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修补大师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瓷器修补大师
锔瓷大师王振海的邪门手艺(上)

  [生财有道]王老邪的邪门手艺(上) (20140514)

  锔活儿,是我国一项传统的修补器具技艺。锔,是指用一种弯曲的锔钉,将有裂缝的器物接补起来。辽宁抚顺的王振海,疯癫人做疯癫事,原创来源搜视,人送绰号王老邪。锔活儿,一项沉寂了千年的神秘绝技,是怎样在他的手里慢慢掀起了面纱?

  锔瓷第五代传人王振海,是国家一级雕刻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自幼与锔瓷结缘, 9岁就掌握“锔活秀”的全部技艺,现一直在为朋友和收藏者修补古旧瓷器。数十年来,生命中博大精深的中国锔艺文化深深地积淀在他手上。

  王振海说,他所用的金刚钻是康熙年间的,是他爷爷山东巧工王神手的工具。当年红卫兵抄家,把家传的锔瓷挑担都烧掉了。他把老金刚钻等十几件工具包起来藏在酸菜缸里逃过一劫。而今,他为老金刚钻配上了102种钻头,无论陶瓷、紫砂、玉器、水晶、铜等任何材质的器皿,他都能操作起来准确无误。这一技艺吸引了几个年轻人前来学习,王振海毫不吝啬地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他们。

  在传承过程当中,他十分讲究“艺品”和“人品”。他说,锔瓷不是一种单用手就能做好的活儿,而是用心才能完成。目前,他的徒弟中还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而且他在古旧瓷器这行里数十年所知所闻,也没有发现第二个做锔补修复老瓷器的人。但毕竟还有人在学,锔瓷的传承还是有希望的。

  关于锔瓷:

  锔瓷是过去常见的传统技艺,台湾称为“补仔”。旧时无论大陆还是台湾,“惜物惜福”是人们的普遍观念。随着时代变化,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的“补仔”行业已成历史名词。2006年初,台湾历史博物馆与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宝璺 藏神——锔瓷研究展”,系统展出了不同技法的各代锔瓷实物。导览图册中还收录了时为日本京都大学考古学博士生的陈馨女士撰写的锔瓷研究专稿,希望对传统民间艺术和陶瓷文化的收藏、保存、宣传有所借鉴。

  “锔钉补瓷”是中国的一项传统工艺,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却好似已离我们远去。笔者在2006年2月有幸应邀参加台北“宝璺藏神——锔瓷展”开展之际举办的陶瓷锔钉暨现代修复科技国际研讨会,深被台湾文博部门关注这一陶瓷修补技艺的举动所打动,也对锔瓷工艺产生了特殊的情愫。

  修补行为是为了维护或保持器物本身的纪念意义、艺术价值、商品价值,或者为了维持其功能而产生的。在中国,与追求完美外观的宫廷陶瓷修补相对,民间更注重恢复瓷器的实用价值。根据耗损破碎位置的不同(

  王振海的故事:

  北京锔瓷手艺人王振海:为传承宁做家族“叛逆”

  王振海今年58岁,出生于内蒙包头乌兰察布达尔罕。1957年3月在北京跟爷爷生活并跟爷爷学习民间锔、刻瓷绝技。自幼与锔瓷结缘,9岁就掌握了“锔活秀”的全部技艺。

  48年的锔瓷生涯,使王振海获得了东北锔、刻瓷第一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等殊荣,被抚顺市政府列入抚顺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4年,王振海第一次感受到了传承的紧迫感。他和另外两名锔瓷手艺人一同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等到几年后申请被批准,却只有他一个人领到了证书,另外两位手艺人已经去世。
  这促使王振海下定决心,即使违背祖上规矩,他也要把掌握着的“24样72种136道锔瓷绝活绝技”传承下去。

  锔瓷在王家是隔代单传的技艺,王振海的爷爷“王神手”曾在北京琉璃厂经营了一家王锢炉作坊(锢炉匠是民间对锔活匠人的称呼),曾经是慈禧太后的御用工匠。从4岁起,他就跟着爷爷学习锔瓷,同时跟着先生习武学文,练就了一身的“本事”。

  然而,随着现代化发展,过去的老手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王振海认为,如果不能传承下去,再多的“本事”也是分文不值的。因此,在2009年,当他第一次被邀请从大陆去台湾做锔瓷艺术文化交流时,就开始教给台湾学生锔瓷的艺术概念和手艺的制作,2012年在大陆正式开班,收了不少“关门弟子”。

篇二 瓷器修补大师
中国著名瓷器专家杨静荣人物简介

篇三 瓷器修补大师
景德镇陶瓷大师详细资料

景德镇陶瓷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王锡良,原籍安徽省黟县,1922年2月生于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美术大师。12岁辍学随叔父王大凡〈“珠山八友”之一,景德镇陶瓷美术名家〉学绘瓷画。1952年进入景德镇美术合作社,2年后转入景德镇工艺社,随后进入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研究。王锡良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1979年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为景德镇市首位获此殊荣者。1987年被评定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2010年被大瓷网&大陶网艺术家数据库收录为陶瓷名家、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 殊津贴”,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书画院院长。是第一批授誉(1979年8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品:《黄山四千仞》粉彩瓷板画,于2009年景德镇秋季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上成交价782万元人民币。

2、秦锡麟,江西南昌人,1942年5月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64 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原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教授,《中国陶艺》和《陶瓷学报》杂志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委、中国陶瓷艺术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陶瓷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文化艺术联合会副主席、景德镇市文化艺术联合会名誉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会员、韩国京畿大学名誉博士、芬兰赫尔辛基设计艺术大学博士生导师等职。是第二批授誉(1988年4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芦荡竞翔》,估计价值600多万元人民币。

3、张松茂,江西鄱阳人,1934年1月出生于景德镇。擅长陶瓷粉彩人物、山水、鸟画、雪景,是我国陶瓷美术界的全能画师。他的作品“紫归杜怀图”粉彩瓷板书被当做江西政府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礼物。其传略被记入《中国当代要艺家传》。其于1954年进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研究设计,1959年荣获“陶瓷美术家”称号,1986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1994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同年张松茂之家被评为“陶瓷世家”。是第二批授誉(1988年4

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惊艳传书》,《西厢记》人物为题材制作的 《惊艳传书》首次在珠海亮相。业界表示,这一作品目前市场估值超过1200万元人民币。

粉彩雪景瓷板画《三顾茅庐》,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国家工艺珍品收藏,第二块《三顾茅庐》瓷板画在北京交付,最终以1300万元(含税)人民币成交。继《三顾茅庐》系列之一于2005年卖出150万元创纪录的天价后,再次刷新了单件艺术陶瓷成交价纪录,开创了中国当代艺术陶瓷千万元时代。

