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展开故事

| 儿童故事 |

【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对话展开故事篇一:展开深度对话

展开深度对话 放飞学生思维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深度对话构建的有效策略

东台市安丰镇小学 丁陶龙

现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然而,静下心来反思,我们的课堂中依然存在着,追求简约,缺失鲜明的主题;追求“诗化”,缺乏“诗意”;注重“整合”,迷失“本真”;过分推崇“感悟”,遗忘“实践”;过分讲究“模仿”,消融“个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文本的肤浅理解,对师生对话的简单处理,忽视对话主体间的有效互动。

如何做到语文课堂本真务实,充满语文味呢?那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把握主题,真诚互动,展开深度对话,让学生在宽松自由活跃的环境中学习,使学生放飞思维,张扬个性,获得精神情感上的升华。

一、注重对话主体间视界的融合

视界融合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读者带着自己固有审美经验和能力进入新文本,在阅读过程中,逐渐理解、顺应、接受、创生,实现新旧视界共同交融的过程。师生间对话主体的视界融合,是师生间以不同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个体体验等进行自我阅读,通过一定形式,实现师生间视界交融的过程。

1、创设一个自由的互动空间。

真正的对话要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民主与平等的前提下,师生双方精神才会敞开互动交流。

比如:我们在教学一篇优美的文章时,学习到优美的语句,教师说:‚这么美,能给我一次机会也来读一读吗?‛一颗童心也就走近了学生,营造出了一个宽松、愉悦、民主的课堂。在对话沟通中,我们不妨时刻注意和学生‚情感互动‛,当学生表示出怜悯时,我的同情心也被唤起写在脸上;当孩子们欢乐时,我们也应该与他们共同雀跃;当孩子们激动万分时,我们一样需要手舞足蹈…… 融入到学生之中,就能促进平等对话的深入。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就好像一首诗歌在课堂间流淌着。“你看,老师都陶醉了。你有吗?”一句话,平易近人,亲切自然,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激烈地被唤起,自然会有学生在课堂上迸发的精彩发言,展现的可爱动作,流露的真实情感。

2、建立一个和谐的精神家园。

课堂是师生展示个性,享受学习的精神家园;是师生放飞理想,放飞智慧的海阔天空。教学中我们要创设美妙的情境,让他们享受这和谐的家园。只要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放飞想象的翅膀,给予自由表达的空间,就会看到一个美丽、

新奇、富有童真和灵性的世界。在琅琅书声中,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交流。

如在教学柳宗元的《江雪》时,一位学生提出:‚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没有搬教参中的‛标准‚答案,而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发展对话。学生们开启思路,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鱼翁之意不在渔,而在乎雪景之美!有的说:‚老人感到十分孤独、寂寞,每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多深刻的发现啊!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是隐含其中吗?最后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是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之下对理想仍然孜孜以求,不是在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慧眼频开,精彩纷呈。

在琅琅书声中,在欢愉的交流中,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到古诗所带来的丰厚意蕴。

3、寻求一种沉醉的情感共鸣。

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由此看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应该是流淌着情感的,只有这样,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情感世界。

请看《二泉映月》教学片断:

师:这样坎坷的经历,怎能不让他深沉的叹息?怎能不让他伤心的哭泣?怎能不让他激愤的倾诉?怎能不让他倔强的呐喊?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

(播放《二泉映月》音乐,全体静听。)

师:好,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了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什么感觉? 生:真美。

生:它好像在哭泣。

生:它好像在叹息,他的经历很坎坷的。

生:有美妙的感觉。

生:好像想要人睡觉的。

生:我感受到了他坎坷的经历,我同情他。

生:我感觉到了这首乐曲表达了阿炳当时的心情。

生:我感觉到了《二泉映月》就是一首曲子,如果阿炳没有这个坎坷的经历,他就不会拉出这个曲子来。

师:你们都是阿炳的知音。是的,你们想说的,你们要说的,书上有长长的一段话,把它找出来,自己好好地读一读,课文当中直接来描写《二泉映月》这首曲子的那一段话,慢慢地读一读。

…………

师:是啊,孩子们,这一首著名的《二泉映月》,(音乐再次响起),大家听,(示范)‚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

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孩子们,让我们再用自己的心、自己的情走进《二泉映月》,‚起初,琴声委婉连绵,……‛

此时委婉的音乐,低缓的语调,深情的诵读,让师生共同沉浸在语言文字中,师生情感共同升华。

二、构建富于层次的对话关系

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富于层次的对话关系。在这些富于层次的对话中,真正目的不仅限于知识技能的获得,也在于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获得的过程与方法,更重要的是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通过师生、生生、生文之间的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多向沟通、促使学生学会自主研究,在互动对话中达到精神相遇、情感交流的阅读实效。

1、教师与文本对话,完成教本向生本的转变。

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教师用自己与文本对话构思成的独特的教学视野。由于学生具有未完成性的特点,直接的文本对话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的任务就是融合作者、编者、教者学生的视域,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打开通道。这对促使教师更好地预测学生理解的多样性,让文本更具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为对话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如《孔子游春》一文的教学片断:

师:孔子有句名言说:温故而知新。那么,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到泗水河边游玩。师生一起欣赏美景,谈论春水,畅谈志向的故事。(生答师板书:赏景 论水 言志)

