍﹍﹍﹍﹍﹍﹍﹍﹍﹍﹍﹍﹍﹍﹍﹍﹍﹍﹍﹍﹍﹍﹍﹍﹍﹍﹍﹍﹍﹍﹍﹍﹍﹍

躯体,介质还是障碍?

“身体内部的空间同外部一样广大,那里包蕴着天地风火,日月星光,万事万物。” ——唱赞奥义书

达智之道由于其文化的根基和转化的方式而多种多样。相对于躯体来说,这种多样性也许表现得更为强烈,有时甚至于扑朔迷离。事实上,如果要找寻些许共同之处,那也就是在新柏拉图学派的文字游戏“soma sema(身体乃为坟墓)”和瑜伽修炼姿态的境界中,或是在宗师玛尔巴(Marpa)为其噶举派所制定的艰难苦修和众多佛教弟子所表现的沉静和谐中。这些是平衡的途径,亦是独辟的蹊径。

或被轻视,或被颂扬,躯体所表现的更多是为了他物而非本身。它是降世为人的象征,也是幸运或者不幸的象征。来于自然的不透明的肉体被看作是经受考验的地方,在那里历经意识的磨难,最终停靠到心灵的源头。

时间的流逝中,躯体产生了最为深刻直接的意识。它时而兴奋,时而倦怠。它的不稳定性致使了非永久性,因此它不可避免地要衰老。但逐渐而来的损耗会使另外的可能性得以实现,这种可能性从青春、迟缓、细心的聆听或是对自身和他人的怜悯中都难以理解。智者的神圣正在于此,因为岁月会增加他们的价值。现代艺术如同照片一样不蕴涵情感的因素,它所表现的美被去除了覆盖在表面的曲线和圆弧,尽管显得生硬但更为清晰。正如漫长的岁月中,人类的欲念之心得以净化。可以感觉到内心超前于外界,它可以渗透过处于透明状态下的外形。尽管必死性的存在,但某些东西可以超越时间的限制,脱离于传统方式和准则的束缚。对于智者已经没有表象的烦扰,但其躯体仍笼罩在一种光辉之中,成为某种“存在”的载体。这就是其所特有的躯体,独特之处在于以简单的方法实现着崇高的主题。智者并不把躯体看作自己的一部分,而是全部个人本性的展示。

然而为了实现这种存在的功用,躯体要和精神一样去找寻智慧之路。它要明白如何开始、前进和停留。为了进入这种明显的简单之中,常常需要许多时间。于此,任何事情都无法称之为壮举,英雄主义也失去了它的领地。整个竞赛远不足以达到完美,只能在上天所设下的迷局中逐渐衰退。佛离开萨克耶的王宫,首先想到的是同时代的人们,于是他追随北方那些严厉的宗师进行苦修。他所经历的磨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同门都为之愤慨。终于,他离开了采取极端方式的宗师,并非遵循着某种原则,而是由于一个唯一的但也是最为正确的理由——那些都不可能有效地摆脱世间的苦难。于是,未来的佛到达更为宽广融合的地方——恒河的岸边,他开始宣讲他的道,他的法,以及来于正中的智。

这段故事的主旨有些矛盾:苦修并非他的目的,也没有为他赢得什么,然而这使他学会了“不动”。后来,正是借助于此,他才能在七七四十九日集中心力来战胜欲望和死亡的恶魔。这些苦修仅从其本身来看毫无意义,但对于达智之路上的人,它们确实必不可少。

因为精神的斗争需要磨练,所以我们应当“束紧腰”就像那些即将进入竞技场的运动员,或者像那些踏上走出埃及之路的希伯来人一样。这种整体的态度与身心皆有关联。耶稣说:“你们腰里要束上带,灯也要点着。”彼得说:“束上你们心中的腰,谨慎自守。”躯体无论过于柔软或是缺乏柔韧都会如脆弱或刚强的精神一样无法经受苛求的考验。佛教中为了描述

2014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另一种存在 第四篇

2014年濠江区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语 文

说明:

1.试卷6页,答卷4页,共10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指定的区域内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口口口口口口,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1分)

(2)安得广厦千万间,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分)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王安石《登飞来峰》)(2分)

(4)范仲淹几经沉浮,数遭贬谪,但始终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实践了他“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伟大抱负。(2分)

(5)把李商隐的《无题》默写完整。(4分)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这张脸平淡无奇,障碍重重,不是传播智慧的庙堂,而是jìn gù( )思想的囚牢。

(2)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kuì zèng( )。

(3)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mò zhōng yī shì( )。

(4)站在罗布泊的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cāng hǎi sāng tián

( )的痕迹。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这位所谓的专家在台上絮絮叨叨,声音沉闷,抑扬顿挫地宣扬他的学说。 ....