4、王恩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原籍江西省丰城市长湖乡,1935年12月出生于景德镇。从小随父亲王步(青花大师、陶瓷美术家)学艺作画,后又师从刘雨岑先生("珠山八友"之一,陶瓷美术家)研习绘瓷技艺。1949年入省立陶瓷专科学校,学习陶瓷美术,1950年在家随父王步学艺作画,1954年就职于轻工部陶研所(现中国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创作设计,1964年奉调景德镇为民瓷厂,景德镇紫莲花网络有限公司大瓷网艺术家库陶瓷名家、任厂美研所名誉所长。1979年被授予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1993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粉彩《牡丹玉兰》获全国陶瓷评比一等奖;

《牵牛花》15头咖啡具,获景德镇市首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荷花蜻蜓》5头组合画具,获景德镇市第二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粉彩《茶梅竹》图纹设计,在"景德镇市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作品"评比中,荣获一等优秀作品奖。

5、李进,艺名李峻,1940年9月生,江西石城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颂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李进长期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师从“珠山八友”王大凡先生。擅长陶瓷装饰人物,兼工花鸟、动物。多次获国家级一等奖奖励。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粉彩《水仙花》、《钟馗》瓷盘分別获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一、二等奖; 粉彩《水仙花》瓷盘获景德镇市第一界陶瓷美术“百花奖”一等奖;

《孔雀东南飞》获1 983年轻工业部优秀奖;

《杜十娘》获1984年江西省文艺创作二等奖。

6、王隆夫,别号“昌南子”,江西浮梁县人,1931年11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擅长运用粉彩绘制古代人物画,兼及山水、意笔花鸟。出身于“陶瓷世家”,祖父王昌彬,曾任晚清-御窑总办。

代表作:《一苇渡江》、《唐三侠》、“粉彩八仙过海薄胎瓶”、“粉彩夜宴图瓷板”等获国家级专业评比一、二等奖和金杯奖。

7、唐自强,194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先后在景德镇陶瓷雕塑瓷厂、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工业美术研究所和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工作。他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古陶瓷研究学会会员、景德镇雕塑研究会理事。1990年被评为景德镇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作品在各类展评中共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共30余项。是第三批授誉(1993年12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2000年,五块一套的大型新彩瓷版画《清明上河图》又喜获成功,现陈列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

《春讯》、《花神》、《六鹤同春》、《小鹿》等四件瓷雕作品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 瓷雕《唐代仕女》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

2002年元月,色泥关公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并荣膺《世纪收藏》证书。

8、戴荣华,1940年1月生,江西波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擅长陶瓷古、粉彩装饰兼新彩、青花,创作题材多为古代仕女及山水、花卉。曾参与国家、省、市级陶瓷艺术展评并多次获奖。是第四批授誉(199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春蕾》咖啡具,获首届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二等奖;

《孔雀舞》花瓶,获景德镇市1979年"迎春展瓷"优秀奖,并作为影片《祭红》的片头作品;《争艳》荷花瓶,获"赴京展瓷"一等奖;

《桂林山水》、《骆驼》圆盘,均获"赴京展瓷"二等奖;

《李白醉酒》圆盘、《红叶题诗》瓶,均获景德镇市首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二等奖; 红绿彩《乐在其中》80件罐,获景德镇市第四届陶瓷美术"百花奖"二等奖; 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收藏了他的古彩《鸟语花香》圆盘箐5件作品;

日本恩巴"中国近代美术馆"收藏了《红绿彩鱼尾瓶》等3件作品;

景德镇陶瓷馆收藏了《李白醉酒》圆盘等10余件作品;

1992年,他的《四美图》四条屏瓷板画,在新加坡被高价购藏;

古彩《锦鸡牡丹瓶》等五件作品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收藏,

《月是故乡明瓶》、《童趣瓶》等作品为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等;

9、张育贤,笔名风友,1938年生于江西余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9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1962年调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专门从事陶瓷雕塑绘画研究和创作。曾师承著名雕塑家曾龙升、蔡金台学习传统技法,擅长圆雕、捏雕、镂雕、浮雕及陶瓷绘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陶瓷美术界老艺术家联谊会理事,景德镇陶瓷学院特聘教授。是第四批授誉(199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锋从磨砺出》、《眯眯》、《白菜·蜗牛》、《鉴真像》、《花神》、《披纱女孩》、《回娘家》、《春》、《反弹琵琶》、《济公》。 在建国五十周年成果展中所作瓷雕《荷塘佳音》在北京展出,被李岚清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誉为“国之瑰宝”。 瓷雕《鉴真》分别被日本、新加坡客商高价收藏。 10、熊钢如,室名"半墨斋"。原籍江西省丰城市,1941年2月出生于江西丰城河州乡。1964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先后任景德镇市雕塑瓷厂厂长,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副总经理,景德镇陶瓷馆馆长,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所长等职。擅长雕塑创作,涉及城雕、浮雕、瓷雕;喜绘中国画,从师于胡献雅先生;善画瓷画,综合青花、色釉、新彩均有所长。是第四批授誉(199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1964年瓷雕《初耕》被景德镇陶瓷馆收藏。色釉瓷雕《铸》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99年,《祖国万岁——牡丹颂》在为庆祝建国50周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了“共和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五十年研讨会”中,被评为一等奖,而且是陶瓷艺术类唯一的一等奖。

1983年,主持创作的大型人物瓷雕《水浒一百零八将》,引起海内外轰动,创下组雕作品件数最多的世界纪录,也为在困境中的雕塑瓷厂创造产值300万元。

11、刘远长,原籍江西省吉安市新圩乡,1939年7月出生于江西吉安。中国工艺美术大

师,曾担任美研所所长、副厂长、雕塑瓷厂厂长等职。1959年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1963年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后,分配在景德镇市雕塑瓷厂从事陶瓷雕塑设计。系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景德镇雕塑研究会秘书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擅长陶瓷雕塑,兼长城雕、泥塑。是第四批授誉(1997年9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代表作:1964年创作“扎钢”、“小秋收”参加全国美展。

1969年创作瓷雕“毛主席在井冈山上”。

1977年与曾山东、何水根联合创作大型瓷雕“您办事我放心”。

1979年创作大型瓷雕“牡丹仙子”参加香港的名作展。

1980年创作31"‘飞天天女散花’获景德镇瓷美术百花一等奖。

1981年参加主持和创作“水浒108将”大型瓷雕工程,在新加坡展出时,被誉为“世界瓷雕史上的创举”。

1988年创作“牯牛”并立在庐山牯牛岭街心公园。

1992年他创作的“楚魂”曾获江西大师奖。

1997年他创作的“红牛”入选为世界美术家全集,并作为深圳市的礼品送给国家乒乓球队。

1998年创作的“渔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1999年创作的“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1999年,设计了大型(1米5)九龙宝杯被存放在人民大会堂,19寸“飞天天女散花”陈列在中南海,称为国宝。

