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雄1号黄颡鱼水花鱼苗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全雄1号黄颡鱼水花鱼苗
黄颡鱼“全雄1号”的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黄颡鱼“全雄1号”的养殖技术  

  

  科学试验发现,雄性黄颡鱼比雌性黄颡鱼的生长速度快30%—80%,因此养殖雄性黄颡鱼要比雌性黄颡鱼的产量高。黄颡鱼“全雄1号”是利用技术手段,生产出的单一雄性群体,属于温水性,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生存温度为0-38℃,最佳生长温度为25- 28℃,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现在为大家介绍黄颡鱼“全雄1号”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全雄1号”的养殖技术 

  一、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养殖技术   

  1、培育池条件   

  培育池面积以1~3亩为宜,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放苗前清除塘底过多淤泥(保持10厘米左右),并整修池堤,防止渗漏。   

  2、清塘与肥水   

  鱼苗放养前10~15天,每亩使用生石灰150公斤进行干法清塘,杀死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及其他敌害生物。放养前7天,往池塘中注水30~40厘米,注水时管口用40目筛绢网包裹过滤,防止野杂鱼和敌害生物进入。

  3、鱼苗放养时间  

  黄颡鱼“全雄1号”不同的养殖方法进苗的时间有些差异。从水花开始培育的时,可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做适当的调整,当水温达到24度以上时即可购回水花鱼苗进行培育,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直接从夏花鱼种养成冬片鱼种或成鱼时,可根据鱼种繁殖厂(场)家可提供时间而定,时间一般在6月上旬至6月中旬。对直接从冬片鱼种养成成鱼时,可在春节过后池塘水温上升至鱼种开口时即可向苗种厂家购回鱼种,时间一般在2月上旬至3月中旬。 

  4、鱼苗放养   

  黄颡鱼“全雄1号”鱼苗放养密度以每亩3~5万尾为宜,单养为佳,不能与鲤、鲫鱼苗混养。下塘的鱼苗最好为同一批孵化出的鱼苗,如孵化时间相差较大,易使鱼苗生长不齐,造成成活率下降。放苗前需测量池塘水温、pH值、溶氧和氨氮等指标,鱼苗袋内水温与池水温度不超过2℃,pH值在6.8~7.5之间,溶氧大于5毫克/升,氨氮小于0.06毫克/升,即可下塘。   

  5、鱼苗饵料培育 

  对于一般养殖农户可采用土塘培育红虫培育开口饵料,方法同常规培育方法一样,采用微生物肥料加适量绿肥即可。对于大型养殖场建议采用人工培育卤虫(丰年虫)的方法进行培育开口饵料,以海水晶或食盐配置成2-3%盐度的水,每升可放卤虫卵2-3克,PH值调至7.5左右,水温25-27度,持续充氧,30-40小时后即可得到孵化好的新鲜适口的鱼苗开口饵料。不论采取哪种方法进行培育开口饵料,时间必须控制好,以鱼苗下箱前1天可食到新鲜的鲜活卤虫为宜。 

  6、饵料投喂 

  因为黄颡鱼“全雄1号”的食性在2公分前主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所以黄颡鱼苗夏花鱼种培育时全部依靠人工投喂的浮游动物(卤虫)来维持生长。鱼苗下箱后隔天即可投喂人工捕捞的经60目纱网过滤后的鲜活浮游生物或人工培育孵化的丰年虫;捞取的浮游动物的投喂前需要适当消毒处理,5%食盐水消毒2~3min,投喂量可根据吃食情况适当增减,丰年虫可直接投喂,开口投喂按40-60克干虫卵/10万鱼苗投喂,以后每次增加10-15%,每天投喂3-4次。投饵后15-20分钟可用不锈钢碗取少量鱼苗进行观察吃食情况,当进食鱼苗比例低于90%时说明饵料缺乏,可适当增加。 

