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姑大棚转让

| 留学生招聘 |

【www.guakaob.com--留学生招聘】

篇一 香姑大棚转让
[致富经]蘑菇种植让马俊生赚千万-发酵料栽培法让硬质香菇种植起死回生

  [致富经]一趟旅行带来的财富转机(2010.7.30)

    进入6月,岫岩镇的香菇开始陆续成熟,这头几次场交易能卖出什么价,会影响到今后的价格走向,因此大家都很看重,可今天,买卖双方似乎都有点气不顺。

    村民:来的那个收购商,往死里压价。

    记者:给的价钱低了?

    村民:不是低,是相当低。

    记者:什么是标准?

    收购商:这个是标准。

    村民:那我们也是这样。

    收购商:你们不是,是黑的。

    双方对蘑菇的定价争执不下,收购商提出了3元一公斤的一口价,农户不认,可收购商却说什么也不肯松口提价,一时间双方僵了起来,这蘑菇是卖还是不卖,大家也没了主意。而就在这时一个人的出现很快改变了这种尴尬局面,一见他来了农户们一下子有了主心骨。

    马俊生:质量不好你给不好的价格,质量好给好价格。你看行不行,你要是不行就别人收,你要拿出一个意见来。

    马俊生三言两语就化解了经销商和农户之间的僵局,按质定价,双方都很服气。这马俊生是谁,他怎么会有这样的能耐呢?

    在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只要提起马俊生的名字,村民们就会流露出既羡慕又佩服的神情。

    村民:我们心中的偶像,都想往他那个方向发展。

    村民:我们看他就像名人一样,我们认识他,他不一定认识我们。

    大伙的偶像马俊生,是土生土长的岫岩人,初中毕业后,他就帮着父母在家种菜,一年下来,收入只有三四千元,全家人勉强维持生活。常年在菜地里摸爬滚打,马俊生练就了一手绝活,到他当家的时候,还是同样一块地,他却能创造出一个奇迹。

    马俊生:同样是一块地,我最多一年可以产8个品种。他们一茬玉米最高价是收入800元,我一茬下来可以收入5800元。

    靠种特菜,多茬轮作,马俊生赚到了几十万元,被评为鞍山市蔬菜状元、辽宁省劳动模范。可在2007年,这个鼎鼎有名的“蔬菜状元”,却突然不种蔬菜了,因为他发现了一个更挣钱的东西。而他的决定让很多人感到有些迷惑。

    蔬菜局技术员:当初反差挺大,说原来蔬菜做得在全县里面,从规模效益,单位面积效益,他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能胜过他的,做特别好。但要改行的话能吃准吗,能做好吗,所以很多人都怀疑他。

    马俊生发现的比种菜更赚钱的东西就是蘑菇,种蘑菇在当地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岫岩县种植蘑菇有几十年的历史,从2006年开始规模化发展香菇,还形成了东北最大的香菇交易市场。

    看好蘑菇的发展,2007年马俊生试种了一个大棚,4个半月就赚到了将近4万元钱,这个结果让他觉得很刺激。

    马俊生:2007年一年,要比种蔬菜的两年还要高,所以就说,谁不想赚钱呢?因为咱是农民,就想赚钱,一心一意想赚钱,所以就开始把蔬菜全部砍掉。

    2008年,马俊生38亩种菜的地刚好被政府征用,他得到了200万的补偿款,拿到这笔钱,马俊生毫不犹豫,一股脑地全部投入种植蘑菇。马俊生承包了100多亩地。可谁都没想到,一向在种菜行业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偏偏就栽倒在了蘑菇上,成为了很多人同情的对象。

    建好基地后,马俊生从牧牛乡购买现成的菌棒,出菇后再通过那里的市场销售,按说这是省心又赚钱的买卖,可在一次卖菇时,马俊生发现自己卖亏了,同样的品种,自己的香菇比别人的一斤就少3角钱。

    马俊生:就从心里感觉,我这好菇,这么好的菇。一斤压3角钱,那一天就差好几千元钱。

    马俊生心里不服气,可当时经纪人说出的原因又让他几乎哑口无言。

    姜百秋:来的路上三四个小时,多多少少质量受影响,特别是热天容易起红点,影响质量。

    记者:那影响价格吗?

