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优质高产养殖技术视频

  本视频重点介绍泥鳅的优质高产养殖技术,包括亲鳅选择、催情产卵、人工孵化、苗种的培育等各个时期的关键技术。同时,对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较为成熟、常见的养殖泥鳅方法,如池塘养泥鳅、稻田养泥鳅等也做了详细介绍。可供广大养殖户学习。

  小知识:泥鳅捕捞方法

  由于泥鳅个体小,具有钻泥的特性,所以捕捉有一定难度。根据泥鳅的其他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捕捞方法:

  冲水捕捞:即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密眼渔网,再从进水口放水,由于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惯,从而聚集到进水口处,然后适时将先铺设的网具提起,使泥鳅被捕获。

  食饵诱捕:把带有香味的米糠或其他适口的饵料置于网具内,待泥鳅诱刁觅食时,将网具适时提起而捕获。也可以将诱饵装入鱼蒌或麻袋,放入水底,能使大量泥鳅进入蒌、袋之中,往往于傍晚放入,第二天清晨取出,能捕获一定数量的泥鳅。

  干池捕捉:当秋后水温降低到15℃以下,泥鳅便逐渐钻入池塘底泥之中。可采取排干池水捕捉。一般先将塘水抽干,后把池底泥挖若干小沟,泥鳅会集中到排水沟内而进行人工捕捉,或将含鳅淤泥挖入铁筛,用水冲去泥土而捕获。

篇二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泥鳅养殖技术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清淡、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如今,泥鳅在国际市场上销路很广,人工养殖已经成为市场供应的主渠道,因此,泥鳅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为大家介绍泥鳅养殖技术。

  相关视频推荐:

  【每日农经】 把泥鳅养小了卖更赚钱?

  【科技苑】茭白、泥鳅和猪立体养殖技术

  【科技苑】冬天捕捞泥鳅技术

  养殖技术:

  泥鳅池的建造方法

  池塘养殖泥鳅技术

  案例:

  【致富经】何涛:养殖泥鳅的富二代创业两年月赚50万

  【致富经】王亮:养殖花泥鳅赚百万的泥鳅达人

  泥鳅养殖技术

  1、泥鳅养殖环境:

  泥鳅对养殖环境要求不高,坑塘、庭院、水泥池、避风向阳靠近水源的水塘、浅塘等均可。但是,农药污染和化学药物浓度较高的水域是不宜于养殖的。放种苗之前,要将坑塘、小浅塘全面整治、消毒。因泥鳅是无鳞光滑底层杂食性小型鱼类,喜欢钻洞打穴逃游,故池塘、坑塘四周基堤要坚固、无洞穴,进排水口要用尼龙丝网或铁丝密网过滤,一来减少杂质垃圾落塘,二来防止泥鳅逃走。同时,还要在池塘边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水草),给泥鳅营造一个遮荫、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水生植物的根部为一些底栖生物的繁殖提供条件,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

  2、泥鳅池塘条件:

  池塘要靠近水源,以便定期加水,面积一般以200-400平方米为宜,不要过大,最大面积不得超过l亩。水深在40-50厘米即可,水质要求中性略偏酸。池底要平坦淤泥少,池埂要夯实坚硬,以防泥鳅钻洞外逃。为方便捕捉,可在排水口附近挖一个6-8平方米的集鱼坑。

  3、泥鳅清塘:

  按每100平方米用生石灰7-10公斤加水溶解,趁热全池泼洒进行消毒,以杀灭池内寄生虫、病源菌和改良泥性状和增加钙肥的效能,清塘7-10天后药性消失,即可放幼鳅人池饲养,注意放苗前一定要“试水”后再放苗。

  4、泥鳅苗种放养:

  池塘养殖成鳅,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小鳅。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5、泥鳅饲养管理

  5.1施足基肥:泥鳅的食性较杂,水体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都是它的食物。苗种下塘前要施足基肥(畜、禽粪均可),以繁殖饵料生物。一般每平方米施有机肥10-15公斤。

