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故事及其哲学意义

| 儿童故事 |

【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哲学故事及其哲学意义篇一
《哲学与哲理故事》

哲学故事及其哲学意义篇二
《很有含义的十一个管理哲学故事》

很有含义的十一个管理哲学故事

No.1 猴子与岗位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适当位置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房顶.

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伤的缺了耳朵断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间房子的猴子也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活的好好的.

究其原因,第一间房子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难度过大,够不着,被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着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难度增大,两只猴子只有协作才能取得食物,于是,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都能取得够吃的食物,很好的活了下来.

做的虽是猴子取食的实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人才与岗位的关系.

岗位难度过低,人人能干,体现不出能力与水平,选拔不出人才,反倒成了内耗式的位子争斗甚至残杀,其结果无异于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岗位的难度太大,虽努力而不能及,甚至埋没,抹杀了人才,有如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的命运.

岗位的难度要适当,循序渐进,如同第二间房子的食物.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能力与水平,发挥人的能动性和智慧.同时,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使人才间相互协作,共渡难关.

NO.2 七个人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 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

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

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同样是七个人,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风气。所以一个单位如果有不好的工作习气,一定是机制问题,一定是没有完全公平公正公开,没有严格的奖勤罚懒。如何制订这样一个制度,是每个领导需要考虑的问题。 有感:新加坡听到的一句话-制度决定行为。

No.3 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

一个心理学教授到疯人院参观,了解疯子的生活状态。一天下来,觉得这些人疯疯癫癫,行事出人意料,可算大开眼界。

想不到准备返回时,发现自己的车胎被人下掉了。“一定是哪个疯子干的!”教授这样愤愤地想道,动手拿备胎准备装上。

事情严重了。下车胎的人居然将螺丝也都下掉。没有螺丝有备胎也上不去啊! 教授一筹莫展。在他着急万分的时候,一个疯子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嘴里唱着不知名的欢乐歌曲。他发现了困境中的教授,停下来问发生了什么事。 教授懒得理他,但出于礼貌还是告诉了他。

疯子哈哈大笑说:“我有办法!”他从每个轮胎上面下了一个螺丝,这样就拿到三个螺丝将备胎装了上去。

教授惊奇感激之余,大为好奇:“请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疯子嘻嘻哈哈地笑道:“我是疯子,可我不是呆子啊!”

其实,世上有许多的人,由于他们发现了工作中的乐趣,总会表现出与常人不一 样的狂热,让人难以理解。许多人在笑话他们是疯子的时候,别人说不定还在笑他呆 子呢。

做人呆呆,处事聪明,在中国尤其不失为一种上佳做人姿态。

No.4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

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

一个

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No.5 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两个人在森林里,遇到了一只大老虎。A就赶紧从背后取下一双更轻便的运动鞋换上。B急死了,骂道:“你干嘛呢,再换鞋也跑不过老虎啊!”A说:“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好了。”

二十一世纪,没有危机感是最大的危机。特别是入关在即,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我们以为非常稳定和有保障的企业,也会面临许多的变数。 当更多的老虎来临时,我们有没有准备好自己的跑鞋?

No.6 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三个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三年来我每天与外界联系,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200%,为了表示感谢,我送你一辆劳施莱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我们的选择决定的,而今天我们的抉择将决定我们三年后的生活。我们要选择接触最新的信息,了解最新的趋势,从而更好的创造自己的将来。

No.7 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他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报复!!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 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去为自己拉一些客户,成为公司独挡一面的人物,然后带着这些客户突然离开公司,公司才会受到重大损失,非常被动。”A觉得B说的非常在理。于是努力工作,事遂所愿,半年多的努力工作后,他有了许多的忠实客户。再见面时B 问A:现在是时机了,要跳赶快行动哦!A淡然笑道:老总跟我长谈过,准备升我做总经理助理,我暂时没有离开的打算了。

其实这也正是B的初衷。一个人的工作,永远只是为自己的简历。只有付出大于得到,让老板真正看到你的能力大于位置,才会给你更多的机会替他创造更多利润。

No.8 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

曾经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壁辉煌,把皇帝高兴坏了。可是这小国的人不厚道,同时出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想了许多的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样的。 怎么办?使者还等着回去汇报呢。泱泱大国,不会连这个小事都不懂吧?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说他有办法。皇帝将使者请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稻草从另一边耳朵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从嘴巴里直接掉出来,而第三个金人,稻草进去后掉进了肚子,什么响动也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老天给我们两只耳朵一个嘴巴,本来就是让我们多听少说的。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No.9 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 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 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 No.10 鞋带松了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No.11 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陈阿土是个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他新奇不已。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 “GOODMORNINGSIR!”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如是 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MORNINGSIR!” 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

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烦的。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

GOODMORNING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啊!!真是丢脸死了。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MORNING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又一天的早晨,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MORNINGSIR!”与此同时,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哲学故事及其哲学意义篇三
《具有教育意义的哲理故事18篇》

具有教育意义的哲理故事18篇

1、瞎子打灯笼

-一个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地说:“你明明知道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盲人一想,对呀!

-故事的第一节告诫我们,局限思考是从自己的角度思考, 整体思考是你把自己放到整个环境中去考虑。系统地思考问题,就会发现,你的行为会对别人产生互动。-

2、哥伦布的鸡蛋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认为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他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是我们去也会发现的。”面对责难,哥伦布不慌不乱,他灵机一动,拿起了桌上一个鸡蛋,对大家说:“诸位先生女士们,你们谁能够把鸡蛋立在桌子上?请问你们谁能做到呢?”大家跃跃欲试,却一个个败下阵来。哥伦布微微一笑,拿起鸡蛋,在桌上轻轻一磕,就把鸡蛋立在那儿。哥伦布随后说:“是的,就这么简单。发现美洲确实不难,就像立起这个鸡蛋一样容易。但是,诸位,在我没有立起它之前,你们谁又做到了呢?”