    马俊生的基地离牧牛乡蘑菇集散地有三四个小时的车程,别看就只差这几个小时,在当时却决定了马俊生蘑菇的卖价。

    马俊生虽然投入了200万种蘑菇,可他的规模和人家一个乡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经销商不愿意上门收购。马俊生是个不认输的人,他种蔬菜能种成省劳模,种蘑菇他也要走到别人前面去,马俊生决定以变求生存。

    马俊生:你的产品赢得不了客户满意,你就没市场,我当时是这么想的,继续跟牧牛做下去,我的产品赢得不了客户的心,所以我要先走一步,要先变。

    但令马俊生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改变带来的不是他想象中的后来者居上,而是急转直下,甚至把他推向了绝境的边缘,差点倾家荡产。

    凭着“蔬菜状元”的经验和眼光,马俊生开始以变求生存,但这次改变却给马俊生带来了预想不到的后果。

    当时整个牧牛乡种的都是一种软质蘑菇,软质香菇虽然产量大,但却不耐储运、容易变形变质,这是牧牛乡蘑菇产业的软肋。

    姜百秋:常温放一天,这菌褶就开了,这里就红根。

    记者:好的就是这个地方是往里收的,扣起来的。

    姜百秋:对。像这样的就是开了一点了。这样质量就不行了。

    记者:比如说采下来,早上采下来,下午送到这来的话。

    姜百秋:和这差不多,都开伞了。

    农户:最远也运不出去500公里,还是道指不堵车。它常温不能超出10个小时。

    马俊生是个不安现状的人,看清了这种形式后,他决定创新。能不能种一种耐储运的品种,来改变自己的被动局面呢,他到处打听,终于从福建找到了,常温可保存10天的硬质香菇。硬质香菇比软质香菇含水分少,不容易变质。

    收购商:这个香菇可以卖40天没问题。你看可以这样随便捏。

    2008年年底,马俊生花了几十万准备了34万硬质香菇棒菌种,他是第一个引进硬质香菇的种植户,马俊生相信凭着自己独特的眼光,他也能在竞争激烈的蘑菇行业中后来居上。马俊生万万没有想到,这种改变带来的竟然是一场灾难会。

篇二 香姑大棚转让
大棚层架式袋料香菇栽培技术

大棚层架式袋料香菇栽培技术

摘要 介绍了大棚层架式袋料香菇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搭建菇棚、科学选择最佳栽培节令与品种、菌棒制作、发菌期管理、菌棒脱袋转色管理、出菇期管理、适时采收、干制等内容,以期为广大菇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香菇;大棚;层架式;袋料;栽培技术

普洱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市,森林、生物资源等较丰富,农村剩余劳动多,发展人工食用菌产业可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反季节栽培的食用菌产量高、品质优,能丰富菜篮子,成为农民增收的一项新兴产业。香菇属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真菌类,又称冬菇、香菇,自古以来记载,香菇营养价值高,能预防和治疗人体的多种疾病,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抓住市场潜力大,产销前景广阔的机遇,积极引进食用菌人才、新品种,来发展香菇生产。利用大棚层架式栽培的香菇,具有生物转化率高、出菇周期长、生态品质好等优点,深受消费者青睐,是目前香菇优质高产的主要栽培方式,适时采收与掌握干制技术,也能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

普洱市自2005年引入中香68香菇试种成功,历经8年来,现已在普洱、宁洱、镇沅、江城、西盟等县(市)栽培香菇150万筒,实现产值960万元,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采收完菇的废菌棒可施用于茶叶、咖啡、果树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沟内,作为有机肥料,培育土壤,改良土壤,促进生态农业的良性发展。现将香菇生产整个管理过程总结如下,为广大食用菌栽培者提供相关服务。

