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里野生泥鳅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稻田里野生泥鳅
稻田养泥鳅,野生放养的小稻鳅卖价高

  [每日农经]个头不大卖价高 小稻鳅的诱惑挡不住(20141223)

  厨师长兰明:这个泥鳅太小喽!

  在四川成都的一家川菜馆,厨师长老兰遇到了一件让他上火的事儿,采购部的小李今天买来的泥鳅又小又短,价钱还不是一般的高,在老兰看来,这泥鳅根本入不了眼,没法做。

  兰明:要不得哦。往常都是大泥鳅,这个又小,煮起来不好吃,还不好杀。

  当天一位外地客人正好点了一道红烧泥鳅,老李只好硬着头皮做,开足火力把这小泥鳅炖了半个小时,愣是没有炖熟,老李这个急呀,这到底是啥泥鳅啊你说说!那边客人也着急,要赶下午的火车。老李急的直冒汗,又炖了十分钟才把这泥鳅炖熟了。  

  含晔:这泥鳅简直太棒了,我吃过那么多泥鳅,这个泥鳅味太棒了,就是特别好吃。

  记者含晔酷爱吃泥鳅,这回偏又遇到了让她心悦诚服的美味,于是决定改变一下行程一探究竟。记者辗转来到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的新场乡,这里水洼沟渠有很多,稻田随处可见,也见到了把泥鳅卖给老兰饭店的小桂。

  桂经理:你找我就找对了,我们就是养泥鳅的。

  含晔:你的意思是这几个塘全是养泥鳅的吗?

  桂经理:对,这一片都是养泥鳅的塘。

  含晔:够大的,哎呀,我看到泥鳅了。

  桂经理:看到了吗?

  含晔:好多。

  桂经理:对,刚喂完食。

  含晔:你能给我捞一条吗?

  桂经理:可以,没问题,我捞一下,看咱今天运气。

  含晔:捞上来了,看看。好滑呀。

  桂经理:能抓住吗?

  含晔:抓不住,放地上。

  桂经理:不好抓是吧。

  含晔:不对你这泥鳅,我见过那泥鳅是很小的,你这个头太大了。

  桂经理:小的?小的我们也有,你等一下。

  含晔:远吗?

  桂经理:不远。来了,是这种吗?

  含晔:对,就这么长的,但是颜色还是不太多,我看的那种颜色发金黄,你这种发灰发暗。

  桂经理:我知道你要找什么了,那你得跟我走一趟。

  含晔:走一趟,行,走吧。

  午饭后下了一场小雨,空气变得十分清新,可是巡泗桥村的老曾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最近一段时间,他经常发现死了的泥鳅从水里飘上来。

  老曾:也找不出什么原因,我心里十分着急。

  养殖厂的小桂和记者含晔来到老曾的稻田,听老曾这么一说,小桂建议老曾不妨先做个地笼,说不定会有意外的发现。地笼放下去一段时间,再拖上来时,意外竟然真的出现了。

  含晔:还有小龙虾,大爷,你这个不错,养龙虾,还养泥鳅,稻谷还可以吃。三丰收。

  桂经理:这个不对,我估计死亡的泥鳅跟这个龙虾有关。

  含晔:它干的?

  桂经理:它应该是罪魁祸首。它能够捕捉到泥鳅,给它伤害,或者吃掉。导致大爷的泥鳅不是越来越少了吗。

  养在稻田里的这种泥鳅,叫稻鳅,跟精养池里的大泥鳅一比较,差距还是很明显的,大泥鳅上市的时候体长要在20厘米左右,稻鳅上市的时候体长只有十三四厘米,稻鳅偏精瘦,而大泥鳅看起来比较肥胖,您瞧,10来个大泥鳅就凑够了一斤,而稻鳅需要四五十个才能凑够这个数,不仅体型有差别,颜色也不一样,稻鳅身上呈现出金黄色,而大泥鳅发灰发暗。由于生长在野外,稻鳅的野性足,天敌也不少,除了龙虾还有蜻蜓幼虫、水蜈蚣、龙虱等等。龙虾到底怎么进入到老曾的稻田里的呢,根据小桂的经验,十有八九是清塘的工作做得不彻底。

  含晔:怎么防止它伤害泥鳅呢?

  桂经理:咱们这个防治应该从源头做起。像大爷刚开始投苗之前,应该把稻田清塘这块工作做好。防治龙虾苗和其它敌害生物的虫卵到田里面去。

  虽说龙虾也卖钱,但是跟老曾的稻鳅比起来,价格还是低了不少,小桂说,老曾的泥鳅地头价就至少25元钱一斤。这个小稻鳅为什么这么贵呢,成都饭馆做厨师的老兰也许有了答案,本来提心吊胆怕顾客不能接受小稻鳅,没曾想顾客吃了还挺美。

  兰明:有些特别喜欢的就点再来一盘。虽然它是要贵一点,但是它和之前的大泥鳅比较起来,这个小泥鳅还是有市场,因为它味道好。

  消费者:细腻,入口化渣,很好吃。

  消费者:有我们小时候在农村做那种野生味道,吃起来口感很细腻,舒服。

  消费者:现在在外边不容易吃到这种味道。

  新场乡的油草堰村,有一位叫李开虎的养殖户,他家里的几亩稻田养泥鳅已经很多年,眼看着今年的稻鳅又能上市了,他提前一天早早地就把地笼下到了田里,再把稻田里的水放走一半,把泥鳅全部引到稻田里的水槽。第二天起地笼,绝大部分泥鳅就都进来了。

  含晔:捞这么多,大哥这一亩能捞多少斤泥鳅?

  李开虎:正常情况下一亩能产200斤。

  含晔:那塘边价怎么卖?

