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诗集朗诵

| 儿童故事 |

【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诗集朗诵篇一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影响徐志摩的三个女人、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怎样的

在徐志摩35年的生命中,曾与三位女性有着斩不断的情愫。除陆小曼外,还有一位是原配夫人张幼仪,另一位是以无言结局的建筑学家林徽音。

张幼仪出身名门,秀外慧中,1915年在浙江硖石老家奉父母之命和徐志摩结成伉俪。婚后次年,徐志摩出外求学。知书达理的张幼仪孝敬公婆,帮助公公掌财理家。1921年张幼仪到英国陪读,和徐志摩度过一段温馨甜蜜的生活,直到才艺双绝的林徽音出现在徐志摩的生活里。当时医学不发达,堕胎意味着生命风险,但是为了追求林徽音,徐志摩强迫张幼仪堕胎。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励写信求救,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没有理睬。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产后,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认作寄女),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起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张幼仪与儿子一起在美国幸福生活,活了八十八岁,一九八八年在纽约去世。徐志摩的冷血寡恩,不尽人道、夫道、父道,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但徐志摩抛弃张幼仪的事迹却成了徐志摩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标榜!说这是徐志摩反抗“四千年史髅不绝”的“忠孝节义”!

徐志摩与林徽音的父亲林长民在北大读书时就相识。那时梁启超任司法总长,林长民是教育总长,两人过从甚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入门弟子,常在梁府见到林长民,并与之结成忘年之交。1921年春,林长民赴英游学,同时送爱女到英国读书。徐志摩对正值芳年的林徽音一见钟情,林徽音则要求徐志摩先离了婚再来谈他们的情事。但徐张于1922年3月协议离婚后,林徽音不知何故却

悄然随父回国去了,徐志摩成了孤家寡人。 林徽音不久便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相爱,但秉承梁启超之意,没有立刻举行订婚仪式。梁启超知道徐志摩还在热恋着林徽音,深怕两人重拾旧欢,驳了梁家的面子,同时也怕梁林订婚给弟子以重击,因此他要儿子和林徽音双双赴美读书,学成之后再结婚。梁老的苦心徐志摩自然不晓,为了追求林徽音,他从英国回到国内,但愿望还是落空了。1928年梁林在加拿大结婚。至于林徽音为何和志摩刚一中矢便折翼而返,绝情于志摩后为何又频频书信往返?林徽音至死仍三缄其口,这便成了一个解不开的谜。林徽音与丈夫梁思成一起为中国的建筑学以及保护北京城的古建筑(城墙等)做出了很大贡献。林徽音于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逝世,享年五十一岁。

对徐志摩影响甚大的是陆小曼。小曼聪慧活泼,通外语,会唱歌。其父陆宝曾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门生,回国后任赋税司长达20余年。1920年小曼父母选中英俊的王赓将军为婿。王赓曾留学于美国西点军校,和艾森豪威尔(后成为美国总统)是同窗之友,就职于北平警察局,后任哈尔滨警察总长。王赓办事认真负责。陆小曼生性风流,三天两头到外头游乐。于是王赓认为陆小曼没有尽到一个妻子的责任,也没有守住妇道人家的本份;陆小曼则认为王赓不够体贴,喝过洋墨水的的人还如此古板。这时王赓留学美国时的好友,北京大学的同事徐志摩悄悄地介入进来。陆小曼确实有一些文化素养和灵性,但谈不上造诣,比起同时的女才子差得甚远。成为王将军夫人后,聪明漂亮加显赫的身世,才成为北京上层社会交际花,也由此认识了徐志摩、刘海粟等社会名流,拜师学画等。 从传统道德讲,徐志摩追求陆小曼,算是对结发妻子不忠,对朋友王赓不义。然而徐志摩向来是随兴而为、不拘绳墨,一旦“邂逅赏心,相倾怀抱”,就顾不了身外之事了。陆家和徐家都认为他们是不孝子女,是丑闻,极力阻止。徐志摩、陆小曼认为:“真爱不是罪恶,在必需时未尝不可以付出生命的代价来争取,与烈士殉国、教徒殉道,同是一理。”徐志摩则向世人宣示:“我之甘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两人在风气初开的潮流中,受到青年男女的怂恿、喝采,

