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豆杆的吃法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隆昌豆杆的吃法
浅淡大豆落花落荚原因及防治方法

  在大豆生产中,我们经常遇到因大豆大量落花落荚而大幅度减产的情况,一般落花落荚率可达50—70%,落花落荚成为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探明落花落荚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方法保花保荚,减少脱落是提高产量的根本因素。

  一、大豆落花落荚的原因

  1、密度过大,通风透光不良

  大豆播种过密,长势突猛,过早封垄,田间通风差,株间光照不足,捂花捂荚,造成落花落荚严重。在群体生长条件下,叶片互相遮荫时,就会造成下部叶片光合能力下降,形成光合产物少,植株生长细弱,不能满足花荚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就会造成落花落荚。

  2、养分供应不足或施用不合理

  大豆开花结荚阶段是大豆一生需要养分最多,吸水速度最快,耗水量最多的时期。如果此期养分供应不足,就会造成落花落荚。大豆在花芽分化过程中养分不足就会造成先天不足,一些长势弱的花很容易脱落。反之,如果盲目过量施用氮肥,往往造成大豆营养过剩,植株徒长、倒伏、致使落花落荚。

  3、土壤湿度不适

  土壤湿度过大,大豆开花结荚期遇多云,多雨天气,影响了根系活动,降低了吸收养分的功能;开花结荚期间如果天气干旱,土壤水分供应不足,植株生长受阻,也会增加落花落荚。

  4、病虫害

  遭受蚜虫、豆杆蝇、大豆食心虫、豆荚螟、菌核病、灰斑病、孢囊线虫病等病虫危害,也会造成落花落荚。

  二、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1、合理密植

  大豆合理密植的幅度在20—28万株/hm2之间。一般原则是早熟品种播密些,晚熟品种播稀些;分枝强的品种播稀些,分枝弱的品种播密些;肥地播稀些,瘦地播密些。

  2、合理轮作

  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发展,减少病虫害,有效减少落花落荚。

  3、防旱排涝

  开花到结荚期是大豆生长最旺盛和需水最多的时期。如遇到天气干旱,有条件的应及时灌水,每隔5~7天灌水1次,一般要灌水2—3次。切忌大水漫灌,同时大豆耐涝性差,受淹也容易造成落花落荚,应及时排水防涝,防止田间积水。

  4、加强田间管理

  及时间苗,中耕除草,促进植生长株健壮,减少落花落荚。

  化学防治

  1、增施微量元素

  大豆喜磷好钾,施用磷钾肥,除了为大豆提供磷钾营养外,还能促进根瘤菌固氮,增强植株抗病、抗旱和抗倒伏能力。一般施过磷酸钙375kg/hm2、氯化钾105~120kg/hm2作基肥。大豆是需氮较多作物,除了根瘤菌提供所需的30—50%的氮外,还要从土壤中吸取氮肥,在施用基肥的基础上,如果土壤瘠薄或底肥不足的,大豆初花期追施氮肥对保花保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一般追施尿素75.0~112.5kg/hm2。在大豆侧根5cm处开沟施入,氮磷配合效果更佳。

  2、喷施叶面肥

  在花荚期一般用尿素7.5kg/hm2、过磷酸钙22.5kg/hm2,硫酸钾3.75kg/hm2、硼砂375g/hm2、加水750kg/hm2后进行叶面喷施;也可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750kg/hm2,有利于保花、增荚增粒、减少瘪粒、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喷施叶面肥宜在阴天或下午4时后进行,隔7天再喷1次,遇雨重喷。大豆对钼肥比较敏感,在大豆分枝期喷施0.05~0.1%钼酸铵溶液375—450kg/hm2,可有效提高产量。

  3、化学调控

  大豆分枝到初花期喷施100~200mg/kg的多效唑溶液300,450kg/hm2,可使植株矮化,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产量的作用。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优化大豆生长环境,从而促进生长,减少脱落。大豆初花和盛花期用15~17%的亚硫酸氢钠水溶液750kg/hm2各喷1次,可降低植株的呼吸作用,减少于物质消耗,减少落荚。在大豆盛花至结荚期,用20—30mg/kg增产灵溶液每隔7—10天喷1次,共喷2次,每次喷洒750—1125kg/hm2,可使单株开花数增加,落花落荚减少。 【隆昌豆杆的吃法】

