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我长大陪你变老文章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养我长大陪你变老文章 第一篇

做一个怎样的子女

——27岁北大美女博士王帆

我是一个80后,顾名思义,80后就是指1980年到1989年出生的人,对吗?但是在中国,80后还有一层比较特殊的含义,它其实是指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中国正式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

我们一出生,就得了一个国家级证书,叫独生子女证,这个证可以保证我们能够独享父母的宠爱,但是这个证,也要求我们要承担赡养父母的全部责任。最开始我是觉得,如果想做一个好女儿,那我肯定得挣很多的钱,然后让我爸妈过上特别好的生活。我从上大学开始,就经济独立,我所有的假期都在工作,所以我的父母,几乎一整年都见不到我两次,对于很多象我这样在外求学、工作打拼的独生子女来说,咱们的父母都变成了空巢老人。有一天,我妈跟我打电话说:“早上你爸坐在床边,在那掉眼泪,说想女儿了。”你知道我的第一反映是什么吗?哟,至于吗,您这大老爷们还玻璃心呢?天天给自己加戏在那。但是后来有一次我回家,那个下午,我永远记得,老爸侧坐在窗前,虽然依旧虎背熊腰,但腰板没以前直了,头发也没以前挺了,他摆弄着窗台上的花说了一句,爸爸没有妈妈了,爸爸没有妈妈了。大家觉得这句话在表达什么?悲伤?软弱?求呵护?我只记得我小

的时候,如果梦到妈妈不要我了,我就会哭醒,我特别难过,但我从来都没有想过,爸爸没有妈妈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我发现这个在我印象当中无比坚不可摧、高大威猛的男人突然间老了。爸爸没有妈妈了,表达的不是悲伤,也不是软弱而是依赖。父母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依赖,而当我们的父母,失去了他们的父母,他们还能依赖谁呢?所以在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父母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我,而且他们后半辈子,能依赖的只有我,我得养他、陪他,把我所有的爱都给他,就象他一直对我那样。我要让他知道,即使你没有妈妈了,你还有我!所以从那以后,我愿意适当地推掉一些工作、聚会,我挤时间多回家,我陪他们去旅行,而不是把钱交到旅行社,让别人带他们去吧,因为我明白了一点:赡养父母,绝对不是把钱给父母,让他们独自去面对生活,而应该是我们参与他们的生活,我们陪伴他们享受生活。所以,我每次回家就会带我妈,去洗浴中心享受一把。有一次,我正给我妈吹头发,旁边一位阿姨说:“你女儿真孝顺!”我妈说:“大家都说女儿是小棉袄,我女儿是羽绒服。”呵呵,幸亏没说是军大衣。那阿姨又说:“我儿子也特孝顺,在美国每年都回来带我们去旅游。”说着吧,阿姨还把手机掏出来了,给我妈看照片,说你看我儿子多帅,一米八五大个,年薪好几十万。我当时有点觉得话锋不对,为什么呢,当一位阿姨,向你的妈妈,展示她儿子的照片,并且报上了身高、

体重,年薪的时候,应该都是相亲的,就在这个时候阿姨说了一句让我们全场人都傻了的话,她说,可惜不在了,不在了。原来就在去年,阿姨唯一的儿子在拉着他们老俩口在旅行的高速公路上车祸身亡,在那一刻,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去安慰那位阿姨,我就想伸出手去抱抱她,可当我伸出手的那一刻,阿姨的眼泪就哗哗地往下流,我抱着她,我能感受到她那种身体的颤抖,我也能感受到,她是多么希望有个孩子能抱一抱她。也就是从那一刻,我特别地害怕,我不再是害怕父母离开我,我怕我会离开他们,而且经过这件事,我对于一句话的理解有了更深入地这样的感觉,叫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原来我只觉得这句话应该是,我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别让爸妈担心,对吧,但是现在我发现,不仅如此,我们对待别人也要这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意味着一个家。

