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

| 儿童故事 |

【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关于诗第一篇
《关于诗词的》

关于诗词的

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直接默写。1、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___。2、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___,不以疾也。3、青林翠竹,_________。4、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8、日暮乡关何处是,

__________。9、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10、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11、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13、气蒸云梦泽,

_____________。1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15、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16、___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二)理解性默写。 《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7、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 、 桃 花 源 记 》 中 描 写 桃 花 源 中 人 们 安 居 乐 业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 《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21、 中以“交往

之雅” 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22、人说“近墨者黑” ,但“近墨者未必黑” ,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陋室铭》 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4、 陋 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 爱 莲 说 》 中 描 写 莲 美 好 形 象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2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 《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1、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

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33、《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34、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35、苏轼评价王维云: ”在《使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塞上》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游山西村》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36、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37、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3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39、《归园田居》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4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41、事写景,一石二鸟。42、《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

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望岳》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43、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44、《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4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春望》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46、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47、《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48、《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9、《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0、《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_____________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51、《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52、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53、 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 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

景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5 、 《 三 峡 》 中 描 写 三 峡 春 冬 之 景的 句 子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 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拓展性默写58、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59、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60、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6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62、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课内课外不限。 答案:一、(一)略(二)17、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1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0、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山

关于诗第二篇
《1关于古诗》

1关于“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研究报告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逢入京使》。全诗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始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意思是:骑马在路上和好朋友相遇了,但是此时手中没有纸和笔,不能写封家书,只好凭你传句话给我的家人报声平安。 读的时候,我就在想那时候打仗肯定很辛苦,多年在外征战,自己思念故乡的亲人,亲人也在家乡盼望着他平安回家。建议大家多读读这类边塞的诗,就可以了解到唐代人更多的生活情况。

2关于“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研究报告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出自 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全词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我读完全词后,在头脑里想象了这样幅画面:一位戴着青色箬笠,披着绿色蓑衣的渔翁在垂钓。天空中的白色鹭鸶快乐地飞翔着,像是在为渔翁老爷爷的鱼而歌唱。那水中的鳜鱼也格外肥美,它们争着抢着从水中露出头来,呼吸着细雨中清新的空气。 难怪渔翁爷爷在风雨中也不回家,原来他是在欣赏着美丽的雨中景。

3关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研究报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全诗是“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42岁的时候,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了都城长安,可是李白在长安

的生活却不尽如人意。他感到自己远大的抱负无法实现,心中万分失望,毅然辞去官职,准备离开长安。 临行前,李白躺在床上彻夜难眠,想着自己以前走过的路以及3年来在长安的生活,更是感慨万千。这时,一缕月光透过窗棂照在李白的床前,那么洁白,那么柔和,像是蒙在地上的一层秋霜。顺着月光,李白抬起头来,看着空中皎洁的月光,激动不已,故乡,我的故乡,你在何处?激动之后,李白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也被所有漂泊的人在思乡时吟诵。

4关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研究报告

有这样一幅画: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在灯下穿针引线,忙碌地为即将出行的儿子缝补衣裳。儿子身上穿着的衣服,也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母亲的身边放着叠好的行李,看来母亲又要送别儿子了。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用诗写出了这幅图。这首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原来母亲将母爱针针缝进了这“游子身上衣”中。儿子要出远门了,母亲担心他归期太迟,只好多做些衣服。我理解了最后一句:小草要感谢春天的阳光带给它生机,所以孩子要感谢母亲的爱。 5关于“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研究报告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后一句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句诗写的是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这一轮西下的夕阳斜斜照在水面上,因为它正在落下,所以只能照到近处的满面。被夕阳照到的地方

是红色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在青草的映衬下就是绿色的。 这句话里面,我最喜欢这个“铺”字。它让我想到了妈妈给我铺床时轻柔的动作。原来,阳光也是这样轻轻柔柔地照射在江面上,让同一江面变幻出两种不同的颜色。我还读过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比如《草》《钱塘湖春行》,有兴趣的朋友,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6关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研究报告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的一句,全诗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是贺知章83岁重回家乡的时候写的,相传在他10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到长安去求学。背井离乡,他和父亲两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哪怕挨饿受冻,也要读书。 在外面度过了70个寒暑,83岁的他终于回到了故乡。人老了,头发白了,但因为他多年和父亲生活在一起,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当他踏上阔别了70年的故土时,正碰上地村口玩的一群小孩,看着眼前这位老人,孩子们当然不认识他了,他们凑成一堆,迎上前去,很有礼貌地笑着问:“老伯伯,您从哪里来?”听了孩子们的问话,他感慨万千,往事一一映入眼帘,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