  7、黄颡鱼鱼苗培育   

  刚孵化出膜的仔鱼,卵黄囊尚未完全消失,游动能力较弱,喜欢集群在水体的底部,以轮虫等小型浮游动物为食。初期天然饵料培养充足,将大大提高鱼苗存活率。如发现饵料不足,可采用人工投喂轮虫、追加有机肥料、割青草堆沤、早晚两次泼洒黄豆浆等方式促进浮游动物繁殖。   

  随着鱼体长大,鱼苗活动、摄食能力明显增强。此时要逐步提高池塘水位至0.8~1.5米,以增加鱼类活动空间。当长至2~3厘米时,池塘中天然饵料已无法满足其摄食需求,可采用黄颡鱼专用膨化浮性饲料进行人工引食驯化。首次驯食宜选在天气正常时早上太阳出来后及下午进行。选用蛋白含量在40%以上专用幼甲鱼饲料、鳗鱼饲料投喂均可,投喂前可用饵料:水=1:0.8的比例拌合饲料,揉成团放在饵料台上投喂。驯食时先少量多个点撒料,待鱼苗集群后逐渐增加投喂,每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经过2-3天即可成功驯食。投喂次数刚开始每日3~4次,待驯化完全后,每日2~3次,投喂量根据鱼苗摄食情况而定,以吃完为准。   

  8、饲料投喂 

  驯食成功后可根据鱼苗数量逐渐调整投喂量。投喂要定时,投喂量要适中,以鱼苗在一小时内吃完为度;投饲做到少量多次,可调整到每天投喂3~4次,但要注意总量控制在鱼体重的5%左右。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基本上可达到2.5-3cm,可进行下一级培育。 

  9、鱼苗日常管理   

  每日要坚持巡塘,注意观察水色和鱼的摄食、活动状况,通过注水、使用微生物制剂、泼洒施肥和开启增氧机等措施,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饵料生物丰富。每隔一段时间,对池塘进行杀虫和杀菌消毒,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等免疫制剂,提高鱼苗抗病能力,防止鱼病发生。   

  二、黄颡鱼“全雄1号”成鱼养殖技术   

  1、池塘条件   

  黄颡鱼成鱼养殖对池塘面积要求不严格,但一般需要池塘水源充沛、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水深在1.5~2米左右,底部淤泥10厘米左右,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同时每5亩水面配有一台增氧机。 

  黄颡鱼下池前10~15天干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塘或水库进行彻底的清理消毒,杀灭水体中的寄生虫、鱼卵、虫卵、病原菌等敌害。清塘消毒的方法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采用干法清塘时,每667 m2生石灰的用量为100千克或漂白粉10千克(池水深保持10cm左右);带水清塘时,生石灰的用量为200千克(池塘中保持水深50-60cm)或漂白粉20千克。将生石灰或漂白粉化水后立刻全池泼洒。浓度一定要高,并且要均匀。消毒3天后加注新水至常规养殖水平面,加水时出水口用60亩网片过滤,防止野杂鱼如池。    

  2、放养模式   

  黄颡鱼成鱼养殖模式比较多样,既可主养,又可在鳊、草、青等家鱼养殖塘内套养,但不宜与鲤、鲫等混养。主养时,一般每亩放养15~30克规格的黄颡鱼3000~4000尾,并每亩套养60~80克规格的花、白鲢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当年黄颡鱼苗种可养成80~150克规格的商品鱼。有条件的,还可在池塘内每亩混养200只甲鱼,在池塘增效的同时,对控制黄颡鱼病害可起到积极作用。套养时,则根据池塘条件及其他鱼类的实际放养情况确定。   

  3、放养前准备   

  放养10~15天前对养殖池进行清塘。尤其要注意杀灭螺蛳、蚌类等底栖动物,因为它们是多种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黄颡鱼为底层鱼类,且游动速度较慢,容易被螺蛳、蚌类体内的寄生虫寄生导致病害的发生。放养前7天,注水80~100厘米,进行肥水。注水方式及肥水注意点同苗种培育。鱼苗下塘前采用3%的食盐水浸浴2~5分钟做消毒处理,池塘水水质要求氨氮值为小于0.2毫克/升,其他条件同苗种培育。  

