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香菇种植技术:河北遵化如何多发菌提早上市的经验视频解说词:
(主持人)欢迎收看科技苑,今天跟大家伙聊的话题呢是种香菇。咱们熟悉香菇种植的朋友都知道,香菇的生长呢大致上可以分成两段,这前一段是菌丝生长,菇农们称它为发菌期,这是香菇的营养生长阶段;后一段就是出菇,这是香菇的生殖生长阶段。很多栽培香菇的人都把劲往后一段上使,都想着多出菇,出好菇。可是在河北遵化,当地的菇农却把主要的劲都使到了前一段,也就是发菌阶段。
每年到了阳历的10月底,河北省遵化县平安城镇的菇农们就开始进入他们一年中最忙碌的采收季节,每一家的大棚里都是全家人齐上阵。
(采访)
菇农:可不一直在采还采不过来呢。
菇农:90天开始出菇,我一天可以摘到5千斤菇。
菇农:这一个棚出这一茬菇,1万6、7千斤。
遵化地区种植的冬季香菇,从每年10月底开始采收,直到来年的5、6月,一共能采7茬。同样是939这个品种,在别的地方,发菌期通常需要110天到120天,可是在遵化,发菌期缩短到了90天左右。也就是说,别的地方要忙乎4个月才能收获,可是人家遵化的菇农3个月就可以采收鲜菇了,上市时间能提前一个月,抢得市场先机,那菇农们的收益就很可观了。
90天就出菇,遵化的菇农到底有什么高招呢?咱们先从这接种环节中看看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香菇接种,很多地方采用的是单面接种法,也就是只在菌棒的单侧扎孔、接种。但是在遵化,这儿的接种方式可有些特别。
每一根菌棒先在一侧被扎了3个孔,接种了3块菌种,随后被翻到背面,又被扎了两个孔,再接种上2块菌种,遵化菇农称它为“五孔接种法”。为什么要这样两面接种?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吗?
香菇发菌的时候,菌丝的生长方向,是以接种点为中心,呈半球形向四周延伸。单面接种的时候,白色的菌丝只能从菌棒的一侧往另一侧的方向长,菌丝的生长距离得达到菌棒的宽度才能长满整个菌棒,这个过程大概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采访)遵化市平安城镇食用菌协会会长刘洪生:你看拿这个,拿这个来比,这个是五个孔,咱们要采用一面接种的情况下,1、2、3都接上了,三个孔长,但是说这面呢,一个没有,这面是黢黑的,黢黑的一点菌丝没有。你看这边它也长这么大了。
这就是两面接种的优势。两面接种的菌棒,菌丝从两面相对着往中间长,单方向的生长距离只要达到菌棒宽度的三分之二,两边的菌丝就连上了,整个菌棒也就长满了菌丝,这发菌的时间不就缩短了吗?
(采访)刘洪生:再到这个阶段呢,你看,这边几乎是长满了,还有一点没满。但是说呢,你翻过来再看呢,这边同时,还有这一点、这一点,几小段,这也该满了。这相对而言,就缩短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主持人)怎么样,看清楚了吧,早产的奥秘就在这两面接种上。这就好比是往水池里注水,开一个水龙头要花两个小时才能注满,如果两边各开上一个水龙头同时注水,是不是只要一个小时就能注满同样的水池呢?所以,这五孔接种法使得发菌的周期减少了30天左右。
那么,在接种的时候,这五个孔之间的位置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呢?
(采访)刘洪生:接种的时候,这三个点要摆放均匀,另外呢,这个往头这两个点,越往前靠越好。
为啥要往两头靠?这跟袋子上的微孔有关系。制作菌棒的时候,用机械填充培养料,压力很大,培养料里的粗木屑经常会把袋头扎出微小的孔眼,封口的一端如果没捆扎严实,也会留下些小缝隙。
这菌丝生长最怕什么啊?就是杂菌。因为杂菌的菌丝,比香菇菌丝长得快,一旦它们侵入了菌棒,那是攻城略地,转眼就把地盘给占了。要是杂菌占得多了,这根菌棒就废了。即便是杂菌占得不多,也能轻易把菌棒废掉一半,造成香菇很大的减产。
(采访)刘洪生:你看,这根就污染了,这是链孢霉。这是微孔造成的。
所以说,要想提高发菌的成功率,防止杂菌污染是最关键的问题。
怎么个防法呢?!就是这接种的边上两个点尽量往两头靠!您想啊,这套袋里的地盘是固定不变的,如果香菇菌丝能先占上地盘,把微孔、缝隙从两头给堵上,就好比是把好了两头的城门,不给杂菌以可乘之机。
(采访)刘洪生:这边你看它承受压力,它这边要掰一个小缝怎么办呢?你这菌丝吃满了就把这个空不就堵了嘛。你看咱们拿这个棒子来讲,这个棒子你看它要再往这儿靠,这已经吃满了。
接种孔往两头靠,菌棒两头的微孔是堵住了,可是这些接种孔本身呢,哪个孔不比木屑扎的微孔大呀。这些孔引发的污染又该怎么防呢?
遵化的菇农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装料制棒的时候,直接给这密封好的菌棒再套了一层袋子,进行二次密封。他们管这叫“双套袋”。
(采访)刘洪生:双套袋它相当于说是第二次保险。
有了这层外套袋,菌棒上所有孔隙都被密封在里面,不会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这防杂菌的效果自然是大大增加啦。
(采访)刘洪生:双套袋的成品率能达到高的时候能达到98%、99%,所以说就是说双套袋它的成品率特别高,污染概率特别低。
使用双套袋的要点,是在制棒的环节就套上两层袋,一块儿经过高温灭活处理。接种的时候,在经过消毒的接种箱里再脱下外层袋,快速完成接种后,马上再把这外层袋套上,封好口。虽说取呀套呀增加了一些麻烦,但是保住了菌棒才能保证出菇的品质呀,所以,这个麻烦不能怕。
(主持人)双套袋防污染,两层,封得严啊,效果肯定要比一层袋好。杂菌是进不去了,可是,好像空气也进不去了,没空气,香菇菌丝的生长不受影响吗?密封得那么严实的双套袋又该什么时候再解开呢?
这菌丝的呼吸跟人一样,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菌丝少的时候,袋子里残留的空气也够它们用了,但是随着菌丝的生长,呼吸量大了,袋子里早晚会缺氧。那究竟在什么时间脱掉外层袋合适呢?
(采访)刘洪生:按道理说吧,咱们这个菌种的话,也就是在十公分左右,直径在十公分左右就开始扒袋。
菌丝直径长到10公分左右的时候,接种孔周围都被菌丝堵上了,杂菌也就进不去了,这时候就要给菌棒脱掉外层袋。脱袋以后,菌丝长得更快,过不了几天,就得给菌棒通气了,这通气的方法啊,就是用尖头的改锥在接种孔的周围扎眼,让更多的菌丝能接触空气。这扎眼的工作看起来简单,其实是很有讲究的。如果就简单地照直往下一扎,杂菌就又会乘虚而入,为什么呢?看看菌丝在菌棒里是怎么生长的吧。
(采访)刘洪生:就是跟原子弹那个蘑菇云似的,越往根越细,越往底下越细,越往上帽越大,就是那个道理。咱们把它解剖,解剖拉开的情况下,它里头就是这个形状。
看清楚了吧,这会儿的菌丝是面子大,里子小,菌棒里面还有太多没有菌丝的空白地带。
(采访)刘洪生:原先刺孔的时候,书本要求是,两厘米处直扎。你直扎,你把这儿扎透了,你看,透了吧,感染了,你看这一拔下来,这个长菌丝的地方它不感染,没长的,没有菌丝的地方,你要透了,要透气了,它这个菌棒它这边它要感染就要坏。
直着扎不好把握用力的大小,改锥尖很容易穿透菌丝扎到了培养料里,空气里的杂菌就可能进到这里安营扎寨了。
(采访)刘洪生:进去的后果就是这种后果,很短的时间,微孔造成的,很短的时间。另外,感染的这种菌,它的生长速度还特别快,咱们给它放一大块种之后,它不才长这么大嘛,但是一个小小的微孔,你看,它长多快,长这么一大片。咱们这个扎法要是不对的情况下,就爱造成这种情况。
我们采用的是什么技术呢?就是说把棒这一托,采用这种方法。你看,这种方法通气,你看,四十五度角,斜着有个角度,所以说它的安全系数特别高。
正确的通气方法,就是在离菌丝边缘一指宽的地方,斜角度往里刺,每一下都得扎在长有菌丝的地方。
按这个方法扎孔,就能避免杂菌的侵入。所以,可别小看了这个通气的环节,万一引起杂菌感染,那损失可就大了。
(采访)刘洪生:不照这种方法通的情况下,这个一棚两万菌棒糟个千八百的不成问题,一个棚糟践千八百,十个棚就糟践一万,所以说它聚小成多那就多了。所以说在通氧的时候,特别要注意斜刺。一般的,扎8至12个孔。
脱掉了外层袋,再加上一通气,菌丝发育得就更快了。在占领了整个菌棒之后,菌丝开始在菌棒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菌膜,同时开始分泌色素,吐出黄色水珠,白色的菌丝会慢慢变成棕色,这个过程被称为转色。转色意味着菌丝的营养生长基本完成,很快就该进入生殖生长,也就是出菇的阶段了。只有及时脱掉这层里袋的束缚,菇蕾才能顺利长大呀。那么,菇农们靠什么来判断这脱袋的时间呢?
