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师招聘】
幼儿教师虐童事件反思
白慧容
蓝孔雀幼儿园颜老师因为好玩就把男童的两只耳朵拎着往上提,并叫同事拍摄;孩子不听话就用透明胶封住嘴巴。还有其他幼儿园的老师因为不会做算术题,5岁女童被老师狂扇70记耳光;因为不认真做操老师狂摔孩子造成孩子偏瘫„„近期频频曝光的幼儿园虐童事件,深深刺痛着广大家长的心。从最后的处理结果来看,相关责任人被刑拘,幼儿园停课等等,但事件引起的思考已不是处理几个当事人那么简单。对孩子照成的影响却是抹不去的阴影。
偶然的事件实则蕴藏着必然性,这不仅仅是师德或个人的道德底线的沦落,还有准入机制和监督机制的双重坍塌。我也是一名幼儿教师看到此事颇为震惊。 坦言而论师德何在,“人之初、性本善” 虐童老师的善已被恶掩盖。创始人欧文曾这样告诫教师:你们的职责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以人道主义对待孩子。不同的孩子同样的爱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爱是让孩子成长的关键,正如德国学者斯普朗格曾经将“爱”比喻为教育的“根”。孩子就像是一颗颗的树苗,而老师的“爱”就是为其茁壮成长提供必需的各种“营养”。
世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有的时侯,对孩子的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每个孩子都十分在乎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不管是不听话的孩子还是内向的孩子,有时候老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都会让孩子很高兴,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就像我曾经看到的一句古话中说的:“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还应该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容忍幼儿的缺点,尊重幼儿,控制自己的情绪,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孩子,热爱每一个孩子。与此同时老师还应该像陈鹤琴所说的那样:“公平地对待儿童,将使教师在儿童心目中建立很好的威信,如果教师不能公平的处置日常生活上的某些问题或是对儿童有所偏爱,便将失去威信,同时又会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还有教师在把同样的爱分给不同的孩子的同时,还要发觉孩子的长处,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聪明的火花。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帮助幼儿把他的闪光点放大,让所有的人都看到,这就是我们幼儿教师应该做的事情,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在孩子们的国度里,大人们的爱,老师们的爱,周围人们的爱都是可以使他们成长的营养,所以我们不要再吝啬的把爱藏起来,我们应该大方的把爱分享给
每个孩子,不管那个孩子是自己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我们所教的学生个性千差万别,但是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城镇的还是乡村的,富裕的还是贫穷的,俊美的还是丑陋的,聪慧的还是迟滞的,温顺的还是叛逆的,善良的还是自私的,坚持的还是脆弱的,高尚的还是暂且不高尚的,我们都应该给以爱。就让我们用无限的爱心为学生架起一座通向成功的桥梁、支撑起一片无雨的天空,让我们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相信这才是对学生最真实、最自然的教育。
浅谈“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感想
周末本来是一个愉快的假日,但是这一周看了“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的新闻视频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个老师既然能这样:把一个5岁幼童,两手揪耳,身体悬空,而自己却面带微笑,这个孩子究竟做了什么,让这个老师能够对他进行这样的一种对待。老师的回答是:只是好玩,把对某个人的火,发在孩子身上,烦!
天啊!这是什么老师,这个老师具有的是什么师德啊,除此之外,这个老师还曾拍下了许多相关类型的案件,把孩子仍进垃圾桶,在学校的一角放上许多的啤酒瓶等等,不但如此还在照片上附上嘲讽的文字说明,那这个老师是怎么了,心里不正常还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当今社会是社会在改变还是人类在改变,我们的幼教事业怎么会越来越多的老师出现体罚孩子的想象,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家长们都会怎么想,如果此时此刻是自己的孩子受到了这样的虐待,那心情是无法想象的。我们再看这个20岁的女教师,当然她现在应该叫做犯罪嫌疑人了。20岁的一个姑娘本应当是善良无邪、多愁善感的一个年龄,她到底受了什么样的刺激,会让这样的一个姑娘心理扭曲,对一个无辜孩子做出这样的事。 教师应该是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的,现今天发生这样的事情,那如何做好一个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老师呢?其实我也在想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好老师呢?首先,毫无疑问,有过硬的基本功,能教好自己的课,让幼儿们在上自己课的时候,都喜欢你的课,这是最基本的。其次,身体力行的去感染幼儿。总要有幼儿能获取的东西,在平时和幼儿的交流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让幼儿能够在你身上学到除书本外的什么,这也很重要。如果自己都不能让幼儿获取点什么,自己都不做好榜样,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那么像虐童事件这样的例子,她教给孩子的是什么,孩子学到的又是什么,孩子的心灵又得到了什么呢?真是让人揪心啊!
所以我在想现在我们学习国学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多么的重要,走老祖宗的路是正确的,女德的培养更是关乎到我们的世世代代,而且我们的幼教比任何时间的教育更重要,因为幼小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时代是起点,是我们要最为关心的时间段,我希望全世界从事教育行业的老师们要从这些事件当中吸取教训,对我们幼小的孩子们多付出耐心、爱心、关心,让他们在起点上赢得最美好的童年回忆。同时也让我们真正的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一、标题:老师何时成为了恐怖片中的恶魔?