  5.2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水温15-12以上时泥鳅食欲逐渐增强,25-27~C食欲特别旺盛,超过30t或低于 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饵料。当水温在20℃以下时,以摄植物性饵料为主,占60-70%;水温在21-23℃时,动植物饵料各占50%当水温超过24℃时,植物性饵料应减少到30- 40%。供泥鳅摄食的动物性饵料有动物内脏、蚯蚓、小杂鱼等,植物性饵料有豆粕、莱粕、麦麸、谷物等。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日投饵量为泥鳅体重的4-10%。投饵应视水质、天气、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次日凌晨不见剩食或略见剩食为度。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一般养殖4个月左右即可收获,若市场行情好可提前收获,而后放养下一茬泥鳅。

  5.3日常管理:当水温超过30℃时,泥鳅大部分钻人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此外,要经常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4水质调节:根据池水肥度合理施肥,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好。水温超过30t时,泥鳅会钻入泥中避暑,易造成缺氧窒息死亡,此时要经常加注新水,以调节水温和增加水体溶解氧含量,同时还要采取遮阳措施,可用水葫芦和浮萍等水生植物遮阳。泥鳅游到水面浮头“吞气”时,说明水中缺氧,

  6、泥鳅病害防治

  6.1烂鳍病(赤鳍病):主要流行于夏季。背鳍附近表皮脱落,肌肉腐烂。用10~50ppm的氯霉素或土霉素溶液浸洗 10—15分钟,每天一次,连续5天。或者用l0ppm的四环素溶液浸洗24小时,小鱼池可全池浸洗12小时后换水。

  6.2打印病:流行于7-8月。尾部两侧有红斑。用漂白粉全池消毒,使池水浓度为lppm或五倍子全池用药,池水浓度为2—4ppm。

  6.3车轮虫病:流行于5-8月。病鱼离群独游,摄食减少或停止,大量死亡。用福尔马林全池泼洒,浓度为30ppm。或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浓度为0.7ppm。

  7、泥鳅捕捞方法

  7.1冲水捕捞法:在靠近进水口的地方铺上一条特制的鱼网,鱼网的长度可依进水口的大小而定,预先将网设置好,再放微流水刺激,泥鳅就会逐渐聚集到进水口附近,观察到有一定数量时,迅速将网提起,此法捕获效果较好。

  7.2食饵诱捕法:把炒香的小麦粉放在一种特制的竹笼内,将竹笼沿池塘四周放置,引诱泥鳅入笼。此法一般在晚上进行,水温在25~28℃时诱捕效果最佳。

篇三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的生活习性及养殖技术

篇四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的养殖技术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篇五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的养殖成本大概是多少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的养殖成本大概是多少?求专业人员解答 谢谢

2011-12-10 21:59【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提问者:匿名 | 浏览次数:1581次

我来帮他解答

回答 共3条

2011-12-11 10:04 李全228

| 六级

泥鳅对食物的要求不十分挑剔,水中的泥沙、殖质、有机碎屑都是其食物,摄食的饵料生物种类有:硅藻类、绿藻类、蓝藻类、裸藻类、黄藻类、原生动物类、枝角类、挠足类和轮虫等。泥鳅在全长为3 一 5 厘米时,喜食腐殖质,其次为小型甲壳动物、昆虫等,胃肠食物团中,泥沙和腐殖质的重量比例高达70 %左右,生物饵料的重量只占 30 %。全长5 一 8 厘米时喜食水中浮游动物、丝蚯蚓等,偶尔也食藻类、有机碎屑和水草的嫩叶与芽等。当全长8 一 10 厘米时,食性偏杂,主食大型浮游动物、碎屑、藻类和高等水生植物的根、茎、叶、种子,也食部分微生物。生活在不同水体的泥鳅,其食物组成有所不同。有研究人员做不同水体的泥鳅食性观察,发现稻田、池塘排水沟和污水沟的泥鳅肠道中的食物成分各有不同。

