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评课3篇

| 儿童故事 |

【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以下是中国招生考试网www.chinazhaokao.com为大家整理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多资源请搜索文档频道与你分享!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评课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思想性极强的叙事课文,内容简单,意义深刻。缪小敏老师在教学时做到准确把握、理解教材,课堂上把阅读教学生活化,体现了以老师为主导,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一堂重视双基的扎扎实实的语文课。

  一、运用课件,走进村庄美妙

  课之伊始,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娴熟地运用到课堂中,带领孩子在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中展开教学。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感受到小村庄的“美”。这种美自然、亲切,这种美令人享受其中、流连忘返。

  二、巧用空白,开启思维潜能

  在缪老师的课堂上,我发现了她善于挖掘文本空白点,开启学生的思维潜能,触发学生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时,缪老师巧妙挖掘了文本空白,当读到“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时,缪老师启发学生:“哪些词引起你的思考?”学生迅速抓住了重点词“谁家”“拎”,老师就顺势引导学生探究“空白”:张叔叔家想盖房,就 ;王阿姨家想造犁,就 ; 家想 ,就 。当导读到“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时,老师又引领学生,你想:还会变成 ,变成 ,变成 ,变成 ……教师巧妙地留下“空白”,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的空间”。

  在引领学生积淀情感,控诉人们的罪状时,“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缪老师又适时真情注入“空白”:什么都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 没有了。这时学生的思维更活跃起来了,情感世界更丰富起来了,思想认识也更深刻起来了。

  在明确导行,告诫人们要保护环境时,缪老师再一次挖掘了文本“空白”:亲爱的村民: 。小朋友们: 。学了这个故事,我 。缪老师如此开掘空白,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说话、写话练习,能够促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更能够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

  三、加强重点句的朗读,以读促悟。

  缪老师在这堂课上非常注重重点句的朗读,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在教学中,缪老师指导学生采用了指名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读。例如: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过程中,老师抓住重点句:“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这个句子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读这句话,有全班齐读,配乐读,个别读,评读,赛读……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提高。然后,老师又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的方法理解“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学生通过朗读,说体会,评价,再读,这样将“读”与“思”结合起来,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味”,乃至越读越有味,趣味无穷。而且朗读时的声情并茂,将学生自身的感情融合到读物中去,这就大大增强劲了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

  这堂课是教学思路清晰,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创设情景,激活情感”、“加强重点句的朗读,以读促悟”、“注重挖掘课程资源,体现了教师的创新意识”等方法,把学生引进了文本,联系了生活,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体现了老师讲究教学方法,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着眼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的教学思想,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评课2

  徐丽丽老师执教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课堂内容做到精心设计,合理安排,着力体现本次磨课的主题:通过对核心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走入文本,让学生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徐老师高效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课堂四十分钟内,徐老师努力探索师生之间的协商合作,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使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是一堂扎扎实实的语文课,我认为徐老师这节课有许多成功的地方,主要表现如下:

  1、导入环节用时约12分钟,其中引入质疑课题用时2分钟,开课徐老师语言简单明了直奔主题,引导大家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接下来的识字写字环节做到了扎实有效,用时10分钟。特别是在写字环节重点对易错字“黎”和“犁”的处理也体现出徐老师的用心。教师规范书写,学生在比较学习中加深认识,练习写字,及时评价,给予同学以展示的机会,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2、初读感知环节用时约5分钟。开火车朗读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师生恰当合理的评价让学生有了明确的认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徐老师恰当的点拨,引领大家准确明白说出课文大意,学生的参与度也很高。

  3、精读感悟环节是课堂学习的重点,用时24分钟。徐老师非常注重重点词句的朗读,通过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在教学中,徐老师指导学生采用了指名读、师生读、齐读、配乐读等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读。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提高。学生通过朗读,说体会,评价,再读,这样将“读”与“思”结合起来,做到“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而且朗读时的声情并茂,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这堂课徐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时间分配合理,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加强重点句的朗读,以读促悟,注重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体验情感,体现了老师教学方法科学有效,是一堂成功的课。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评课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述的是有一个环境清新优美的小村庄,可是那儿的村民无节制地乱砍乱伐树木,最后遭到大自然的惩罚——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王舒雯 老师的课以三组“词语”为点展开教学流程,把这个“点”拉成了一条一枝不蔓的“主线”,而这条主线又充实了许多“血肉”,使之显得“立体饱满”。如在上第一组词语时(咆哮 裸露),让学生这两组词在构字上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片刻后纷纷举起手来回答:“同一个词中的两个字互为近义词。” 王 老师说:“孩子们,想想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一些吗?”孩子们又开动起脑筋来,努力搜索着脑海中的词语。本来教学这两个词语到这儿该“收场”了,可是 王 老师没有这样戛然而止,进而追问:“老师了解到你们第一单元日积月累中有一些反义词组成的词语,你还记得吗?”孩子们回答得更欢了。 王 老师说:“孩子们,你们看,咱们中国的语言文字多有趣呀,既有近义词组成的词语,又有反义词组成的词语,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这些词语,还要把它们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让我们的语言变得更加丰富。“每年的2月21日是国际母语节,母语是什么?”孩子们说是华语、是汉语。“是啊,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的语言,作为中国人理所当然要学好汉语了。”王老师的话让学生倍添自豪感,激励了他们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这一设计不失为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在教学第二组词语时(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 郁郁葱葱),王老师先让学生了进行词语搭配,(天空 森林 河水 空气)再一次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然后连词成句读一读,(天空湛蓝深远。森林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空气清新甜润。)再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到描写这些句子的段落读一读,乃至背诵积累。这个环节的设计层层递进,丝丝入扣,给人以一种节奏美、韵律美。

  教学第三组词语亦是如此,虽有相似,却有其点睛之笔。如教学“犁”时让学生观看了不少“农具”,让学生对各式各样的“工具”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

  最后以一个问题“为什么什么都没有了”,给下一堂课设计了一个悬念。整堂课丰满、流畅,富有层次性,又有延伸性,步步为营,又环环相扣。有琅琅的书声,有纷纷的议论,又有读写的结合,确实是一堂好课。虽然这堂课在细节上进行了精心雕琢、细细打磨、修改润色,但在整体把握上考虑欠细腻、到位。这是王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284157.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