  4、饲料与投喂   

  投喂的饲料要求新鲜、适口,无腐败变质、无污染。饲料主要营养成份中粗蛋白含量不小于38%,以南通正大黄颡鱼膨化浮性料为宜。   

  当水温达到12℃以上时开始饲料投喂,投喂初期需进行引食,方法同苗种培育。一般日投喂2次,清晨、傍晚各一次。当水温为12~18℃时,日投饲率为鱼体总重的1~2%;18℃以上时为2~3.5%。实际投喂时,则根据“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看”(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吃食与活动情况)原则做适当调整。   

  5、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黄颡鱼的生长。平时一般20~30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20~30厘米。如水质过清,则适时追肥,施肥坚持“看水施肥、少量多次原则”,使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确保水质肥、活、嫩、爽。同时每隔半个月交替使用生石灰30ppm和微生物制剂一次,以调节pH值,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促进池水藻相、菌相平衡。   

  6、鱼病的预防    

  黄颡鱼“全雄1号”在养殖过程中,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切实做好预防措施:  

  ①彻底清塘,严格消毒。       ②苗种放养时,要用食盐等药物浸浴消毒。  

  ③放养体质健壮、无病害的苗种。  ④投喂新鲜、优质饲料,坚持“四定”、“四看”投喂方法。  

  ⑤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注换水。    ⑥发现鱼病,及时诊治。

  ⑦定期泼洒药物消毒水体与口服药物,坚持对活饵、饲料台、食场进行消毒。视水质、天气等情况,可每月泼洒杀虫药一次,隔天再泼洒二氧化氯消毒一次(用量参照说明),每15天用漂白粉消毒食场一次,同时每月在饲料中添加50-100ppm(50-100g/吨)的氟苯尼考或50-100ppm的“三黄粉”投喂,连喂5天。每1-2周抽检一次鱼类病情。  

  ⑧在鱼苗阶段严禁用菊酯类药物。  

  黄颡鱼“全雄1号”常见及多发病害主要有:   

  ①水霉病:主要由鱼体擦伤后水霉菌寄生导致发病,应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鱼体损伤,并在鱼种下塘后使用硫醚沙星200ml每亩每米全池泼洒,可减少此病发生。   

  ②车轮虫、指环虫病:病鱼离群,往往倒栽或侧卧于水面,或沿塘边狂游,严重者导致死亡,镜检可发现大量虫体在腮部寄生。可使用0.12ppm1%阿维菌素溶液与0.12ppm40%辛硫磷溶液合剂全池泼洒治疗。   

  ③吸虫病:主要寄生于鱼体肠道内,部分病鱼有“白内障”或头部充血等症状,在水中不停旋转,不久即死亡。该病的主要采用杀灭螺蛳等中间寄主的方法进行预防。发病时,可采用每公斤饲料拌0.4%伊维菌素溶液2.5ml连续投喂2~3日治疗,以减少损失。    

  ④出血性水肿病: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头部充血,腹腔内有大量血水。可先换水50%,然后用0.25~0.3ppm三氯异氰尿酸进行水体消毒,连续2~3日。    

  7、日常管理   

  平时每天坚持早中晚各巡塘1次,观察水质、黄颡鱼“全雄1号”鱼类活动及吃食情况,要勤除塘边杂草,捞取塘内残渣、污物及病鱼死鱼,可避免水质恶化和减少鱼病传染。遭遇闷热天气或天气突变时,要增加夜间巡塘次数,以便采取措施防止意外。同时要勤做记录,及时总结经验,以确保养殖生产顺利进行。  

篇二 全雄1号黄颡鱼水花鱼苗
雄性黄颡鱼养殖赚钱嘎嘎叫 养殖效益高前景好

  [每日农经]带刺的诱惑(2)外挂硬刺 雄性黄颡鱼赚钱嘎嘎叫(20140422)

  记者:我现在是在湖北省的仙桃市,这里不光是鱼米之乡,而且还被誉为江汉明珠。这儿的水产养殖业非常发达,您看我这水服都已经穿戴好了,大叔,您工具都带上了?