  李开虎:最少要25元钱一斤。

  含晔:那像我拿这种这么大的要长多少时间?

  李开虎:大概6到7个月。

  含晔:精养池里的呢?

  桂经理:精养池的最多不超过4个月。

  含晔:咱们这个怎么长这么慢?

  李开虎:这个不喂饲料,它是靠水中的天然饵料作为饲料,所以它长起来很慢。

  精养池的大泥鳅,每天定时定量投喂饲料,而养稻鳅除了在刚开始稻田整理以及收获时节做必要的劳动,几乎对它不闻不问,跟野生的差不了多少,不仅如此,稻鳅的存在使得稻子不可以施农药,稻鳅整日在泥水里钻来钻去,把稻子根部的土疏松了,还帮稻子除去了害虫。

  专家:泥鳅在稻田里面生长,相当于仿生态的养殖,它利用了生物的环境,比如泥鳅的粪便可以为稻谷提供营养,可以松土,还可以除虫。

  含晔:像这种稻田养泥鳅会不会使稻子产量受影响?

  李开虎:总面积没有减少,产量稍微减少,但是卖到市场上的价格高,总的经济效益不会比单一的种稻子少。

  每年三四月份的时候,随着水稻插秧之后就可以投稻鳅苗了,稻鳅在投苗的时候已经20天左右大小,在水稻田里再过个六七个月,等到九十月份水稻一收割,就可以捕捞了,捕捞稻鳅的办法有很多,这里的农户一般用地笼,不过地笼也不能把稻鳅一网打尽,

  含晔:大哥这个还要拿手抓?

  李开虎:这是漏网之鱼。

  含晔:感觉挺有意思的,要不我下来陪您一块抓行吗?

  李开虎:你抓不到。

  含晔:你别小瞧我,小女子也是心灵手巧的。这样吧,咱俩比个赛,说不定我比你抓的还多呢。

  李开虎:好,你试一下吧。

  含晔:行,这泥还挺深。天呐,怎么这么滑。

  李开虎:你抓不到吧?

  含晔:你别笑我,一会就抓到了。

  李开虎:我都抓了几十条了,你还没抓到,你抓不到。

  李含晔:这么滑。我就不信邪了我,不信我的手,抓住了。这是我抓到的第一条泥鳅。

  李开虎:要捧两头。

  李含晔:捧两头。

  李开虎:对。

  含晔:我发觉了,这泥鳅有个特性,拿手捧是一种方法,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掐住头,掐住尾,稍微一使劲,你看,挺听话的吧。

  李开虎:对。

  含晔:我掌握了技巧了大哥,我要赶你了啊,马上就要赶上你的记录了。

  李开虎:继续。

  大泥鳅,小稻鳅,个头不一样,滋味更不一样。记者含晔用同样的方法来把这两种泥鳅做成菜。四川人爱吃麻吃辣,一道麻辣红烧泥鳅就是最好的选择,干辣椒、红辣椒、辣椒酱,都是辣椒,味道却不一样,所以都要放,加上花椒、葱姜蒜和其它佐料,放在熬好的热油里煸香,麻辣香味一应俱全!等水一烧开,处理干净的泥鳅一放进去,就等熟了。大泥鳅不到半个小时就上桌了,而小稻鳅又多花了十分钟才熬好。而这种烹饪时长的差异,也是养殖方式和生长期的不同造成的。

  技术员邓超:稻鳅的生长期特别长,它的肉质特别紧密,吃着更有韧性,所以它炖的时间就会更长一些。

  大泥鳅感觉有些松软,在嘴里一抿,就化了。但是整体味道还是很鲜香的。再来看看我自己做的,炖了四十分钟了,一下就嘬下来了,肉很细密,你嚼着觉得会有一种小嚼劲在里边,再配上四川麻辣鲜香的做法,感觉太过瘾了。麻辣红烧泥鳅是川菜的经典做法,也是成都兰师傅的拿手菜,不过眼看这小稻鳅反响不错,老兰又合计着和同事一起研究几个新菜品,把泥鳅做成店里的主打菜、特色菜。这不,稻鳅汤、炸稻鳅、酸菜鳅、兰花鳅也就应运而生了。

  采访: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还复含钙磷铁等矿物元素,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喜欢的一种水产品。

  新场乡的农户老杨算过一笔账,每一亩稻田产200斤泥鳅,一斤的地头价25元,也就是说一亩稻田能多收5000元钱,稻田养泥鳅,野生放养的小稻鳅卖价高。而且这个钱赚的还算轻松,老杨家里也有几亩稻田,看着村里的人陆陆续续养了泥鳅,他打算先去考察一下鳅苗。

  杨义坤:想点办法给自己增加点收入,养点泥鳅。

  老杨来到当地的一家合作社,在这里,鳅苗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生产繁育,技术人员把鱼的卵子和精液采集完后,放在一起使之结合形成受精卵,为了使得泥鳅的受精率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会用一根羽毛对放在一起的精液和卵子进行搅拌。

  含晔:这也太业余了吧,拿羽毛搅拌。

  邓超:我们把泥鳅的精液跟卵子混合之后,然后这样搅拌,因为羽毛非常柔软,它在搅拌的时候,不会把卵伤到,这样的话受精率就特别的高。

  含晔:我来试一下。是不太一样很轻柔。土办法有土办法的好处。

  邓超:对。

  受精卵一天就可以孵化成小苗到处游动了,再培育20天可以当做鳅苗出售。经过打听,老杨觉得稻鳅成本并不高,打算来年一开春就在自己田里下苗。稻鳅在出生后前20天的生长速度非常快,这一段时间,稻鳅也逐渐呈现出了不同于大泥鳅的野性。繁殖鳅苗的过程中,技术员曾经无意中把脚踏进了鳅苗池,却发现很多鳅苗都过来嘬脚,感觉如同鱼疗一般。而在现场记者含晔把手伸进鳅苗池以后,也发现鳅苗都过来嘬手。鳅苗的这种举动,又能说明什么呢?

