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事业单位】
【摘要】中层干部在机关干部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在机关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纽带作用。从对泰州市市、县、乡三级机关的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现状调查来看,总体情况是好的,但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年龄老化、专业人才缺乏等等,亟需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全市机关中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其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泰州市;机关;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一、泰州市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调查
(1)健全制度抓规范。市、县两级组织人事部门立足工作实际,抓好制度的建立与完善。2000年以来,根据机关中层干部队伍的现状,先后出台了中层干部任职、竞争上岗、最高任职年限等方面的文件,尤其是《公务员法》颁布后,制定了公务员挂职锻炼、法律知识考试等相关配套文件,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在建章立制的同时,组织人事部门发挥牵头抓总的职能,切实加强中层干部的职位使用、任职管理、监督和备案管理,规定选任中层干部必须在规定的编制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空缺,进一步规范了中层干部选任程序和备案管理程序。(2)轮岗交流添活力。一是全面推行竞岗交流。2000年以来,通过全员竞岗、缺额竞岗或跨部门竞岗等方式,全市共交流中层干部4000多人次,激发了中层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高港区全面实施中层干部岗位准入和全员竞岗,全区区级机关166名中层干部中,通过竞争走上中层岗位的就有110多人。二是定期开展轮岗交流。按照人刚相适、才尽其用的原则,2000年以来,全市定期组织机关中层干部进行轮岗交流,交流面达60%以上。其中,泰兴市组织人事部门结合中层干部每3年续聘的有关规定,先后指导30多家单位开展中层干部交流,参加轮岗交流的有1000多人次。三是加强实践锻炼。各级部门注重加强年轻中层干部的培养,大力拓宽培养锻炼渠道,通过上挂学习、下派锻炼、互派挂职、参与中心工作等形式,为年轻干部提供实践锻炼平台,促进干部在实践中增长见识,提升能力。2002年以来,靖江市先后选派100多名中层干部参与沿江开发、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了选派干部应对风险挑战、解决突出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3)强化考核增压力。一是强化目标考核。为确保年度工作目标落到实处,姜堰市成立了专门的考核办公室,每年初将考核目标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到每一个部门,细化到每个中层干部,初步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考核责任体系。二是注重日常考核。为加大目标运行过程的监控,兴化市要求各部门在定期考核的基础上,加强对中层干部的日常考核,注重了解中层干部在履职尽责、处理问题等“一线战场”上的工作能力、作风状态等方面的信息,以此来增强机关中层干部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三是合理运用考核结果。干部考核是对干部工作能力、德才素质的一次大检验。海陵区注重发挥干部考核的“全面问诊”作用,将考核结果作为中层干部提拔、奖励、调整交流的重要依据,激发了广大中层干部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动力。(4)加强培训提素质。一是组织轮训。全市结合“党员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教育活动,采用专题理论培训、学习讨论会、双休日文化讲座、辅导报告会、青年干部论坛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组织机关中层干部进行轮训,轮训面达90%以上。二是实施能力培训工程。全市公务员主管部门以实施江苏省“5+X”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为契机,加大机关中层干部培训力度。目前,全市共有3000多名中层干部参加了“5+X”能力培训,中层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得到了提高。三是鼓励在职学历、学位教育。
二、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年龄日趋老化。目前,全市机关中层干部队伍中,50岁以上的2183人,40~49岁的4442人,36~39岁的1647人,35岁以下的1261人,分别占机关中层干部总数的22.9%、46.6%、17.3%和13.2%。从这些数据分析,中层干部队伍“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干部断层现象较为严重。中层干部队伍老、中、青结构配备也不太合理,40~50岁的中层干部过于集中,预计10年后将会开始出现“老化集中期”和“集中退休期”,此外,统计数据显示,中层干部的性别比例也存在严重失调的状况,男性人数约是女性人数的5.1倍。(2)专业人才青黄不接。从统计数据看,全市机关中层干部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8.1%,学历层次还是较高的,但实际上,其中大多数人的学历是通过自学考试和函授取得的,而且一部分人的专业层次和质量不太高,专业结构呈现明显的不合理态势,专业人才紧缺、专业不对口问题比较突出。(3)混岗情况较为严重。面对中层干部年龄老化,而编制又饱和的实际状况,部分机关部门(单位)尤其是县、乡机关部门(单位)普遍采用了从企事业单位借调人员的办法,来维持工作的正常运转。据统计,全市共借调1260名企事业单位人员到机关中层岗位任职,混岗情况比较严重。(4)精神状态不佳。目前,全市机关中层干部队伍中存在精神状态不佳、动力缺乏等问题,“提拔嫌老、退休嫌早、混混拉倒”的消极心态比较普遍。
