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力度啥意思

| 儿童故事 |

【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篇一:《什么最有力量》

什么最有力量?种子!

这应该是小学语文的一篇文章吧,不知道现在的教材换掉了没。

种子要发芽时萌发的力量可以撑裂头骨与石头。那么,心灵的种子会有什么样的力量呢?

讲一个故事吧。

一位来访者,童年很惨。创伤可以分为被抛弃和被吞没,被抛弃的创痛更重于被吞没,而这位来访者被抛弃的创伤算是顶级的。

小时候,他住在奶奶家,家人没有谁关注他。一天晚上,从窗户向外看,看着深蓝的星空,他想,家和外面,有什么不同吗?

从此以后,他总是在外面流浪一般,晚上常常在野地里躺倒就睡了,有时也睡在生产队的牲口棚的干草堆里。没有家人找过他。

因为这样的经历,他觉得自己是一只“孤狼”。

村里人可怜他,称他为“没有要的可怜娃”,他们对他还不错,常常给他些好吃的。

小学时,他回到父母所在的大城市。实际上,他家境相当不错,父母都有工作,而父亲是一个不小的官员。然而,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不能给他什么温暖,相反,他总是怀念老家。于是,不到10岁的他一次次离家出走,目的地是老家。

老家离大城市有一百多公里,这段路有时他是坐大巴回去,有时干脆就是走回去。

我听过一些离家出走的例子,这些故事中常常是雪上加霜,本来是因为痛哭而离家出走,但在离家出走后又在家外遭遇了伤害。而他不一样,他总是在路上遇到贵人。

譬如一次走了三天三夜,饿到极点,体力也损耗到极点,最后每走几步就要在地上躺一会儿,一个好心人同情他,叫他到自己家,专门给他做了一碗热面条。

这像是他一生的写照。在家里,他感觉到冷漠与孤独,在家外,他总是遇到一个又一个的贵人。

为什么他总遇到贵人,因为他在自己心灵中种下了一颗非凡的种子。

这颗种子在村里人给他帮助时就已经存在,但在一个老奶奶给他烧一碗热水时成形。

那次还是回老家,步行一段时间后,遇到一个老奶奶,也是专门给他烧了一碗热水喝。他感觉到温暖得不得了,心里充满感激,并许下心愿说,我一定要把这么好的东西传递出去。很有力度啥意思。

他总结说,小时候对于别人给予他的帮助,他的反应有如下四个部分:

1)没有期望。他没有期待别人给他什么样的帮助。

2)温暖。不管什么样的帮助,他都能感觉到其中的温暖。

3)感激。对于这些温暖,他很感动,总是真诚地表达感激。

4)许愿。他发誓要把这些温暖传递出去。

人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我们不必说什么也不必从理智上明白什么,就可以感受到彼此。由此,可以推测,他之所以总是遇到贵人,是因为这些贵人们能捕捉到他由这四个部分组成的心念,他们可以提前“知道”,他们的善意会被接纳被感激,且还可以传递出去。于是,他们就会心甘情愿地帮助他。看起来,他们像是主动的,但也可以说,他们的善意是被他善意的种子唤醒的。当然更可以说,这像是一种“潜意识的同谋”,他们善意的种子与他善意的种子相呼应而向彼此显现自己的存在。

很有力度啥意思。

这可以说是心想事成,也可以说是荣格所说的“同时性”,或可以说是荷兰治疗师所说的“宇宙同谋”,还可以用《当和尚遇上钻石》的作者格西-麦克的术语“种子”。

虽然乍一看,心灵的种子不像植物的种子那样,可以通过撑裂头骨与石头这种戏剧性的方式显示自己力量的强大,但心灵的种子可以创造你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事实,这最终会彰显它强大的力量。

我此前也写过文章《幸与不幸,是你主动实现的》一文,现在想再次强调这个观点——你的心念在创造你的现实。关键是,去审视你的每一个心念,用觉知之光照亮它的每一部分。

现在正在广东清远碧桂园上“爱的关系”工作坊,瓦苏老师这一周讲的主题是羞耻感。羞耻感总是和需求联系在一起,“我有需求,但对这一需求我又有羞耻感”,而最要命的是可能演变成“为了不要这份羞耻感,我宁可不要这一需求”。