7关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研究报告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唐代诗人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一句。全诗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白与孟浩然是很要好的朋友,一次他们在黄鹤楼相见了,可是孟浩然要顺江而下,去美丽的扬州城。李白来送行,他站在岸边,看见载着朋友的那叶小舟渐渐离去,慢慢地消失在视野里。只有滚滚的江水不断地向东奔流,他心中无限伤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里面“孤帆”是最值得研究的。照理说,长江之上不可能只有一艘船,可是为什么在李白眼中却是“孤帆”呢?我查找了许多资料,才有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孤”字不是指“船”是孤独的,而是指人。孟浩然去了扬州,而李白却留在湖北,朋友分别了,那不就孤独了吗?

关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的研究报告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出自初唐四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隔山隔水,远在天涯,感觉也会像是近邻一样。诗人高尚的志趣、广阔的胸襟都通过这首诗,特别是这句话表达出来了;这句诗发出的光芒简直要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因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诗至今还常被送别的人们引用。

你的好朋友要到异乡去求学,或是搬家去外地,你去车站送她,听着火车的鸣笛,看着她恋恋不舍的眼神,你的心中虽然有万般不舍,

但为了让对方不至于哭哭啼啼地坐上火车,你就可以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安慰她,当然她也可以用同样的诗句来安慰不忍分别的你。

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记住这句诗,了解这句诗,并且能正确运用这句诗。

关于诗第三篇
《关于诗歌》

关于诗第四篇
《关于诗歌》

关于诗歌

我路过,我看你微笑.我不仅是路过.所以,我纪录,我的脚步,你的微笑,我们在一起的好日子.

1.关于当下诗歌

1> ◎当下诗歌的阅读与接受◇韦白

■ 作为一个诗歌写作者,常常被问及当下诗歌何以缺乏读者的问题。我以往的回答也和大家一样,把一切问题归咎到体制的不合理和诗歌教育的缺乏上。诚然,体制的弊端可能是很主要的,与体制息息相通的诗歌教育也确实是大有问题,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但我们很可能忽略了一个同样值得重视的问题,那就是诗歌阅读所需要的“心境”的缺失。

■ 诗歌和戏剧一样,是一种“慢”的艺术,需要在“慢”中凝神专注。诗歌阅读所需要的“心境”是在社会生活的“慢”的节奏中实现的。而当下生活已处于一种物质的高速运转中,这对于一切有赖于“慢”中体会的艺术,都是毁灭性的。这已不是一种兴趣的浓淡问题,而是一种心理结构的转变而导致的兴趣转移。

■ 诗歌本来最亲近于一种心理的诉求。人们想要最直接地传达出内心的声音,本来是最容易接近诗歌的。但诗歌对于内心压力的缓解恰恰又是深层次的,她不是一种表层的抒解。这对于精神处于高度紧张而压抑的人群来说,内心深处的抒解固然重要,但疲惫的身心所要求的、更多且更为迫切的是一种情绪的瞬间放松和休息,这恰恰又是诗歌所不能提供的。

■ 八十年代的“诗歌热”,虽然在文化圈中被过份地神化了。但那时的社会氛围,正好提供了一种较为合适的诗歌阅读的土壤。首先,在许久的禁锢之后,人们的心头有一种强烈的想要倾诉的愿望;而商品经济的浪潮并未形成,人们仍然处于一种“慢”的生活节奏中。

■ 当下诗歌标准的混乱甚至缺失,诗歌作品的混乱和芜杂,无形中也败坏了人们对于诗歌

的阅读“心境”。即使是一些对诗歌抱有好感的读者,他们在浏览了充斥于各大论坛的“垃圾诗歌”之后,也会变得心浮气躁,丧失掉阅读优秀诗歌所需要的“阅读心境”。而这又是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所必然面临的困境。网络本来应该只是一种传播诗歌的载体,但由于它的便捷和并不具备筛选能力,以及它急迫的时间感和光纤信号的流速,使一些寄生于网络的诗歌写作者或阅读者,无形中被速度挟裹着,而成为了短暂、快捷而又“无深度回味能力”的发射器、传播器和接受器。

■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不适合阅读诗歌的时代。但它决不是一个不适合生长诗歌的时代。诗歌在当代文化中的被边缘化,部分是诗歌内部的问题,更主要的应该是社会文化的教育机制和传播机制的缺陷,以及大众对诗歌阅读“心境”的丧失。

韦白于长沙雅园

2006-05-25

2>.诗歌的时间意识呈现

寿州樊子 ---浅析平民诗社5月份部分作品

吃了吗?