2001年5月31日,创作19寸‘飞天天女散花’作为礼品送中南海收藏。

2005年8月24日,在中国第二届礼品设计大赛中,刘远长的作品《福寿富贵》获金奖。

12、徐庆庚,又名徐庆根,原籍江西省乐平市镇桥乡,1941年8月出生于江西乐平。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62年高中毕业,考取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1966年大学本科毕业,l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在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陶瓷美术室,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从事美术研究和设计创作工作。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徐庆庚自小爱好美术,中学时代学习西画,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画过较多的宣传画和连环画,文革结束后才专一画国画、人物和风景。八十年代初画过五年陶瓷壁画后才于1986年调省陶研所画瓷器,他此后国画也就画得很少了。把全部精力用在陶瓷专业上。在陶瓷专业上,主要研究粉彩和青

篇四 瓷器修补大师
中国近代陶瓷创作名家一览表

中国近代陶瓷创作名家一览表 三画

广国华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万泰光绪年间

万兴光绪年间

万云岩约1910—1950年

万子铭光绪年间

万辅廷光绪年间

子云光绪年间

子珍光绪年间

子环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晚期,以画花鸟瓷画见长。

子良民国年间

义茂光绪年间

义隆光绪年间

义兴光绪年间

义太和光绪年间

马庆云生卒时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一起咸丰-同治年间。擅长人物瓷画,设色浅淡,人物衣饰具有水墨写意画的风采。画娃娃,大头,细小身躯,乌黑的头发反衬出人物晕染的脸颊的润泽。

马复兴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于家爵民国年间

四画

少山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画见长。少山的花鸟瓷画,花朵硕大,枝条细如线条。

王少维王少维(1862——1908年),名廷佐,字少维,安徽泾县人。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同治-光绪年间。多以浅绛彩技法描写人物、山水,又以画猴见称。

王恩怀

王声怀(1930-1992)王宗长子,长青花。

王希怀(1932-1982)王宗次子,长青花。

王雪如民国末

王歧山光绪年间

王琦江西新建人,号碧珍,又号陶迷道人,斋名“萄萄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1922年当选为浮梁县瓷业美术研究社副社长。珠山八友成员。

王大凡王大凡以人物仕女画见长,师从改七芗、沙山春、费晓楼,后集诸家之大成,画风工细逸丽。创“落地设色彩”工艺,即彩画人物时,不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将色料平涂于瓷胎,再罩雪白、水绿。人物形象生动,画面赏心悦目。1915年创作的“富贵寿考”人物画瓷瓶,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

王震字一亭,号白龙山人。1867年生,1938年卒。

王步字元仁,号竹溪道人,晚年号陶青老人。1869年生,1968年卒。丰城县长湖竹溪人。画路较宽,艺术创作涉猎釉上、釉下瓷画和堆雕、刻花、作品较多,尤精于青花分水技法。 王炳荣同治光绪,长花鸟。生卒年不详,以瓷雕艺术著称,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与晚清著名瓷雕家陈国治齐名。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对此有所记载:“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其仿木、仿竹、仿象牙之制,尤极

神似。”

王锡良 1922年生,原籍安徽黟县,出生于景德镇。室名:陶源山人、五尺园。十二岁随叔父王大凡学绘瓷画,擅长人物瓷画,1970年获“中国工艺术美术大师”称号。

王凤池光绪年间,字丹臣,常与金品卿合作。

王子卿光绪年间

王荣顺民国时期

王品民国时期

王羡阳民国时期,擅长人物瓷画。

王一枝民国时期,善画猴。

王荣发民国时期

王顺发生卒时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至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王顺发笔下的鸟雀,多作欢呜跃动状。

王大屏民国时期

王一亭 1916-1993年,擅长粉彩仕女瓷画。

王云泉 1913年生,1939年毕业于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以粉彩山水瓷画见长。1961年获“景德镇陶瓷美术家”称号。

王璞民国时期

王倚之民国时期

王东石清末曾与任伯年合作制“瓢壶”。

王晓帆王大凡之子。

元泰主人生卒年不详。期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清光绪年间,擅长人物瓷画。

文晃民国时期

文绍武民国时期

方云峰号“佩霞”,别号“惜花轩主”。1897生,1957年卒。江西浮梁县人。早年在浙江龙泉瓷业工场任绘瓷技师。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业学校和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擅长粉彩仕女,用笔纤丽。中年喜绘猫和牡丹。曾与珠山八友配瓷版画。

方家珍光绪年间

方少溪光绪-民国年间

方廷辉生卒年不详,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年间,以鱼藻瓷画见长。

方伯卿民国时期,安徽祁门人,擅长图案装饰。

毛龙极建国初

毛子荣民国前期

孔圭民国前期

长庚氏光绪年间

邓碧珊 1874年生,1930年卒。字辟寰,号铁肩子,江西余干县人。珠山八友成员。擅长粉彩鱼藻瓷画,构图虚实相生,黑白相映,用湿笔染墨,充实鱼的体积感和质感,善于表现鱼的翻波掉尾的动态,画风洗练雅致,行书题铭兼有草情隶意,苍郁遒劲。

邓锡龄邓碧山之子,长人物。

邓碧孙民国时期,邓碧珊的儿子,以粉彩鱼藻瓷画见长,但成就不及其父

邓必诏民国时期,善画人物,王琦之徒

邓重明民国时期

邓奎瞿子冶之友,常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设计、监制、自撰铭文。活跃于道光-同治年间。 邓肖禹邓碧珊之孙,名云耕,长花鸟。

邓必洁长雪景山水,民国

五画

冯桂林 1907-1945年,宜兴宜城人。江苏省立陶器工厂“陶工传习所”第一批艺徒,其师为程寿珍、范大生。后受雇于“汪裕泰茶庄“制壶,以“卷翁”作印章款。又曾受聘于“吴德盛陶器公司“,所制紫砂,器底有“金鼎”商标。

冯启顺光绪年间

冯大陀江西都昌人,室名“陶然轩”。民国晚期瓷画家,擅长人物瓷画。冯大驼笔下的人物,比例合度,神态较为生动,面部以淡赭晕染。

田鹤仙原名田世青,后改为田青,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斋名:“古石”。1894年出生,1952年卒。浙江绍兴人。曾为江西省瓷业公司夜校教员。珠山八友成员。田鹤仙初画山水,笔意在董源,巨然之间,后专攻粉彩梅花瓷画,深得元人王冕笔意,写繁花,千绪万簇,风神绰约,强健有力。

田宣民国时期,醴陵烧制釉下五彩名家

叶巽斋光绪年间

叶怀清光绪年间

叶振嘉民国时期,善画人物。创设骨彩。

仙槎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后期至民国时期,是一位多产瓷画家。所绘作品,底款多署“映莲轩造“。画路较宽,山水、人物、花鸟瓷画都有作品传世。早期画青花,后期转向粉彩。

卉园民国时期

半园主人光绪-民国年间

玉庭同治年间

石奇峰民国时期

石宇初刘雨岑的徒弟,擅长花鸟瓷画,活跃于民国时期,建国后曾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实习教师。