假若被这一羞耻感所困,那么你对需求的追求就很容易受挫。因为这时你心灵的种子就有以下的组成部分:

1)我有遏制不住的需求;

很有力度啥意思。

2)这一需求不是好东西,它令我觉得羞耻;

3)我还是追求了这一需求,我必须得承受这一羞耻;

4)如果有条件,我会把这一需求转嫁给别人。

譬如对于性的需求,我们很容易有强烈的羞耻感,那么这个种子就会在你生活中创造这样的现实:

1)我压抑性,但性偶尔会冒出来;

2)每次冒出来我会觉得非常不好意思,甚至严重羞耻;

3)我活该承受这个羞耻;

4)如果可以,我把它转嫁出去。

因而性压抑严重的女人会喜欢坏男人,因为坏男人对性很主动,看起来是他们制造了性事件,所以他们活该是坏蛋,他们应该被谴责。

所以说,和坏男人在一起有双重的好处:

1)性需求被满足了;

2)性的羞耻感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被转嫁了。

当然,和坏男人在一起,人生注定会是悲剧,而这一悲剧的关键不是这个坏男人,是自己。很有力度啥意思。

心灵种子创造了现实,这是一个简单的观点,而要细致地在生命中理解到这一点,则需要你不断地去觉察。

至少要知道,你是你生命的创造者。

篇二:《用事实说话的人最有力量》

用事实说话的人最有力量

——庞利军“心中只有患者”

(备用标题:

1、“糊涂”才是大智慧

2、游刃中西医 创新蒙医学)

引言:

● “上善若水,水有七善而道几于水。”和庞利军交往过的人都会发现,他有一颗如水般的善心,和患者沟通就像朋友聊天一样如涓涓细水;为患者开方用药的细致严谨如穿石之滴水;对医务管理的认真严格如江河奔流正气之水······ ● 使濒临失传的传统蒙古灸焕发新的生机不只是说说而已,庞利军用事实说话!"五色蒙古灸"的发明,就是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现中蒙医传统医学现代化的成功案例!

● “我的理想就是要让所有人都看得起病!”

● “我的心和患者的心时时刻刻沟通在一起,我的患者最后都成了我的朋友。在我的医院,没有“门难进,脸难看。” 我这里的医护员工和患者实行“一对一”服务。”

正文:

2000年8月,第三届国际天然药与微生态学术研讨会,作为内蒙古唯一被邀请的TDDS高科技主讲人,庞利军所倡导的"五色蒙古灸"引起了来自中、美、英、日、韩等国200多名中外知名学者的极大兴趣,专家们对这一蒙古族传统古老的神奇疗法充满了好奇。庞利军,呼和浩特市中医风湿病医院院长,正是这种神奇疗法的创始人。

道法自然:传统蒙医在创新中传承很有力度啥意思。

《黄帝内经》异法方宜论篇记载:"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洌。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炙芮。故灸芮者,亦从北方来。"在我国古代,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长期依靠大自然的恩赐医治着自己的疾患。在与各种疾病的抗争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实践经验,"蒙古灸"就是其中之一。

北方地区疆域辽阔、气候和地理环境复杂,蒙古民族长期狩猎、放牧、逐水草而居的马背生活,孕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蒙医药学,并创造出了寒热理论、滋补理论等理论体系,形成了防治风湿病、心脑血管病、妇科、肝病等疾病的特效方法。目前,蒙医药学在实践中积累了近10000余种疗效显著的蒙药方剂,具有"生、猛、简、廉、绿"的特点,是传统医药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蒙古灸"就是用内蒙古地区特有的珍贵动物和草本植物,经熨热作用于身体的一定部位,治疗内脏以及局部疾病的有效方法。公元八世纪,著名医学家宇妥、云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本续》就有记载。"蒙古灸"方法独特,疗效神奇,世代被蒙古民族延用。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包括"蒙古灸"在内的传统民族医疗方法却被人们逐渐淡忘。抢救蒙医精华"蒙古灸"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呼市中医风湿病医院院长庞利军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根据蒙医五元理论,结合蒙医特有的经络并列穴特点,把传统的蒙古灸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根据患者不同的症侯群开发出了易接受、疗效好的"五色蒙古灸"疗法。