师:你概括得真好!泗水河畔,桃红柳绿,草色青青。谁来美美地背诵第二自然段,让我们再次感受那迷人的春色。(生背)

师:你不仅用声音,还用眼睛、眉毛、脸上的表情背诵,把文字的美全部表达出来了,这可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啊!这节课,我们要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课文。请看大屏幕:

(出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师:同学们,这是1988年75位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首巴黎时,发表宣言中的一句话。想读吗?(想!)都来大声地读一读。(生读)

借着诵读经典名言,教师自然地引出了孔子论水、言志的语句,让学生品味孔子语言的内涵,感受到孔子深邃的思想。

教师以文本为依托,适当铺陈、剪裁,使全篇浑然一体,不“枝”不“蔓”,环节简明,清晰有序,为学生理解课文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学生与文本对话,促进阅读向个性化的转变。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教要致力于引导,摒弃对文本的“肢解”,让生尽情地读,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读中“看”、在读中“听”、在读中“悟”,让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都被激活,与文本发生碰撞,激起思维的火花、创新的灵感。

如在教学《草原》时,抓住教材中貌似矛盾的地方,教师设臵了这样的话题:大家发现了吗?课文前面说的‚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后面又说‚车子飞了起来‛,同样是汽车,为什么有时用‚走‛而有时用‚飞‛?就这样的话题引发了矛盾,引导学生争辩,使学生感悟到隐含在两个极为平常的词语中的丰富而独特的信息,与作者产生了默契。整节课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高涨,在心灵自由中飞翔,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他们联系生活实际与文本对话,跳出文本与教师对话,个性得到解放和张扬。

又如在教学《詹天佑》这一课时,有学生质疑开凿八达岭隧道采用‚中部凿井法‛、有学生认为应该多打几口竖井,以缩短工期,也有学生认为打竖井也需要时间,不是竖井打的越多工期就越短。究竟打几口井?应该定点在哪?为此,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伙伴,针对以上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为了让学生透彻地理解,教师提示学生画示意图,学生见将课文上的语言表达在示意图上,又将图示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知识达到了真正的内化,最后形成了一致的观点,从而生成新的认识。

学生通过不断地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的潜能与不足,在对话中发现文本规律,在对话中不断拉进自己与作者的距离,进而使感知更敏锐、语感更灵动,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的理解。

3、教师与学生对话,实现师生关系向平等尊重的转变。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由于教师与学生在年龄、知识、经验、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中来,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需要,营造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共同开拓民主、平等、自由的对话天地;同时也要提供学生敞开心扉说想法的时间,并且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学生的内心,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

如《孔子游春》教学片断:

师:这里体现了孔子‚善施教化‛的智慧。(板书:善施教化)其实,在这篇文章里,体现孔子‚善施教化‛的智慧还有很多地方。再到文章里找一找。同桌之间可以选择一个方面来读读,交流交流。(生自读,同桌交流)

生:子贡说老师‚遇水必观‛,可以知道以前也一定看过水,可是他并没有

把这些道理说给弟子听,然而今天子贡问到了这个问题,他才把这番道理讲出来。我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孔子善施教化的一种智慧。他要选择恰当的时候把弟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教给他们,这样才记得住。

师:说得精彩!你也是一位智者。其实,你刚才说的意思,就是孔子所主张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智慧。

生:孔子一听说泗水涨春潮,就带他们去玩。他是抓住机会教育弟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师;是的,孔子把学生带到泗水河畔,以天地为课堂,以流水为教材,教育他的弟子学做真人。这就是孔子善施教化的智慧。

生:孔子让弟子们说说自己的志向,是想让他们互相学习。

师:对的。当时,子路和颜回都说了自己的志向。(出示两人的志向,生读。) 师:从他们的志向中,你能感觉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呢?

生:我觉得子路是个很豪爽、开朗的人,因为他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与朋友分享。这和水的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有点像。他对待朋友很有情义。

生:我觉得颜回是个谦虚、沉稳的人,因为他不愿为自己表功。也像水一样是真君子。

师:看来,孔子的思想在他的弟子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记得子路当时也问了孔子的志向,孔子是这样说的(出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生读)这就是文章的哪一段?(生齐读16自然段)

师:孔子胸怀天下,他心中充满着大爱,这就是他那‚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

……

孔子思想深邃,与我们学生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学生自然对文本无法深入地阅读阅读。片断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充分让学生有表达充分,适时点评,在不经意间体会到孔子深邃的思想,并且在适时的拓展阅读中深化,提升,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悟到了文化的内涵。

4、学生与自身对话,实现个体体验到情感升华的转变。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通过对话交流,使学生内化情感。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把握和体验文本中传达的特殊情感,更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命体验,开掘文本的情感内容,增加情感的深刻性、丰富性,从而激发升华学生情感。

请看孙双金老师执教的《黄河的主人》片断:

师:艄公才是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更值得赞美与敬仰。拿出笔和你们的纸来,‚羊皮筏子的艄公呀,我敬仰你……‛可以选用书上的词句,更可以写你自己此时的感受。

对话展开故事篇二:讲义三 对话练习完整版

练习

1.把下面的内容,用对话形式写出来。写的时候,不但要把内容交待清楚,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和神态。要求必须围绕中心,一层一层地叙述,同时还要恰当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不要躺着看书”