泥鳅在稻田中以摄食介形虫、剑水蚤、尖额溞为主,以摄食水绵为辅,偶尔摄食其他一些水生动物。这说明泥鳅在稻田中是摄食水生动物为主,水生植物为辅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池塘的排水沟中主要摄食弯尾溞、尖额溞、剑水蚤、介形虫、盘肠溞及其他小型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兼食双星藻,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

泥鳅在不同水体的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其食物各有一些差异,但可以认定其是偏动物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食昆虫幼虫、小型甲壳动物、藻类及高等植物。环境中食物的易得性及喜好性是影响泥鳅食物组成的重要原因。自然界中泥鳅喜食动物型活饵料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活饵料易感知;二是适口性好。通过观察发现,泥鳅摄食水生昆虫时并不是主动向目标移动,而是当昆虫游至泥鳅触须感知的范围内激起水波,泥鳅感知后,才突然前冲,将昆虫吞入口中。因此,泥鳅的摄食方式是半主动的方式。另外,泥鳅的食物组成表明,其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较强,在动植物饵料均缺乏的情况下,也能摄食有机碎屑和活性淤泥来维持其能量供应。因此可以认为,泥鳅不仅能适应水质恶劣的环境,而且还可以摄食多种饵料以维持其生长。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利用施肥培养生物饵料来喂养幼鳅;培育成鳅可投喂螺蛳、蚯蚓、蚕蛹粉、河蚌肉及禽畜内脏等肉食类饲料,并搭配一定比例价格较低廉的植物饲料,如米糠、麸皮、豆渣、三等面粉及老菜叶、弃置的瓜果类等。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则可以食鱼类的粪便、残渣剩饵,所以泥鳅被称做池塘中的清洁工。

泥鳅无论是摄食天然饲料,还是摄食人工饲料,都表现出对动物性饲料有明显的喜食性。由于泥鳅的食性杂,所摄取的饵料来源广且又丰富,对泥鳅的快速生长,产量较高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网箱养鳅是用网质好的塑料丝网,拼接成长

方形网箱,网箱养鳅具有放养密度大、网箱

设置水域选择灵活、单产高、管理方便、易

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网箱养鳅是一【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养殖新模式,是一项值得

推广的实用养殖新技术。

泥鳅网箱养殖的养殖要点:

网箱养殖泥鳅具有设备简单,单产高,管理方便,易捕捞,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养殖技术。现将网箱养殖泥鳅的技术介绍如下:

养殖地点应选择避风向阳的湖泊、水库边浅水处或活水池塘内,水质良好,且无工业污染,网箱的规格可大可小,小的面积为1—2m2,大的为20---40m2,一般

2以10--20m为宜。箱体由聚乙烯机织网片做成,网目0.5—1.0cm,网高视养殖

水体而定,但网箱上半部须高出水面40cm以上,防止泥鳅逃逸,箱底要着泥,底层铺上20cm厚的粪肥、泥土,最上层为泥土。网箱鳅种放养量应依水体条件而定,水肥、水活可多放,否则少放。网箱养殖泥鳅以人工投饵为主,应在网箱内设置一个2m2的食台,食台距池底20—25cm,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食台上。人工投饵可投喂糠麸、蚕蛹、蚯蚓做成的团状饲料或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人工配合饲料中动物蛋白应占50%以上。日投饲量为泥鳅体重的3%--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平时要勤刷洗网衣,保持网箱内外水体的通透性,并能使足够的饵料生物进入箱内,同时要经常检查网衣,如有漏洞立即补好。

