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辉超市老板叫彭永辉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永辉超市老板叫彭永辉
张轩松:从农民工到身价百亿的永辉超市老总

  

  19岁辍学,如今年赚367亿

  这是他在澳洲的别墅

  今天的故事主角是个成功逆袭,

  走向人生巅峰的福建民工。

  19岁高中辍学搬砖,20岁从一家杂货铺干起,

  到如今开出570家分店,年赚367亿,净资产39.7亿。

  ▼买私人飞机,豪客850,价值1.23亿人民币。

  

  ▼买豪宅,澳大利亚海景别墅,价值1.62亿,并且租给了刘强东。

  

  ▼最后连刘强东都抢着要和他做生意,

  

  ▼一口气,投了他43.1亿元。

  

  他就是中国最火商超——永辉的老板,张轩松。

  高中辍学,只因搬砖挣钱

  张轩松1970年出生在福建农民家庭,家里人最大的希望就他好好读书,将来找份体面的工作。

  

  10岁那年,改革开放,下海经商最火热的福建,各村各户都涌现了大批土豪。张轩松也受到了影响,心想反正是要出去挣钱的为什么要等到大学毕业呢?为了早点融入社会,出去闯荡,19岁他就自动辍学。

  做过农民工,扛过包,搬过砖,后来在亲戚的介绍下开始在榕城做啤酒代理批发。 

  靠勤劳,攒到人生第一个100万

  刚起步,张轩松没人没渠道,没钱没广告,一穷二白,毫无竞争力。怎么办?

  张轩松找到了一条好路子,他发现当时人们的消费能力不行,零售业销量很低,小卖店主进货都是开着摩托车,或者蹬三轮去集市小批量买些回来囤积。

  为了抢到更多的小卖店主,他打出“送货上门、服务到家”的旗号,零售店家一个电话,无论白天还是晚上,刮风下雨,1个小时内立马赶到。

  好在,他出生农家,从小起早贪黑的做家务干农活,不怕苦,送货上门的服务也就坚持了下来,经营了5年,终于挣到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

  1990年,有了点钱的张轩松想投资开杂货店,主要卖日常用品,那时零售业还在各自为战,小打小闹,赚点钱养家糊口。但张轩松敏锐的感觉到,超市业和杂货店不一样,它肯定能成为将来一流的业态。

  而当时榕城华榕超市、恒丰超市日用商超,巨大的人流,也证实了他的想法。

  为了快速的打开商超局面,张轩松把超市开在了人口流动密集的火车站,汽车站,市区中心,而且坚持“天天平价”,别人卖3块的毛巾,永辉超市卖2块,看得见的实惠,一下子让永辉在普通市民口中传开。

  因决策错误,创业中途血本无归

【永辉超市老板叫彭永辉】

  虽然超市经营的很好,但这时张轩松不仅仍在坚持做啤酒代理,而且还要生产啤酒,既是厂商又是分销商。但当时的榕城啤酒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尤其是在福建两大啤酒厂家惠泉和雪津的夹击下,市场的份额日益萎缩。

  后来张轩松回忆说:“本来想由销到产通吃,但由于很多东西没有考虑周全,结果投入的资金一下子就被套住,损失了好几百万,几乎是血本无归,要不是海外亲戚鼎力相助的话,那时已初具规模的永辉超市也要拱手让人。”

  快速试错,快速调整。每走一步及时总结,分析利弊,这是张轩松这些年创业最大的心得。1998年底,张轩松决定退出啤酒行业,开始专心经营永辉商超。这时他的竞争对手是华榕超市。

  永辉的生存法则

  从2000年开始,商超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台湾零售业连锁巨头“好又多”及世界500强企业麦德龙、沃尔玛进入福建市场,中小超市死伤大片,张轩松知道如果不转型做大做强,只有关门倒闭。

  在零售巨头面前,只有赢或死,再细小的利润也会被它们吞噬。

  2001年3月,永辉开出第一家生鲜食品超市,以家庭主妇、上班族为主要客户群,放弃服装、日用品、家电一切主流业务,卖的是蔬菜、水果、肉禽、活鲜、冰鲜和干货,貌似成了一个新的农贸市场,像超市卖快消品一样卖生鲜,但价格却低于农贸市场的10%。

  农副产品新鲜干净,价格便宜,永辉迅速打开局面,取得了市场认可,接着张轩松又开始建立生鲜商超壁垒,独门杀手锏了。

  1、生鲜自营和直采

  张轩松养了一支三百多人的采购团队,常年驻守分布在全国的二十余个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采购新鲜的水产品[创业网:

  2、专注聚焦,单品暴利

  大多生鲜超市,电商容易死,因为毛利太低,基本为负,但永辉超市毛利可以逆天的达到16%,简直就是业界奇迹!为什么?

