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三国里有那些故事篇一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三顾茅庐的故事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非常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火烧连营的故事
孙权杀了关羽,抢回荆州,这两件事惹得刘备心里冒火。他不顾文武大臣们的劝阻,亲自率领75万人马杀向东吴。
张飞命令3天之内作好白旗白甲,全军将士带孝出征,并叫范疆、张达快去办理,误了期限就杀人。范疆、张达看不能完成任务,就刺死张飞,投奔了孙权。
刘备听说张飞被害,大哭一场,对孙权恨之入骨。再说孙权听说刘备大军杀来,十分害怕,就写信请魏国帮忙。这时,曹操已经病死,曹丕正希望两家相争,自己从中得利,所以,一个救兵也不肯派。
孙权只好自己对付刘备。他先派年轻的孙桓、后派年老的甘宁等将领阻挡刘备,都被刘备打败。孙权急得没有办法,就把杀害张飞的凶手范疆、张达送给刘备,还愿让出荆州求和。刘备不答应,非要灭了东吴不可。
孙权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老臣阚泽推荐小将陆逊,说:“如果不用陆逊,东吴非灭亡不可!”孙权便任命陆逊为大都督。陆逊说:“我是文官,有这么年轻,恐怕有些人不服从我的命令。”孙权就把自己的宝剑交给陆逊,允许他先斩后奏。
果然,一些将领对陆逊不服。这时,蜀军天天跑到营前挑战,对东吴军队破口大骂。有些将领非要出营跟蜀军杀个痛快不可,陆逊严令不许出营。他要等蜀兵十分疲劳、麻痹大意的时候再出兵。
刘备听说孙权让小将陆逊做大都督,很不把他放在心上,说:“我指挥打仗有年头了,还打不过一个小孩子吗?”
刘备的部队从春天出征直到夏天,也没打败东吴主力,就在树林里安营扎寨了。营寨一个挨一个,连续几百里长。马良感到不妥,劝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征求一下丞相的意见?”刘备说:“我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陆逊得知刘备的营寨犯了兵法大忌,就想好了打败刘备的计谋。这天,东南风刮得很猛,陆逊指挥大队人马带着茅草和火种,并分三路,一起杀进蜀营,把蜀军40个营地烧成一片火海,刘备在赵云的保护下逃到白帝城。
赤壁大战的故事
周瑜与诸葛亮商量好进攻曹操的时间,然后,把人马分成6队,只等东南风一刮起来,就开
始行动。
东南风刮起来后,黄盖带了20只装满芦苇、硫磺等物的火船,向对岸开去。快到曹操军营时,船一齐起火,顺着风势,将曹军船只烧着。由于曹操听信庞统的话,将所有的船用铁环锁在一起,根本没法逃走。
这时,曹军水寨全都烧着,一片火光。许多兵士被烧死了。曹操知道中了计,一边叫骂,一边寻找船只。这时,张辽驾着一只小船过来,曹操才脱离火海。
曹操被救上岸时,东吴兵马已杀了过来。他在张辽等人的保护下,终于甩掉了东吴的追兵。他们来到一个山势很险的地方。这时,曹操哈哈大笑起来,将士们都吓了一跳,问他笑什么,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不懂计谋,如果他们在这里埋伏下一支兵马,那就厉害了!”话没说完,杀出了一支人马,原来是早已埋伏在这里的赵云。曹操连忙突围,死伤了许多兵士,好不容易才逃出来。
这时,天已经亮了,正下着大雨。曹操以为没有危险了,就下令休息吃饭。他坐在树林中,不禁又哈哈大笑起来。旁边人问:“丞相您损失了那么多人马,笑什么呢?”曹操说:“我笑诸葛亮、周瑜还是缺少计谋,如果他们在这里埋伏下一支人马,我们还能逃得了?”
话音没落,突然一阵喊声,张飞率领兵马冲了过来。曹操大吃一惊,甲衣也没穿就上了马。他手下的将士一边跑一边迎敌,许多人都受了伤。
这次,曹操开始走小路。他们来到了华容道。曹操见远处还有烟雾,像有伏兵。曹操说:“这是诸葛亮叫人放的烟,让我不敢走这条路。”于是,曹操等人走上了华容道,这条路本来不平,加上刚下过雨,特别难走。曹操下令砍树搬草,垫平路面。不少士兵累得昏倒在地上。
好不容易到了平坦一点的路面,曹操又哈哈大笑起来:“如果是我指挥打仗,肯定在这里埋伏一支军马,诸葛亮、周瑜到底是不行啊!”话没说完,有是一声炮响,关羽带人截住了去路。
曹操吓了一跳。等他定下神来,看清是关羽时,脸上顿时有了笑容:“云长。以前我对你不错,请你看在过去的情义上,放我一条生路吧。”关羽是个讲义气的人,他回想起曹操对他的种种好处,又看那些士兵的可怜样子,就让开了道路。
诸葛亮听说关羽放走了曹操,非常生气,说:“关羽因为私人情义耽误了公事,拉出去杀了!”刘备一听,急忙过来求情:“我和关羽像亲兄弟一样,本来准备一齐死的,先生杀了他,我也没法活了,就原谅他一次吧。”诸葛亮这才不说什么了。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的故事
三国时代,在赤壁这地方发生了一次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叫“赤壁之战”。
曹操号称拥军百万,雄居北方,想并吞南方。东吴、西蜀就联合起来,一起对抗北魏。 东吴的统帅周瑜和西蜀的军师诸葛亮在一起研究攻打曹操的方案。他们决定利用曹操狂妄自大的轻敌情绪,采用火攻的作战方案。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
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 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一切都安排好了,就缺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向北岸曹军放火,必须依仗着东南风才能办到。当时正当隆冬季节,天天都刮西北风。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急切地请教诸葛亮有什么办法,可以借东风。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通过气象观察,心中就有了办法。他对周瑜说,自己能呼风唤雨,借三天三夜东南风来帮助周瑜放火。周瑜立即命人筑了一个土台,叫“七星坛”。诸葛亮在“七星坛”上祈求东南风。
到了预定的日期,果然东南风大作,周瑜就顺利地执行他的火攻计划。东风狂吹,火光冲天,赤壁之役,曹操吃了败仗,从此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故事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死后,由司马懿和曹爽辅佐曹睿执政。曹睿死,司马懿杀了曹爽,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立曹髦为皇帝。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不把曹髦看在眼里,威胁要封晋公。曹髦气愤不过,说:“司马昭的心,路人所知也。”
桃园结义的故事
东汉(25-220年)末年,天下大乱。朝廷发布文告,下令招兵买马。榜文到涿县,引出了三位英雄。刘备,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一天,他边看榜文边长叹,忽听背后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思为国出力,在这里叹什么气?"并自报姓名说:"我叫张飞,靠卖酒杀猪为生。"刘备说出自己姓名后说:"我想为国出力,又感到力量不够,故而长叹!"张飞说:"这没什么可难的,我可以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创建大业。"刘备听后非常高兴。二人来到一个小店,边喝酒边谈,正说得投机,门外突然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刘备、张飞请他一同饮酒。交谈中得知,此人名关羽,因仗义除霸有家不能归,已流落江湖五、六年了。他们各自抒发自己的志向,谈得十分投机。