-创新从本质上是一种对新思想、新角度、新变化采取的欢迎态度,它也表现为看问题的新角度。很多时候,人们会说,这也算是创新吗?原来我也知道啊!创新就这么简单,关键在于你敢不敢想,肯不肯做。

3、青蛙现象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青蛙放到一锅热水中,那青蛙遇到剧烈的变化,就会立即跳出来,反应很快。但是把青蛙放到冷水中去,慢慢给水加温,你会发现青蛙刚开始会很舒适地在水里游来游去。锅里的水温度在慢慢地上升,它毫不察觉,仍然感到暖洋洋的自得其乐。一旦温度上升70~80度时,它觉得有威胁,想跳出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因为它的腿不听使唤,再也跳不起来,最后只得被煮死。这就是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第一,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我们的成功与失败。大环境的改变有时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学习,多警醒,并欢迎改变,才不至于太迟。第二,太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危险的时刻。很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就是你最危险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而且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第三,要能觉察到趋势的小改变,就必须“停下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而学习是能发现改变的最佳途径。

-

4、砌墙工人的命运

-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开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10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你手头的平凡工作其实正是大事业的开始,能否意识到这一点意味着你能否做成一项大事业。-

5. 钉子

-有一个坏脾气的男孩,他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个钉子在后院的围栏上。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钉子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容易。于是,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父亲这件事情。父亲又说,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一天天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给拔出来了。-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栏上的洞。这些围栏将永远不能恢复到从前的样子。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就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僵持,而造成永远的伤害。如果我们都能从自己做起,开始宽容地看待他人,相信你一定能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为别人开启一扇窗,也就是让自己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

6. 买烟

-甲去买烟,烟29元,但他没火柴,跟店员说:.“顺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员没给-

-乙去买烟,烟29元,他也没火柴,跟店员说:“便宜一毛吧。”最后,他用这一毛买一盒火柴。

-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边际效应。第一种:店主认为自己在一个商品上赚钱了,另外一个没赚钱。赚钱感觉指数为1。第二种:店主认为两个商品都赚钱了,赚钱指数为2。当然心理倾向第二种了。同样,这种心理还表现在买一送一的花招上,顾客认为有一样东西不用付钱,就赚了,其实都是心理边际效应在作怪。

-变换一种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换一种做法结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

7. 聪明的男孩

-有个小男孩,有一天妈妈带着他到杂货店去买东西,老板看到这个可爱的小孩,就打开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这个男孩却没有任何动作。几次的邀请之后,老板亲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进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亲好奇地问小男孩,为什么没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板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为我的手比较小呀!而老板的手比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别人比自己强。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学会适时地依靠他人,是一种谦卑,更是一种聪明

8. 听的艺术-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有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做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心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什么你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这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这就是“听的艺术”。一是听话不要听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上头。要学会聆听,用心听,虚心听。

9. 两个和尚-

-有两个和尚分别住在相邻的两座山上的庙里。两山之间有一条溪,两个和尚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右边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过头了。”便不以为然。哪知第二天,左边这座山的和尚,还是没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样,直到过了一个月,右边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于是他便爬上了左边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当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庙前打太极拳时。他十分好奇地问:“你已经一个月没有下山挑水了,难道你可以不喝水吗?”左边这座山的和尚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如今,终于让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了。”

-我们常常会忘记把握下班后的时间,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培养自己另一方面的实力。这样在未来当我们年纪大了,我们还依然会有水喝,而且还能喝得很悠闲。

10. 学会舍弃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个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甲笑而不语,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不得已不断地从一筐的石头中挑一个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时候他的筐里结果只剩下一个石头!

-人生中会有许多的东西,值得留恋,有的时候你应该学会去放弃。

11、把心径扩大1毫米

-有一家牙膏厂,产品优良,包装精美,受到顾客的喜爱,营业额连续10年递增,每年的增长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业绩停滞下来,以后两年也如此。公司经理召开高级会议,商讨对策。会议中,公司总裁许诺说:谁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公司的业绩增长,重奖10万元。有位年轻经理站起来,递给总裁一张纸条,总裁看完后,马上签了一张10万元的支票给了这位经理。那张纸条上写着:将现在牙膏开口扩大1毫米。消费者每天早晨挤出同样长度的牙膏,开口扩大了l毫米,每个消费者就多用1毫米宽的牙膏,每天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装。第14年,公司的营业额增加了32%。

-面对生活中的变化,我们常常习惯过去的思维方法。其实只要你把心径扩大1毫米,你就会

看到生活中的变化都有它积极的一面,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12. 低头看路

-那年放暑假,小胖跟父亲去看爷爷奶奶,途中要走三十里的路,还要翻过一道高高的山梁。走了两个多小时,还在梁上,望着遥遥无际的前方小胖怎么也不肯迈步了。父亲威严地命令道:“别尽往前瞅,低头看路,下了山梁就到了。”没办法,小胖只好怏怏地跟着。不过这以后,小胖不再一次次老眺望远远的目的地,而是低头看着脚下的路,不断欣赏着沿路那些形状各异的石块和花草,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爷爷奶奶家。

-当你向一个大目标挺进时,不妨将这个目标分解成无数个眼前具有可见的小目标。道理很简单:一个关注远方的人,首先一定要学会关注眼前。

13.不可改变的真理

-有一年,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曾有一名教授给刚入学的新生出了一道测试题:一加一等于几?学生们一阵大笑之后想:这么简单的题,连三岁小孩都会,看来其中必有其他深意。于是有85%的同学竞没有给出答案,5%的同学回答是“三”,至于剩下10%的同学,答案五花八门。

--于是,教授公布了最后答案:“二!”在学生们面面相觑之后,教授意味深长地说:“一加一等于二,这是一个不变的真理,不能、也不会因为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事实上,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一层虚拟的外表,就看我们怎么对待了

14. 智者的眼睛

-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大家非常希望能听他谈谈成功之路。但他只是淡淡一笑,说:“还是出个题考考大家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地拥去,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是你,会怎么办?” 有人说“绕道走”,也有人说“游过去”。商界奇才含笑不语,最后他说:“为什么非得去淘金,为什么不可以买一条船开展营运?” 大家愕然。商界奇才说:“那样的情况,就是宰得渡客只剩下一条短裤,他们也会心甘情愿的。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做的,这就是成功之道。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