二、案例:
事件1浙江温岭蓝孔雀幼儿园:女幼师揪幼童双耳离地20厘米,将幼童扔进垃圾桶内。 事件2太原市蓝天蒙特梭利幼儿园:教师半小时内打了孩子70次耳光。
事件3山东潍坊昌乐县城关街道中心幼儿园:老师让全班29个孩子轮流打女童。 事件4上海杨浦区格林双阳幼儿园:女童下体被老师塞入芸豆。
国内幼儿园老师体罚或虐待孩子现象时有发生,从狂扇女童耳光到揪耳朵提起,手段和花样不断升级。去年,济南一家幼儿园15名孩子被老师罚金鸡独立、下跪 、双手抱头蹲下等动作,还有蹲厕所、蹲小黑屋、抓头发、打屁股、看恐怖片等虐童行为。幼儿园老师的残忍程度让人大呼心理变态。本应是呵护幼儿成长的园丁,怎么就成了戕害儿童的毒手?
三、涉及的问题及相关观点概述:
虐童的直接作案人是素质低下、存在心理问题的部分幼师,而放任这些人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是那些不负责任的无证民办幼儿园。无证幼儿园得以存在,则是看中了幼儿园无往不利的吸金功能和政策法规的监管不力。追本溯源,谁才是虐童案的幕后推手?
1.导致幼师心理危机的原因是待遇低与素质低的双重作用。
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与教师自身的性格有关,教师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对照顾孩子没有耐心,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状态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并且教师很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工作压力导致的,这种压力源于孩子,也源于社会。教育这一行,薪酬是所有行业中倒数第三的,幼师则更低,这导致一些幼师积聚负面情绪,拿学生出气。据记者多番采访了解,广州民办幼儿园幼师月薪最低的仅有750元。很多幼师认为她们明明跟中小学老师一样培养着未来的希望,却拿着比清洁工还低的工资。
2.应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入职门槛。
当前学前教育师资严重匮乏,不少幼儿园只能聘用无资质的教师,致使幼儿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一项调研显示,广东学前教育如今出现三个“弱化现象”:随着幼儿园数量的猛增,合格教师弱化;政府投入多侧重幼儿园校舍建设,师资素质弱化;无编制、低待遇,教师队伍的稳定出现弱化。幼儿教育专家分析,在待遇低、发展空间小的现实下,幼师的招聘门槛低,导致优秀的人才不想来,不优秀的人却进来了。
政府加大对民办园的投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才能通过良好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教师进入幼教队伍。就短期的改善来说,要提高在职幼教老师的素质,需要通过培训实
现,而民办园的培训经费也必须要有政府的补贴。
3.虐童教师以寻衅滋事入罪暴露出我国在虐童的刑事处罚上存在法律空白。
我国刑法无“虐童罪”这一罪名,而虐待罪指虐待家庭成员,幼儿不属幼师家庭成员,无法以此罪立案;至于“故意伤害罪”,只有受害人伤势达到轻伤以上结果,才符合立案标准。温岭事件主要暴露出来的是我国在虐童的刑事处罚上存在法律空白,应以此为契机立法增设“虐童罪”,或者立法对“虐待罪”增加第二款,以使其效力及于无家庭关系的儿童、老人。
针对幼儿受伤害事件,地方教育部门和幼儿园,最初往往都希望息事宁人,内部处理,只是在舆论的呼吁下才报警,由警方介入调查。这反映教育部门、学校依法治教意识的缺乏。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很多教师也缺乏法律意识,就像浙江这起事件的涉事教师,根本没意识到自己违法,还认为这很“好玩”,甚至把照片发给家长“分享”。地方教育部门表示要对教师开展师德教育,这可能起不到多大作用,因为从本质上说,这些事件是法律问题,而不只是道德问题,教师连底线的法律都不遵守,高谈师德也无益于改变现状。
四、我的看法:
这些事情涉及了多方面的问题,法律的不完善,民办幼园的经济利益,教师的道德问题。作为一名师范专业的学生,我想就那些犯事教师的行为来谈谈我的看法。【面对网传的虐童事件作为幼师的我们要做的日志】
“虐童案”风波骤起,仅仅因为好玩,因为孩子不会做算数,上课说话就发生如此令人心寒的暴力行为,看到以后令我震惊,当时在我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词就是:人性!
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一句话:你不应该去责备一个小孩或是一位老人,因为一个刚来到世上的人,我们应该温柔地去迎接;而一个即将离开这世上的人,我们也应该温和地去对待。我们总是说孩子是最纯真无邪的,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也因此需要老师,家长去教授。课业讲一遍不懂可以讲两遍,两遍不懂可以讲三遍,老师说只要是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能够学会,只是有的学生学的快,有的学生学的慢而已。学生上课说话可以制止,如果不起作用,可以用别的方法,比如下次他说话的时候可以试着假装不听,让他切身体会到自己在讲话时别人不听的感受等等,还有很多更睿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我对于那些没有耐性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老师感到很诧异。
教师对孩子的影响十分深远,尤其是孩子的思想尚未成熟前的启蒙老师,在每个学生的身上依稀都能看见老师的影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话不无道理。我切身也深有体会,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父母工作繁忙,我是由我爷爷每天带着我去上学放学,爷爷奶奶书读得很少,平时也不懂得怎么教我,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成绩开始大幅度下滑,四年级换了新老师后,新老师喜欢按成绩看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行为也不会好,因此我也总
是被误会,那时候我感觉很委屈但又不敢说出真相。之后我转学了,我的班主任是一位胖胖的笑容满面的语文老师,她总是用温柔细致的声音给我们讲课,她会观察每一个上课的神态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最近的变化,鼓励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被老师重视的感觉,于是我就有了要努力,不能让老师失望的想法。一直到现在我都很感谢那时班主任对我的帮助。类似的事情在我同学身上也发生过。因此我总是觉得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我在想,如果在像颜艳红这样的老师的教导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以后遇到事情会不会也用暴力解决呢?会不会也做一些侮辱人,伤害别人自尊的事情呢?甚至还没有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呢?或许他会有以前我老师也做过这样的借口吧。由此可见,作为一名老师,自身的修养,道德的底线,言语行为都应该有较高的水准,才能为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
其实教育最简单的方法我觉得就是耐心,微笑与爱!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学生都十分在乎老师的态度,不管是调皮好动的,还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有时,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甚至一个赞许的眼神,都会让孩子兴奋不已,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虽说严师出高徒,但其实现在的学生都更加愿意去和一位温和的老师相处,也更愿意去问一位有耐心,又温柔的老师题目,这样老师不仅受学生的爱戴,信任,更加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作为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爱,因为你在给予学生爱的同时,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来回报你。教师要把学生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应该善于发现学生之间的差异,捕捉各自的闪光点,利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尊重和理解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一个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 最后用我在书上看到的一段话来作为结尾,我觉得这段话很适合给老师与学生一起共勉:慈悲是教导的空间,格律是成长的空间,宽恕是改过自新的空间,从容是引导的空间,逗趣是情感交流的空间,禅定是启迪的空间。
五、参考资料目录:
[1]唐瑭,浙江温岭虐童幼师系无证上岗称因出于“好玩”,搜狐教育,
[2]纪成成,5岁女童不会算10+1十分钟被扇几十个耳光,搜狐教育,
[3]赵磊,幼儿园老师让全班29个孩子轮流打女童,搜狐教育,