晚上睡觉前,小松拿着一本小说躺在床上看起来。妈妈劝他不要看,说躺在床上看书会伤害眼睛。小松不相信。妈妈耐心地给他讲保护眼睛的道理。妈妈讲得那么具体,小松听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提问。小松明白道理以后,连忙把手中的小说放在一边。

2.依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把画线的部分写具体些。修改时,要恰当地运用对话形式展开故事的情节。

李老师病了以后

退休的李老师病了。新华小学的少先队员利用放学以后的时间,给他请来了医生。粮店的叔叔冒着风雨给他送来了面条。副食商店的阿姨在百忙中给他送来了鸡蛋。李老师激动地说:“有了党,有了新社会,我们才有幸福的晚年。”

3.围绕下面所给的范围,写一段对话,做到中心明确、内容具体。

写作范围

①售货员和顾客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老师和学生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医生和病人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爸爸和妈妈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邻居之间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雪姗的生日》这篇短文的对话部分,用叙述的方式写出来。改写后的短文要做到中心明确,主要情节不要遗漏,次要情节可以删掉。前后贯通,条理清楚。

雪姗的生日

表妹雪姗的生日正好和新中国的生日是同一天,今年国庆节,我来到三舅家,为雪姗过生日。那天晚上,我们在她的生日蛋糕上插上蜡烛并点燃了,那闪烁着的生日烛光,映照着每个人的脸庞。我自封为小记者,拿着个小瓶子当话筒,采访小表妹。

我对着“话筒”,一本正经地对她说:“小寿星,大家庆贺你的生日,请谈谈感想吧!”

雪姗不知所措了,羞羞答答地说:“谢谢大家,我虽然有心脏病,但我一定要努力学习。” 我借着烛光偷眼看了一下雪姗的妈妈——我的三舅母。只见她爱怜地望着女儿,赶紧岔开话茬儿说:“雪姗,你的病一定会好的。”于是我把“话筒”转向三舅母;“舅母,您有什么感想?对小寿星有什么希望?请您谈谈。”

三舅母疼爱地望着雪姗,深情地说:“我希望雪姗像幸子一样,顽强地和疾病做斗争,将来当个医生。”说到这儿,她心里不好受,又不能让雪姗看出来,就赶紧扭过头去。 三舅的目光始终停留在女儿身上,当我把“话筒”转向他时,他爽朗地笑了。

“我觉得雪姗的生日过得很有意义,谢谢你,小记者。你的光临增加了今天的欢乐气氛。”三舅看了我一眼,又看了雪姗一眼,接着说,“你们姐妹俩都应受到表扬。雷姗因病半个学期没上课,期末考试还得了80多分,这和她以顽强的毅力刻苦学习是分不开的。你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祝贺你们!”

三舅是大学老师,我很理解他的一番话。我暗暗下定决心:等着瞧吧,8年以后,我一定和表妹一起坐在“天津大学”的课堂上听他讲课。

这时,雪姗突然插话说:“小记者,你也该说两句了吧!”

“我希望在明年为雪姗庆祝生日时,她能够完全恢复健康!”

听了我的话,大家都高兴地笑了。

5.阅读下面短文,掌握主要内容以后,给文章中心对话加上解释词,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上医院

我病了。爸爸妈妈上班去了,姥姥年纪大。我的身上滚烫,在昏沉中听见姥姥和同院赵伯伯的对话。

“大妈,他爸不在家,您年纪大,我背孩子上医院吧!”

“这怎么行,您还得上班呀!”

“没关系,今天我调休。”

“可您家里也有一大堆事呀!”

“哎呀,别说啦,孩子发着高烧呢!”

“老赵,您老帮忙干这干那的,叫我怎么感谢您呀!”

“唉,大妈,不要客气嘛,远亲不如近邻呀!住在一个院就是一家人!”

“好,咱们一块去!您真是好人啊!”

6.阅读《种花》短文。想一想,在什么地方可以写对话,怎么写。然后用对话展开故事情节。

要求:

①要根据故事内容写对话。

②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③注意标点符号的运用。

④不要超过400字。

种花

王老师要求我们在校园的苗圃里种花,并讲解了种花的要求。同学们纷纷表示:一定要完成任务。体育委员王钢带领男同学用铁铲翻地,还不断地告诉我们翻地的方法。我们照他说的把硬土块打碎,把土松的软软的,又挖了一个个小坑。该下种了,王老师又讲了下种的要求。女同学把一粒粒花籽安放在小土坑里,然后细心地埋好。花籽埋好了,同学们又浇上水。看着同学们认真劳动的样子,王老师表扬了我们。

7.从下面提示的故事内容中选一个,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围绕中心展开故事。

②可以自行设计人物。

③要写出人物之间的对话。

④字数不要超过400字。

故事内容提示:

①在图书馆看书时,我不小心把《动物趣闻》这本书撕了一个大口子……。

②在中队会上,大家研究到哪儿去参观,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发言……。

③王老师要求班里选一位卫生委员。听了老师的话,大家思索着……。

④晚饭的时候,爸爸问起我学习的情况。我赶忙打开书包,让爸爸检查作业本……。 ⑤校园的大树下,几个小伙伴在议论着什么。我赶忙跑过去一听,原来……。

8.仿照下面的例子写出五句话。每句话先写出人物的动作,说话的语气,再写出说话的内容。注意正确地使用标点符号。

例:

老师走到我的身边,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亲切地说:“放学后,你主动带领大家进行卫生值日大扫除,并且做得很好,真值得表扬呀!”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照要求,把下面的叙述改为对话。

要求:

①要围绕中心写出对话。

②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

③要分行写对话。可以增加情节。

家庭晚会

周日的晚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开了一次“家庭晚会”。晚会上,妈妈唱了一首通俗歌曲,全家人评论妈妈唱得好。我跳了一个新疆舞,爷爷、奶奶夸我跳得好。

对话展开故事篇三:关键对话分享

对话展开故事篇四:对话描写

对话展开故事篇五:《对话》栏目分析

《对话》栏目分析

自2006年以来,我国国内资本市场快速增长,尤其是2007年全国股市迎来一个空前的大牛市行情,引发了国内民众空前的投资热情,他们对理财知识与信息的渴求也催生了媒体的财经类节目热。

目前,我国财经类电视节目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可将之归纳为资讯综合类财经节目、谈话类财经节目、评论类财经节目、故事类财经节目四大类。在这里我所要分析的是属于谈话类财经节目的《对话》,所谓谈话类财经节目就是以主持人为穿引,以活跃在中国以及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有影响力的经济学人与业界成功人士为访谈对象,以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谈话形式,就经济金融热点、宏观经济决策难点以及学业界争议焦点,进行深度挖掘和观点碰撞。其形式主要是嘉宾的互动,节目形式活泼,节奏较快,致力于为知名度高的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投资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

谈话类财经节目时长多数在60分钟,开播时间一般在晚饭后20:00——22:00之间,此时正所谓电视时段的黄金时间,此时也是电视剧、娱乐节目以及儿童节目等各种节目的热播时段。《对话》栏目的首播时间为每周日 22:05,重播为周二 23:30、周六 8:00、周日 10:00,此栏目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2000年7月全新改版之后推出的一栏演播室谈话节目,每次时长60分钟,是中央电视台目前播出时间最长的严肃节目;其针对的目标收视群体为:关注经济改革动态并具有决策能力的社会精英人士;内容主要有由突发事件、热门人物、热门话题或某一经济现象导入,捕捉鲜活经济事件、探讨新潮理念、演绎故事冲突,着重突出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对话》通过主持人和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充分对话与交流,直逼热点新闻人物的真实思想和经历,展现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成功喜悦,折射经济社会的最新动向和潮流,同时充分展示对话者的个人魅力及其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今日我们所看到的《对话》栏目已经过了长达十年多的长期磨合,节目形态已有比较固定的风格、成熟的团队、稳定的观众群。无疑,《对话》是成功的,那么在国内众多的谈话类栏目不断设立而又匆匆淡漠的今天,为什么

《对话》会取得今日的成功的成功呢?下面我将用所知道的浅薄知识做以下分析:

一、《对话》的长处 1、适合节目内容的节目主持人 《对话》栏目其栏目的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极为严格,强调经验和技术可以培养和锻炼出来,重要的是内涵、是素质。英语过硬、形象成熟,最好做过记者。在技巧上要足够大气、宏观,对现场有足够的驾驭力,要把嘉宾引入你的圈套,让他们既对起来又不吵起来,需要幽默而不哗众取宠、锐利而不较真抬杠。他的主持人陈伟鸿就具有相对广博的文化底蕴及知性沉稳的形象,他的性格特征就给节目选题提供较大的资源优势,形成与生俱来的竞争优势。

2、培养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栏目嘉宾都是能够左右经济走向的权威人士、经历商海沉浮的企业巨头、 见证热点事件的当事各方。其中一部分,或是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前辈,或是有很深造诣的青年才俊。节目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围绕嘉宾所属专业展开探讨,包括嘉宾独特的观点、理念,以及营销手法,

并对嘉宾形成独特风格的背景原因进行探讨和梳理。围绕嘉宾人生经历展开叙述、穿越历史厚重,来探讨人生的意义、价值。

二是以嘉宾为核心,辐射他们所接触过的其他名流。

三是或者紧扣时代脉搏、社会热点的热点人物。针对这一类,

《对话》内容一方面探讨嘉宾成长历程、心路历程;另一方面围绕嘉宾所处的热点新闻展开话题。

3、坚持六个“度”原则 1)、新闻性(热度):基本都是对热点新闻事件做出第一时间的反应;

2)、层次感(深度):从宏观着眼,带有前瞻性、启示性,很有分量;

3)影响力(力度):通过节目制造出关注焦点,进而引起社会关注,提高影响力和公信力。如《感受吴敬琏》就引起了当时整个社会对于股市现状的热议;

4)、尖锐性(利度):紧盯敏感话题和争议人物。如《长虹换血事件》、《基金黑幕》等;

5)切入点(角度):新颖。热播《大宅门》后,《对话》透过它看老字号同仁堂的机遇与挑战。

6)、追踪性(坡度):经常选择具有持续关注度的话题。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对话》多推出的专题系列节目《华尔街风云》和广大观众一起从不同角度

探讨这次危机的源头以及对世界经济所造成的影响;