(采访)刘洪生:得达到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说它的生理得成熟,咋判断它生理成熟呢?一个是手感,咱们拿手一捏这棒的时候,特别松软,松软到什么程度,往里抠的时候,咋抠咋没有硬的感觉了,这是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呢,就是天数,90天左右就差不多了,这是时间判断。第三一个,你看开始变色了,分泌物开始出来了,转色,这种转色呢,就是脱了袋就可以出菇了。你掌握了这个脱袋时机,从它产量、菇质来讲都有保证。
白色的菌丝变成了棕白相间的颜色,菌棒捏在手里也有了捏面包的感觉,算日子也差不多90天了,那就赶快脱袋子吧,早一天脱袋就能早一天出菇啊!可是,脱掉袋子的菌棒为什么这么容易断?
原来,这又跟通气有关系。咱们前面介绍的给菌棒通气的顺序是先脱外层袋子,后扎眼通气,因为有里层袋的保护,再加上手工操作,扎的眼也比较浅,对菌棒不会有什么伤害。
可是这回就不一样了。这回叫做“大通气”,用的是机器,眼扎得多,又比较深,振动比较大。所以到了该脱第二层袋的时候,应该先给菌棒扎眼通气,扎过眼的菌棒还必须立在地上养几天,让里面松弛的菌丝长紧后,才能动手脱掉这层袋。
(采访)刘洪生:脱袋的时候,首先,掌心托在中间,像抱小孩一样,抱小孩你不能就抱两头。因为咋呢?它菌丝不壮的时候容易折。划一个三角形,这手放这儿,一撸,完了。这色完全转过来了,就该出菇了。
脱掉外袋之后,就该给菌棒浇水了,每天下午温度高的时候浇个十来分钟,通过这温差刺激、催促,有个三五天,小菇蕾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呼呼地冒出来啦。
(主持人)使用双套袋技术,减少了杂菌污染,菌棒的成品率那是大大提高啊。要说这遵化的菇农在种菇上可是没少动脑筋,除了五孔接种和双套袋技术,他们还有一个诀窍,就是在菌棒的摆法上!很多地方种香菇,那菌棒也是一层一层横着搁在架子上的。可是遵化的菇农却把菌棒全都斜着立到地上了,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立式栽培法呢?
很多地方种香菇采用的都是层架式,把菌棒一层一层地搁到架子上,能充分利用空间。可是这儿呢,大棚里的菌棒全都斜立着搁在地上,遵化菇农称它为地式戳棒式栽培法,这种栽培方法有什么好处呢?
香菇喜欢潮湿。俗话说,一斤鲜菇九两水。菌棒需要保持潮湿,香菇才长得好。斜立着搁在地上,喷水的时候能够浇得比较均匀,而且菌棒还能从潮湿的地上吸取更多的水分,自然出菇多。
除了水分,光线对出菇也有影响。香菇生长不能有阳光直射,但它需要散射光。为什么靠近大棚门口的菌棒总是提前出菇?就是因为门口的光照比别的地方强。
而放在层架上的菌棒,因为互相遮挡,得到的水分和光照都不均衡,单棒得出菇量自然会减少。
把菌棒斜立着搁在地上,每个菌棒都能享受到均衡的水分和散射光,所以每一茬菇都能长得比较整齐。
除了水分和光照,影响出菇的还有一个因素,温度。大多数菌菇生长需要的是相对恒温的环境,而香菇到了出菇期,白天、夜晚之间要有8度以上的温差刺激才出菇,这可是香菇与众不同的一个特性。
10月份刚开始出菇的时候,土壤里的温度比气温要低得多,菌棒立在地上夜晚降温快,对菌丝的刺激大,所以出菇早,质量高。
(采访)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食用菌产业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志会:三层跟双层这种层架的,虽然说摆的棒显得比单层的多,但是最后算总产量的时候,单层比两层三层这个产量并不低。
没有层架的遮挡,单层立式栽培的菌棒能够获得更均衡的水份和光照,以及足够大的温差刺激,单棒的平均产量自然要比层架栽培的高。
立式栽培虽然不用搭建高架子,但是也需要按畦在地面铺设一层网架,才能让菌棒立起来。网架的支架通常是用角铁焊制,中间拉上铁丝。网架的高度在26公分左右,比菌棒长度的一半多一点,这样菌棒斜搭在上面重心比较稳,而铁丝之间的宽度是15公分,比菌棒的直径宽出一半,这是给出菇留的位置。畦与畦之间要留出能过人的通道,预留好了这些空间,回头采收香菇的时候才方便。
现如今啊,包括双套袋、五孔接种、再加上地式戳棒式栽培法在内,遵化地区的香菇生产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标准。每一个环节都按照标准来操作,当地的香菌生产明显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采访)遵化市农业畜牧水产局副局长郭增国:一是菌棒的制成率明显提高,由过去实施标准前的70%提高到现在的96%以上;第二个方面就是产品的优质品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由实施标准前的20-3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三是生物转化率明显提高,由过去实施标准前的70~80%,提升到现在的110-120%。现在我们市,基地菇农从食用菌产业的增收达到(年人均)6千多元。
(主持人)香菇本是南方的物种,遵化地区栽培香菇的技术,最早也是从浙江学来的,但是他们不照搬别人的经验,而是不断地摸索,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栽培技术。他们主持起草的《北方香菇综合标准》已经成了河北省的地方标准,遵化也被中国食用菌协会命名为“中国香菇之乡”,这也可以称得上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种过香菇的人都知道,香菇发菌过程中最辛苦的活就是给菌棒通气。用那种磨成尖头的改锥,往菌棒上扎眼,一个菌棒要扎20~30个眼,一个大棚要是有2万个菌棒的话,扎一遍就需要5、6个人至少干上7、8天。而且在一个发菌周期里,这样的活得干两遍。想想看,多大的工作量!可是在河北省遵化县平安城镇有一位叫柳成的香菇种植户,发明了一个小机器,速度快,而且扎眼均匀是这小机器最大的特点。一个有2万多个菌棒的菇棚,用这机器给菌棒扎眼的话, 2、3天就能完活;跟手工扎眼相比,那工作效率可是提高了十几倍。
柳成是个聪明人,他制造的电动菌棒通气机,在轧扎槽里有两排像牙齿一样的钢钉,一次就能在菌棒上扎出20~30个眼。小机器上安装了一个电机,利用电机输出的动力来带动上排钉运动,一分钟就能扎30多个菌棒。不光是速度快,扎眼的过程也设计得非常巧妙。在菌棒的入口,两块铁板呈倒“八”字形,能稳稳地接住菌棒,操作起来也比较安全。钉排向上运动的时候会带着一块铁板一起运动,倒“八”字的下口就打开了,菌棒会靠着自身的重量掉到轧扎槽里去。
河北遵化被称为“中国香菇之乡”,当地有几个乡镇几乎家家户户种香菇,一年生产的菌棒数量达到八千万个。如今柳成发明的这个电动通气机走进了当地不少农民的大棚,成了他们种植香菇的好帮手。
小知识:香菇菌棒刺孔通气和翻堆管理
当前,处于秋冬香菇的发菌阶段,菇农务必要把握好香菇的刺孔通气和翻堆工作,是香菇生产的关键一环。
香菇是好气性真菌,要想菌丝长得快,浓白健壮,必须有充足的氧气,只有充足的氧气才能降解木质素,转化出菇所需的营养和能量。刺孔通气增加培养料中氧气含量,排除菌丝生长释放出的废气加快菌丝生长,缩短菌丝生理成熟的时间。
实践证明,正确合理的通气是秋季袋栽香菇优质高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1、刺孔通气的方法
要三次,一次是在菌丝圈直径10厘米左右时,用直径1毫米的钢针,离菌丝生长的前沿2厘米左右处扎微孔4—6个。
第二次可在菌丝刚发满袋,大概接种后40—45天,主要在接种口的另一面,刺孔深1—1.5厘米,孔数每袋20—30个。不宜太多太深,孔径太大,否则会失水过多。
第三次在脱袋前7—10天,俗称放大气,刺孔深度达2厘米,全袋刺40—60个。主要起促进菌丝生理成熟,诱导出菇,排除废气,可减少第一批菇中的畸形菇数量。
用套袋的菇农,当菌丝圈直径10厘米时可以去掉套袋,代替刺孔,当菌丝生长开始变慢,要及时去袋。
脱袋太早的话,如菌丝圈只有5、6厘米时,菌棒的杂菌感染率会显著增加。装袋紧气温高时,往往早缺氧,此时可先解去套袋绳,保留套袋。
脱袋太迟,菌丝会因缺氧而停止生长,严重会造成菌丝死亡。
2、刺孔需注意的地方
菌棒堆放密度高的,要分批脱袋,防止产生烧菌。刺孔后几天,因菌丝呼吸作用加强,释放出大量热能,袋内温度高出室温2—3℃,因此室温达28 ℃时,应停止刺孔,防止烧菌。刺孔后注意通风降温。
含水量高的和装袋紧的可适当刺深些、孔数多一些,相反可少刺。
在未长菌丝部位、塑料袋拱起部位、瘤状物突起部位、有黄水部位均不能刺孔。
3、翻堆
翻堆就是把上下、里外、侧面菌棒互相对调,目的是使菌棒均匀地接触空气、温度、光照等,促进发菌平衡。翻堆可与检查杂菌相结合,及时杂菌和死种菌棒。每隔10——15天可与解套袋口、脱套袋、刺孔等结合。
为促进生殖生长,在菌丝发满袋后要逐渐增加散射光强度。
香菇栽培技术
一、生产工艺流程
无公害备料→配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菌丝培养→脱袋排场→转色管理→变温催菇→出菇管理→采收→加工