  4、及时防治病虫害

  豆蚜可用10%的呲虫啉300g/hm2,或3%的啶虫脒225g/hm2兑水450kg/hm2喷雾防治;豆荚螟在幼虫盛发期用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或1%阿维菌素225mL/hm2兑水喷雾防治;大豆食心虫可用80%敌敌畏熏蒸防治,2.5%功夫乳油300 mL/m2或15%来福灵乳油300mL/hm2;防治豆杆蝇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防治;大豆菌核病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g加水50kg;大豆灰斑病可在大豆结荚期前后喷施7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防治;防治孢囊线虫病可在播种前用大豆种衣剂包衣处理,药种比为1:75或呋喃丹颗粒75-90kg/hm2,播种时施于大豆种子下用土隔离种子。【隆昌豆杆的吃法】

【隆昌豆杆的吃法】

篇二 隆昌豆杆的吃法
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一、杏鲍菇的形态与生态习性:

  1.形态:子实体单生或群生。菌盖宽2~12cm,初呈弓圆形,逐渐平展,成熟时中央浅凹至漏斗型、圆形至扇形,表面有丝状光泽,平滑、干燥、细纤维状,幼时淡灰墨色,成熟后浅黄白色,中心周围常有近放射状黑褐色细条纹,幼时盖缘内卷,成熟后呈波浪状或深裂;菌肉白色,具杏仁味,无乳汁分泌;菌褶延生,密集,略宽,乳白色,边缘及两侧平滑,有小菌褶。孢子印白色(浅黄至青灰色)。菌柄2~8×0.5~3cm,偏心生至侧生,罕中央生,棍棒状―球茎状,横断面圆形,表面平滑,无毛,近白色至浅黄白色中实,肉白色,肉质纤维状,无菌环或菌幕;孢子椭圆形至近纺缍形,平滑,9.58(11.29±0.15)-12.50×5.0(5.60±0.06)-6.25mm,菌丝系统单一型(Monomitic),菌丝有锁状联合。

  2.习性:春末――夏初腐生――兼寄生大型伞形花科植物,如刺芹、阿魏、拉瑟草等植物的根上和四周的土中。有很多生态型。各生态型垂直分布完全不同。 

  3.分布:主要分布在南欧(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德国)

  三、杏鲍菇的生物学特征:

  杏鲍菇是亚热带草原――干旱沙漠地区一种特殊的食用菌,从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地区及不同生态环境(不同的基质或寄主)分离出来或引进的杏鲍菇菌株,有不同的生物学特征,也就是说有许多不同的生态型,栽培时应特别注意。

  1.营养。杏鲍菇需要较丰富的碳源和氮源,特别是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也越高。它是一种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可在棉籽壳、木屑、蔗渣、麦杆等农副产品下脚料组成的基质上生长,并非一定要用伞形花科植物才能栽培,母种培养基中,一般PDA、PSA培养基均适合菌丝生长,添加一定量的蛋白胨、酵母或麦芽汁可加快菌丝生长,普通的木屑、麦麸培养基是适合原种、栽培种培养基。栽培料中添加棉籽壳、棉籽粉、玉米粉、黄豆粉,可以提高子实体产量,以麦秆为主要原料,添加5~10%棉籽粉不但可提高产量,还可使子实体个体增大。

  2.水分。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空气相对湿度要求60%左右,空气相对湿度生长阶段以85-90%为宜,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阶段,相对湿度要求各在85~90%左右或95%左右。因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水分主要靠培养基供给所以培养料含水量65~70%更适合子实体发生和生长。杏鲍菇既耐干旱,又需要水分。冬季刺芹,阿魏茎叶枯萎被雪覆盖,翌年春天雪化后,杏鲍菇就会趁着温暖和刚刚化雪后的水分条件,很快长出子实体来。

  3.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生长和发育的最主要因子,也是产量能否稳定的关键。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25℃左右。原基形成的最适宜温度是10~15℃(台湾报道的是16~18℃)子实体发育的温度因菌株而异,一般适宜温度为15~21℃,但是有的菌株不耐高温以10~17℃为宜。超过18℃容易发生病害。有的菌株以20~30℃为适宜温度,而低于8℃子实体不会发生也难生长。