  养殖户:蔡大叔 ,带上了。

  记者:那咱们就下去吧。

  蔡大叔:好的。

  记者:慢点儿 。

  蔡大叔:别往里面走,里面有2米深呢。

  记者:大叔,咱们这儿都养什么鱼呢?

  蔡大叔:青鱼,鲢鱼……

  记者:啊,什么东西扎了我一下?红了,都肿了。

  蔡大叔:不要紧,不要紧。

  记者:大叔,这是什么扎的我呀?

  蔡大叔:这是我们池塘里的小刺猬刺了你一下。

  说起刺猬大家都不陌生,它身材矮短,爪子锋利。除了肚子,全身长满了硬刺,当身体缩成一团时活脱脱像个仙人球。不过,刺猬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可蔡大叔说的这水塘里的小刺猬会是什么呢?难道会是河豚?

  蔡大叔:你看刚才扎你的就是这个小东西。

  记者:哎呦,不可能是它。这个连鱼鳞都没有,哪儿来的刺儿?

  蔡大叔:你看这里有一根刺,脑袋侧面有两根刺,扎你的就是这些刺。

  

  原来这种鱼的脊背和胸鳍上长有三根硬刺,硬刺下面又长着密密麻麻的小倒刺。蔡大叔说之所以把它称作水中小刺猬并不是因为它身上的刺多,而是这刺够锋利,扎起人来一点儿。

  蔡大叔:你帮我拿一下。

【全雄1号黄颡鱼水花鱼苗】

  记者:合着是倒着拿的,这倒着拿,啊!被扎了。

  真是防不胜防啊,一旦被这种鱼尖锐的硬刺扎那么一下立刻见血,同时被扎处会出现肿痛,有麻木感。难道这鱼有毒?

  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刘汉勤 研究员 这个毒它不是体内合成的,是身体上附着的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实际上稍微清洗一下就没有了。

  这种鱼叫黄颡鱼,江浙一带称它们为昂刺鱼。这种鱼属小型鱼类,分布在长江、珠江等流域。您瞧,它的嘴边长有多根胡须,乍一看上去有些像鲶鱼。不同的是黄颡鱼的个头儿要小,肚皮黄黄的,身上还长着鲶鱼所没有的如同骨针般的三根硬刺,那么,这硬刺有什么特殊功能呢?

  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刘汉勤 研究员 它是自然界进化中自我保护的一个功能,保护不被凶猛的鱼把它吃掉 。

  没有鱼鳞,硬刺便成了保护伞。那么,这硬刺会不会误伤同伴呢?

  技术员:它们是群游性鱼类,都是朝着一个方向游,不会伤到同伴。

  蔡大叔今年65岁,他养鱼很有一套,在湖北省仙桃市五湖渔场小有名气。蔡大叔告诉我们近年来他们家的鱼塘变化真不小呢。

  蔡大叔:每亩收入可以达到3万元,成本一年大概再2万元左右。普通的黄颡鱼赚不了那么多了。

  据介绍,养殖普通黄颡鱼每亩收入约1.5万元,同是养殖黄颡鱼收入竟然相差了1倍,这是怎么回事呢?

  蔡大叔:因为我这个喂全雄的。

  原来 收入高的池塘里养的是清一色的雄性黄颡鱼,而收入低的池塘里养的是既有雄鱼又有雌鱼的普通黄颡鱼。

  记者:都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不容易辨雌雄,何况是鱼呢 。大叔您说这鱼咋分公母呀?

  蔡大叔:你看这些鱼都是同时养的,个儿大的就是雄的,小的是雌的。

  它们同是去年8月份投放的鱼苗,在池塘里生长了约8个月后个头差异如此明显,这是为什么呢?

  蔡大叔:这个母的都长不到1两,它就开始怀卵、不长肉了。这个雄的一年可以长到三两、四两,大的能达到半斤。

  毫无疑问,养殖清一色的雄性黄颡鱼个头大,产量高。那么,这大块头的雄鱼在价格上会不会也具有优势呢?

