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开“不差钱”的便利蜂便利店真的能赚钱吗?

  钛媒体记者 ︳谢康玉

  一家便利店刚刚诞生没多久,就被贴上了“高大上”的标签。在到访过便利蜂“宽敞明亮”的店面后,几位传统零售从业者都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便利蜂便利店真的赚钱么?”

  空空荡荡的二楼、“干净整洁”到无任何收银陈列的收银台、宽敞到可以再摆几个货架的过道......和传统印象中的拥挤的便利店全然不同。对于顾客来说宽敞利落的店面无疑是体验极好的,但是在零售从业者眼里,都是被白白浪费的银子。

  今年年初,便利蜂这个新便利店品牌开始频频被出现在媒体报道中:创始团队来自7-Eleven和邻家,拿到3亿美元融资,并在中关村5店齐开,背后的投资人是去哪儿网创始人、斑马资本创始合伙人庄辰超。据说庄辰超已经准备好30亿元的资金,要让便利蜂开出一万家店。

  便利蜂的刷屏也带火了便利店这个传统零售业态,便利店作为目前线下零售中唯一逆势增长的业态,被广为看好,而嗅觉敏锐的“互联网”们也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大好机会。

  事实上,在线下,还有一股力量在悄然滋生,从去年开始,一批新兴自动售卖设备出现在地铁和商场里。自动橙汁机、自动零食机、自动面膜机,还有售卖服务的终端——迷你KTV、迷你健身房。

  在线上流量红利见顶、成本高企的当下,线下流量开始重回人们视野。但店租不断上涨、覆盖范围恒定始终是横在实体店面前的一道坎。所以,改变线下原来的产品、服务结构,降低交付成本,就成了让线下重获新生的一条路。

  自动售卖设备试图通过将产品、服务拆解成更小的单元,以更低成本的覆盖更多用户和场景。而便利蜂作为便利店领域的后来者,也试图通过互联网手段对传统便利店的模式进行升级。

  便利蜂比起普通便利店到底多了什么?

  线下融入互联网元素、线上有门店做支撑,团队既有便利店从业者又有互联网从业者,便利蜂的诸多特质,让它与当下人人大谈的新零售似乎不谋而合。

  正如便利蜂在公司愿景中所说的,“便利蜂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改良现有的零售模式。使用大数据和智能软硬件,突破固有的便利店购物体验,以用户为中心,围绕每个用户个体进行专属服务,使用户获得切实的便利。”

  那到底什么是互联网的方式?可能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比普通便利店多了一个APP。

  一方面为了推广APP,一方面为了促销短保商品,便利蜂里随处可见各种打折优惠,短保商品7.5折、8.5折,日用品有五折新人优惠,装APP有各种打折券,充值还有返现。

  在店里不时会听到,“这个是不是打折呀”,“怎么才能用优惠券啊”,然后店员会引导他们安装便利蜂APP。APP承载着便利蜂连接线上线下,向产业上游延展的愿景。不过,当停掉所有补贴,用户还愿意去安装APP吗,APP到底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便利?

  目前便利蜂APP承载的功能主要有四个:线上支付、线下自助购物、线上购买后自提、送货上门。

  在APP线上支付的流程是这样的:注册为会员后你会有一个会员码,店员扫完商品后会让你摇一摇手机,这样就会显示你的会员码,店员扫完会员码后,你就可以在手机上选择支付方式了,然后会跳转到第三方支付。 而你如果不用APP支付,只要打开第三方支付即可,从顾客的角度来看,APP其实增加了线上支付的流程。

  线下自助购物则被媒体拿来与Amazon Go对标,但与Amazon Go即买即走的无人收银模式相比,便利蜂的线下自助购物还有一段差距。自助购物本应解决的是高峰期的排队问题,但实际上并没有给结算效率的带来太多的提升。

  首先你需要先打开APP找到扫一扫,然后拿起一件商品,扫描它的条形码,想象一下,你一手提着包,还要腾出手一手拿商品一手拿手机,关键是付款完成后,你还需要到收银台排队让店员核对商品和付款信息,可能考虑到店员在核对过多商品会耗费太多时间,目前自助购物限制9件商品以内。

  门店自提更多的是对送货上门的一种补充,据钛媒体观察,顾客自提也是在收银台完成,如果收银员来负责自提交货,会降低收银效率;但如果安排专人负责,又会增加人员成本。

  这样来看,送货上门应该更为刚需一些,不过仅仅靠店里的几个店员来配送,运力肯定是不够的,但自建物流团队在短期内也是很难实现的。目前好几家便利店连锁都入驻了外卖平台,这种轻模式也看起来更加经济实惠。

  整体来看,便利蜂并没有通过一个APP与其他的便利店形成足够有竞争力的差异化,补贴停掉后如何吸引顾客继续停留在APP,可能是便利蜂之后需要思考的问题。

  为什么说便利蜂是一家不像便利店的便利店?

  之所以说便利蜂是一家不像便利店的便利店,是因为它的很多玩法都与便利店的经营逻辑背道而驰,这也让很多便利店从业者大呼看不懂。拿一位从业者的话来说:“他们是典型的颠覆性人才,这是要颠覆便利店的商业本质啊,太伟大了!”

  目前便利蜂一共有5家门店,全部位于中关村,其中有三家是属于商铺,只有两家是底商。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底商一般位于住宅建筑的一二层,因为属于商业配套设施所以租金相对便宜,而商铺则相反,不仅租金贵而且还要计入很大一部分公摊面积。

  据一位便利店从业者透露,一般底商的租金每平每天约8元左右,而商铺的租金则要比这多出至少三分之一,至少在12元左右。

  便利蜂不仅大部分门店都开在了商铺,店铺面积上也是大手笔,在店铺陈设上更是把“不差钱”演绎到了极致,处处都是被浪费的店铺面积。

  通常便利店的面积都在几十平到一百平左右,由于便利店的客单价和毛利都相对较低,所以在选址和店铺利用上都有很大的讲究,原则就是——每一块地方都要发挥出它的作用。

  但便利蜂却硬是把便利店开成了“奢侈品店”。拿中关村创业大街天使大厦店和苏州街银科大厦店的这两家电来说,天使大厦的这家面积有200平左右,一进门的走廊宽到已经不像走廊,完全可以再陈列下几个货架。