六画

刘芳谷光绪年间

刘仲卿 1889年生,1969年卒。字锡祖,江西莲塘县人。二十纪四十年代到景德镇绘瓷,擅长粉彩花卉、蛱蝶瓷画。

刘平刘雨岑之子。

刘雨岑原名玉成,后改雨成,别号澹糊渔,斋名“觉庵”。生于1904年,卒于1969年。安徽太平人。

珠山八友成员。擅长粉彩翎毛花卉,布局简洁,用笔纤秀,设色清雅,柔美见长。所创作的粉彩雄鸡,为世所重。后创作彩水点桃花技法,点花头时,先打一玻璃白底子,再用红彩去点,粉在下,红在上,以水洗开,发色鲜艳。

刘希任 1906年生,1967年卒。江西南昌县人,室名:再思轩。永华堂。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南昌开“中南瓷庄”。擅长粉彩人物、花鸟与雪景。

刘少轩宣统年间

刘顺太

刘森泰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年间。刘森泰的博古瓷画,以瓶花为主体。 刘吾展民国年间,善画瓷画动物,以画猴见长。

刘胜记民国时期,石湾陶塑艺人

刘佐韩刘胜记之子,民国晚期石湾陶塑艺人。

江栖梧光绪年间

江福昌民国时期

江永源光绪年间

江潮宗光绪年间

江春光绪年间

江祥发光绪年间

江和丰民国时期

江金白民国时期

江重镇民国时期

江源茂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光绪晚期到民国前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许达生光绪年间

许发生王步之师

许进勇字友义,号云麟,生于光绪十三年(1897年),卒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其祖父许良西、父亲许起容,均系德化佛像雕塑名家。许进勇毕生从事瓷雕艺术,并经营“裕源”商号。其得意之作的背面盖有“许裕源制”和“许云麟制”四字方形阴文篆体印记。当年曾为香港“玉成轩”、“源源”等古玩商特制成不少仿明清瓷塑制品。

许世华许进勇之长子,生于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解放前出境,后与其弟许世南留居香港,从事瓷雕艺术。许世华、许世南兄弟都继承父业,民国期间在家乡从事瓷雕制作,“联谊轩”是当时兄弟合作的堂号。

许尚礼民国时期,安徽石埭人,擅长花卉、翎毛瓷画。

许子成光绪年间

许品衡光绪-民国年间

汤有光字成卿,1877年生,1970年卒。原籍安徽太平。1903年就读两江师范学堂美术音乐专业,曾任江西省立乙种窑业学校监学和浮梁县立初级陶瓷职业学校校长。

闵丹臣生卒时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山水画见长。闵丹臣画山水,以留白的釉面来象征江河,旨在造成水天一色的艺术效果。

朱少泉光绪年间

朱荣记朱荣记是店号还是人名,以及朱荣记在世的具体时间,相关史料均无记载。晚清和民国前期的瓷塑精品,都往往钤陶艺家的印记。

朱磊青民国时期

朱明民国时期

朱秋霞民国时期,刘雨岑之妻,善画鹿。

全廷光绪年间

任焕章光绪-民国年间,长人物、山水。

任逢瑞民国时期

达山光绪年间

安少山光绪-民国年间

孙福昌民国时期

孙玉卿光绪年间

孙月轩民国时期,擅长花鸟瓷画。

孙明泉光绪年间

孙茂盛光绪年间

行吾素民国时期

同和氏光绪年间

尧臣氏光绪年间

毕伯涛 1885生,1960年卒。名达,别号“黄山樵子”,安徽歙县人。与珠山八友齐名,擅

长粉彩花卉翎毛瓷画。其子毕渊明也系著名瓷画家,善画虎。

毕渊明

伍义顺民国时期

吕尚文光绪年间

吉人光绪年间

七画

【瓷器修补大师】

宋谦成民国时期

汪小初同治年间

汪东荣民国时期,安徽休宁人,擅长古彩工笔人物和花鸟瓷画见长。

汪友棠各汪棣,字柳村,长山水、花鸟人物。汪友棠,生卒年不详,安徽黟县人,室名“修竹轩”。从其传世作品来看,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民国前期,属高产瓷画家,画路较宽,既画人物、山水、也画花鸟。

汪晓棠,名棣,号:“龙山樵子”。1885生,1924年卒。江西婺源人。擅长粉彩人物,画风秀丽轻盈。民国前期,曾当选为浮梁县陶瓷美术研究社副社长。

汪章光绪—民国初期

汪照藜光绪年间

汪永泰光绪—宣统年间

汪野亭汪野亭创作的山水瓷画,采用粉彩青绿山水技法,用纯钴绘山水,以大绿、水绿、或雪白罩填,落笔奔放,烟云满幅,有类泼墨,风格深厚苍劲。

汪小亭汪野亭的次子,1970年卒。擅长粉彩山水瓷画。步平山草堂主人。

汪少平汪野亭的长子,擅长粉彩山水瓷画。

汪家珍民国时期,擅长人物瓷画。

汪藩同治----光绪年间,字介眉,长山水花鸟。

汪祥发民国时期

汪昆荣民国时期

汪云章民国时期

汪以俊长山水花鸟,民末。

汪廷至光绪年间

汪绰章光绪年间

汪淦泉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民国时期。以人物瓷画见长。汪淦泉画仕女,重在五官,且面颊浑圆。

汪启顺 光绪年间,以花鸟画见长。

汪义顺 生卒年不详,其艺术创作主要活跃于光绪—民国时期,以花鸟瓷画见长。 汪洋民国时期

汪太沧号“一粟”,别号“桃源老农”。1901年生,1953年卒。安徽黟县人。早年毕业于浮梁乙种工业窑业学校,并于该校任教。擅长粉彩山水,用笔简练沉着,妙到毫巅。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享有盛名。

汪云山民国时期

汪释兴民国时期

汪新平民国时期

汪乃斌民国时期

汪宝根宜兴蜀山人,与旭斋。民国时期在“吴德盛陶器公司”和上海“铁画轩公司”当技师。

李新生长红梅

篇五 瓷器修补大师
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名录

首届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名单(10人,2011年7月23日中国陶瓷美术认证大会追忆授誉):

徐仲南 刘雨岑 田鹤仙 王 琦 汪野亭 程意亭 王大凡 邓碧珊 何许人 毕伯涛

第二届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名单(64人,2012年元月中国陶瓷美术认证大会追忆授誉):

傅尧笙 胡献雅 黄海云 施于人 吴 康 熊梦麟 章 鉴 毕渊明 程大有 邓肖禹 龚耀庭 康家钟 李明亮 刘仲卿 陆云开 潘陶宇 汪少平 汪小亭 汪晓棠 汪以俊 王 步 王锡瑞 王筱兰 王雪如 徐天梅 许达生 杨海生 余惠光 余文襄 曾龙升 张晓耕 赵惠民 卓安之 任庚元 谭庚友 胡诗看 聂杏生 聂清泉 陈云峰 方 庭 刘经杰 吴八元 王福保 王希怀 王声怀 程子旭 陈茂松 邹正卿 吴德才 曾旭春 蔡全根 余式钊 陈锦云 吴杏花 伍梅生 熊伍桃 徐顺光 王承显 张保喜 陈功金 徐 克 辛青山 施维明 徐顺元