B.他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C.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

D.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难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

轻损失。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通过融入诸多国际文化元素的图书节,让读者有机会了解参展国家的文化。(删去“通过”或“让”)

B.中央纪律监察网站9月2日正式上线并接受举报后,受到广泛关注,截至9月底,网络举报量日均达到300件左右。(删去“日均”)

C.许多旅客明知道自己携带了危险品,但为了侥幸过关,绞尽脑汁隐瞒这些物品。(把“隐瞒”改成“隐藏”)

D.为减少沙尘暴的危害,有关部门制定出防沙措施,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将“制定出防沙措施”和“调查研究了沙尘来源”互换位置)

5. 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分句,使之构成语意相关的一组句子。(4分)

一朵鲜花点缀不出绚丽的春天;一个音符谱写不了动人的乐章; ; 。只有万众一心,群策群力,才能建设我们的家园。

二、阅读(46分)

(一)(10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拢 B、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背 ..

C、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 D、野芳发而幽香 芳:芳香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 文中反复渲染“乐”,到底“乐”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二)(9分)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儿怠,则少加夏楚 ( ) (2)至夜分( ) ..

10.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父亲?

B.儿子到了这里可是不学习,凭什么去见你的父?。

C.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你凭什么去见你的父亲? D.儿子到了这里可是不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父亲?

11 .请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4分)

①用一个四字短语给本语段加一个较恰当的标题:

②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三)(10分)

阅读《敬畏自然》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12——14题。

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从中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这个宇宙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你难道没有用心灵听到从那遥远的星系里传来的友好问候吗?

即使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也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那些高级的生命形态正是从这“死”的物质中产生的,换言之,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

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在物质中,有无数的生命在沉睡着,一旦出场的时间到了,它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

因此,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因此,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敬畏 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12. 对“敬畏自然”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敬畏自然就是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B.敬畏自然就要认识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C.敬畏自然就要屈服于自然,不要存在改造自然的妄想。

D.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

13 选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 (3分)

A.那些看起来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

B.宇宙是有生命的,我们要敬畏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C.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D.物质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1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人类有哪些不敬畏自然的行为。请举两个例子,并谈谈你的看法。(4分)

(四)(17分)

小爸爸 老爸爸

刘亚华 ①母亲在她21岁那年生下我,比母亲还小两岁的父亲,顺理成章升级成小爸爸。那时,他在村里谋得一份工作,做会计,他对工作倒是上心,早出晚归,对我的到来却感到惊慌失措。他从来不让我碰他的账本,每每我哭闹时,他也只是以巴掌待我,很少把我抱在怀里哄劝。记忆里,我很少和父亲亲近。

②我一直把他待我不好的原因归结为:重男轻女。母亲总是为他开解,说父亲那时年龄小,还没有多少责任感。后来,果真如母亲所说,到七岁我上学以后,报名、交费以及和老师的沟通,母亲从未插过手,倒是父亲鞍前马后,忙得脚不沾地,还乐享其中。

③可是,我却不怎么爱搭理他。小时候他对我种种的怠慢,还有我挨过他无数次巴掌的场景,时不时回荡在我的脑海。尽管他极力想讨好我,我却刻意和他保持着距离,以致后来我们的关系一直不冷不热。

④父亲37岁那年,我的小妹来到这个世界上,父亲一下子又升级为“老爸爸”,中年得女的“老爸爸”乐得不得了,似乎要把所有的宠爱全奉献给这个小丫头。我在一旁羡慕嫉妒恨,时不时拿自己出生的冷遇与小妹的优待相比,心里就会感到委屈和难过。有一次,小妹无缘无故哭泣,我过去吼她,父亲这时站出来,大声指责我,我们便争吵起来,我把过去他对我的种种“劣迹”全抖出来,说得他脸一阵发青。他从没意识到,他伤我这么深。事后,他认真地对我说:“当年,我确实没做好你来的准备,你要不要重来一次?我再也不会像先前一样待你了。”