  技术员张伟东:因为这个稻鳅在野外的条件下,他的野性很强,活动能力强,摄食能力更强。你把脚放下去以后,它就当做是好吃的过来嘬你的脚了。

  含晔:当成好吃的了?

  技术员:如果在野外精养池的条件下,就完全没这种效果。

  稻鳅的养殖在新场乡才刚开始几年,截至今年年底,全乡也只有600亩的面积,这样的泥鳅在四川市场并不多见,需要提前订购。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泥鳅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冯昌全:只有我们这儿才有,一般地方是没有的,各大酒店要买我们的泥鳅,他都要提前预定,品质也比较高,因为它是纯粹纯天然长到稻田里面的。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水产渔政局局长龙跃进:稻田养殖第一具有不破坏耕地面积,增加稻谷的品质,增加水产品的品质,从而提高稻田的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联系方式:四川资阳 18780175674

篇二 稻田里野生泥鳅
陈翠云:养泥鳅卖泥鳅苗年售千万

  陈翠云:开蛋糕店位置是最关键的,我们如果是位置稍微差一点我们就不要,宁愿房租贵一点,生意好了东西就新鲜,等于说刚做出来东西就卖掉了,东西新鲜那就好吃,越好吃那就越多人来买。

  记者高元:你那个店当时效益怎么样?

  陈翠云:还行吧,反正,我们当时,像这样一家店,一年十来万吧。

  不到2年时间陈翠云就在宁波市开了四家蛋糕店,一年能挣二十多万元。

  蛋糕店店长汪刚文:挺厉害的,他是我们那边比较有实力的年轻人。

  记者刘青青:当时?

  蛋糕店店长汪刚文:嗯。

  2006年冬天,就在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陈翠云突然把自己在宁波的蛋糕店全部转让了出去。一共投入六十多万元,在离老家十多公里贵溪市樊家村建了个泥鳅养殖厂。这让村里人议论纷纷。

  村民彭桃花:做那个蛋糕啊,不是一家人嘛,也轻松一点,坐在里面养得白白的。怎么回来养这个东西啊,把一家人都晒得黑黑的。

  村民王金凤:可能做蛋糕店生意不是那么好吗,他们这个养泥鳅赚钱。

  当地几十年以来从没有人养过泥鳅,陈翠云为什么放着好好的蛋糕店不开,要回家养泥鳅呢?

  这里浙江省宁波市东裕菜市场,就是在这里,一个发现让陈翠云立即变卖了蛋糕店回家养泥鳅。

  陈翠云:当时我在这边买菜的时候,我就随便问了一下,我说泥鳅多少钱一斤?那时候他说二十多元,二十多元,当时我们那边也就是五六元一斤,我心里纳闷,这里价位怎么这么高。

  陈翠云立即跑去附近的几家菜市场发现宁波冬季的泥鳅价格比家乡高了四倍都不止,陈翠云有了从家乡往宁波倒卖泥鳅的想法。

  陈翠云:当时我就想从老家那边倒泥鳅过来卖,结果我们老家那边冬天也没有。

  家乡冬天没有泥鳅,陈翠云当即想到了一个大赚一笔的办法。

  陈翠云:我小时候也抓过泥鳅,抓的泥鳅的放到桶里一个月都不会死,当时我是这样想的,泥鳅这个东西特不容易死,可以把野生的放回家养好长的时间。如果我存个2万斤,赚10元钱一斤,上半年和下半年差价基本上是10元,我那一年就赚20万,我要存个5万斤,我不一年就赚50万么?

  当时陈翠云买了两万多斤野生泥鳅,准备等到冬天泥鳅价格高的时候大赚一笔,没想到,冬天没到,不速之客先来了。

  养殖户陈阳根:就是赶都赶不掉,把他赶走了又来了。

  养殖户樊金平:你今天围住这里明天它走哪里,这种效果多少有一点,但不是很奏效的。

  水鸟经常从附近养殖户的池塘里偷吃小鱼,陈翠云的泥鳅养殖场损失更严重。

  陈翠云:夜里还有黑色的也过来吃,不过夜里的基本上少一点,就是白天多,泥鳅损失好大,吃了特别多的泥鳅。

  为了对付这些鸟,陈翠云想出了一个土办法。

  陈翠云:后来我们想这个办法,我们把整个池塘都用网盖起来,像这样整个盖起来,那鸟就进不来了,它没有一个可以进来的地方。

  光这些渔网陈翠云就花了三万多元,然而,让陈翠云没想到的是,天上的防住了,地下的又来了。

  陈翠云:看到一条蛇叼着一个泥鳅等于不放,我们看它肚子还是鼓鼓的,肯定它吃了好多泥鳅。后来我们就知道,这个蛇吃泥鳅还是不得了。

  为了防止蛇进入养殖厂,陈翠云又在地上加了一层网。最终当陈翠云把泥鳅在天上地下的天敌都防住的时候,他投入的六十多万元钱也折腾光了。2008年,不死心的陈翠云借了六十多万元,买进了两万多斤人工泥鳅苗,准备重新再来。

  陈翠云:先养野生的,我是想暂养到下半年,那时候死亡率大,然后才想买人工的。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让陈翠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事儿。他花三十万元进的两万多斤泥鳅苗,以每天两千多斤的速度死亡,死掉的泥鳅引来方圆百里所有的水鸟。

  村民张样福:满山的鸟都到这来吃,那个白鸟啊,那个仙鹤啊,都到这来吃,上清的那边的鸟都要过来。

  陈翠云:反正随时随刻你只要在这看都有几百只白鹭,就是这样,等于说吃饱了它就走了饿的了它又来了,干脆就让它吃吧。

  记者刘青青:为什么不管了后来?