1 搭建菇棚

菇棚要选择交通便捷、近水源、周边无污染的环境,搭建双层遮阳大棚,达到“九阴一阳”的生态条件,要求外棚高2.8 m,平顶,荫棚高出内塑料拱棚80 cm,遮阳网用高密度双层覆盖,内拱棚高2 m呈弧形盖薄膜保温,薄膜四周不固定,可掀起通风透气,菇床用竹片或沙松木条搭5层,层间距25 cm,床架宽80 cm,可同时排放2个菌棒,2个架子间留走道1.2 m,便于推车拉菌棒,操作方便,棚内悬挂观察温、湿度的温度计,彻底消毒后待用。

2 科学选择最佳栽培节令与品种

根据普洱市气候特点以及香菇的生理特性,制定最合理的栽培期,于8月上旬至10月上旬制备栽培菌棒,培养菌丝,10月下旬菌棒进棚上架,11月开始出菇,至翌年4月下旬结束出菇,品种选用抗杂菌强、品质好、朵开整齐、端正、菌盖平的中温偏低型,属于中晚熟品种的中香68为主栽品种,菌丝需要培养80~90 d,长满菌袋,该品种适宜于海拔1 400 m以上环境栽培,污染率低、品质上乘。

篇三 香姑大棚转让
香菇种植项目规划书(1)

北三家高效香菇种植项目

项 目 计 划 书

项目名称:清原县北三家高效香菇种植项目

项目负责:王天明

【香姑大棚转让】

所任职务:沈阳天台商会副会长

电 话: 18104026668

电子邮件: 527575728@qq.com

目 录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 2、项目建设地点; 3、项目类型; 4、项目设计原则; 5、项目简介。

二、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三、项目建设内容。 1、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2、项目建设地点及条件评估; 3、项目建设主要工程设计。 四、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项目建设总投资; 2、项目资金筹措; 3、项目财务分析。 五、项目管理 及发展规划 1、专业合作社管理;

2、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3、项目发展规划。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北三家香菇种植合作社。 2、项目建设地点:

一期项目位于下烟沟村北上线北侧,毗邻202国道和沈吉高速北三家出口。 3、项目类型:该项目为高效特色农业。 4、项目设计原则:低成本、高效益、普及性广。 5、项目简介:

该项目拟投资600万元,占地100亩,工期预计2016年底全面完成,建成后预计年产香菇1500吨,实现销售利润500多万元,力争三年时间带领群众将北上线沿线建成富有特色的香菇长廊。

二、项目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提出的背景:

背景1:中央重视农业发展,各级政府的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结合农村村实际,多方考察,了解到香菇在东北一带市场占有量少,在清原没有形成产业化,远远满足不了出口和内销市场的需求,价格相对稳定,用途较广,经济回报率高,利于普遍种植。 背景2:由于工业园区的落户,征地致使群众闲散资金较多;加之征地过程中大多涉及果园,废木料较多,为香菇种植提供了充足而又低廉的原料。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必要性1:本地区土地为砾石土,土地肥效低产出少,种植玉米一年收益每亩不超过500元。为了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收入,最大限度发挥剩余土地的价值,走高效农业之路,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必要性2:香菇是著名的食药兼用菌,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7种为人体所必需。香菇便于农户普遍种植,每户投资4万元,种植1万菌棒,当年实现纯利润3万余元。

三、项目建设内容

1、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该项目拟投资600万元,占地100余亩,建设智能化标准棚100个,年产鲜香菇1500吨。一期项目建设智能化标准棚30个,育种保温得大棚10个,配套用房230平方米,在10月份全部投入生产使用。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步建设二期项目,二期项目建设标准棚60个,工期预计今年年底全面完工。 2、项目建设地点及条件评估:

交通优势:该项目生产场地毗邻202国道,一小时车程可到达沈阳市,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有利条件:该项目生产场地,温度适宜,气候条件极佳,利于香菇种植。 3、项目建设主要工程设计:

该项目一期香菇生产均为架子菇,菌棒培育在大棚内,育种时间为,10月份至明年2月份,根据当地平均温度测试,菌种均为高温菌,培育温度18℃左右为宜。

二期香菇生产在大棚内,大棚结构为砖混钢架结构,棚两侧长度50米,砖混结构高度1米,下地50公分,地平以上50公分,大棚两头高度为3.5米,跨度8米。出菇时间为5月份至11月份。

四、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1、项目建设总投资:该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2、项目资金筹措:自筹300万,贷款180万元,剩余一期利润投资二期项目。 3、项目财务分析: * 项目产值

该项目一期建设30个标准棚,种植菌棒30万余支,预计产香菇450吨,实现销售225万元。二期拟建设规模扩大一倍,建60个标准棚,种植菌棒60万余支,预计产香菇1050吨,实现销售450万元,年总产出为675万元。

【香姑大棚转让】

* 项目总投资费用:见下表

【香姑大棚转让】

* 纯 利 润:

该项目建成后,首年总经济总产值675万元,除去所有投资600万元,实现年纯利润75万元。

篇四 香姑大棚转让
季产15万袋香菇厂房设计及经费预算

专业:农资(生)10-2班 姓名:王宇莹 学号:20104951

季产15万袋香菇厂房设计及经费预算

——棚架结构【香姑大棚转让】

(一) 厂房设计

● 种植大棚

容纳香菇菌袋10000-13000袋,投入适中、普及率较高的三排柱室外养菌大棚的搭建方法。

一、场地选择

场地要求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低,交通方便,水源较近。

二、大棚建造【香姑大棚转让】

全钢架连栋塑料大棚(15栋)

间距7米 拱高2.5米 肩高2米 棚长37.5米

切面示意图如下

使

用时,清除棚内杂物,平整夯实地面,力求棚内地面平整,淡淡的撒一层石灰进行消毒,最后铺一层塑料布或油毡纸,防尘。

● 接种室

(1) 食用菌接种室设计的环境参数

1,净化级别:30万级,以菌落计平均在10~15个/皿*0.5小时(所有菌落并非都是食用菌有害菌,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直径0.3~1.2微米,一部分

可以通过0.5微米高效过滤器,也可在平皿上形成菌落,但它不能在普通食用菌培养基造成危害,即杂菌对生存环境也具有选择性,所以具有针对性的控制食用菌危害菌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2,类别:食用菌洁净室

3,气流状态:乱流洁净室,整体气流以不均匀速度呈不平行流动,伴有回流或涡流。

4,换气次数:5~8次/小时,总换气数=总风量*出风效率/接种室体积。 5,静压差:与相邻环境的空气压力差值,不低于5帕,即接种室压力大于缓冲间,缓冲间大于外界。

6,温度:16~20度

7,湿度:小于90%

8,照度:一般照明,70~150lx

9,布局(人净路线):辅助区(贮物间,更衣室)——>接种室外走道——>人身净化(缓冲间,更换无菌工作服,人手消毒)——>接种室

10,建筑要求:(六面光)

10.1 材料:表面光滑,耐磨,绝热,不吸湿、透湿,易加工,表面不易附尘土,易去尘,便 宜。

10.2 地面:耐磨,耐侵蚀,易清扫,可采用水磨石,涂料,瓷砖等) 10.3 墙面:不易脏,易清洁,表面光洁,耐冲击,可采用瓷砖,彩钢板,防霉涂料,树脂漆,装配式洁净室壁板等

10.4 吊顶:为减少投资和方便维护普通接种室可不必吊顶,施工可参考墙面。

注意:食用菌接种室所使用材料一定要注意防水,因为接种室相对湿度一般较大,且经常需要用水擦洗和用消毒水冲洗,以防不不防材料的受潮变形或被侵蚀,需要使用石膏是一定要使用防水石膏,且不得作为罩面材料。 11,造价(仅供参考)