  而银科大厦店有上下两层,加起来有400平左右。没走进这家店的时候以为就只是门口所见的面积,走进去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走到尽头右拐还有一个二三十平左右的房间,而里面只空荡荡的摆了两个货架。

  

  走到尽头右拐是一个空荡荡的房间

  楼上的“宽敞”程度更是惊人,面积与楼下相当的的空间里,有三分之一零散的摆放了一些可以供顾客站着用餐的桌子,还有三分之一重复的布置了楼下也有的熟食窗口和饮料冷柜,剩下的地方则全部是空的,楼上整体看起来就是一个宽敞整洁的杂物间,没有太多实际效用。

   

  二楼空荡的一角

  另外,便利蜂的几家店全部都没有收银陈列,这应该也是处于“干净整洁”的考虑。但事实上,收银陈列是便利店很重要的一部分。不管是超市还是便利店,收银台周围都会摆上一些口香糖等小商品,顾客往往会顺便买一些走。

  除却收银陈列,收银台的空间设置上也是有悖便利店逻辑的。一般收银员距离背后货架的距离应该在半米左右[创业网:

  收银台这样的空间设置,除了出于“高大上”的考虑,可能还有一个原因——自提商品的存放。上文中提到,便利蜂有一项自提业务,也就是顾客在APP上下单后到店自提。钛媒体观察到,有顾客前来取自提商品时,店员就是从收银台拿取打包好的商品。

  

  收银台一侧的自提区

  顾客来自提商品与现场购买商品都是在收银台完成,那就难免会有相冲突的时候,加上收银台的空间设置不合理所造成的等待时间增加,那么想要保住用户体验,就只能增加人员,而这样又会增加成本。

  不过成本这件事,似乎从来不在便利蜂的考虑范围内,在关东煮便当这类热食上, 7-Eleven几个温箱就搞定的事,便利却给它们隔出了一个玻璃屋,这样一个屋子加上一个收银台,就占去了店里的很大一块面积。

  便利店为什么把店开的这么“不差钱”?

  便利蜂能够在店面陈设上如此挥金如土,也是因为店铺面积足够大,以一个便利店的SKU来说确实是摆不满。但是为什么要拿开超市的面积来开便利店呢?这可能也是便利蜂的无奈之举。

  一位便利店供从业者告诉钛媒体,便利店只要开对地方,“地尽其用”,是能够赚钱的,便利店既然是赚钱生意,那为什么在北京一直开不起来?(钛媒体此前曾做过相关的讨论)

  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店铺太难找了。好一些的位置不是被占了就是租金太贵,而那些夫妻店也很难去收购。在北京,很多夫妻店都是前面开店后面住人,一家店的收入也还不错,所以他们是不愿意把店卖出的。

  7-Eleven 2004年就进入北京,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也就才开出两不到两百家店,罗森2013年进入北京,到目前为止仅有五十来家店。

  便利蜂想要打破这种局面,在一个区域内快速扩张,就只能不计成本——和餐饮抢店面。天使大厦店和银科大厦店的前身分别是一家面包店和一家快餐店。而零售从业者都清楚,和餐饮抢店铺,成本是很高的。

  就像不久前每日优鲜CEO徐正在接受钛媒体采访时所说的:“做零售店,中不溜的店是最难受的,小一点,餐饮做不下来,再大一点,成本更高。没有中不溜的零售店,因为它没道理。”

  所以一家店租下两层楼,应该也不是便利蜂想要的。如果按400平来计算,每平12元,一天的租金就要4800元,而在这样沉重的负担下着实难言盈利。

  对比一下便利店前辈们,即可一窥便利蜂模式的困局所在。

  据一位为7-Eleven、罗森等便利店供货的供应商透露,在北京,7-Eleven的营业额是最高的,每天在20000元左右,罗森的营业额在16000左右,全时10000出头,邻家8000左右。按便利店平均30%的毛利率计算,分别对应着6000、4800、3000、2400的毛利。便利蜂光一天的租金抵消了全时的毛利。

  而事实上,便利蜂是否能达到上述几家的毛利尚且存疑。上文中提到的这位供货商告诉钛媒体,便利蜂在好几个品类上都和7-Eleven、罗森是同样的供货商,他们也是便利蜂的供货商之一。

  拿面包来说,便利蜂的大部分面包都是直接从代工厂定制的,只有少数来自曼可顿这些品牌。降低退货率和损耗率是一家便利店控制成本的关键,而面包恰恰是退货率最高的一个品类。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退货指的是过期商品退回工厂,但代加工的商品,是没有办法退给工厂,所以损耗成本很高。

  便利蜂代加工的面包,保质期普遍在4天到7天之间,抛去上架和下架的时间,能够陈列销售的时间十分有限。

  而之所以选择代加工定制,主要是为了在商品上形成差异化。不得不承认,便利蜂这些代加工商品从体验上来说确实是不错的,但这却意味着高额的供应链成本。

  一般工厂代加工只有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连锁便利店才可以做,一方面起订的量多,成本会相应降低;另一方面,也有足够的规模来分摊损耗成本。

  而这恰恰是小连锁的短板,做有自己品牌的短保(短保质期)商品,就意味着成本的高企。一位快消从业者告诉钛媒体,7-Eleven也不是从一开始,就采用大量的代工短保商品,而是一步步走过来的。

  “7-Eleven或其它连锁,都是通过密集店铺数量及分布区域消费排行来决定某一类商品的量是否可以自制,这个需要沉淀很长时间。”

  据钛媒体观察,便利蜂的面包退货率确实是不低的。值得一提的是,便利蜂的面包上架时间也十分不按常理出牌。

  钛媒体记者分别在工作日和周末对便利蜂进行了观察,便利蜂的面包上架时间都是在下午两三点左右,而正常的面包上架时间应该在上午7点半之前,因为面包能够在货架上停留的时间十分有限,早上7点半之前上架意味着可以有完整一天的成列时间。而便利蜂这种给面包减少半天陈列时间的做法,着实让人有点琢磨不透。