二、生产季节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菌种特性(在当前栽培的品种中,有高温型、中温型、低温型之分),再确定具体的接种和出菇季节。山东一般选择在秋季栽培。
三、培养基配制
1、配方。
(1)阔叶树木屑78%~79%,麦麸或米糠20%,石膏1%~2%。
(2)阔叶树木屑77%~80%,麦麸或米糠15%,玉米粉3%~5%,石膏1%~2%。料水比均为1:1~1.2,调至pH5.5~6.5。
2、配制方法。按配方比例准确称好主料和辅料,反复搅拌均匀,适量加水,达到适宜的料水比。
四、装袋灭菌
1、装袋。栽培香菇专用薄膜筒,有低压聚乙烯、聚丙烯和高压聚乙烯三种,其筒宽12厘米、15厘米、15.5厘米、16厘米,各地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型号的塑料筒料,截成长50~55厘米的袋子,装料前先将一端用线扎口,用火融封。培养料配制好后,要在当天装完灭菌,装袋不论手工还是机械分装,都要求装紧实,以用手托起时不留指凹为度。
2、灭菌。培养基灭菌有高压蒸汽灭菌和常压蒸汽灭菌两种途径,高压蒸汽灭菌工作压力1.4公斤/厘米,温度126℃,保持1.5~2.0小时,常压蒸汽灭菌温度达100℃,保持10~12小时,灭菌过程应根据所用塑料袋的耐热性而采用相应的灭菌方式。
3、冷却。灭菌后的菌袋及时搬进冷却室内,按井字形4袋交叉排叠,让袋温散热冷却,待袋内温度下降到28℃时方可转入接种工序。
五、接种培养
2
1、打穴接种。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进行,接种室要求在接种前做到“两次消毒”,即空室先消毒,料袋进入后再消毒一次。打穴时,先擦去袋面残留物,用打洞器在袋面等距离打3个穴,再翻至背面错开打2个接种穴。口径1.5厘米,深2厘米,为了使穴内周围平整,最好用与穴口粗细相同的木钻。打穴后要立即接种。接种时用接种刀挖去菌种表层菌膜,并挖除上层老菌丝,用接种器从菌种瓶内取菌种,迅速地通过酒精灯火焰,移入接种穴内,尽量接满穴。菌种接入穴后,立即用胶布将穴口密封。打穴、接种、贴胶布要连续进行,流水作业。一般750毫升菌瓶的菌种,可接20~25袋。
2、培养。培养室使用前要消毒,室温控制在25~27℃,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不应高于70%,送进发菌室的袋子,应以井字形堆叠,横向每行3~4袋,依次重叠10层为一堆,堆与堆之间要留出通风道,袋子的接种穴要朝向袋距空间,不可互相压叠。接种后3~5天内,培养室的温度要控制在27℃左右;接种后4~5天后,应把室温降至25℃左右。培养5~7天后要进行一次翻堆,认真检查发菌情况和菌袋是否有杂菌感染,污染袋及时处理。一般60~90天菌丝可长满全袋。
六、脱袋排场
经过发菌室适温培育60~70天可以脱袋,但时间并不是决定脱袋的标准,脱袋要适期,主要看袋壁周围菌丝体是否膨胀、皱褶、隆起瘤状物占整个袋面2/3,手握菌袋的瘤状菌丝体,有弹性松软感,而不是很硬,在接种穴四周有微棕褐色出现。脱袋最好在气温22℃以下,无风的晴天或阴天进行。雨天刮风、气温高于25℃以上不宜脱袋。菌棒排放在菇床的竹木条横杆上,与地面成70°~80°夹角,呈倾斜状。棒与棒间距3~4厘米。
七、菌筒转色
在脱袋排场后,如环境条件适宜,需要8~12天,若气温低,则向后拖延3~5天。脱袋后5~6天,菌棒表面长满浓白色的气生菌丝时,要抖动薄膜,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以增加氧气和光照,拉大菌棒表面的干湿差。通常7~8天菌丝开始转色,此时应增加通风次数与时间,每天喷水几次,加快转色。转色的温度以15~22℃为最适,如果脱袋后处于12℃以下的低温或处于28℃以上的高温,均会造成转色困难,因此要注意控制温度。
八、出菇管理
1、栽培场地。
(1)整理菇床。室外菇场确定后,首先开沟作畦。畦面宽1.4米,可立放香菇菌棒8~9个。畦高15厘米,长度以10~15米为宜。畦与畦之间设人行道,人行道宽40厘米。动工时先开好浸水沟,沟宽60厘米,深70~80厘米,长度视场地而定。
(2)设排菌架。菌棒不能平放在畦床上,多采用“鱼鳞式”的斜排法,必须在菇床上搭好架子。架子的搭法是:先沿菇边每隔2.5米处打1根木桩,桩的粗细为5~7厘米,长50厘米,打入土中20厘米,然后用木棍或竹竿,顺着菇床边架在木桩上,形成2根平行杆。在杆上,每隔20厘米钉上一支铁钉,钉头留出木杆2厘米。最后靠钉头横放上长度比菇床宽10厘米的木条或竹竿,供排放香菇菌棒用。
(3)搭遮阳棚。遮阳棚的大小与菇场的大小一致。用直径在12厘米以上的毛竹作柱子,每根长2.3~2.5米,埋入地下0.5米,柱与柱间横距4米,直距3米,横梁用直径8厘米左右的竹子,每条横梁放在柱子上端的叉口中,用铁丝绑紧,最后再作直梁。遮阳程度以三分阳、七分阴为宜。
(4)催菇。白天盖严薄膜保温保湿,清晨气温最低时掀开薄膜,通风降温,从而造成较大的昼夜温差和干湿差。每次揭膜2~3小时,大风天气只能在避风处揭开薄膜,通风时间缩短。经过4~5天变温处理后,密闭薄膜,少通风或不通风,增加菌筒表面湿度,菌筒表面就会产生菇蕾,此时再增加通风,将膜内空气相对湿度调至80%左右,以培养菌盖厚实、菌柄较短的香菇。催菇时如果温度太低(低于12℃),可以减少甚至去掉荫棚上的覆盖物,以提高棚内温度。
2、子实体形成生长发育期管理。
(1)温度。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5~25℃均可,但以15±1~2℃最佳。气温低于5℃时,子实体无法形成,温度过高,原基就不能形成菇蕾,常会枯萎死亡。
(2)湿度。出菇期以保湿为主,菌棒前期以喷水保湿为主,后期则浸水喷水结合,出菇期间空气相对湿度90%左右为宜。通常薄膜内呈一层雾状并有水珠,说明湿度适宜。
(3)光线。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分化和发育都需要光,通过控制光强和光照的长短来修饰菇体的色泽。
(4)酸碱度。香菇子实体的形成需要酸性基质条件,出菇期基质的酸碱度多在pH3.8~4.2为宜,袋料栽培时,常加入石灰调节酸碱度以控制霉菌的感染,但要注意pH不可过高,否则发菌完成后酸碱度降不到出菇要求,会推迟菇潮的发生,延长生长周期。
九、病虫害防治
1、病害及其防治。
(1)病毒性病害。感染症状:菌丝退化,生长不良,逐渐腐烂,子实体感染后引起畸形菇发生。防治方法:在感染处注射1:500苯来特50%可湿性粉剂,并用代森锌粉剂500倍水溶液喷洒菇场,防止扩大传染。
(2)细菌性病害。
褐腐病:病原菌为荧光假单孢杆菌,在香菇的组织细胞间隙中繁殖,使受害子实体停止生长,菌盖、菌柄和菌褶变褐色,最后腐烂发臭。防治方法:搞好菇场及工具的消毒,及早清除病变的菇体。然后用链霉素1:50倍喷洒菌袋,杀灭蕴藏在菌袋中的病菌,防止第二茬复发。
细菌斑点病:又称褐斑病,病原菌为托兰氏假单孢杆菌,菌落形状大小各异,一般呈灰色。当病菌侵染子实体时,会使菇体畸形、腐烂,菇盖产生褐色斑点,纵向凹陷形成凹斑。若培养基受到浸染,基料会发黏变臭。防治方法:将侵染子实体立即摘除,并喷施1:600倍次氯酸钙溶液(漂白粉)进行消毒。
(3)真菌性病害。
绿霉菌:是香菇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竞争性杂菌。初期菌丝为白斑,逐渐生成浅绿色,菌落中央为深绿,边缘呈白色,后期变为深绿色,严重时可使菌袋全部变成墨绿色。防治方法:用2%甲醛和石碳酸混合液或用克霉灵、除霉剂注射受害部位。亦可用“厌氧发菌”法防治绿霉。将感染严重的菌袋单层平放,上覆盖潮细土3~5厘米,待香菇菌丝布满菌袋后取出,此期间须遮阴,常检查,防高温;也可利用温差进行控制,根据香菇菌丝和绿霉菌丝所需温度不同,把感染后的菌袋处理后运出培养室,置于20℃以下阴凉通风的环境中,可抑制绿霉的扩散,香菇菌丝亦能正常生长。
毛霉:又称黑霉、长毛霉。菌丝无色透明,菌落初为白色,菌丝长势极快,每日可长3厘米左右,后期呈灰色或黑色。通过降温、通风、防潮防治。
青霉:菌丝前期多为白色,与香菇菌丝很难区分,后期转为绿色、兰色、灰色、肝色,在20~25℃酸性环境中生长迅速,与香菇菌丝争夺养分,破坏菌丝生长,影响子实体形成。防治方法:加强通风降温,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局部发生可用防霉1号、2号消毒液注射菌落,亦可用甲醛注射,进行封闭。
2、虫害及其防治。
(1)线虫。是一种粉红色线状蠕虫,体长1毫米左右,繁殖很快。蛀食香菇子实体,并带细菌造成烂菇,致使小菇蕾萎缩和死亡。线虫发生时用1%生石灰与1%食盐水浸泡菌袋12小时即可杀灭。
(2)跳虫。又叫香灰虫,米灰虫。幼虫白色。成虫灰蓝色,弹跳如蚤,繁殖很快,常聚集在接种穴周围或菌柄和菌褶交界处。为害菌丝,致使菇蕾和菇体枯萎死亡。若发现跳虫,可用除虫菊脂类药物杀灭。