4、创新 1)、重视网络。节目紧随新媒体科技的发展步伐,努力拓展传播渠道。除了与传

统媒体合作外,《对话》拥有自己独立的官方网站,它开设了节目视频、文字实录、栏目博客及网络视频直播栏目。并在新浪网和央视国际网站上都设立了《对话》专用网页。并利用网络与网友积极互动,适时选取网友关注度高的话题。同时博客、微博等新媒体形式的利用也是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

2)、程序规范。四个阶段,81道工序,从节目的策划、资讯的准备后完成片播出,其中要经历的81道程序都被明确地分列出来,每道工序责任到 人,甚至连嘉宾喝水的茶杯该由谁来洗都明确有人负责,所以节目始终进行得有条不紊。或许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组合和这样的管理,才使这档节目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3)、团队建设:首任制片人王利芬借鉴嘉宾柳传志“建班子、带队伍、定战略”

的思路,为《对话》的创作班子请来电视界企业界的名师,为节目组的工作 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训;

4)借用“外脑”:重视咨询策划。它拥有强大的策划班子,在《对话》的策划库里,有几十个人,被称为常委级的核心策划有八九人,其中有北京广播学院的传播系主任苗棣、央视电视研究所的王璞、《东方时空》创始人之一的关秀、央视社教部西部频道总监童宁、《工人日报》的周刊副主编石述思等,都是在各自的领域里颇有建树、思维活跃的人;其他还包括二十多个

非常热心的参与者,他们大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有大学教授、影视制作人等,他们都是不定期地参与到节目中来,不断地给节目带来新的思维。

5)、嘉宾模式:客座(主)嘉宾+次嘉宾群的模式。这里有必要加以详细解释一下。客座嘉宾是本期对话的焦点,与话题连接紧密,且经常安排两个观点有明显差异来自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场上他们各抒己见,激烈交锋,使节目真正实现强对流。除此之外,《对话》的特点是在观众席首排安置若干个次嘉宾,他们一般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报社记者、相关产业的企业家。当两个嘉宾的碰撞太激烈时,他们可以在更加冷静的角度做一针见血的评析,可以客观地说出两种观点、两类模式的异同。提问机智专业、分析深刻、建议直击要害,是不可或缺的亮点。此嘉宾一般由主持人根据场上形势变化指定回答。这种模式既保证了交流的激烈度,又在峰回路转处把这种交锋引向正途,提升了质量。

以上就是我所总结的今天的《对话》能如此成功的部分原因,相信今后的《对话》栏目会越办越好。

对话展开故事篇六:对话

“对话”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师问、学生答,也不是简单的看书吸纳,而是一种教学理念,一种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多维的、平等的、互动式的思想碰撞、心灵沟通、见解交流、认识启迪的教学形式,它将改变过去那种枯燥、单一、分析式的阅读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充满活力。

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这种多维的对话呢?

一、教师要树立教学民主的思想,创造宽松的对话氛围。

真正实现教学中的对话,做为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

(一)对话式的教学首先挑战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具有知识的绝对权威性,在教师的眼里,学生是头脑一片空白的无知者,有知者站在无知者面前,是一种绝对的权威姿态。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又是教学的主宰者,因为知识在他一个人的手里,他掌握着一节课的命运。教师更用心的是如何以居高临下的优势,使学生毫无疑义地、顺从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教师的眼里,学生始终是接受知识的(乃至被灌输的)对象。在这样的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生动的学习,而是始终围绕着教师转。

对话式的教学其次也在挑战传统意义上的“书本为中心”的教学。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书本是圣经,更是绝对的权威,教师都要拜倒在它之下。学生更要毫不怀疑地接受它。在学生面前,课本上的一篇篇文章,不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大门,而是使学生迷信的经典(这里并没有否定教材相对的权威性),当一个人到了“迷信”的状态,独立思考的智慧之门便会慢慢关闭。

实际上,我们的学生所处在的时代,已经不是那个封闭的时代。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手段的先进与普及,我们的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头脑空

空,他们有时在某些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远比教师知道的多,而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评价标准(尽管是不成熟的),因此,他们往往不甘于无批判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书本上的知识,甚至,他们明显地怀疑教师所传授的“真理”。因此,我们再也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他们是无知者,一言堂的“经师”应该走出现代教育的课堂。

(二)建立正确的学习概念,消除学生“怕错”的心理障碍。

我们会在许多学校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小学生刚上一年级时学习的欲望极强,兴趣极浓,对于老师的提问可谓争先恐后地发言。可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愿意探讨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甚至寥寥无几。这里有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没有发挥教学民主,没有针对人的学习的特点实施教学。而是认为,学生对于教师的提问必须回答正确,否则,就不是好学生,学生就要看老师的脸色。长此以往,学生再也不敢倾吐内心的思想,而是互相观望、等待,以至等教师说出标准答案。学生不敢说、不敢想,在头脑中建立起错误的学习概念。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关注的是知识本身,自然“传授”成了这一观念下的教学方法,以至发展成“灌输”。我们在听课中经常会看到,学生很少主动发问质疑,很少和别人争论问题,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在他们幼小的心中,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老师问,你回答”,学习就是“好同学回答差同学听”,学习就是“站起来就要回答得正确,令老师满意”,学习就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答案”。这就是教学的悲哀!不管你承认与否,我们长期的教学导致的就是这样一个结果。