  4.光线。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阳光,子实体形成和发育需要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是500~1000勒克斯。

  5.空气。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都需要新鲜的空气。但在营养生长期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菌丝的生长,瓶袋中二氧化碳浓度由正常空气中含量的0.03%逐渐上升到22%(220000ppm),能明显地刺激菌丝的生长,原基形成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50~1000PPm之间,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二氧化碳浓度以小于2000PPm为宜。

  6.酸碱度(pH值)。杏鲍菇菌丝生长的最适宜pH值是6.5~7.5其生长pH值范围是4~8,出菇时的最适宜pH值是5.5~6.5。(5~6)

  四、杏鲍菇的栽培技术:

  (一)栽培材料

  1.栽培原料:据国外资料介绍杏鲍菇的"自然栽培法"是室外用段木栽培,但产量低。也可在室外用麦杆栽培,产量不稳定。用消过毒的木屑或谷草栽培,产量偏低。木屑、麸皮培养料栽培,生物学效率仅20%,若用麦杆做培养料产量只有木屑的一半。> 我国农副产品资源丰富,其副产品如棉子壳、废棉团、蔗渣、木屑、黄豆杆、麦杆、玉米杆等均是栽培杏鲍菇的主要原料以棉子壳为主料掺入部分棉子粉能提高产量10~20%,用蔗渣或木屑为主料只要配方得当,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用稻草做主料即使添加有棉子壳,麸皮、出菇都比较迟出菇率低,产量也低。

  2.栽培辅料:细米糠、麸皮、棉子粉、黄豆粉、玉米粉、石膏、碳酸钙、糖均是杏鲍菇栽培很好的辅助材料。

  (二)栽培方式:杏鲍菇的栽培方式有瓶栽、箱栽、柱形栽培和塑料袋栽培方式。国外有人认为要在上述栽培方式基础上覆土进行栽培,但实际上没有必要。在我国最方便和适用的是塑料袋栽培方式。袋栽方式如下: 

  1.母种制作:母种培养基可采用普通 PDA或PSA培养基。一般菌丝长满试管需要8~10天。为了加快菌丝生长速度,也可采用下列培养基:

  MGYA培养基(1升)

  蛋白胨 1克 麦芽糖 20克

  酵母 2 克 琼脂 20克

  PDYA培养基(1升)

  蛋白胨(黄豆胨)1克 葡萄糖 20克

  马铃薯 300克 酵母 2克

  麦芽浸汁培养基(1升)

  麦芽浸汁 20克 蛋白胨 5克 琼脂15克

  2.原种及栽培种制作: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配方相同,可采用普通木屑、麸皮、棉子壳培养基。其配方为:

  ① 木屑73% 麸皮25%糖1% 碳酸钙1%

  ② 棉子皮90% 麸皮10% 玉米面4%磷肥2% 石灰2% 尿素0.2%【隆昌豆杆的吃法】

  ③ 棉子皮50% 木屑30% 麸皮10%玉米面2% 石灰1.5%

  ④ 棉子皮39% 木屑39% 麸皮15%玉米面5% 石灰2% 硫酸钙(CaSO4)1%

  ⑤ 棉子皮56% 木屑34% 麸皮5.2%玉米面2% 石灰2.5% 硫酸钙(CaSO4)1.1%

  ⑥ 木屑37.5% 棉子皮37.5% 麸皮25%玉米面5% 豆杆粉10%

  ⑦ 木屑22.5% 棉子皮22.5% 麸皮20%玉米面5% 豆杆粉30%

  ⑧ 玉米芯60% 麸皮18% 木屑20%石膏2% 石灰适量

  ⑨ 木屑60% 麸皮18% 玉米芯20%石膏2% 石灰适量

  ....原种栽培种长满瓶或袋大概需30~35天,也可用黑麦、小麦、高粱、玉米、小米等谷粒制作原种和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更快三周左右即可长好。 