  下午两点,面包配送人员送来新上架的商品,同时要运走需要下架的商品。从配送人员一筐筐装车的情形观察,退货的面包应该不少。上文中提到的那位给便利蜂供货供应商,也佐证了钛媒体的猜测,据他透露,便利蜂的短保商品,退货率一直居高不下。

  而唯一能解决当前问题的办法就是快速的扩张规模,事实上这也是便利蜂的目标。不过,连锁店的扩张并不是靠砸钱就能实现的,一位有多年线下门店管理经验的的从业者就告诉钛媒体,跨区域、跨城市的多店运营是连锁店最大的难题。

  “20家店、50家店、100家店,每跨上一个台阶都是一道坎,每跨一个区域也是一道坎,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磨合门店的运营和供应链的管理,这也是很多人都知道连锁店赚钱但不去碰的原因。“

  说到底,便利店还是门零售生意,所有线下零售面临的问题便利蜂都会遇到,而所谓的互联网方式,能做的也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从门店运营到供应链管理都无法靠互联网的加持一蹴而就,铃木敏文对美国7-Eleven的重建就花了近二十年才彻底完成。

  线下零售注定是场持久战,在大谈新零售之前,还是得先扎实的补上零售这一课。

  来源 | 钛媒体 作者 | 谢康玉

篇二 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他们如何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商界招商网 记者/朱作明综合】人生的第一桶金,这个钱极有可能是你以后生意壮大的基石,是你创业的原始基金,而且在赚取第一桶金的时候所获得经验和教训可能在以后的生意中等不可能再有。所以第一桶金非常的重要,第一桶金怎么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赚取的吧。

   学生的钱就这么的好赚

   在大一的时候给1万新生免费赠送学校地图(自己设计、印刷、销售),毛利率2000%。

   市场需求:

   一. 新生对地图的刚性需求旺盛。学校面积很大,学生很多,新生对陌生环境不熟悉,对学校的地图的需求特别强烈,比如,理发去哪儿,买生活用品去哪儿,吃饭去哪儿,娱乐KTV去哪儿等等。

   二. 学校周边商街的店铺和商家急需向新生推广自己,抓住新生这个消费群体就等于抓住了四年大学生涯的持续消费的老客户。

   盈利模式:

   地图的正面是学校地图+学校周边的街道,关键是在周边的街道上按商家的竞价排名标注商家的位置,一条街道商家只标注8家左右,每家店1000元以上标注价,东南西共进驻26家,包括品牌手机店(新生基本都会买手机、换手机,量很大)、品牌眼镜店、理发店、书店、火锅店、卖被褥生活用品店、网吧(这个大家应该了解,评论中有人也提到了)等,北街没有商铺。地图的背面全是全市大型商家的广告(每个商家的收费标准按占用版面大小和位置收费,和报纸广告差不多,这部分输入是总体收入的一半,商家包括,新生配台式机电脑买笔记本电脑的地方,连锁KTV、手机商城等等)。

   关键点:

   一.给这个地图加上官方的色彩,比如,和学校团委和学生会授权,并做上标识。

   二. 和商家的谈判技巧,一定要以学生会和学校拉赞助的名义谈判,尽量往高的定价。他们绝对愿意掏钱。

   三. 给商家承诺,送到每个学生的手中,寝室中,甚至是放在新生手册里面。

   四.商家选择,优先挑选新开张的;挑选有相互竞争关系的店种,如:几家高端理发店,给商家说,一条街上我只做一家同类型的,你不做,你隔壁的的理发店(竞争对手)就会做,因为新生数量是局限的,新生资源太珍贵,我大学就是只在一家理发店理了四年……

   五.设计出一个好的地图demo,谈判、和商家签定商务签合同的的时候用。

   六.大城市的大学,或者大学城的效果比较好,中小城市不推荐。

   现在,如果读者你在大学,并且现在想赚点小钱,这个商业模式可以复制(商业模式简单、快速、暴利、轻便、对商家和学生的帮助都很大)。

   现在外卖很火

   当时正处于谈恋爱谈得火热的时期,似乎忘了在学校应该做的正事是学习。而女朋友和我天天翘课也觉得没意思,她又烧得一手好菜,于是两人一合计,不如在学校做外卖。为了积攒经验,我先去了一家外卖店做送餐的,观察其中的业务流程,包括如何送,菜量,销量等等。

   一个学期之后,规划好菜单,从学校淘来两个电磁炉,一个电饭锅,自己开始上淘宝采购饭盒,到批发市场采购各种原材料,调料。去市场联系买菜的大妈订菜,卖猪肉的大姐订肉,制作外卖的名片 2000张。前期的投入大约为1000块 。

   当时学校里面外卖竞争非常激烈,有5家送外卖的,可以说市场很大,但是想分一块蛋糕不容易,幸运的是我们碰到了一个很好的时机,恰逢暑假,留校的人不是很多,有几家比较大的外卖店暂停了营业,而我和女朋友正好是当时学校论坛的版主,于是决定走线上推广的方式,在学校论坛发广告贴,女朋友她在校外租的房子负责做菜和接订餐电话,我负责将快餐送到寝室,第一周进行了试营业,只接受线上的少量预订,每天大概二十份,做了几天得到的反馈还不错,从做菜到送餐的流程都不再手忙脚乱,于是开始爬宿舍楼发名片,我和女朋友一天总共发出去300+的名片,名片发完,订餐量就升到40份,然后是六十份,八十份,最多的一天做了120份,是两个人的极限了,一份当时我们卖6块,利润是2块钱,然后会给持有名片的客户盖一个章,凭十个章免费换一份。

   然后其中得到的教训:

   1.一定要买一个冰柜,家用冰箱制冷太弱了,这个情况是在我们做了半个月之后遇到的问题,当时量比较大达到一天六七十份,只能提前一天晚上将肉煮熟,第二天直接炒,结果因为家用冰箱的制冷不够,南方的夏天又热,肉坏了。那天只能给订餐的没订到的人承诺,第二天少收一块钱。

【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2.菜的采购要根据天气做好预算,南方台风频繁,菜价变化巨大,有几次碰到台风没做好储备,买不到便宜的菜,台风来的那几天几乎没赚钱。冒着大雨送快餐还不赚钱的感觉真的挺难受的。