  陈翠云:真的是不愿意再搞了,你看到那个场景脚都软了,站都站不住了,真的是你脚都软了,天天这样捞,看到也没什么活的了你再搞也没意义,真的是脚都软了。

  原来陈翠云这次进的是野外捕捉的泥鳅苗(

  陈翠云母亲袁满早:什么都没有了,亏的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人家会帮我啊。

  村民王金凤:村子人都是给菜他吃,他没有种菜也没有种地,都是外面(买)回来。

  吃菜都要靠村里人救济,这让陈翠云的父母感觉很没有面子,这时陈翠云又做了一件事,彻底激怒了父亲。

  母亲袁满早:在贵溪回来他爸爸不让他弄,爸爸气死了,要赶他出去。

  父亲陈田华:我就说你再要搞下去,这样亏下去,我说你就要讨饭了。

  原来陈翠云想在家门口重新开始养泥鳅。

  陈翠云:就像我老爸讲的,如果再干下去怕真的会要饭,但是不干下去,亏了这么多钱又不甘心,确实不甘心。我后来搞这个孵化泥鳅苗,刚刚孵化出来,泥鳅苗孵化出来了给我一点信心。

  为了省钱,陈翠云自己干所有的活。当时,池塘周围需要抹水泥,陈翠云累得连站着的力气都没有了。

  陈翠云:蹲着蹲着抹这个水泥,用手带个手套,抓这个水泥然后去抹,然后,后来蹲的脚实在的立不住了,太算了,太难受了。我们就这样爬着,这样跪在地上,爬在地下然后这样弄。姐姐自己做累的时候就是站不起来了,在稻田里爬,想到这个事儿我都觉得很心酸的。

  看到弟弟这么拼命地干活,陈翠云的姐姐决定卖掉在鹰潭市价值三十多万元的房子,支持弟弟创业。

  姐姐陈庆芳:那时候我就说只要姐姐有饭吃,你也有饭吃,亏了钱不要紧,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到时候我们一起还。

  陈翠云:她讲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特对不起她,真的是,她把房子都卖掉,我觉得真的对不起她,后来我心里也默默的发誓,我要把这个干好。否则我也对不起三姐,我要赚到钱,让她重新买一套更好的房子。

  2009年底,陈翠云自己繁育的泥鳅终于养成了,他没有把泥鳅卖到宁波,而是卖到了家乡附近的水产市场。

  记者刘青青:你以前不是要往宁波卖吗?

  陈翠云:装到那边的话都要4000-5000斤一车,因为我那个量也不是特别大,如果说要(一次)抓4000-5000斤一车泥鳅,对我来讲,那个时候还有点困难,所以我们在本地销路也挺好,价格虽然说稍微低一点,那个时候过了几年,差价也不说特别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篇三 稻田里野生泥鳅
稻田养殖泥鳅技术

【稻田里野生泥鳅】

篇四 稻田里野生泥鳅
舌尖上的一亩稻田之泥鳅篇

舌尖上的一亩稻田之泥鳅篇

稻田建设稻田面积不宜过大,-般1.5亩左右为宜。养鳅的稻田需筑好田埂,埂内侧埋设聚乙烯网片或塑料布,防止泥鳅钻洞逃逸。进排水口建两道拦网,外侧可用聚乙烯网,内侧用金属网。田内挖适度大小的鱼溜,鱼溜可为方形、圆形或不规则形,或开挖纵横数条沟,沟宽、深均为30-40厘米,鱼溜或沟的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

【稻田里野生泥鳅】

苗种放养稻鳅轮作养殖方式:在早稻收割后,晒田3-4天,每亩撒米糠、菜籽饼130公斤左右,次日每亩施腐熟的有机粪肥250公斤左右,曝晒4-5天,使其腐烂分解,然后蓄水,放养鳅种。稻鳅兼作养殖方式:一般在插秧后放养鳅种,单季稻放养时间宜在初次耘田后,双季稻放养时间宜在晚稻插秧后。一般每亩放体长3-5厘米的鳅种20000-27000尾。

饲料投喂泥鳅苗种放养后,第一个月投喂动物性饲料和植物性饲料各一半的混合饲料,每夭l次,每次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3-4%,1个月后,每隔15天追肥1次,每次每亩追施经发酵的有机肥100公斤左右,同时投喂蚕蛹、米糠、豆饼、菜籽饼、动物下脚料等饲料,后期最好在集鱼坑内施肥投饵,有利于集中起捕。

日常管理经常检查防逃设施,水位应根据稻或鳅的需要适时调节,水稻分蘖前,用水适当浅些,以促进水稻生根分蘖,水稻拔节期适当加深水位。在大雨时,需特别注意防止泥鳅逃出田外。

稻田养殖泥鳅的方法

泥鳅的生命力很强,对环境的适应性广,饲料粗杂易得,生产成本低,便于饲养管理。稻田投饲施肥精养商品泥鳅,年增重量可达2~4倍,667m2产量一般可达300kg,现将有关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稻田的选择和修建

选择水源充足,不旱不涝,日照良好,不受废水污染、无冷浸、质地松软肥沃的稻田养殖为宜,早、中、晚稻田都可养泥鳅,尤以中稻和一季晚稻增产幅度大。种植的水稻应是矮秆、不倒伏、抗病力强的品种。