豪气干云地踏上“不思旧姻求新婚”的道路。像郁达夫云:“志摩热情如火,小曼温柔如棉,两人碰在一起,自然会烧成一团,那里还顾得了伦教纲常,更无视于宗法家风。”于是,一九二六年农历七月七日,徐志摩,陆小曼两人在梁启超的证婚下举办了婚礼。有意思的是他俩执意请梁任公证婚,任公说必须让他在婚礼上行训斥礼,志摩应允。大庭广众之下梁任公骂道:“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作新人。”盛典举罢,徐志摩与陆小曼南下定居上海。 新婚后,两人曾有过一段神仙般的日子,但他们的合欢未能长久。陆小曼生活挥霍无度,使志摩入不敷出,狼狈不堪。应老友胡适之邀,徐志摩兼教于北大,赚些外快贴补家用。他托朋友搞到了一张邮政飞机的免票,常在上海、南京、北京间飞来飞去。1931年11月19日,因林徽音要在北京协和礼堂为外国使节演讲中国建筑艺术,徐志摩欲前去捧场,结果飞机失事。死前给志摩沉重一击的是,小曼认识了一个名叫翁瑞午的越剧小生,晚清名臣翁同和的孙子。翁瑞午是典型的上海小开,家里有钱,自己有闲,会玩、会吃、懂得哄女人。两个人如胶似漆,整日在烟榻上浑浑噩噩地吸烟。被上海小报匿名讽刺,让徐志摩大光其火。徐志摩多次规劝,小曼非但不改,反而大吵大闹。 徐志摩死时,是36岁。那一年,陆小曼29岁,与翁瑞午自然同居在一起了,但两人不正式结婚。翁陆两人晚年分裂。翁另有新欢。1960年,陆小曼在上海街头遇到老友、郁达夫的遗孀王映霞(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另一出著名婚恋事件的女主角),不禁哭诉道,说自己孤身一人,无儿无女,翁瑞午也跑了,“出门一个人,进门一个人,真是海一般深的凄凉和孤独啊。” 陆小曼是1965年4月3日孤身一人在上海华东医院去世的,终年63岁。陆小曼的灵堂上只有一副友人的挽联。她死前惟一的愿望是和徐志摩合葬,但徐家坚决不答应。她的骨灰一直寄存在某处,直至1988年,由其从台湾回大陆探亲的堂侄出资,才在苏州入土为安。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诗集朗诵篇二
《徐志摩以及他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诗集朗诵篇三
《徐志摩以及他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诗集朗诵篇四
《徐志摩以及他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诗集朗诵篇五
《徐志摩以及他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诗集朗诵篇六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人间四月天》这部电视连续剧,是2000年春天在全国热播的,到现在已经14年了。那一段,有关徐志摩的书卖得很火。这个剧本是一个台湾剧作家王蕙玲写的,她是台湾铭传大学、世新大学和台湾艺术学院的讲师,她选择《人间四月天》这个题材应该说是很有眼光的。 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

现在所以重提徐志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跟几个优秀的女人有关系,要是没有这几个女人,光凭着那几首诗,写得再好,人们的兴趣也不大。男人喜欢徐志摩,只能说感兴趣,因为他艳福不浅,什么时候自己也能这样活一回呀;女人喜欢徐志摩,是真喜欢,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呀,怎么那么多优秀的女人都爱他爱得死去活来,我倒要看看这是个什么人!怎么不想想,是徐志摩真值得爱,才会有人爱,是徐志摩真优秀,才会显得那些女人优秀。如果张幼仪不是徐志摩的前妻,只能说是个会理家理财的女强人;要不是和徐志摩有那么缠绵的恋情,林徽因不过是个漂亮的女建筑学家;要不是成了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陆小曼不过是个才貌双全的民国名媛。还是徐志摩好,才有了她们的好。她们的本事是她们的,她们的名声,有一大半是徐志摩带给她们的。

千万别认为徐志摩是个花花公子,只会讨女人喜欢。他的人品也很好,基本上可说是完美的,无可指摘的。这从他死了以后朋友们的评价上可以看得出来。我编过一本书,叫《回望徐志摩》,收录了许多朋友的纪念文章,其中有梁实秋的一篇《谈徐志摩》,很长,有两三万字。梁实秋是个很自负的人,轻易不说过头话,和徐志摩的关系也不是十分亲密。徐志摩去世后,有人说徐志摩是纨绔子弟,意思就是浪荡公子、花花公子,梁实秋就说:

“有人说志摩是纨绔子,我觉得这是不公道的。他专门学的学科最初是社会学,有人说后来他在英国学的是经济。无论如何,他在国文、英文方面的根底是结实的。他对国学有很丰富的知识,旧书似乎读过不少,他行文时之典雅丰赡即是明证。他读西方文学作品,在文字的了解方面没有问题,口说亦能达意。在语言文字方面能有如此把握,这说明他是下过功夫的。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么?志摩在几年之内发表了那么多的著作,有诗,有小说,有散文,有戏剧,有翻译,没有一种形式他没有尝试过,没有一回尝试他没有出众的表现。这样辛勤的写作,一个纨绔子能做得到吗?”