   3.一定要保持菜品的口感,订外卖的孩子嘴都很挑,如果菜品不好,立马流失一个寝室的客户。服务态度很重要,因为自己送错餐,送得晚什么的给客户打折扣,一般晚一个小时,就会少收一块钱。

   4.大学生还是好好学习吧,做服务业什么的真的好累,做了一年半的外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买菜做菜,要一直忙到下午2点,然后还要去补货,晚上切肉把肉菜做好,一天至少要忙12个小时,没有任何节假日。逃了一年半,挂了9门功课,万幸的是,毕业前的清考一口气过了,那个时候压力真的好大。

   收获有以下:

   1.脸皮变厚了,我本是一个闷骚的宅男,刚开始送外卖还真的扯不下那张脸,现在感觉自己脸皮厚得多了。

   2.人际关系网扩大了,认识了很多不同专业的同学,和市场的大姐大妈关系也不错,现在买菜还经常有优惠。

   3.对外卖需要做的推广、服务、互动反馈、业务扩张、资金运作、采购和供应有了真正的体会,顺道还从女朋友那里学了一些简单的财务记账。

   4.发现我也会做菜了,有些时候,女朋友心情不好不愿意做菜,我也能顶上去把所有事情都揽完了。

   5.有自信了,没做之前各种担心,开始做了以后才发现,只要下了决心开始做,所有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6.和女朋友的感情更好了,有过这么一段共同创业的时光,她现在非常体贴我,也很依赖我。

   7.钱和所付出的精力相比较,真心不多,就记得几笔比较大的开销,冰柜1000+,给女朋友买了个二手iphone3g 2000+,其它各种挥霍,这期间除了学费双方都没有找家里要过钱,结业的时候剩余5000而已。

   最后结业不做的原因很简单,碰到通货膨胀了,物价太高,利润太低,而且学习方面的压力也很大,再做下去可能连毕业证都没有了。

   “投机”也是可以赚钱的

   正式的第一桶金收入来自卖域名。

   初三时(04年)开始玩博客,偶然在blogger(当时还没被墙)接触Google Adsense,申请的账号居然还审核通过,遂开始转载垃圾内容到blogger上的博客做SEO,吸引流量点击Adsense的广告,后来也放到同样可以添加自定义代码的和讯博客,算是开始接触SEO的契机吧;当年Adsense在国内的单价还不低,印象中平均能有几十美分,但因为流量不大,峰值时一个月也只有10美金多一点,全部加起来还不过100美金,虽然数额不多但却是自己赚得第一笔钱,很开心。

   高一时想把事情做得更大一点,买了独立的虚拟空间,尝试用现成的采集脚本抓内容来做垃圾站,在注册独立域名的过程中偶然接触了域名买卖这个行当,恰好经历.cn域名从50元降到8元、然后5元、之后3元甚至是1元即可注册一年的疯狂时期,套利的空间出现,我又喜欢冒险,权衡再三丢下了弄垃圾站的事开始把业余时间都用来倒域名。忍痛拿出多年存下的两三千块压岁钱,陆陆续续大概以8元到1元不等的价格扫了上千个域名吧,几乎全部是新注册的,基本原则是.cn的大众熟识双英文单词组合、或者是字面无实意的顺口双音节组合,不理会如.http://com.cn等其他的.cn后缀。当时主流米农都忙着抢双拼音三拼音四拼音和省级域名(如.http://bj.cn)的短域名,所以自己关注的方向的竞争相对来说不是很激烈,因此得以扫到不少自己觉得是精品的。后来才发现,卖出手的往往不是自认为精品的那些,都是些不经意注册、品相一般的域名。

   期间因为高中学业慢慢变得紧张,空余时间不多,就索性把来询价的邮件都回复了较高的价格,居然还陆陆续续卖了十几个,交易价基本都在500块钱以上。06至08年互联网开始回暖,行情也是水涨船高。其中恰好有个跟中石化某小型新业务撞车的域名(域名先注册,业务后推出,全是运气成分),是最大的一笔收获,算是不小的运气和惊喜。两年左右(06-08年)整体算下来,非常幸运地赚了近2万块钱。   

   几年过去,关于域名买卖,大致有这么几条不成熟的感受:

   1. 买家对我询价时,如果同前缀的.net和com.cn甚至.com恰好也在米农手里的话,往往不一定是对我上手的那个域名最感兴趣,买家一般都会把相关域名的价格全问一遍。因此在接到询价邮件时,我也顺便发邮件问一圈这些相关域名的米农,充当一下买家,知己知彼后大致的定价区间心里就有底了。

   2. 域名偏高的开价并不会吓跑真心想要域名的朋友;我自己感觉过低的出价对于域名这种高风险的行当不合算,因为买卖成功的几率并不与出价成绝对负线性关系,特别是域名这种交易,初次接触完全无法了解对方的心理预期,开1000元并不比开2000元成交的机率高一倍。因此,与其标低价,不如开高一点(对不住各位买过域名或询过价的朋友,不要见怪)。

   3. 我觉得国内域名的价格体系和广大域名用户的使用偏好或需求是有背离的,显然使用域名的人对域名“好记”的偏好远胜于对“短”的偏好,“短”应该仅仅是“好记”的一种实现方式,但域名的价格体系却是一味追求“短”和“拼音”两个属性,并没有充分挖掘“好记”的价值;举例来说,一个好记的非拼音双音节域名,要远远比一个难记的三字母或者二杂(两个字母和数字杂糅)甚至三杂域名便宜。

   4. 以一个初学者和时间成本低廉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以域名的数量广撒网来积累选域名和交易的经验、从而取得[来源:

   上了大学以后,开始感觉看不到这件事的任何价值和前途,觉得域名在互联网的重要性会不断降低,也逐渐对这个投机的行当失去热情。另外也居然喜欢上读书,恰好当时域名续费的价格不断攀升,09年记得续费价到了5元还是8元的时候,就把手上的域名都丢光了。

   时至今日,卖出去的那十几个域名倒是都还印象深刻,时不时还会送去一个UV逛一逛。当时那些交易成功的域名,如果是买去做互联网创业的,至今站也消失得差不多了,有的域名已经掉了,有的又重新回到米农手里,非常残酷。其中正好有几个微型电商,恰好都是今年才放弃坚持,令我唏嘘不已。