⑤冲这句话,我破涕为笑,自此后,父亲像变了一个人,时时处处对我小心翼翼,想弥补他对我的亏欠。那天,因为某事和父亲起了争执,我气极之下摔他心爱的账本,他扬起的巴掌停在半空,最终也没有落下来。

⑥可小妹却不领父亲对她的情,待她稍懂事后,她就不让父亲去她学校,说同学们笑她:“你爷爷来了。”这句话像“狼来了”一样让小妹害怕,所以,小小年纪的她给父亲下了规定:不许来我学校,如果路上遇见我,同学多的话,你就假装不认识。小妹希望有一个“小爸爸”,她不知道我当年所受“小爸爸”的冷遇有多深,如果换作我,我宁愿享受“老爸爸”的宠爱,不介意同学们的嘲笑。

【另一种存在】

⑦父亲60岁那年,我因病住院,父亲日夜守着我,那天半夜醒来,我发现父亲蹲在一角,肩膀一耸一耸,见了我,他用手掌往脸上一划,但我还是看见了他的眼泪。我这才发现,父亲真的老了,他已从少不更事的“小爸爸”变成老成持重的“老爸爸”,他早已不再是我内心深处的“小爸爸”,发现这一点,我惭愧又感动。

⑧我也终于明白,每一个男人都会从“小爸爸”变成“老爸爸”,我也终于懂得,父亲的爱,就像一杯陈年老酒,总会越来越浓,越来越醇,直到刻骨铭心。

15. 阅读全文,说说“我”对“爸爸”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委屈,难过 16. 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我气极之下摔他心爱的账本,他扬起的巴掌停在半空,最终也没有落下来。 ......

17. 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18.文章对你在处理与父母关系上有何启示?请谈谈你的体会。(5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花儿有了雨露的滋润,色彩更加绚丽;孩子有了母亲的呵护,成长更加快乐;生活有了坚定的信念,步履更加的矫健??因为有了你,生命里都是奇迹,在成长的道路上,一定有一个人,一段情,一本书,一处景,一首歌??曾深深地感动着自己,激励着自己。

请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有你,我更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附加题(10分)

【甲】假如我是个大学校长,我要开设一门必修课程,就是“怎样使用你的眼睛”。教授们将向他的学生讲授,怎样通过真正观看那些从他们面前过去而未被注意的事物,使他们的生活增添乐趣,这将唤醒他们沉睡而迟缓的天赋。

也许我能凭借想像来说明,假如给我哪怕三天的光明,我最喜欢看到一些什么。在我想的时候,也请你想一下吧,请想想这个问题,假定你也只有三天光明,那么你会怎样使用你自己的眼睛,你最想让你的目光停留在什么上面呢?自然,我将尽可能看看在我黑暗的岁月里令我珍惜的东西,你也想让你的目光停留在令你珍惜的东西上,以便在那即将到来的夜晚,将它们记住。

如果,由于某种奇迹,我可以睁眼看三天,紧跟着回到黑暗中去,我将会把这段时间分成三部分。第一天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乙】正嚷间,大圣到了。叫一声:“开路!”掣开铁棒,幌一幌,碗来粗细,丈二长短,丢开架子,打将出来。九曜星那个敢抵,一时打退。那九曜星立住阵势道:“你这不知死活的弼马温!你犯了十恶之罪,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又将御酒偷来此处享乐,你罪上加罪,岂不知之?”大圣笑道:“这几桩事,实有,实有!但如今你怎么?”九曜星道:“吾奉玉帝金旨,帅众到此收降你,快早皈依,免教这些生灵纳命。不然,就髹平了此山,掀翻了此洞也!”大圣大怒道:“量你这些毛神,有何法力,敢出浪言。不要走,请吃老孙一棒!”这九曜星一齐踊跃。那美猴王不惧分毫,轮起金箍棒,左遮右挡,把那九曜星战得筋疲力软,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急入中军帐下,对托塔天王道:“那猴王果十分骁勇!我等战他不过,败阵来了。”李天王即调四大天王与二十八宿,一路出师来斗。大圣也公然不惧,调出独脚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健将,就于洞门外列成阵势。你看这场混战好惊人也。

