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形虫在体外存活多久

| 医生招聘 |

【www.guakaob.com--医生招聘】

弓形虫
弓形虫在体外存活多久 第一篇

C6-弓形虫

宠福鑫动物医院中西结合国际动物诊疗中心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龙禧三街龙锦苑6区北门,010-57903673

作者:聂振哲

近些年来,由于很多媒体的错误宣传,甚至人医妇产科医生对弓形虫的不够了解而错误的引导大众,诸如,猫狗可引起弓形虫病,造成可怕的胎儿畸形。有些甚至采取夸张手法,耸人听闻,引起大众无端的恐慌,造成很多小动物被遗弃。本文主要针对临床上较多的动物主人关于弓形虫的咨询进行论述,而非犬猫弓形虫病得论述,希望所有同仁对弓形虫和人的关系有正确的理解。

病原体和流行病学

弓形虫病是由一种弓形虫寄生引起的感染,病原体为龚地弓形虫,有些文献翻译为刚地弓形虫。

猫为弓形虫的终末宿主,会排出弓形虫卵囊。犬为弓形虫的中间宿主,不会排出弓形虫卵囊,但是可以机械性的排出传播卵囊。据报道,美国有大于20%的犬弓形虫血清抗体检测呈阳性。

世界各地的弓形虫感染非常普遍,美、英的成年人中,大约16%到40%发生过感染,有的调查达70%,而欧洲大陆和拉丁美洲的成年人,50%到80%发生过感染,法国人高达90%。1985到90年我国的23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大都在10%以下,明显比外国低,但是之后未见相关调查及报道。

生活史

弓形生活史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阶段,全过程需两种宿主,在猫科动物体内完成有性世代,同时也进行无性增殖,故猫是弓形虫的终宿主兼中间宿主。在其它动物或人体内只能完成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只限于在猫科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内进行,称肠内期发育。无性生殖阶段可在肠外其它组织、细胞内进行,称肠外期发育。弓形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极不严格,除哺乳动物外,鸟类、鱼类和人都可寄生,对寄生组织的选择也无特异亲嗜性,除红细胞外的有核细胞均可寄生。

中间宿主内的发育 当猫粪内的卵囊或动物肉类中的包

囊或假包囊被中间宿主如人、羊、猪、牛等吞食后,在肠内

逸出子孢子、缓殖子或速殖子,随即侵入肠壁经血或淋巴进

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寄生,并扩散至全身各器官组织,如脑、

淋巴结、肝、心、肺、肌肉等进入细胞内发育繁殖,直至细

胞破裂,速殖子重行侵入新的组织、细胞,反复繁殖。在免

疫功能正常的机体,部分速殖子侵入宿主细胞后,特别是脑、【弓形虫在体外存活多久】

眼、骨骼肌的虫体繁殖速度减慢,并形成包囊,包囊在宿主

体内可存活数月、数年,甚至终身不等。当机体免疫功能低

下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时,组织内的包囊可破裂,释出缓

殖子,进入血流和其他新的组织细胞继续发育繁殖。包囊亦中间宿主之间或终宿之间互相传播的主要形成。

终末宿主内的发育 猫或猫科动物捕食动物内脏或肉类组织时,将带有弓形虫包囊或假包囊吞入消化道而感染。此外食入或饮入外界被成熟卵囊污染的食物或水也可得到感染。卵囊内子孢子在小肠腔逸出,主要在回肠部侵入小肠上皮细胞发育繁殖,经3~7【弓形虫在体外存活多久】

天,上皮细胞内的虫体

【弓形虫在体外存活多久】

形成多个核的裂殖体,成熟后释出裂殖子,侵入新的肠上皮细胞形成第二、三代裂殖体,经数代增殖后,部分裂殖子发育刚地弓形虫成熟、未成熟卵囊和红细胞为配子母细胞,继续发育为雌雄配子体,雌雄配子受精成为合子,新近形成卵囊,破出上皮细胞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温、湿度环境中经2~4天即发育为具感染性的成熟卵囊,猫吞食不同发育期虫体后排入卵囊的时间不同,通常吞食包囊后约3~10天就能排出卵囊,而吞食假包囊或卵囊后约需20天以上。受染的猫,一般可排出1000万/日卵囊,排囊可持续约10~20天,其间排出卵囊数量的高峰时间为5~8天,是传播的重要阶段,卵囊具双层囊壁,对外界抵抗力较大,对酸、碱、消毒剂均有相当强的抵抗力,在室温可生存3~18个月,猫粪内可存活1年,对干燥和热的抗力较差,80℃1分钟即可杀死,因此加热是防止卵囊传播最有效的方法。