   这段经历对我的影响:

   1. 建垃圾站和买卖域名的过程间接促使我去了解互联网的方方面面,培养我对互联网深厚的兴趣,算是深切地感受到互联网蓬勃的发展和伟大的价值,也奠定了我今后的职业导向。

   2. 彻底感觉投机不靠谱,一切简单套利的空间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低门槛而未创造多少价值的机会,一定会随着竞争者的涌入而消失,而发掘下一个arbitrage的空间又是难上加难。总之,还是得脚踏实地地学习真功夫才能稳稳地在社会上立足。

   房子是刚需

   2009年,我当时高二暑假做房屋中介投了400,营业额960,毛利560。算人生的第一桶金吧虽然很少,但真的学到了很多。

   起因

   在三线小城高二暑假的时候,闲的蛋疼想找点是做,想了好久想到房屋租赁中介。那是真是什么都不怕,想到就去做了。

   准备工作

   马上给公司起了个名字“永翔咨询公司”没有注册暂且称之为公司吧,跑到做章子的地方做了一个章子。然后自己设计租赁合同、广告海报,还有名片(名片到现在我都觉得很特别黑底白字特别简约)。从我姐姐那借了400块钱印刷了五十分租赁合同,一千张名片,和150张背胶海报(60*80的)就开始了,期间阻力蛮多的怕家里人不支持,怕同学嘲笑谁都没告诉他们。去图文打印店设计海报名片都要钱,最后自己自学PS设计海报,设计名片,从网上下载租赁合同改成我们公司合适的合同。

   房屋来源

   自己跑网上搜和全城去看那些贴在电线杆上的小广告,抄回家,然后打电话去问房东、看房,统计好价位归纳好。每次自己跑去看看房的时候,都很不相信我,然后我就谎称是有人托我来看房。并未告诉他我是中介。

   广告

   那时白天跑街上见人就塞名片。白天贴海报怕城管抓晚上自己背个包,全城贴海报晚上到半夜才回家从未觉得累(现在想想为那时的自己感动)。

   接揽顾客

   还是有人看到广告,然后给我打电话。因为我都提前看过房,会根据顾客需求给他推荐,如没有就自己再去周边找。所以成交率比较高。基本每个顾客平均看三套不同的房子就能定下来。大概接待过十多个看房顾客,总共成交了八家,我的租赁中介费是每次120元,总共营业额960。在其中遇到的人都很好,看到我娃娃脸都没少我中介费,只有几个女的顾客说能看能不能少点,我就一个劲的诉苦基本就能解决他们。

   结局

   做了一段时间因为快开学了没做了。当时我们那三线小城几乎没有做房屋租赁中介的。有一个同时起步先做租赁中介然后加入买卖中介发展得很快,刚开始还是一个小门面,几年下来成为了我们那最大的房产中介了,有时我就在想要是我当时坚持下来今天会不会也有这么一番成就。不过这都是后话。

篇三 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一元公司”注册容易运行难-上海慧安注册公司

上海公司注册: “一元公司”注册容易运行难

2014年3月1日起,我国取消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制(此前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为3万元),现今无论多少钱均可注册,有媒体将其解读为‚一元钱也可开公司‛。当时曾有预测该模式会呈爆发式增长,然而新规实施数月后,市场反应理性。截至目前,我市仅有一家。

注册过程:王老师变王总只花一元钱

岳阳平江县的王琥是我市唯一注册‚一元钱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现年快60岁的他,在今年的7月份搭上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顺风车,成立了‚天地人和福传媒公司‛。从研究福文化到开发其周边产品的公司,这一过程,他仅用了5小时。

王琥笑称他也摇身一变从朋友口中的王老师变成了王总。‚我研究的福文化申请了专利,也有版权,受到知识产权保护。但都是通过自然人的身份申请的,在与企业打交道,将福字做成产品时,那些老板们建议我要注册一家公司。‛

在王琥的印象中,注册公司的过程会非常繁琐,首先要办很多证件,跑很多部门,花很多时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跑到工商局,谁知5小时就搞定了,而且真的只用了1元钱。‛王琥表示,他根据工商部门的提示,准备好所需的材料,比如股东身份证复印件、股东协议、产权证等。再经过工作人员的审查、领导核准、盖章等一系列流程,就拿到营业执照,正式挂牌营业了。‚现在公司才刚起步,由于之前积累了些客户,公司运行也算比较正常,我们也正在积极摸索中。‛王琥说。

市场反应:‚香饽饽‛遇冷?创业者打听多注册少

‚注册手续简易,注册资金又少,这样的‘香饽饽’去哪找?‛

然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却发现像王琥这样的‚一元公司‛就像大海捞针。在查询我市工商企业注册网时,要不是工作人员印象深刻,还真难找到。‚刚开始来打听的市民还是很多,但随着深入了解,几乎都选择了放弃。‛我市工商注册登记分局局长唐皓峰说,‚一元钱注册公司这个说法,只是降低创业门槛的比喻。‛他解释,‚从理论层面来看,规定公司只要有注册资金即1元钱也可。但从实践运营来说,是不切实际的。‛他进一步说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后,注册资本门槛低了,但是其他以注册资本为审批的相关部门并没有放宽条件,比如政府招投标的项目、企业向银行贷款时,这类公司就容易遇到闭门羹。再者,‚如果企业

上海公司注册: 注册资本只有一元钱,它就只能承担相应的责任,做交易时,你能放心吗?‛这也是其没有扎堆出现的重要原因。

部门监管:每个企业都有‚诚信档案‛,市民可直接网上查询

据了解,目前,湖南省只有六家该模式公司。唐皓峰说,‚一元钱注册的公司,承担的风险毕竟有限,这其中也涉及到企业的诚信问题。‛

谈到监管,他介绍,目前,国家正在全面实施强化信用监督,促进社会协同管理的措施。‚原来是工商一家进行监督,以后就是全社会公众进行监督‛。

据悉,在先照后证实施以后,企业登记当中的实缴改为认缴,即资金几年到账、如何出资都由股东自己约定。但认缴的资本注册资本、诚信信息、年度报告等都要向社会公开。‚如果企业公开内容不实,该公司就会进入市场主体异常经营名录,如果三年内不能改正错误,就会被列入‘黑名单’。‛市民可登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输入公司注册号或者公司名称,就可查看公司的‚诚信档案‛。