  秘密都在单品控制上。

  永辉超市对“香蕉”单品的运营很逆天。从源头开始,采购员到农田大规模采摘未成熟的香蕉,价格便宜,保鲜期也长。通过冷库运输到仓库,经过简单的制作工艺催熟香蕉,再统一配送到各门店进行销售,不论是价格还是品质在市场上都占绝对优势,利润也很丰厚。

  3、全员持股,极致防损

  超市一线员工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却拿着最低微的薪水,每天上班事实上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干劲,码放果蔬的时候经常“往那一丢”、“往那一砸”,反正卖多少都和他没关系、超市损失多少果蔬更和他没有关系。

  为了提升员工激情,张轩松花了一个大饼:一线员工全员持股,工资绩效和利润岗位销售额和利润挂钩。鼓励他们专注细节,防损是在为自己省钱。

  能有今天,8个字可以总结

  2004年,张轩松在解决好永辉核心盈利模式和员工激励计划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拓张,一年的时间在重庆,成都开出了5家门店,年营收20亿。

  2008年永辉扩张到安徽省、贵阳市,2009年,天津、南京、郑州店和石家庄店先后开业,全国已经有140多家分店。2010年,张轩松带领永辉成功上市,被誉为“生鲜第一股”,按当时股价计算,张轩松身价百亿。

  到目前为止,张轩松的杂货店已经发展成有580家连锁超市,经营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的超级零售巨头,张轩松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超级富豪,身价百亿。

  但他一直都说自己是这个时代幸运的农民,

【永辉超市老板叫彭永辉】

篇二 永辉超市老板叫彭永辉
明视眼镜陈雄伟和他背后的故事

  楚天金报讯 说起明视眼镜,大多数人并不陌生,这是福建本土眼镜业的“老字号”,乃至在全国都赫赫有名。明视眼镜老板经营理念极为超前,积极运用金融杠杆,不断并购重组了许多的传统眼镜企业,还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结合线上线下打开市场,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明视眼镜网点已经遍布北京、上海、福建、江苏10多个省市,拥有300多家门店,2000多名员工,是国内最大的眼镜连锁企业之一。

  而这家眼镜店的老板不仅会做眼镜,也能开银行!他从实业干到金融,实现了华丽转身,他就是明视眼镜老板陈雄伟。作为一个中国眼镜行业民族品牌代表企业的掌门人,明视眼镜陈雄伟和他的企业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争做第一

  开业当天凭创意营销一炮而红

  陈雄伟,1971年出生,福建福州人,天生带着闽商敢闯敢拼的基因。1991年从香港学成归来之后,陈雄伟就在福州开始了创业之路。

  1996年10月18日,福州市第一家明视眼镜店开张大吉。“当时我做了一个创意,任何人把当天的指定报纸剪下四个角,就可以换价值58块钱的太阳镜。”谈到往事,陈雄伟不禁哈哈大笑。

  而这个标新立异的创意导致的结果是:开业当天,上万人挤在五一路到五四路上,连公交车都停运了。因为同行们都获知陈雄伟的“创举”,也都知道这个“创举”的背后意味着什么。于是乎,都在静静地等待着他因为“弹尽粮绝”而呼救的那一刻。“平时批发二三十块钱的眼镜,那时候他们把价格哄抬了近一倍,但陈雄伟豁出去了,“没事,只要你有,肯送过来救我,我就要,于是,眼镜厂家、零售店的货品就这样被他搜刮一空。”

  陈雄伟一天内因为兑现自己对市民的承诺付出了几十万元人民币的代价,而同行们则赚得盆满钵溢,外带那家用来兑换眼镜的报纸,“据说当天是办报以来销量最好的一天”。

  因为开业当天的轰动情况和陈雄伟的诚信,让明视一炮而红。第二天正式开业,营业额出奇地高,创下了当时福州眼镜零售业日营业额的最高纪录。“幸亏如此,否则我等于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

  有些人骨子里天生就流着争强好胜的血,而陈雄伟就是其中之一。陈雄伟一向认为,态度是成功的基础,世界上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做不成事的人。他的企业文化里有这么一句话:人生就是一个奋斗、创造、负责任的过程。

  当明视眼镜还是个“孩子”的时候,陈雄伟提出:质量与价格是保证。“因为那时候刚起步,需要良好的口碑来扶持它成长。”有了这样的理念,明视率先喊出“如果买到假货,以一赔十,买到价格比别人高的,退还差价”的宣传口号。而这一举措让明视眼镜在当时市场占有率飙升。【永辉超市老板叫彭永辉】