隔日,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结为兄弟。按年龄刘备为大哥,关羽为二哥,张飞为三弟。并发誓"同心协力,报效国家。"此后,三人果然作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单骑救主的故事
新野一战,刘备以少胜多打败曹操,曹操引五十万大宫前来报仇。刘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曹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曹兵的追赶,护卫刘备家小的赵云发现不见了刘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赵云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断墙后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说:"见到将军阿斗有救了,„„我死而无恨!"说完,趁赵云不注意跳井身亡。这时曹兵向这边杀来,赵云含泪推倒土墙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冲。曹将杀来,战三回合,被赵云杀死。没走多远,又碰上曹将张镉,战十余回合,赵云夺路而走,不料连人带马落入陷井。张镉挺枪来刺,忽然赵云的马平空一路,跳出陷井,张镉吓得一个劲后退。赵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正在山上观战的曹操见赵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赵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刘备。
刮骨疗毒的故事
关羽攻打樊城时,被毒箭射中右臂。将士们取出箭头一看,毒已渗入骨头,劝关羽回荆州治疗。关羽决心攻下樊城,不肯退。将士们见关羽箭伤逐渐加重,便派人四处打听名医。一天,有人从江上驾小舟来到寨前,自报姓华名佗,特来给关羽治伤。关羽问华佗怎样治法?华佗说:"我怕你害怕,立一柱子,柱子上吊一环,把你的胳膊套入环中,用绳子捆紧,再盖住你的眼睛,给你开刀治疗。"关羽笑着说:"不用捆。"然后吩咐宴招待华佗。关羽喝了几杯酒就与人下棋,同时把右臂伸给华佗,并说:"随你治吧,我不害怕。"华佗切开肉皮,用刀刮骨。在场的人吓得用手捂着眼。再看关羽,一边喝酒,一边下棋。过了一会,血流了一盆,骨上的毒刮完,关羽笑着站起来对众将说:"我的胳膊伸弯自如,好像从前一样。华佗先生,你真是神医呀!"华佗说:"我行医以来,从没见像你这样了不起的人,将军乃神人也。"
七擒七纵的故事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谙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
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给你赢了一次,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
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诸葛亮还是不杀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将士中有人对诸葛亮的这种做法不理解,认为他对孟获大仁慈宽大了,诸葛亮向大家解释说:“我军要彻底平定南方,必须重用孟获这样的人。要是他能心悦诚服地联络南人报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万大军。你们现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这里来打仗了。”
孟获这次被擒又释放后,下决心不再跟蜀兵作战。但时间一长。营里快断粮了,他派人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获亲自出来,与蜀军大将一对一比武。孟获接连打败了几名蜀将,但刚到大堆粮食旁,被绊马索绊倒被擒。蜀将当即传达请葛亮的命令,让盂获回去,并把粮食搬走。
在这种情况下,孟获终于从心里佩服诸葛亮。为了让各部族都归顺蜀国,他把各部族首领请来,带着他们一起上阵。结果又被蜀兵引进埋伏圈,一网打尽。蜀营里传出话来,让孟获等回去,不少部首领请孟获作主,究竟怎么办。孟获流着眼泪说:“作战中七纵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丞相对我们仁至义尽,我没有脸再回去了。”
就这洋,孟获等终于顺服蜀汉,听从管辖。
苦肉计的故事
赤壁大战之前,周瑜苦思破曹之计。一日深夜,老将黄盖来到帐中,商议破曹以火攻为好。周瑜说:"我也这样想,所以才留下假投降的蔡氏兄弟,只是无人去曹营诈降。"黄盖自告奋勇,甘愿领此重任。当夜二人定下"苦肉计"。第二天,周瑜传各路将军帐下议事,命大将们各领三个月粮草,准备抗敌。黄盖反对说:"不用三个月,如果这个月能破敌就破,不能破敌,早点投降!"周瑜听后大怒道:"我奉命督军破敌,你敢动摇军心,推出去斩了。"黄盖骄傲地说:"我是东吴三世重臣,南征北伐时,你还不知在哪呢?"在场的将领们跪下替黄盖求情。周瑜狠狠地说:"看在众将面上,饶你不死,打一百军棍!"武士们把黄盖推倒在地,没打到五十下,已皮开肉绽,鲜血直流,几次晕死过去。黄盖的好友阚泽,根据周瑜的安排,带着黄盖早已写好的投降书前去诈降。不久,曹操又接到蔡氏兄弟的密信,说只要见到插有青牙旗的船只就是黄盖来投降了。结果在赤壁一战中,黄盖引火船冲入曹营,大江之上一片通红,把曹操用铁链连起来的几千条战船烧
成灰烬。
乐不思蜀的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南柯一梦 有一个叫淳于棼的人,平时喜欢喝酒。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晚风习习,树影婆娑,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棼过生日的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夜晚,亲友们都回去了,淳于棼带着几分醉意在大槐树下歇凉,不知不觉间睡着了。
梦中,淳于棼被两个使臣邀去,进入一个树洞。洞内晴天丽日,别有世界,号称大槐国。正赶上京城举行选拔官员考试,他也报名。考了三场,文章写得十分顺手。等到公布考试结果时,他名列第一名。紧接着皇帝进行面试。皇帝见淳于棼长得很帅,又很有才气,非常喜爱,就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嫁给他为妻。状元郎成了驸马郎,一时京城传为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不久,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淳于棼勤政爱民,经常到属地内调查研究,检查部下的工作,各地的行政都非常廉洁有效,当地百姓大为称赞。三十年过去了,淳于棼的政绩已是全国有名,他自己也有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生活非常得意。皇帝几次想把淳于棼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后,都纷纷涌上街头,挡住太守的马车,强行挽留他在南柯继任。淳于棼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他的政绩,就赏给他许多金银财宝,以示奖励。
画饼充饥的故事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著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转载自第一范文网