15. 和尚分粥

-僧多粥少,每到开饭时,和尚们一拥而上,本来就少得可怜的粥被挤翻了。大家都挨饿。 和尚们推荐了一位长者分粥,可分粥者大权独掌,为能多分点粥,一些和尚开始溜须拍马,加上平时相互关系就有厚薄,分粥者把粥分的多的多,少的少。

饿得受不了的和尚提议轮流分粥。这下可好,轮到自己分时撑个半死,他人分时饿得发昏。 方丈云游回来了,决定由其中一名和尚全权分粥,其他不得有异,但又规定分粥者最后取粥。从此和尚们均等地吃上了热粥。

-此故事告诉我们至少三个道理:①凡事必须有制度、机制去规范:②制度必须不断创新,

与时俱进;③好的机制不一定复杂,复杂的机制不一定好。

16. 成功

-贝尔纳是法国著名的作家,在法国影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有一次,法国一家报纸进行了一次有奖智力竞赛,其中有这样一个题目:如果法国最大的博物馆卢浮宫失火了,情况紧急,只允许抢救出一幅画,你会抢哪一幅? 结果在该报收到的成千上万回答中,贝尔纳以最佳答案获得该题的奖金。他的回答是:“我抢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17. 水桶的故事

-从前人们使用木水桶打井水。一天,一位老兄家用的水桶烂掉几块板,而眼下又找不到合适的木板。他就随便找来几块长度不一的木板,重新匝好水桶。但是当他从水井里打起一桶水后,发现桶里盛的水比以前少,他心里很纳闷这是怎么回事?经过检查,他发现新换上的木板中有一块特别短,桶里的水都从那个地方淌出来,而那些长出的木板并不起作用。

- 一个系统的效率高低,不是取决于系统中某个体的最高效率,而是取决于它的最短点。所以,我们在系统工作中,要特别注意那些薄弱点(短处)。

哲学故事及其哲学意义篇四
《寓言故事蕴含的哲学道理》

第一课 一切从实际出发

【寓言典故】杀龙妙技

朱泙漫变卖了家产,带了一千两黄金去拜支离益为师,学习杀龙的技术。转瞬三年,学成归来。有人问他究竟学了什么?他一面回答,一面就把杀龙的技术——怎样按住龙的头,怎样踩住龙的尾,怎样从龙颈上开刀等,一一表演给大家看。大家问他,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他这才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龙这样东西,他的本领是白学了。

[教学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但人们要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有自然物的客观存在:要杀龙,就首先要有龙的存在。这正是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寓言典故】人和鱼雁

齐国有一户田姓人家,在家大摆筵席。客人中有献上鱼和雁作为礼物的。主人看了很高兴:“一天对我们真优厚啊!你看,这些鱼儿、雁儿,不都是为我们的口腹享受而生的吗?”客人们听了随声附和。座中有一位鲍家小孩,才十二岁,站起来说:“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人也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由于大小智力的不同,生物界有弱肉强食的情况,但并没有什么上天注定谁为谁生的道理。人类选择可吃的东西做食品,这些东西难道是上天特地为人类创造的?正如蚊子喝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难道也是上天特意要生出人来给它们做食物的么?”

[教学内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唯心主义和有神论者总是把世界上的一切都看成是神或上帝的“杰作”,否认人类社会的客观物质性。而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物质世界发展的高级阶段。鲍家小孩的话,难道不能有力地说明这一点吗?

【寓言典故】画鬼最易

有一个客人为齐王绘画。齐王问他:“画什么东西最难呢?”他说:“画狗画马都是最难的。”齐王又问:“那么画什么东西最容易呢?”客人说:“画鬼最容易。因为狗和马人们天天看得见,天天摆在面前,要画得惟妙惟肖,就很不容易。至于鬼呢,无影无形,谁也没见过,不摆在人们面前,谁也不能证明它不象鬼,所以画起来就最容易了。”

[教学内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简要分析]这个寓言说明: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鬼神之类的东西,鬼神之类的东西,无非是人们主观想象,并非客观实在。社会的产生,既不是什么神灵的杰作,也不是人的意识的创造,而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

【寓言典故】从象箸推去

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子,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再也不会用陶罐土碗盛饭菜了,一定要有明犀碧玉做的杯碟来相配;用了玉杯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来盛小米蔬菜,务必装象尾豹胎一类的山珍海味了;吃了象尾豹胎,就再也不会穿粗布住茅房,一定要穿锦衣、居大厦。这样下去,享受的欲望就会不断的扩大,必然要用天下民脂民膏来填饱一个人的欲望,国家就危在旦夕了。果然,纣王最后就亡了国。因此,所谓圣人就是见

微知著,从端倪推测后果。

[教学内容]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简要分析]未来事物是将来才出现的,但人们可以想象未来事物的状态,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见,对自己将要采取的行动提出计划方案。这样的意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吗?这个寓言告诉我们:箕子的担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象箸”推出来的,是“从端倪推测后果”,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寓言典故】苑囿嫌大

齐宣王问孟子说:“我听说周文王的猎苑足足围了七十里,有没有这样的事?” 孟子说:“书上是这样记载的。”

“难道真有这么大吗?”

“当时老百姓还嫌太小呢。”

齐宣王叹口气说:“我的猎苑只围了四十里,老百姓都嫌太大了,为什么呢?”

孟子说:“文王的猎苑虽然方圆七十里,可是老百姓可以进去砍柴,文王和人民一同使用这猎苑,因此,人民嫌它太小。而您呢?我初来齐国,问明了禁令才敢入境,听说大王的猎苑不准百姓砍柴拾草,不准随意进出,杀死一头麋鹿,就要判成死罪。这不是设下了一个方圆四十里的陷阱了吗?人民嫌它太大,难道不合情理吗?”

[教学内容]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简要分析]人们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有正误之分,就主观方面而言,主要是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面对同一个猎苑,齐宣王嫌太小,而老百姓嫌太大,原因何在?阶级立场不同而已。

【寓言典故】偷鸡贼

有个人专门偷邻居的鸡。有人劝告他:“快不要偷了,这是不道德的。”他说:“我决心痛改前非,不过我偷瘾很重,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难。这样吧,从今天起我减少到一月偷一只,到明年就可以不偷了。明知是不道德的事,就应及早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教学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简要分析]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故事中的主人公明明知道是错的,为什么不及时改正、还要等到明年呢?