寒风飒飒,怪雾阴阴。??大圣一条如意棒,翻来覆去战天神。杀得那空中无鸟过,山内虎狼奔。扬砂走石乾坤黑,播土飞尘宇宙昏。只听兵兵扑扑惊天地,煞煞威威振鬼神。

1. 两个选段分别出自哪部作品?对主人公影响最大的老师分别是谁?(2分)

2. 结合【甲】、【乙】选文,分析一下这两位主人公的性格各有什么特点?(4分)

3. 请结合选文内容,分别简析这两部作品的一个共同特点。(4分)

【B】【第二讲】【阅读训练】【 2012高考二轮小说阅读专题训练】
另一种存在 第五篇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乌米

[俄]阿·马·高尔基

①……每当早晨醒来,我便打开房间的窗户,倾听着从山上透过果园中茂密的绿阴向我传来的心事重重的歌声。无论我醒得多早,这歌声都已经回荡在充满着盛开的桃花和无花果的香甜气息的晨空里了。

②清风从阿伊——偑特里山巍峨的峰顶簌簌吹来,微微地拂动着我窗前浓密的树叶,树叶的簌簌声给歌声增添了许多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感。歌曲本身并不优美,而且有些单调,整个曲调很不和谐。在看来本应该停顿的地方,听到的却是悲伤而激动的呼号,随后这一惊心动魄的喊叫又同样出人意外地变作了柔肠百转的怨诉。这歌是一个苍老而颤抖的嗓音唱出来的,日复一日,从早到晚,什么时候都能听到这支像山溪一般流下来的唱不尽的歌子。

③村民们对我说,这心事重重的歌声他们已经听了七个年头。我问他们:“这是谁在唱?”他们告诉我,这是一个叫乌米的疯老婆子唱的。六年前她的丈夫和两个孩子出海捕鱼,至今没有回来。

④从那时起,乌米便每天坐在自家土屋的门槛上,望着大海歌唱,等待着自己的亲人。一次,我去看她。我沿着蜿蜒的小道,经过几个伫立在山坡上的土屋,穿过一个个果园和葡萄园,爬上了高山。在山石背后翠绿的树丛中,我看到了乌米老太婆的那所半坍塌的土屋。在从亚伊拉山顶滚下的巨石中间,长着几株法国梧桐、无花果树和桃树。溪水潺潺地流着,在它流过的地方形成许多小小的瀑布,土屋顶上长着青草,墙上爬着曲曲弯弯的藤蔓,屋门正对着大海。

⑤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

⑥乌米一面唱,一面用笑脸迎着我。她的脸在微笑时皱得越发厉害了。她的眼睛年轻而明亮,眼里燃烧着专心致志的期待之火。她温存地打量了我一眼,重又凝视着一片荒漠似的大海。

⑦我走近前去,在她身旁坐下,听着她歌唱。歌子是那样奇特:满怀信心的曲调不时为忧思所代替,其中含有焦灼不安和疲倦的调子,它时而中断,寂然无声;时而又响起来,充满了

喜悦和希望……

⑧但是不论这歌曲表现什么样的情绪,乌米老太太的脸上却只有一种表情,那是一种坚信不疑的期待,一种满怀信心的、安详而喜悦的期待。

⑨我问她:“你的丈夫叫什么名字?”她粲然一笑,回答说:“阿布德拉伊姆……大儿子叫阿赫乔姆,还有一个叫尤努斯……他们很快就会回来的。他们正在路上,我马上就会看到船了。你也会看见的。”

⑩她说“你也会看见的”这句话时,似乎深信,见到他们父子对我来说也将是莫大的幸福,似乎当她丈夫的渔船出现在海天之际,出现在她那被南方的烈日晒干了的、木乃伊般的棕色手指所指的那一道深蓝色的细线上时,我会感到莫大的快乐。

随后她又唱起了那支期待和希望之歌。我看着她,一面听,一面想:“就这样怀着希望该有多好啊!心里充满了对未来巨大欢乐的期待,这样活着该有多好啊!”