"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意思和它相近。
参考资料:"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望梅止渴的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带兵去攻打张绣,一路行军,走得非常辛苦。时值盛夏,太阳火辣辣地挂在空中,散发着巨大的热量,大地都快被烤焦了。曹操的军队已经走了很多天了,十分疲乏。这一路上又都是荒山秃岭,没有人烟,方圆数十里都没有水源。将士们想尽了办法,始终都弄不到一滴水喝。头顶烈日,战士们一个个被晒得头昏眼花,大汗淋淋,可是又找不到水喝,大家都口干舌燥,感觉喉咙里好像着了火,许多人的嘴唇都干裂得不成样子,鲜血直淌。每走几里路,就有
三国里有那些故事篇二
《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
1, 刘备战黄巾: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朝廷分三路出兵镇压。幽
州太守刘焉出榜募兵,刘备关羽张飞在涿县桃园结义,起兵讨黄巾,转战今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先后助卢植,皇甫嵩等救出董卓。平黄巾后,刘备先后任安喜县尉和平原县令,在安喜县时张飞曾怒鞭督邮。
2, 董卓进京:东汉朝廷在镇压黄巾起义后,内部宦官和外戚发
生争斗,外戚何进被宦官杀害,而袁绍,曹操又因此大杀宦官,朝廷一片混乱。董卓趁机带兵进京,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政。曹操借献刀谋刺董卓失败而出逃。曹操途中在中牟县被县令陈宫先捉后放,在成皋误杀吕伯奢。曹操到陈留,矫诏起兵,各路诸侯纷纷响应。
3, 诸侯讨董卓:十八路诸侯聚会陈留讨刘备,关羽,张
飞随公孙瓒参与讨董。孙坚为先锋,在汜水关与董卓部将华雄大战不胜。关羽温酒斩华雄,诸侯震惊。虎牢关三英大战吕布,吕布不敌,董卓被迫迁都长安。
4, 军阀混战,诛杀董卓:董卓迁都长安,曹操追击,在荥阳被
徐军击败。孙坚藏玉玺回江东,被刘表截击,两家从此结怨。联军解散,袁绍夺取冀州,在盘和界桥与公孙瓒大战,刘备出兵支援公孙瓒。孙坚跨江击刘表,中伏身亡。王允巧使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王允,吕布合谋诛杀董卓。董卓部将李催,郭汜等起兵犯长安,王云跳楼而死,吕布出逃,李催,郭汜专
权。
5, 曹操伐陶谦,战吕布,移帝都许:曹操收青州兵,据崇州。
曹操父亲曹嵩在华,费间被杀。曹操迁怒于幽州太守陶谦,起兵讨伐。刘备出兵救陶谦,徐州解围。陶谦两让徐州,刘备不受,移屯小沛。吕布破崇州,曹操回兵,与吕布大战于濮阳。陶谦病死前三让徐州,刘备战徐州。曹操定陶大破吕布,吕布被迫投刘备,屯小沛。李催,郭汜大交兵,献帝东迁洛阳,曹操趁机移帝都许。刘备奉旨讨袁术,吕布趁机夺取徐州,刘备被迫还屯小沛。
6, 孙策下江东:孙策丧父后被迫投袁术,以孙坚遗留的玉玺,
借兵下江东。孙策在历阳会周瑜,过江。孙策过江后,先在牛褚破张英,后在神亭岭下与刘繇部将太史慈大战,接着在秣陵破薛礼,又在泾县收太史慈。孙策接着南下吴郡,破严白虎。孙策再继续南下,会稽破王朗。严白虎被杀,江东平。
7, 曹操灭吕布,袁术:袁术攻刘备,吕布辕门射戟,双方罢兵。
吕布攻小沛,刘备不敌,败投曹操。曹操与张绣在宛城大战,曹操勇将典韦战死。袁术派七路大军攻徐州吕布,败回淮南。曹操会和刘备,吕布,孙策三将攻袁术,破寿春。曹操再下南阳攻张绣,被贾诩用计击败。吕布出兵攻曹操,刘备向曹操求救,攻下邳,斩吕布。公孙瓒被袁绍击败,自杀身死。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刘备攻袁术,袁术兵败病死。刘备趁机斩车胄,复夺徐州。
8, 曹操灭袁绍:袁绍发楷文讨曹操,双方黎阳对峙。曹操徐州
破刘备,刘备败投袁绍,关羽降曹操。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会,刘备投刘表。孙策死,孙权掌江东。袁绍官渡之战大败,仓亭之战在败,病死冀州。曹操出兵,先后击败袁氏兄弟,北征乌桓。郭嘉病死易州,辽东会孙康杀袁氏兄弟,首级送曹操,北方平。
9,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分三阶段:1,袁绍不停谋士田丰,沮
授的劝阻,出兵黎阳,曹操亲自率军迎战。2,袁绍与曹操在官渡对峙,曹操缺粮,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建议曹操出兵乌巢,劫袁绍粮草。3,曹操乌巢烧掉袁绍粮草,袁绍大败,退回冀州。沮授被曹操擒杀,田丰被迫自杀。
10,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后,挂印封
金,灞桥挑袍,东岭关斩孔秀,洛阳关斩孟坦,韩福,汜水关斩卞喜,荥阳斩王植,黄河渡口斩秦琪。关羽过河后南下寻刘备。关羽卧牛山收周仓,古城会张飞,擂鼓斩蔡阳,兄弟释疑。刘备会关羽,关羽收义子关平,刘备收赵云,刘关张聚会古城。 11, 赤壁之战:刘备投奔刘表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曹操出兵南
下,诸葛亮先火烧博望坡,在烧新野,刘表病死襄阳,其子刘琮投降,刘备携民渡江,在当阳长坡与曹操大会战,赵云单骑救主张飞喝断长阪桥,刘备度汉津,赴江夏。诸葛亮草船借箭,黄盖苦肉计,庞统献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周瑜火烧赤壁。 12, 刘备战荆州:赤壁之战后,周瑜与曹仁在南郡大战,刘备趁机
占荆州,一气周瑜,随后刘备取荆州南山郡,孙权,张辽合肥大战,孙权兵败。甘夫人去世,刘备迎娶孙夫人。周瑜设计害刘备不成,刘备带孙夫人回荆州,二气周瑜。周瑜以借道为名夺取荆州,被诸葛亮识破,三气周瑜。周瑜病死巴丘,诸葛亮柴桑口吊孝。
13, 刘备取益州,汉中:庞统投刘备,耒阳理事,马超为报杀父之
仇与曹操潼关大战,曹操割须弃袍大败,许褚裸衣斗马超,曹操用计离间韩遂和马超,马超大败,张松献地图与刘备,刘璋应刘备入川,沛城相会,刘备转守葭萌关。赵云截江斗阿斗,刘备取沛水关。刘备取城都,刘璋投降,关羽单刀赴会鲁肃。 曹操平定汉中,收庞德。张飞破瓦口关,曹操斜谷兵败,刘备进位汉中王。
14, 关羽失荆州:关羽夺取襄阳,曹仁退守樊城,关羽水淹七军,
杀庞德,擒于禁。关羽被曹仁毒箭射伤,,华佗刮骨疗伤,陆逊献计,吕蒙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派廖化向刘封求救。刘封拒绝救援,关羽弃走麦城,被孙权擒杀,留守麦城的王甫坠城死,周仓自刎。孙权为移祸,将关羽首级献于曹操。曹操病死,曹丕废汉献帝,建魏国,迁都洛阳。
15, 夷陵之战:次战役刘备大败,蜀汉元气大伤,黄忠,甘宁之死。 16, 诸葛亮南征: 刘备死后,魏五路围攻蜀汉,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诸葛亮采用马谡‘攻心为上’之计,最后七擒孟鹤。
17, 诸葛亮共出祁山六次:
18, 司马懿父子平叛,伐吴:曹魏后期司马懿父子专权,先后三次
平复内部叛乱。
19, 姜维九伐中原: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先后九次
北伐,虽多次击败司马昭,邓艾,但均未成功。
20, 魏灭蜀:司马昭派大将钟会和邓艾分兵入蜀,钟会分兵三路,
经子午谷,洛谷和斜谷,越秦岭,攻克汉中,直逼剑阁,与姜维对峙。而邓艾出奇兵,从阴平小路翻越摩天岭,破江油关,直取成都。刘禅投降,蜀亡。姜维在剑阁假会钟会,钟会入成都后,先以谋反罪收监邓艾,后在姜维鼓动下造反,失败被杀。姜维自杀,邓艾随后也被杀。
21, 晋灭吴:司马炎逼魏主禅位,建西晋。晋水路分兵攻吴,其中