同时,他也提醒,无论从公司经营需要还是经济活动实践来看,注册资本为1元的公司并不是投资者理性的选择,投资者还是应根据自身实力和公司的需要合理注册资本。

文章来源:.cn/article/xinwen/1421149861.shtml

篇四 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新公司注册流程及费用(2016版)

公司注册流程及费用(2016版)

2014年3月国家《新公司法》正式实施,降低了公司注册门槛,简化了公司注册流程。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再次把注册公司推上了改革的道路,北京公司注册流程从以前的三证五章正式改为一证五章,也就是我们听到的公司注册新名词“三证合一”。至此公司注册的最新流程变更如下。

北京公司注册新旧流程对比

【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了解完了北京公司注册流程的变化后,大家在注册公司时也就避免了很多弯路,新的公司注册流程大致如下:核名→特殊行业前置审批→办理营业执照→篆刻公司印章→银行开户→税务报到。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仔细分析一下新的公司注册流程中,每个步骤大家应该怎么做。

公司注册流程详解

公司注册流程1.工商局核名

名称想好后,就要到核名的阶段了。这里小编提醒大家,核名一般需要3个工作日左右,公司注册申请人事先最好想好5-8个公司名称,避免因审核时重名而浪费时间。

办理企业名称核准

1. 名称预查

咨询后领取并填写《名称(变更)预先核准申请书》、《投资人授权委托意见》,同时准备相关材料,股东、法人提供身份2. 名称审核

递交《名称(变更)预先核准申请书》、投资人身份证、备用名称若干及相关材料,等待名称核准结果,区工商局预查通过后,报市工商局审核,一般需要5个工作日左右

3. 领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市工商局名称审核通过后,由区工商局打印《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凭受理通知书领取《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有效期为半年,若半年内还未办理工商登记,可以延期。【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注册公司核名所需材料:

(1)全体股东的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2)各股东的出资金额及比例

(3)拟申请公司名称1-10个

(4)公司主要经营范围

公司注册流程2.特殊经营范围到有关部门审批

公司注册经营项目涉及前置许可的,应先到相关许可部门取得许可文件,那么都有哪些企业在注册公司办理营业执照前需要先进行前置审批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供大家参考。

1.医疗器械销售、生产(一类医疗器械除外)(区药监局)、药品(区药监局、卫生局);2.图

书报刊、报刊出版物零售、印刷(区文化管理所、市新闻出版局);3.音像制品销售(区文化管理所);4.酒类批发(区酒类专卖局);5.食品(区卫生局);6.医疗机构设立(区文生局);7.烟销售(烟草专卖局);8.餐饮(区环保局、区文生局、区消防处);9.旅馆、客房(区公安局、区消防处、区卫生局);10.塑料制品、水性涂料生产加工(区环保局);11.道路运输、水陆运输(交通局);12.汽车、摩托车维修(市交委维修管理处);13.人才中介(区人事局);14.劳务服务(区劳动局);15.废旧金属收购(区公安局、区环保局);16.成品油经营、储存(市经委、公安局);17.加工、销售、回收金银(市人行金融处);18.文物经营(文物管理委员会);

19.经营性舞厅(市文化局、文生局、公安局、消防处);20.国画书法(市文化局);21.咖啡馆、酒馆(卫生部门、公安布门、市酒类专卖局);22.报关业务(海关总署);23.水泥生产(市建委);24.航空运输销售代理业务(民航中南管理局);25.化妆品生产(市卫生局);26.工程承包(市建设委员会)

公司注册流程3.办理工商登记设立

【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办理营业执照阶段一般需要三步,首先需要先提交网审材料,紧接着,网审通过后在打印纸质材料提交到工商局,工商局手里后审核通过,最后就会通知企业领取营业执照。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提交公司注册纸质申请材料后,一般情况下工商局会在7-10个工作日受理完成,但是由于目前北京朝阳区注册公司审批量较大,所以时间会更长一些。在申请营业执照时,企业需要提交的材料包括: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

2、董事会签署的《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

3、由发起人签署或由会议主持人和出席会议的董事签字的股东大会或者创立大会会议记录(募集设立的提交)=股东会决议(设立)

4、全体发起人签署或者全体董事签字的公司章程

5、自然人身份证件复印件

6、董事、监事和经理的任职文件及身份证件复印件

篇五 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一元公司可以活多久

“一元公司”可以活多久?

导语:如果我们仅仅打开了低门槛的创业大门,而没有系统的政府服务机制,这些众多的“一元公司”只能成为工商注册门槛降低的象征性产物,其必定短命的宿命将是国家难以估量的损失。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超 截至上周末,堪称史上力度最大的工商注册制度改革实施满一周岁,这项始于去年2月底的改革措施被形象的称为“一元钱”可以办公司。

这项带有明显鼓励创业的低门槛注册制度改革在一年之后具有比其推出之时更重要的国家意义。在此之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已经连续多次公开表达对草根创业的支持,而简化行政审批,降低创业门槛无疑成为题中之义。

效果是明显的,在过去一年里,在素有"西部创业之都"之称的成都市,市场主体总数和注册资本总额分别首次突破“百万户”和“两万亿元”大关,成都市户籍人口中,每12.12个人中,就有一人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一户市场主体,截至2014年底,四川全省新登记“1元企业”为191户。

“一元公司”更多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它代表了零资本的创业团队,尽管对其降低门槛符合了商业时代的市场秩序要求,但我们仍然需要追问的是,这些“一元公司”或者说低门槛进门的公司到底可以活多久?