武汉银丰现代水产养殖开发有限公司根据泥鳅市场调查显示,我国泥鳅在国内外市场上深受欢迎,销路很广。从1995年至今泥鳅连续十多年走俏市场,年需求量10-15万吨。但市场只能供应5-6万吨,缺口较大,拉动价格连年攀升至每公斤 26-32 元。国际市场对我国的泥鳅需求订货量连年增加,尤其是韩国,日本需求量较大。目前湖北、江苏、安徽、河南、四川、湖南、浙江等地的泥鳅养殖都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泥鳅适应能力强,养殖方法简单,投资少,节省劳力,养殖效益高。泥鳅的养殖效益肯定是每一位泥鳅养殖户最关心的。泥鳅的养殖模式较多,有池塘养殖,水泥池养殖、网箱养殖、稻田养殖等养殖模式。现将我公司推广的常规模式养殖效益分析如下。以养殖1亩水面的泥鳅,投苗400斤为例:

(1)场地租金 :(各地不同,自己调节数据)。1亩泥鳅池塘,场地租金成本500元左右

(2)场地改造 :挖机施工每小时160元需工作4小时等(现有池塘除外)需640元。

(3)购苗种资金:1亩水面,投放泥鳅苗400斤 以28元/斤计算 需11200元

(4)饲料成本 :投放400斤泥鳅苗,产出 2800 斤泥鳅计算,按我公司的饲料配方养殖。如:水生物、蚯蚓、米糠、麦麸、豆渣、豆饼、小麦、玉米、鱼粉等做饵料,饲料成本在3200元左右

(5)其他费用 :渔药、水电、网具等其他开支400元

(6)养殖周期 :泥鳅一般饲养3-4个月达到上市规格 , 养殖总成本15940元

(7)产 出:养殖 1 亩泥鳅,投苗400斤,可产商品泥鳅 2800 斤左右,商品泥鳅的市场价格按保底价12元/斤计算,2800斤泥鳅收入为 33600元。

(8)利 润:收入33600元 -投资 15940元 = 17660元/亩 (如一年投种苗2批 效益更高)

来人一律先免费参观“农科10号”大型孵化基地、种苗培育基地、养殖示范基地, 学习培训满意后再确定合作事宜。

一、供种价格

“农科10号”优质泥鳅品种价格表

池塘养鳅模式是在池中专门养殖泥鳅不套养任何鱼类。常用于养殖泥鳅的池塘可利用鱼塘,稻田改造的池塘、土坑、河沟等均可。一般要求东、西较长,南、北宽20-30米,面积3-5亩,池深 0.8-1.2 米,水深 0.5-0.6 米。池梗路面平整、坡度一致,做好围网防逃,培好水质,移栽少量的浮水植物。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400-500斤,饲养90-120天亩产成品鳅可达3000斤以上,是目前泥鳅养殖行业中主要的一种高效养殖模式。

水泥池养殖泥鳅模式具有饲养管理方便,养殖设备经久耐用,捕捞容易,水温好调控等优势。一般每个池的面积在80-100平方左右,池深0.8-1米。池底铺15-20公分肥泥,投苗养殖前必须对水泥池进行脱碱、消毒、肥水。一般每平方投放“农科10号”幼苗 2 斤,饲养90-120天可产成品鳅 14 斤以上,是发展工厂集约化养殖的高效新模式。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网箱养殖泥鳅模式是在江河、湖泊、池塘中,用网目为0.1-0.3毫米的聚乙烯网片制成面积15-20平方米左右的网箱进行养殖泥鳅。网底需落入池底,网底铺 8-10 公分的肥泥,网箱需高出水面40公分以上,防止泥鳅跳逃。在水体饵料充足、水质良好的情况下,每平方米投放“农科10号”幼苗1.5市斤,饲养90-120天,每平方米可产成品泥鳅10斤以上,是养殖泥鳅又一高效模式。

稻田养泥鳅方式是充分利用稻田的水源,田中天然饵料和杂草,有效的减少了饵料的投喂,降低养殖成本的一种养鳅模式。稻田养泥鳅能促进水稻增产,但要求种植水稻的品种抗肥能力强,穗杆硬,不易歪倒。稻田养鳅需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宽1-1.5米,深0.3-0.5米的集鳅沟,便于捕捞。开挖集鳅沟的土用于加高加宽田埂,控制水位。每亩投放“农科10号”幼苗180-200斤,每亩可产成品鳅1400斤左右,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养殖模式。

浙江省泥鳅养殖哪里多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要先了解以往大多数“泥鳅养殖户”失败的二个原因是什么?