王壡出水路,浮长江东下,杜预出江陵,夺武昌(鄂州)。王睿破东吴横江铁索,直逼石头城下(南京)。吴主孙皓出降,吴亡,三国终归统一。
总之,一切历史大事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合最终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让我们记住以往的历史,以史为鉴,让自己做一个历史文人!加油杨莎。
三国里有那些故事篇三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故事》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今后军充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撤退。他的二子司马昭说:“莫非是诸葛亮家中无兵,所以故意弄出这个样子来?父亲您为什么要退兵呢?”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我军如果进去,正好中了他们的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支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没亮,诸葛亮便下令开船,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蜀国南边有个荒蛮之地,那里有个贼头叫孟获,无恶不作。
诸葛亮觉得有他在就会阻碍自己北进中原的脚步,所以去收拾他。
但是那个地方的人都是野人,体格比蜀国人强壮,而且嗜血,缺心眼,要是硬打的话,不光会损兵折将,而且,光靠武力,杀光了他们也没用。
所以就想了一个办法,让他们从心里产生恐惧,那就只有靠智取。
孟获是个半文盲,还有点智商,总觉得自己能强过诸葛亮,结果就是东家借西家
要点部队,跟诸葛亮打,打到最后人也死得差不多了,民心也丢得差不多了,眼看撑不下去了,就降了。
但是看得出来是假降,因为贼头交降书的时候,原话是:“有诸葛军师一日,孟获永不进犯”。那就是老诸死,他还继续。
火攻欠风,已发展而为把握战机的关键。诸葛亮向周瑜许诺:“事在目前,不可迟缓”,当“十一月二十日甲子祭风。至二十二日丙寅乃风息。”周瑜即“差五百精壮军士筑坛,拨一百二十人执旗守坛”。诸葛亮于南屏山相度地势,令军士取东南方赤土筑七星坛,东南西北各插二十八宿旗,安臵妥当,于甲子吉辰沐浴清斋,身披道衣,吩附了守坛将士,他缓步祭坛。观瞻方位,焚香于炉,注水于盂,仰天暗祝。上坛三次,下坛三次。渐近三更时分,忽听得风声响,旗幡动转,使周瑜大为震惊,风起旗脚竟飘西北,而不能不惊叹诸葛亮“有夺天地造化之功,有鬼神不测之术”。
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他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当时,副将王平提出巧妙方法,马谡不听劝阻,蜀军大败。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不得不将马谡斩首示众
十一月,孙刘联军与曹军对峙于赤壁。曹操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
一气:赤壁大战后,第二年,周瑜去夺取荆州,被诸葛亮抢先夺去。
二气:周瑜本想借把孙权的妹妹嫁给刘备,把刘备扣下,逼诸葛亮交出荆州,不料诸葛亮用计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气:周瑜向刘备讨还荆州不利,又率兵攻打失败,结果病死了。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气死了。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三国里有那些故事篇四
《三国中的管理故事》
《话说三国》之诸葛隆重策划
在孔明之前其实有很多著名的而且震古今名垂青史的千古宰相。包括伊尹、姜尚、管仲、张仪、张良、李斯、苏秦,这些人都是在三国时代以前的也就是汉朝以前的名相。这些人的才智都看成世代枭雄,姜尚独钓渭河,苏秦身六国相印,张良运筹帷幕 ,这些都是孔明的师傅。
孔明在隆中隐居,其实他是个很清高孤傲的人。他自比管仲乐毅,没有把抒情张仪看在眼里。其实我一直怀疑,他的才华无可比拟的,但他的经验如何来的。20多岁的人靠书本知识,靠隐居世外的磨练就能独揽天下大事,确实有不可思议的地方。三国志上的描述也比较简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诸葛亮是神童从小细读各类书籍,而且从他自比管乐来看,他从小立志的方向就是志在天下。而且他们有一个小论坛,就是有几个人经常在一起讨论。包括徐庶等,当时的名士都经常在一个群里语音聊天,没事也玩网络游戏什么的。从此可以有一个解释,就是不入世可以,但不能不读世。也就是你可以出世潜修,但你不能不去熟悉世事。
三国前期,天下大乱,年年征战,四民不安。所以人们身处其中恰逢乱世,能有超凡脱俗的造诣也是有可能的,乱世出英雄嘛。孔明的隆中对我一直称它为千古一策。几千年后,唯一能和这个千古一策的媲美的就是 20世纪30年代的
论持久战,这两部都是绝对的战略大纲。尤其隆中对,从当前的形式,发展的趋势,做了整体的规划。从近期目标方法、中期目标方法、远期目标方法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布臵。近期目标,立足荆襄,站稳脚跟;中期目标,联合孙吴抵抗曹操,取西川夺东川;远期目标,仿效 大汉帝国开国之主,刘邦据川中看天下,寻机出兵汉中直驱中原。
未出天下,就先画好了天下大势图。孔明一生都没有把孙吴放在眼里。孙吴,永远是一个孔明脚下的棋子而已。但这个棋子也经常给他造成了很多麻烦,这事后话。孔明始终认定的天下大敌就是曹操。当时的天下之士无任何人能抵抗孔明,即使司马懿也不行。孔明在隆中对中,先是将大势分析了一遍,然后将目前的形式和历史沿革都描述了一遍,然后按照实际发展和客观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规划。原先不认为孔明在隆中会有多大见识。看了隆中对才知道,确实其中将天下大事和每个人都分析的那么透彻。这绝对不是一个书生能做出了的。所以,一个人如果是一条龙,那么即使他趴着、窝着、躲着、埋着,他都是一条龙。一旦风云际会,这条龙腾飞起来,那么就是天下大乱了。
古人常说,刘备为一龙,其实不然。三国时期,天下有双雄。枭雄为刘备,奸雄为曹操,但也只是英雄而已。英雄是具有领导魅力的人物。他具备的是领袖风采,他们不需要过多的才华,这点就在刘备身上得到了表现。刘备,出身低
劣,但他有一个很好的品牌包装,就是皇叔,他始终不抛弃这个头衔。他有几个弟兄,刘、关、张。他没有采用曹操的君临天下的模式,而是采用了和弟兄们共同坐天下的方法。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公众公司、股份制。那么基础有了,人气有了,品牌有了,那么差什么呢?差的是CEO ,就差一个大战略和指挥战术的人。所以我最佩服孔明和周恩来两个人。诸葛,是因为,他们两个既可以制定战略又可以执行战术,这样的人在几千年不多见的。而且,能做的这么好的就更不多见了。孔明在隆中对将刘氏天下已经划定好了,而且后来的形式也和他规划的基本一致。但为什么最终没有成功呢?这个关键在于刘备。
刘备,是一个贤明之君,但也是一个枭雄。为君者无为而治,为雄者为情绪控制。每次,刘备问孔明计将安出时候。孔明都会制定三条计策上、中、下策,让刘备选择,刘备多数选择的是中策,有时候甚至是下策,从来没有选过上策,这是刘备失败的地方。孔明隐居隆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孔明是道教思想者孔明尊奉出世,隆中对只是他的个人见解。他并没有想以此来晓明天下只是作为自己的一种研究和学术著作而已。试想,曹操和孙权读懂了隆中对会是怎么样的情形呢?隆中对只是大势的评论,并不是方法。隆中对只是大势的评论,并不是方法。而方法是谁呢?方法就是孔明本人的执行。我们看隆中对的全文发现,其中,论述的全部论调