(3)蛞蝓。俗称粘粘虫,成虫体长5~8厘米,虫体呈灰白色,头尾稍尖,腹部能分泌粘液,爬行后呈白色薄层液迹。白天潜伏在阴暗潮湿处,夜间出来咬食菌伞、菌褶,有时还藏在菌褶中蛀食。发现虫害后,可用1%菜饼液或用5%食盐液喷洒;在蛞蝓经常活动的地方撒生石灰或白碱,沾在蛞蝓体上即死,也可人工捕杀。
十、适时采收
一般在八成熟时,即菌膜已破,菌盖尚未完全开展,尚有少许内卷,形成“铜锣边”;菌褶已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黄褐色或深褐色时,为香菇最适时的采获期。过期采收,菌伞充分开展,肉薄,脚长,菌褶变色,重量减轻,商品价值低。
香菇采收前不宜喷水,因为采前喷水子实体含水量过高,脱水加工时菌褶会变黑,不符合出口色泽要求,商品价值低。
采收时要选在晴天,晴天采菇有利于加工,但若菇已成熟,不采就要误过成熟期时,雨天也要适时采收,但要抓紧加工。
采下的鲜菇要按菇体大小、朵形好坏进行分类,然后分别装入盛器内,便于分等加工。
香菇的生物学特征
一、形态特征与习性
香菇隶属于伞菌目(Agaricals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香菇属(Lentinula),学名Lentinulaedodes(Berk.)Pegler.。
香菇子实体单生、丛生或群生。菌盖圆形,直径通常5~10cm,有时达20cm,表面茶褐色、暗褐色,有深色的鳞片。幼时边缘内卷,有白色或黄色的绵毛,随生长而消失。菌盖下面有菌幕,后破裂,形成不完整的菌环。老熟后盖缘反卷,开裂。菌肉厚,白色,坚韧,干菇具特有的香味。菌褶弯生,白色,受伤后产生斑点,生长后期变成红褐色。菌柄中央生或偏心生,内部结实,纤维质。菌环以上部分白色,菌环以下部分带褐色。孢子印白色,担孢子在显微镜下无色,椭圆形、圆筒形,一端稍尖。菌丝有锁状联合。由于生长条件(发生的树种、光照、温度、湿度、菇场的经纬度和海拔、地理隔离等)的差异,香菇在形态上、品质上、色泽上有种种变化,但这些差异和变异在分类学上还不能作为一个新亚种或新变种的特征。目前,香菇已有许多符合人们经济目的的品种(菌株)。例如按生产季节分有春生型、夏生型、秋生型、冬生型、春秋生型香菇;按菌盖大小分,有大叶菇、中叶菇、小叶菇等。 香菇,春、秋、冬三季,常群生或丛生于山毛榉、麻栎、栓皮栎、青冈、桦树等阔叶树的倒木上。盛产于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台湾、安徽、广东、广西、湖北、湖南、四川、吉林、云南和贵州等省(自治区)。
二、生活史
香菇的生活史概括起来为:异宗结合,双因子控制,四极性。香菇子实体成熟后要释放出担孢子,担孢于是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即AB、Ab、aB、ab 4种交配型,每个担孢子萌发形成的单核茵丝也有这4种交配型。只有一条单核菌丝与另一条含有不同两个基因的单核菌丝融合以后产生四极性的双核菌丝。也就是说.两条可亲和的单核菌丝通过质配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在整个生活史中占相当长的时间,双核菌丝通过其横隔膜处锁状联合进一步分裂形成大量的双核菌丝。
在温度、湿度、光照条件适宜时,双核菌丝纽结分化成子实体原基,原基在适宜条件下形成菌蕾,菌蕾进一步形成子实体,在子实体子实层上顶端菌丝膨大为担子,担子为棒形,在担子内进行2个核融合,又马上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核。在成熟担子中,2个单倍体核(n)发生融合(核配),出现一个双倍体核(2n),双倍体核进行减数分裂,双方的遗传物质进行交换,重新组合,最后重新形成4个单倍体核(n),每个核分别通过担子小梗,在其顶端形成4种交配型的担孢子,这样完成了一个生活史循环。
三、生长发育条件
(一) 营养
香菇为木生腐生菌,在自然界,腐生于枯死的小桩倒木上,以木质纤维素类为主要营养物质,同时吸收各类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有机氮、无机盐和维生素等。
1.碳源 香菇可利用的碳源很广,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都是很好的碳源。这些常作为菌种培养基的主要碳源。天然基质中的木质紊、纤维素、半纤维素也是其很好的碳源,当三者并存时,优先利用木质素。
2.氮源 香菇可以利用有机氮,如蛋白质、氨基酸等,也能利用无机氮的铵态氮,如
硫酸氨,不能利用硝态氮和亚硝态氮。香菇菌丝利用天然基质中氮源的能力因品种的不同而有异,一般为基质含氮量的l/3。香菇菌丝体营养生长阶段的碳氮比(C/N)以(25~40):1为好。高浓度的氮会推迟子实体的发生和原基分化。子实体发育时期,较高的碳氮比和较高浓度的可溶性糖反而有利。可见,袋料栽培,培养基中不可氮源过量。
3.矿物质及维生素 矿物质中镁、硫、磷、钾、钙是香菇需要的较大量元素,生产实践中常用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硫酸钙来补充天然基质中这些矿质元素的不足。此外,铁、锌、锰等微量元素也能促进香菇的生长。维生紊中,香菇只需要外源的维生素B1,其他维生素则可自身合成。
农作物中常使用的一些植物生长激素,如激动素、吲哚乙酸和赤霉素对香菇菌丝的生长没有作用。
(二) 温度
1.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香菇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一般在5—32℃.最适温度24~27℃,10℃以下生长不良,32℃以上细弱无力,活力很弱,35℃停止生长,38℃以上死亡。香菇菌丝体耐低温能力较强,纯培养的菌丝体,一20℃ 10h仍不会死亡.在一5℃下可存活7周,一10℃下可存活近10d,一15℃下可存活4~5d,而在天然基质中的菌丝体,在一20~一30℃的东北仍可室外越冬。
2.对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影响 香菇子实体发生翔生长的温度范围很广,几乎接近于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但是,并非一个品种具有这么宽广的出菇温度范围。按子实体形成的温度可将香菇品种划分为低温种、中温种、高温种、极高温种、广温种5大温型,它们出菇的大致温度范围分别是:5~15℃,10~20℃,15~25℃,20—32℃,8—28℃。
香菇是变温结实的菇类,即发菌完成后,需要变温,一般是指降温或称低温刺激,才形成或易于形成子实体。但是,不同品种对这种温差刺激的敏感性不同,一般而言,中低温种比较敏感,高广温种不甚敏感。所以,栽培中使用中低温品种时要格外注意适时给予温差刺激。多数品种出菇前需要的温差刺激为8~15℃。
3.对子实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温度还影响菌丝的成熟度,从而影响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一般而论,香菇出菇前,需要至少有一个月左右的22~28℃的适宜温度范围内的菌丝生长期,只有这样,基质中的菌丝才能积累足够的供出菇的养分,才能获得优质和高产。如果发菌期一直处于低温,尽管最后菌丝也长满了基质,但出菇期多小菇,且菌盖薄甚至形成大脚菇或畸形菇,产量也不高。有的品种甚至不能转色,几乎不能出菇。
4.对转色的影响 香菇与其他多数蕈菌不同的生理特点之一是出菇前需经历转色期。即基质中菌丝体生长发育成熟后,在基质表面分泌大量褐色素,表面菌丝倒伏形成有弹性的褐色菌皮,这一过程称为转色。不同品种转色对温度要求不同,多数品种在18~22℃,超出这一范围则转色不良,以致影响以后的出菇。但个别低温品种则转色温度较低,在13~16℃,这是裁培中要加倍注意的。
(三) 湿度
湿度一是指基质中的含水量,二是指大气相对湿度。基质中的水分直接影响菌丝的生长和营养的积累,影响着出菇的多少和大小,只有基质中有充足的水分,菌丝才能旺盛生长.积累足够的养分,并将其运往子实体,使子实体健壮成长。不同品种、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发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对大气相对湿度要求也不同。一般说来段木栽培较代料栽培需要的基质含水量低,菌丝体生长较子实体形成需要的基质含水量低,对大气相对湿度的要求也呈此规律。
1.基质含水量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水分的大小直接影响香菇菌丝体生长的速度和长势。一般情况下,代料栽培的适宜含水量为55%~65%.段木栽培的适宜含水量35%~40%。 另外,香菇抗干旱的能力强于多数霉菌,因此,在代料栽培中为了有效地控制杂菌的发
生,含水量常使用适宜含水量的低限,即55%左右。