泥鳅养殖失败的二个原因:

一是人工养殖密度大,易生病大量死亡而失败,生病后,若按一般鱼类 疾病治疗,均不理想。只有使用一种生物制剂【HM净化液】才有奇效。这种【HM净化液】为初次养殖者一次成功,不走弯路提供了保障。

二是初次养殖者不了解或爱便宜,盲目引进寸片以下泥鳅小苗,因泥鳅小苗和婴儿一样太弱小,抵抗力差,经捕捞、过数、装运等折磨,下池后已所乘无几,等养了一年后再看就没有几条了,这时很多人还不知道其中原由,有的人错误的认为是打洞跑了。以上两个问题是造成初次养殖者失败的主要原因。

因此,专家建议,凡准备养殖泥鳅者,一是要先把【HM净化液】找到后才能引种养殖,二是初次养殖者不要引进12cm以下小苗,最好是引进怀卵种鳅,做到

这两条即可一次成功,不走弯路!

浙江省鸿洋泥鳅专业合作社,今年养殖面积已经扩大到100多亩,供应各规格泥鳅苗,地址.浙江省江山市石门镇琚家岗村【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13221258883(总经理)

15888939543(潘经理)

地址:浙江东阳市歌山镇林头村。

乘车路线:坐火车到义乌火车站,然后坐车到东阳,在东阳北站有到茜畴的公交车,直接跟司机说到泥鳅养殖基地下。

自驾车:在诸永高速歌山出口下,向右拐开5公里左右往磐安、湖溪方向走。(不清楚,可以问路人林头村怎么走就行)

生态套养既可以为泥鳅在炎炎夏日提供一个很好的遮阴避暑的场所,又可以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养殖模式!在生态养殖的池子里,基本上不需要换水,不用担心长期养殖而造成水质污染,水面蔬菜可以调节氨氮,对水质的净化起着很大的作用。

当然,生态套养的经济效益也是不可忽视的,从养殖户掌握的熟练程度来看,一亩地套养蔬菜的额外收益在5000--10000元不等

篇六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的养殖技术

篇七 泥鳅养殖技术视频
泥鳅的套养技术

泥鳅的套养技术

利用水田种莲藕秋植荸荠套养泥鳅冬栽油菜

利用水田种莲藕,秋植荸荠套养泥鳅,冬栽油菜,这种新的1年4熟栽培模式,每667平方米(1亩)每年可收获鲜藕600~700千克,荸荠1000~1200千克,商品泥鳅150千克左右,油菜子150~200千克,累计667平方米产值超过4000元,667平方米增效2000元以上。

田块条件

选择阳光充足、保水性好、管理方便、有排灌条件的田块,沿田埂四周挖养泥鳅沟,沟宽、深各1米左右。田埂加高至0。8米,并夯实,在田块两端的适当位置分别用直径为30厘米的砼管做成进水口和出水口,砼管靠近田块的一端要用40目纱网设置好防逃网,用于滤水和防止泥鳅逃跑。要求水源无工业污染。

茬口安排

3月中旬利用冬闲田培育莲藕种苗,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180千克左右,4月中旬移栽。8月上旬收藕让茬,粗整地即可移栽荸荠,株距50厘米,行距80厘米,667平方米种植1800株左右。同时,套养规格为体长3~5厘米的泥鳅苗约40千克。11月底翻泥收获荸荠,将泥鳅诱至沟内囤养至元旦、春节上市。随后整地做畦移栽油菜,畦宽不超过3米,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油菜移栽前,必须提前30天育苗。4月上旬收获油菜。 施肥标准