  蔡大叔:雄鱼比雌鱼的平均价格低3元。解说:雄性黄颡鱼的塘边价约13元1斤,而雌雄混搭的黄颡鱼卖11元1斤[

  蔡大叔:雌性黄颡鱼的饲料系数要高20%,那么我们喂全雄的料只需要喂1.1斤——1.3斤就可以长1斤肉,那普通黄颡鱼得喂1.5斤——1.8斤才能长1斤肉。

  原来,雌性黄颡鱼性成熟早,长到一定程度人家就开始怀卵了,只吃料不长个肉了,所以饲料转化率低。相比之下,养殖雄性黄颡鱼在饲料成本上还可以节省两三百元呢。个头大力气自然大,记者这次能不能将它抓牢呢?

  记者:在鱼鳃两边有两根硬刺,使劲按着硬刺就没事儿了。诶。这鱼怎么还能叫呢?

  蔡大叔:你刺激了它,它发出咕咕咕的声音,我们这个地方也叫咕咕鱼,嘎嘎鱼。

  成群的黄颡鱼聚集在一起,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这叫声听起来有些像蛙声,难道黄颡鱼也跟青蛙一样是靠声带来发音的?

  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  刘汉勤 研究员:它的叫声主要是脊背部的骨骼摩擦产生的,嘎咕嘎咕叫,并不是它声带发出的。

  黄颡鱼长时间离开水后就会发出这种类似蝉鸣又有些像蛙叫的声音。您瞧,养殖清一色的雄性黄颡鱼不仅产量高,价格还具优势,又能节省投喂成本。那么,这雄鱼好不好卖呢?

  记者:您好,打扰一下,咱们是在收购鱼吗?

  经销商:是啊。

  记者:您从哪儿过来的?

  经销商:武汉、

  记者:是收这个黄颡鱼吗?

  经销商:是啊。

  记者:我问您一下 您收这个黄颡鱼有什么要求没有?

  经销商:有啊,我要大的,不要小的。

  蔡大叔:我家有啊,都是3两以上的,都是很整齐的。

  经销商:那去看看。

  蔡大叔家的这个池塘占地约5亩,里面养的全是清一色的雄性黄颡鱼。

  记者:现在已经起塘了,我们就是把这个围网从大到小慢慢围过来,现在鱼已经全部进网箱了,还挺沉的。

【全雄1号黄颡鱼水花鱼苗】

  记者:大哥咱们这一网有多少鱼?

  养殖户:六七千斤。

  记者:这么多。您看,这个头还真的一样,差不多大。

  那么收购商对这些鱼满不满意呢?

  经销商:挺好的,这些鱼都在3两以上个大,市场也畅销。

  蔡大叔:那这些鱼我就全卖给你了,13元1斤。

  经销商:好,全要了。

  养殖户在捕捞过程中难免会被黄颡鱼刺伤,就算戴上手套也难免被扎。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而畏惧。

  湖北省仙桃市五湖渔场 负责人 毛竹:就算会被鱼扎伤,也没所谓,因为赚到钱了。

篇三 全雄1号黄颡鱼水花鱼苗
黄颡鱼全雄一号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黄颡鱼全雄一号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摘要 介绍了黄颡鱼全雄一号成鱼池塘养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条件、鱼种选择及放养、饲养管理、水质管理、日常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指导黄颡鱼全雄一号的养殖。

关键词 黄颡鱼;全雄一号;池塘养殖【全雄1号黄颡鱼水花鱼苗】

黄颡鱼全雄一号是由湖北武汉百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刘汉勤教授培育出来的新品种。其不但具有一般黄颡鱼的优点,还具有生长速度快、规格整齐、体形细长好看、抗病能力强、易养、高产高效等特点[1]。在泗县市场上,其价格在30~40元/kg,一般黄颡鱼价格在22~26元/kg,其价位具有一定优势且销量好。2011年3月中旬,泗县渔场从淮南窑河鱼场引进一批大规格鱼种进行商品鱼池塘养殖,取得单产近7 500 kg/hm2,经济效益6万元/hm2的好成绩。现将其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1 鱼种放养前的准备