梁实秋还说,他数十年来奔走四方,遇见的人也不算少,但是还没见一个人比徐志摩更讨人喜欢。讨人喜欢不是一件容易事,须要出之自然,不是勉强造作出来的,必其人本身充实,有丰富的情感,有活泼的头脑,有敏锐的机智,有广泛的兴趣,有洋溢的生气,然后才能容光焕发,脚步轻盈,然后才能引起别人的一团高兴。

徐志摩和好几个女人有婚恋关系,爱他的女人还有好几个,可以说,不管他对她们怎么样,她们中间没有一个恨他的。看了电视连续剧《人间四月天》,人们恐怕最同情张幼仪了。多好的一个女人,徐志摩怎么就和人家离了婚呢!错了,张幼仪晚年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这话叫人听了会落泪的。一个他辜负了的女人说出这样话,这个男人在性格上品质上总是有过人之处的。

林徽因、梁思成和金岳霖

先从年龄上说,徐志摩是1897年出生,林徽因是1904年出生,按阳历相差七岁。徐志摩1918年北大肄业以后去美国留学,后来因为他非常崇拜西方的哲学家罗素,便来到英国留学。到了英国以后,才知道罗素去中国讲学去了,这样他就在伦敦住下来,就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并在林长民家里认识了林徽因。林徽因当年只有16岁,还是个中学生。这是1920年秋天的事,同年年底,徐志摩就把张幼仪接到英国了,在剑桥大学旁边一个叫沙士顿的地方住下。当时他们的感情是不太好,可也没到离婚的程度。一个是已经结婚生子的男人,24岁了;一个是情窦未开的少女,只有16岁,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到了那种程度呢!

这期间,徐志摩曾对林徽因表示了一点感情,林徽因见了信惊慌失措,自己不敢给徐志摩回信,由林长民给徐志摩回了封信。现在已经发现了当年林长民给徐志摩的信,信上说:“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

林长民的这种态度,是我们现在的人无法想象的。想想吧,这是八十多年前的事,就是给了现在有点封建意识的家长,那也是要动刀子的。我对你这么好,让你到我家里来吃饭,喝茶,你居然打起我女儿的主意来了,这还了得!可林长民没有这么做。他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是留日的,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又是研究宪法的,他表示能够理解,信上的意思是说,我的女儿年少,不知该怎样给你写信,她没有不满意的意思,你别误解,她让我代问你好。可见,他们当时实际上没有到那个程度,就是后来稍有发展,也不过是两情相悦而已。

对这一段朦朦胧胧的感情,林徽因长大以后,也是很怀念的,甚至多少有点觉得对不起徐志摩。现在要探究的是,16岁的林徽因当时有没有要和男子谈恋爱的意思,我的看法是有的。

1937年抗战初期,林徽因到了长沙,心情很是不好,给沈从文写了封信。因为当时正下着连阴雨,便想到了当年在伦敦时的心境。信上说,那时候爸爸到瑞士国联开会去了,她一个人住在一个大屋子里,外面下着雨,白天独自一人在大房间里看书,晚上一个人坐在一个大饭厅里吃饭,垂着两条不着地的腿,还有两条垂肩的发辫。一面吃饭,一面用嘴咬着手指头哭。这时候,总希望生活中有浪漫的事情发生,或是有个人叩门进来坐在对面同她谈话,或是同坐在楼上的火炉边给她讲故事,最要紧的还是有个人来爱她。而实际情况却是天天在下雨,竟没有一个浪漫聪明的人走来同她玩。