因此,教师应以实际的教学行动,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学习概念。

(1)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回答问题时说错。

(2)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观点提出疑问,鼓励有理有据地挑战教师、同学、作者的观点。

(3)提倡有创意的阅读。

(4)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送给学生一些微笑,多一些善意的帮助,让指责、冷漠、嘲笑、讽刺远离我们的课堂。

当学生感到,课堂是一个互相启发和交流的场所,是一个使自己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场所,是一个充满了许多错误的场所,是一个从有疑到无疑又到有疑的场所,是一个有着“我”发言和辩论权力的场所,是一个真正充满了学习情味的场所时,学生才能消除学习中的畏惧、爱面子等心理障碍,真正在课堂上与教师、与文本展开对话。那时,我们的课堂将成为一个各抒己见的场所,成为一个探索问题的场所,成为一个人与人思想、心灵交流的场所,成为一个聆听他人的发言,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的场所。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创设对话情境。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我为中心”的传承式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情境的创建者。

(一)利用阅读期待,创设解决问题的对话情境。

对话,既然是一种沟通与交流,那么,我们必须使学生产生沟通与交流的愿望。特别是当学生通过自学、初读,对课文内容已经了解、甚至比较熟悉的情况下,使学生再次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则是我们深入教学的重要策略。因此,我们应针对不同类型、特点的课文,创设引起学生思维的问题情境。

(二)抓住学生发言,创设学生争论的对话情境。

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特别是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所暴露的问题。我们许多教师,很怕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那样会打乱自己的原定教案。而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很好把握学习互动中生成的问题,把一个人的问题(当然是关键的、重要的问题),转化成全体学生的学习资源。

(三)活用教材,创设生动的对话情境。

教师应该善于针对课文的特点,灵活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生动的语言实践中实现对话。

三、以与文本对话为核心,教给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一定要以阅读的文本(即课文)为核心,而不应当抛开文本提供的话题进行教学,否则,“阅读”将被架空。

那么,在我们小学的阅读教学中,所说的“文本”指什么?通俗的讲,就是语文书上读的一篇篇课文,课余从报刊、杂志、网络上读到的文章、小说等以文字(包括配以的图片)呈现的书面材料。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应当说,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写作目的。我们读文章,所说的与文章对话,就是与作者、与文章中的人物进行对话。记得有一部电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去图书馆看书,他有心脏病,本来认为图书馆很安静,可是,他看着看着,突然听到啪的一声,旁边的一个人使劲拍了一下桌子,嘴里还嚷道:“好,打得好。”一会,又啪的一声,喊“哎呀,真笨。”结果,那个有心脏病的人差点犯了病。为什么旁边那个人会这样?因为他看小说进入了故事情境。当然,这个人在图书馆里没有注意自己的行为,影响了别人,这一点是不可取的。但他的确看书很投入,可以说,他就进入了一种对话情境。再比如,有的人读一部小说,有时禁不住笑出声来,有时是泪流满面,有时又愤怒不已。原来,他已经进入到文章描写的故事之中了,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呼吸,共

命运。这就说明他在与文章进行更深入的对话。如果学生在阅读文章时真正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不但能深入读懂它,而且会感到阅读的真正乐趣。

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教给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基本方法。

(一) 把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文做为展开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二)在发现、质疑、思考、体会、想像的过程中实现对话。

发现、质疑、思考、体会、想像的过程就是深入理解文章的过程。

下面介绍几个方法:

1、题目入手,质疑解疑

题目是文章内容精要的提炼,抓住它向文章发问,在读文解答过程中实现对话。

2、深入阅读,不断探究。

在深入阅读中,要指导学生开动脑筋,不断思考、发问。向谁发问?就是向作者、或向

文章中的人物发问。问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问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问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那样说、那样想、那样做?

3、结合生活,理解感悟

要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感,更重要的就要联系起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对话展开故事篇七:对话的三种形式

对话展开故事篇八:看图写对话

看图写对话

教材分析:

本单元习作要求学生仔细阅读《乌鸦反哺》,体会有关对话的写法。凭借教材中的三幅图画进行看图作文。材先给了范例,帮助学生阅读思考写人物对话的方法,又提供了可选作习作内容的三幅图画,还强调了写作要求——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这些要求具有很大弹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任选一幅,也可以另选内容写一段对话。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人物对话描写,把一件事写生动。

2.通过观察图画引导学生合理想象人物对话。 3.掌握写对话的一些基本方法: ①提示语所处两种位置的方法; ②在对话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图意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会人物对话的写法。难点:写对话时,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想考考大家的记忆力,看看谁能在一分钟的时间里把它记在脑子里。

2.出示儿歌,学生自由背诵。

“看图作文很容易, 时间、地点别忘记, 动作、神情看仔细, 人物对话合情理, 小小作家就是你!”

3.检查背诵,学生齐背。

二、仔细看图,学习写话

1.看一看、想一想:图上画了什么时间,谁来到哪干什么?小白兔和妈妈会说些什么呢?教师提示:要根据场景和人物的动作合理想象人物的对话。

2.练一练:与同桌分别饰小白兔和兔妈妈进行对话练习。

3.说一说:自愿上台交流。过渡:怎样把这些对话写下来呢?