三、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1)突破体制障碍,放开选拔人才。一是推行聘任制或政府雇员制。为有效解决机关中层岗位急需专业人才短缺的矛盾,对一些无空缺编制的单位,应不断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打破编制、身份等障碍,推行聘任制或政府雇员制。对教育、卫生等系统专业性较强的中层岗位,可推行公务员聘任制。对城市规划、项目上市、医药产业、沿江开发、物流等方面特需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可推行政府雇员制。二是创新年轻干部选拔机制。要打破常规,将部分中层职位纳入公务员考录的范围。《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的办法。对一些中层职位尤其是县、乡机关中层职位我们可设置一定的职位条件,面向社会招录年轻中层干部。应适时选择部分中层领导职位,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公开选拔年轻干部、女干部的探索,为他们的快速成长提供快车道。(2)健全退出机制,畅通出口渠道。一是推行“任期制”。目前,我们将干部退出的重点放在调整“不称职”干部方面,其实,“不称职”的干部毕竟是少数,想从根本上建立正常退出机制,重点应转向“称职干部如何通过制度化的形式退出”这一问题上。二是合理“划线腾位”。组织人事部门要根据中层干部队伍结构情况,制定中层干部最高任职年龄的有关规定,合理划定“退二线”的年龄。中层干部“退二线”年龄不宜划定过早,也不宜太晚。此外,也可探索“先进后退、临时超编、自然过渡、调平行政编制”等变通的办法,明确机关中层干部达到最高任职年龄后,不再占用机关编制,其它待遇保持不变,腾出的行政编制用于补充中层干部或一般办事人员,通过这种办法来解决目前行政编制紧张、混编混岗严重的突出矛盾。(3)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宏观管理。一是实行总量控制,严格按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结合机关改革,在积极消化或分流超配人员的基础上,对中层干部实行总量控制,梯次配备,充分调动不同年龄层次干部的积极性。每次选拔配备干部,必须严格按照机构设置,控制调整规模和数量,做到不突破、不变通。二是动态分析状况,优化中层干部队伍结构。各级组织部门要建立中层干部信息库,定期分析整个中层干部队伍的年龄、文化、性别、知识等情况。在此基础上,要根据中层干部队伍总体结构配备的需要,加大中层干部科学交流的力度,合理配置干部资源。三是履行备案手续,加强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4)坚持人文关怀,激发工作潜能和工作热情。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促进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针对中层干部的知识层次、任职时间和职务等差别,以服务科学发展和干部成长需要为方向,采取专业培训、境外学习、专题讲座、挂职锻炼等培训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培训,进一步完善中层干部的知识结构,提升其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二是建立职级激励机制,激发埋头苦干的动力。为改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状况,应积极探索建立中层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制度,建立以资历和实绩为主要依据的级别系列,构建职务、职级晋升“双梯制”,凸显职级的激励功能。三是实施“暖心工程”,营造奋发向上的工作环境。各级党组织要积极创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领导班子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多关注中层干部的工作,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中层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要实行定期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交流思想,了解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其感受到组织的培养和关心,切实增强他们做好工作的自豪感和责任心。
参 考 文 献
[1]李宗文.高素质中层干部队伍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1,(8):93~94
[2]田逸.将心比心——当好中层干部的要旨[J].领导科学.2011,(3):40~41
摘 要:文章论述了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的现实意义,分析了机关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究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公务车辆;管理;解决方案