徐志摩是爱过她的,她也感觉到了,只可惜没有发展下去。后来她多少是有点后悔的。1927年在美国留学时,正好胡适来美国,林徽因给胡适的信上说:请你回国后告诉志摩,我这三年来寂寞受够了,失望也遇多了。告诉他我绝对不怪他,只有盼他原谅我从前的种种不了解。昨天我把他的旧信一一翻阅了,旧时的志摩现在真真透彻地明白了。过去的就过去了,现在不必提了,我只求永远纪念着。事实上,在1924年春夏间,他俩的感情是发展到相恋的地步了。真正达到论婚嫁的

地步,则是1931年春天,徐志摩到北平教书之后。也就是说,林徽因和徐志摩确实是相恋过的,只是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曲折的,不是那种干柴烈火,一见面就烧起来的爱情。

有一件事,可以验证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间的感情有多深。徐志摩1931年11月19日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飞机失事遇难,梁思成从北平赶去处理丧事,从现场捡了一块烧焦了的木头。那个时候的飞机不像现在的,有些部分是木头的。他捡了一块飞机残骸拿回去给了林徽因,林徽因非常悲痛,就把这块木头挂在卧室的床头。直到她1955年去世,一直就这么挂着。她觉着,她是爱徐志摩的,徐志摩又是为了赶回来听她的演讲而死的,她就要用这种方式纪念他。这在我们现在,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在这点上,我是说在感情的纯洁与执著上,在对崇高感情的理解上,我们是失败的。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的。比如说,一个男子,你的妻子爱着一个她过去的恋人,当然他们之间什么事也没有,就是喜欢他或感谢他,两人是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你妻子的朋友因飞机失事而死,你会不会替她去处理他的丧事。而且因为你知道自己的妻子喜欢他,所以一定要在现场替她拣上一块飞机的残骸,然后送给你妻子保存,而你妻子呢,对他又特别地喜欢,虽然你是我的丈夫,虽然每天晚上和你都在这张床上躺着,还是要把这块飞机的残骸恭恭敬敬地挂在墙上。我相信我们中间极少有人能做到,能做到的是神仙,但是他们确实做到了。

有人或许会说,反正徐志摩已经死了,她只是这样怀念他,又不会出别的什么事。这样优秀的女人,肯定对她的丈夫不会有二心的。其实,她对他的丈夫是有二心的,但是她做得非常光明磊落。

学者金岳霖,是中国第一流的哲学家。大概是1932年夏天,也就是徐志摩死了没多久,

有一天,梁思成从河北宝坻考察古建筑回来,林徽因哭丧着脸说: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

爱上了两个人,我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梁思成一听就知道出了什么事,知道林徽因爱上了金岳霖,想跟他分手又舍不得。

这时候梁家住在北平东总布胡同,金岳霖就住在梁家后院,另有旁门出入。起初也许只是好朋友住邻居,交往久了才爱上的。金岳霖受过西方教育,生活很讲究,他家的厨师做面包做得好,每天早上就给林徽因送过去,没事了就过到梁家在一起喝茶聊天。金岳霖喜欢林徽因,梁思成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林徽因喜欢金岳霖到了这个地步。听了妻子的话,梁思成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全身的血液凝固住了,连呼吸都困难了。一面感到痛苦,一面又感欣慰,欣慰的是妻子很坦诚,没有把他当成个傻子。想了一夜,他把自己和金岳霖比了又比,觉得自己不如金岳霖,林徽因跟金岳霖结合会幸福的。第二天他跟林徽因说了自己的想法,同时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当时两个人都哭了。林徽因把梁思成的话告诉了金岳霖,说梁思成说这个事情一切由我来决定,我要是喜欢你的话,他是可以离婚的。金岳霖说,思成能说这个话,可见他是真正爱着你,不愿你受一点点委屈,我不能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退出吧。

金岳霖此后终生未娶,一直到八十多岁去世,还是林徽因的两个儿子给他送终的。他们之间的

这种感情,这种思想境界,咱们这些俗人,想都不敢想。只能说人家太完美太高尚,我们太庸俗太卑鄙了。当时他们三个人相处得非常好,甚至抗战以后,林徽因和梁思成到了四川李庄,金岳霖在昆明西南联大,放了假以后就住在梁家。有时候我认为,我们这代人对上一代人,尤其是那些留学欧美的知识分子的感情是理解不了的。上一代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那些人物的感情,我自己只有佩服的份。人家就是受过文明教育的,是文明到骨头里的。