[4]卜范龙,个别幼师为何成“魔鬼”?搜狐教育,
“虐童事件”的反思
近年来,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事件屡屡发生。3岁女童的下体被老师放臵芸豆,7岁男童被逼接受紫外线“消毒”的惩罚,还有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而被老师用电熨斗烫伤……幼师的毒手频繁地伸向了幼小的孩子们,不禁让我们汗颜。幼师原本是孩子们最希望亲近的群体,可是昔日的“天使”和“知心姐姐”,今日为何变成了“恶魔”和“狼外婆”了?这不仅仅是孩子和家长的悲哀,还是幼师和幼儿教育的悲哀,更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我们不禁要问:“是不是棍棒下一定出孝子?”不得不承认,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对于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常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家长因望子成龙,即使对老师的体罚略有微词,但怕得罪老师误了孩子,也只能忍气吞声。可是这样,孩子的尊严、自由、权利、童年的乐趣,几乎被架空。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失败。教师在教学中有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但批评并不等于肆无忌惮的处罚,更不等于毫无理由的虐待。靠体罚来教育学生,本身就是教师无能的表现。真正优秀的教师,决不会靠棍棒来教学。就教育而言,我们不仅要重视教育质量,更要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虐待幼儿事件一再频发,也给我们的幼儿教育敲响了一记警钟,更是引出了幼师鱼目混珠、幼儿园遍地开花、幼儿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一系列沉重的话题。深入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虐童事件”的背后是三方的缺位:
一是教师水平普遍偏低。幼师工作辛苦、工资待遇低,招聘标准也相对较低。一些学校在招聘幼师的时候,只看重个人学历和外在表现,忽视个人内在品德,工作考核也“重量不重质”,幼儿启蒙教育被简单地等同于“带孩子”,现在的幼师职业素质越来越低。还有的幼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就入职上岗了,连幼儿教育的基本常识、幼儿阶
段的年龄性格特征、教育方法等都不懂,耐心更是极其有限,加之管理乏力,这就为“虐童事件”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二是教育机构良莠不齐。“入园难,难于上青天”,这叫喊声早已传遍大地。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从我国教育现状来看,由于学前教育没有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不能纳入国家财政统筹,政策上也没有优惠,经费投入少之又少,幼教从业人员及幼教人才严重不足,致使幼儿教育需求大、供给少、收费贵。随着市场利益的驱使,幼儿教育的公益性在逐步淡化,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公立幼儿园转为民办的趋势。当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视,各级政府将幼儿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社会力量和市场之时,不少不良机构便趁机办起了幼儿园来。他们办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敛财,随便招聘一些人来就能当教师,根本不顾幼儿的安全、饮食、起居,类似“虐童事件”的发生必然在所难免。
三是外部监督疲软乏力。几乎在每一次的“虐童事件”后,当事人受到的处罚只是罚款或者辞退,随后便不了了之。更有甚者,从一家幼儿园换到另外一家幼儿园就职,继续将无形的魔爪伸向了幼儿。面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的明文规定,承担相应刑事责任的案例少之又少。简单的处罚根本无法起到震慑作用,加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我们只有看着悲剧一次次上演。
“虐童事件”折射出的“幼教之殇”,不能单纯地将矛头指向幼师。教师、教育机构、政府三方都应从自身找原因,发现问题,加以改进,形成合力,一起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
一是要加强幼师职业素养培训。幼师职业也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幼师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幼师师德是最需要良心的工作。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幼师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当前,在进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必然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园教师,也应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首先,要加强政治学习,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爱心、体贴入微的细心、诲人不倦的耐心、纯真质朴的童心,都是一名幼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其次,要加强理论学习,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懂业务、没有专业文化修养的幼师是误人子弟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广博的科普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新兴的前沿知识都将是一名幼师“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源泉。幼儿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的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而自觉地在爱事业、爱孩子,提高专业文化素质,注重自身的形象,才能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二是要提高幼儿园办园准入门槛。“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幼儿教育是成人教育的基础,是最前沿的教育,它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关乎儿童养成、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人的行为习惯、认知风格、个性特征等具有关键性的影响作用。为了提高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保障国民教育的延续性,政府应加大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支持,适当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相关部门应制定一套科学统一的幼儿教育标准,对幼儿园的办园办班规模、人员配备、园舍要求、保健与教育和安全等工作进行规范,严格把控幼儿园准入门槛,尤其是师资门槛,不让师德不良者混进教师队伍。同时还应对现有幼儿教育机构重新“洗牌”,踢出不符合办学条件的幼儿园,把幼儿教育纳入规范的教育管理体系,杜绝类似事情重复上演,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时光。
三是要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机制。幼儿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而幼儿又是不能自主维护自身利益的弱势群体,需要全社
会的共同呵护和关爱。因此,教育部门有责任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和监督。对幼教行业从业人员,应有心理健康检查,并建立档案,定期跟踪管理。对给幼儿身心造成伤害的事件,相关部门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以儆效尤,发挥法律法规的明示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权力机关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公民的社会监督和网络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维护幼儿最基本的权益;还应鼓励更多的社会福利、救助机构和民间公益组织也参与到制止“虐童”的行动中来,保证孩子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时间是个玩跳棋的幼童,王权执掌在幼童手中。”当“执掌王权”的幼童遭受虐待,我们这个时代还有多少值得奢求的美好?因此,除了法律的严厉警戒和惩罚之外,我们也应关注到每一个为人师表的幼师,关注到每一个担负起时代使命的幼儿教育机构,尽快建立更完备、更人性化的教育监督机制。只有孩子免予被侮辱和被损害,这个社会才会让人放心;只有孩子拥有明媚而健康的未来,这个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才可期。