2.基质含水量对子实体发生和生长的影响 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分化发育都需要大量水分,因为在子实体中水分占总重量的90%甚至更多。同时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养分完全来自基质中的菌丝体,这些养分需大量的水分才能运输到子实体中。因此,基质中水分不足时,子实体难以发生,原基难以分化,子实体难以生长。因此,出菇期要保证基质中有足够的水分。段术栽培出菇期的适宜基质含水量为50%~55%,代料栽培为70%~75%。
3.大气相对湿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的发菌期大气相对湿度均以70%~75%为好,出菇期85%~95%为好。发菌期如遇高温高湿天气,要及时疏散,以防霉菌侵染,并结合浇水喷牺有益菌“菌王”或“菌友”来预防有害菌的滋生。出菇期为了获得菌盖厚而组织致密的厚菇或花菇,可干干湿湿相交替,当湿差与温差同时作用时,往往会获得优质的花菇。
(四)空气
香菇和其他蕈菌一样,是好气性真菌,充足的氧气是保证香菇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发菌场和出菇场都要通风良好,代料栽培时,料不可装得太紧,水分不可过大,以保证基质中有足够的氧气。接种后,要留有通气孔,袋口要用棉塞封口,以利氧气进入。出菇期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明显影响菇形,出现畸形菇、大脚菇。
(五)光照
菌丝体生长不需要光,光反而抑制菌丝的生长。在强光下,菌丝体生长稀疏,而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迅速且浓密洁白。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分化和发育都需要光。光线不足时,子实体原基难以形成,分化缓慢,菌盖较薄,菌柄较长。光对子实体的作用主要是诱导子实体的形成,加速菌盖的生长和抑制菌柄的伸长,使菌肉增厚,并促进菌盖表层的色素积累。因此,在栽培实践中可以通过控制光强弱和光照的长短来修饰菇体的色泽,以满足消费者的要求。【香菇生长周期多长时间】
(六)酸碱度(pH)
香菇不同发育时期对酸碱度的要求不同,品种间差异不大。
1.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 菌丝体在pH值3.0~7.5的基质上都能生长,以pH值4.7~
5.5为最适。单宁酸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这一有机酸在高梁中含量丰富。香菇菌丝体在生长中不断产生有机酸,并排出体外,释放到基质中,从而使基质的pH值不断下降。
2.对子实体形成的影响 香菇子实体的形成需要酸性基质条件。据测定,出菇期基质的酸碱度多在pH值3.8—4.2,这也正是其适宜的出菇pH值。代料栽培时,常加入石灰调节酸碱度以控制霉菌的感染,但要注意pH值不可过高。否则发菌完成后酸碱度降不到出菇要求,会推迟菇潮的发生,延长生长周期。
四、品种类型
香菇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我国科技人员非常重视香菇的品种育种工作,现已选育出一系列香菇优良品种。由于香菇的各个品种在出菇温度条件和子实体形成特性上都有较大差异,因此,在生产香菇时,要根据生产季节,正确选用适宜的香菇品种,这是获得优质高产的关键。适宜于代料栽培的香菇品种简要介绍如下:
1.低温型品种 香菇低温型的品种出菇温度范围为5~18℃,适宜在秋、冬、春季出菇。常用的品种有:蕈谷低温2号、蕈谷(长白山)3号、135、939、9101等。
2.中温偏低型品种 在秋、冬、春季出菇,出菇温度范围为8~22℃。常用的品种有蕈谷中香3号品种和1号品种、蕈谷中低温4号品种、蕈谷中香2号品种等。
3.中温型品种 适宜在春、秋季节出菇,出菇温度范围为10~24℃,中温型品种较多,大部分香菇都属中温型。常用的品种有:蕈谷香菇5号品种、蕈谷中温6号品种、Cr62、苏
香1号等。
4.中温偏高型品种 适宜在春、秋、夏初或夏末出菇,出菇温度范围为18~28℃。常用的品种有:武香l号、Cr20、申香8号、蕈谷中高温7号品种、蕈谷中高温8号品种等。
5.高温型品种 在夏季至秋季出菇,出菇温度范围为20~30℃。常用的品种有:蕈谷高温1号、蕈谷高温9号品种、广香47、L26、Cr04等。
五、常见问题及防治
(一)不出菇原因
(1)培养料颗粒合理 香菇袋栽时,如采用木屑培养料,其木屑颗粒过于细碎,袋内氧气含量较少,会严重影响菌丝的生长,导致菌丝细弱无力,发菌速度缓慢,分解基质的能力下降,营养物质的积累量满足不了出菇的需要。
(2)培养料性状不理想 培养料在拌料过程中加水量过多、料水不均匀,就会出现部分菌棒含水量过大。
(3)管理操作不够得当 在接种、发菌阶段,没有对含水量过大的菌棒进行特殊地管理,未能使袋内多余的水分排出袋外,造成料内严重缺氧,影响了菌丝的正常生长,导致分解基质的能力下降。造成菌棒不易出菇。即使勉强出菇也多为畸形。
(4)发菌转色不够规范 脱袋时间过早。菌丝未达到生理成熟,菌筒难以转色;或者脱袋时间过晚,菌龄太长;料内养分不断向表层输送,菌丝逐层加厚;通风不当,脱袋后未按照转色规律要求的时间揭膜通风,或通风次数和时问太少。
(二)不出菇防治
(1)按要求选择使用颗粒相对较大的木屑或其他培养料。
(2)掌握合适的料水比,拌料均匀一致,确保含水量适宜。
(3)在接种、发菌阶段,对于含水量过大的菌棒配合刺孔增氧操作,促使袋内多余的水分尽快排出袋外,进而增加袋内氧气量,促进菌丝的正常生长。
(4)按照转色规律进行转色,其重点是搞好空气、光照、陆地湿度及适宜温度,使之正常完成转色。然后进行菌棒转色,催蕾管理,主要掌握好“控温、喷水、变温、刺激”等操作。促使菌棒尽快进入出菇阶段。
(三)畸形菇的原因及预防
(1)大脚菇 菌柄粗而短,其他横断面多不呈圆形,菌盖肥厚而不易开伞。对于高温型品种如果制菌筒较迟,出菇时遇低温影响,易形成大脚菇。防止措施主要是根据选用的品种对温度的要求,合理安排栽培季节。
(2)空心柄菇 菌柄空心、柔软.菌盖很小,出菇密而成丛。菌筒失水严重.空气湿度偏低.气温偏高,导致幼菇脱水而空心。防止措施是每采完一潮菇后应及时浸水处理,一方面可刺激菇蕾的形成.另一方面又可补充菌筒的水分损失。
(3)螺盖菇 只有像田螺盏大的菌盖。高温型品种生理尚未熟而叉在低温条件下催蕾出菇;低温型品种在生理未成熟时又在高温条件下催蕾出菇,培养基中添加氮源过多等易发生
螺盏菇。防止措施是严格掌握品种的温型特点,安排好接种和出菇期,摘掉螺盖菇,养好菌丝体。待气温、菌龄等条件适宜出菇特点时,立即进行催蕾出菇。
(4)葡萄菇 一个部位出菇很多,且呈圆球形不开伞.或相互黏连成丛,如“葡萄”,但色泽正常。对于小叶品种,若麸皮添加太多或困拌料不均匀使麸皮等含氮物质偏于袋的某一局部,常在此部位形成葡萄菇。为此,配料要合理,拌料要均匀,有葡萄菇时立即摘除。养菌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催蕾出菇。
(5)拳状菇 出菇成丛,菌盖卷缩,菌柄扭曲,菇形如“拳”状。装料松紧不一,袋料表面可见凹凸不平的条状、结节状、包块状,导致料内供氧不均匀,则菌丝长势及成熟度不一致。例如,空隙较大处因菌丝先成熟并出菇,但又受料缝的限制,无法正常生长发育,故形成上下翻转的畸形菇。再如,打穴接种太深,穴内菌丝先成熟,并形成子实体向穴外发生,但因受到洞壁的限制,子实体无法正常伸长展开,待长出洞外时已形成“拳”状。克服办法是改装、修理装袋机,使之吐料均匀,装袋手握袋时用力要稳而均匀,促使装料松紧一致。打接种穴不要过深,一般为1 5—2cm即可。
(6)长柄菇 菌柄很长,柄蒂纺锤形,菌柄与盖相连处扁形或多边形,菌盖表面高低不平。色泽为黑褐色。当菇棚内过分潮湿,出菇时遇高温气候。菌筒排放过密。光线太弱,CO2浓度过高等都会形成长柄畸形菇。防止措施是菇棚内挖沟排水,菌筒适当摆稀,加强通风,改善光照。
(四)菌筒(棒)霉烂原因及处理
香菇菌筒霉烂表现为脱袋转色期间菌筒发现黑色斑块,手压有黑水渗出,闻有臭味。
1.原因 脱袋后气温变高,通风不良,造成高温高湿,引起杂菌滋生,危害菌筒;发菌期绿霉菌没有及时检出处理干净,而潜伏。
2.处理措施 把菌筒集中于一个菇床上,地面撒上石灰;药物杀除,先用0.1%多菌灵水溶液涂局部受害处,再用5%石灰水涂刷,待收敛后盖膜,连续2d;控制喷水,防止湿度偏高;增加通风次数,每天揭膜1次,保持菇床空气新鲜;菇棚四周遮阴物过密的,应开通风窗,使空气对流。这些发生的原因,不一定是诸因素同时存在,实践中必须因地、因时灵活掌握。
接种后1~6天,是菌丝萌发和定植期,由于菌丝生长微弱,菌袋温度比室温低1℃—3℃,为给菌丝提供适宜温度,要将室温调为28℃~29℃,每天要测定室温、堆温和袋温,其中以袋温为主调节室温和堆温。此时不宜移动菌袋,以防杂菌感染。3天内不通风或少量通风。
接种后7~10天,菌丝向料内蔓延,袋温逐渐升高,将室温控制为25℃~27℃。过7天开始翻堆,以后每7~10天翻堆1次。在翻堆时,逐袋检查菌丝生长情况及杂菌感染情况。发现漏接种的菌袋或没有发菌的接种穴,应将其集中到其他地方,挖除霉点,并用5%~10%的石灰水涂抹患处,培养室每天通风1~2次,每次约30分钟。