张幼仪

张幼仪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女性。

1920年,徐志摩把张幼仪接到英国,在沙士顿住下,两个人的关系就比较紧张了,离婚也就不足为奇了。张幼仪呢,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你徐志摩要我还是不要我,反正我是徐家的人。离了婚也不再嫁,直到儿子结了婚,直到把徐志摩的父亲送了终,直到五十几岁才跟一个医生结了婚。结了婚,还在为徐志摩的事操心,徐志摩的全集,就是在她的操持下在台湾出版的。她活了八十多岁,在美国死的,三个女人中,数她活得最长。她是最后的胜利者。晚年还做了件很重要的事,就是接受她的侄孙女的采访,写了一本书,把她一生受的屈辱全写出来了。根据这样一本书拍出的电视剧,当然是为张幼仪说话了。林徽因清纯可爱但不懂事,陆小曼干脆就是个交际花,徐志摩虽说英俊潇洒,也难脱认人不准的干系,这一切都不奇怪了。

这本书里有个观点,是很奇特的,就是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后来跟陆小曼结了婚,张幼仪不恨陆小曼,恨的是林徽因,恨的原因不是因为林拆散了他们夫妻,而是因为林徽因既然答应了徐志摩,后来却没有和他结婚,把徐志摩闪了。她处处都是为徐志摩考虑的,就是离了婚,她还是爱着徐志摩,始终把自己当做徐志摩夫人。

陆小曼

电视剧里,把陆小曼演成个交际花,是最没道理的。这么说吧,陆小曼什么人都可能是,最不可能是的,恰恰就是这个交际花。

陆小曼的父亲叫陆建三,是我国早期的留日学生,北洋政府时代,在财政部当过赋税司司长。这是个很有权势也很有钱的职位。陆小曼在少女时代,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北京的法国圣心学堂念书,家里又请了英国女教师专门教她英文。她天生丽质,俊俏可爱。这样当她十七八的时候,就已经是北京社交界的名媛了,好多外交场合,也要请她出席。

说陆小曼是个交际花,不外是说她生活奢华,出入社交场合,还有捧戏子什么的。可是要知道,我们平常说谁是交际花,是说她凭着色相取悦权贵,获取金钱,供个人挥霍。陆小曼不是这样的,她花的是自己的钱。只能说,她不知节俭,不知爱惜金钱罢了。

看徐志摩的书信,常有劝陆小曼节俭度日的话。我们很容易同情徐志摩而责怪陆小曼,说,这个陆小曼,要是勤俭过光景,徐志摩就不会这么北京到上海飞来飞去,也就不会坐飞机遇难而死了。这样说是没有多少道理的。飞机失事,谁也料不到,就是小曼再节俭,徐志摩只坐一次飞机,也可能遇难。至于说小曼生活奢侈,加重了丈夫的经济负担,曾一度陷于困窘,对正常人家来说,也不是什么不可宽恕的事。名媛犹如名花,是要人供养的,像陆小曼这样的女人,就是要破费钱财的。只能说徐志摩后来养不起了,不能说陆小曼不值得养。你不能要这样的女人,又能下得了厨房,又能上得了厅堂,富了能和你一起去炒股发财,穷了还能和你一起去上街卖菜,真要能那样的话,也就不是名媛了。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陆小曼嫁了徐志摩,是出了大名的,要是不嫁给徐志摩,百年之后,谁知道世上有个陆小曼。这话初听似有道理,细细一想,是没有多少道理的。人活在世上,享福是主要的,出名是次要的。和陆小曼受的伤害比起来,出的那点名是微不足道的。陆小曼的母亲说了一句非常公道的话,她说,小曼害了志摩,志摩害了小曼。当然,反过来说,志摩成全了小曼,小曼也成全了志摩。徐志摩若不是一生中和这样优秀的女人有过感情的瓜葛,只是一个优秀的诗人,我们也不会这么喜欢他。

陆小曼的品质也是很高尚的

自从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的家里,挂着徐志摩的大幅油画像,每天陆小曼都要在像前供上鲜花、水果。她自己呢,四季身穿素服,从来不去什么娱乐场所。有一年清明节,还去硖石给徐志摩扫墓。后来还出版了两本徐志摩的书,一本叫《爱眉小札》,一本叫《志摩日记》。解放前,她还和赵家璧一起整理了《徐志摩全集》,可惜因时局太乱,没有出成,不过总是尽了她当妻子的责任。