答案并不乐观。抛开企业自身的发展因素,单就政府层面的制度因素来讲,单一的注册改革制度红利就有可能会被仍然固化的行政体制消化。举例来说,一家科技型的企业,在注册的时候可以是零门槛,不再检查其资本情况,但其对口主管单位是科技系统而非工商系

统,在目前的科技型企业管理指标中,仍然存在着注册资本核查等硬性要求,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改革制度本身带来的效果。

另外的问题是,顺利完成注册的企业仍然要为后续的项目犯愁,在工商系统的调研中,受访企业对项目审批的抱怨尤为突出,但项目审批权限显然不在工商系统手中,这也反映了目前工商注册制度改革中“有权生孩子,没法养孩子”的尴尬。

如果说工商注册改革是大门,降低门槛放进了众多小微企业,那整个政府系统就是门后的各项门槛,门槛的高低取决于部门改革的动作和力度。这实际上是一种部门之间规章制度不统一等现象在市场中的表现,亦是被广为诟病的“部门利益法制化”的博弈问题,其解决仍然任重道远。

这也是工商总局将注册制度改革定义为“商事”改革的根本原因。其根本出发点在于将注册制度改革由一项“工商局自己的事情”变为整个政府系统的改革任务,亦是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改革的突破口。这也是工商制度改革具有浓厚的政府简政放权色彩的根本原因,这种改变要解决的是,至少在政府层面上“生了孩子如何养”的问题。

“先照后证”改革是这一改变的代表政策,目前仍在各地试点推行。按照国务院的文件,创业者只要到工商部门领取一个营业执照,就可以从事一般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如果要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再向主管部门申请。在等待许可期间,创业者可以着手开展一些筹备工作。

这项制度的根本点有两个:对内,政府系统各部门明确责任,工商系统只负责按照规定颁发营业执照,核准成立公司,而该公司所处行业的对口监管部门要积极、主动上门履职,或监管,或服务,否则一旦出现问题,对口监管部门承担责任;对外,将以前“企业围着政【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府跑”改为“政府围着企业跑,围着市场跑”,直指“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部门弊病。

通俗来讲就是,如果创业者要开一家食品店,只需要到工商系统领取营业执照即可开展筹备工作,工商系统会将相关信息交流给食品监管部门,后者就必须立即主动上门就该公司是否能具有食品经营等一系列资格进行核查并决定是否发放食品经营的许可证,如果其不积极履职,新公司在筹备期间违规经营,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监管部门要被问责。

但这项制度在地方的实施仍然依靠主政领导的强力支持,在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试点阶段,在推动过程中仍然面临着部门利益的阻挠,这也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或者行政体制改革需要突破的顽疾。

这是工商注册制度改革一周年带给我们的思考,特别是在我们正迎来一场带有明显国家标志的草根创业潮之时,这种思考以及背后的问题解决显得尤为急迫。如果我们仅仅打开了低门槛的创业大门,而没有系统的政府服务机制,这些众多的“一元公司”只能成为工商注册门槛降低的象征性产物,其必定短命的宿命将是国家难以估量的损失。

来源:经济观察网 作者:李超

篇六 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注册公司不用实交注册资金了-但不等于可以“空手套白狼”!

新的政策带给了创业人真正的实惠,注册资本取消最低限额、执行认缴制、免去了验证制度,这样不仅减少了设立成本、加快了设立进度,更是给那些资金不充裕的创业人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大家可以轻装上阵。但是,认缴就可以“空手套白狼”了吗?

案例:A先生做小本生意,本来设立一个注册资本10万元的有限公司足矣,但为了好看,设立了一个注册资本1000万,实缴资本10万的有限公司。经营一段时间以后,公司欠下800万元巨额债务,经营难以为继。A先生当初如果仅认缴10万元注册资本,那么即使破产清算也可以不必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但目前的状况下,破产清算时A先生必须补缴800万元的出资以偿还公司债务。即使将股权转让出去,如果新股东不缴足出资,A先生仍有缴足出资的义务。

设立公司时应该根据业务经营状况,认缴一个合适的注册资本数额,不要认缴一个虚高的注册资本,不要把股东的有限责任变成“无限责任”。

一.注册登记制度改革,取消最低限额要求工商机关只登记股东(发起人)认缴的注册资本总额,实收资本不再作为登记事项,公司登记也无需提交验资报告。取消了对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要求,股东可以自主约定出资比例、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

二.注册资本认缴不等于不缴认缴制并没有改变公司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承担责任的规定,股东应按照记载于章程的认缴出资额、约定的出资方式和出资期限向公司缴付出资。如未按约定实际缴付出资,公司和已按时缴足出资的股东可以追究其违约责任。

三.认缴数额越大承担责任越大注册资本数额越大,并不能说明公司实力越强、信用越好。公司认缴的出资金额如果超出股东经济实力盲目认缴巨额资本,越过合理期限随意约定过长的出资时间,不仅加大了股东责任,而且也影响公司的公信度和竞争力。

四.门槛降低不代表不需要注册资本“一元钱办公司”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注册资本是公司投资创业的启动资金,在公司运营过程中,转换为公司财产的构成部分。投资者还是应该根据公司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合理选择相符的注册资本规模,以取得交易对象的信任。

篇七 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你有一元钱就能过过老板瘾

DAHEDAILY

2014年3月4日

责编李联胜美编李哲邮箱

dhbhnxw@sina.com

今日

A13

企业注册门槛放低

你有一元钱就能过过老板瘾

新营业执照增加二维码企业信息一扫便知

□记者刘瑞朝田园魏浩李世顶文许俊文摄影

新规首日“准老板”扎堆注册

阅读提示|

从昨日开始,申请公司注册无需再为凑资本求爷爷告奶奶,“认缴”多少钱都行。上午10时许,郑州工商金水分局注册大厅内就人头攒动,“准老板”扎堆注册。而新的营业执照也变了模样,由横版变成了竖版,并且在左下角还多了个二维码。只要扫描一下,企业的底细全清楚了。据工商局注册处工作人员说,新《公司法》最大的变化,就是一元钱办公司理论上是行得通的。而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公司也“松绑”了,不需要提交验资报告,不需要年检。

据工商局注册处工作人员称:在新规施行首日,业务量翻了两番。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郑州新增企业量将迎来“小高潮”。