以办公楼作对照 元/平方米

办公楼 500

一万级(生物洁净室):2200

十万级(生物洁净室):1900

层流室(骨髓移植):4500~7800

(2) 设备配置

1,外置式空气过滤器 必备 9000元/台,定做,作用:对外界新风进行过滤后送入接种室,对室内含杂菌较多的空气进行稀释和补充接种室内氧气。 性能参数:

风量:1000~1500立方每小时

过滤效率:(小于等于0.5微米)99.99% 三级过滤(粗、中、高效过滤器),过滤后空气通过PVC管道通入接种室,室内根据接种台分布情况,将出风口安置于正对接种操作部位,,使吹出的新风直吹或覆盖接种外,保持局部的高洁净度,出风口可采用散流器或自制出风口(在PVC封头上进行均匀打孔),关于出风口吊装位置可以有垂直和水平两种安装方法(垂直即出风口吹出的风向与接种台平面垂直,水平相反),我个人认为水平出风要更好些,因为人在接种时,人手、棉塞、菌种、袋口都在上风位,垂直吹出的风易将其上粘附的杂菌直接吹

入菌包内,如是水平流则可减少许多,但在净化远端却更易形成涡流(针对整筐接种)。

配置空间:100~150立方

阻力:小于250帕

2,臭氧机 必备 参考价(10~12克每小时)2500~3000元每台。对人体危害小,且不污染环境,可谓高效,廉价又环保。接种室必备。用于对接种室的带包空间消毒。

臭氧发生量的选择:根据净化级别和空间大小而定

百级:20ppm

一万级:15ppm

十万级:10ppm

三十万级:7ppm

培养室

1、香菇菌种培养室必须远离食品酿造业、禽畜舍、医院和居民区。至少在1000米之外。【香姑大棚转让】

2、香菇菌种培养室应座北朝南,环境清洁,空气质量达到Ⅰ级,不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铅等,其窗要求安装防虫网,墙壁刷白无尘染。

3、菌种培养室使用的消毒剂应选用无公害药剂,如次氯酸钙,使之接触空气迅速成对环境、人体及香菇生产无害的物质,从而消灭病源微生物。

4、在菌种培养室安装紫外线灯照明或用电子臭氧灭菌器等物理消毒方法取代化学药物杀菌。

(二)经费预算

1.厂房

全钢架大棚15连栋(15*7*37.5cm2)90万元

接种室(10*10cm2)5000元/平米 50万元

培养室(紫外灯) 10万

2.设备

外置式空气过滤器 9000元/台 1台

臭氧机(10~12克每小时)2500~3000元/台 1台

灭菌锅(FXQ50L 高压灭菌锅50升)10000元/台 10台

3.材料

菌种,木屑,麦麸,石灰,石膏,高锰酸钾、甲醛,薄膜,菌袋(耐高温高密度低压聚乙稀膜筒)15万袋约30万

4.其他费用

水电,人工等 20万

总预算:900000+500000+100000+9000+2500+100000+300000+200000=160.15万 注:地皮费用没算

*(三)香菇的栽培

1.选择适宜栽培季节

选在每年12月份到第二年3月份为装袋接种阶段,此时正值天气寒冷干燥,空气较洁净,含杂菌少,可以减少污染机率,提高成功率。1-5月份为发菌培养阶段,5-9月份为出菇管理阶段。

2.选用优良的香菇菌株

选用适应性好,耐高温出菇的兴香1号菌株作为当家品种,该菌株出菇温度在10-36℃,发菌期90天,子实体大、肉厚、菇型圆正、浅褐色、产量高、品质好。

3.培养料配方

培养料以硬质木屑为好,辅料用麸皮,添加适量玉米粉可促进菌丝生长。常用配方为木屑79%、麸皮17%、玉米面3%、石膏1%。原料要求优质,不掺假,不霉烂变质,含芳香类木屑不可选用。木屑要过筛去除硬质带刺杂物。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55%左右,防止过湿过干。