根据弓形虫的生活史,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关于弓形虫传播的知识点:

1.

2. 猫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只有猫才能排出具有感染性的卵囊。 猫在捕食野生动物、吃被弓形虫感染过的生肉或者接触到被卵囊污染的食物或水时才

具有感染的可能性,之后排出感染性卵囊。所以纯室内饲养和只吃猫粮的猫是很难有

机会感染弓形虫的。反之,户外生活的猫或者流浪猫则具备很高的感染弓形虫的可能

性。

3. 猫排出的感染性卵囊在体外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发育2-4天之后才具备感染性。48小

时以内的卵囊是不具备感染性的。所以每天清理猫砂特别重要。

4. 猫的卵囊在环境中有着极强的抵抗力,一般不容易杀灭。囊合子可以在水里、潮湿的

土壤里生存好几个月或更长,因而猫粪污染的食物、饮水、甚至尘土,人吃下去都可

以传染。

5. 人可以通过接触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的土壤或水感染弓形虫,所以养成洗手的习惯非常

重要。

6. 因为几乎所有哺乳动物和鸟类都可以感染弓形虫。人的传染来源主要来自于这些动物

的肉类,如果肉类烹煮的温度不够和时间过短,其中的弓形虫没有杀死,就有传染的

危险。

7.

8.

9. 生肉或切肉案板的污染生食的水果或蔬菜同样可以传染弓形虫。 弓形虫污染的牛奶等奶制品同样可以传染弓形虫。 犬可能会机械性的传播弓形虫卵囊。所以,教育狗不要有捡食的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

但是有新闻报道说“狗与人关系密切,是人类的重要传染源之一”,还有人生下的孩

子出现了“智力迟钝、先天性心脏病或者畸形”,就归罪于家里养狗,这些都是缺乏

依据的、不负责任的说法。

10. 在完全熟食肉类的地区,猫科动物是人的重要传染来源。但是,作为中间宿主的许多

其他动物同样可以传播。例如有许多牧场极少有猫,也有很多牛羊感染;而且世界上

还有个别岛屿没有猫,岛上居民感染率仍然很高。所以,国内有一本重要的《人体寄

生虫学》书上说:由于作为中间宿主的家畜感染率很高,故从人的感染来源来说,猫

粪的污染就不及吃未熟肉类为重要。

临床症状

正常猫感染弓形虫可能只会出现自限性腹泻。

弥散性弓形虫病得猫可能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先升后降、腹水、黄疸、呼吸困难。一般来讲,免疫系统正常的猫不会出现弥散性感染,但是如果猫同时感染FIPV/FIV/FeLV,则可能出现弥散性症状。

正常人感染弓形虫绝大多数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很轻,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感染的,只有少数人初次感染(或称原发性感染)时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头痛、肌肉关节痛和腹痛,几天或数周后随着人体产生免疫力,症状消失,只是形成的包囊在身体里存在几个月、好几年或者更长时间,一般都是自愈。但是,有严重免疫缺陷的病人,如爱滋病人等,如果发生感染,后果就很严重。怀孕妇女感染可传染给胎儿,也有可能发生严重后果。

弓形虫对胎儿的危害

如果怀孕前3个月发生弓形虫感染,大约40%胎儿可能有严重损害,出现流产、死胎或新生儿疾病,或者出生后有眼、脑或肝脏的病变或畸形,如视网膜脉络膜炎、白内障、脑内钙化、脑积水、小头畸形、智力障碍、黄疸和肝脾肿大。怀孕3个月之后发生的感染,严重者不到3%。