接种后11~20天,菌丝进入旺盛生长期,各种代谢活动加快,袋温高出室温1℃~5℃,要特别注意降温和通风。将室温控制为20℃~24℃,每天通风1~2小时。
接种后20天,因菌丝大量生长,袋内氧气不能满足菌丝生长要求,缺氧成为菌丝生长的限制因素,应及时揭去接种穴上的胶布,或用刺孔的方法增加氧气。第一次刺孔的时间在菌丝圈直径为8~10厘米时进行。用消过毒的牙签在菌丝圈前沿刺6~10个孔,孔深不能触及料层。当接种穴之间的菌丝相连时,用消过毒的毛衣针进行第二次刺孔增氧。当菌丝发满袋时,用消过毒的筷子在菌袋周身刺孔,刺孔的数目及深度,视温度及菌丝生长情况而定。温度高时多刺孔、深刺孔,反之少刺孔、浅刺孔。揭胶布或刺孔后,菌丝加速生长,菌袋温度会猝然升高。此时要加大通风量,并疏散菌袋,防止烧堆。经30~50天,菌丝长满菌袋,可进行菌筒转色和生理成熟管理。
菌筒转色是香菇菌丝发育的一个特殊生理过程,也是菌丝发育成熟的标志。菌筒转色适宜的条件:温度18℃~24℃,菌筒周围小气候的空气湿度为80%~85%,有一定散射光及良好的通风条件。当菌丝长满袋后,应将遮阳物去掉,以增加室内光照。室温严格控制在20℃~24℃,温差不要太大,少移动菌袋。若用大袋栽培,菌筒转色和生理成熟时间为25~30天;若用小袋栽培,转色时间为10~15天。在此过程中,菌丝逐渐倒伏并分泌褐色素,使菌筒由白色变为棕红色。转色条件适宜,菌筒转色均匀,菌膜厚薄一致,出菇整齐,则产量高,质量好。若转色太浅或不均匀,则出菇质量差,畸形菇多。若转色太重,菌膜过厚,则出菇慢,产量低。
香菇和其它大型真菌一样,菌体根据发育的阶段性,可以分为营养体和繁殖体。营养体是由菌丝组成的,称为菌丝体;繁殖体是产生孢子的结构称为子实体,子实体大型、伞状。
一、香菇的菌丝体
菌丝体是菌丝扭结形成的,香菇的孢子萌发以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伸长形成单核菌丝,称为初生菌丝,初生菌丝经过菌丝联合形成次生菌丝,次生菌丝反复伸长盘绕形成庞大的菌丝体,即双核菌丝体。香菇的次生菌丝有再生能力,取任何一段或一部分组织,在适宜条件下都可以分享和培养成纯菌种。 香菇菌丝体有一个重要性,即在外界光线和空气的刺激下,可以形成棕褐色的具有光泽的被膜,称菌膜。菌膜具有防止杂菌侵入和保护内部菌丝不受外界不利气候影响的作用。
二、香菇的子实体
子实体是产生孢子的结构,成熟的香菇子实体伞状。分为菌盖,菌褶,菌柄三个部分组成。
1、菌盖,肉质,位于香菇子实体顶端,直径通常5-12厘米,扁球形,边缘内卷,成熟后渐平展。表面褐色,有些品种表面有浅鳞片。菌肉肥厚,中部有的达1厘米厚。
2、菌褶。位于菌盖的下部形成有放射状排列的条片。一般呈白色或浅黄色,菌褶上孕育许多棒状担子,每个担子上产生四个担孢子,孢子椭圆形,无色、光滑。一个成熟的子实体可产生30-70亿个孢子,相当于高等植物种子的作用。
3、菌柄。菌柄就是香菇脚,是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器官,并起支掌菌盖的作用,菌柄中生至偏生、白色、内实,常弯曲,长3-5厘米,粗0.5-0.8厘米,柄中部着生菌环,窄、易破碎消失。环以下部分常覆有鳞片。
第二节 香菇的生活史
香菇的生活史是指香菇从孢子体萌发,形成初生菌丝经菌丝联合形成次生菌丝,次生菌丝经生长发育吸收营养,分化成新的子实体的过程,即一个生活周期。在自然条件下需要8-12个月或更长时间。
一、孢子苚发初生菌丝阶段
香菇的孢子在一定温度、湿度条件下,萌发形成初生菌丝,也称单核菌丝,香菇初生菌丝生命力差,纤细,分枝较多,侵染性较差,单核菌丝期间很短。
二、双核菌丝营养阶段
当初生菌丝长到一定阶段,两个不同性状(来自不同菌体)的菌丝的细胞彼此沟通,发生融合,使一个细胞中含有两个不同性状的细胞核,我们称之为双核菌丝。这种菌丝比单核菌丝粗状,生长迅速,生命力强,香菇营养阶段就是这种双核菌丝侵入寄主的基质中不断吸收营养、生长发育。人工种植香菇用的菌种就是这种纯培养的菌丝。
三、菌丝成熟,繁殖阶段
双核菌丝经一个阶段生长,发育形成十分致密的菌丝体不断聚集起来,在温、湿差,光线刺激下,互相萌结发育成原基。原基逐步发育成小菇蕾,菇蕾进一步发育成完整的子实体——香菇。
当香菇快成熟时,菌褶上的子实层上,形成担子,每个担子中的细胞核经核配,减数分裂形成四个担孢子,担孢子成熟以后,孢子连同水滴一起从担子梗上射出不同极性的担孢子,在适宜条件下又开始生长发育。
第三节 香菇的生物学特性
香菇和其它生物一样,对环境条件,营养物质有一定的要求和一定的适应范围,本身又有其固定的特性,了解这些特性规律对于香菇的栽培及提高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一、香菇对环境条件有特定要求,影响香菇生活条件的各因子主要是温度、湿度、水分、空气、PH值,光照。
(一)温度
香菇对温度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发育阶段要求不同。
1、菌丝体生长温度的要求。香菇与一般丝状真菌一样,担孢子萌发和菌丝体生长的适宜温度是20-30℃,据日本大森清寿的资料,它在5℃下十天的菌丝生长长度为6.4毫米,在10℃下为13毫米,15℃下为40毫米,20℃下为61毫米,25℃下为85.5毫米,30℃下为41.5毫米。由此可见25℃是菌丝生长最适温度。
香菇的菌丝比较耐低温。它们在菇木内即使受到-25℃的低温也不会死亡。香菇不耐高温,在40℃下经4小时,42℃下经2小时,45℃下40分钟就死亡。因此,栽培香菇的菇木,菌棒切不可暴晒,因为夏季直晒阳光常使菌木表面温度达40-50℃,不利于香菇菌丝的生长。
2、子实体分化时期对温度的要求。子实体分比时期所需的温度与菌丝体生长温度不同,温度比菌丝体生长时低些。香菇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是20℃,而子实体分化的最适温度在15℃左右。了解食用菌在不同发育阶段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对食用菌生产影响很大。
香菇在子实体分化的温度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①高温型:出菇中心温度为12-28℃,常用菌株有8500,广香47,8001,苏香3号,825等。
②中偏高温型:出菇中心温度为10-23℃,有的高达26℃.常用的有C1-0.4,C1-20,苏香1号,闽优3号,闽丰3号、厦亚1号等。
③中温型:出菇中心温度一般菌株为10-22℃,但有的菌株为8-24℃,中温型菌株较多,常用的有L26,闽优1号,L11,农7,南朵1号等。
④中偏低温型菌株:出菇中心温度分别为8-20℃和8-22℃.常用的菌株有856、闽优5号、L087、867、LE204等。
⑤低温型菌株:出菇中心温度为5-18℃常用的菌株有LE-13、101、908、9101、N-06等。
3、子实体发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
子实体发育时最高温要比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低,比子实体分化时的最适温度要高些。
(二)水分和湿度
水分是食用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是新陈代谢,吸收营养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香菇的新陈代谢,必须有适量的水分,水分不足或过多,都会阻碍香菇的生长发育。但在香菇的不同发育阶段,对其水分的需求是不同的。
1、水分和温度对菌丝的影响
菌丝生长阶段,其前期比后期需水量少。菌丝生长时,菇木含水量不宜超过50%,以40-45%之间最佳;木屑培养基其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以60-70%为最适宜,如果含水量低于20%时,菌丝就处于干旱状态,从而停止生长。
2、水分和湿度对子实体的影响
子实体分化,特别是菇蕾长大,必须有足量的水分 和空气湿度。出菇阶段对水分和湿度的要求比菌丝生长时要高,菌棒含水量应保持在60%,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以85%为宜。如菌棒含水量超过65%,空气湿度超过90%,温度超过20℃以上时,易烂菇,菇质松软,菌盖变成深褐色,长成后的鲜菇不易存放,干菇质量也不好。菌棒含水量低于35%,空气湿度低于60%,则子实体生长迟缓,且个体小,重量轻,并且长期处于50%的相对温度会使小菇干燥枯死。
在菌棒含水量适宜,气温低于20℃,温差大于8℃时可以多得花菇,菌棒含水量在35-40%;空气湿度在65%左右,温差大于10℃,气温低于15℃可以多得花菇。
(三)空气
香菇是好气性真菌,氧气和二氧化碳是重要生态因子。在正常的空气中,氧的含量约21%,二氧化碳的含量是0.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时,氧气分压就会下降。过高的二氧化碳积累必然会影响香菇的生命活动。一般空气不流通,