乌米一直在唱着,她微笑地摇晃着身躯,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在日光下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茫茫大海。

她完全沉湎在一种思念里,不理会任何别的东西了,坐在她身旁的我对她说来已不复存在。我对她这种全神贯注的神态满怀敬意,我觉得,她这种只怀着一种希望的生活很值得羡慕,我沉默着,情愿让她把我忘却。这一天海上风平浪静,它像一面明镜,映射出明亮的天色,但并未使我产生什么希望。随后我便满怀惆怅悄然离去。身后传来了歌声和溪水响亮的淙淙声,海鸥在海上翱翔,一大群海豚在离岸不远的地方尽情嬉戏,远方是苍茫的大海。

年迈的乌米永远等不到什么了,但她将怀着希望活着和死去……

1. 本文着意勾勒了乌米的形象,请从两个方面概括乌米的主要性格特征。(各不超过两个字)

(1)(2)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该题取答区间在全文。文章的前半部分交代乌米连续第七个年头在海边唱着歌等丈夫和孩子归来,从不间断,这种坚持,这种不懈,只能概括为“坚忍”或者“执著”;后半部分着力写她充满希望、喜悦、快乐,所以只能概括出“乐观”。由于题目要求概括出人物性格特征,所以一般性的表心理活动的词语是不太合适的。

答案:(1)坚忍(执著)(2)乐观

2. 指出第⑤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题干要求说明景物描写所用的手法,简析其作用。段中“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这句话非常重要,它暗示考生,这里所写的一切景物都跟“形成气氛”相关联,那就只能是“烘托”。除此之外,写景还讲究顺序,前半部分由近及远地写,后半部分由远及近地写,有条不紊。

答案: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

3. (1)请用一句话概括乌米歌声的情感内涵。(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反复写她的歌声有何目的?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取答区间在②、⑦、段。在这些段落中,作者反复强调自己体会到的乌米的歌声中传达出来的情感。作者反复写她的歌声,首先是为了塑造人物,是为了表现她的心理,展示其性格;其次是借此渲染氛围,凸现其悲惨遭遇,突出她的忧怨,引发读者的同情之心。

答案:(1)忧怨中充满希望。(2)①更充分地表现乌米复杂的内心世界,有利于揭示乌米的性格;②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切同情;③渲染气氛,使全篇笼罩在明亮与灰暗交织的基调中,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 鲁迅《祝福》中的“我”既是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又是主人公祥林嫂命运的见证者,其重要性与本篇中的“我”相似。请赏析《乌米》中“我”的形象与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取答区间主要在②、③、④、⑦、⑨、段。题干富有启发性,它告诉考生,这个“我”和《祝福》中的“我”相似,考生联系所学旧知识,对照本文内容,就可以分别从“我”的形象特征以及“我”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上去赏析。从作用方面看,用第一人称叙述,会使人觉得这件事真实可靠;“我”贯穿全文,起到了线索作用;还借“我”的口抒情议论,表达作者的思想;同时“我”对乌米的态度起到衬托其形象特征的作用。

答案:形象:①对不幸者富有同情心;②对人性之美满怀敬意;③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作

用:①使文中的人和事更具真实感;②“我”是贯串全文的线索;③借“我”的感触揭示全文主旨;④通过“我”对乌米的情感态度衬托乌米的形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决斗

欧洲曾流行过一种风俗:决斗。

当两人发生了龃龉或冲突,各执一端,互不相让时,便约定时间地点,并邀请证人,兵戎相见。显然这是一种你死我活的格斗。普希金便是在这样的决斗中死去的。——我始终不能理解,一个好端端的生命为什么要让它在决斗中毁灭呢?一个鲜活的生命转眼间便倒下了,倒在了他人的咒语和狂笑里,倒在了别人的谈资里,倒在了死不瞑目的时间里,还有比这更残忍的吗?——这样的斗法,形式上虽然废除了,但实质还在。