1.1 水源和水质

渔场使用的水源是水质清新、无污染、水量充足且稳定的小汴河水。

1.2 池塘条件

用于养殖的池塘均为泗县渔场2#、3#、5#塘口,每口池塘面积为0.33~0.47 hm2,池塘保水性能好,池深3 m以上,池底平坦,具有一定的坡度,淤泥厚约20 cm,池形为长方形(长∶宽=5∶3),东西走向,避风向阳,可保水深在2.5 m以上,水、电、路畅通。每口塘配备1台增氧机和1台投饵机。

1.3 池塘的清整消毒及注水

放鱼种前1个月放干池水,将塘埂加宽加固夯实,清除池边杂草及底部过多淤泥,让阳光曝晒池底。放鱼种前10~15 d对养殖池塘进行彻底消毒,杀灭池中寄生虫(卵)、病原体及敌害生物。清塘方法有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2种:采用干法(池水保持8~10 cm)清塘时,用生石灰1 500 kg/hm2或漂白粉150 kg/hm2,采用带水(池水保持50 cm左右)清塘时,生石灰用量为3 t/hm2或漂白粉300 kg/hm2。泼洒时要将生石灰化浆或漂白粉化水后立刻趁热全池均匀泼洒。池塘消毒杀菌7 d后可进水,进水口要用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进入池塘。水深控制在0.8~1.2 m[2]。

1.4 施基肥培水

池水不能太瘦,要施基肥培水,进鱼种前1周施复合肥或生物肥75~150

篇四 全雄1号黄颡鱼水花鱼苗
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试验总结

篇五 全雄1号黄颡鱼水花鱼苗
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

苗种培育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操作规范规定了黄颡鱼“全雄1号”繁育亲鱼选择及培育、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黄颡鱼“全雄1号”人工繁殖及苗种养殖。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5071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5072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NYT1351黄颡鱼养殖技术规程

SC/T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苗种技术规范

SC1070-2004黄颡鱼

3、亲鱼的来源与选择

(1)普通雌鱼亲本

由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体收集,也可选用人工养殖的普通雌鱼(严禁近亲繁殖后代留作亲鱼)

(2)超雄黄颡鱼亲本

有专门的科研生产单位或授权生产单位提供,为采用雌核发育结合激

素性逆转的技术,从黄颡鱼XY生理雌鱼雌核发育产生超雄黄颡鱼(YY),再经过筛选选育而成。

3.2. 亲鱼选择

用作亲鱼培育的普通雌性黄颡鱼和超雄黄颡鱼外部形态应符合SC1070规定,年龄2龄以上,雌鱼全长15cm以上,体重在50g以上;超雄黄颡鱼全长20cm以上,体重在120g以上。

4.亲鱼产前培育

4.1. 培育池

亲鱼培育池应选择水源较近、水质良好、注排水较方便、环境较安静的地方。池塘以长方形为好,要求池底较平坦,底部淤泥较少或硬质底,面积2000㎡~3330㎡为宜,水深在1.2m~1.5m左右。池塘清整符合SC/T1008规定。

4.2亲鱼放养量

雄雌亲本分池放养。亩放养雌性亲鱼2000尾~3000尾,约150kg~180kg;亩放养超雄黄颡鱼1000尾~1500尾,约150kg~200kg。根据池塘生态环境条件不同而适当增加或减少放养数量;同时混养15cm左右的鲢、鳙鱼种250尾~300尾,摄食浮游生物控制池塘水质。

4.3放养方式

亲鱼应在上年10月或当年3月左右入塘,专池培育。入塘前可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消毒,方法是:水温20℃以上时,将亲鱼放入3%~4%的食盐水中清洗10min或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15min~20min。在浸泡消毒过程中应密切注意鱼体的活动情况,灵活掌握浸泡时间,消毒完毕后可将亲鱼直接放入准备好的培育池中。