是在刘备的基础上作出的结论。曹操当时依据天下大半,他不会看得起隆中对。孙权依靠父兄留下的八十一郡独领江东,也不会看隆中对。一个没有忧患、没有这种奋斗目标的人是无法看清隆中对中的妙处的。曹操会认为天方夜谭,虽然大势分析的透彻,他不会相信最后的走势会是这样。孙权当时相安江东还没有吞并天下的雄心。那么就说明,这个隆中对就是针对刘备的。
孔明预计出天下三分。为什么会三分?他纵观了天下大势和各类英雄豪杰,北有曹操已经定型了,东南有孙吴,根基雄厚。那么,天下还有三分之一在西南、西北部。当时的刘璋和张鲁分别占领西川东川,天下已经形成犄角。在孔明看来刘璋和张鲁无法据与东西川,也就是无法保有这个地区,那么最终毕竟被曹操所获。曹操获得了西川,将顺江而下,直驱江东。天下大统天下大乱多年,百姓涂灾,已经很空虚了。只有东西川两地相对稳定,没有受扰,有大量的后勤资源。当时由于地域关系无法逾越。天下如果要平衡必须有3个支点,两个点都有还差一个点,这个点需要一个人来支撑。那么,孔明选择了刘备。其实以孔明之才他选择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这个支点,但他选择了刘备。因为刘备去请他了,刘备三请得见孔明。不过一小儿20多岁嘛,但孔明评论天下大势,说出了隆中对,刘备才真正看清了天下大事。他一直向没头的苍蝇,终于知道该怎么做了。但他知道怎么
做,却没有人去做,所以,他恳请孔明为他自己的隆中对来做总执行孔明。
隆中对没有面试,世界上也就是知道有这样一个神人而已,意志高远、才华横溢。隆中对一面世就不同了,而这个隆中对如果孔明不出山来执行。那么,还有一个可以执行的人就是庞统。庞统是和孔明起名的人物,但他没有孔明的高远。孔明是以出世为主,庞统是以入世为主,两个人的精神领域不在一个层面。虽然才华横溢,孔明既然说出了心中的大计,那么他就肯定要出世。因为只有他自己能透彻明白每个节点如何操作,别人没有把握能操作的这么完美。他出山执行自己制定的总规刘备可以容下孔明,能专权授信试想孙吴、曹操谁能这么使用孔明呢?所以啊,做为一个职业经理人选择落点很关键。大企业固然好,但未必是你的最佳位臵。曹操手下号称武将千员文臣过百,试想 20多岁的孔明去了后会是什么样啊?想出头难避升天啊。而且文人相轻,恐怕最终会死在这些人的阴谋下。孙吴是一个家族式企业发展史都是嫡系。虽然才华不够高超,但相安无事。东吴的人才路线基本是自产自销,独立成派,连齐名的凤雏都无法伸展,何况20多岁的孔明。
其实,孔明隆中对是早就制定好了的。也正因为他有隆中对的预案才会天下公称卧龙,才会吸引来刘备。可以说。孔明和当年的姜尚一样,在待价而沽他不是不出,而是待机
三国里有那些故事篇五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寓意深奥》
《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寓意深奥
罗贯中写的长篇巨著《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该书从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从桃园结义开始,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内容,讲述了我国历史上东汉末年至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的战争故事。
现在列举以下两则故事: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得知到兄长刘备的消息后,决定去河北寻找刘备,他带上嫂嫂,杀死了东岭关的孔秀、洛阳的韩福、泥水关的卞喜、荥阳的王植以及曹操的大将蔡阳。
这一则故事写出了关羽重情重义,不论曹操对他有多好可以,也不忘记刘备的恩情,决心找刘备。是啊,我们在日常生活也要重情重义,毕竟重情义可以交到朋友,朋友是非常重要的,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黄盖巧使苦肉计]——曹操打到江东后,连吃败仗,便想出让蔡氏兄弟当间谍,结果,黄盖使用苦肉计,让曹操83万大军,全军覆没。
这一则故事,主要写了东吴黄盖不顾个人的安危,为了击退曹操,舍弃自己的身体,来打退曹操,这个故事使人想到课本《天鹅的故事》,其中天鹅也是不顾自己的安危,为了破冰让自己和
其他天鹅吃上食物-鱼儿,让自己的身体受伤了,其实在生活中也要向他们学习,做事一定要为他人着想,不能只想自己,否则你的路会越走越窄的。
上面这两则故事是孩子们在三国里最喜欢的,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们相信只要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解决的办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地走好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最后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追求,你的人生永远会被一片烂灿的阳光所照亮。
三国里有那些故事篇六
《三国演义的故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将他们的英雄事迹重新整理成《三国演义》电视剧,让我们更容易的熟悉,了解他们。
全书简介:《三国演义》(英文名字: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或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它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为《四大名著》之一,(即《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小说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中国小说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小说,后来还有浪漫小说《红楼梦》和另一讲史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故事梗概: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帝死后,少帝刘辨继位,外戚何进当权,宦官杀死何进。袁绍起兵诛杀宦官,又被董卓打败,董卓废刘辨而立献帝刘协。司徒王允巧施连环计,以貂蝉离间董卓、吕布父子,然后联合各路豪强,杀死董卓,而王允又被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随后,袁绍军与另外17镇诸侯割据混战,最后,形成了三股强大的势力: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歼灭袁绍、袁术等势力,统一了黄河流域,占据了中原地带;刘备最初转徙不定,直至他三顾茅庐。得诸葛亮出山辅佐,才制定了正确有效的战略方针,即以“帝室之胄”、 “光复汉室”为旗号,以“联吴抗曹”为基本方针。最后,经过“赤壁之战”,迫使曹操北还,得以占据益州与荆州部分。逐步发展壮大;江东孙氏自孙坚开始,就以江东六郡81县为根据地站稳了脚跟,直至孙权,实力日益增强。
此后,三国争战层层展开。先是孙权乘关羽和曹兵交战之际,派兵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死于孙权之手。不久,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自立,定国号“魏”。刘备亦继汉统,建立蜀汉。为报关羽被害之仇,刘备亲征江东,结果孤军深入,为 陆逊所败,刘备病死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其后,孙权建立吴国。