"五色蒙古灸"的发明,使濒临失传的传统蒙古灸焕发了新的生机。该疗法是应用TDDS(经皮给药系统)与传统蒙古灸的结合,从而实现了蒙古灸的现代化。

TDDS是英语"经皮给药系统"的缩写,是国际上刚刚兴起的第三代制剂。患者不用吃药打针,通过一种特殊研制的固态或液态多层控释系统,贴敷于局部皮肤,药物以恒定速度释放出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全身,起到治疗作用。TDDS最大的优势在于保持了稳定的血药浓度,使药物发挥并保持最大的治疗作用。同时也避免肝肠的首过效应,毒副作用大大降低,是一种极为方便的给药途径。

蒙医药产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庞利军关心的是,如何更好地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包括中、蒙医在内的传统医学的现代化。

上善若水:让风湿病人不再受折磨

"我是一名军医,30年里先后在华北和边境高寒地区服役,这些地区都是类风湿病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当时治疗的方法不多,治疗效果差,有些战士二十几岁发病,几年后就残疾了。每当我给他们办理评残手续的时候,心里都很难受。作为一名军医,面对战友的病痛却无能为力,这种痛苦没有当过兵的人无法体会。"直到今天,当庞利军提起风湿病的时候,频繁地使用着两个字:"残酷"。

在呼市中医风湿病医院的一间病房里,住着一位以前在全国十几家医院看过病,疗效却甚微的老病号叶女士,对于类风湿病"残酷"的体会尤其深刻。类风湿病患者的痛苦不仅仅来自肉体,更大的痛苦来自于精神上的压力。四肢全在,可如同残疾,一切都要依靠别人照顾,让人感到活得都没有了尊严。回忆起这些年生活在病痛中的日日夜夜,叶女士说自己就像生活在没人看守的监狱里。这位叶女士深受病痛、激素治疗和因病致贫的三重危害。过去,人们对风湿病认识不足,在治疗上长期大量给患者服用激素。这种治疗方法虽然表面上患者的病痛减轻了,可激素的毒副作用却不容忽视。长期服用激素,会产生赖药性和抗药性,一旦停药,症状会重新出现,多数患者的病情还会加重。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还会对部分患者的肝肾功能、消化道功能、造血功能造成一定的损害。

现在,经过呼市中医风湿病医院一个阶段的治疗,连给自己剪指甲都做不到的叶女士现在双手基本恢复正常了。针对叶女士的经济状况,医院还对费用进行了很大幅度的减免。

说起现在因病致贫的现象,庞利军痛心疾首,“我的理想就是要让所有人都很有力度啥意思。

看得起病!”在呼市风湿病医院即将推行的医疗救助模式将会挽救更多的贫困患者。

看到患者走进办公室和庞利军毫不拘束而又亲切自然的说话,就像朋友串门一样,我们有些诧异,“在我的医院,没有门难进,脸难看,我这里的医护员工和患者实施“一对一”的服务。我的心和患者的心时时刻刻沟通在一起,我的患者最后都成了我的朋友。”庞利军自豪地说,我们此刻深深地感受到,原来最可贵的情义才是这个行医者内心深处不断坚持前进的原动力!

“上善若水,水有七善而道几于水。”和庞利军交往过的人都会发现,他有一颗如水般的善心,和患者沟通就像朋友聊天一样如涓涓细水;为患者开方用药的细致严谨如穿石之滴水;对医务管理的认真严格如江河奔流之正气之水〃〃〃〃〃〃

不争之道:一心一意回报社会

“夫不争者,天下未能与之争也。”

从呼市风湿病医院开业到现在,已经无偿救助了看不起病的患者1300多人,这在别的医院,是根本做不到的!“医院的人对我说,庞院长,这样做咱们亏死了,我说,我根本不在意这些,开医院的,要是整天就想着抠病人那点钱,最后什么都做不成!”用庞利军的话说,你一心一意给病人看病,病人和整个社会都不会亏待你,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自然会体现。在庞利军身上,验证了一个道理,一心一意回报社会不是空话,而是大智慧。有人说庞利军糊涂,傻,那么通过实践证明,医疗这个行业聪明不是智慧,糊涂才是智慧,才是大智慧!