【寓言典故】死错了人

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教学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简要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故事中的主人公却一切以本本为准,照抄照搬,而对眼前的客观实际却根本不看,最终闹出了一个

大笑话。

【寓言典故】余桃啖君

卫国有一道法律:谁偷坐了国王的马车,就要被砍去双脚。那时,弥子瑕很受国王宠爱。一天深夜,乡下有人跑来报告弥子瑕,说他的母亲得了重病。弥子瑕跑到宫里,偷来了国王的马车,星夜赶回乡下去了。国王听到这件事后称赞说:“真是一个难得的孝子,为了母亲,忘记了自己会受到砍脚的刑罚。”又一次,弥子瑕倍着国王在果园游玩,弥子瑕吃到了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着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国王面前,请他品尝。国王笑着说:“弥子瑕是真正的爱我啊!只想到让我尝尝甜头,忘记了剩桃上还沾着他的口水。”过了几年,弥子瑕渐渐失去了国王的宠爱,得罪了国王,国王说:“当初你偷驾我的马车,狂妄之极;又让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该当何罪?”弥子瑕的行为并没有改变,而以前被认为是贤惠,后来却因此而获罪。只在于国王的爱憎改变了。

[教学内容]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简要分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故事中的国王则完全是以个人好恶来判断是非,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出发,肯定会祸国殃民。

【寓言典故】疑人偷斧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他疑心是邻家的儿子偷的,就很注意他,总觉得他走路、说话等动作态度无处不象是一个偷他斧头的人。不久,老头儿在他自己上山砍柴的山谷里找到了斧头。他再留心邻家儿子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处象是偷斧头的人了。

[教学内容]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简要分析] 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但有的人往往用自己的成见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是要不得的。

【寓言典故】王顾左右而言他

孟子对齐宣王说:“你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给朋友照顾,自己到楚国去游玩。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样办呢?”齐王说:“和他绝交。”孟子又说:“假如管刑罚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那应该怎么办呢?”“撤掉他。”“假如一个国家里政治搞得很不好,那又应该怎么办呢?”齐王回过头来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别的地方去了。

[教学内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简要分析]人往往对别人身上的缺点看得很清楚,却往往对自己的缺点、错误认识不清,或文过饰非。而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寓言典故】围魏救赵

魏国重兵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急抽齐国求救。齐大将田忌准备率军赶去赵国,谋士孙膑劝阻说:“要解开杂乱纠纷,不能握拳不放;要解救相斗之人,不可舞刀弄枪。避实就虚,给敌人造成威胁,邯郸之围便可自解。如今魏军全力攻赵,精兵锐卒势必倾巢出动,国

内一定只剩老弱兵丁。将军不如轻装疾奔魏都大梁,占据险要,攻其虚处。敌人必回自救,这样,我们便能一举解开邯郸之围,又可乘魏军疲惫之际,一鼓歼之。”田忌按照孙膑的布置进行。魏军果然慌忙回师,行到桂陵地面,齐军杀出,大败魏军。邯郸之围解也。

[教学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简要分析]为什么齐军攻打魏国首都大梁,而赵国邯郸之围即解呢?因为赵、魏、齐三国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即联系。

【寓言典故】莫如杀人

有个人喜欢谈轮回报应,逢人就劝说要积德,不要杀生。因为佛经上说过,杀什么,来世就会变成什么;杀牛变牛,杀猪变猪,即使杀一只蝼蛄、蚂蚁,也莫不如此。有下个姓许的先生说:“那么都不要杀,最好去杀人。他不是说杀什么变什么吗?那么今生杀人,来世还变人,不是好得很码?”

[教学内容]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简要分析]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既要看到它的产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又要看到它还会引起一定的结果。佛教中的轮回报应,其实是某些人主观想象出来的,在这个寓言中变得如此的不堪一击。

【寓言典故】破罐不顾

东汉末年,有个叫孟敏的人,买了一只陶罐,在路上不小心摔破了。孟敏连看也不看一眼,径自走了。路人觉得奇怪,过去问他:“你的罐子打破了,怎么连看也不看一下呢?”孟敏回答说:“罐子已经破了,看它又有什么用呢?”

[教学内容]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简要分析]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和自觉性和预见性。罐子破了,看看当然不能复原,但可从中吸取教训,分析一下摔破的原因,避免以后发生类似的错误,从而提高活动的自觉性。

【寓言典故】治驼背术

从前,山东平原城里有位医生,自称善治一切驼背,手术简便、价钱公道。有个人背驼得直里六尺,横里八尺,听说有这等神医,连忙准备厚礼前来求治。医生吩咐他伏在地上,然后跳上去就狠命踏将起来。驼背叫道:“你要杀死我啊!”这位医生说:“我的招牌上不是明明写着专把驼背弄直,至于你的死活,同我有啥相干?”

[教学内容]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简要分析]整体和部分的相互关系,要求我们从整出发,在整体和部分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中,综合地考察对象,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以求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故事中的医生,只管解决眼前的、局部的问题,而根本不管是否会妨碍长远的、全局的方面,是非常可笑的,也是非常有害的。

【寓言典故】打即不打

古时有个人,借了别人的钱,到期债主来讨债了。欠债人说:“一切都是变化的,借钱的那个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不欠你的债。”债主发了脾气,打了他,两个人撕扭到了法庭。法官问欠债的人为何不还钱,他又把理由说了一遍。法官问债主为什么动手打人,债主也说:“一切都是变化的,打人的我已经不是现在的我了,因此我并未打人。”

[教学内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简要分析]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否认相对静止,否认事物的稳定性,会走到何等荒谬的境地。