吃了

这首题为<<三中全会以前>>的小诗是贾平凹最早发表在80年代初期的<<诗刊>>上的.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眨眼过了二十多年,今天回头读这首诗就颇感倒胃口了.北岛有首名诗<<生活>>就一个字:网;顾城的: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用它寻找光明,等过去被大众奉为经典的诗歌,现在回过神再一打量:呵呵,这类诗歌的写作现今写诗的小青年一口气能写一箩筐.

过去很多的诗歌作品大都人为地烙上时代的胎痣,随着时间的推移,诗的特定空间开始

萎缩了,很多诗的存在价值与意义功能在逐步丧失.比如已载入中国诗歌宝典的梁小斌的<<洁白的墙>>,除去其存在的特定历史环境,剥去其"伤痕文学"的外套,如过放在今天发表,可能会让一些精明的诗歌读者读得莫名其妙,甚至让大家不屑一顾.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诗歌的时间存在意义是什么?

胡赛尔在<<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一书中将时间区划为内在的和客关的.从诗歌的角度研判下,也能找到与其论点相靠拢的佐证."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经.齐风.鸡鸣>>)."泛彼柏舟,也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诗经.邶风.柏舟>>).鸡鸣是时间的客观存在;而"耿耿不寐"则是时间的内在心理活动.真正意义上的诗歌的时间呈现意识要复杂的多.诗歌意义上的时间划分更难以厘清的.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王羲之于<<兰亭集序>>里也感慨:俯仰之间以为陈迹.我在此不是感触人生哲理时间观念.我们读一首诗,古老的也好,现代派的也罢,时间的存在于不同历史段的诗里有着不同的作用与特点.

"一旦夜晚,披上宽敞的黑袍/我体内的罪孽开始萌动,如蛇/爬向不知名的洞穴''(无算子<<恶之花>>).<<恶之花>>是法国象征派大师波特莱尔的扛鼎之作,诗集中大量的骷髅,蛇,虫豸,枯木等诗的物体与诗人的个性时间向度交媾于一起,呈露出诡密,荒谬,怪异的诗歌世界;折射出诗人内心的茫昧与抗争.今天读来,其诗性的光芒依旧明润.诗人无算子提倡诗的"直白'',他认为诗歌:敢于揭破一切面,解剖灵魂,直面生存.诗人"直白"地描述出:恶,开出灿烂如罂粟/鲜艳红唇,毒蚀心肠",但诗人入诗的时间的指向性是模糊的,也可称为诗的时间意识的盲指性.正因为"一旦夜晚"的盲指性,尽管诗人动用了波特莱尔式的蛇,罂粟等明确意象体,其还是机智地在"直白"的时空维度里趋于诗的盲指的进一步定位:身体里的钟必然会敲响/在黑夜的边缘,我选择匆匆离去.诗的盲指的优势可以将诗人个体的时间意识加以拓延和固定.我们再来看看写"夜晚"的另一首诗."向左,我们跨过沟壑/今晚你将明亮如灯/积子成熟,幻象得以从镜子中剥离/你说,请把月亮的声音调大些吧"(涂灵<<狂欢>>).诗人涂灵在这里动用了时间的强指性手段:今晚.我们在诗里看到一个强指性的时间布局:月亮,苏打水盖过的枝头,瓦片搭的房子.在强指性的时间文本概念里,我们看到的是诗人自嘲,自虐的后现代主义情绪.

同样,寿州樊子的<<乌鸦>>也在描述"夜晚"的."臀部掉进夜的裂缝,它/腹里可能的孩子是风与星光./在一条冬季的楝枝上/乌鸦,我的爱人/我描述过你的眉头与尾部,你中间的/胸和心跳/被一场白雪压迫着.''(寿州樊子<<乌鸦>>).这里的"夜的裂缝"不是时间意识的盲指和强指是时间的隐指.真正明确的时间轴线都在隐蔽,风与星光,楝枝等物体所固有的时间文本概念被诗人偷偷地转嫁给了一场白的雪.诗歌的时差从臀,楝枝,眉头,胸等隐隐地集中到一场雪,时间跨度巨大却又在隐匿中无痕迹地完成了事物之间的概念所指性的互换.<<乌鸦>>也是"性爱"的一种时间隐指.<<诗经>>里<<郑风.出其东门>>反映了古代民众对"性爱"问题的理解.诗云: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乐我员.把<<乌鸦>>的时空和两千五百年的<<郑风.出其东门>>做个链接,我们哪怕牵强点也看到"縞衣綦巾"可以隐隐地联姻"一场白的雪".对于异体的描述,在80后诗人陈巨飞那就变得大胆而热烈了."白天在大路上看见的女人,很白/到了夜里也很白,像放在床上的手电筒/这个女人,白天在大路上走/晚上就在男人的脑袋里走/她走来走去的,把世界走成白茫茫的一片"(木槿花突然开<<白天在大路上看见的女人>>).诗人陈巨飞的时间意识呈现形式很随意,白天与夜晚被一个女人站拒,让一个女人去消耗或者说让一个女人去被动地去接受.同樊子的<<乌鸦>>相比,两者的时间意识的呈现出现极大的差异,但通过对被描述体的最终呈现,两位诗人又找到了时间的交叉点:对爱情和性的怀疑与回避.