庞利军敢于糊涂的大智慧得到了政府和社会认可——政府医疗卫生管理部门把呼市中医风湿病医院确定为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两级"医保"定点医院、"新农合"定点医院,使医院得到了平等的竞争机会。

呼市中医风湿病医院也是内蒙古唯一一家类风湿病医保定点医院,因此,收治的农村患者比较多。患者到呼市中医风湿病医院就诊,除了享受正常的"医保"和"新农合"报销比例以外,还能享受比在其它医院多报10%的待遇。对于农村和城市困难群体,呼市中医风湿病医院总是适当减免部分医疗费。

庞利军和他的呼市风湿病医院,多年的磨练与铸就,十多万患者的口碑,如今光辉而厚重的品牌价值,也以独特的魅力正吸引着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呼市中医风湿病医院在自治区范围内开办多家连锁医院,服务更多患者的目标正在逐

步实现着。“道可道,非常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庞利军还是和我们初见时那样心无旁骛,淡定若水,继续走他那条心怀病患,恩泽苍生之道。

人物简介:

庞利军,呼市风湿病医院院长,上校军医、副主任医师、主管药剂师。1972年,庞利军参军到部队做了一名卫生兵。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他成长很快,并被送到北京军区白求恩医科大学深造,之后一直工作在部队医院。1988年,医院转制,庞利军继承和发扬部队的光荣传统,在治疗颈、腰、腿、风湿关节病方面始终保持着独特疗法,并根据蒙医五元理论,结合蒙医特有的经络并列穴,推出了蒙医"五色蒙灸"疗法。将传统民族医学瑰宝与现代高科技有机结合,成就了两大特色专科:五色蒙灸小儿脾胃病护理中心、五色蒙灸颈、腰、腿、风湿病护理专科,开发了"天龙风湿丸"、"脾胃贴"、"风湿痹症帖"、"蒙药复方咽喉消炎帖"等55个专科健康药品,获得了两项国家专利,"五色蒙古灸"疗法还成为国家"金桥工程"项目。

篇三:《最简单的字最有力》

最简单的字最有力

《中国青年报》的编辑记者的新闻敏感、对事实的挖掘能力、背景的运用、现场的描写,其水平在国内同行堪称一流。但是,在写作上,他们也常常犯中国文人的通病:不善于使用最简单的字眼。作为一个记者,应该记住,最有力的文字是最简单的字眼。我们先来点评一下下面两篇稿件:

稿件1: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 《中国科学家筹备第三次考察北极》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叶研)继1995年和1999年中国对北极两次成规模的科学考察之后,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决定组织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目的是从亚洲大陆出发,跨越北冰洋到达北极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北极高纬度地区的科学考察途径,填补中国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区域空白和学科空白)。本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拟订的研究计划中将包括遥感、测绘、冰雪、生态、地质和海洋等多个学科。 中国北极科学研究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生存环境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政治意义。1957年,中国著名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就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要研究极地。地球是一个整体,中国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极地的存在和演化与中国有密切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了对南极大陆的科学考察,在南极大陆建立了中山站和长城站,大批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与南极研究的进展相比,中国对北极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部分科学家以不同方式进入了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在1995年和1999年组织了两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中国也已于1996年4月加入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但中国北极科学研究的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计划,是针对中国北极研究的现状并依据未来极地科学的发展趋势制订的。考察活动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2002年1月下旬开始实施,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完成由俄罗斯共青团岛(北纬81°,东经95°)至北极点全程约1000公里的徒步科学考察。如果进展顺利,可进一步完成徒步穿越北冰洋的科学考察(北极点至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北端哥伦比亚角的距离约800公里)。第二阶段,重点是在北冰洋沿岸的一些典型地区开展综合性科学考察,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前期调研工作已经完成。冰上队的救援、补给方案已经完全落实,订购的仪器设备陆续到位,队员的遴选及训练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科考资金的筹集正在进行中,已有部分企业表示愿意与考察队合作。