1996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医院的一项弓形虫对胎儿影响的研究发现:在他们进行血清抗体检查的16733名孕妇中,只有42人是原发性感染,其中有36 人接受了螺旋霉素治疗,长期随访结果,她们的孩子中共发生4例先天性弓形虫病,2例有严重的神经系统病变,2例无临床症状。其余原发性感染孕妇所生的孩子在生长发育和智力方面与其他孕妇的孩子没有不同。 弓形虫感染的预防

1. 注意饮食卫生,肉类要充分煮熟,避开生肉污染熟食,养成生熟菜板分开的生活习惯。

2. 室内饲养猫,喂熟食或成品猫粮,避免它们在外捕食。因为猫的感染是吃了感染了弓形虫的

老鼠或鸟类,或者吃了被弓形虫卵囊污染的食物。

3. 要注意日常卫生,每天清除猫的粪便,不要将粪便堆积到第二天清理,接触动物排泄物后要

认真洗手。

4. 除非孕妇血清检查证明已经有过弓形虫感染,否则孕妇怀孕期间要避免接触猫及其粪便。

5. 弓形虫感染有多种简便有效的药物治疗,如磺胺类加乙胺嘧啶,螺旋霉素等,治疗须按医嘱

进行,孕妇感染及时治疗大约可使胎儿感染机会减少。

6. 孕妇感染弓形虫可传染给胎儿,发生先天性感染,由于先天性感染胎儿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

所以很重要。可是,只有在怀孕前没有感染过弓形虫的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生初次(原发性)感染才有可能传染给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前感染过弓形虫,那她就不再有传染的危险。

7. 如果备孕母亲经检测已经感染过弓形虫,具有弓形虫抗体IgG,那么就无需担心再次感染的

可能性。

弓形虫结果的判读

弓形虫检测一般检测IgG,IgM两种抗体,IgG为长效抗体,IgM为短效抗体。

写在最后

每一位母亲都希望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成长环境,这是人之常情。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家人和媒体对弓形虫一知半解的时候,只是一味劝告准妈妈们远离宠物,甚至危言耸听,造成不必要的惊慌。盲目地把其实无害的猫猫狗狗随便送走,狗狗会害怕、忧郁,健康和性情都会发生恶化。而主人也会因思念、内疚而损害健康,实在是一场不必要的悲剧。

养狗的女性在准备做妈妈之前,应做TORCH检查。弓形虫的检查是它所包含的四个项目之

一。如果TORCH的检验报告上显示已经感染过弓形虫,就可安心迎接宝贝的到来;但若结果显示正在感染,则暂时不能怀孕。弓形虫主要存在于流浪猫的体内,室内家猫一般没有。假如你已经感染过弓形虫,早就在体内产生了抗体,没有关系了,不用担心怀孕会影响到小孩。 IgG(+)说明以前感染过弓形虫,体内存在抗体。 IgM(+),表示正在处于弓形体感染期。 IgG(-)表示以前没有感染过弓形虫。 IgM(-)表示目前没有处于弓形虫的感染期。

弓形虫
弓形虫在体外存活多久 第二篇

疾病简介

本病是由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其终末宿主是猫,中间宿主包括45种哺乳动物和70种鸟类和5种冷血动物。人也可感染弓形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当人弓形虫被终末宿主猫吃后,便在肠壁细胞内开始裂殖生殖,其中有一部分虫体经肠系膜淋巴结到达全身,并发育为滋养体和包囊体。另一部分虫体在小肠内进行大量繁殖,最后变为大配子体和小配子体,大配子体产生雌配子小配子体产生雄配子,雌配子和雄配子结合为合子,合子再发育为卵囊。随猫的粪便排出的卵囊数量很大。当猪或其它动物吃进这些卵囊后,就可引起弓形虫病。本病在5-10月份的温暖季节发病较多;以3-5月龄的仔猪发病严重。