  3.栽培袋制作:制作栽培袋过程与平菇、鲍鱼菇等品种相同。要注意原料必须过筛,以免把塑料袋扎破,影响制种成功率,选宽17cm,长34cm,厚0.03mm高密度低压聚乙烯塑料袋,每袋干料重以400~500克为好。湿料1公斤左右,料高20cm,塑料袋内装料松紧要适中,两端的袋口要扎紧。

  ....培养基营养丰富,可使子实体朵大,产量高。有棉子皮的地区可以其为主要原料或掺加部分棉子粉原料能提高10~20%的产量。经过灭菌,接种之后的栽培袋置于25℃左右培养室中培养,3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到底。【隆昌豆杆的吃法】

  (三)栽培季节:杏鲍菇出菇的温度是10~15℃,因而必须按照出菇温度的要求安排好季节,在自然条件下栽培,安排好栽培季节是取得成功的保证。根据杏鲍菇的适宜生长温度在北方地区以秋末初冬,春末夏初较为适宜。但冬季气温较高的地方要安排在全年气温最低的12月出菇更好,因为温度太高或太低都难于形成子实体和促进子实体生长。杏鲍菇与平菇不同的是:杏鲍菇的第一批菇若未能正常形成会影响到第二批菇的正常出菇,从而影响产量。因此无论南方、北方都应该根据出菇温度来安排适合当地栽培的季节,一般南方地区安排在10月下旬进行栽培更为适宜。杏鲍菇在风雪寒冷的冬季是难于出菇的。

  (四)栽培场所:干净、通风的房间均可用于栽培杏鲍菇。 

  (五)杏鲍菇的栽培管理:

  ....利用自然季节栽培杏鲍菇,必须随气温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杏鲍菇子实体生育阶段的管理是取得高产、稳产、优质的关键。杏鲍菇菌丝长满袋后即可置于栽培室促其出菇。室内湿度保持在90~95%,一般经7~15天就可现原基,出菇快慢与室温有很大关系气温13~15℃出菇最快(7~10天)菇蕾较多,生长整齐,出菇后若气温在13~18℃菇体生育快,15天左右可采收,温度低于8℃,菇蕾不会形成,即使已伸长的子实体也会停止生长并逐渐萎缩,变黄,直至死亡,气温超过21℃也很难现蕾,以形成的菇蕾也会萎缩死亡,其严重程度视菌株而异,有的菌株当室温超过18℃时会发生病虫害,或菇蕾开始萎缩死亡,即使能长成子实体也很快开伞成熟,产量很低。有的菌株在室温超过21℃时才会发生上述症状。

  ....原基分化成菇蕾后,在8~20℃的温度下,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左右,为延长货架寿命,采收前2~3天湿度控制在85%左右更好在管理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把水喷到菇体上(特别是在气温高时)以免导致菇体发黄,严重时还会感染细菌造成腐烂影响产量和质量。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必须注意温度、湿度、光线、通风的调控,才能获得高产。

  1.温度的管理:温度是决定杏鲍菇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也是产量能不能稳定的关键。杏鲍菇原基分化和子实体生育的温度略有差别。原基分化的温度较低于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以较低的温度刺激原基形成(10~15℃)然后把栽培室控制在15~18℃左右让子实体生长和发育。温度低于6~7℃时,子实体生长非常缓慢,几乎停止。温度若超过20℃时,原基分化即停止,超过22℃已形成的小菇蕾则萎缩死亡,若碰到低温要注意适当关紧门窗,尽量提高室内室温,让其子实体正常生长,若气温升高则多喷水降温,尽量减少子实体萎缩死亡。

  2.湿度的管理:子实体的发生和生长阶段,水分管理极为重要。初期房间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左右,而当子实体发育期间和接近采收时,湿度可控制在85%左右,有利于延长子实体的货架寿命。同时要注意尽量不要把水喷到菇体上,特别在气温升高时直接把水喷于菇体上容易使子实体发黄,严重时还会感染细菌,造成腐烂影响子实体的产量和质量。