  进军全国

  把眼镜生意从线下做到线上

  陈雄伟并没有就此满足,他制定了一套新型的时尚销售模式,提出把眼镜特点从以前单纯治疗型服务变为功能型服务。如在初期销售中,根据不同的人群特性,介绍不同的时尚与眼镜的常识;在配镜中期,根据不同需求,介绍不同的治疗与眼镜的常识;在售后服务中,提供符合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的服务类型。

  就这样,明视眼镜很快成为了福建第一,但天生“不安分”的血液又开始在陈雄伟体内流动。

  为了做好走向国内市场前期的准备工作,陈雄伟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2009年,经济危机突如其来……“经济危机其实对小商品类行业的影响不大。”陈雄伟说,“我个人注重企业文化,我让员工知道,你来明视就等于选择了一个家,未来明视就是你们的家。”

  于是,果断的他在那样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毅然选择给自己的员工加工资。“我一直认为我们企业最宝贵的财产就是员工。也就是这样,让我们企业一直保持稳定,我们的员工流失率是非常低的。”陈雄伟说。

  “一年内我在全国开了六十几家店。那时候我和沃尔玛签订合同,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几乎把我的眼镜店开进了所有的超市。”

  “我们主打的线上购买眼镜,线下体验,还可能实现上门体验。”陈雄伟介绍,“现在,我们线下有约300家门店,不仅提供专业的验光等服务,还提供眼睛健康的服务。顾客可以在网上下好订单,预约时间到门店取货,配镜。”

  在陈雄伟看来,眼镜行业面临互联网的冲击相对小,因为眼镜的度数、款式等因人而异,客户依然需要专业的配镜服务,因此,门店就是这样一个服务窗口。

  “今后的趋势,就是线上下单,线下体验。所以门店一定要保证数量和质量,把体验做到极致。”陈雄伟说。如今,陈雄伟的明视眼镜网点已经遍布北京、上海、福建、江苏10多个省市,拥有300多家门店,2000多名员工,是国内最大的眼镜连锁企业之一。

  华丽转身

  挺进银行业打造金融界的淘宝

  多年来,虽然打着“实体企业”的深刻烙印,但现在的陈雄伟似乎更乐意为他的金融产业板块“站台”。纵横商场,年轻的陈雄伟展出独特的商业智慧和过人胆识。他在2006年初决定进军金融行业,尽管知道未来挑战重重,但仍义无反顾。

  “如何解决传统企业的融资难,投资难的问题?融资成本能否降低?融资手段是否创新?融资手续是否简化?这就是我涉足金融业积极探索并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陈雄伟说。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在福建自贸区马尾片区及马尾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下,“多层次资本交易中心”得以应运而生。

  在陈雄伟和他团队的努力下,交易中心作为福建自贸试验区的重要金融创新项目,按照“为投资者、企业打造良性的投融资交易生态圈”的指导思想,以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引入境内外银行、证券公司、财富管理公司、基金公司、小额贷款、融资租赁等金融及类金融企业,打造了一个“金融超市”服务平台。

  在陈雄伟的带领下,公司业务涉足工业4.0、医疗大健康产业、智能穿戴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如果我的努力能够让福建的企业有更多活下去的机会,那就是有意义的,金融的生命也就展现出来。”

  陈雄伟一直关注福建的金融生态成长,他希望在福建能生发出更多有助于实业发展的金融企业。这个的商业雄心通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得以实现。

  2017年1月16日,福建首家民营银行——福建华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福州国际金融中心宣布正式开业。

  现在,陈雄伟的身份,多了一个福建华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福建华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定位于“科技金融,助微惠民”,将围绕“科技金融、惠普金融、便捷支付、财富管理”构建核心业务框架,打造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互联网银行,客群定位于小微企业、三农、社区居民和广大消费者。

  陈雄伟也是一个热爱慈善的爱心企业家。“每天我们都在向社会索取,如果你只管收而不给,那就一定会有问题。给得越多收得才越多,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现在能做到财布施就已经是一件很让人幸福的事了,将来再有能力,就做到法布施,所谓法布施就是引领人们,教育别人,让他们走正途,为社会为家庭做更大的贡献。”

  语录:

  ●老板其实就是企业的天花板。你看多少书,你的思想境界就有多高。如今,学习很重要。但企业家们读的书,还不够。

  ●我一直认为我们企业最宝贵的财产就是员工。也就是这样,让我们企业一直保持稳定,我们的员工流失率是非常低的。

  ●一群鱼往同一个方向游,突然其中有一条鱼调头朝另一个方向,那它就是第一。空白这个词对于任何一个敏锐的企业家来说,都是巨大的商机。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闽商报》、《东南快报》报道)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6341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