编辑本段流行特点

1.感染源 主要是病人、病畜和带虫动物,其血液、肉、内脏等都可能有【弓形虫在体外存活多久】

传染示意图

弓形虫。已从乳汁、唾液、痰、尿和鼻等分泌物中分离出弓形虫;在流产胎儿体内、胎盘和羊水中均有大量弓形虫的存在。如果外界条件有利于其存在,就可能成为感染源。据调查,含弓形虫速殖子或包囊(慢殖子)的食用肉类(如猪、牛、羊等)加工不当,是人群感染的主要来源。有生食或半生食习惯的人群,其血清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即可间接证明这一点;并有因食用生拌牛肝而发生急性弓形虫病的报告

被终宿主猫排出的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食具均可成为人、畜感染的重要来源。据调查,养猫居民血清阳性率为20%,而不养猫的居民仅为

9.3%。感染弓形虫的家猫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从粪便中排出卵囊,卵囊污染环境并很快发育成熟,对人和中间宿主都具有感染率。卵囊在外界环境中的生活力很强。非孢子化卵囊在4℃条件下可存活90天,-5℃下为14

天,-20℃下为1天。孢子化卵囊的抵抗力更强,-5℃下可存活120天,-20℃下为60天,-80℃下为20天。干燥和低温条件则不利于卵囊的生存和发育。

2.易感动物人、畜、禽和多种野生动物对弓形虫均具有易感性,其中包括200余种哺乳动物,70种鸟类,5种变温动物和一些节肢动物。在家畜中,对猪和羊的危害最大,尤其对猪,可引起暴发性流行和大批死亡。在实验动物中,以小鼠和地鼠最为敏感,豚鼠和家兔也较易感。

3.感染途径以经口感染为主,动物之间相互捕食和吃未经煮熟的肉类为感染的主要途径。此外,也可经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在妊娠期感染本病后,可能通过胎盘感染胎儿,

4.流行特征

胎盘感染为先天性感染的主要原因,妇女胎儿也可通过摄人羊水而被感染。

(1)人群感染情况 我国正常人群的弓形虫血清阳性率多在10%以下。全国标准化阳性率为6.02%,国际标准化阳性率为5.52%。

(2)动物感染情况我国已从猪、牛、羊、马、鹿、猫、兔、豚鼠、鸡、黄毛鼠和褐家鼠等动物分离出弓形虫。经血清学或病原学证实为自然感染的动物有:即猪、黄牛、水牛、马、驴、骡、山羊、绵羊、鹿、猫、兔、鸡、褐家鼠、黄毛鼠、黄鼠、家小鼠、臭晌精、旱獭和熊,其中以猪和猫在弓形虫的传播上具有最重要的意义。血清学调查证实猪血清阳性率最高,一般都在20%以上,个别猪场达60%以上。

(3)感染季节人群弓形虫的感染率一般是在温暖潮湿地区较寒冷干燥地区为高。对于人群发病季节性尚无资料记载。家畜弓形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一般以夏秋季居多。云南牛弓形虫病的发病季节十分明显,多发生于每年气温在25~27℃的6月份。我国大部分地区猪的发病季节在每年的5~10月份。

编辑本段临床症状

我国猪弓形虫病分布十分广泛,全国各地均有报道。且各地猪的发病率和病

弓形虫病

死率均很高,发病率可高达60%以上,病死率可高达64%。10~50kg的仔猪发病尤为严重。多呈急性经过。病猪突然废食,体温升高至41℃以上,稽留7~10天。呼吸急促,呈腹式或犬坐式呼吸;流清鼻涕;眼内出现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常出现便秘,呈粒状粪便,外附黏液,有的患猪在发病后期拉稀,尿呈橘黄色。少数发生呕吐。患猪精神沉郁,显著衰弱。发病后数日出现神经症状,后肢麻痹。随着病情的发展,在耳翼、鼻端、下肢、股内侧、下腹等处出现紫红斑或问有小点出血。有的病猪在耳壳上形成痂皮,耳尖发生干性坏死。最后因呼吸极度困难和体温急剧下降而死亡。孕猪常发生流产或死胎。有的发生视网膜脉络膜炎,甚至失明。有的病猪耐过急性期而转为慢性,外观症状消失,仅食欲和精神稍差,最后变为僵猪。