二氧化碳积累达到1%时,香菇的生长发育受阻;达到5%时,香菇就停止生长,氧气不足对菌丝体的生长发育和子实体的发育有抑制作用,甚至会使其死亡。缺氧时菌丝借助酵解作用暂维持生命,但同时消耗大量营养,菌丝易衰老,甚至会很快死亡,一些霉菌或其它杂菌却乘机滋生,均应注意空气流通,须经常进行换气,避免二氧化碳积累过多而带来有害作用。
(四)光照
香菇是需光菇类,但在不同发育阶级对光的反应不同。香菇孢子不宜被阳光照射,若将孢子置于阳光下5小时,其发牙率降至5-6%。营养生长阶段,完全不需要光线,否则会抑制香菇生长,菌丝在阳光下会形成茶褐色菌丝膜和瘤状突起。随着光照度的增加,生长速度下降。相反,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快。菌丝进入繁殖阶段就需要光线,在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一般不能形成子实体。光线不足,出菇的质量昨数量都受到影响。
子实体发育阶段也需要光线,但必须是散射光。影响香菇子实体分化最适光照强度为10勒克司。
(五)酸碱度(PH值)
酸碱度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分化均有重要作用。香菇菌丝喜酸性环境,PH值在3-6的范围均能生长。其中以4-5.5最为适宜,而大于7时则停止生长。木屑栽培在出菇高峰期的PH值为3.7-4.这里所提到的PH值,并非指配制的培养基或培养料的PH值,这是因为培养基质经菌丝生长其PH值要下降。配料时PH自然即可。
二、香菇营养条件的要求
香菇是木腐菌,终身营腐生生活,依靠酶解作用,从培养基质中吸收碳源,氮源以及矿物质元素,生长素等作为自身的生长发育物质。
(一)对碳源的要求
碳源是香菇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元素,是香菇细胞组成的原料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来源。香菇可以直接利用单糖、多糖,通过香菇菌丝分泌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水解酶,氧化降解培养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使这些复杂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淀粉,脂肪等进而再分解成糖原,直接能被吸收利用。 在代料栽培中添加糖类(蔗糖、葡萄糖等)麸皮或米糠、玉米粉等,都是很好的碳素来源。香菇细胞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培养正常生长、提高出菇效果。香菇原基发育及子实体形成取决于碳素是否足够营养基中的含糖量。有关报道认为,当糖的浓度达到8%时,子实体发育良好。
(二)对氮源的要求
氮元素是构成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基础物质也是香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不可缺少营养基础。一般蛋白质、氨基酸、尿素和各种铵盐均是香菇菌丝生长发育氮元素来源。但硝态氮、亚硝态氮不能为香菇菌丝所利用,一般木屑中的含氮量均低于香菇正常发育所需要的总氮量,大大限制了香菇子实体的发生,也影响香菇质量。但不同树种的木屑含氮量不同,含氮量高的木屑,香菇产量高,质量好,代料栽培中往往添加麸皮或米糠,是氮素来源之一,再适当地添加有机氮成份。能使菌丝生长大大加快,也能使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木屑培养香菇培养料中常加一定量豆粉就是这个道理。但太高浓度的氮元素,例如各种蛋白质,氨基酸浓度超过0.02%香菇原基形成受到影响,据实验,在营养生长阶段,培养基中的含氮量以0.016-0.064%为宜,含氮量低于0.016%时菌丝生长受阻,在子实体发育阶段,培养基中含氮量宜在0.01-0.032间.
此外,碳和氮的比例也要适当,一般认为香菇菌丝生长和原基分化,培养料中最适碳氮比为25:1,子实体形成阶段碳氮比为30:1-40:1为好。
氮源过于充足,营养生长旺盛子实体反而难以形成,在代料栽培中香菇菌丝体蔓延生长后,木屑培养料中尚残存大量含氮化合物,就会促进菌丝体的营养生长,使菌丝生理成熟推迟,菌丝不易倒伏转色,从而抑制子实体的形成。因此应适当控制含氮化合物含量,根据木屑本身含氮量多少和不同香菇菌丝的特性加以增减。 添加氮素化合物的原则是:最熟高产品种添加氮素可以少些,约占营养料15%,而晚熟品种可以适当增加到20%。【香菇生长周期多长时间】
(三)对无机盐类的要求
香菇在生长发育中还需要一定的无机盐类、即氮、磷、钾、钙、镁、硫及微量元素锰、铁、锌、铜、钻等盐类。这些无机盐均参加香菇生长发育的代谢过程,并直接参与构成香菇的细胞成份。
某些微量元素与保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促进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其中磷、钾、镁最为重要,包括其它微量元素在内,培养基中含量已能满足香菇菌丝正常生长和子实体形成的需要。
维生素B1是香菇必要的维生素之一,它能促进各种营养代谢的正常进行,它丰富地存在于马铃薯、麦芽、酵酶、米糠,麸皮中,如使用这些原料制作营养基时,可以不加外添加维生素B1.
第二章 栽培袋制作
香菇传统的栽培方法是用木椴栽。随着栽培技术和工艺进步,袋料栽培已取得成功。下面介绍一下袋料栽培的一般技术。
一、栽培季节安排
香菇属于中温菌类,菌丝生长最适合温度20-27℃,出菇温度15℃左右,是低和变温结实性的伞菌。新法栽培可以人为控制,不完全受自然条件的局限。根据我地区的气候特点,可安排两个栽培区:
第一栽培期:三月份开始制栽培袋,五月中旬至六月上旬脱袋出菇。栽培品种:中温偏高型。
第二栽培期:五月制栽培袋,七月上旬脱袋出菇。栽培品种:中温或中温偏低型。
二、栽培袋制作
(一)配方
配方一:杂木屑78%、麦麸18%、玉米粉2%、石膏粉2%。
配方二:杂木屑77.5%、麦麸2.0%、糖1%、石膏2%、硫酸镁0.3%。
(二)拌料
先用3目铁筛将木屑过筛,把过好筛的锯末、麦麸、石膏等按配方比例干拌均匀,再与干料混匀并用清水调至含水量55-60%,PH值自然。
人工拌料时必须反复拌搅4-6遍,保证原材料和水份混合均匀。拌料时间2小时内完成。
(三)装袋
装袋机装袋【香菇生长周期多长时间】
①装袋方法:拌好的培养料添进料斗后,用一端开口的塑料袋套在装袋机出料口的套筒上,左手紧握袋,右手托住袋底头往内用力推压,使入袋内的料达到紧实度,此时托袋的右手顺其自然后退,当料装至离袋口6厘米处时,料袋即可退出,并传给下道扎口工序。
②扎口:采用棉纱或撕裂袋扎口,操作时,先增减袋内培养料,使之达到2.1-2.3
香菇的栽培技术 摘 要:香菇又名冬菇、香蕈、北菇、厚菇、薄菇、花菇、椎茸,是一种食用真菌。一般食用的部份为香菇子实体,鲜香菇脱水即成干香菇,便于运输保存,是一宗重要的南北货。干鲜香菇在中国菜中广泛使用。烹饪时需将干香菇先行泡水发制。素三鲜中,香菇往往作为其中的一鲜出现。在斋食中,香菇亦为重要原料之一。香菇有很大的药用价值,露地栽培在温室外或无其他遮盖物的土地上种植花木。露地栽培相对于保护地种植而言,露地栽培面积大,受外界环境影响大。香菇的露地栽培一整套栽培技术,包括选地与整地、播前准备、播种、播种后管理、采收及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香菇;露地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香菇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它香气沁脾,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为宴席和家庭烹调的最佳配料之一,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此外,香菇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土特产,在国际市场上素负盛名。我国也是世界两大香菇生产“王国”之一。
香菇的营养成分十分丰富。据现代科学分析,在100g干香菇中含有蛋白质13g脂肪1.8g,碳水化合物54g,粗纤维7.8,灰分4.9,钙124mg,磷415mg,铁25.3,以及维生素B1、B2、C等。此外,还含有一般蔬菜所缺乏的维生素 1 源(麦角留醇260mg,它被人体吸收后,受阳光照射时,能转变为维生素D,可增强人体的抵抗能力,并能帮助儿童的骨骼和牙齿生长。在香菇中含有30多种酶,可以认为是纠正人体酶缺乏症的独特食品。香菇还含有腺嘌呤,经常食用可以预防肝硬化;香菇还有预防感冒,降低血压,清除血毒的作用,它含有的多糖物质有治癌作用。目前,香菇的药用价值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香菇露地栽培的特点