  3.光线与空气的管理:子实体发生和发育阶段均需要光照,以500~1000勒克斯为宜,气温升高时要注意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子实体发育阶段还要求加大通风量,需要新鲜的空气。通气好,菇蕾多菌盖正常开伞,朵型也大产量高。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更快,过于明亮菌丝变黑,过于黑暗菌盖变白,菌柄更长。所以要有散射光照射为宜。杏鲍菇菌丝生长阶段,二氧化碳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所以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要求不太严格,原基形成需要充足的氧气,因此保持空气新鲜氧气充足才能使菇蕾生长正常。雨天时,空气相对湿度大,房间需注意通风,室温高时,特别注意打开门窗通风,当气温上升到18℃以上时在增加喷水以降低温度的同时,必须增加通风,避免高温、高湿造成子实体腐烂。 【隆昌豆杆的吃法】

  4.病虫害防治:绿色木霉是杏鲍菇的主要病虫害,一般在气温升高时,子实体易发生的病虫害是细菌、木霉及菇蝇。加强通风和进行温度调控可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生要及时把菌袋取出处理。通常低温时病虫害不易发生。 

  5、杏鲍菇菌株的推广:

  ....目前杏鲍菇栽培菌株有5-6个,各菌株的子实体形态,菌丝培养特征,栽培特点及口感有所差异。我们必须根据市场需要选准栽培菌株,为产品用于出口,应选朵形圆正,菌柄上下均匀,色白,组织致密,口感佳的菌株。该产品极受日本市场欢迎,但栽培难度较大适应温度范围窄,稳定性差。若产品是内销从产量和抗病性考虑,可选温度范围较广,产量较高且稳定的菌株。该产品有的菌柄下部稍膨大,外观差些,但口感也很好。当气温能稳定在10-18℃的地区,可栽培供出口的菌株。当前不管采用哪个菌株受气温影响都比其他食用菌种明显,是菇类栽培中难度较大的一个品种,必须根据其生物学特性采取配套的栽培技术,否则会导致失败,要特别注意气温升高时应采取的相应技术措施。

  五、采收:适时采收是提高产量和保证商品质量的关键。

  ....当杏鲍菇菌盖平展,孢子尚未弹射时为采收适期。采收标准;根据市场需要而定,出口菇要求菌盖在4~6厘米、柄长10厘米左右,国内市场要求不严格,一般商家要求:杏鲍菇柄长5~9厘米6~12厘米,柄粗2~4厘米、菌盖比菌柄要小一些。采收第一批菇,后培养相隔14天左右又可采收第二批菇,但产量主要集中在第一批菇,袋产量达200~300克目前生物学效率可达50~60%,通常第二批菇朵型较小,菌柄短,产量低。

  六、销售和加工:

  (一)销售:鲜菇可直接在市场上按等级进行销售。杏鲍菇肉质肥嫩,菌柄、菌盖、口感较好,风味独特。与一般菇类比较保存时间较长,一般在4℃冰箱中敞开放置10天不会变质,气温10℃时可放置5~6天。15~20℃时可保存2~3天不会发生变质。

  (二)加工:加工是保证商品菇质量的主要环节,也是保证信誉的关键。

  ① 干制:杏鲍菇适合烤干,干品风味极好,口感脆、韧、鲜,因菌盖、菌柄肉质厚整朵很难烤干成为合格产品,所以烤干之前需要把菌柄和菌盖切片,之后根据食用菌产品烤干要求进行。干品白至奶油黄色,外观好。

  ② 制罐:杏鲍菇因口感脆,不象平菇属其它品种煮熟后易烂和破碎,把它切片后制成罐头风味极好,仍保持脆嫩特色。制罐加工法与其它食用菌的罐头制作方法相同 。

  ③ 盐渍:具体规格质量加工方法按收购单位要求进行。

  一般盐渍方法:将菇体按要求标准整理好后,分级之后放于开水锅中(用铝锅,不用铁锅)内煮熟的标准是掰开菇体无白心,煮熟后立即捞出迅速用冷水冷却,彻底冷却后用筛子控去多余的水分。按菇体与食盐重量比例即一公斤菇体加0.5公斤食盐一层菇体,一层盐盐渍,盐渍10至15天进行倒缸一次以便盐渍均匀,防止腐败。为防止盐红菌繁殖造成腐败,最好用精制盐或把粗盐碾碎成细盐细盐用铁锅炒30分钟左右,进行灭菌后再用,也可用饱和食盐水盐渍,饱和食盐水质量较好。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55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