编辑本段病理变化

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小点坏死灶。肺高度水肿,小叶间质增宽,其内充满半透明胶冻样渗出物;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粘液和泡沫,有的并发肺炎;脾脏肿大,棕红色;肝脏呈灰红色,散在有小点坏死;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在剖检时取肝、脾、肺和淋巴结等作成抹片,用姬氏或瑞氏液染色,于油镜下可见月牙形或梭形的虫体,核为红色,细胞质为蓝色即为弓形虫。 剖检病变的主要特征为:急性病例出现全身性病变,淋巴结、肝、肺和心脏等器官肿大,并有许多出血点和坏死灶。肠道重度充血,肠黏膜上常可见到扁豆大小的坏死灶。肠腔和腹腔内有多量渗出液。病理组织学变化为网状内皮细胞和血管结缔组织细胞坏死,有时有肿胀细胞的浸润;弓形虫的速殖子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急性病变主要见于仔猪。慢性病例可见有各脏器的水肿,并有散在的坏死灶;病理组织学变化为明显的网状内皮细胞的增生,淋巴结、肾、肝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处更为显著,但不易见到虫体。慢性病变常见于年龄大的猪只。隐性感染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组织)内见有包囊,有时可见有神经胶质增生性和肉芽肿性脑炎。

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1.直接镜检取肺、肝、淋巴结做涂片,用姬氏液染色后检查;或取患畜体液、脑脊髓液做涂片染色检查;也可取淋巴结研碎后加生理盐水过滤,经离心沉淀后,取沉渣做涂片染色镜检。此法简便,但有假阴性,必须对阴性猪做进一步诊断。

2.动物接种取肝、淋巴结研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加双抗后置室温下1h。接种前摇匀,待较大组织沉淀后,取上清液接种小鼠腹腔,每只接

种0.5~1mL。经1~3周小鼠发病时,可在腹腔中查到虫体。或取小鼠肝、脾、脑做组织切片检查,如为阴性,可按上述方法盲传2~3代,从病鼠腹腔液中发现弓形虫便可确诊。

3.血清学诊断 国内常用有IHA法和ELLSA法。间隔2~3周采血,IgA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表明感染活动期;IgG抗体滴度高表明有包囊型虫体存在或过去有感染。也可采用色素试验(DT)进行诊断。近年来有人试用PCR法进行诊断。

编辑本段防治方法

防治本病多用磺胺类药物:每千克体重磺胺嘧啶(SD)70毫克和乙胺嘧啶6毫克联合应用,每日内服二次(首次加倍),连用3-5天;磺胺6甲氧嘧啶(SMM)6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一次,连用3-5天;增效磺胺5甲氧嘧啶(含2%的三甲氧苄氨嘧啶)0.2毫升,每日一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磺胺甲基异恶唑(SMZ)100毫克,每日内服一次,连用2-3天。

禁止猫接近猪舍,饲养人员也应避免与猫接触。不给猪喂食生的碎肉。 处方1

磺胺-5-甲氧嘧啶 3-4g 用法:一次肌肉注射,按1kg体重60-80mg用药,首次倍量,连用3-5d以上。

处方2

磺胺嘧啶 3.5g 二甲氧苄氨嘧啶 0.7g 用法:混匀一次喂服,磺胺嘧啶按1kg体重70mg用药,二甲氧苄氨嘧啶按1kg体重14mg用药。每日2次,连用3d以上。

预防

已知弓形虫病是由于摄入猫粪便中的卵囊而遭受感染的,因此,猪舍内应严禁养猫并防止猫进入圈舍;严防饮水及饲料被猫粪直接或间接污染。控制或消灭鼠类。大部分消毒药对卵囊无效,但可用蒸汽或加热等方法杀灭卵囊。应将血清学检查为阴性的家畜作为种畜。英国有人用色素试验进行调查,其结果表明与动物接触的人群的弓形虫血清阳性率很高,因此推断动物在弓形虫病的流行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可能是人弓形虫病的贮藏宿主。人们对此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786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