车辆管理是机关后勤服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干部日常工作提供安全、及时、高效的用车服务保障。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服务质量的优劣,不仅关系到机关工作正常运行,而且还影响着机关形象。所以,机关车辆管理上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车辆调度的科学化与经济化,从而为机关单位赢得利益、为社会创造效益。试想,如果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的话,机关车辆就会给城市交通、环境污染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说,新新形势下的机关车辆管理必须要改革、必须要创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带动所有机动车辆管理的健康发展。
1、现行公务车辆管理存在的弊端
(1)事业单位公务车辆运行成本过高。
据统计,社会轿车每万公里运输成本是0. 82万元,而党政机关单位公务轿车则高达3万元以上,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的部门和人员还采取虚开加油、维修发票等手段,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2)使用效率低,资产流失。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机关公务用车的管理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这种管理方式形成了多投入、少产出、高消耗、低效益、浪费严重的现象。由于单位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物轻管的现象,受车辆配备、使用及车辆管理体制所限,单位对机关公务用车费用无法进行必要的经济核算和有效管理,致使部分车辆利用率低,资产闲置状况严重,造成人为的浪费和自然消耗。由于公务用车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各单位的车辆配备、更新、报废等手续得不到有效监控,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为国家和集体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3)维修保养流程控制难。
在车辆维修方面,过去驾驶员到修理厂修车缺乏严格的审批和查验程序,造成车辆维修成本偏高,而传统模式下的车辆管理又很难实现有效的程序和成本控制。
2、加强公务车辆管理的具体对策
(1)机关事业单位可以借鉴银行运钞车的管理方法,实现单位与车辆分离,以各县、市为单位,成立一个公务车辆管理中心,负责管理各种公务车辆,逐步实现公车服务社会化。他相当于现在的出租车公司,但又不同于出租车公司。他把各事业单位的公务车辆集中起来,按高、中、低档,用车性质和路途远近,对车辆进行统一计划,合理派遣,做到随叫随到。平时确保有关领导的车辆相对固定,遇到重大事件时要统一协调,统筹调配。各单位因工作需要用车时,应提前向公务车辆管理中心提出预约,管理中心根据各单位的要求,在车辆、人员的配置上,尽量满足各单位。同时,公务车辆管理中心必须加强监督,成立监督机构,对假借公务之名者,一律不予出车;对已出车的进行罚款处理,并加以公示。到月底或季末,公务车辆管理中心根据车辆计价器的价格,统计后与各事业单位结帐。
(2)禁止公车私用。公务车辆管理中心设立统一的停车场,夜间和节假日,车辆一律停于停车场。因工作原因,确需提前上班或推迟下班的,驾驶员需向有关领导报告,经同意后,方可将车带回家停放,否则按公车私用处理。特殊情况确需使用公车的,必须报经主管领导或主要领导审批。
(3)对事业单位车辆安装GPS,它可以进行用车详细分析和记录车辆状态,如:何部门、何人用车、何时出发、何时返回、经过路线以及行驶里程统计等,起到有效管理车辆的作用。通过高度智能化的管理模式,有效节约公车使用成本,遏制“公车私用”,提高车辆办公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节约财政支出;提升事业单位公众形象;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4)公务车辆管理中心要结合财务部门对车辆进行好成本核算。车辆实行油费、洗车费包干使用制。每辆车按每月行车情况核定油费、洗车费,超支自行解决。实行用卡加油制,油卡由专人管理,登记好每辆车每次加油时间及数量,并按季度进行公示。车辆维护由每辆车的驾驶员负责,车辆需要维修的,应由驾驶员向车辆管理中心提出申请,车辆管理中心根据车辆情况,核定额度,对车辆进行维修,维修点按月到财务部门结帐。财务部门根据车辆管理中心的备案,对每辆车的维修费进行核对无误后付款,按月进行公示。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的管理,可以控制车辆数量,节约费用开支,提高车辆使用率。
参考文献:
[1]王珑.新形势下的机关车辆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第9期
[2]陈祖明.强化车辆管理,促进安全支撑[J],中国邮政,2010年06期
[3]盛文翔,杨彦林.关于加强机关公务车辆调度管理和安全行车工作的一点粗浅思考[J].市场周刊,2012(1).
[4]袁瑞新.加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支出管理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5]沈忠.论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的管理[J].经营管理,2011(11).
假如你竞争成功后,局领导分派了一项你不熟悉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根据以往的经验,你可能无法完成。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处理?