所以我现在,在跟父母分别的时候,我都会紧紧地抱抱他们,在他们脸上亲一下,可能像拥抱亲吻这种事,对于我们大多数的中国父母来讲,都一开始是拒绝的,但是请大家相信我,只要你坚持去做,你用力地把她搂过来,你狠狠地在她脸上亲一下,慢慢地她就会习惯,像我现在走的时候,我妈就自然地把脸送过来。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你在表达“爱”。 我想作为独生子女,我们确实承担着赡养父母的全部压力,但是我们的父母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风险,可是他们从不言

说,也从不展现自己的脆弱。你打电话他们说家里一切都好的时候,他们真的好吗?作为子女,我们要善于看穿父母的坚强,这件事情越早越好,不要等到来不及了,也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就象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缺席子女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龙应台有一篇《目送》,他在结尾告诉我们,不必追。可是今天我想告诉大家,我们就得追,而且我们要从今天开始追、提早追,大步去追。至亲之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景而应该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谢谢大家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观后感
养我长大陪你变老文章 第二篇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观后感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观后感(一)

我离开家的时间,超过有生之年的一半长了。记忆里的爸爸总是停留在我小时候冲我吹胡子瞪眼扬言要揍我的画面,那时的他生龙活虎、风华正茂。

第一次发现爸爸变老,是有次我回家,跟他一起包饺子,漫不经心地说着话,一转头,看见他松松垮垮的下巴,和严重下垂的眼角。那一刻真正理解了那句话:父母的衰老是一瞬间的。

从那之后我开始害怕,怕我来不及好好跟他相处,他就不在了。我越来越多地给他打电话。他忙,我也忙,但是我尽量多抽出时间跟他聊天,聊我小时候,聊他小时候,聊他和妈妈的事,聊早已经去世的爷爷奶奶,甚至聊姑姑们的种种。我就是想趁着他还能跟我聊,多知道一些关于他的事。我明白即使我再拼命攥紧,时间的沙漏也会在指缝中漏掉一些东西,但总好过最后我两手空空。

我的手机越来越好,数码相机越来越高级,我竟然很少给他拍照,更别提拍视频。意识到这个问题,今年秋天的时候,陪爸爸一起去看花展,各种花开得明媚妖娆,我不断怂恿他拍照。爸爸说:“不照啦,不照啦,你们年轻人照吧,我年纪大了都不好意思跟花照相了。”

我说:“我记得你以前有个专门的相册,放单人照的。”

爸爸说:“嗯,确实有一个。”

那是一本特别简单的相册,32开。那时候他还年轻,经常出差,用的还是老式交卷相机,无论到那里都拍一张单人照,洗出来,按顺序摆在相册里。他说,以后要摆满中国地图。

忘了是哪一年开始,相片不再增加了。

爸爸说:“照着照着,发现不认识相册里的自己了。”

听到这句话,我忍不住鼻子发酸,但是依旧坚持让爸爸拍照。他终于被我说服,说:“好吧,还是跟花照一张吧,要不以后更不好意思照啦。”

这是两个月前的对话,我记得清清楚楚。这两天看《流放的老国王》,想起那番对话,当时忍住的眼泪顿时就掉了下来。德里达说:“当人们写作的时候,总是在请求原谅。”阿尔诺?盖格尔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写这篇文的时候,想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关于老年痴呆症父母的>故事,井上靖写过《我的母亲手记》。跟那一本比起来,《流放的老国王》故事性更强,对父亲一生的回顾更细腻、更感人。深受小农经济浸润的父亲如何在战争年代九死一生,然后变成一只固守家园的“蟹”,顽固不化地缩进壳子里,再不愿意探出头来。儿女们从来没有深究过其中的原因。父亲的举止反常并且不断做错事,儿女们也只想到责怪、反感、厌倦,从来没有静下心来跟父亲谈一谈。“那些年我们都在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父亲是老鼠,我们是一群老鼠,而疾病是猫。”直到所有人都认识到“猫”的真相,做儿女的才开始漫长的反思过程,并且变勇敢,学着面对这个不可逆转的事实。