【影响】代理公司业务收入骤减七成

郑州工商代理行业已经开始重新洗牌,靠提供

垫资、验资等灰色服务的代理公司,已出现了关门情况。

而在众多小微企业的等待过程中,工商代理公司的人却坐不住了。业内人士反映,多达数百家的郑州工商代理行业,已经开始重新洗牌。

大河报记者走访多个工商代理公司后,为准备注册登记小微企业的老板算了一笔“开门账”:以注册10万元资本的商贸公司为例,除了工商注册之外,还需要支出600元的银行账户开户费,120元的组织机构代码费,215元的刻章费。而在此之前,他们大多还需要准备一笔“中介费”。

昨日上午,在郑州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大厅内,排队等候的代理公司人员王先生说,这次公司集中代理注册的10多个单子,就是2个月来积攒的全部业务,“亏钱是一定的了,并且已经连亏俩月了,期待三月飘红吧。”据其介绍,代理公司的业务锐减并不是他一家,整个行业都是如此。“一般而言,业务量普遍降低七成以上,而那些主要靠提供垫资、验资等灰色服务的代理公司,已出现了关门情况。”

据了解,在新规实施之前,受累于资金短板,不少企业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工商注册登记。中介机构负责出资垫付,通过工商局审查之后就撤资。为企业代办工商营业执照登记时提供垫资、验资“服务”是其利润最大的一块“肥肉”,一般都是根据注册资金的规模收取1%-3%的中介费用。

“新的登记政策执行后,会产生更多企业。而大多企业都选择了代理公司记账,所以代理记账业务大幅增加。”另一工商代理公司负责人张凯说,代理记账的费用,每家企业按照规模从300元到500元不等,对代理公司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工商局注册大厅门口,人流量明显增多。

上午10时许,在郑州市红专路与经五

路交叉口西侧的郑州工商金水分局注册大厅内人头攒动。只要是身着工商制服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在院子里还是走廊内,都会被十几个“准老板”围起来咨询。而排号大厅内的队伍,更是由直线变成了曲线。

【现在注册一家公司真的一元钱就可以了吗?】

注册大厅保安宋师傅说,早7点他到单位时,已看到有人在门口等待。“按以往工作日的人流量,今天是原来的三倍。”即便如此,还有不少人因为资料不完备而返回的,宋师傅说。

上午11时许,郑州东润园林公司的会计孙聪,从该局副局长董春喜手中接过新

版营业执照:原来大家熟悉的横版,变成了

竖版,在营业执照的左下角,多了个二维码,通过手机扫描,可看到该企业的基本注册信息。“这可是今天的第一个营业执照,祝你们生意兴隆吧。”董春喜笑着说,此前工商部门有多达18种的营业执照,以后会使用统一的样式,但在今年年底前,老版营业执照依然可以继续使用。

孙聪告诉记者,她申请的业务是变更企业信息,“原来这个程序走完需要一周时间,现在两天就搞定了。”而与孙聪眼中的变化相比,新《公司法》的诸多新政策,才是吸引众多“准老板”扎堆的最大原因。

新《公司法》相对于以往最大的变化就是,一元钱办公司有了理论上的可能。注册门槛的放低,未来一段时间内,郑州新增企业量将迎来“小高潮”。河南省工商局注册登记处副处长韩毅

说,此次取消注册资本的限制,等于降低了创业门槛,这是新《公司法》相对于以往最大的变化。“一元钱办公司理论上是行得通的,但并不是开办公司就没有条件了,办公司还要有场地和人员,维持公司的基本运营也需要必要的资本,所以完全不花钱办公司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韩毅说。

据介绍,此次企业登记制度改革后,企业登记手续进一步简化,删减、归并了部分登记材料规范要求和申请文书,新版公司登记注册《材料规范》共30个,《文书规范》58种,分别比原来减少了34个和29种,“减负”将近50%。

与此同时,以前企业的例行年检,也变为企业年度报告公示制度。“国务院即将下发一个企业年报的行政法规,规定年报的

具体形式和内容。”韩毅说,根据工作安排,

该法规的出台应该不会太久。

据了解,在此前的两个月时间里,原本准备设立公司的准老板们,有80%都选择了等待3月份的新政实施。昨晚6时许,郑州工商金水分局注册科负责人赵华统计出昨天的业务量:“受理了100户开业、44户变更、120人次的咨询。”相比之前每天30多个开业,昨日的业务量翻了两番。赵华说,很容易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郑州新增企业量将迎来“小高潮”。

而在河南省,小微企业的存在,为社会发展贡献了不小的力量:截至去年8月全省中小企业单位数达到39万家,贡献了全省约一半以上的GDP和出口、七成以上的科技创新、八成以上的新增就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8%以上。

新版营业执照

昨日,三门峡发放首个新版营业执照

□记者房琳通讯员张哲文图

本报讯3月3日上午10时许,三门峡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工商局发放首个新版营业执照(上图)。对比新旧版营业执照,记者发现,新版营业执照从横版变成竖版、左下方多出一个二维码。

多出来的二维码有什么作用呢?记者了解到,这个二维码记载着市场主体的基本信息,包括注册号、营业期限、经营范围、注册资本以及企业的信用记录等,拿着手机等设备扫一扫,公众可以很快了解该企业的情况。“以前各企业是由工商部门监督,现在则是企业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版营业执照无须年检,企业只需每年3-6月份在网上递交年报即可。

据悉,旧版营业执照依旧有效,但已经设立登记的企业须在2015年2月28日前更换。

线索提供高向明

【提醒】放开不等于放手,处罚信息将在网上公示

由原来工商部门一家监管,改为全社会共同监督。企业处罚信息都将在网上公示,一旦接受处罚,企业信用信息一栏中的“污点”将再难消除。

注册门槛降低,年检制度简化,是否意

味着政府将大规模简政放权,当“甩手掌柜”,由市场和企业自行监管?

对此,河南省工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新《公司法》实际上对工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后工商监管将宽进严管。一方面对企业的监管要加强制度建设、队伍配置,另一方面企业的信用信息、年度报告、处罚信息都将在网上公示。“这就意味

着原来由工商部门一家监管,改为全社会

共同监督。”他说。

韩毅说,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将由市场主体自行负责,如果提交信息不真实,将要按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罚。一旦接受处罚,企业信用信息一栏中的“污点”将再难消除,也就是说一处违法将处处受限,和它交往的市场主体可通过网络平台查询到它的信用状况。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5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