我现在的思路不是要像个时间的学问家来解剖其外在构造与内在细胞组织.现代诗歌复杂就复杂在诗歌的时间意识的最终呈现上.不管何种流派何样的写作手法因入诗者的个体时间意识的理解与经验的把握的迥异,在同一时间段对一轮月亮的诗的表达十人肯定有十种不同的表达结果."吞噬树林的是黄土/吞噬百姓的是黄土/吞噬天空,星斗,光明/以及骨气的也是黄土"(且歌且骚<<黄土>>).在这首诗里你看不到时间的影子和细节.呈现在你面前的是时间意识的整体命名与定义.而整体意义上的时间呈现往往是宿命的.北岛<<宣言>>里有:宁静的地平线/分开了生者与死者的行列/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北岛的"地上"和且歌且骚的"黄土"的时间内涵上可能有所接近.北岛选择"天空"还有"文革"后一代人的追求和觉醒;那且歌且骚的天空反过来为黄土吞噬,可见现代化的时空的抽搐和困顿.

当然,诗歌的时间文本概念是不可解的.不同年龄不同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不同个性,诗歌意识的文本呈现是良莠不齐的.雪莱的<<西风颂>>,屈原的<<离骚>>是有时间的局限性的,但

至今还被光为流传,不失光泽,那就是优秀的诗歌的时间呈现往往俱备了人性真善美的共性.

中国现代诗歌的最大弊端就是诗歌时间意识的政论化与模块化.过去很多看似优秀的诗歌过早夭折或者不能再受到后人的追捧是因中国大多诗人的时间观点不能真正从诗歌本义角度来定位和拓宽.在此,我来抖露郭沫若大师的话给大家看看:凡是反动派都是血吸虫,帝国主义,蒋介石,右派分子等等都是瘟神,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都已把它们送走了.(郭沫若<<就当前诗歌的主要问题答本社问>>,<<诗刊>>1959年1月号)还有<<光明日报>>1965年7月31日的:这种思想的种子,通过<<长征诗>>已散布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它地区.我手头还有更多大诗人的"黑暗"材料,我在这里不是给郭大师脸上抹黑,我翻出这些老帐目的是提醒当今的诗人要有什么样的时间意识.我们该明白一点:我们的文字不能左右时间,也不能让时间来左右我们的文字.那诗人该咋办呢?----所以中国暂时还出不了诗

乌鸦

臀部掉进夜的裂缝,它

腹里可能的孩子是风和星光。

在一条冬季的楝枝上

乌鸦,我的爱人

我描述你的眉头与尾部,你

中间的胸和心跳

被一场白雪压迫着。

我看到的土拔鼠,亲热

争吵,扭打;然后在土壤里

留下孩子,父母,食物与水

然后消失,然后于另一片土壤

就是我们邂逅的地方

关于诗第五篇
《关于诗句》

关于诗句(只写关键两句)表示爱国 描写长江 表现友情 表示离情别意 描写黄河 描写华山 描写西湖 长征含有哲理的 诗中亲情

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诗》)

6.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诗中离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黄河:

黄河二首

【唐】杜甫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西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长江: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梅雨

【唐】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诗中华山

华山题王母祠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诗中西湖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

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现友情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表现哲理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爱国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黄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韧山.

长征

作者: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哲理诗句

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4、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等飞来峰》)

10、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关于诗第六篇
《关于诗歌》

关于诗第七篇
《关于古诗词鉴赏

诗词鉴赏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生畏,望而却步,以至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的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一方面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另一方面,就是要研究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积累+技巧”的策略。

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譬如说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其他的诗人再如王维﹑杜牧﹑李商隐﹑苏轼﹑辛弃疾﹑陆游等。

另:如《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屈原作品)是浪漫主义源头。 汉代古诗有悲怆色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 王维山水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 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

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

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韦庄、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作品;

李煜词颓蘼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永叔(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 希文(范仲淹)词苍凉悲壮,晏殊词明朗疏淡;

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

山谷(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真意切;