不可逆转。衰老是不分贫富贵贱的,这是每个儿女在面对双亲时最无奈的事实。即使父母没有患上阿尔兹海默症,他们的白发和皱纹也让人惦念和忧心。阿尔诺?盖格尔有段话精准地描述了这种无力感,他的原话是针对老年痴呆症父母的,但是我觉得它适用于所有父母。他说,很多人说父母年纪大了反倒像孩子,这是不对的,孩子的特性是向前发展,是取得能力,而老年人会逐渐丧失能力。与孩子在一起,你感受到的是进步,

而与老人在一起,你感受到的是丧失。

“我如同在慢动作电影中看着父亲漫漫滴着血,生命一点点从他身上渗漏出去,整个人的品质和个性一滴一滴从个这个人的身上渗漏掉。”

这是最触动我的一段话,顺着它我几乎想到了很多可能发生在我爸爸身上的坏的可能性。其实事实已经说明一切了,爸爸时不时会说,眼睛花啦不戴眼镜不能看书啦;颈椎疼得厉害有时候手臂抬不起来;以前能吃的东西现在反而开始过敏;以前搬动家里的大花盆毫不费力气,现在不敢轻易动了怕扭到腰??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是呈现的都是老态。他像一棵只活一季的树,已经贡献了绿色和阴凉、花朵和果实,步入秋冬的时候再送我一束柴禾,就真要消失了。

米兰·昆德拉说:“在我们称之为生命的不可回避的溃败面前,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理解它。”因为理解,所以慈悲,所以很多人年纪小的时候讨厌背课文,但是年纪大了之后想到朱自清的《背影》会泪流满面。

顺着这本书的回忆,我还想到了爸妈的婚姻,第一次能够正确对父母之间关系进行一次梳理。书中的父母离了婚,我自己的爸妈也一样。

爸妈离婚好几年,我都没有正面跟爸爸聊过这件事。他是那么骄傲的一个人,永远不认为自己有错,甚至不认为妈妈离开他之后能够过得好。后来妈妈再婚了,过得很好很好,我跟爸爸婉转提起这件事,他才挤出一句:“她就是不肯听我的,太倔。” 那时候我误以为他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希望妻子臣服于他的意志。直到很多年过去,我自己也要处理跟先生之间的关系,有一次我们吵架,他冲我吼:“我是为你好,你就是不领情!”我才恍惚明白,那些看似固执的男人并不是单纯地希望妻子臣服于他,而是偏执地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爱对方。不得要领,铸成过错。

阿尔诺·盖格尔在书中写到:“他们对婚姻的想象建立在无知上,他们还像大多数人一样,忽略了一种小小的状况:没有人能够改变别人。性格比善意更为坚挺。”“两人身上都带有可能使人幸福的元素,但是,仔细观察,这些元素属于不同幸福方式,是完全相反的。最终,导致两人各自感觉不幸福。”

我再也找不到比这更贴切的句子来阐释一段失败的婚姻。这是我爸妈夫妻关系终结的根源,也为我自己的婚姻敲响了警钟。我写过很多爱情故事,也有很多读者给我写邮件,倾诉他们的恋爱、婚姻苦恼,我想,我说了太多的话,竟然都不如这几句精准。 俄罗斯有句俗话说,生命中除了我们犯的错误,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会重现。这句话警醒,却太悲观。我更希望世人能够更加聪明一些,在过去的错误上学到东西,减少未来发生悲剧的可能。也许我们干预不了政治,左右不了时局,至少我们可以拿出更多的行动力,对父母好一些,多家人好一些。

我曾经跟妈妈说:“妈妈,我觉得好遗憾啊,在我的童年记忆里,从来没有骑在爸爸脖子上的经历。小伙伴们都有的。”

那时候我爸妈已经离婚,妈妈对爸爸是有怨恨的,但是听到我这句话的时候,她立刻纠正说:“你记错了呀,是有的。不光是骑脖子。你很小的时候,你爸爸特别喜欢用一只手托着你,另一只手扶着你的腰,把你举得很高很高,还不断跟我说:‘你看你看,这丫头又胖了呢,但我还是举得动!’你开心得很呢。”