浅析女幼师虐童事件
摘要:近段时期以来,幼儿园老师虐待幼童事件屡屡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我们的社会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当前教育改革也要求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会发生如此不和谐的事件,引人深省。本文通过对虐童事件的类型,发生的原因,对儿童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虐童 虐待 儿童教育 幼师
一、引言
近段时期以来,幼儿园老师虐待幼童事件屡屡发生。3岁女童的下体被老师放置芸豆,7岁男童被逼接受紫外线“消毒”的惩罚,还有7名儿童因上课说话而被老师用电熨斗烫伤,女童被扇耳光,幼童双耳被老师强行揪住并向上提起„„一起起虐童事件让人震惊不已,为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会对祖国未来的花朵下毒手,为什么虐童事件屡见不鲜,不得不让人深思。本文通过对虐童事件的类型,发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
二、虐童的定义
一般而言虐童是指对十二岁以下儿童做出危害或损害其身心健康发展的行为,或因不作出某行为以致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危害或损害。虐童行为使人们利用自身与儿童之间权力差异的特殊地位(如年龄、身份、知识、组织形式)是儿童处于一个易受伤害的境况而作出的。虐童并不限于发生在儿童与父母或监护人之间,也包括任何受委托照顾和监管的人士(如儿童托管人、亲戚、教师等)。
三、虐童的类型
(一)身体虐待。身体虐待指对儿童造成身体伤害或痛苦(包括非意外使用暴力、蓄意下毒、使窒息、灼伤等),而且有证据可以肯定或怀疑这些伤害并非意外造成。
(二)性侵犯。性侵犯之前社儿童的非法性活动(如强奸、口交),或儿童不能做出知情同意的性活动。侵犯行为可能以个别或有组织的方式进行。它包括以奖赏或其它方式引诱儿童加以侵犯,侵犯者可能是儿童认识的人或陌生人。
(三)疏忽照顾。疏忽照顾指严重或故意忽视儿童的基本需要一直危害或损害其身心健康发展。疏忽照顾主要表现在身体、医疗、教育、情感等方面。
(四)精神虐待。精神虐待指危害或损害儿童情绪或智力发展重复行为及态度模式或极端时事件。例如羞辱、恐吓、孤立、利诱、漠视儿童的情绪反应,向儿童传递没有价值的讯息。这些行为会临时或长久的损害儿童的行动、认知。情感或生理功能。
四、虐童事件发生的原因
(一)幼教自身素质普遍偏低。目前中国幼教行业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整体偏低,从而导致幼儿教育质量堪忧。由于整个社会对幼儿教育事业不重视,导致幼师行业准入门槛比较低,大多数幼师只具备专科学历,她们知识结构单一,文化功底薄弱,表达能力差;一些学校在招聘幼师的时候,只看重个人学历和外在表现,忽视个人内在品德,工作考核也“重量不重质”,更不注重师德师风的培养,某些民营幼儿园的的教师更是无证上岗;教师的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另外幼儿教师工资低,社会地位不高,多数是外编教师,教师队伍的流动性非常强。幼师的低素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长与儿童缺乏沟通一项对儿童家长的调查显示,相当部分家长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意识针对“对孩子在校学习与活动的情况是否了解”,近半数家长表示“不了解”。而涉及家校沟通问题时,52%的家长“有时主动沟通”,30%的家长“有问题时才沟通”,另外一部分家长则直言“没有沟通”。多数家长由于忙于工作,与儿童相处的时间很少;部分家长并不主动了解孩子,有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就是把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学校,儿童有问题便是学校的责任,殊不知家长的关怀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三)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较大,导致
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大多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贫乏,尤其是学前教育更是如此。加上学前教育并不属义务教育的范畴,国家和地方对其的投入是少之又少,致使学前教育需求大、供给少、收费贵。目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促进幼儿教育公平发展迫在眉睫。
(四)法律制度不健全。虐童事件折射出中国法律制度的缺失,虐童问题实质上是幼童权利保护的法律问题。虽然中国的宪法禁止对儿童进行虐待,但是在刑法上,没有一个相应的虐待儿童罪,因此,当虐童事件发生后只能按一般的虐待罪处理,然而根据罪刑法定的原则,涉案的当事人的行为一般又不构成犯罪,最后只能无罪释放。完善法制,依法治国,保护幼童的合法权利任重而道远。
(五)行政监督不给力。对众多的虐童事件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事件全都发生在私立幼儿园里,某些还是“黑”幼儿园。由于监管不到位,弱化幼教准入机制,忽视幼儿办学资质,导致行业管理混乱,事件频发,教育部门及相关行政单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幼儿园自身管理也有很多问题,比如缺乏相应的相应的教育培训、考核、奖惩机制,师德师风建设滞后。
五、虐童事件对儿童的影响
(一)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受虐儿童往往会出现智力发育的迟缓、语言发展的迟滞、以及学业表现的失常。当然最主要的影响还是儿童对于社会的认知,受过虐待的儿童更容易把交往对象知觉为敌意的,也影响到他们对于他人情感的感知和推理。研究者认为这种归因的偏差以及心理理论的欠缺与他们的认知控制能力出现的缺陷有关。有研究表明,有过虐待经历的儿童在处理和攻击性无关的信息时都要显著的比正常儿童慢。
(二)对儿童情绪发展的影响。受虐儿童在遇到挫折时更多的表现出激怒、固执、缺乏热情等负面情绪。受虐还会影响到他们的人际信任、好奇心、成就感。低自尊、消极的自我评价等不好社会发展模式都与受虐经历有着相互的关联。在情绪的表达上,调查表明受虐待的学龄前儿童对其他儿童的难过缺乏敏感性, 受
身体虐待的儿童对痛苦和不幸有不适当的反应, 而不是对有关的情绪或悲伤的表达。
(三)对儿童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影响。许多研究发现, 受虐待与被忽视的经历会使儿童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敌意、攻击性和退缩行为。让彼此之间不认识的受虐儿童与正常儿童进行团队合作,之后进行互相评价,发现受虐儿童更易被同伴评价为分裂的、好斗的、缺乏合作性的。一般来说, 受虐待和被忽视的儿童很少主动发起同伴交往, 表现出更多的消极社会交往、更多的外因性问题行为和不恰当行为、较少的亲社会行为, 他们很少可能成为受欢迎者, 更多可能被同伴所拒绝。
(四)对儿童神经生理方面产生的影响。生命早期的重大压力, 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情绪上的, 都可能使不成熟的神经网络对今后发展产生一连串的影响。例如,有研究发现,那些受到儿童期虐待的受试者的海马区的3个关键部分的容量减少了5.8%到6.5%。而海马区是与情感、记忆以及其他功能有联系的一个重要的大脑区域。更加不幸的是,神经生理的改变,一般都是很难逆转的。
六、提出的建议
(一)要全面提高幼教综合素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最需要良心的工作。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幼师的职业素养尤为重要。作为基础教育的幼儿园教师,要从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学识素质、智能素质四个方面努力,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要有专业的教师知识,除了专业学习,就是岗前培训。岗后同样要加强教师理论、专业、自身基本素质的培训和培养。另外,一名合格的幼教一定要身心健康,有爱心,有责任心,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对教育事业要充满热情,为儿童树立榜样,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二)要加强家长与儿童的沟通。首先,家长要树立主动与孩子交流的意识,了解孩子的性格,身心发展特点,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花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与孩子一起做有意义的事。其次,家长要锻炼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遇到困难和威胁要积极向他人求助,而不是忍气吞声。最后,家