这便是精神上的决斗。

自己跟他人,自己跟自己。而最主要的,还是自己跟自己,两个“我”之间的争斗和较量。这里虽然没有《战国策·秦策二》中所说的“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的惨重,却也不乏刀光剑影,鹰瞵鹗视,兔起鹘落。这样的决斗,常常在静默中进行。当一种想法不尊重另一种想法,一种做法不苟同另一种做法,一种观念不赞成另一种观念,一种眼光不欣赏另一种眼光,一种存在不承认另一种存在,一种梦想不欢迎另一种梦想时,矛盾便种下了,仇恨便发芽了,决斗开始了。只是这样的决斗,没法约定时间地点,它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或者说它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没有证人在场,或者说只有“自己”这个既是决斗士又是证人的双重角色在场,或者说只有时间这个最公正的证人在场。输赢也便常常是模糊的,说不清楚的。——当然那只是暂时的。——最终,还是有定论的。

这样的决斗,使用的当然都是隐性武器,比如操守,比如胸怀,比如学养,比如智慧,比如意志,比如觳力。一来二去,也使见出了高低。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武器实在是称得上定夺乾坤的将军、元帅。凑手的武器,只要有钱是能够买得到的;称心的武器,花再多的钱也未必。要得心应手,自己动手铸造武器是惟一的好办法,把自己的骨血、心跳、体温、气息、汗水、泪水、抗争、隐忍、渴望、呼唤、祈祷、祝福等等统统融在一起,加上天地之神气、日月之精华,加上先哲之睿智、圣贤之明慧,一把好剑就铸成了,或一支好枪就做好了。铸器的目的,当然最终还是使自己也成为一种武器。一种“非手、非竹、非丝、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的上好武器。

愚公称得上一件上好的武器,和愚公的“傻气”颇有些相似的西西弗斯也称得上一件上好的武器;“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的阿基米德,“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的贝多芬,在苦斗中高喊着“人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桑提亚哥,“把神的恩赐发挥到极致”的阿甘,无一不是一件上好的武器。

我听说一位老人,八十多岁了,还坚持每天去登山,二十多年了,风雨无阻。这不是“决斗”

是什么?我还听说一个七八岁的孩子,一边照顾着常年卧床不起的父母的生活,一边上学读书。这不是“决斗”是什么?我曾在报上读过这样一个特写:一位像百合花一样年轻的生命,明明知道死神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她,窥视着她,觊觎着她,折磨她,依然平静地、坚韧地写下了一篇又一篇散文,还有一部长篇……这不是“决斗”,又是什么?

自我决斗,看上去并不轰轰烈烈,甚至是冷冷清清的。这种精神上的决斗,从来就拒绝热闹。它像地火似的,燃烧着,突然一个耀眼的火光,那是它的灵感,或激动。

我理解这样的决斗。

一个优质的生命就应该是这样趋于完成的。这应该是一种优秀传统。如果这样的传统被抹杀了,废除了,世界也就空洞,地球也就变成了零。

1. 本文论述的重点是“精神决斗”,请结合全文分点概括“精神决斗”的特征。

答案:(1)精神决斗的对象主要是自己。(2)精神决斗的起因是思想观点上的矛盾。(3)精神决斗使用的武器是隐形武器。(4)精神决斗从来都拒绝热闹(或:精神决斗常常在静默中进行)。(5)精神决斗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6)精神决斗只有自己或时间这个证人在场。

(7)精神决斗的输赢常常不是马上能够决定的。(任答对六点得6分,语意相近即可)

2.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阿基米德和桑提亚哥都被作者称为“上好的武器”,他们分别是靠什么把自己铸成了“上好武器”的?

(2)结合文意.概括说明一个人怎样才能把自己铸造成为“上好武器”。

答案:(1)阿基米德靠的是对科学的自信;桑提亚哥靠的是永不言败的勇气。

(2)①把自己的身心情感意志希望等融合在一起;②吸取自然的精气;③吸取先哲的智慧。

3. 怎样理解“如果这样的传统被抹杀了,废除了,世界也就空洞,地球也就变成了零”这句话的含意?

答案:“这样的传统”指的是自我精神决斗的传统。如果这种勇于超越自我、战胜困难的传统没有了,就不会产生优质的生命,人类社会就会陷入精神空虚之中。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781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