点评: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 《中国科学家筹备第三次考察北极》(最好改为《中国科学家准备徒步行走1000公里到达北极点》)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叶研)继1995年和1999年中国对北极两次成规模的科学考察之后(这是背景材料,不是导语材料),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决定组织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作为导语的价值在哪里?北极在西方已经成了很普通的旅游项目,就象去西藏旅游)。

此次北极科学考察的目的是从亚洲大陆出发,跨越北冰洋到达北极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什么是中国北极考察的国情?)的北极高纬度地区的科学考察途径,填补中国北极科学研究领域的空白(区域空白和学科空白)(太抽象了)。本次北极科学考察在拟订的研究计划中将包括遥感、测绘、冰雪、生态、地质和海洋等多个学科。

中国北极科学研究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生存环境(太空了吧?)的重大(是不是扯得太远了?)课题,具有重要(它具体将解决科学上什么样的难题?)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在哪里?)

和政治意义(在哪里?)。1957年,中国著名(这个词用得太烂啦。李政道曾对媒体称他为著名科学家批评说,只有家喻户晓的人才可称为“著名的“,但是,如果一个人真的家喻户晓了,媒体就不称他为著名的。今天,媒体从来不称呼”著名的江泽民主席“、?)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院士就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要研究极地。地球是一个整体,中国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环境的一部分,极地的存在和演化与中国有密切关系。” (这个段落形容词、概念、排比句用得太多,读者不会留下任何印象)。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开始了对南极大陆的科学考察,在南极大陆建立了中山站和长城站,大批科学家在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取得了大量(形容词)高水平(笼统)的研究成果(抽象、不具体)。与南极研究的进展相比,中国对北极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部分科学家以不同方式进入了北极地区开展研究工作,在1995年和1999年组织了两次北极科学考察,取得了一批(笼统)重要(空洞的形容词)成果(不具体),中国也已于1996年4月加入了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但中国北极科学研究的水平(抽象、不具体)与世界水平(什么是世界水平?没有解释)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不具体)。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计划,是针对中国北极研究的现状(不具体、无细节)并依据未来极地科学的发展趋势(空洞)制订的。考察活动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于2002年1月下旬开始实施,约需要3个月的时间,完成由俄罗斯共青团岛(北纬81°,东经95°)至北极点全程约1000公里的徒步科学考察(这才是这条新闻的卖点,和做导语的材料!)。如果进展顺利,可进一步完成徒步穿越北冰洋的科学考察(北极点至加拿大埃尔斯米尔岛北端哥伦比亚角的距离约800公里)。第二阶段,重点是在北冰洋沿岸的一些典型地区(没有解释)开展综合性科学考察(空),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很有力度啥意思。

2002年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如何进展?没有细节)。前期调研工作已经完成。冰上队的救援、补给方案已经完全落实,订购的仪器设备陆续到位,队员的遴选及训练工作也将于近期展开。科考资金的筹集(需要多少资金,没有交待)正在进行中,已有部分企业表示愿意与考察队合作。

稿件2: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中国发布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计划》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蓝燕)卫生部今天发布了由国家3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订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

艾滋病是当前全世界传播迅速、社会危害巨大、病死率极高且根治乏术的传染病,其在我国的流行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经静脉吸毒传播的迅猛势头未能得到遏制,经采供血传播的途径尚未阻断,违法手工采集和非法采集原料血浆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的领导对艾滋病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的潜在危险和它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危害认识不足。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去年底至今年初国务院组织国家30个部委制订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明确提出到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将艾滋病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降低到1/10万以下,在艾滋病高发地区控制在1/万~1/5万以下。

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问题,计划提出,要在明年年底前坚决取缔非法采集血液或原料血浆点;对所有临床用血实行艾滋病病毒检测;85%以上的临床用血要由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提供,不足部分由经批准的医疗机构自采自供;所有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必须由合法的单采血浆机构使用机械采集。

在今年年底之前,实行血液制品上市前的国家批签发制度。明年年底前,实行原料血浆投料后的核酸抽检。

据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中央财政今年将投资9.5亿元,建设中西部地区的血站。在2005年底前,在中心血站覆盖不到的县,建成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