长要多与幼儿园老师进行交流,从侧面了解孩子在校学习与活动的情况,以便及时作出反馈。
(三)要促进幼儿教育公平发展。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制,加大幼儿教育投入,成为幼儿教育的主力军,将政策向农村和偏远地区倾斜,突出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公益性,完善幼儿园教职工工资福利和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特别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而不是让民营幼儿园谋求利益的最大化。
(四)要建立健全保护幼童的法律制度和体制。面对频发的虐童事件,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受虐儿童权益保护相关法律,在立法中充分考虑儿童的利益、需求和主体地位,形成体系化的、成熟的儿童保护法律体系,建立健全受虐儿童救助保护制度和专门的儿童保护福利机构,才能切实有效地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实现儿童利益的最大化。同时,应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法制意识,加大普法工作力度,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促进全社会对儿童权利的理解和尊重,引导人民群众关心儿童、爱护儿童,自觉维护儿童的合法权益。
(五)要加强行政监督。教育及相关行政部门一定要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和监督,严格审核幼儿园的办学资质,依法取缔违规幼儿园,健全幼教资格准入制度,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均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实行持证上岗,坚决杜绝幼儿园虐童事件。幼儿园要加强自身管理,应重视强化目标管理与情感管理齐头并进,加强教师监督,制定相应的教育培训、考核、奖惩制度,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培养和在职教育,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杜绝虐童事件再次发生。
第1篇:《老人与海鸥》一课教学反思
《老人与海鸥》一文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组文章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昆明一位叫吴庆恒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如亲人般照顾喂养翠湖边的海鸥。当老人去世后,海鸥自发为老人守灵,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根据文章的特点与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定下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能正确读写并理解“撮、应声而来、亲昵“等词语。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等方法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深厚感情。而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深厚感情。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从以下几方面设计引导
一、中心句贯穿全文,反复出现在学生阅读全文后,我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老人与海鸥之间关系的一句话,也就是文章的第13节:“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然后,从1-13节中找出体现老人与海鸥这种亲人般关系的语句。这样,整篇文章的线索就很清晰了。另外,我在小结处以及提到老人部分的时候也适时出现该中心名,随着阅读感受的不断增加,对该句的朗读处理自然也一次好于一次。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寻找中心句时并没有一下子找到,现在想来,可能是我太过心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毕竟文本还是比较长的,或者教师可以改变一下提问方式:课文的哪一小节写清了老人与海鸥的关系?这样指向性就更明确了。
二、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去感受这亲人般的深情课文的1-13节,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人对海鸥那份浓浓的爱,深深的牵挂。我把这些内容分成四大块,也就是四段话,这四段的教学基本以学生感悟、朗读为主。个人觉得处理得较有特色的是第3小节的教学,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老人与海鸥动作的字词(
三、练笔激发想象,现次点出老人对海鸥的深情原本设计这个环节的用意在于再次感受老人与海鸥的爱护、眷恋,但现在想来这个环节可以放在第二课时进行,一来时间不够充裕,二来这个练笔对学生来说一时间要完成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反思整节课的教学,线索清晰、结构完整,学生也走入了情境,基本达成教学目标,但在具体操作上总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也缺乏教育机智应对。
第2篇:《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悠悠碧水畔,一位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相依相随,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图画。在老人与世长辞之后,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这是何等悲壮的场面,更是何等震人心魄的人鸥深情!前不久,有幸在河南省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评比活动现场作课,和学生们一同感受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这份真挚的情感,深深的为其情所打动。
纵观本课教学过程,体现了哪些预设理念,达到了怎样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留下了多少经验教训,课下我细细品味反思。我认为,主要还是紧紧抓住了“情”这一点,充分挖掘了文本的情感。
一、蓄情,奠定情感氛围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于是我想到了一首令人感动的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那首歌不也正是诉说着人和动物的深情吗?课前我将歌曲深情的导入,一下子就奠定了进入文本的情感基调。
二、入情,体会和谐之美
这篇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可以说是以“言”表“情”的。课文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昵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形成内在的精神力量。教学这部分,我让学生自由【面对网传的虐童事件作为幼师的我们要做的日志】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老人与海鸥的和谐画面,然后让学生来描述画面,并畅谈自己的感受。情感不是作品的附属,而是深深地渗透在作品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标点和每一个句子之中的。于是我抓住了老人喂海鸥的重点段落,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有声有色地齐读,帮助学生展开想象,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老人与海鸥的那份和谐快乐,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无私的爱。
三、激情,产生情感共鸣
备课时,我查阅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报道和资料,被老人那份痴迷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于是我把搜集的资料整理成一篇短文,让学生拓展阅读,并用音乐烘托,激起学生内心的感情波澜,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发展了学生的情感空间。
四、悟情,感受震撼场面