稻田面积可大可小,田埂应加高加固夯实,高度以45~66cm为宜,防逃设施要好,最好用塑料膜或木板、石板、网片等贴于埂的内侧,下端埋入硬泥中。进排水口要设拦鱼设备,防止泥鳅钻逃和野杂鱼污物进入;可用规格为宽90cm、高45cm用竹篾类纺织成孔隙为2mm的拱形栏栅,既不会使鱼外逃,又增加了进水面积,有利于控制养鱼稻田的水位,免致大雨漫埂。禾苗返青后,将稻田田角的稻株移栽在同田的其他行中或另田定植,腾出空地开挖鱼沟,小田开“田”形,大田可在田边开鱼沟,再在田中开“井”形鱼沟;沟宽33cm,深26cm或至硬度层,沟的交叉处开长100cm、宽66cm、深75~100cm的鱼溜,以供泥鳅在晒田时栖避;要做到沟沟相通、沟溜相连,沟溜面积占稻田面的5%~10%。

2 泥鳅的放养与投饲

插好秧、开好沟、安装好栏栅后,还需要施足基肥、培肥水质、繁育饵料生物。方法是在沟溜中用干燥或新鲜牛粪、猪粪、鸡粪、稻草和米糠等混合铺10~15cm厚,再盖一层泥土。当稻田水中浮游生物多,对泥鳅鱼种生长有利时,即可放养泥鳅鱼种。泥鳅苗可人工繁殖培育或从天然和养殖水域零星捕捞收集,但放养规格大小要求基本一致,一般每667m2稻田放养尾重2 5g的小泥鳅60~120kg,或667m2放10cm以上泥鳅鱼种2万尾左右。如果是不投饲料的粗放养殖,放养数量则相应减少。

泥鳅在稻田中主要摄食水蚤、蚯蚓、摇蚊幼虫等,施肥能促使天然饵料生长,较投饵经济有效;施肥应先发酵,少量多次使用,水质太肥则不施,与池塘养鱼标准相同。放养密度高的稻田,应加投豆浆、面粉、米糠、豆渣、麦麸、青菜碎叶、蚯蚓、蝇蛆或鱼用配合饲料。投饲每天上午下午各1次,日投量为泥鳅体重的5%,并根据吃食情况增减。要设几个固定

的投饵点,以减少饵料浪费和便于观察。

3 病害的防治及管理

放养鳅苗前10d,每667m2用生石灰20kg化浆全田遍洒消毒;鳅苗用3%的食盐水浸洗5~10min后入田;养殖过程中每隔1个月左右用漂白粉1mg/kg浓度遍洒1次。

稻谷增产鱼丰收的关键是鱼不逃走水不干涸。平时的田间管理,完全按水稻生产的常规要求进行,但除草不能频繁,必要时除1次即可。水深保持3~4 5cm为好,特别在大雨时要防止洪水漫埂,注重田埂或栏栅周围出现漏洞。要勤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养泥鳅田对施基肥和农家肥无特殊要求,氨水只作基肥;若要用尿素、硫酸铵等作追肥,则应少量多次进行,要控制用量,每667m2每次使用尿素4~5kg或硫酸铵5~7kg。一次施半块田,并要注意不要直接撒在鱼沟和鱼溜内。

稻禾出现病害时,应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如杀虫脒、乐果、稻瘟净、磷胺等;并按常规剂量使用,切忌任意加大用量,要禁用除草药剂。从安全上考虑,施药前要加深田水6~9cm。粉剂宜在早晨带露水时施用,水剂宜在晴天露水干后喷施,要尽量喷洒在稻禾的叶面上,避免粉、液直接喷入水中。【稻田里野生泥鳅】

在割稻前,当田水放干后,泥鳅聚集到鱼溜中时,用抄网捕捞。钻入鱼溜周围泥中和底泥中的泥鳅,要用铁锹挖出。

原文转载于/channel/niqiu【稻田里野生泥鳅】

稻田养殖泥鳅黄鳝问题

一、稻田养殖泥鳅技术要点如下:

1、稻田的选择 养泥鳅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渗漏速度慢,插秧前稻田水深保持20厘米以上。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为宜。水原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质以粘性土壤、高度熟化、肥力较高的为佳。

2、防逃设施 养殖泥鳅的稻田,田埂应高出田面60厘米左右,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厘米围护田埂,以防漏洞、裂缝、漏水、塌陷而使泥鳅逃走,同时进、出水口处要安装塑料网栏 。

3、开挖鱼沟 鱼沟一般为十字形沟,挖在稻田中央,约占稻田面积的10% 左右,沟深60厘米、宽90厘米为宜。鱼沟渠道要与进、出水口处畅通 。

4、稻田施肥 养殖泥鳅的稻田在插秧前每667 平方米施有机肥300 公斤,如猪羊粪、栏肥、人粪即可,主要施入沟内。以后根据稻、鳅生长情况补施些速效化肥,以667 平方米施10公斤尿素为宜。

5、放养时间和密度 泥鳅一般在水稻插秧后10天开始放养。苗种规格以长3 ~4 厘米为好,每667 平方米放养2.5 万尾左右。

6、投喂饲料和管理 一般1 天投喂饲料1 ~2 次,即上午和傍晚各1 次。直接投放在饲料台。饲料以谷糠、麦麸及鱼类专用饲料等为宜,可搭配些青饲料。日投喂量一般为泥鳅体总重量4%~5%。稻田水位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调节。稻田防病治虫要注意选择低毒农药,适时适量叶面喷施,以防药害。

泥鳅经过4 个月左右的养殖,全长达到10厘米,体重达到12克左右,可以捕捞出售。

二、 稻田养鳝高产诀窍主要有以下六条。

(一)稻田整理。最好选用房前屋后的肥泥田、山垅中段的浅脚烂泥田或山边坑底田。因为这类田土壤肥沃,易滋生螟虫、虫蛹、蝇蛆、蚯蚓、水蛭、泥鳅、小鱼虾等小动物,鳝鱼食料丰富。面积0.067公顷以内。养殖关键是防逃设施。可在稻田周围砌造1米多高的单砖墙,砖墙水位线以上部分要达到0.5米左右,并用水泥勾缝。这种防逃效果好,但造价