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少主刘禅,独撑危局。其间,诸葛亮坚持联吴抗曹的基本方略,七擒孟获之后,稳定了后方。又先后六出祁山伐魏,但均以失败告终,诸葛亮也积劳成疾,病死军中。他死后,姜维继其职,先后九伐中原,同样无功而返。后主刘禅昏职聩,朝政腐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弱。
《三国演义》不仅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卓绝的军事和政治谋略,摇曳多姿的人物风采,而且“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
三顾茅庐 东汉末年,诸葛亮躬耕南阳,刘备为了敦请他辅佐自己打江山,求贤心切,三次拜访隐居在隆中草屋里的卧龙诸葛孔明。后用次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也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或访问。
初出茅庐 诸葛亮看到天下战乱不息,百姓苦难深重,答应出山,就和刘备同回新野。此时,曹操派大军攻陷了刘表次子驻守的荆州,又来攻打刘备。刘备兵单将寡,形势危急,诸葛亮设计在博望坡伏兵,以火攻使曹军惨败。当时人们以诗赞颂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谈笑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后称初次出来做事为初出茅庐,或用以比喻刚步入社会,在工作和处事方面欠缺经验。
舌战群雄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准备并吞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是和是战难以定夺。诸葛亮运用谋略,与东吴群臣纵论天下大事,巧舌辩驳,说服他们和孙权要与刘备联合抗曹。才有后来的赤壁之战。此成语原指与众多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指与很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锦囊妙计 孙权用公瑾之计,引刘备入东吴招亲,要挟刘备交还荆州。诸葛亮在他临行前交给赵云三个用锦做成的袋子,吩咐说:“内封三条神妙计策,到时依次打开行事。”赵云和刘备、孙乾率五百军士到南许,依锦囊妙计破了公瑾计策,娶了孙权之妹孙尚香逃回荆州。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成语是比喻及时解救危急的好办法。
羽扇纶巾 诸葛亮积劳成疾,临终与众将诀别,并安排了军国大事。他死后虽秘不发丧,但司马懿见蜀兵后 退已知真相,故催军速追。突然五丈原上炮响旗飘,诸葛亮端坐四轮车出现,,他羽扇纶巾。魏军见诸葛亮尚在,弃甲逃命,溃不成军。两日后,司马懿方知车上是木人。此成语形容诸葛亮的装束,也形容谋士镇定自若的潇洒风度。
鼎足三分 赤壁一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魏、蜀、五三方激烈斗争,最后却“权归司马”结束了三国纷争局面。所以,《三国演义》的结尾两句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射是以鼎的三足比喻三方分立相持的局面。
在《三国演义》里,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乌合之众”、“缓兵之计”、“死心塌地”、“虚张声势”、“步步为营”等成语,就不多说了~~~~
三国演义的人物成语故事
曹操——孟德献刀、关东起兵、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割须弃袍
刘备——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让徐州、跃马檀溪、三顾茅庐、借荆州、夷陵之战、白帝托孤
关羽——温酒斩华雄、杀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掩七军、刮骨疗伤、走麦城、
张飞——怒鞭督邮、古城相会、长坂桥、义释严颜
吕布——凤仪亭、连环计、辕门射戟、白门楼
诸葛亮——隆中对、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空城计、五丈原 赵云——长坂坡
周瑜——蒋干盗书、苦肉计、火烧赤壁
吕蒙——白衣渡江
陆逊——火烧联营、
曹植——七步成诗
姜维——九伐中原
1、髀肉复生(刘备):形容长期清闲,事业毫无成就。
2、后患无穷(刘备):指给将来留下的祸患无穷无尽。
3、如鱼得水(刘备与诸葛亮):比喻得到了与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非常合适的环境。
4、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
5、初出茅庐(诸葛亮):形容刚出来做事,缺乏实际经验,比较幼稚。
6、虎踞龙盘(诸葛亮):形容南京地势的雄伟。
7、集思广益(诸葛亮):指集中众人的意见,扩大工作的效果。
8、鞠躬尽瘁(诸葛亮):形容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死了方休。
9、空城计(诸葛亮):指一种作战方法。
10、望梅止渴(曹操):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11、捉刀(曹操和手下的名将崔琰):指代人写文章。
12、才占八斗(曹植):形容学问高,文采好。
13、七步之才(曹植):形容才学高超,文思敏捷。
14、超群绝伦(关羽):形容高出众人之上,没有人能与其相比。
15、一身是胆(赵云):形容胆量极大。
16、顾曲周郎(吴国都督周瑜):形容欣赏音乐或听歌、听戏很内行。
17、巢毁卵破(孔融的两个儿子):比喻国家或集体遭到不幸,其人民或成员当然不能幸免。
18、坚壁清野(曹操的谋士荀彧)指饿死、困死敌人的一种作战方法。
19、如嚼鸡肋(杨修)比喻很乏味。
20、老牛舐犊(杨修的父亲杨彪):比喻父母爱抚子女。
21、势如破竹(杜预):比喻军队一路连打胜仗,形势好比用刀劈竹竿一样的顺利。
22、车载斗量(吴国的中大夫赵咨):形容数量很多并不稀罕。
23、断头将军(巴郡太守严颜):形容壮士英勇不屈,宁死不降。
24、吴下阿蒙(吴国名将吕蒙):形容没有学识的粗人。
25、想当然(孔融):形容没有事实根据的主观臆断。
26、兵贵神速(魏国谋士郭嘉):指用兵贵在神奇而快速。
27、出言不逊(张郃):形容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
28、大器晚成(崔琰):形容卓越的人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器。
29、负重致远(人称“凤雏”的庞统,陆绩,顾邵):背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
三国演义的小故事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五丈原
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兵由汉中出发,穿过秦岭,进驻五丈原。初来乍到,粮草不济,先屯田练兵,待机伐魏。魏将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神机妙算,在渭河北岸固守,不敢贸然出兵。双方在五丈原相持百天不战,诸葛亮不得不引诱魏兵入葫芦沟作战,并放火烧断谷口,欲大败魏将司马懿未料一场大雨,魏军死里逃生。同年秋天,诸葛亮病死军中,蜀军败退。当司马懿进兵诸葛亮指挥作战的地方时,看到蜀军阵地之险要,惊叹道:“天下奇才也。”后人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这里修建了寺庙。