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正确感悟文本情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课文的后部分,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感人画面,我充分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和交流,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感,和文本最大限度地互相融合。
五、抒情,赞美海鸥老人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较准确地领会文章中的情感,被人物精神所感染,会产生急于抒发的动机,教师要把握好学生抒发情感的需要,为学生创设表达的途径。所以分析完课文后,当学生们深深地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时,我设计了一个读诗的环节,展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幅幅场景,加深对课文思想内涵的感悟。课件出示配乐小诗《海鸥老人》,升华主题,力求贯穿“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超文本阅读。
这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显得有些仓促,未能体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其次,教学时间把握不准,前松后紧,导致拓展延伸没有到位。【面对网传的虐童事件作为幼师的我们要做的日志】
虽然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但是我会不断学习、思考、进步。
向我理想中的课堂教学继续迈进!为追求语文教学的真谛而努力前行!
第3篇:《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退休老人与海鸥之间相依相随的感人的故事。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本课教学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依据本课教学重点,我从口语小练笔和书面小练笔来设计本课教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实施的。
开课伊始,利用文中的词语:让学生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的策略,进行一段话的口语表达,可能是没有听清要求,第一名学生叙述得不够具体,也没有用课件出示的词语表达,第二名同学弄清要求以后,能够用课件出示的词语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自己的想象和感悟到的画面。
课中,通过创设海鸥群吃食的欢快场面,让学生深入文中的角色,并通过拓展仿写老人和海鸥的对话,学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同学们根据创设的情景和拓展出示的课外资料,写出了生动、感人、真实的对话。这些对话说明课文中的老人与海鸥已经触及了学生的心灵,不但已经感受到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而且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自己也能够仿写这种优美的语言,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还认识到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学习了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由此说明读写结合点选择恰当,创设情境走进课文的策略和拓展写话的策略也收到了实效。
课尾,通过创设情景,让同学们想象送别老人时,小海鸥又会对老人说些什么?游人看到这一幕,可能会说些什么?以此体会不同角色、不同人物的真实想法的策略,从而多角度进行口语训练,最后回归现实生活。启发学生: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要求联系生活、联系自己、联系社会,谈体会、说感悟。
在作业乐园中,我设计了两项作业:1.摘抄自己感动的句子。这一项是为写作积累语言储备材料;2.写读后感。由课中的一段话,一个片段的感悟上升为对整篇文章的体会,提高写作能力和书面语言的运用。课后学生完成小练笔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全班交流,不但互相吸取了写作经验,而且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第4篇:老人与海鸥教学反思《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组首篇课文。它是根据人类学家邓启耀先生的《寂寞鸥灵》改写,描写的是发生在昆明翠湖边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名叫吴庆恒的老人在湖畔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风雨无阻地到翠湖边来喂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盘旋、鸣叫、肃立,场面十分感人。每一次读都被深深地感动着。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与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情”为线索,摒弃了繁琐的课文分析,顺学而导;以“读”为主(
教学中,根据文路我从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这个部分入手,首先出示第二小节,拓展资料的补充以及抓住“褪色”一词更体现出老人对海鸥的深情,抓“褪色”这个关键词,都能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似乎亲眼目睹那位可敬的老人。然后选择老人喂食、呼唤和眼睛的变化这三个方面着重处理,通过品味、想象等方法,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情意。其间,在喂食这部分教学中,要求学生背诵,意图为通过文本的学习,让学生将对文本的理解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后,回归到十三小节,中心句贯穿全文,反复出现,读中深化老人对海鸥的爱。
海鸥送老人这部分内容是最让人震撼的。为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伤感的意境。我先让学生自由读15~17节,要求划出深深地打动你的语句,并做到多读,目的是让学生整体感受这份情意。接着在具体教学“看到遗照”这句重点语句中,我让学生通过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中体会海鸥的悲,并在朗读中深化。而“瞻仰遗容”、“收起遗像”这两个片段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利用配乐进行朗读指导,从而激发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
通过课堂实践,我觉得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一.整堂课整体性不强;二.每一个环节是环环相扣,但每一环节只是匆匆而过,没有一处给人以亮点;三.对于课堂中的生成,不能做很好的应答,缺乏课堂教学机智等。
心得一:大班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本学期,幼儿园组织我们每位老师认真学习了《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除了全园教师的共同学习以外,我们在平时的教研组活动中也会一起来学习《指南》,而幼儿园在组织我们集体学习和自学《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学习《指南》书面测试。通过学习我们对学前教育的课程管理、保教常规管理和教师专业发展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管理指南总共由三大章组成,分别是:第一章——课程管理;第二章——保教常规管理;第三章——教师专业发展管理。利用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我们进行了仔细地阅读学习,总体感觉有喜又有忧:喜的是该管理指南能够让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科学规范地实施学前教育课程,改进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忧的是指南对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很多活动的实施有了量化的规定和质的要求。
阅读完《管理指南》,我发现其中的这些条款制定的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每样事情也都是要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地完成,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更好,保教工作更完善。