评分参考
1、首先要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查找相关资料,迅速了解相关情况,并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找出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2、在调研的基础上与领导进行充分沟通,说明这项工作对于自己的难度,如需他人配合,则积极向领导争取,并力争克服困难。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将工作完成并保证质量。
3、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应该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把握领导的工作意图,以便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任务。
4、竞争者是否思路清晰,能否灵活应变,考虑问题是否全面。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理论研讨会”参会论文
当前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黄石市编办
湖北省黄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近年以来,我省先后制定出台了鄂办发[2005]37号、鄂办发[2005]39号、鄂办发[2006]48号等一系列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监督检查的重要文件,机构编制管理日趋严格和规范。各级编制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采取多种措施落实省的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做了许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形势看,当前我国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机构膨胀、职数超配、超编进人、混编混岗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党风廉政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党政机关作风建设,不利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政府管理水平的提高。
一、当前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门干预现象依然存在。中央明确规定,“上级业务部门不得干预下级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不得要求下级部门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机构或提高机构规格,不得要求为其业务对口部门的机构配备或增加编制。各业务部门制定的 588
行业标准,不得作为审批机构编制的依据。”但部门干预现象仍然存在,在有的战线还比较突出。上级对下级的干预,有多种手段和表现形式。其一,与检查考核、评先评优挂钩。如某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某城区未单独设置安监局为由,对其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一票否决”。其二,以开展试点为名,对下级部门提出机构编制要求。如省纪委在部分市州以开展试点为名,要求城区纪委(监察局)增设副科级的镇街纪检监察室,各增加2—5名人员编制。其三,与经费奖励挂钩。如在今年6月全省宗教工作会议上,省民族宗教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要求各县市将民宗局从统战部脱离单设,对独立设置机构的,奖励一部轿车和价值10万元的办公设备。其四,以调研督察为名,向地方政府施加压力。我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撤销了畜牧兽医站,省直某部门到某县调研,以当地出现畜禽传染病为由,对其撤销畜牧兽医站的做法提出严厉批评,并责令“改正”。此外,上级业务部门还有其他一些“制约”和“惩罚”措施,如,黄石市在2001年党政机构改革时,取消了广播电视局下属四台(有线台、电视台、广播电台)一中心的行政级别,省广播电视局每次开会,对黄石广电系统的干部都是“另眼相待”,靠后就坐。我省某市将文化局、文物局、体育局、新闻出版局合并成“文体局”后,有关领导在大会上公开批评,说该市“带了个坏头”,并且不再到该市视察、调研。
589
(二)控制财政供养系数压力大。一方面要大力精简人员编制,控制财政供养人员增长,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管理工作的难度和要求也在不断加大,原有人员的数量、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亟需引进大批新的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各部门对编制的需求有增无减。如学生生源的增加势必要求教职工增加,高中学生人数处于暂时高峰期,而初中、小学生源处于低谷状况,原定的高中教师编制不能满足需要,初中小学教师则略有富余。但高中和初中小学分属市、区两级政府管理,且受学历、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教师不便直接流动,这种结构性的矛盾短期内难以解决。另外,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军队转业干部和复员退伍军人需要安置,选调生需要安排。【行政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存在的问题及要求】
(三)地方编制难消化。中央下达到地方的行政编制名额有限,不足以全部冲销地方编制。我市本着“减少编制类别、人员逐步消化”的原则,冲销了全部老干编制、少量机关事业编制及地方政法编制,但仍有部分机关事业编制尤其是地方自定的公安编制无法冲销。如按中央编委要求,这部分在编人员将作为超编人员对待。地方编制难消化,其实就是超编人员难消化。如果仅靠自然减员的唯一渠道,则需要 590
一个较长的过渡期。
(四)政出多门,莫衷一是。以黄石企业剥离人员安置为例。2001年以来,原由中央、省属大中型国有企业管理的学校、医院等机构及其人员先后移交给地方。黄石已经接收的企业学校职工有1300余人,今明两年其余企业学校预计将全部移交给市、县两级政府,总数将超过3000人。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企业学校移交地方,应该遵循“先定编再接收”的原则。黄石市属企业移交地方时,就是按照这一原则办理,但后来对中央、省属企业学校人员则是 “全盘接收”。已经接收的学校,如果严格按照师生比核编,可能会有超过一半的教师无法进编,而这些教师已经全部移交给地方政府。移交后,企业已经停办其医保、社保,而由于未办理编制手续,医保、社保均不能按事业单位标准重新办理,又造成不稳定因素。如果企业剥离人员全部进编,则既不符合定编要求,又会出现人浮于事的现象,而且,企业教师有一部分不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任职资格,还有的素质偏低,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又如,根据政府机构改革有关规定,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应由新设立的国资委管理,但国家和省里却却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能又划给了财政部门,并成立了相关内设机构,使地方财政局、国资委职能出现新的错位。还有,城市低保、住房保障、行政服务中心 591
等机构的设置也没有统一规定,不同城市同类机构的经费性质各不相同,这些都给机构编制的管理带来了困难。
(五)机构编制没有统一标准。目前,除中小学教师、监狱警察、社会卫生服务人员有全国统一的定编标准外,几乎没有全国性的标准。部分行业如卫生主管机关提出过本行业的机构编制标准,但未经编制部门确认。近年开展的党政机构改革,中央和各省市曾经对党政机关的机构设置及编制核定作过原则性的规定,但缺乏明确而具体的标准。特别是在机构的设置上,各城市之间不平衡,同样的职能、职责,有的为行政机构,有的为事业单位,机构级别、经费形式也有很大差别。当然,各地实际情形不同,不易制定明确而具体的标准。但必须有一个总体的原则性的规定,以便于各地编制部门开展工作,也有利于对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六)对违法违规行为查处不力。机构编制违规行为既与当地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有关,也与上级业务部门的干预有关,查处难度极大。社会各界对机构编制违法违规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机构编制违规问题还未受到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虽然中编办、监察部今年联合下发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但缺乏可操作性的惩戒措施。以上这 592
龙源期刊网 .cn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思考 作者:蒙泽江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5期
摘要:如何适应新形势,强化行政事业财务监管,有效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规范化,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2