【寓言典故】吓人的名字

大街上住着一位老汉,买了一个家僮,取名叫“善搏”,又弄来一条看门狗,取名叫“善噬”。从这以后,所有的客人朋友都不上他的家来了,整整三年。他很奇怪,就去问过去的朋友。朋友对他说:“你取的名字,又是善搏,又是善噬,谁还敢到你家去呢?老汉恍然大悟,回去就把这两个名字改了。于是,宾客又往来如故了。”

[教学内容]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简要分析]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把握发展的概念,就必须明确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但有的人总喜欢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常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以至受骗上当。其实名字和实质并不等同,故事中老汉的朋友太看重名字了,以名取人实属可笑。

【寓言典故】楚人过河

楚国人想袭击宋国,派人先去测量澭水的深浅并做好标志。但澭水突然大涨,楚国人不知道,依旧按原来的标志在深夜里偷渡。结果被淹死了一千多人,楚军万分惊恐。原来测量时是可以渡过去的,现在河水已经上涨了,而楚国人还是按照旧的标志在渡河,因此遭到了失败。

[教学内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简要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也应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河水时涨时落,不断变化,人的认识也应随之变化,绝不能停滞不前、头脑僵化。否则必定会碰钉子。

【寓言典故】幼女配老翁

艾子有个老朋友名叫虞任,有两个女儿刚满两周岁。艾子见了十分喜欢,便为自己的儿子订婚。虞任也很刘兴,问:“你的儿子几岁了?”艾子回答:“四岁。”虞任沉下脸来:“你要我的女儿嫁给一个老头子吗?”艾子不明他的意思:“为什么呢?”虞任说:“你儿子四岁,我女儿两岁,你儿子比我女儿大一倍年纪。倘若我女儿二十岁出嫁,你儿子不就已经四十岁了吗?要是不幸我女儿二十五岁出嫁,你儿子不是已经五十岁了吗?你不是想叫我女儿去嫁一个老头儿吗?”

[教学内容]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简要分析]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虞任之所以得出“幼女配老翁”的结论,是因为他没有把小孩的成长如实地看成一个过程,而是看成了几个点:女儿二岁时,艾儿四岁,相差一倍;女儿二十岁时,艾儿应该是四十岁。实际上女儿从二岁到二十岁,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她长了十八岁,同样艾儿也长了十八岁,应该是二十二岁,而不是四十岁。

【寓言典故】腌鸭生腌蛋

甲乙两人头一次吃到腌鸭蛋。甲惊讶地说:“奇怪,我每次吃蛋都是淡的,为什么这种蛋却是咸的?”乙回答说:“我倒是个极明白的人,亏你问着我。告诉你,这咸鸭蛋,就是腌

哲学故事及其哲学意义篇五
《哲学的故事》

哲学故事及其哲学意义篇六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美)威尔•杜兰特著

简介:

我们似乎很早就开始接触哲学,但又始终害怕读哲学。因为哲学书籍往往摆出高不可攀的架势,让普通读者望而生畏。弄哲学的人有时也不经意间故弄玄虚,大本来可以理解的东西弄得有些不懂了。西方哲学似乎又隔了一层,于是我们只好仰仗三家村夫子们的解释,追求倒的是影子的影子,离真理似乎更远了。但是如果你阅读《哲学的故事》你就会发现原来哲学也并不难读如许。

本书并非一本完整的哲学史。它是一种尝试,,是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有史以来主要哲学家的生平及其观点,在阐述每位哲学家思想的同时,详细介绍了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境遇和情感,而且还对每位哲学家进行了中肯的批评。以深入浅出的笔触,将艰涩难懂的哲学写成了娓娓动听的故事。书中文体轻快,它不深刻,看似泛泛而谈,又似杜兰特一时兴起的消遣之著,但正因为如此,书中那种围炉夜话式的、纵览寰宇式的畅怀,却能远胜埋头苦著、数年雕虫的正经文章十倍有余。人们爱《哲学的故事》,当然不会把它当学术参考,喜欢的正是泛览时那种顺流而下,恍惚间,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阅读快感。

书中人物的人格魅力会让你不自觉间钦佩折服。伏尔泰,喜怒笑骂,使气游侠,实在快意恩仇,俯仰一任己意,来去全由吾心。斯宾诺莎,耿介坦荡,虽孤芳幽独却标高于尘俗。安贫乐道,虽不求显达于诸侯却影响卓著。如果说伏尔泰是文人的楷模,则斯宾诺莎却是哲学家的楷模,他是启蒙的启蒙者,在个人生活上斯宾诺莎真正体现了孟轲的士人理想: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是谓大丈夫!尼采,心智发达而体格羸弱,志气高昂而力不能胜,性格浪漫偏深自压抑,让人不觉间生出一股同情之心。

杜兰说读哲学也有快乐,连形而上学都有诱人之处。每个学哲学的人都曾有这样的阅读体验,只是迫于生计,人们在刨食的过程里忘却了这样的体验。诗人勃郎宁说寻找生命的意义是日常必需一如饮食。思索生命意义的过程就是哲学的过程。

节选《序言》:

“科学是分析说明,哲学是综合解释。科学总是把整体化为部分,把有机体分解成器官,把晦涩转化为易懂。它不问事物的价值和理想的可能性,也不问它们的终极度意义,只满足于说明它们的现状和作用,只把心思专注于事物本身的性质和运动过程„„但是,哲学一旦被肢解,就会完全失去美和乐趣。所以,我们不打算在枯燥的抽象概念和教条中,而是在天才们鲜活的生活事迹中领会先哲的思想。哲学并不满足于对事实的描述,他希望弄清楚它与经验的普遍关系,从而把握住它的意义与价值。他把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解释„„科学给予我们知识,而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我们不仅要研究哲学,而且还要研究哲学家。我们要和这些思想家和殉道者一起度过一生,我们要沐浴着他们的精神之光,直到我们也能领略到利奥纳多所说的“最高尚的快乐和理解的乐趣”。 另外,我们还会为爱默生的另一句话感到欣慰:“当我们倾听天才的言论时,我们会回忆起自己在年轻时隐约有过和天才一模一样的思想,只是当时我们没有口才或勇气把它们表达出来罢了。”的确,只有我们具备了聆听他们的耳朵和灵魂,只有我们心中也具备了在他们身上开花结果的根系,巨人才向我们言说。他们的经历我们也曾有过,然而却未能从那些经历中吸收到真理,因为我们没有敏锐地感觉到现实环境中响起的各种泛音,而天才却听见了这些泛音和来自天上的音乐。天才明白毕达格拉斯为什么说哲学是最高

的音乐。因此,让我们倾听他们的声音,原谅他们偶尔的谬误,并满怀热情地去接受他们的殷勤教诲吧。“我们还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老苏格拉底说,“别去计较那些哲学教师是好是坏,一门心思去考虑哲学本身吧。认真地审视他,如果它本性邪恶,那就让所有的人都远离它;但是,如果它没有辜负我们的信任,那就追随它,维护它,并尽情地享受它带来的欢乐吧!”