4.装料灭菌

采用耐高温高密度低压聚乙稀膜筒,筒宽15-17cm,长55-58cm,厚0.04-0.05毫米,要求无砂眼,薄厚均匀,拉力强。装料时每袋装0.9-1.0kg干料,适当偏紧为好,装好料后扎紧袋口。装袋后及时灭菌,做到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当天灭菌,防止培养料变质。灭菌必须彻底,常压锅要设计合理。料袋要分格排放在灭菌锅内,袋间留一定空隙,常压锅内温度达100℃以后,恒温保持10-12小时。灭菌结束后,待锅温降到70℃时再出锅,以免料筒变形破裂。

5.接种与培养

接种室接种。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力求熟练、迅速,3-4人配合,流水作业,接种前一天晚上用高锰酸钾、甲醛混合消毒或用气雾消毒剂消毒,接种时要先将器皿、菌种及接种人员手臂等进行表面消毒(用75%酒精擦拭)。采用五点扎眼接种,接种后用胶带封严或套外袋,菌种选用菌丝洁白健壮、绒毛状、分布均匀、与木屑结成块的菌种。菌龄在满瓶后20天内,表面无褐色菌膜,不吐黄水为好,这样的菌种生活力强,接种后萌发快,长势旺,成品率高。

接种后放入培养室发菌,培养室要求清洁、干燥、通风、黑暗,使用前经喷雾或薰蒸消毒,地面撒上石灰粉。按井字形排放菌袋,高8-10层。采取低温发菌,培养室温度保持在15℃以上,空气湿度以65%左右为宜,宁干勿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垛温高时多通风,气温低时中午通风。接种后10天翻垛,以后每隔10天翻一次垛,使菌袋发菌一致。发菌阶段采取刺孔补氧,第一次在菌穴菌丝向四周扩散蔓延5cm后,第二次在发菌中期,促菌丝加快蔓延,第三次在菌丝满袋时,可减少瘤状突起发生引起的营养消耗,有利于早出菇,可防畸形菇的发生。

6.出菇棚准备

夏季栽培香菇,采用露地荫棚出菇,出菇棚选址要求开阔、通风好、水源方便。棚高2.5米以上,以利降温,棚顶用秸秆、苇帘等遮盖,保持棚内“二分阳八分阴”的散射光,棚内做菇床,床宽1.3-1.4米,设木架供斜立排放菌棒,床面上起小拱,覆盖薄膜保湿。

7.脱袋、转色

袋栽香菇,菌棒转色的好坏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要选好脱袋最佳时期,使脱袋后菌棒更好转色。脱袋的最佳标准:①菌龄80-90天。②菌丝由白转为淡黄色,局部成褐色。③手抓菌袋有松软弹性感。脱袋前先将菌袋搬至出菇棚内2-3天,让菌袋适应菇棚小气候。脱袋时应注意①下雨天、刮风天不脱袋。②气温高于25℃或低于12℃不脱袋。③污染部分不脱袋。④边脱袋边上架覆膜。

转色期温度以18-22℃为好,湿度85—90%为宜,脱袋后1-4天盖好薄膜,只要温度不超过25℃,不揭膜通风,创造高湿环境,促使菌丝恢复生长。3-4天后菌棒表面布满绒毛状白色菌丝。第5天开始,适量通风,每天上、下午各揭膜通风30分钟,拉大菌棒表面干湿差,使菌丝与空气、光线接触,迫使绒毛状菌丝倒伏分泌色素。当菌棒表面由白色转为粉色逐渐转为茶褐色,表面吐黄水时,每天喷水1-2次,冲去表面黄水,晾干菌棒表面,再盖膜。经10-12天转色管理,最后菌棒表面形成薄树皮状的褐色菌膜,转色结束。