4.学一学:学生自读例文《乌鸦反哺》。

5.议一议:你发现这个对话片断有什么特点吗? ①书写格式──人物对话要另起一行。 ②写对话时,要正确使用提示语和标点符号。出示句式: ×××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

★教师提示:两个句子提示语的位置发生变化,两个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发生变化。

③知识点补充:描写人物对话时,还有不需要提示语和提示语在说话内容中间的另外两种句式,以后我们可以在习作时选用。(学生了解即可)

6.讲一讲:谁上台来说一说整个编好的小故事呢? 请用上刚才所学的两种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式。

7.评一评:他的人物对话合情理了吗?(学生自由评议)教师随机点拨:提示语在句末可表示情况紧急,也避免文章形式单一呆板;叙述人物语言前加入了动作、神态的描写能使对话更形象生动。

三、知识迁移,想象对话

1、任选一幅插图,展开想象,想一想图上的内容,再和同桌说说。

2、全班交流。学生互评,教师引导。

3、写一写。同学们用手中的笔,把刚才说的都写下来吧。别忘了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四、布置任务,练习写作

1、强调:写对话时,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会根据人物的对

话来分清自然段,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2、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3、修改评议。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在谈到关于写作的教学建议时,有这么一句话:“1~4年级从写话、习作人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就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在三下,仍然要把调动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保护和加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作为习

作教学的重点,我们都知道,学生学习写作,是为了能够具备“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写作能力的形成是有条件的,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难,需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在三下,虽然有了上个学期8次习作课的实践,但也只是初步接触,还是处于起始阶段。对学生来说,每一次习作不仅有着这样那样的具体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们首先面临这样一些问题:对这次习作内容是否感兴趣?我有没有东西可写?能不能把这次习作写好?从某种意义上说,解决了这些主要问题,其他具体困难就比较容易克服了。

因此,本课的教学我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对每一次习作都充满信心;减缓坡度,降低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只有让学生经历作文的全过程,丰富学生的生活,从说到写,从仿到作,读写结合训练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因此这次指导学生看图作文,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一要熟读深思,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尤其是对话的写法;二要处处用心,仔细观察图上每一个细小的画面,弄清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三要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四要多做多改,虚心听取老师和同学的意见,逐步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五要有学法的指导,总结一些写作的方法,把训练作到实处,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仅会写这堂课上的作文,而是能写这一类的文章。 课堂上,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发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而且使他们的表达连贯、和丰富,逐渐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但对课堂的突发情况,我课前备学情不充分,处理得不好。如在课堂上,有一学生认为第一张图片中小白兔不会相信妈妈的话,还会去询问其它动物。我就应该及时引导,让学生知道妈妈是值得信赖的,让学生树立确定的价值观。

对话展开故事篇九:从问答走向对话

对话展开故事篇十:《对话》: 成功人士的T型台

《对话》: 成功人士的T型台 背景介绍

《对话》节目中央电视台经济部2000年7月全新改版之后推出的一栏演播室谈话节目,每次时长60分钟,是中央电视台目前播出时间最长的严肃节目。

《对话》节目作为一档谈话类节目,已经存在了十余年,如果说有什么电视节目能让talk show这种移植到中国不久,上升势头已经略显疲态的电视节目形式在2001年大放异彩的话,那就是《对话》,正因为有了这档节目,2001年成为了对话年,《对话》在中国热播的意义从一开始就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电视节目本身,当传媒的触点已经链接到中国人日常生活和社会精神末梢的时候,它所引爆的是整个时代的回响。这档谈话类节目由突发事件、热门人物、热门话题或某一经济现象导入,捕捉鲜活经济事件、探讨新潮理念、演绎故事冲突,着重突出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

《对话》通过主持人和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充分对话与交流,直逼热点新闻人物的真实思想和经历,展现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成功喜悦,折射经济社会的最新动向和潮流,同时充分展示对话者的个人魅力及其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就文化价值而言,《对话》节目把自己整体,宏观的切入点表述为这样三点:一是全世界范围内举足轻重的嘉宾,二是经济前沿里有价值的思考,三是创造性的表现方式。

就收视率而言,《对话》是成功的,这不仅仅是有目共睹的感性认识,而且

还可以通过这一系列的统计数据来证明,《对话》栏目的首播时间为每周日 22:05,重播为周二 23:30、周六 8:00、周日 10:00,针对的目标收视群体为:关注经济改革动态并具有决策能力的社会精英人士。中央电视二台选择在这样的时间段来播出《对话》节目,实现的是两个零的突破:一是以往中央电视台二台在晚上23点以后收视率基本为零,二是广告收入在这个时间段也为零,但是,这些记录都一一被《对话》所打破,而且,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对话》的收视率就由最初的0.25%翻了四倍,上升到1%,甚至各类分析电视节目的形态报告都一直在关注《对话》是怎样凭借不到1%的收视率把自己的广告时段卖出一个天价的,而围绕这个1%产开的认同,自豪,向往和憧憬都为这个节目维系了一批可能远不止这个数字的忠实追随者。

但到如今,《对话》的收视率一直维持在0.6-0.7之间,《对话》的收视率并非特别稳定,但《对话》的前制片人王利芬(注:《对话》现制片人为陈红兵 段庆红)一直明确表示,《对话》作为一档生存时间长的栏目,有其独特的魅力,并不担心曲高和寡,只要能够得到锁定的目标观众群体的认同就可以了,虽然其收视率相比起其他综艺类节目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其广告销售率在中央电视台一直是最高的。