说起来叫人痛心,就是这样一个几乎可以说是圣女一样的女人,却得不到世人的理解与同情。不知道有人去过硖石没有,就是海宁市政府所在地,那儿有徐志摩墓,也有徐志摩的故居,可是却没有陆小曼的墓。陆小曼的墓在哪儿呢,在苏州,是她的侄儿改革开放之后给她建的。这就不对了,陆小曼是徐志摩堂堂正正、明媒正娶的夫人,为什么不能和他的丈夫合葬呢。这也是陆小曼生前的愿望。无论是从旧道德上说,还是从新道德上说,都应当把陆小曼的棺木迎回去,跟徐志摩合葬在一起。

徐志摩的爱情故事诗集朗诵篇七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情故事》

2011年11月19日是徐志摩去世80周年纪念日,竹光和小峯、子青一起做了这期节目,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徐志摩虽未生在文人墨客之家,但他短暂的一生却是浪漫与诗意的化身。你是否曾疯狂的爱上他,爱他的诗歌,爱他的真性情,爱他对“真我”的信仰和不懈追求!你是否曾冒雨读他的诗文,傻傻的,只为身临其境地体会那种酣畅淋漓;你是否曾手捧着他的诗集,默默地,来到他的家乡海宁,只为了寻找诗人灵魂的栖息之地?

这个着了魔的诗人,这个天真烂漫,最诚实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一生若浓缩为一个字,那便是:爱。

徐志摩的一生有三位重要的女人,但在我看来,唯有林徽因,这位生得玲珑,一身诗意的才女才配得起徐志摩对生活、对爱情“诗意的信仰”。

徐志摩与林徽因相识在1920年的伦敦。

林徽因那年16岁,却已是风姿绰约的纯情少女,一双弯弯的笑眼,秋水盈盈,神动能语。她的美丽,已为许多青年男子所倾倒。然而,却没有谁能像他那样,以一个诗人独到的慧眼,从她谜一样的眼睛中,读出她与生俱来的忧郁。

他,便是24岁的徐志摩。

那时候,徐志摩是林家的常客,与徽因的父亲是忘年之交,他们常常聊到深夜,有时林父也会让徽因代自己送志摩一段路。他们沿着石板路缓缓的走着,浓重的雾气悄悄的从四周弥漫上来。她总是默默的听他说话,看着他玳瑁镜片后面那双深不可测的眼睛。她觉得,他笑的时候很沉郁。“我想,我以后要做诗人了。徽因,你知道吗?我的最高理想,是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可是现在做不成了,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总是想写诗。”他娓娓地说着,眼睛定定的看着她,仿佛满腹心事已经交付给了少女那双澄澈的眼睛。

徐志摩和林徽因相处的那段日子是惬意的,他们在康河的柔波里谈诗歌,谈济慈,谈雪莱;他们在剑桥浪漫和古典的怀抱里,谈艺术,谈美学;他们恣意地畅游在文学和音乐的海洋里,海阔天空的谈人生,谈理想。徐志摩深深地迷醉在了那双充满灵性的眼睛里,他知道,她是懂他的,懂他的理想和抱负,懂他的一往情深。他恨不能抛开一切,只为被她的余光一扫。

“那一天我初次望到你,

你闪亮得如同一颗星,

我只是人丛中的一点,

一撮沙土,但一望到你,

我就感到异样的震动,

猛袭到我生命的全部……

纷乱占据了我的灵府,

但当时我一点不明白,

不知这就是陷入了爱!”

是啊,这是爱,或许你会说是烂漫的英伦情调在作祟,或许你会说是康河的海藻在牵绊,不,绝不仅仅是受了那柔风软泥的影响,这爱,将伴他一生。

林父从两人频繁的通信和女儿含情脉脉的眼中看出了端倪,一边维护他与志摩的友情,一边做到与女儿真诚的沟通。但是障碍横亘在眼前:徐志摩是有家室的人----他出国前奉父母之命与张幼仪结婚,小儿子也已经两岁了。

但是爱即已萌芽,又岂能生生将它扼杀。

“我再不能踌躇:我爱你!

从此起,我的一瓣瓣的

思想都染着你,在醒时,

在梦里,想躲也躲不去,

我抬头望,蓝天里有你,

我开口唱,悠扬里有你,

我要遗忘,我向远处跑,

另走一道,又碰到了你!”