高、拆除不便,只适合小面积饲养。若养殖面积大于0.013公顷以上者,可采用铺油毡纸防逃法,效果也很好。此外,沿田埂内侧开一条围沟,并于稻田中心纵横向外延伸各开一条厢沟。两沟规格均为宽0.5米、深25至30厘米,且使沟沟相通,用铁丝网或尼龙网拦挡进、出水口,防逃。

(二)鳝种放养。放养时间以稻田翻犁结束后至插秧前为宜。放养时,要选投无病无伤、规格大小基本一致的个体,以免互相残食。投苗量,一般每0.067公顷稻田投放平均尾重为20克的幼鳝1000至1200尾。鳝鱼繁殖季节长,自繁能力强。只需一次性投苗,便可连续捕捉。

(三)饵料投喂。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动物内脏、屠宰下脚料和瓜果皮,必要时可适当搭配一些麸皮、米糠、豆饼、菜籽饼、鱼粉、豆渣和混合饲料等。其中,以投喂蚯蚓效果最佳。投喂前,大块的饵料要切碎。投喂时间要根据鳝鱼昼伏夜出的摄食习性,掌握于16时至18时进行。投喂量一般一次控制在所养鳝鱼总体重的2%-3%,阴天、闷热天、雷雨前后,或水温高于35℃、低于10℃时,要适当减少;自制投饵台浮于沟内固定位置,让鳝鱼进入台内摄食。还可在沟上挂一盏或几盏3-8瓦的黑光灯,灯距水面5厘米,诱虫落水;也可将肉骨、腐肉、臭鱼虾等腐尸物放在铁丝筐中、吊于沟上,引诱苍蝇产卵生蛆,让蛆掉入沟中,供鳝吞食。

(四)日常管理。主要是田水的调节。要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特点,兼顾鳝鱼的生活习性,采取苗期、分蘖期稻田水深保持在6-10厘米;分蘖后期至拔节孕穗前,轻微搁田一次;拔节孕穗始至乳熟期,保持水深6厘米;往后,灌跑马水与搁田交替进行。搁田期内,围沟和厢沟水深要控制在15厘米左右,并要经常更换新水。其次是,要经常下田观察鳝鱼摄食和生长发育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调剂饵料或施药治病。再者,水稻施肥或洒药时,要首先把鳝鱼诱至沟内安全水域,并选用低毒无残留的肥(药)。此外,还要经常检查田埂及灌、排水口的防逃设施,发现毁损,要及时修复、更换。

(五)疾病防治。稻田鳝鱼较易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两种。一是细菌性皮肤病。5至9月为流行季节。病鳝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游动无力,鳝头常露水面。病情严重者,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而死亡。防治方法:用生石灰清田,消灭病源;引用洁净水源,防止水质污染;每50公斤鳝鱼用磺胺噻唑0.5克与饵料掺拌投喂,每天一次,连用5-7天。二是水霉病。由于操作不慎等原因使体表受伤感染所致。肉眼可见伤处长霉。防治方法:及时加注新水;用小苏打每立方米水体20克全田泼洒;用0.2×10-6硫酸铜溶液遍泼全田,直到病愈。【稻田里野生泥鳅】

(六)捕捞。待80%的个体长到100克以上时,就可捕捞上市。捕捞时间,于秋末和早春两季进行。方法可采用灌水篓网诱捕,或排水搁田、用双齿锄挖捕。尽量不伤鳝体,并注意捕大留小,以便为下期饲养留有足够的鳝苗。

篇五 稻田里野生泥鳅
泥鳅捕捉方法

泥鳅捕捉方法

1.泥鳅的干塘捕捉方法

池塘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泥鳅吃食量较少,而未钻泥过冬时的秋天进行。或者是用上述几种方法捕捞养殖泥鳅还有留余时,则只好干塘捕捉泥鳅。方法是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cm,深25~30cm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只剩沟坑内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二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复捕一次,基本捕尽池中的泥鳅。

稻田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深秋水稻熟时,或收割后进行。稻田内的水,可分两次缓慢排干。第一次排水让稻田表面露出,泥鳅则会游到鱼沟或鱼溜内栖息。第二次排水在第一次排水后1~2天进行,主要排放鱼沟、鱼溜中的水。当泥鳅集中在鱼溜、鱼沟时,先用抄网将其捕起,再用铁丝制成的抄网连泥一并捞起,挑出泥鳅放入容器,最后还可以用手配合翻泥捕尽稻田中的泥鳅。干塘捕捉若还有少量泥鳅残留,可根据泥鳅钻泥所留的洞,翻泥掘土将泥鳅捕获。(湘江渔人 赵青松 金珊)

2.泥鳅的药物驱捕方法

稻田养殖的泥鳅可用药物驱捕。药物一般使用茶枯(即茶叶榨取茶油后的残存物),用量是每亩稻田5~6kg。先将茶枯置柴火中烘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时后即可使用。将稻田内水降至3cm左右,然后在稻田的四角设置由淤泥堆聚而成,巢面逐步倾斜并高于水面3~8cm的鱼巢。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宽30~50cm。施药宜在傍晚进行,施药时须均匀地将药液泼洒在稻田里,但鱼巢巢面部分不施药,施药后第二天早晨,将鱼巢内的水排完,即可捕捉泥鳅。排水口有鱼坑的稻田,可不用做鱼巢,直接于傍晚自进水口向排水口逐步均匀泼洒药液,在排水口鱼坑附近不施药,这样能将泥鳅驱赶到不施药的鱼坑内,第二天早晨用抄网在鱼坑中捕捞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上市出售,规格较小的泥鳅,可移到他处暂养,待稻田中的药效消失后(7天左右)再将泥鳅放回该稻田饲养。