我之所以选择《对话》栏目,不仅仅是因为其栏目的独特魅力,更多的是,其栏目不遗余力的致力于为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和投资者们这些成功人士提供一个交谈和对话的平台,我们好像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商业精英,是《对话》这档栏目,让我们接近了他们,听他们讲述着成功的故事。在全球冷热变幻风云突变的今天,这档栏目一直都为我们和精英人士之间拉近着距

离,不仅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模板,也展现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过去,这个平台也许更多的是给娱乐明星和综艺艺人们,而现在自从这档节目的播出之后,这俨然是一个商业精英们的T型台。

文献回顾 《“大众化“与”新形态“ ——关于电视经济节目变革的对话》

关于其电视节目形态的回顾:

“对话是脱口秀的形态,只要是对传播经济有用,任何电视形态都应该接纳和采用,而现在对于《对话》的争论点,一点是到底是做话题还是做人物,另一点,到底是做新闻人物还是做精英人物,就话题来说,话题是一个逻辑性的东西,一层一层的,而电视涉及到主题就特别痛苦——话题实际上是一个主题谈话,就谈话节目本身而言,可以借鉴的手段相当多,而就任务来说,谈话节目,是一种讲故事最好的方式之一。

而就人物而言,《对话》想做的,仍然是新闻人物,哪怕是精英,也是精英正身处着某一件新闻事件而言的,好比金庸上了《对话》栏目,并不是要做人物专访,而是因为他写的《笑傲江湖》拍成了电视剧收视率飙升这一事件来到《对话》栏目展开的人物访谈,而非他本身。如果请了王家卫,也是因为《花样年华》正在热映,每一位请来的精英人物,都是有理由的。

《CCTV对话》,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对话》栏目组,南海出版公司2002年版

关于其借鉴文化理论的回顾:

以对话形式出现的电视节目非常多,竞争也非常激烈,《对话》将核心竞争

力确认为:时代前沿的思考,重量级嘉宾,创作性的表现形式,做节目和经营一种产品是一样的,重要的是节目的目标观众群体。而《对话》节目,主要定位在精英文化,精英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种高度之后,由社会精英阶层,知识分子创造,传播和分享的文化,大众文化的不断扩张,使其他地方文化尤其是精英文化处境艰难,但任何一种综艺文化,若过分突出其中的某一部分,必然造成整个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因此,承载精英文化分子的知识分子可以考虑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利用多种途径实现精英文化的附属,《对话》栏目坚守自己的文化品位和思想内涵,针对关注经济改革动态并具有决秉能力的社会精英人士,《对话》不仅仅请到的都是重量级嘉宾,而且在挑选现场观众时也已高层次,高素质为一条重要原则,使整个节目呈现出一种精英主义情结。

相关书目:

《网络新闻学》,杜骏飞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电视策划新论》任金州主编,程鹤麟、张绍刚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走向21世纪的中国电视——台长、专家访谈录》,龙耘 朱学东,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关于《对话》栏目的引申和论述

就叙事方式来看:所有的谈话类节目,都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点,那就是它强烈的叙事性,每一段叙事,都有可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谈话这种形式本身带给观众的印象可能包含着平等,沟通,倾述,发泄等,但谈话的内容,却都富有着强烈的故事性。故事是谈话节目阐发的意义的载体,通过故事反映问题,通

过故事引发讨论,故事承载着讨论的起点和归宿。而《对话》节目,也是在讲故事,遵循着这样一个架构:关于嘉宾的介绍,讲述嘉宾的故事,围绕嘉宾和他的故事展开讨论。而话题性的谈话节目更是从讲故事开始:讲述一个故事,引出话题,介绍和话题相关的嘉宾,讨论话题。这些结构,恰好说明了讲故事在中国目前的谈话节目中的重要地位。叙事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表达方式,而谈话节目的叙事特点,就是从悬念建构出来的故事性。一般说来,就如上述文献所提到的,人物类的谈话节目收视率会高于话题类的谈话节目,因为人物本身的未知元素构成了叙述的悬念,就好比《对话》栏目中邀请的嘉宾们,本身就构成了一个个悬念,与其说让他们讲故事和道理,不如是我们通过这档节目了解了更多关于他们背后的故事。

而就讲故事的本身叙事方式而言,故事的叙事方式在电影,电视剧,和谈话节目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悬念,细节,铺垫,重复,冲突,高潮等。这些不仅仅是故事片的专利,也可以在谈话节目中派上用场。只是目的不同的是,谈话节目是希望通过故事来引出话题或者是说明话题,故事是节目进行下去的一个辅助成分。只是从故事的表现形式来看,故事片是靠演员,非职业演员来扮演角色,故事一般不是发生在表演者自身身上,谈话节目无需扮演,它是生活中真实的人和事件的反应,对于《对话》节目,往往是紧跟热点和实事的,就其本质就是一档故事的开始,因此都是真人真事。

从故事的设计上来看,故事片的剧情是预设的,在拍摄之前就知道故事的脉络和走向,结尾也是封闭的,谈话节目的内容是未知的,中间充满变化和意外,结尾是开放的,最后能发生什么,我们永远也不能预料,更多的时候,这档节目只能表示当时主人公的心情和变革。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127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