第三届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名单(6人,排名不分先后):

第一批:王锡良

第二批:任瑞华 侯一波 胡光震 李恭坤 刘少彬

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徐仲南

徐仲南(1872—1953),名陔,字冲南,号竹里老人,斋名栖碧山馆, 江西省南昌市人。作品受清代画家戴熙的影响较深,其构图、用笔、设色与戴熙同出一辙,同时,又受海上画派和南宋文人画家东坡居士的影响。系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自幼家境贫寒,父亲靠帮人打点瓷器生意维持全家生活,儿时的徐仲南仅读了几年私塾。1887年,父亲送除仲南到南昌一家瓷店“红店”当学徒,出师后在南昌受雇画瓷。虽不属科班出身,但由于徐仲南勤学苦练,技艺日长。更由于他对画艺孜孜以求,得与南昌的文人画士和释门画僧结识、交游,从而大大汗阔了眼界, 日积月累,画技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了更好地研习瓷画技艺,余仲南毅然来到全国的陶瓷创作中心景德镇,这使他的瓷画技艺产生了一个新的飞跃。

追忆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镇市民间民俗文化协会、景德镇市民族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中心报江西省艺术工作委员会审核,提交中国陶瓷美术荣誉与职称颁证仪式酝酿,经得近百名中国陶瓷美术高级人才、大师、教授、新闻媒体代表意见,由正式代表举手表决,一致同意追忆其为“”荣誉称号。

生平

清末民初之交,徐仲南声名渐显,求画者日众,遂以卖画所得贩瓷器销往式汉,后又在汉口开设瓷店,自画自卖,开“改良瓷店”之先河。

1911年时,瓷店毁于,徐仲南孑然一身重返南昌卖画。

1918年,徐仲南受瓷业公司之聘,到景德镇担任瓷业美术管理。然而,归于他与当时的风尚格格不入,更由于也洁身自好、不迎合当局者,所以不久即被解聘赋闲居家。由于徐仲南在景德镇瓷艺界依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当时颇负盛名的王琦等人心志相通、志同道合,1922年景德镇瓷业美术研究社成立时,徐仲南应邀入社。

1928年,王琦发起成立“月圆会”,邀请八位志同道合者配画作诗,研讨画艺,人称“珠山八友”。徐仲南为八友中最年长者,时年56岁。徐仲南以毕生精力投入陶瓷绘画创作,而他的创作鼎盛时期是在20世纪30至40年代,可谓大器晚成。其传世作品大多是30年代以后所作。 就在徐仲南的陶瓷艺术走向巅峰时期,“七七”事变的枪炮声惊破了他的创作梦。为支援前线抗日将士,他在景德镇御窑发起义卖。武汉保卫战爆发,徐仲南冒着日机轰炸,乘船从汉口返回九江,途中解囊救助一位奔赴抗日前线的共产党员。

1948年,年已76岁的徐仲南老人,专程去举办画展,慕名购画者络绎不绝。乐平展览后又应其弟子邀请,在景德镇民众展览馆再次举办画展,颇具影响。

1949—1950年苏北水灾,耄耋之年的徐仲南积极参加义卖,筹款救助灾区同胞。当时景德镇名艺术家只有3幅画的义卖任务,徐仲南竭尽全力画了10多幅,犹嫌自己手慢,特地倾平日所画共提交40余幅义卖。其高风亮节,由此可见一斑。

特点

徐仲南自少时瓷店学徒,毕生从事陶瓷绘画,所学甚广,博采众长。在他近70年的从艺生涯里,无论花鸟草虫,还是人物山水,均有涉猎,而且无不精到。徐仲南青年时期以画人物为主,中年则改习山水,晚年又偏重于松竹。尤其喜爱画竹,可谓对竹情有独钟, 自号“竹里老人”。

艺术风格

徐仲南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除了不断提高自己的陶瓷绘画技艺,还十分注重开阔艺术视野以提高艺术修养。早年在南昌时,他便广交画友,文人派画风对徐仲南影响较深。尔后,得以见识清中叶扬州八怪画作,深受黄慎人物画法影响,并以其笔意入画,创作人物瓷画,如《东篱采菊图》粉彩瓷板画题款,径直书拟黄慎笔法。中年以后见识了更多的古人书画佳作, 并反复揣摩临写,尤为欣赏文人画派作品,如宋代文同、苏轼,清代黄慎、石涛、戴熙等。徐仲南效法

的文同, 乃北宋中期的文人画家,他将诗歌的意象嫁接至艺术,以所绘梅竹来象征纯洁、虚心、气节、操守,这对徐仲南的人品与画品影响至深。徐仲南中年研习鹿床居士戴熙所画的山水,笔墨虽似戴熙,但丘壑意境却是自己独有的,画之风骨、格调均来自其秉赋与生活。徐仲南画竹亦得戴熙神韵,可是笔法更为松快洒脱,并直取北宋米家皴法画竹石,自成一格。正是如此,才形成了他清逸古雅的艺术风格。

效果

晚年的徐仲南尤爱松竹,其传世作品也以松竹居多,尤其是竹石最为著名。他在创作中,既学前人文同、戴熙,取其笔意,承其风骨,更师法造化。他在自家庭院栽松种竹,体察写生,故所作松竹既承古人章法,又得自然精神,因而独具风格。徐仲南早期所绘松树浓密虬劲,晚年的则疏放苍莽。所绘竹子多为溪边崖下水竹:一簇簇、一丛丛,或迎风摇曳,风姿绰约;或琼树临风,亭亭玉立。所绘竹叶多为仰叶,纵笔挥洒,随意疏放,似散似连,疏密有致;设色以墨为主,敷以淡淡的浅绿,既不失庭院修竹的婉约俊秀,又更具溪畔崖下翠篁的蓬勃野逸。他所画的山石也很有特色,石的结构块面多以笔尖或横或斜地点出,似皴似苔,却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江南山石的苍古浑厚,深得米家笔法之妙。细品徐仲南的竹石图,既有古人之笔姿墨趣,更具自然之精神风貌;既给人以满目生趣,更使人感受远离尘嚣的幽静,达到了一个很高的艺术境界。邓白先生在《中国现代美术全集·陶瓷卷》总论中提及徐仲南的《风竹图》粉彩瓷板画等作品时,盛赞“这些作品技巧熟练,格调高雅,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特色”,“力求运用中国画的传统笔墨、意境和诗词题跋等手法与陶瓷彩绘有机地结合,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作品