莲藕要求施足基肥并视苗情长势适时适量追肥。收藕后结合粗整田,667平方米施腐熟猪牛粪等农家肥1500千克、尿素20千克、复合肥30千克做荸荠的基肥。立秋后667平方米施草木灰150千克,以利荸荠形成球茎。白露前追施球茎膨大肥,667平方米施尿素10千克。油菜一般不需要施基肥。

水分管理

莲藕生长期田间水位先由浅到深,再由深到浅。荸荠田套养泥鳅后,从8月中下旬开始每隔10天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10厘米,保持田面水深15厘米左右。天气转凉后逐渐降低水位,9月中旬至10月底,保持水深7~10厘米。11月上旬开始,逐渐排水,保持田间湿润即可。

原文转载于/channel/niqiu

探析茭白田泥鳅无公害套养技术

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天上的斑鸠,地下的泥鳅”和“水中人参”之美誉。利用茭白田套养泥鳅,不但可充分利用茭白田中的水体空间生产出优质无公害泥鳅,而且泥鳅的套养还可减少茭白田中的病虫草害,是提高农业产值的有效手段。

1茭鳅套养的可行性

茭白为多年生草本水生蔬菜,在整个生长期间不断水,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水位一般控制在2~20 cm之间,非常适宜泥鳅的生长;茭白行间距在1 m左右,是天然的鱼沟;夏季高温季节,茭白成为泥鳅的天然遮阳棚,避免了水体温度过高对泥鳅生长的不良影响;同时,茭白的病虫害数量少,危害程度轻,可以通过紫外灯诱杀、生态调控等措施控制,不必使用高毒农药,保障了泥鳅的安全。泥鳅有钻泥习性,使田泥疏松,既有利于肥料分解,又可促进茭白根系发育,鳅粪又是茭白良好的肥源,据测定,泥鳅养殖的田块有机质、有效磷、钙和镁等的含量均高于未养田块。泥鳅为杂食性鱼类,可捕食田间害虫,减轻部分茭白病虫害,成鳅阶段,泥鳅的食性偏向于植物性,幼嫩的根芽都是泥鳅的食物,高密度养殖泥鳅对茭白田中的杂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因此,茭鳅套养不仅对茭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还可收获生态泥鳅,提高经济效益。

2茭白田套养泥鳅技术

2.1田块选择与整理

2.1.1田块选择。套养泥鳅的茭白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易于排灌、管理方便、保水性好的田块,山区的“冷水田”,靠天收的“无水田”,以及暴雨季节来水量暴涨的田块不能选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面积以500~1 000 m2为宜,太大或太小均不便管理。

2.1.2开挖鱼溜和鱼沟。选好田块后开挖鱼溜和鱼沟。在茭白田中根据田块形状开挖“田”或“目”字型鱼沟,沟宽40 cm、深50 cm,在田块的四角开挖鱼溜,长、宽1~2 m,深0.5~0.6 m,鱼溜与鱼沟相通,确保在茭白田水位降低、使用农药时,泥鳅能到鱼溜和鱼沟中躲避。

2.1.3水道改造与防逃设置。养鳅田的进排水口对角线设置,有利于田间水体的流动性。进水口必须使用硬质PVC管道,防止泥鳅顺水流逃逸。在PVC管道上端用40目渔网套牢,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茭白田。设置2个排水口,一高一低,便于茭白田水位管理;设置2个溢水口,防止夏季暴雨水位抬高造成泥鳅逃逸。排水口和溢水口用40目渔网套牢,防止泥鳅逃逸,并在排水口前设置防鱼栏,防止杂物堵塞。

田埂的内壁用塑料薄膜覆盖,塑料薄膜入土20~30 cm,防止渗漏和泥鳅打洞逃逸。沿田埂2~3 m钉一直立的木桩,沿木桩围一直立的密眼渔网,渔网高60~80 cm,下端用泥块封好,防止泥鳅逃逸和敌害生物进入养殖田。