其中有几条条款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就像 “熟练掌握和使用各类教具及教辅设备;课前熟悉所教内容,做到儿歌能熟练背诵,故事能脱稿讲述,歌曲能熟练弹唱,科学实验事先做过,避免组织无准备的活动”这一条款,其实以前园领导也跟我们提过这样的要求,要求我们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虽然都按照要求做了,但是做起来都不是很规范。自从学习了《管理指南》之后,对于课前的准备,我能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去做准备,在前一天就准备好图片、操作材料、音乐等等,为的就是更好地开展互动活动。一个学期认真地做下来,我的感悟很深:虽然这项工作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是真正做到甚至做好是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的,可日常教学就是需要老师如此“胸有成竹”,这样才能带给孩子流畅的新知识和精彩的新技能。不打无准备的战,就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
“科学实验事先做过”这个小小的规定,我也有很多的体会。每个教学活动我都会认真地准备,教材更不用说了,但是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实验我却还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前事先做过。就像有一个科学活动《摩擦起电》,课前我确实认真看了教学流程和环节,也认真准备了教学用具,但是我却没有将科学实验认真地做一遍。
结果,在活动中我就出现了问题:究竟拿哪两样东西进行摩擦最容易起电,究竟用多大的力最快起电,起电以后去吸哪些东西吸起来能快一点吸起来,这些问题都在活动之后马上呈现了出来。幸好在活动中我运用了一些巧妙的话语将这些尴尬的问题扭转了过来,但是也给了我一个深深的教训:以后的科学实验一定要在活动之前要自己操作一遍,这样面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也能有充分的经验和充分的时间来解决。
仔细学习了,感悟也颇多,也发现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像幼儿的户外时间还不够充足,碰到西北风呼呼吹的日子和夏天烈日高照的日子,我就怕孩子冻怕孩子晒,没让他们出去活动,通过学习,我也改变了策略,选择了适合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地点让他们进行愉快的活动。又如:虽然每个星期都会让幼儿进行区域活动,但是我对他们的指导还不够,一直觉得大班的幼儿有自己的主见了,并且也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所以我对他们的指导很少,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们。虽然给了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但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交流少了,教师不明白幼儿心里的真实想法,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去操作。通过学习,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决定在区域活动中和幼儿多多交流多多沟通,走近幼儿,理解幼儿。
这个学期结束了,但是对于《指南》的学习却远远没有结束,我会在日后的工作中,时时对照《指南》,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将教学活动组织得更棒!效果更好!
心得二:大班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前一阶段,我园进行了一次《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培训,《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指南》特别强调,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要求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以下是我学习《指南》后的一点思考和体会:
思考一:每一个孩子都重要
在健康领域目标2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个性外向、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老师常常能做到发现优点。但是扪心自问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能意识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吗?记得前不久再网上看了一篇专题讲座《每一个都重要》,里面说了演讲者从各国学前教育的政策解读、目标定位入手,引发大家对“每一个孩子都重要”这一核心目标的深刻思考。演讲者指出: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变得更好,都能达到能够达到的水平,发挥他们应有的才能。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树立“每一个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观、儿童观。如何诠释、践行这一理念,我们需要走的路还很长。
思考二:创造机会交流
在语言领域目标2中指出:“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晨间活动中利用孩子自主游戏的时间,老师来到孩子们中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除了自由活动交谈机会,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的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思考三:教育就在身边
在社会领域解读中指出:“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和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的言行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往往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说教较多,幼儿被动灌输一些社会性规则、意识或品质。社会活动取材应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记得以前实习时随同家委会部分家长、幼儿参加了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的体验游学。一路上,从乘车、参观、游览、午餐、游戏等环节中,其实就渗透着许多社会性方面的教育,只要我们老师、家长成为有心人。午餐时,小伙伴们的相互分享那样自然,我想,孩子们就是在这样的自然情景中不断形成或巩固良好的社会性行为……
《指南》中强调坚持三项原则: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幼儿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既要准确把握幼儿发展的阶段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儿发展连续性进程上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想更高发展,按照自身的发展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衡量所有的幼儿。
《指南》中更强调“学习品质的好坏决定了儿童现在和今后的学习和发展的质量”。当今世界的儿童教育中,越来越多的社会、老师、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将学习品质视作儿童入学准备与持续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的领域。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才是我们教育任务的核心。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幼儿学习,珍视孩子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努力使每个幼儿都拥有一个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美好童年。
《指南》是指导教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的,但不能把它当成标尺去测量幼儿,伤害幼儿,不能把它变成束缚幼儿和自己的绳索。它提倡我们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为每一位孩子创出一片美好的未来。
其实学习了《指南》我喜忧参半吧,喜的是能够让我们这些教师科学规范地实施学前教育课程,忧的是尤其是当下有关幼儿教师虐童事件的发生,更是把幼儿教师推到了消极的层面上。而且《指南》也要求对我们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很多活动的实施有了量化的规定和质的要求。我想我应该不断用自身的行为去解读其中的每一条要求,并且把它积极努力的投入到实践中,让《指南》真正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每个孩子得到全面发展。