8.出菇管理

管理要点:①昼夜温差在10℃以上,连续3天,以刺激出菇。②空气湿度90%左右,变温同时进行干湿差刺激。③给予散射光照。④增加通风、防止畸形菇。

8.1催蕾管理

采取白天紧盖薄膜,夜晚揭膜通风。这样,菇床温湿度会急剧下降,昼夜温差在10℃以上。如温差过小,可在夜间用地下水向菌棒喷洒,然后加大通风人为降温。经3-4天的冷暖、干湿和暗亮光线的同步刺激,菌丝互相扭结,形成菇原基,原基形成后3-6天便形成菇蕾。

8.2 成菇管理

篇五 香姑大棚转让
袋料香菇经济效益分析

袋料香菇种植成本核算及效益分析

一、成本概算:

1、袋料香菇的菌棒基本原料有:木屑、麸皮、营养素、筒袋、菌种等,平均每个菌棒成本3元左右。

2、按每1万袋为标准,需木屑原料20吨,每吨400元(含木材、工费、运费),需投入8000元;附料:麸皮4000斤,每斤1元,计4000元,筒袋及保水膜每个0.26元,计2600元,菌种150袋,每袋8元,计1200元,玉米、营养素、石膏、药品、燃料、消毒剂等每袋投入0.2元,计2000元,制袋人工费每袋 0.3元,接菌人工费每袋0.13元,计4300元。累计投入成本22100元。

3、每1万袋需建棚3-4个,建棚时除钢管由政府无偿提供外,每个大棚的空心砖、木架、竹子、塑料布、遮阳网及人工费用投入2000元,共需投入 8000元;

综上概算,每1万袋需投入资金30100元(不包括土地流转的费用支出),如按90%成活率计算,每袋成本约3.3元。

二、产出预算:

若管理得当,平均每个菌棒可以生产鲜菇1.5—2.5斤,平均每1万袋产茹20000斤。

三、效益分析:

1、香菇产品受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在市场疲惫的情况下,以最低收购价2元/斤计算,每1万袋收入在3万-5万

元。投入和产出只能基本持平,利润空间较小,加上县上的奖补政策,每万袋增收也不过1-2万余元;但按以往市场行情较好时的情况分析,每斤鲜茹价格达3—4元,每1万袋收入会上升到6万-8万元,除去投入部分,纯收入可达3-5万元。

2 、按照目前农户与县上引进的龙头企业签订的合同分析,涉及合作的资金是除去大棚建设和人工费以外的部分,即每袋2元左右,公司入股25%,约0.5元,农户投入75%,约1.5元,加上大棚建设和人工费农户实际投入为2.8元,商品产出后的收益按入股比例进行分成,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每1万袋收入按4万元计算,公司分成1万元,农户分成3万元,收益也只能保本;若市场行情较好,每1万袋收入7万元,则公司分成1.75万元,农户分成5.25万元,除去投入部分,农户也能收益2万元左右。

篇六 香姑大棚转让
小香菇撑起致富梦

小香菇筑起致富路

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一袋袋菌棒整齐排列,一朵朵香菇升柄展伞,村民们忙着采摘香菇、为香菇棒浇水„„这是不久前,记者在监漳镇大河西村食用菌生产基地看到的情景。