真恨自己记忆力不好啊,竟然忘记了这么美好的事。

我想,在时光机发明之前,我是没办法穿越回去考证这件事了,但我相信妈妈的记忆不会有错。我来不及回到过去,看到爸爸如何疼爱我。幸好我还有现在,和厚厚的一叠未来。当我陪着他给家里的牡丹剪枝的时候,当我给他炖五花肉做扁豆焖面的时候,当我先生为了哄他高兴故意输他两盘棋的时候,看他笑得那么开心,我想,幸好啊,我还有机会陪你笑着变老。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观后感(二)

最近,27岁北大才女博士王帆的一场演讲《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感动了整场观众,微信朋友圈迅速火爆传播。“不要等到来不及了,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就像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缺席孩子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听完你有没有感动得掉眼泪?但也有人吐槽这是一份“鸡汤”,动人暖心,在子女打拼生存阶段却难实现。你怎么认为呢?

达标:

【养我长大陪你变老文章】

这让我想起以前在《梅州日报》上看到的百姓故事片段,一位老者晨练完毕,煲了几壶开水后便因心肌梗塞溘然长逝了。与病痛相比,孤单寂寞对“空巢”老人来说伤害尤甚。

陈柳: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谢翅飞:

无意行孝,再闲的人也总能找到种种借口。

梦中山水:

感恩是有时限的,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再重演。

许素芬:

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都是生活的无奈。每隔一段时间,一条问候短信、一个视频电话、一件实用的礼物,只要能让父母开心,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就是尽到了孝道。 曾晓冬:

能如此迅速火爆,是因为触动了大家的心弦,引起了共鸣。相信很多人看后都会有所反思,有所行动。

陈华:

抽时间常回家看看,陪父母聊聊天,听听唠叨,做些家务当然更好!

温丽容:

爸爸曾经对我说:做阿公的人还有阿爸喊多好啊!这句话我读出了埋藏在父亲心底的伤感和他追忆父母的深情。这句话成了我一直以来对父母无尽的牵挂,父母在的地方永远是我的家,任什么也无法阻挡我要回家的脚步!

曾金红:

我身边的一些同事、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有过这样一种切身体会:有时候子女们两手空空带个人回去还不如多买些礼物多寄些钱回家更能让老人们开心!没办法,很多普通家庭的思想只能停留在物质层面。“陪父母慢慢变老”,是中产及其以上阶层所追求的一种精神享受,对于那些迫于生计不得不在外打拼的“屌丝”来说是一个遥远的奢望!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观后感(三)

早晨,打开手机,看到朋友圈被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包围,我赶紧拨通了父母的电话,好久,那边才接通:“是闺女啊,我手机是不是坏了,怎么老接不到你的电话?”我心头一酸,才想起好久没有给爸爸妈妈通话了。【养我长大陪你变老文章】

不懂事的我一直认为父母根本不爱我,我只是他们甩不掉的包袱,我从小做梦都想离开家,离开他们。直到我第一次离家去百公里外的市重点中学读高中,妈妈送我到车站,透过车窗,我看到一向坚强的妈妈眼里噙满了泪花。那一刻起,我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是爱我的,他们奔忙于繁重的生活中,无暇顾及我的感受。也是从那一刻起我不再觉得自己是他们的包袱,我是他们的孩子。每次回家父母都将自己舍不得吃的东西留给我,临行前会将我的大包小包装得满满当当的。

今年妈妈过六十六岁大寿,我通过《齐鲁晚报》刊登了我和妈妈的合影,给妈妈写

了人生的第一封信,大字不识的妈妈反复看着照片和黑色的字符,逢人就夸:“我上报纸了,闺女送的礼物。”幸福得像个小孩。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人生最大的遗憾,趁父母健在,放下手中的忙碌,每天和父母煲煲电话粥,听听他们的唠叨,利用假期多陪陪他们,看看岁月刻在他们脸上的皱纹,让子女的爱不缺席他们的衰老。记得龙应台在《目送》中说:“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而对于父母,我要做的是必须去追,他们为子女倾注了一生的心血,如今风烛残年,我们要做的是“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你养我长大 我陪你变老
养我长大陪你变老文章 第三篇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看到这题目,你的心灵是否会轻轻一颤?