从徐仲南的传世作品来看,他60岁以后的竹石图多题以行书诗文。其代表作之一的《潇湘雨》粉彩瓷板画题诗日:“曾记潇湘系短篷,隔江烟雨翠重重。惊雷忽报春消息,一夜灵根长箨龙。”写得极有文采,也很有气势。而他的另一件作品《溪竹图》所题诗文:“吴松江水似清湘,烟雨孤篷道路长。写出无声断肠句,鹧鸪啼处竹苍苍。”则写得情思缠绵,婉约凄美。徐仲南的书法笔力劲健,墨色饱满,显得苍润俊朗。他的诗、书、画在其作品中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给人一种清逸高洁的感受。钤印常见有朱文“徐陔”、“仲南”,白文“徐印”、“徐陔”。

影响【瓷器修补大师】

徐仲南一生勤奋刻苦,从一名“红店”学徒,一步一步登入艺术殿堂,成为一代陶瓷美术名家,其艺术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为后人所景仰。其子徐天梅、孙女徐亚凤、孙婿张松茂均为景德镇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家。尽管他在陶瓷界名声鹊起,又有众多高足不离左右,仍对景德镇一慕名拜师学艺的聋儿怜爱有加,不但破例招收,还供其用膳,令聋儿十分感动,短期间技艺大长,出师后瓷画小有名气,可惜早年夭折。生活中的徐仲南为人平和,待人友善,蓄着飘逸的长须,显得温文尔雅,是南昌和景德镇一带颇负盛名的古画鉴赏家,曾在景德镇举办过西泠印社收藏的吴昌硕等人的画展。他于绘事之余,不仅在庭院栽松植竹,种花养鱼,还在书房研玩古董,拉京胡,哼

唱京戏,抽空为京剧团画金銮殿舞台布景,与景德镇京剧名角交往甚密,借鉴姊妹艺术拓展画理。他爱竹、栽竹、画竹、咏竹,以竹抒怀,表达了这位“竹里老人”高洁的操守和淡泊的胸襟。

1953年3月,抱病静养的徐仲南,从广播的哀乐声中惊悉斯大林逝世,挣扎着立起面对斯大林遗像默哀。7月份,81岁的竹里老人,走完了他爱竹绘竹的艺术生涯,撒手人寰。

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王大凡

王大凡:男(1888年—1961年),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祖籍山西省太原市,祖上因避战乱,后移居安徽省黟县,其本人出生于江西省波阳县皇岗村。王大凡乃儒商后裔,祖上经商教书。由于战乱,父亲王家耀生意失利,靠母亲吕玉翠做粑维持生计。王大凡儿时读私塾3年,13岁前曾学徒理发,1901年随父母到景德镇投靠姐姐开的“红店”,与哥哥王大屏在姐姐的“红店”学艺。三年学徒期满,王大凡在姐姐的店里独立画瓷。此时,他姐姐用高薪聘请当时著名的洪宪瓷画家、浅绛彩画家汪晓棠来店绘瓷,为王大凡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汪晓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瓷上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仕女画尤为著名。汪晓棠早年在杭州以绘纸扇扇面画为生,书法受清代“二王”影响,绘画与费晓楼、沙山春、钱慧安一脉相承。汪晓棠比王大凡只大3岁, 因此容易沟通,俩人由友谊发展到师徒。汪晓棠不仅教王大凡的绘画,而且还教他诗词歌赋。在汪晓棠的引导下,王大凡刻苦钻研且崭露头角。1915年,王大凡与王琦、潘勾宇、汪晓棠、周小松、汪野亭等人的作品由江西瓷业公司、景德镇商会推荐,送巴拿马博览会参展。王大凡的《富贵寿考》粉彩瓷板画,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章,是当时惟一的金牌得主。

1922年,王大凡参加了由浮梁县县长徐仲亭等倡导,汪晓棠、王琦任副社长的“瓷业美术研究社”。该社从1922年至1924年间共吸收社员200多人,出刊20多期,主办师生、社员画展数次,并针对陶瓷绘画中不讲画理,不分阴阳,不分远近的弊端,用中国画理论典籍《林泉高致》等来提高红店艺人的艺术修养,探讨瓷艺的发展。l924年,研究社惨遭军阀洗劫离散;不久,年仅39岁的汪晓棠撒手人寰。王大凡痛失恩师后,没有消沉,而是继续奋发、勤练技艺、博览群书,由此奠定了他在景德镇瓷艺界的地位。为致力于陶瓷绘画的创作与研究。

王大凡与王琦于l916年到上海观摩海上画派作品,并结识吴湖帆先生。这次观摩,他俩分别心仪扬州八怪中罗聘、黄慎的画风。回到景德镇后,常在一起研究、临摹、探讨,影响日盛。浮梁县知事陈安,特地为他们的画室陶陶题写匾额“神乎技矣”,俩人声名鹊起。1 928年元月,一位瓷商想收藏两套八块的长条瓷板,分别绘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王大凡、王琦联络瓷艺家汪野亭、何许人、邓碧珊、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等八人配画,并组成“月圆会”,雅称“珠山八友”。不久,毕伯涛赴老家奔丧,邓碧珊故去,遂将徐仲南、田鹤仙吸收入会,一直延续到1940年左右。

1901年到1940年的39年问,王大凡的陶瓷艺术,完成了从古彩、图案到传统文人画的转型。

1901—1920年,王大凡受师傅汪晓棠影响较深,早期画的仕女与汪晓棠画的仕女一脉相承,都是清末较为时尚的一种画风。如王大凡的《西厢记》和汪晓棠的《息猎图》中的仕女形象,同属瓜子脸、樱桃小嘴、孱弱纤细腰型。与费晓楼、沙山春、钱慧安的风格极为相似,是以表现非尊则贵的大家闺秀为对象,以戏剧手法为表现方式,用笔精细,造型拘谨, 尚未达到一种成熟的境地,但却显示了王大凡对艺术追求的执著。

1916年,王琦、王大凡赴上海观摩海上画派画家作品归来之后,罗聘的画风对王大凡的影响较深,王大 凡的神怪题材人物绘画与罗聘的绘画相比如同再造。中年学习吴道子、陈老莲、马镜江的绘画技法,可谓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制成法家。稍后,王大凡又从马涛(马镜江)的“诗中画”吸取营养,《富贵寿考》似乎可以瞥见马涛的影子。此时的王大凡还创作了以儒家思想和历史典故为题材的《岳母刺字》、《木兰从军》、《桃园三结义》、《风尘三侠》、《秉烛达旦》、《羲之爱鹅》、《太白醉酒》、《采芝济世》、《松菊犹存》等瓷艺作品。其中《采药济世》是描写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从深山老林之中采来灵芝,医治人间创伤的故事。画面山势险峻、山峰林立、山径蜿蜒。无论是人物的塑造,还是山势山石的构成,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闻鸡起舞》是王大凡爱画的题材之一,其造型的准确,塑造人物注重体积感和人物挥舞宝剑的灵动,显示飘逸之美和力量之美。王大凡年轻时喜欢拉琴、舞剑,亦喜欢画《闻鸡起舞》练笔,动笔前对镜舞剑摆姿势,待胸有成竹后方一气呵成画完;《玩月承天寺》,无论是诗、书、画都非常成熟,“玩月承天寺,苏公与客闲。孰知千载后,又在画图间。”诗写得自然、朴实,寓意深远,“文人画”气息充满画面,人物的刻画、衣纹的组织、场景的搭配、画面的构成都恰到好处;《松菊犹存》虽然是兼工带写的作品,但其人物造型、画面构成,都标明了作者在表现形式上追求雅逸之气和强调逸笔草草的写意性。以上几件作品,足以代表王大凡中年阶段绘画的艺术风格及审美特征。