此法需注意,药物必须随用随配,药物浓度要严格控制,泼洒药物一定要做到均匀。鱼巢巢面应高于水面,其它地方不能再有高于水面的任何堆积物。

3.泥鳅的袋捕方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内放破网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使其鼓

起,并放入饵料。饵料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凉干,也可用聚乙烯网布包裹饵料。作业时,把饵料包或面团放入袋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到。这种方法在四、五月份作业,以白天为好。八月后入冬前捕,应在夜晚放袋,翌日清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较佳。如无麻袋,也可把草席剪成60cm长,30cm宽,将饵料团或包置于草席上,并把草席两端扎紧,中间轻轻围起,然后放入稻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铺放些杂草等物,泥鳅会到草席内摄食,同样也能捕到大量泥鳅。

4.泥鳅的池塘拉网捕捞方法

在仲春后直到中秋,泥鳅摄食旺盛季节,可用捕捞家鱼苗、鱼种的池塘拉网,或专门编织起来的拉网扦捕池塘养殖泥鳅。作业时,先清除水中的障碍物,尤其是专门设置的食场木桩等,然后将鱼粉或炒米糠、麦麸等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硬性饵料,放入食场作为诱饵,等泥鳅上食场摄食时,下网快速扦捕泥鳅,起捕率更高。

泥鳅的张网捕捞养殖泥鳅有二种方法。

笼式小张网捕泥鳅 该网一般呈长方形,在一端或两端装有倒须(或漏斗状网片装置),用聚乙烯网布做成,四边用铁丝等固定成形,宽40~50cm,高30~50cm,长1~2m,两端呈漏斗形,口用竹圈或铁丝固定成扁圆形,口径约10cm。作业时,在笼式小张网内放蚌、螺肉、煮熟的米糠、麦麸等做成的硬粉团,将网具放入池中,一亩大小的池塘放4~8只网,过1~2小时,收获一次,连续作业几天,起捕率可达60~80%。捕前如能停食一天,并在晚上诱捕作业,则效果更好。

笼式小张网也可进行冲水捕捞。将网具放在进水口处,进水时水流冲击,在网具周围形成水流,泥鳅即溯水进入网内而被捕获。

套张网捕泥鳅 在有闸门的池塘可用套张网捕捞养殖泥鳅,网具方锥形,由网身和网囊两部分组成,多数用聚乙烯线编织而成,网囊网目大小在1cm左右,网口大小随闸门大小而定,网长则为网口径3~5倍。套张网作业应在泥鳅入冬休眠以前,而以泥鳅摄食旺盛时最好。作业时,将套张网固定在闸孔的凹槽处,开闸放水。若池水能一次排干,起捕率较高。若池水排不干,起捕率低些,可以再注入水淹没池底,然后停止进水,再开闸放水,每次放水后提起网囊取出泥鳅,反复几次,起捕率可达50~80%。如是在夜间作业,捕捞效果更高。

5.泥鳅的敷网捕捞方法

【稻田里野生泥鳅】

敷网捕泥鳅有两种方法。

罾捕泥鳅 罾捕泥鳅一般在泥鳅活动、吃食良好的季节里进行。罾方形,用聚乙烯网片做成,网目大小1cm左右,捕捞泥鳅苗,则用聚乙烯网布,网片面积1~4m2,四角用弯曲成弓形的二根竹竿十字撑开,交叉处用绳子和竹竿固定,用以作业时提起网具。罾捕养殖泥鳅有二种作业方式。一种是罾诱:预先在罾网中放上诱饵,将罾放入养殖水域中,每亩放10只左右,放罾后,每隔0.5~1小时,迅速提起罾一次,收获泥鳅,捕捞效果较好。另一种方法是冲水罾捕:在靠

近进水口的地方敷设好罾,罾的大小可依据进水口的大小而定,为进水口宽度的3~5倍。然后从进水口放水,以微流水刺激,泥鳅就会逐渐聚集到进水口附近,待一定时间后,即将罾迅速提起而捕获泥鳅。

敷网食场捕泥鳅 在泥鳅摄食旺盛季节捕捞养殖泥鳅,可用敷网在食场处捕泥鳅,敷网大小为食场面积的3~5倍。作业时要先拆除食台以及食场底部的木桩,然后敷设好敷网,并在网片的中央,即原食场处,投饲引诱泥鳅进网摄食,待绝大多数泥鳅入网后,突然提起网具而捕获泥鳅。这种捕捞方法简便,起捕率高。

6.泥鳅的笼捕方法

捕泥鳅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用须笼或黄鳝笼捕。须笼是一种专门用来捕捞泥鳅的工具,它与黄鳝笼很相似,是用竹篾编成的,长30cm左右,直径约10cm。一端为锥形的漏斗部,占全长的1/3,漏斗部的口径2~3cm。须笼的里面用聚乙烯布做成同样形状的袋子,袋口穿有带子。鳝笼里边则无聚乙烯布。

笼捕在泥鳅入冬休眠以外的季节均可作业,但以水温在18~30℃时,捕捞效果较好。捕泥鳅时,先在须笼、鳝笼中放上可口香味的鱼粉团,炒米粉糠、麦麸等做成的饵料团,或者是煮熟的鱼、肉骨头等,将笼放入池底,待1小时后左右,拉上笼收获一次。拉须笼时,要先收扰袋口,以免泥鳅逃跑,后解开袋子的尾部,倒泥鳅于容器中。如果在作业前停食一天,且在晚上捕捞,较果更好。这种捕捞方法,一亩池塘放10~20只须笼或鳝笼,连捕几个晚上,起捕率可达60~80%。