陪着父母变老,这“孝”你尽到了吗?我想我们都是有孝心的儿女,但是很好地行孝的却不多,我们用钱行孝大于用心、用时间行孝,而且大多数人如此,可见这不仅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

“长大”“变老”同样是漫长的过程,但“养”和“陪”却是天壤之别。 为了把儿女抚养成人,父母操碎了心,揉皱了皮,熬黄了眼,染白了发,这是一个不得不又心甘情愿的过程,这是一个殚精竭虑又乐此不疲的过程。我们从坠地到学步,到奔跑,到独闯天下,一路走来他们为我们遮风挡雨,不离不弃,他们是我们不倒的依赖,我们的喜怒哀乐就是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情感被我们绑架:我们欢笑他们便开心,我们落寞他们便难安,我们病痛他们便心痛,我们幸福他们便无所求,这就是我们的父母。

当我们长大成人时,我们想要扬帆远航,想要有自己的天地,想要过精彩充实的生活,我们一直向往着远方,不停地追逐奔波,他们不羁不绊,只留孤寂做陪,他们不想成为我们的负担,怕我们辛苦,他们需要的只有陪伴,而我们却常常给不了,我们的生活几乎被工作,被孩子,被应酬填满,他们的需要一直在可怜巴巴的候着候着,不言也不语??很难唤起我们的注意,他们习惯了等待,而我们也习惯了被等待。

可曾想当我们羽翼还没丰满时,还不能独自面对生活时 ,我们最担心父母离开我们,担心失去依赖,失去庇护。但当我们的父母年迈不便时,你是否想过你已是他们的依赖?你担心的是他们离开你,还是你离开他们呢?我们不要再留那么多的等待给父母,但更不要让父母连等待的机会都没有??好好爱父母,好好爱自己,陪他们变老是我们的义务,我们要全程的陪。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养我长大陪你变老文章 第四篇

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一开始我想,作一个好女儿,我得挣很多的钱,让父母过上很好的生活。所以我从上大学开始就经济独立,我所有的假期都在工作,所以我的父母几乎一整年都见不到我两次。

对于很多像我这样求学、工作在外打拼的独生子女来说,咱们的父母都变成了“空巢老人”。

有一天我妈在电话里跟我说:“早上你爸坐在床边在那掉眼泪,说想女儿了。”而我的第一反应是:哟,大老爷们还玻璃心呢。【养我长大陪你变老文章】

但有一个下午我回家见到的场景令我再也无法忘记:老爸侧坐在窗前,虽然还是虎背熊腰,但腰板没有以前直了。他摆弄着窗台上的花说出了一句话:“爸爸没有妈妈了。”

“爸爸没有妈妈了。”这句话在表达什么?悲伤?软弱?求呵护?我只记得小时候如果梦到我妈不要我了就会哭醒,但我从来没有想过爸爸没有妈妈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养我长大陪你变老文章】

突然我感觉在我心目中这个无比坚不可摧的男人突然间老了。爸爸没有妈妈了,表达的不是悲伤也不是软弱,而是——依赖。

父母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依赖,而当我们的父母失去了他们的父母,他们还能依赖谁呢?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父母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我,而且他们后半辈子能依赖的只有我了!

我得养他陪他,把我所有的爱都给他,就像他一直对我那样。

我要让他知道:即使你没有妈妈了,你还有我!

所以从那以后,我愿意适当推掉一些工作、聚会,我挤时间多回家。我陪他们去旅行,而不是把钱交给旅行社让别人带他们去吧。因为我明白了一点:赡养父母,绝对不是把钱给父母让他们去独自面对生活,而是我们参与他们的生活,陪伴他们享受生活。

【养我长大陪你变老文章】

我每次回家都会带我妈去洗浴中心享受一番,有一次遇到一阿姨,那阿姨说:你女儿真孝顺。我妈说:大家都说女儿都是小棉袄,我女儿,羽绒服!