哲学故事及其哲学意义篇七
《有趣的哲学故事》

趣味哲学1.如果马和狮子也能造神的话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嘲笑人们把神描绘成人的样子,并抨击 古希腊诗人荷马和赫西俄德把人类的种种丑行和罪恶强加到神身 上。他说道,如果马和狮子也能够塑造神的话,那么它们就会造出 马形和狮形的神来。 2.上帝是杰出的三角形 斯宾诺莎注意到“一般的信仰中都把上帝描绘成男性而不是女 性” ,他认为这只不过反映了人世间妇女屈从于男子的状况。有人曾 为此写信反对他的观点,他回信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你说如果 我不承认上帝能看、能听、能观察、思维等等,你就不会知道我的 上帝是个什么样子。对此我并不奇怪,因为我相信,一个三角形如 果能说话,也会以同样的口吻说上帝是杰出的三角形;而一个圆圈 也会认为神性是一个出色的圆圈;这就是说,每一种事物都会把自 己的属性加在上帝身上。 ” 3.有比较才有鉴别 赫拉克利特曾这样说道:最智慧的人和神比起来, “ 无论在智慧、 美丽和其他方面,都象一只猴子与人类比起来也是丑陋的。 4.一次还是两次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走下同一条河的人,经常遇到新的水流。 ”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这句名言描绘了世界处于永恒变化之中的 画面,也成为西方哲学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然而克拉底鲁则走向了极端,提出了“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 流”的命题,完全否认了事物在变化之中的相对静止状态,这一命 题就成了哲学画卷中“画蛇添足”的败笔。 5.牛的幸福观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诙谐地说道: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 “ 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 ”1 6.乌龟与飞毛腿阿基里斯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悖论:如果让乌龟先爬出 “ 一段距离,那么即使是飞毛腿阿基里斯也永远追不上乌龟。因为当 阿基里斯追到乌龟原来所在地时,乌龟却又爬出一段距离,阿基里 斯再追,而乌龟也再爬. 所以他断言,阿基里斯只能无限地迫近乌龟,却永远追赶不上乌龟。 7.好驭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脾气暴躁,有人问苏格拉底为何 娶这样的女人为妻,他笑道: “如果你能驯服一匹烈马,那么其他马 又有何难驾驭的呢?我能忍受这样凶的人,天下人谁不能做我的朋 友呢?” 8.人类是禽兽的小学生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早在他那个时代就认识到人与自然、 人与动物的密切关系。他曾说过,人是禽兽的“小学生”“从蜘蛛 : 那儿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燕子那儿我们学会了造房子;从天 鹅和莺等歌唱的鸟那里学会了唱歌。 9.世界公民 古希腊

的犬儒学派反对人类社会中引起恶行的欲望以及无休止 的争斗,崇尚动物一切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因而得名。他们认为 这就是“回到自然”中去。 犬儒学派最著名的代表是第欧根尼,他的全部财产就是一根橄榄树 干做的木棍,一件褴褛的衣裳(白天穿在身上,晚上盖在身上) ,一 只讨饭袋,一只水杯。 他每天住在市场上,晚上睡在木桶里。人们称此桶为“第欧根尼的 大桶” 他甚至骄傲地声称自己以四海为家, 。 是一个自由的世界公民。 9.惟一的希望 一次,亚历山大大帝慕名前来拜访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为 表示他对哲人的关怀, 他对这位哲学家说: “我可以满足你一切要求, 你有什么希望就告诉我。 ”2 第欧根尼呆在自己所住的酒桶里,一边晒太阳,一边毫不客气地说 道: “我惟一的希望就是请你退到一边,因为你遮住了照在我身上的 阳光。 10.生与死的哲学 古往今来哲学家们对人类的生与死的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讨, 而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对生与死的论述却不使人感到沉重。他说 道: “一般人有时逃避死亡,把它看成是最大的灾难,有时却盼望死 亡,以为这是摆脱人生灾难的休息” “一切恶中最可怕的------死亡,对于我们是无足轻重的,因为当 我们存在时,死亡对于我们还没有来,而当死亡时,我们已经不存 在了。“死对于我们无干,因为凡是消散了的都没有感觉;而凡无 ” 感觉的就是与我们无干的。 ” 11.“谷堆辩”与“秃头辩”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的弟子之一欧几里得,也是当时麦 加拉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曾提出许多有名的论辩。而其中最为有 名而且曾被列宁引用的则是“谷堆辩”与“秃头辩” 欧几里得认为,一粒谷子形不成谷堆,少一根头发也成不了秃头, 即使再加一粒谷子或减少一根头发也成不了谷堆和秃头。如果继续 这样一粒一粒增加,一根一根减少,那么何时才能成谷堆或者秃头 呢?” 12.神甫与女人 马丁路德对于教皇允许神甫们拥有女人,却又不允许他们结婚 的荒谬禁令作了辛辣的嘲讽: “这岂不是让一男一女单独在一起,同 时又不允许他们堕落吗?这好象是把火与干草放在一起,命令它们 既不要冒烟,又不要燃烧。 ”13.万物之尺度 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有这样一句名言: “人是万物的尺度。 ”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颇有道理,它一度成为主观唯心主义论者衡量事 物的标准。而哲学家蒙田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质疑,他说: “他给我们3 编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把人当做物的尺度,却从来不曾量 量他自己。 ” 14.相形见绌 长期生活于富丽堂皇王宫中的伊丽莎