项目扶贫,小菇做起致富大文章

“菌棒车到了,快来帮忙卸车。”刚到大河西村村委会门口,记者就听到这样的吆喝声,只见村民们正忙着从满载菌棒的集装箱货车往不远处的香菇棚运送菌棒,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别看这些香菇不起眼,这可全是村民们致富的希望啊!”村支书刘国芳对记者说,大河西村是一个纯农业村,从前村民们都是靠天吃饭,收入主要依靠种植粮食,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2230元。生活的贫困,让村民们急切的想改变这种状况,但是大家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2012年监漳镇作为省委组织部帮扶联系点,在省委组织部的帮助下确定了“远抓核桃,近抓猪和菌,不远不近抓果蔬”的发展思路。同年,省委组织部拨付扶贫资金支持大河西村将的香菇种植项目确定为该村整村推进项目。 “目前大河西村共建有9个菇棚,按每个棚造价13万元计算,总投资已超过150万元。而这些投资中除去整村推进项目资金的50万元和村民的3万元股金,剩余资金全部由省委组织部拨付。”刘国芳望着眼前生机盎然的景象,兴致勃勃地给我们算起了香菇帐,9个菇棚都已经种植香菇,看到了增收的希望啊。这些菌棒每批都能连续出菇6个月,每个保守估计能产2斤菇。按一个

大棚2.5万个菌棒计算,能产5万斤香菇,现在新鲜香菇每斤批发价3元,每个大棚的收益是15万元左右。抛去技术员的工资、菌棒、采摘工人工资,每个大棚6个月的纯收入至少4万元。

背靠“大树”好“乘凉”,小菇联姻大企业

“我们村的香菇种植由武乡七星菌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经营、销售,村民们只用管好种植,其他完全不用担心,到期就有专人上门收购。”村民刘军良指着采摘回冷库里一筐筐摆放整齐的香菇,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武乡县七星菌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主要从事食用菌菌种制作、生产、种植、销售以及食用菌技术培训和新品种开发,形成了年产香菇425吨规模的食用菌产业。大河西村食用菌生产基地就是该公司的四个食用菌种植项目的种植基地之一。“购进菌棒、配备指导种植的技术员、联系买家„„这些事情都由公司完成,完全解决了我们种植香菇的后顾之忧。”村民刘大爷高兴的说。

潞安集团下属潞武公司将出资对七星菌业发展公司进行资产重组,届而最令刘国芳感到高兴地是今年潞时该公司将进一步扩大食用菌产业规模,其中新增投资800余万元自己生产菌棒,那时大河西香菇种植基地的菌棒直接由公司提供。

“从河北购进的菌棒每个批发价是4.2元,一个棚2.5万个菌棒就要付给供货商8.5万元,比总收入的二分之一还要多。如果我们能用自己的菌棒,每个菌棒的成本只有1.8元,能降低不少生产成本,

相对的就能获得更大利润呢。”刘国芳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家门口挣钱,小菇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一月挣上1500元,顾得着家地还不荒,我一个家庭妇女现在不比在外打工的挣得少。”41岁的陈阿姨是土生土长大河西村人,过去全家以种地为生。村里刚开始修建香菇棚时,陈阿姨开始在工地上拉土拉沙,按天赚取工资。现在她的主要工作是给菌棒上撕膜、排放菌棒、采菇,平均每天能赚50元。

如今像陈阿姨一样每天固定在香菇棚里工作的村民有20人,这些村民工作固定,收入也比较稳定。“香菇长到3.8公分就要采摘,

3.8公分到5公分之间才能保证肉厚鲜嫩,再大就不值钱。而且香菇生长周期短,一茬香菇能采摘10天左右,初次采摘后,一个星期就能再次采摘„„”陈阿姨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自己的香菇采摘经验。

香菇种植为大河西村民带来的实惠还不仅这些。

“我们村200户家庭将近110户入股了村里的香菇种植基地,香菇收益后,一半人都能靠香菇种植领到分红。”刘国芳介绍。

近处棕黑色的菌棒在地上密密麻麻整齐的站立着,圆鼓鼓沁香诱人的白色香菇从菌棒中凸起,憨态可掬,生机勃勃。远处用塑料袋装着好似树桩一样的香菇棒整齐地摆放在菇棚里,正在等待着去皮、洒水、发芽、成长„„头顶上,凝结在的水珠不断地滴落在菌棒、香菇和菇棚里忙碌的村民身上,也滴到了大河西村人的致富路上。

(史悦 张春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qiuzhizhaopin/867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