同时,要在两年内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全员培训,以使全国70%的县(市)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能够为这些人群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建立让全国至少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和生活照顾。

鉴于任何检测手段和管理手段都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安全,国家将在明年底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和社会救助措施。

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国家将有计划地在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中间小范围地尝试毒品替代。

点评:

《中国青年报》2001年8月3日《中国发布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计划》(空洞、没有具体措施、没有新闻性,应改为《中国今年投资9.5亿遏制艾滋病》)

本报北京8月2日电(记者蓝燕)卫生部今天发布了由国家30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订(有何新闻价值?)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新闻在哪里?)。

艾滋病是当前全世界传播迅速、社会危害巨大、病死率极高且根治乏术的传染病,其在我国的流行近年来(时间太抽象)呈快速增长趋势(具体感染和死亡人数?),经静脉吸毒传播的迅猛势头(人数?)未能得到遏制,经采供血传播的途径尚未阻断,违法手工采集和非法采集原料血浆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地方的领导对艾滋病在我国大规模流行的潜在危险和它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抽象、概念化)的危害认识不足(不具体)。

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去年底至今年初国务院组织国家30个部委制订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明确提出到2005年底将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病发病人数年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内(目前的人数是多少?);将艾滋病经临床输血传播的平均水平降低到1/10万以下,在艾滋病高发地区(在哪个省份和城市?)控制在1/万~1/5万以下。

针对目前国内存在的经采供血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的问题(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具体的严重性在哪里?),计划提出,要在明年年底前坚决取缔非法采集血液或原料血浆点;对所有临床用血实行艾滋病病毒检测(这条新闻的卖点之一);85%以上的临床用血要由合法的采供血机构提供,不足部分由经批准的医疗机构自采自供;所有生产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必须由合法的单采血浆机构使用机械采集。

在今年年底之前,实行血液制品上市前的国家批签发制度。明年年底前,实行原料血浆投料后的核酸抽检。

据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中央财政今年将投资9.5亿元,建设中西部地区的血站(这条新闻最大的卖点,应该作为导语!)。在2005年底前,在中心血站覆盖不到的县,建成基层血站或中心血库。 同时,要在两年内对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知识全员培训,以使全国70%的县(市)级以上综合医院等医疗机构能够为这些人群提供规范的诊断、治疗、咨询与预防保健服务。建立让全国至少5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能在社区和家庭获得医疗和生活照顾(这条新闻的另一个卖点,同时要加背景:目前中国艾滋病患者的医疗和生活状况)

鉴于任何检测手段和管理手段都难以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安全,国家将在明年底建立输血风险和艾滋病防治人员职业意外感染保险机制,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医疗和社会救助措施。

卫生部主管官员介绍,国家将有计划地在特定地区和特定人群中间小范围地尝试毒品替代。 新闻报道中出现大量的形容词、概念化等模糊语言这无不与中国记者的文风有关。有人说, 中

国的语言文字不够精确, 如文言文就过于简练, 往往一词多义, 而失之模糊, 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现, 那种“前列”“取得新进展”“新成就”的思维方式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不相容。 还有人解释说, 这与中国文人传统上重理论、轻实践有关, 终日坐以论道, 口头上说要“格物致知”, 但仅止于言而不及于行, 这种脱离实际“格”出来的东西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

中国的记者,凡事喜欢从整体出发进行综合性报道。 这种报道往往很少去分析各个部分之内涵(如科学家颁奖大会,只报道领导人讲话和出席领导人名单,而很少篇幅报道获奖者个人或解释他们的科研成果)这种片面的综合性报道方法对事物的报道无法深入, 读者所得的印象也就是概貌而失去精微。 这种偏重综合而忽视具体分析的报道方法, 是中国官方媒体与西方记者的一个巨大区别。

英国著名作家乔治.奥维尔写作6要素:

不要使用那些你常在报纸上看到的隐喻、明喻或其它比喻;

字用得越少越好,能用一个字表达,不用两个字;

能删除的字,一定要删除;

能使用主动语态,绝对不使用被动语太;

如果能使用日常词语,绝不使用外来语、科学名词或专业行话;

宁愿打破上述规矩,也不要写任何粗野语言。

长段落、长句子会把读者搞糊涂。一个段落最好只表达一个单元的思想。 简洁的思路是见解的写作的关键。乔治.奥威尔说,一个细心的作者在写每一句话时,必须问他自己至少五个问题:我在试图说什么?什么样的词语能表达它/什么样的形象或土语能表达得更清楚?这个形象是否很新鲜,能足以产生某种效果?我能否再把这句话写得更短一些?