白女王忽然心血来潮,亲 临英国大哲学家培根的家,她没有想到大哲学家的住宅会是这样简 朴,惊叹道: “你的住宅太小了啊! ” “陛下,这是因为您光临寒舍,才使它显得小了。 ”培根耸耸肩膀, 平静地说。 15.黑点在哪里 为了揭露中世纪时期人们把《圣经》奉为真理的现象,伽利略 曾在写给别人的信中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学生对经院哲学的 教师说,他看到了太阳上的黑点。然而这位教师却板起面孔对学生 说道: “孩子,回家吧,无论是《圣经》还是先哲的学说都没有说到 过太阳有黑点,这黑点只在你的眼睛里,而不在太阳身上啊! ” 16.永远闭嘴之前 霍尔在谈到老年人时说道: “老年的时候我们就更爱说话, 因为 我们见闻更多了,而且不久我们就会永远闭嘴。 ” 17.感叹自己无知 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笛卡曾经说过,知识越是渊博越是 深感自己知识之不足。有人曾对此大惑不解,问他; “您具有如此渊 博的知识,为什么总是感叹自己无知呢?” 他答道: “哲学家芝诺用圆圈来表示知识的范围,圆圈里是已知的知 识,圆圈外是未知的知识,知识范围越多,圆圈越大,圆周也越长, 圆圈的边沿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因而未知部分当然也就 更多了。 ” 18.以牙还牙 斯宾诺莎的一位学生最终皈依了天主教,他写信质问斯宾诺莎 道: “你以为你发现了真正的哲学。你怎么知道你的哲学是过去、现 在、将来世界上所有哲学中最好的呢?你是否已经研究过了,在这4 里,在印度、在世界各地所教授的全部古代和现代哲学呢?就算你 把它们全都看了一遍,你又怎么知道你选择的是最好的呢?”斯宾 诺莎在给这位学生的信中回敬道: “你以为你终于发现了最好的宗 教,你怎么知道你的它是过去、现在、将来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最好 的呢?就算你把它们全都看了一遍,你又怎么知道你选择的是最好 的呢?” 19.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有一次,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被请进宫廷讲学。当他讲到“凡 物莫相不异”“天地间从来没有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时,许多人 , 将信将疑,于是有人发动宫女们纷纷走进宫迁园林去寻找两片完全 相同的树叶,以此来驳倒哲学家的诊断。 但是宫女们累弯了腰,始终也没能找到两片大小、颜色、厚薄、形 态等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们不得不在哲学家面前折服。 20.哲学与诗歌的区别 意大利哲学家维科曾经这样评论道: “按照诗的本质, 一个人不 可能同时既是崇高的诗人又是崇高的哲学家,因为哲学把心从感官 那里抽开来,而诗的功能却把整个心沉没在感官里;哲学飞腾到普

遍中,而诗却必须沉没到个别事例中去。 ” 21.石头存在的依据 有一次,哲学家风克莱与一位朋友在花园里散步,这位朋友一 不小心踢在一块石头上。朋友马上对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的观点提出了疑问: “我刚才没有注意到这块石头,那么这块被我踢 了一脚的石头是否存在呢?” ,贝克莱略加思索后说道: “当你的脚 感觉到痛了,石头就是存在的;而如果你的脚没有感觉到痛,石头 当然就不存在。 ” 22.谁是当代最杰出的哲学家 一天,有位学生在课堂上问贝克莱: “先生,您认炎谁是当代最 杰出的哲学家?” 贝克莱迟疑片刻,面带难色地回答道: “我是一位很谦虚的人,所以 我很难说出这位哲学家的名字,但作为真理的追求者,我又不能不5 说真话。这回你应当知道他是谁了吧?” 23.哥尼斯堡的标准时钟 康德每天早上 5 点起床,然后他头戴睡帽、身穿长袍在书桌前 工作到 7 点,晚上 10 点准时就寝。每当他去上课时都要抵换上庄重 的外衣,然后下课回家后就立刻穿上他的长袍继续他的工作。 每天午餐后他一定要坚持散步。他的生活规律就如钟摆一样准确无 误,无论遇到什么特殊情况,这种生活规律都不会改变。因此诗人 海涅曾说,哥尼斯堡的家庭主妇们都把康德作为这里的标准时间, 根据他每天路过的时间来校正自家的钟表。 24.鸡与蛋的两难困境 在探求世界本原过程中,早期的哲学家们提出了先有鸡还是先 有蛋的难题。随之而来的还有先有植物还是先有种子?先有单细胞 生物还是先有它的分裂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哲学 家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就连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对此也无能为力, 而不得不承认,这些问题是人类思想无法摆脱的“二律背反”两难 困境。 25.各有所图 德国宗教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又是一位出色的神学家。 他宣讲教义时吸引了社会各阶层的广大听众,其中不仅有大学生, 还有妇女和各级官员。 旋莱尔马赫曾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他说道: “我的听众的确大多由学 生,妇女和官员们组成,但学生们确是为听我演讲,女人们往往是 为了看学生,而官员们则多是为了看女人。 26.丰富的联想 黑格尔在《谁在抽象思维》一文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可笑的女 人形象:一位女顾客对一位卖鸡蛋的女贩说: “你卖的鸡蛋是臭的 呀! ” 女贩听罢立刻没完没了地回敬道: “什么?我的鸡蛋是臭的?你自己 才臭呢!你怎么敢说我的鸡蛋?你?你爸爸吃了虱子,你妈妈跟法 国人相好吧!你奶奶死在养老院了吧!瞧,你把整幅被单都当成自 己的头巾啦!你的帽子和漂亮衣裳大概也是床单做的