1.1对土质要求不严,栽培地域广阔,适宜大面积开发。它可与高棵作物套种,房前屋后、树下均可进行露地栽培。
1.2种植方法简单,管理方便,不用压菌砖,不用泡方。
1.3成本低、效益高。投入成本(自制三级种与玉米2:1种)67500元/hm2-75000元hm2。当年投资当年见效。
1.4香菇品质好,商品率高。露地香菇头大,柄短,肉厚,不易开伞,水分小,干物质多,商品率高。一般 ;5kg-6kg干菇。由于露地香菇类似野外生长,充分利用了自然优势,加之人为制造的生长条件,其质量、产量、经济效益都明显超过了棚架栽培。
1.5生长周期长,培养料可得以充分利用。露地香菇生长期从栽培到出菇结束近10个月时间,而棚架香菇只有3-4个月。
2.选地与整地
2.1选地。原则上要求选择不黏、不涝、不旱的沙壤土地块为宜,便于管理。垄向以东西走向为好。
2.2整地。秋整地,将前茬作物根茬刨除搂净,做成宽60cm,深10cm-15cm的地槽,槽底呈中间凹,两边低,形似龟背。翌年3月15日至4月15日将香菇种到地里。
3.播前准备
3.1三级菌种和培养料的准备。三级种(生产种)一般每m2需菌种18-20瓶。栽培料的配方为:锯末78%麦麸10%、稻糠10%、石膏1.5%-2.0%,外加多菌灵0.1%,刨花子或稻壳不超过5%。混配均匀的培养料内水分含量达到60%即可。蒸料灭菌时,将配好的培养料上蒸锅内蒸,温度达到97摄氏度以上蒸2h即可出锅,装入消过毒的编织袋中扎口置室内冷凉到20-30摄氏度即可播种。
3.2草帘子和架条的准备。露地香菇需要用草帘子搭遮阴棚。草帘子可用各种秸秆、稻草、树条等做成,宽85cm-100cm,长度不限。架条取各种树条,长1m-1.2m。
3.3其他物资准备。聚乙烯膜选厚0.01mm-0.014mm,宽1.5m的普通薄膜。接种框用宽
8cm(长不限)的木板做成。生石灰按200g/m2准备。另外,准备50cm-55cm长的玉米秸或稻草把若干,播前用1%的多菌灵水消毒备用。
4.播种
首先将菌种从瓶(袋)中挖出,去掉老皮后掰成小块。先用2/3的菌种均匀拌到凉好的培养料中,播到铺上塑料膜的接种框内,装满之后用手或木板摊成龟背形状,再将余下的1/3 菌种均匀撒入料面上,用木板将料面拍实即可。横向每隔15cm-20cm放一根消毒好的玉米秸或稻草把,纵向从中间放一根,然后将余边的塑料膜回覆,两边搭好,不露出培养料,再覆田土10cm-15cm厚即可。
5播种后管理香菇的生长发育需要有养分、温度、水分、空气、光线和适宜的酸碱度。播种后要经常检查是否有露塑料膜的地方,并要及时盖土。覆土薄的地方还要加厚覆土,防止高温烫死表面菌丝而感染杂菌。
5.1菌丝期的管理。播后1周左右,定点定期进行观察发菌情况,掌握料里温度、水分变化情况,及时通风,防止直射光照射。
5.2转色期的管理。当料面菌丝上下洁白一致,说明菌丝已吃透培养料,这时要撤土。土撤后经过一段时间即开始转色。转色期首先要搭好遮阴棚,盖上草帘。其次要通风促进转色。保持温度,防止水分散失,及时排除料面积水。
5.3出菇管理
一般4月上旬播种,8月下旬可见“报信菇”。此期应调整好遮阴棚,控制空温和水分,加强通风,减少杂菌侵害,秋季防止干旱。
5.4越冬期的管理。在封地前,用树叶或秸秆平铺在料面上,再将原来包培养料的塑料薄膜覆上。防止冬季雪水过多,培养料面上积水时间过长> 导致菌丝因缺氧而窒息。 6采收
一般当菌柄充分伸长,菌柄长 15 cm,菇盖直径 1 ~ 1.5 cm,呈半球时采收最为适宜。采收时,一手按住栽培袋口,一手轻轻抓住子实体拨下,剪去菌柄基部所带的培养料部分。采收后要把培养料上散乱的小菇、死菇、腐根及老化的菌块全部清理干净。采头潮菇后,如袋内失水,可用0.1%~0.2%蔗糖和 0.1% ~ 0.2%尿素配成营养液,喷水时应注意不要把水直接喷到菇体上,确实需要向菇体喷水时,应离菇体要远,雾要细,避免菇体受伤。补水可增加二茬菇产量,促进子实体的生长。补完水再覆盖报纸养菌,经过10 ~ 15 d 便可采收第 2 潮菇。采 2 潮菇后,可喷洒 0.1% ~0.2%蔗糖水或稀释500~1000倍的恩肥等营养液,促进第3、4潮菇的生长。
7病虫害防治在香菇生产的过程中,常受到病虫的危害,如果防治不利,会使香菇栽培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轻则造成减产,重则栽培失败,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危害香菇生长的所有杂菌中,木霉威胁最大。木霉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它本身能分泌毒素,抑制香菇菌丝生长。木霉能生长在生长势减弱
消费者行为学
课程报告
专业班级:电子商务1201班
学 号:1202110108;1202110110;1202110113
姓 名:于越;贾秀秀;纪园红
任课教师: 孙林辉
2015年6月30日
第一章 调研报告提要
第一节 调研背景及目的
调研背景:
2015年,在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老师的带领下,成立了西安科技大学稀可淘淘宝店铺。店铺与陕西特色农产业的厂商合作,以陕西特色农产品为销售产品,面向广大网购消费者进行电商销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展了此次市场调研。
香菇作为陕西特色农产品的代表,有着其特有的市场和潜在的发展潜力。我们组就“香菇”产业为研究对象,展开调研。
调研目的:
有效的市场调研有利于对一个产业最出准确的评估,从而推进该产业的发展。我们组选择对“香菇”产业进行调研,将对香菇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从而做出适当的市场评估。并结合消费者行为学的知识体系和架构,全方面、多角度地深入调研香菇产业,从而给西科大稀可淘电子商务店铺提供借鉴。
第二节 调研概况
(1)调研小组及分工:
于越:负责第二章以及汇总的编写(33%)
贾秀秀:负责第三章的编写(33%)
纪园红:负责第四章的编写和PPT制作(33%)
其中第五章由三名组员共同完成编写。
(2)调研计划安排及执行情况;
第1天——第5天:查询资料,整合资料;
第6天——第15天:分配工作量,开始进行正式编写;
第16天——第18天:即时讨论进程,对研究项目“香菇”的产能数据进行分析;
第18天——第20天:整合报告,整理报告,报告完成。
(3)需要搜集的主要信息及途径。
主要信息:1、香菇具体生产数据;2、香菇年产量;3、香菇年销售量;4、香菇销售厂商;6、香菇代理机构等
途径:1、网页;2、搜索引擎;3、知名农业网站;4、知名分析网站;
5、香菇产能分析的相关书籍;6、淘宝指数、百度指数等;7、《消费者行为学》(第四版)荣晓华编著。
第二章 香菇产品发展概述
第一节 香菇产品的销售现状
图2-1
(1)总述
香菇是食用菌中第二大品种(仅次于蘑菇),是我国出口创汇的十大农产品之一。香菇的出产栽培限于亚洲(中、日、韩),中国则占了世界生产总产量的近90%,浙江占了全国产量的40%以上,到目前为止全国种植香菇总产量在130亿棒。2011年经准确统计浙江庆元、梁宁、龙泉、云和四县有10亿棒,另外还有7县市5亿棒,浙江的总量15亿棒,产品总产量22.5亿斤左右,其中能达到出口标准的有65-70%之间。中国则更占世界总产量的近80%(浙、闽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
按每人每年消耗香菇500克计,我国的香菇需求量近70万吨(千品),全球更是近200万吨以上。而全世界目前的香菇总产量只有15万吨,其中我国占10万吨,所以目前的产量还不到需求量的十分之一,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2014-2019年中国香菇行业发展规模
图2-2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10月下旬到2014年2月国内香菇现货价格将先升后降,并在5300/吨附近得到支撑,价格区间在5300-6400元/吨,对应销售均价5650元/吨,同比下跌11.7%。预计2014年3月到2014年9月国内香菇现货价格也将先升后降,价格区间在5400-6500元/吨,对应销售均价5960元/吨,同比上涨3.1%。受价格因素的影响,未来几年,我们预计到2015年香菇市场有一定波动,但上下幅度不大,到2016年香菇市场将逐步回暖,预计到2019年香菇市场规模将达到421亿元。
第二节 市场结构分析
香菇市场结构分析以香菇产品市场消费需求结构分析为主,包括行业投资主体性质结构分析以及行业生产主体结构分析等。
图2-3 2013年国内香菇消费销售结构
(1)香菇的市场需求量分析
我国香菇消费量年均增长10%以上。随着香菇在我国食用消费领域的经济价值被逐步发现,近10年来我国香菇进口量年均增速为
上一篇:水稻种植技术指导方案
下一篇:葡萄管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