本文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相关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配套
近年来,我国相继推出了一系列财政支出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引起财政预算管理和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活动的重大变革,势必影响到会计核算的内容和方法。但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未因此进行相应的改革,已不适应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
(二)会计核算不合理和不认真
1.我国行政会计是以现金收付制为基础,不进行成本核算,无法计算和统计行政成本,也无法评价资金使用效益;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项目支出核算不区分不同的专项项目资金,统一使用规定的行政事业单位科目核算,不利于专项项目资金管理;有的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
2.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不严谨,财务手续不健全。
笼统性发票较多,数额较大,其真实性难查证;专项经费和项目经费收支核算不够清晰,尤其是项目经费支出没有明细账,与正常经费支出混在一起核算,无法判断项目经费管理使用的真实情况。
(三)财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1.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
浅议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
【摘要】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作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和排头兵,其素质的好坏及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单位的运行水平和发展方向。而目前传统任命制的种种弊端影响了中层管理人才的选拔,实行中层领导竞聘上岗制既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把德才兼备、勇于创新、年富力强的管理人才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事业单位 中层领导 竞聘上岗
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就其位置而言,处于上层与下层的结合点,既是“官”又是“兵”;就其身份而言,既是技术专家,要亲临一线,开拓业务,又是管理者,要带好一班人马,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就其职责而言,对上要负责,做好被管理者,对下要尽责,做好管理者。作为单位的中坚力量和排头兵,中层干部其素质的好坏及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单位的运行水平和发展方向,因此,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把德才兼备、勇于创新、年富力强的管理人才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已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层干部任命制的弊端
当前,在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的任用多采用单位职工推荐或领导提名等方式,再通过考察公示等程序进行聘任,这种体制由于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会带来很多弊端,具体表现在:一是无缘接近领导干部的人,可能永远不被领导干部认识、了解,也无缘被提名,容易产生主观随意性或选拔范围的封闭性,二是有些单位往往是先由主要领导提出中意的人选,再由组织部门带着领导的意图去考察和在有限的范围内征求意见,组织考察和征求群众意见通常流于形式。这样,必然导致选人用人环境不公平,也会造成一些“谋人不谋事”、“跑官要官”现象。三是中层干部任用一般是从本单位、本部门内部产生,来源渠道过于狭窄,难免造成“矮子里面挑将军”,“结构单调,近亲繁殖”等现象。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论资排辈现象,容易产生“熬官”、“等官”、“耗官”的消极现象,影响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也会极大挫伤一些有才能但无展现平台员工的积极性,甚至滋生一些不满或自暴自弃情绪,进而影响单位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存在的问题及要求】
二、中层干部竞聘制的必要性
一是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必然要求。《2010-2020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指出,选拔干部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提高选人公信度。让广大群众更好地行使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有利于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也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形成干部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建立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对于更好地促进单位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是竞聘上岗是社会发展和加强和创新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事业单位对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在内
龙源期刊网 .cn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作者:唐桂琴
来源:《商情》2014年第06期
【摘要】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因而在维持社会经济秩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资源耗费由财务部门进行管理。但是就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现状来看,财务会计工作显得力不从心,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将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出发,谈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及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也进一步深化改革,在此背景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起以部门预算、政府集中采购、国库支付为核心的财政管理机制。但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思想意识跟不上发展速度,缺乏管理经验,使得实际管理工作中的财管理问题不断。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财务管理观念的欠缺,忽视内控制度的建立。
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管理观念,不重视内控制度的建立,因而引发一系列制度问题,比如工作“自转”、制度修订不及时等现象。上述的问题是单位忽视规范运作的体现,折射出运作意识方面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欠缺,要想缓解这一问题,需要落实运作意识的规范性才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无法满足财务会计管理的要求,这意味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还有一大截道路要走。
(二)财务会计预算管理工作。
由于财务会计预算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受财务管理观念的影响,因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预算管理工作目前也存在许多矛盾与问题,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一,管理观念及控制制度的缺乏制约着预算编制环节的完整性,使预算编制过于随意,达不到科学性和规范性的要求;其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忽视预算考核指标的引导作用,尚未将其纳入到决策参考之中;其三,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只强调执行结果,而忽视了对预算过程的管控,使预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展。
(三)监督力度不够,财务会计监督体系无法有效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