阿姨又说:我儿子也很孝顺,在美国,每年带我们出去旅游。还掏出一张照片给我妈看:看我儿子多帅,1米85,年薪好几十万。

接下来阿姨说了一句,让我们都傻了:“可惜不在了!”原来就在去年,儿子在带父母去旅行的高速公路上,车祸身亡。

在那一刻真不知如何安慰那位阿姨,我就想伸出手去抱抱她。但就在拥抱的时候,我感觉到阿姨身体的颤抖,原来阿姨多么希望有个孩子能抱抱她。

在那一刻我特别害怕,我不再是害怕父母离开我,我怕我会离开他们。

自那以后我对一句古语有了新的认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原来我一直以为那就是应该珍惜自己的身体、生命,别让爸妈担心。但现在我发现,不仅如此,我妈对待别人也是这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意味着一个家。

所以我现在每一次跟父母分别的时候,我都会拥抱父母,在他们脸上亲一下。对中国父母来说,拥抱、亲吻这种事,父母一开始是拒绝的,但相信我只要你坚持去做;用力的去搂过来,慢慢的他们就会习惯,这样他们会知道你在表达爱。

作为独生子女,我们确实承担着赡养父母的全部压力,但我们的父母承担着世界上最大的风险,可是他们从不言说,也从不展现自己的脆弱。

你打电话他们说家里一切都好的时候,他们真的的都好吗?

作为子女,我们要善于看穿父母的坚强,这件事要越早越好,不要等到来不及了,也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

就像所有父母都不愿缺席子女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

龙应台有一篇《目送》,她在结尾告诉我们:“不必追”。

可我今天想告诉大家:我们就得追,而且我们要从今天开始追、提早追、大步去追!

至亲之情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

而应该是

你养我长大

我陪你变老!

王帆的演讲,瞬间击中评委,比如华少:

我是80后,我有独生子女证。

我们这辈人真的不懂怎么做子女。我的父亲有时会骄傲,因为我现在混得不错。但我几乎没时间陪他。

我不太会做子女,其实我也不太会做老爸。因为我一直处在为了要让他们过得更好而裹挟于让自己更成功的工作漩涡中。

你最后那句话让我真的很痛:“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好难啊,真的好难啊!

因为一直以来,有人教我们怎么考高分,但没人教我们怎么做子女。

到底应该做一个怎样的子女?作为80/90年代的这批人,因为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自由,所以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不断的发生争吵和顶撞。当我们潇洒的背着行囊,远离家乡,远离父母,原以为挣脱了束缚,却总是在无数个夜晚怀念起那些唠叨,甚至连争吵都变成一种珍贵的回忆。

也许这批人已经开始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也许自己也开始学着如何为人父母,但是至亲之情绝不应该是看着彼此渐行渐远的背影啊!我也想呐喊一句:你陪我长大,我愿意陪你变老!

文章来源:梦之帆国际教育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主题班会
养我长大陪你变老文章 第五篇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主题班会活动

一、 班会背景

如今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却很少从父母的角度去体谅父母的艰辛与不易,认为父母的辛勤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甚至还常常埋怨父母的唠叨、麻烦。因此,学校召开这次主题班会,唤起孩子们的内心情感,不忘父母之恩,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之。

二、活动目的

1、让学生深入体会父母之爱,感受亲情的无私与伟大。

2、让学生理解、关心、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3、 培养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活动安排

【养我长大陪你变老文章】

(一)宣传教育活动:

1.班主任组织在班级教室黑板书写感恩格言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感恩宣传和教育。

2、各班于10月21日召开《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主题班会。

(二)践行实施活动

1、前期准备。

(1)每人写一件父母伴你成长中记忆最深的事(班会时读)、制作一张手抄报(班会时展示)

(2)班主任准备好活动方案(可参照群资料1、苹果树和男孩故事。2、《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原文。3、王帆演讲视频)

2、布置作业

(1)和父母进行一次交心的谈话;

(2)为家里做家务: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3)与父母照合影

(4)班主任组织学生开展“算算亲情帐,感恩父母心”(看自己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一年或中学阶段要花父母多少钱)”的活动。

(三)总结深化活动

1、班主任组织学生写出对《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主题班会的感受,并把班级活动方案与活动总结于10月26日前交到学生处。

2、班主任评选出《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手抄报3份10月26日前交到学生处(A4纸)。

四、活动要求:

主题班会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班会中突出和渲染一种真实感人的场面,要让学生在内心深处有所触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783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