另外,也可利用泥鳅的溯水习性,用须笼、鳝笼冲水捕捞泥鳅。捕捞时,笼内无需放诱饵,将笼敷设在进水口处,笼口顺水流方向,泥鳅溯水时就会游入笼内而被捕获。一般半小时至1小时收获一次,取出泥鳅,重新布笼。

篇六 稻田里野生泥鳅
泥鳅可以种在稻田里

篇七 稻田里野生泥鳅
稻田里养殖泥鳅的技术

稻田里养殖泥鳅的技术

一.稻田建设。选作养泥鳅的稻田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1000㎡~2000㎡左右,要求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无污染,稻田保水性强,加固田埂,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薄膜、纱窗等(底部入泥30厘米)建设30~50cm高的防逃墙。防止泥鳅钻洞、跳跃逃逸,进、出水口加设网拦。稻田中开挖鱼沟、鱼溜,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15%左右,在距离田埂50~100cm处开挖宽、深均为40~50cm的鱼沟,田间鱼沟呈“十”字形或“#”字形状;在排水沟口附近或在稻田中央开设鱼溜,深60cm以上、面积5~6m、与鱼沟相通,鱼溜为夏季高温、施农药化肥及水稻晒田时泥鳅的栖息场所,又便于集中捕捞。

二、施肥管理。为了保证泥鳅苗下塘即有充足而适口的天然饵料生物,并保证生长过程中浮游生物不断,坚持一次性施足基肥、后根据水质具体情况、及时、少量、均匀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约占80%)、每亩用腐熟的畜禽肥250~500公斤,施前先在阳光下晒4-5天杀菌,在水稻栽插前10-15天,所施基肥一次性深翻入土,然后上水、耙平、无土块。后视水质情况灵活进行追肥,一般20天左右追施腐熟有机粪肥一次,每次25kg。

三、水稻品种选择与栽插。饲养泥鳅的稻田水稻品种应选择抗倒伏、抗病能力较强的水稻品种,如武运粳8号、镇

稻99等品种,6月初~6月中旬移栽结束。水稻移栽前秧苗施一次送嫁农药,移栽时要求稀植,每亩达1.7万穴,有利于通风透光,可有效防止病害的发生。水稻移栽后7~10天追施一次水稻分蘖肥,每亩25kg尿素或40-50kg碳铵。

四、泥鳅苗种放养。待水稻移栽后,追施的化肥全部沉淀(一般7-15d),秧苗返青,保持鱼沟内水质透明度25~30cm,田面3~5cm水深。亩放规格3~4g/尾的鳅苗约2万尾,放养时应避免鳅苗身体破损受伤、体表光滑、无病,放养前用3~4%的食盐液浸泡10~15分钟,消毒后入田,有效预防泥鳅水霉病和防止将病原体、寄生虫带到新环境。

五、饲养管理。

1、泥鳅放养初期,秧苗移栽后到7月10日左右,池内天然饵料比较丰富,刚投放的泥鳅苗在新的水域生长环境不太适应,摄食较少,少量人工投饵。保持稻田水深5~10cm,秧苗分蘖后大约在7月15日~25日期间拷田,鱼溜内水加至60cm左右,2~3天换一次。泥鳅放养到7月中旬以后,视鱼、稻生长情况的逐渐增加水量和投饵。以主要投喂动物内脏、血粉、米糠、豆饼、麸皮等动植物性饵料和泥鳅专用配合饵料(占50%),投饵率约为5~8%;日投喂2次,上午8~9时、下午4~5时;投喂初期,将饲料均匀地撒在田面上或鱼沟内,以后逐渐将饲料投放在固定的鱼溜里,让泥鳅养成在鱼溜定时、定点、定量取食的习惯,以利泥鳅集

中摄食和冬季捕捞。具体根据泥鳅取食、天气、活动等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饵后,1~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

2、水稻生长中期。大约在7月20日~8月30日,动物性饵料占60~70%(随着水温升高,适当降低动物性饵料比例),投饵率8~10%左右,高温季节适当加深田间水位,保持田面水深15~20cm,并注意换水,当水温高于 30℃时,减少投饵量或停止投饵。以防过多的残饵碎屑腐烂.败坏水质,一般每5~7换水一次,每次换水3~5cm,保持田水透明度25cm左右,保持黄绿色最佳。

3、水稻生长后期,8月30日以后,田间管水要干干湿湿,动物性饵料占40%左右,投饵率4~5%,水温低于15℃时停喂,及时捕捞上市出售。

4、稻鳅病虫害防治。由于稻田养鱼具有除草保肥,灭虫增肥作用,水稻病虫害发生率也较低。在水稻插秧前3~5天施送嫁农药,或插秧后5~7天,对秧苗施药预防一次,水稻生长期内不得不防治病虫害的,必须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用药前将鱼全部赶到鱼溜,灌满田水,稻田的一半先用药,剩余的一半隔天再用药,让泥鳅在田间有多一点躲避的场所。粉剂宜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施,水剂在露水干后使用。施药时喷嘴要斜向稻叶或朝上,尽量将药喷在稻叶上。下雨前不要施农药。次日再将鱼溜水换掉1/3~2/3。严禁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

水流入稻田。泥鳅对敌百虫较敏感,严禁使用。

7~8月每隔20天左右在饵料里加一次抗菌素类药物,增强鱼体抵抗力,预防泥鳅赤鳍病。注意加强巡田,特别是天气变化时,发现泥鳅活动异常甚至浮头,及时加注新水。

5、泥鳅上市。注意观察,泥鳅达到上市规格就分次捕捞上市。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57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