吧?除了军官 的情人是不会是如你这样打扮来出风头的,规则矩矩的女人多半是6 在家里照料家务的,如你这样的女人,只配坐牢,你回家去补补你 补袜子上的窟窿吧! ”27.午餐桌上的金币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有一个时期常常在“英国饭店”吃午餐。每 次饭前他都在饭桌上放上一枚金币,可是吃完后他又把金币揣回自 己兜里。这一举动最终激怒了饭店服务员,服务员质问他这是为什 么。 叔本华向服务员解释说,这是他自己悄悄下的赌注,只要每天在餐 馆里就餐的英国军官什么时候不谈论马、女人和狗了,他就会把这 枚金币投进济贫箱中去。 28.爱因斯坦与卓别林 爱因斯坦有一次写信给卓别林说: “尊敬的卓别林先生, 我真佩 服您,您精彩的表演人人都看得懂,我相信您一定会成名的。 ” 卓别林不久便给爱因斯坦回信道: “尊敬的爱因斯坦博士,我更羡慕 您 ,您的相对论如此高深,几乎人人都看不懂,您却已经成名了。 ”29.时间与永恒 一位女记者专程前来采访爱因斯坦,她问道: “在您眼里,时间 和永恒有什么关系?” “亲爱的女士” ,爱因斯坦彬彬有礼的答道: “假如我有时间给您解 释它们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您明白之时,永恒便消失了。 ” 30.成名的原因 一天, 爱因斯坦的儿子问爸爸: “您究竟为什么成了世界著名 的人物呢?” 爱因斯坦笑着对儿子说: “你看,甲壳虫在一个圆形球面上爬行,可 它意识不到它所走的路是弯的,而我却意识到了。 ” 31.地球倾斜的一霎 爱因斯坦在冰场时不慎跌了一跤。同伴一边搀扶他,一边打趣7 地说: “先生,按您相对论原理的解释,您并未摔倒,只不过是地球 倾斜了一下。 ” “对, 我同意你的说法, 不过无论哪种解释, 我的感觉却是相同的。 ” 32.姑娘和火炉 一群年经的学生在学习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时觉得非常难懂,就 来找爱因斯坦,请他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解释一下他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稍加思索, 以十分轻松而又常见的事例道出了其中的真谛: “当你和一位美丽温存的姑娘一起坐上两个小时,你会感觉只过了 一分钟;但当坐在一个炽热的火炉上,哪怕只坐一分钟,也会觉得 过了两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 33.物归原主 有一次释加牟尼讲道时,一个男人在下面用肮脏的话语谩骂释 加牟尼。释加牟尼等他骂完之后,心平气和地向他问道: “如果一个 人送礼物给另一个人,那个人却拒绝接受这个礼物,那么这个礼物 该归谁?” “当然应该归送礼的人。 ”这个男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说。 “那么,我拒绝接受你的脏话,现在就把它归还于你。 ” 34.到底什么在

哲学故事及其哲学意义篇八
《哲学故事》

哲学故事及其哲学意义篇九
《《哲学的故事》读后感》

读《哲学的故事》有感

最近读了(美)维尔.杜兰特著,肖遥译的、由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哲学的故事》一书,受益匪浅。哲学往往就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能不能发现,能不能好好的去体会,去做出行动,《哲学的故事》讲的是许多大哲学家的一生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让我们体会哲学。

该书叙事流畅,文笔诙谐优美,把一般认为较为枯燥艰涩的哲学用简洁敞亮的故事娓娓道来,予人以启迪和清醒,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书里讲了好几个著名的哲学家人物:

爱思考的有柏拉图,他把“理式”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至于感官接触的世界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幻影,无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不仅是第二性的,还是不真实的。我认为,柏拉图似乎把理性看得太重要了,的确,人在生活中缺少不了理性,但是感性也是必要的,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就光是理性的话,他的生活肯定会很乏味的。 自然主义有创新的亚里士多德,他虽然是柏拉图的徒弟,但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思想却不一样,他则认为实在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他也是西方哲学的领导者,领导着大家走向真理而又真实的殿堂。

诙谐但又自私的叔本华,他也被人们称为“悲观主义者”。他对生活和人生充满了太大的希望,但却因为争强好胜,让他尝尽了失败的滋味。其实,我认为,对人生有好的目标,好的理想是对的,但是不能把目标定的太高,万一我们失败了,会觉得很失落、很难过的。

伏尔泰和卢梭。路易十六在监狱里读了伏尔泰和卢梭的著作后说:“是这两个人打垮了法国。”当然,他指的是他的王朝。可见哲学的力量。伏尔泰的名言:“书籍统治着世界,或者至少统治着有文字的国家。”“使人获得解放的最大的力量是教育。”卢梭的自然主义哲学教育观,通过《爱弥儿》表现的淋漓尽致。

追求真理的培根,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的思想,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培根提出著名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论断,然并非为后人误解的死记硬背的教条,而是能应用于实际的知识。培根以雄辩著称,“没有谁的发言像他那样简明扼要,他从不空谈,也没有陈词滥调。”“他只要一开口,就能牢牢抓

住人们的情感。......听众们所担心的,是他会结束自己的讲演。”请看他的遗嘱:“我把灵魂送给上帝......把躯体留给泥土;把名字留给后世和异国他乡的人们。”真乃精妙绝伦!

他们中间,最使我敬佩的事培根,他用尽自己一生的努力,对人类的生存,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不就是我们口中常常说的“雷锋”、“蜜蜂”吗?但是我又想起一些为其他国家当奴隶的中国人,你们可是中国人啊!你们应该为自己的国家奉献力量、奉献一生的!可是你们却学好了知识为别的国家奉献。由此,我就更敬佩培根了,敬佩他的文学知识,敬佩他的人生哲学,更敬佩他为自己祖国奉献的精神。

这一位位非常有名的哲学家带给人类的感觉也是不同的,有些是乐观的,有些是悲观的;有些是封建的,有些是开放的;有些是信仰佛神的,有些则是无神论者。他们的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观点都不一样,但都存在着意义,对于某些人来说,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更适于他的人生,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柏拉图的思想才更了解他自己内心的想法,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哲学也并不存在对与错。而这些有名的哲学家也给了我们一定的启示和一定的信心和力量,所以,让我打开知识的大门,去寻觅和哲理一样美妙的知识吧!

哲学的魅力,琳琅满目,光华深邃,我们必须更多的琢磨和思考。在这些大师们面前,我们肃穆,我们敬畏,我们仰望,我们沉思,以冀灵魂的洗练与升华。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186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