因此,我们在写作新闻的时候,可否遵守下面这些原则:

1. 直截了当地写新闻导语,反对拐弯抹角地处理新闻。最重要的或最有意思的永远放在导语里,最没有意思的永远放在故事的最后。坚决不写概括性导语;不要在导语中提供新闻背景提供.

2. 只有清晰的思想才能产生清晰的作品。只是思考你想要说的话,而且要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明;

3. 稿件的风格和色调。读者和听众关心的是你想要说什么,而不是你采用的是什么样的风格。因此,你采用的写作风格或文章的色调的唯一目的必须是能诱惑读者把你的作品一口气读下去,而不是让他不想读你的作品;

4. 文章在格调上千万不要乏味。要采用一种真诚的、为广大的讲中国话的读者和听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表现形式。读这种文章,要让读者感觉到你正在他跟前,用一种普通的聊天方式与他亲切交谈,在这种交谈中,你选择的字眼必须是轻松但有力量的白话。一定要摆脱书生气的字眼,不要让读者感觉你在那里夸夸其谈地在演说或是在教育别人;

5. 使用常用的字,使用短词语。这些字词人们都能认识和理解。比如,应该使用:建设,而不是建构;从理论上看,而不是从理论的层面分析;让,而不是允许;参加,而不是参与;穷国,而不是非发达国家。正如丘吉尔说的,“越短和越老的字眼是最好的字眼。”不需要的词。有些词只是给你的文章增加长度,什么作用也其不到。如果非要使用形容词,这种形容词必须是使你要表达的意思更精确。使用形容词去特别强调一件事事,要特别小心。比如,当使用“非常”“十分”“重大”这类形容词时,如果你把这种词删掉,看看会不会改变意思。“人民生活幸福”可能比“人民生活非常幸福”更有力量。

6. 不要使用累赘的词语:女性少年(女孩)、生存在下层社会的人(穷人)罢工行动、荒原地区、大规模的工厂、天气条件等等。著名科学家、顶尖科学家、著名政治家、重要讲话、安全的避风港、给工业和农业部门的贷款、黑人社区、商业社区(商人们)、同行恋社区(同行恋者们)、重

大成果(除非旁边还有一个渺小的成果)、增加透明度(公开)、 管理机构(政府)、国际社会(其他国家)。一句话,文字要简明。伏尔泰的一句名言:要想令人生厌,就什么也不要删除;

7. 避免使用术语和行话。不用自己头脑思考的记者总是爱使用术语和行话。一名出色的记者不使用术语同样能准确地报道和描述一件事情。最需要避免使用的术语是那种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或知识面、或把某种毫无意义的东西披上一种严肃的面孔。尽量不要使用外来语,除非汉语中找不到替代词;

8. 使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而不是政府官员、新闻发言人、法官、律师使用的语言。如:这些军人被指控犯有众多的侵犯人权的罪行。更有力的写法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这些军人被指控犯有强奸和谋杀罪;

9. 永远要给你的新闻稿有一种清新的春风。要避免 陈腐、低劣的传统新闻问题。 今天,越来越令读者、听众和观众生厌的是那些在文字上喜欢新潮的记者,这些记者对使用时髦的专业用语有特别的喜好。这些词或是从好莱坞进口大片上听来的、或是从比尔.盖茨在北大或是清华的演讲中拣来的、或是通过现代媒体从西方一个政客嘴里听到的、或是从一个只会背专业名词社会科学家那里学来的。 造句时,不要拖泥带水。段子要短。不要写:由于他死了,不得不埋葬他。法国《红与黑》的作者斯汤达说,“我认为写作只有一个规则:思路清晰,文字简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348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