志摩的爱那么猛烈,那么纯粹,像正午的阳光,直射心底,纯洁的少女想躲也躲不掉。 无奈,林父带着徽因不辞而别。

志摩继续在剑桥完成学业,但是心却早已远行。当他一个人躺在茵茵的绿草上时,他总是在刺眼的阳光中用力勾勒出那张清秀的面庞和静谧的神态;当他一个人在寂静的晚上在康河上撑篙,他总是听到从远处传来徽因郎朗的读书声,他忍不住要与那飘忽的声音痴痴地对起诗来。一年以后,他这被爱折磨得几乎要掏空的躯壳终于登上了归国的行船。他是为了一个梦想,中断学业踏上归途的。

几个月前,徐志摩与张幼仪签署了离婚协议,他,终于摆脱了封建礼数的约束,争取到了他的自由,可贵的自由。此时的徐志摩,已经为它的所爱,清扫了心灵深处那片最圣洁的土地,该去的都去了,该来的能如期而来吗?

回国之后的徐志摩一心只有林徽因,他现在再没什么顾及,他要把他炽热的心献给她!然而,一条惊天霹雳正在等着他。

徐志摩来到林徽因的家里,林父引他到书房畅叙,推开门,一幅对联映入眼前:“长者有女年十八,游学欧洲高志行。君言新会梁氏子,已许为婚但未聘”。这是再清楚不过的了:林徽因已经订婚了!徐志摩陷入深深的痛苦中。

其实,徐志摩与林徽因在英国的恋情北京早已知道。在这之前,徐志摩的恩师梁启超曾写信痛斥徐志摩为徽因抛妻弃子的行为。徐志摩回信给恩师:我将寻访我灵魂之伴侣,得知,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而现在,林徽因居然要跟恩师的长子梁思成结婚!他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他徐志摩不惜做中国第一个离婚的男人,他为了爱情奋不顾身,只为了还原生活一个本真的面孔;而林徽因虽然接受了西方开放思想的洗礼,但却并不是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她深知接受志摩她将面临怎样的非难。作为一个还存有一些理智的女人,她知道,墨守成规,过着被人祝福的生活胜过那赤裸裸的,遭受指责的爱。

“那一晚我的船推出了河心,

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一晚你的手牵着我的手,

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

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到如今我的船仍然在海面上飘,

细弱的桅杆常在风涛里摇。

到如今太阳只在我背后徘徊,

层层的阴影留守在我的周围。”

“枉然是理智的殷勤,因为

我不是盲目,我只是痴!

但我爱你,我不是自私。

爱你,但永不能接近你。

爱你,但从不要享受你。

即使你来到我的身边,

我许向你望,但你不能

丝毫觉察出我的秘密。

我不妒忌,不羡慕,因为

我知道你永远是我的,

它不能脱离我正如我

不能躲避你。别人的爱

我不知道,也无需知晓,

我的是我自己的造作,

正如那林叶在无形中

收取早晚的霞光,我也

在无形中收取了你。”

1924年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林徽因一直伴其左右。仙风道骨的诗哲泰戈尔,纯情美貌的林徽因,加上风度翩翩、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图,一时成为京城美谈。在泰戈尔眼中,林徽因与徐志摩那样默契、那样和谐,每一个眼神都得到对方的理解。泰戈尔也有感而发:天空的蔚蓝,爱上大地的碧绿,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但是这样的情景让梁思成一家明显的感到了不快。此后不久,林徽因与梁思成订婚离开了北京到美国和欧洲求学。

从此以后,两人从恋人变成了知己。徐志摩一如既往的鼓励徽因写诗,而他自己,也只能将满腔热情发泄在诗句中了。这一段未果的恋情,深深地被徐志摩诗情画意地包裹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

曾在网上看到一段话,我觉得用来评价徐志摩的一生恰到好处。“立志追求真爱的徐志摩,他的一生虽然以不幸福的婚姻、不完美的情感生活悲剧收场,然而,他以一生之力,以自己的灵魂与诗歌来讴歌并追寻生命中的真善美的精神,却也打动了每一个人的心,或许,这正是他的故事会一再的被我们记忆的原因。”

垫乐:

1:林宥嘉 《再别康桥》(词:徐志摩)

2:钢琴曲《走过绿意》

3: 钢琴曲《雨的印记》

4:吟唱《雪天使》

5:钢琴曲《我等候你》

6:齐秦《偶然》(词:徐志摩)

文字参考:《林徽因传》(林杉 著)《人间四月天》(电视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201834.html

    上一篇:珍惜的意思

    下一篇:蒲柳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