据当地民间传说,诸葛亮去世时,一颗明星从天而降,所以才起这个名字。当年诸葛亮屯田的地方,人称“诸葛田”。当年诸葛亮设军帐指挥作战的地方还留有半米高的城墙残迹,南北长约250米、东西宽近100米。当地群众给这个小城堡起名“豁落城”。在豁落城南边的秦岭山坡,有一块平展的石头,上面似有棋盘线条。据说当年诸葛亮在这里下过棋,所以这座山得名“棋盘山”。在五丈原的土中,已找出不少“诸葛锅”,铁锅上铸有汉代隶书文字。五大原如今是一片农田,游客来这里总想找一找古战场的遗迹和传闻。在农田的中间有一道河湾,当地叫落星湾,湾中的村子叫落星堡。
五丈原北端有诸葛亮祠,创建于元初年,明清曾重修。祠内献殿内两侧墙壁上有一幅幅三国故事画,如古城会、空城计、三战吕布等。壁画下镶嵌着40块青石,石刻岳飞手书《出师表》,字迹苍劲有力。石前有明太祖朱元璋赞颂岳飞的石刻:“纯正不曲,文如其人”。
吃 瓜 留 子
诸葛亮不仅能种出好庄稼,而且还有一手种西瓜的好手艺。襄阳一带曾有这么一个规矩:进了西瓜园,瓜可吃饱,瓜子不能带走。传说这条“规矩”也是当年请葛亮留下来的。
诸葛亮种的西瓜,个大、沙甜、无尾酸。凡来隆中作客和路过的人都要到瓜园饱饱口福。周围的老农来向他学种瓜的经验,他毫不保留地告诉他们瓜要种在沙土地上,上麻饼或香油脚子。好多人都来问他要西瓜种子,因为以前没有注意留瓜子,许多人只好扫兴而归。第二年,西瓜又开园了,他在地头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诸葛亮把瓜子冼净、晒干,再分给附近的瓜农。现在,汉水两岸沙地上的贾家湖、长丰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气,个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还遵守那条“吃瓜留子”的老规矩。
歇后语
1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2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3 孔明给周瑜看病----对症下药 4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5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6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7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8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9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10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11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12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13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14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15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16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飞)
17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18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19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20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21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22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23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24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25 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 26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27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28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29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0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31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32 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33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34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35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36黄忠射箭----老当益壮 37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38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39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40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41刘备招亲----弄假成真 42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三国名句
1 懊悔无及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2 傲慢少礼 出处:《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 3 傲睨得志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原来曹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议。” 4 傲睨自若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简雍在城下唤门。(刘)璋令开门接入。雍坐在车中,傲睨自若。” 