我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学习机会,完善自身的理论和实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表达。再结合《指南》把我们的幼儿园办得更好,使每一个幼儿在幼儿园里都能得到充分的潜能开发和提升。
心得三:大班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年12月16日,在进修学校有幸聆听了范老师为我们讲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感觉自己从中学到了很多。
《指南》从五大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指南》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此外,《指南》还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把指南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当中来。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我上美术课的时候,一般都会事先准备一幅范画,让孩子依葫芦画瓢。这样孩子画出来的作品大多与我的范画相似,连孩子们涂的颜色都千##第1篇律。并没有发挥出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学习指南以后我知道了应该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在幼儿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的干预,不能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第1篇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这次美术课,让孩子画树。我一改往日的上课方式,活动前一天给孩子布置任务,让他们去公园或在校园里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树的图片。上课的时候让孩子发言,你看见的树是什么样子的?孩子们给了我很多丰富有趣的答案。接着我为孩子们展示各种树木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之后再进行绘画活动。活动结束时,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绘画不再千##第1篇律,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想法,树叶不是单调的绿色。有黄色的、褐色的、橙色的、红色的等等,还有的孩子画出来的树叶是五颜六色的,孩子还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了果实、太阳、小鸟、小草、白云、还有树下纳凉的小朋友。孩子门的表现让我感觉惊喜又高兴。
在实际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指南》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更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指南》成为我今后幼教工作中的灯塔,指引着我,让我不会再迷失方向。
心得四:大班学习指南心得体会
经过三天时间的学习,六位老师的解读,让我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我感觉它就像一个指南针,指引着我在工作中找到了方向,下面是我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些心得体会。《指南》和《纲要》一样,将幼儿的学习生活与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
透过十八大报告看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6年11月8日,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作为一名高校专任教师,我十分关注报告中有关教育事业发展的论述。
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旗帜鲜明的指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从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下面结合报告中对教育的论述谈谈我自己的心得:
首先,十八大报告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复兴的基础,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同样,一群有知识的人可以改变国家的命运。古老的中国有四大发明,曾几何时中国是多么的强大,但因腐败的晚清政府不思进取,落后的教育制度培养出的具有使命感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寥寥无几,导致了屈辱的近代史。在日益发展的今天,知识越发凸显出重要性。现在的生活无不联系科技,现代化的养殖,现代化的耕种,现代化的生产,现代化的生活,大家可以联想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大哥大发展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才经历了多少年的时间?六年前,我花二千元买的相机,性能远不如现在五六百元的相机。可以想象一下,这其中教育和科技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六十年的时间,我们的祖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十年的时间,我们的经济从计划经济发展到市场经济;十年时间,我们的生活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所以说教育是进步的基石。
其次,人才的培养要全面化。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时候说面向四个现代化,号召青年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在智前,说明人的品质是首要的,高科技犯罪是现在社会不断发展出现的一个新诟病。我们在一味强调知识补充的同时确忽略了人品德的培养,有很多东西是不过时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永远是时代的旋律。贯彻党的方阵,培养出一批有责任心,有使命感,德智体美劳的接班人是教育的主旨。
再次谈谈教育的担当者——教师。中国自古就是尊师重教的国家,老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很重要。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主要是从教师的技术层面去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品德的修养和情操的高尚。约束自己的行为作风检点,约束自己的品德,以禁止道德败坏,约束自己的生活作风正派,可以立于讲台的品德修养之人,才可以成为教师,这个才是教师的师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范跑跑”是个例,虐童、猥亵者更是教师队伍中的败类。我们更要去关注那些心灵最美的教师。最美女老师张丽丽,展示了她作为人民教师的高尚情操,她用生命维护了教师的尊严,铸就了师魂。社会的诱惑是多方面的,如果你一旦选择了教书育人,你就要接受自己的身份,明白自己的身份,自觉的行动起来,拒绝诱惑,甘当人梯,授业解惑,无私的播撒自己的阳光雨露。教育事业是漫长的,是不可能让你暴富,教育考验你的不仅仅是耐心,更是长期坚守的那份韧性。
最后,作为一名民办大学的老师,自然会关注民办教育。报告已指出:“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这让民办高校的存在和发展看到了希望,也给我们这些民办高校的老师更大的鼓舞和鼓励。今年11月,我校接受了教育部的本科评估,十几位专家对我校进行了全面测评。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校顺利的通过了本科评估。接下来,如何继续保持本科教学的质量?怎么样总结好本科评估的问题,集思广益,整改这些问题?这将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此外,除了教书,育人工作,我们该怎样改善我们的方式?面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面对家庭贫困的学生、面对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持之以恒的加以改进和加强。我想,学习十八大精神,最关键的一点,必须从自身做起,从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做起,这样才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无愧于十八大的要求,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我们伟大的时代。
(编辑: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