追忆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镇市民间民俗文化协会、景德镇市民族民俗文化抢救与保护中心报江西省艺术工作委员会审核,提交中国陶瓷美术荣誉与职称颁证仪式酝酿,经得近百名中国陶瓷美术高级人才、大师、教授、新闻媒体代表意见,由正式代表举手表决,一致同意追忆其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著作

王大凡历史典故人物画的人文内涵,来源于其大量的阅读。他年轻时便嗜书成性,绘画之余,全身心扑 在读书上。他日常生活省吃俭用,却不惜重金大批量购书,常常是一谷箩、一谷

篇六 瓷器修补大师
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名录全

【瓷器修补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授誉五批共23名)

王锡良

2.第二批授誉2名(1988年4月)

秦锡麟 张松茂

3.第三批授誉4名(1993年12月)

王恩怀 李进 王隆夫 唐自强

4.第四批授誉5名(1997年9月)

戴荣华 张育贤 熊钢如 刘远长 徐庆庚

5.第五批授誉11名(2006年12月)

王怀俊 杨苏明 徐亚凤 何叔水 余仰贤 黄卖九 宁勤征 赖德全 饶晓晴 李文跃

李菊生 吴锦华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03年12月授誉一批共9名)

汪桂英 刘平 戚培才 舒惠娟 熊汉中 陆军 陆如 涂金水 曾维开

(2010年10月授誉一批共18名)【瓷器修补大师】

戴玉梅,范敏祺,蓝国华,刘升辉,聂乐春,宁钢,彭竞强,沈盛生,舒立洪,涂序生,涂翼报,

徐江云,许爱民,袁世文,曾亚林,张正海,赵紫云,朱正荣

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授誉四批次共73名,其中有23名已晋升为中国工艺美术

大师或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1.第一批授誉18名(1995年4月)

戴荣华 王恩怀 李进 王隆夫 刘远长 张育贤 徐庆庚 唐自强 熊钢如 王怀俊 田

慧棣 李恭坤 杨苏明 戚培才 徐亚凤 章文超 黄卖九 熊汉中

2.第二批授誉8名(1997年)

候一波 裴足喜 刘平 舒惠娟 何叔水 彭竞强 曾维开 余仰贤

3.第三批授誉19名(2001年4月)

程曲流 李文跃 夏忠勇 王采 胡光震 章亮 沈盛生 宁勤征 徐子印 赖德全 曹木林

张正海 涂翼报 吴胜华 刘伟 饶晓晴 袁世文 蓝国华 朱正荣

4.第四批授誉28名(2006年6月)

王怀治 方文贤 王秋霞 王跃林 王淑凝 冯叔文 孙同鑫 孙燕明 李一新 张吟玲 余效团 赵紫云 邱含 陈敏 戴玉梅 范敏祺 俞军 赵明生 胡景文 俞海青 聂乐

春 涂序生 徐江云 黄水泉 黄勇 喻冬华 曾亚林 程永安 舒立洪

5.第五批授荣46名(2009年)

周鹏 王卫平 喻木华 钱梅玲 李映华 张中闻 傅长敏 吴能 徐硕 杨青 熊国辉 洪南雨 蔡玲玲 涂志浩 刘清云 曾瑾 梁小平 高峰 邓幼堂 江建民 杨曙华 涂少波 解强 李少景 武育伦 汪春麟 刘志为 欧阳桑 徐岚 赵美云 邱启先 余磁 况冬

苟 吴兰芳 冯金玲 黄杨 董伟 余宾 张慧 张晓东 姚慧云 於彩云 汪平孙 魏晓

阳 龚华 熊军

景德镇市工艺美术大师 2009年2月6日共26名

彭荣新 高峰 刘清云 程润生 徐波 杨曙华 喻木华 周景平 熊国辉 黄周生 翟筱翔 管桂玲 曹爱勤 吴国兴 姚慧云 冯唐新 魏晓阳 赖如森 沈浮 焦健懿 吴少

雄 魏胜耀 于长征 李宝华 潘凯声

窗体底端

景德镇市政府授誉的陶瓷美术家(授誉五批共55名)

1.第一批授誉33名(1959年)

王大凡 余翰青 周湘甫 蔡金台 王步 吴成仁 段茂发 潘庸秉 王雪如 王锡良 毛龙汲 叶震嘉 刘雨岑 毕渊明 汪以俊 余文襄 汪桂英 吴康 张志汤 周国桢 张松茂 张景寿 杨秦川 杨海生 李 盛春 赵惠民 徐天梅 龚耀庭 黄海云 章鉴 曾龙升 程兆鑫 蔡寿生 蔡金台 魏荣生

2.第二批授誉8名(1961年)

王云泉 王晓帆 刘仲卿 李永兴 张松涛 章仕保 胡献雅 曾山东

3.第三批授誉9名(1978年)

王隆夫 叶冬青 汪桂英 康家钟 秦锡麟 章文超 傅尧笙 潘文复 戴荣华

4.第四批授誉4名(1979年)

王恩怀 邓肖禹 何叔水 李进

5.第五批授誉1名(1999年)

熊汉中

一、珠山八友(10名)

王大凡 徐仲南 邓碧珊 何许人 王琦 汪野亭 毕伯涛 田鹤仙 程意亭 刘雨岑

景德镇市委、市人民政府授名的“陶瓷世家”

王锡良 张松茂 王恩怀 王隆夫 陆如 张正海 徐亚风 毕德芳 刘平 汪桂英 蔡忠顺 牛水龙 曾山东 刘烟林 游艺 邓爱英 潘文锦 王怀俊 余惠光 洪国忠 谢胜旺 余子富 余希鹏