2.2泥鳅养殖

2.2.1鳅种来源。鳅种可以通过人工繁殖、从市场上购买和诱捕获得。人工繁殖的鳅苗大小均匀,生长速度快,但繁殖技术相对复杂;从市场上购买的鳅苗大小不均,不同的捕捞方式对鳅苗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对于电捕、药捕的鳅苗坚决不能使用,否则影响成活率。

2.2.2放苗前茭白田准备。茭白田改造完成后,在泥鳅正式放养前10 d左右用生石灰对水全田均匀泼洒,减少田间的病原菌,用量为100 g/m2左右,没有进行鱼类套养的田块减少用量,对于曾经套养黄鳝、泥鳅以及其他鱼类的田块必须加大用量。放养前5~7 d撒施有机肥,作为茭白的基肥,同时为泥鳅培育天然饵料。

2.2.3放苗。放苗应选择在晴朗无风的上午进行,先用3%食盐水浸泡8~10 min,对鳅体进行杀菌消毒,防止将病原物带到养殖田块。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放养密度为体长8~12 cm的鳅苗150~300 g/m2,规格太小当年无法长成商品鳅,规格太大则已经性成熟,影响生长速度。

2.2.4饲料投喂。在养殖密度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培养泥鳅的天然饵料进行生态养殖。增施有机肥,培养轮虫等小型水生动物;投放100~200 g/m2田螺,田螺产的幼螺是泥鳅的天然饵料;在鱼坑上方安装2个诱虫灯,一高一矮,高的离水面2.5~3.0 m,矮的离水面0.2~0.4 m,晴天的晚上先开上面的灯,将远处的飞蛾等昆虫诱集过来,30 min后关闭,并同时打开下面的灯,昆虫将扑向下面的灯和水中的倒影,不幸落水的昆虫就是泥鳅优良的蛋白质来源。

在高密度养殖、追求更高产量的情况下,培育天然饵料和诱虫灯诱虫就不能满足泥鳅的需求,必须人工培养蚯蚓、蝇蛆或直接投喂人工饲料。鳅苗在下田后1周内不投喂饲料,之后每隔2~3 d投喂米糠、麦麸或配合饲料等。前几次将饲料投放到鱼溜和鱼沟中,然后逐渐缩小范围,最后将各鱼溜作为定点投喂,投喂2次/d,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3%~5%,根据水温、天气等灵活掌握。

2.3茭白管理

茭白施用化学肥料时,必须先排浅田水,将泥鳅集中到鱼沟、鱼溜中才能施用,并且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分次施用,避免化肥浓度过多对泥鳅产生毒害作用;对必须使用农药

进行病虫害防治的田块,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禁止使用甲胺磷、杀虫双以及除草剂等,农药使用时应分片轮换使用,让泥鳅有可逃生之处。

2.4日常管理

茭白田套养泥鳅必须加强日常管理,注意防逃、防病等。每天围绕田块巡视一周,重点查看围网是否破损、进排水口是否堵塞,是否有敌害生物入侵,并观察泥鳅的活动是否异常,对破损的围网及时修补,及时清理进排水口。当有蛇、水獭等敌害生物时,应进行驱赶或捕捉,减少损失。对于活动异常的泥鳅要进行对症处理,如果是因为田间施肥过多、农药污染水源等,则必须尽快使用无污染的水源对养殖田进行换水,对于发病泥鳅,可以通过泼洒石灰水、茭白田中浸泡中草药等方式防治。

2.5捕捞与上市

经过4~5个月的饲养,国庆节以后,可以分批捕捞泥鳅上市。捕捞时先用鱼笼在鱼溜、鱼沟中诱捕2~3 d,然后排干田水,将泥鳅集中到鱼溜中用抄网捕捉。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30467.html

    上一篇:自拍照相馆

    下一篇:永州养蛇人谭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