4.4 饲养与投喂

(1)鱼用饲料标准

鱼用配合饲料应符合NY5072规定。

(2)饲料种类

亲鱼培育必须投喂人工饲料。人工饲料为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和鱼、虾、螺蚌以及新鲜动物内脏等鱼(肉)糜。人工配合饲料蛋白含量在42%以上。

(3)投喂方法

在亲鱼池搭设饲料台并驯食,水温10℃以上时即可人工投食,饲料的日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水温15~20℃,占鱼体重的2%;水温20~30℃,占鱼体重的4%~5%,投喂量可根据摄食情况适当增减。每天上午8点~10时和下午5时~6时分别投喂30%与70%。

4.5管理

(1)巡塘

每天早、晚各一次,观察天气、水质和亲鱼的活动情况,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调节水质

保持水质清新,每隔7d~10d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20cm以上,10d~15d用10g/m3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一次,严防亲鱼浮头。产卵前一个月,每隔2d~3d冲水一次。

(3)加强管理

防逃、防盗、防泛塘。

(4)鱼病防治

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要彻底清塘消毒,鱼种入池前严格消毒,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新鲜、适口、充足,定期使用生石灰改善水质。发现鱼病及时对症治疗。渔药使用应严格执行NY5071的规定。在鱼病防治中,不宜使用对黄颡鱼敏感的敌百虫、菊脂类等渔药。

5.人工催产

5.1.催产池

采用微流水的水泥池,水深0.6m~0.8m,面积10㎡~20㎡。有条件的室外池上可搭建遮阳棚,遮阳覆盖面积为70%左右。

5.2.催产时间

长江中下游地区为4月至7月,以5月中下旬为宜。繁殖水温20℃~30℃,使宜繁殖水温为22℃~27℃。【全雄1号黄颡鱼水花鱼苗】

5.3.亲鱼选择与配组

亲鱼挑选4.2规定,要求腹部膨大,仰俯可见卵巢轮廓明显,倒立有卵巢流动现象,生殖孔呈红色,手摸鱼腹部柔软而富有弹性。

人工催产和授精的雌雄配比为50:1。

5.4.催产药物及剂量

常用催产药物有鱼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鱼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LRH—A2)、多巴胺拮抗物地欧酮(DOM)和鲤鱼脑垂体(PG)。可单独或混合使用。常用药物剂量未HCG2000~3000IU加LRH-A210~15ug加DOM3~5毫克/kg。雌鱼的剂量为雌鱼的一半。可根据性腺发育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5.5.注射方式

采用二次注射,第一次注射总剂量的1/5,据水温高低间隔12h~20h

注射第二次,将剩余的药物全部注射完。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注射时针朝鱼头方向成45°夹角,深度依鱼体的大小而定。

5.6.效应时间

效应时间与水温、亲鱼成熟程度、激素种类及剂量和流水刺激等因素有关,但主要因素是水温,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效应时间参见表2-1。

表2-1水温与效应时间的关系

6、人工受精

在预计的效应时间1~2小时注意亲鱼发情情况,每隔30min检查一次,当挤压雌鱼腹部,发现卵能顺畅流出时,即可人工受精。人工受精方法:用剪刀剪开雌鱼腹部,取出精巢,放入研钵中研碎成白浆状。将雌鱼卵挤入瓷盆中,加入经精子保存液(或生理盐水)稀释的精液搅拌1分钟,再加过滤的池水搅拌2~3分钟,将受精卵均匀地洒在60目网片制成的鱼巢上,或经脱粘处理放入流水孵化器中孵化。脱粘处理的方式按照SC/T1013规定进行。

7.人工孵化

7.1.孵化设施

孵化常用的设施有水泥池、孵化桶和孵化槽等。一般采用水泥池,面积10㎡~20㎡,池深1m。水深0.8m,池底平坦,并有溢水口,室外孵化搭建遮阳棚。

7.2.孵化方式

篇六 全雄1号黄颡鱼水花鱼苗
黄颡鱼“全雄1号”苗种培育试验技术总结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55110.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