江西省评定的高级工艺美术师2004年以前评定169名

1.2004年以前评定169名

戴荣华 王恩怀 李进 王隆夫 刘远长 张育贤 徐庆庚 唐自强 熊钢如 王怀俊 田慧棣 李恭坤 杨苏明 戚培才 徐亚凤 章文超 黄卖九 熊汉中 候一波 裴足喜 刘平 舒惠娟 何叔水 彭竞强 曾维开 余仰贤 程曲流 李文跃 夏忠勇 王采 胡光震 章亮 沈盛生 宁勤征 徐子印 赖德全 曹木林 张正海 涂翼报 吴胜华 刘伟 饶晓晴 袁世文 蓝国华 朱正荣 王怀治 方文贤 王秋霞 王跃林 王淑凝 冯叔文 孙同鑫 孙燕明 李一新 张吟玲 余效团 赵紫云 邱含 陈敏 戴玉梅 范敏祺 俞军 赵明生 胡景文 俞海青 聂乐春 涂序生 徐江云 黄水泉 黄勇 喻冬华 曾亚林 程永安 舒立洪 彭荣新 高峰 刘清云 程润生 徐波 杨曙华 周景平 翟筱翔 管桂玲 姚慧云 魏晓阳 赖如森 沈浮 于长征 王安维 喻木华 卓安之 涂金水 余松林 汪桂英 曾山东 肖丽瑜 邹天成 王寿霖 余少石 陈庆长 朱丹忱 徐波 陈孟龙 王乃水 姚慧云 汪淑珍 管桂玲 钱梅玲 高峰 欧阳桑 唐得贵 傅国胜 陈秀雅 汪茂才 涂少波 吴忠义 邹宝林 曹金兴 汪长序 卢伟 翟筱翔 黄杨 钱龙钿 陆如 辛青山 赖如森 何水根 张彬 张炳祥 张松涛 余雪梅 潘文复 蔡敬标 余乐坚 沈杰 肖振松 董如雄 江筱琴 余宏 欧阳素 许锡嫣 王乐华 徐焕文 傅尧笙 陈荣明 白磊 龚循明 谢本贵 吴安 杨德晁 刘祖然 章文超 潘兆青 王宗涛 杨修勇 赵思福 邹甫仁 黄学虎 刘文龙 刘少倩 江联 郭国基 李冬明 冯绍华 梁小平 祝九根 袁迪中 徐硕 彭元清 魏晓阳 任义平 李延龄 周乐康 李文忠 孙同鑫 胡春根 张俊良 林峰 钟德祺 徐波 齐茂荣 吴少雄 施家

美 蔡金标 杨曙华 魏胜耀 李宝华 许文强 吴肇建 沈浮 熊建军 齐晓峰 吴晓春 江建民 吴国兴 赵中良 汪洋 陈彧 陈晖 陈望平 李春敏 周景平 涂志浩 余效团 范敏祺 曾亚林 余宾 祝正茂 李少景 张慧 黄勇 余磁 赵文亮 江振声 江和平

2.2004年12月评定19名

孙燕明 熊国辉 方黎波 高峰 刘清云 熊星 许允湖 程建平 吴燕 於彩云 曾军 董伟 刘军 刘少平 刘志为 吴兰芳 胡景文 李德真 朱辉球

3.2005年12月评定47名

冯叔文 徐波 齐茂荣 吴少雄 施岚 余毅 喻木华 秦胜照 赵美云 熊婕 黄琼 熊军 傅长敏 邓幼堂 魏柳杨 王淑媛 傅岩春 龚华 高常青 刘英令 陈军 孙立新 陈小青 杨曙华 魏胜耀 黄干新 洪南雨 涂良如 王锦春 简单 汪春麟 黄晓红 熊俊 李宝华 李家正 汪明 曾瑾 徐文强 张晓东 张中闻 解强 张健夫 刘毅 沈浮 徐岚 丁虹

4.2006年12月评定49名

于珍 傅建荣 徐晓云 郑丽华 余冬保 邱明政 程飞 王青 傅君 吴国兴 朱丹忱 程爱国 朱建安 陈年彬 王华清 赵中良 蔡玲玲 裴永中 胡晓静 王华民 徐建建 曾开学 王清平 张树基 徐雪斌 吴云林 江春 方旺生 余劲松 方文生 邵燕明 杨杰 苗秀清 宋士群 汪洋 谢美林

赵坤 刘文胜 李国红 钟齐宝 周红 陈晖 陈或 李青 万秀英 辛婷 张敏 陈望平 王筱凤

5.2007年12月评定59名

程久发 刘丽 朱文文 章建东 卓国镇 刘正亚 武育伦 彭静文 吴志辉 徐广青 彭松 喻安 余晓霞 李建 李晶 曹志斌 方华明 袁庆玲 万志萍 赵世文 邹达怀 李映华 余刚 王淑明 黄为民 邹同忠 冯唐新 况冬苟 邱景 陈正兰 魏文君 于庆华 俞暄 王品刚 江和龙 严亮华 冯通亮 刘玉风

卓国平 徐国琴 黄山 叶艳霞 黄丽萍 冯少利 刘滨鸿 汪州 危民旺 徐国平 曾亚琴 邓建民 江琴 刘文斌 王昌彪 李一来 余希平 潘凯声 曹爱勤 宋士军

6.2008年12月评定

钟筱俐 万庆 李川 张玲霞 胡建涛 王琳 冯雪迎 刘竞芳 杨子键 邵吉平 徐炎平 于旭凯 杨平 屠丽青 刘中荣 胡达民 熊金荣 王贵明 熊国海 王昌虎 王琪 胡耀亮 余晨洲 徐英

7.2009年最新评定

吴能 余欣 刘畅 许盛平 廖志丹 熊晓华 蒋侄荣 钟振华 占昌赣 喻明福 冯燕婷 王章清 俞华春 占亚雄 周秀丽 刘慧兵 陈云岗 曹致友 毛光辉 黄景藏 余千松 张锦霞 谢克锋 邹丽华 辛夷 胡文峰 谢勤 江达平 冯绍文 余效龙 徐靖 李祥东 王华 江生元 王小英 江和先 徐金和 林卫国 严兴民

内聘高级工艺美术师

冯上珠 夏高生 游艺 冯祖华 李会中 王成之 黄周生 洪厚福 谢胜旺 曾勇 刘书阁 占长清 徐煜坤 黄昌校 朱小萍 高峰 程元璋 江重炎 杨广源 胡孝忠 吕联安 祝衍明 程润生 毕德芳 李夏春 杨泉 汪惠珍 江金承 马俊 何德明 龚晓云

陶瓷院校美术教师, 研究生

程珩 於彩云 王爱红 章朝辉 裴琼英 冯锦民 钟国 文 杨李英 龚保家 罗小聪 吴永平 江葆华 张耀林 田峰 傅洪萍 邬德慧 邬亮 李明珂 程久发 谭静文 王静 施蒂 王强 方漫 黄萍 王长平 刘颖睿 周芳 刘海峰 刘乐君 刘琦君 黄宾 程九发 汪勇 李白璐 李伟 邵长宗 余小卫 周彤 郑丰银 俞斐 喻宏 虞锋波 廖志英 曾静 王清丽

景德镇市向江西省推荐的第六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参评名单

(排名按姓氏笔画)

王秋霞 刘伟 刘清云 孙燕明 邱含 张吟玲 杨青 汪春麟 吴能 余效团 陈敏 杨曙华 侯一波 俞军 胡光震 徐子印 涂志浩 徐硕 黄勇 喻木华 傅长敏 程永安 喻冬华 曾瑾 董伟 解强 裴足喜

破 格: (3人)

邓希平 任瑞华 黄云鹏

宜兴紫砂工艺名人录

●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顾景舟|蒋蓉|吕尧臣|汪寅仙|徐秀棠

●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59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