5 安身之地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6 不成体统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7 宝刀不老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黄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8 倍道而进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一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9 不置褒贬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尝造花园一所;造成,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一‘活’字而去。” 10 龙肝凤髓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 11 一臂之力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诛国贼。” 12 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丰在遇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13 不由分说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随后掩杀,郭汜兵退,车驾冒险出城,不由分说,竟拥到李傕营中。” 14 出言不逊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逊,何不杀之。” 15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16 初出茅庐 出处:《三国演义》,诸葛亮初出茅庐,佐刘备用兵,观与张飞不服,行事诸多困难。 17 名不虚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兵精粮足,名不虚传。”
18 探囊取物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
19 如入无人之境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
20 呼风唤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角得此书,晓夜攻习,能呼风唤雨。”
21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22 赤膊上阵
出处:《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23 大仁大义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至于刘琮降(曹),豫州(刘备)实不知;且又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 24 抵足而眠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周瑜)曰:‘久不与子翼(将*)同榻,今宵抵足而眠。’”
25 诡计多端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七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26 鼓角齐鸣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27 缓兵之计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十九回:“孔明用缓兵之计,渐退汉中,都督何故怀疑,不早追之?”
28 孔孟之道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专务强霸而居大位,安能有所教诲,以开发明公耶?”
29 宽以待人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某素知刘备宽以待人,柔能克刚,英雄莫敌。”
30 老弱残兵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二回:“城中无粮,可发老弱残兵并妇人出降;彼必不为备,我既以兵继百姓之后出攻之。” 31 闷闷不乐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意欲弃布他往,却又不忍;又恐被人嗤笑。乃终日闷闷不乐。”
32 万死不辞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回:“貂蝉曰:‘适间贱妾曾言,但有使令,万死不辞。’”
33 笑容可掬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琴。”
34 心术不正
出处:《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宫日:‘汝心术不正,我故弃汝!’”
35 忍辱偷生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36 身在曹营心在汉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37 怒目而视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38 能征惯战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
39 赔了夫人又折兵
出处:《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40 威风凛凛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41 休声美誉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回:“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42 削铁如泥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那青釭剑砍铁如泥,锋利无比。”
43 招兵买马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于是遂起军往汝南驻扎,招兵买马,徐图征进。”
44 天愁地惨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百四回:“是夜,天愁地惨,月色无光,孔明奄然归天。”
45 推诚相见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臣与蜀主,推诚相信,知臣本心,必不肯杀臣之家小也。”
46 土鸡瓦犬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曹*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47 隐介藏形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48 无名小卒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49 物伤其类
出处:《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50 引虎自卫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三回:“严颜在巴郡,闻刘璋法正请玄德入川,拊心而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引虎自卫者也!’” 51 有机可乘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等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