易安(李清照)词婉约凄切,诚斋(杨万里)词新鲜活泼。

号称小太白的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稼轩(辛弃疾)的词风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的作品。

另外的格律派词人姜夔的特点却是精心刻意、清妙秀远„„

这些诗词风格一直影响到明清诗坛,因此我们在秋瑾的诗词中也不难找到古代诗风的影响。

有一点需要注意,所谓风格,是指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 二﹑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这些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

请看下边一首诗:

近试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首诗的题目不但提示了诗的内容,还传达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再看下边一首诗: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就可能使人错误的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扬山中的美景,或劝人留下来欣赏山中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才能明白这首诗的写作用意。

三、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鉴赏诗歌就是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因为诗歌中的情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里作者写了草径、荒园、鸟宿树、僧敲门、分野色、动云根等物象,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优美静谧的李凝幽居图。作者把这些景物描写的这样优美,其表达的感情是什么呢?----自然是喜爱了。“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我今天暂且离开,以后还会再来,决不负我们共同约定的归隐的日期),这最后的两居室恰恰印证了作者在前六行中表达的感情,而这种感情实际上就是从对景物的描写中分析出来的。

望洞庭湖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的前两节写的是洞庭湖的美丽宁静,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色”则将山水合起来写,在此基础上第四句表达总的印象:洞庭湖好像白银盘,高大的君山倒映在里边就像一个小小的青螺。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突出写这一景象呢?其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这就必须要联系作者当时的情况了,刘禹锡22岁中进士之后就在朝廷做官,不久,年轻气盛的他就和柳宗元等人一起因王叔文改革集团的失败而被贬到南方。政治上虽遭遇挫折,但他并未屈服。这首诗就写在他被贬途中。了解了这些,就不难从这首诗中感到诗人浪漫的奇思和宽阔的胸襟了!

由这首诗可知,剖析诗歌,既要有分析能力,还要注意联系作者及背景等。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煞人。

分析这首诗,就要先了解一下诗人李益!李益是什么时代什么时期人呢?他属于哪个诗派?其创作有什么特点?

他属于中唐时期的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在中唐时期,唐朝已经逐步走向衰败,所以,中唐诗人普遍存在一种感时伤今的情调。

把握住了这些,再来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就有着落了。

“汴水东流无限春”,这情景多么美好呀!但河边“隋家宫阙已成尘”,两相对比,巧妙衬托,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煞人!”愁就像扬花一样漫天遍地,怎会不伤人呢?这后两句作者借劝阻行人抒发了昔盛今衰的历史感慨。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是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自古诗人伤离别,作者在表达离别之情时,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产生了极好的效果。你看,在微雨里、在暮钟里,帆显得重,鸟飞得慢,“海门深不见”,前景不明朗,“浦树远含滋”,连远远的江边的树都浸在深情的雨水中,更何况是送别的人呢?人自然是“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了。这里的景物描写有两个关键之处:“帆来重”、“远含滋”既是写自然景物,又是写人的感情。由以上几首诗的分析可知,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分析意境、分析手法、把握感情,都要重视联系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如:题目、作者、背景材料、末联和尾句、诗行中的关键字词等。

四、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用典故可收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例如,“青衫司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

例如,阅读下边这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

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

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表达了作者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

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常用“竹”、“兰”、“梅”、“菊”等。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做这个题,如果平时有“折柳”这个意象的积累,就容易得多了!

五、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一样,要有论点,有论据,重点明确,顺序合理,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如果语无伦次,用语模糊,即使理解对了,也可能丢分。关于用语准确,表达到位,这里我建议大家掌握一些常用的名词术语: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深化主旨 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 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

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意在言外 言外之意 言在此而意在彼 弦外音,味外味 言有尽而意无穷: 含蓄蕴藉 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分析手法类

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话点明主旨。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 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寄寓 寄托: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

衬托 烘托: 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以使后者更突出。

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

侧面描写:

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

起兴(xìng):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

语言特点类

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

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体物入微 穷形尽态(相):描写细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

诗情画意:

议论类

富有哲理 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类

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

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

简洁 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

浅显 明白如话:不雕塑饰,不加修饰。

平淡无奇

质朴清新 淡雅

词藻华丽

明快:明白通畅。

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

雄健 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文章结构

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

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的线索。

呼应 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

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行文技巧类

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

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一起。

其它

构思精巧

新颖 独树一帜 别具一格 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

颇具匠心

感情细腻 感情真挚

跃然纸上

曲折

层次分明

一气呵成:

琅琅上口

总说:

第一、 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关键在于平时的钻研和积累。 第二、任何技巧、规律都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263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