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加身

| 儿童故事 |

【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黄袍加身的故事
黄袍加身(一)

黄袍加身的故事

【出处】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宋史·太祖本纪》

【解释】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登基

【成语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原为周世宗手下的都点检,周世宗死后,周恭帝即位,赵匡胤掌握兵权。960年,北汉和契丹侵略中原,赵匡胤率军还击,驻军陈桥时,将士将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建立宋朝

黄袍加身
黄袍加身(二)

黄袍加身

赵匡胤没有读过多少书,生来就好舞刀弄棒的他练就一身武艺,长期的奔波使他囊空如洗,与人赌钱时又遭到一群流氓的围殴,好在一位老和尚送给他盘缠,指点他到郭威处从军。当时的郭威拥兵自立,正打算取后汉而代之,赵匡胤在拥立郭威的过程中表现出众,郭威登基后,他就成了禁军军官,已经能够安身立命了。冲锋陷阵、智谋百出的赵匡胤在征战中得到了郭威养子柴荣的信任,柴荣即位后,升他为禁军的最高首领殿前都点检。这个职位正是郭威反叛时曾经担任过的,而赵匡胤在拥立他的过程中深刻的了解了其中的程序和细节。因此,柴荣死后,当7岁的柴宗训即位的时候,赵匡胤感到机会来了,因为把持朝政的孤儿寡母拿他是不会有办法的。

他的禁军是当时最精锐的部队,没有人能够与之抗衡,预测了有关事态的可能发展后,赵匡胤突然谎报军情说,应该立即率军阻挡北汉和契丹的联军。这个建议得到了采纳,赵匡胤便起程出发了,并且由赵普和赵匡义在途中不断地散布舆论:当今皇帝无知,即使在战场浴血奋战,也难以获得功名利禄。不如拥戴都点检做皇帝,以不枉大丈夫的追求。公元960年正月甲辰日,行至陈桥驿驻宿,次日黎明,四周呼声大起,赵匡胤酒醉方醒,走出卧室,只见众将一个个手执武器,列队站在庭前,以赵匡义和赵普为首齐声说到:“诸将无主,愿请都点检做天子。”众人不等赵匡胤回答,把准备好的黄袍批在他的身上,然后一齐下拜,高呼“万岁”。于是赵匡胤带领大军返回汴京。后周君臣无奈之下,只好放弃反抗,小皇帝被迫做了这个所谓千古不

变的“禅让”之举。正月初五下午,赵匡胤称帝,建国号为宋,定都汴京,史称北宋,建年号为“建隆”。

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是个职业军人,利用统帅重兵的军权率其亲信导演了一场兵不血刃的政变,取得了皇位,但是他仍然很忧虑。他深知,五代时期之所以会出现政权迭更频繁现象,在短短的五十多年里,就换了八个姓、十三个皇帝,与其说皇帝太弱,不如说那些手握兵权的大将太强,而他自己也恰恰是个最好的证明。他不愿意象汉高祖刘邦那样于开国之初就大杀功臣,也不能象唐太宗李世民那样充分信任和任用功臣,于是他决心收夺禁军将帅的兵权。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初九这天晚上,宋太祖赵匡胤宴请禁军将领石守信等人。饮到一半,赵匡胤说:“要不是靠众爱卿拥立,我不会有今日。但是,当了天子的日子也实在难受,还不如当节度使逍遥自在。如今我几乎没有一夜睡的安稳。”石守信等人问道:“陛下如今贵为天子,还有什么忧虑?”赵匡胤道:“我这个位置,谁不想坐啊?”石守信等人听出话中有话,忙表白说:“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赵匡胤苦笑着说:“我肯定信得过你们的,但是假如有一天,那些贪图荣华富贵的部下也将黄袍强加在你们身上,你们即使不想做皇帝,恐怕也是办不到的吧?”石守信等一听,大惊失色,慌忙下跪拜叩,流着泪说:“我们实在愚蠢,没有想到这一点,请陛下为我们指出一条生路。”赵匡胤说道:“人的一生如白马过缝隙那样短暂,人生在世,不过是为了荣华富贵安乐享受罢了。我为你们打算,

不如交出兵权,去地方上当官,购置良田美宅,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产业,自己也可以天天饮酒作乐,快活一辈子。而我们君臣之间也没有了猜疑,上下相安,这样不是很好吗?”石守信等人听了这番恩威兼施的话,第二天就知趣地称病辞职,交出了兵权。为了安抚被夺取兵权的大臣们,赵匡胤不但封他们高官,赏赐大量财物,还把自己一妹二女嫁给了他们,使这些功臣们在一得一失中获得了一种心理平衡,并且消除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类的疑惧,君臣关系得到了较为妥善的处理。

柳永

在下层落拓文人的词中,“无奈”意识表现得尤为突出。传说柳永因填《鹤冲天》,词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被统治阶级驱出黄榜,而他却自嘲为“奉旨填词”。虽然出于无奈,但从中也可见宋人人生价值观念的转变。

柳永由于在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怪胆狂情的才子能致力于词的创作。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以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恨和羁旅行役的感受,都是他的词的主要内容。此外,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的作品,大大 开拓了题材的内容。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善于铺叙,描写尽致;长于点染,情景交融,抒【黄袍加身】

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

柳永与妓女的关系,令人惊叹。《中国古典文学史》中提到柳永的词很受妓女的喜欢,“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一点还可以从当时流传的一首顺口溜中得到证实:“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是不幸的,也是有幸的!相传柳永死后,还是由“妓合金葬之”的。此后,每逢清明她们都会去祭奠这位词人,人谓“吊柳会”。在明代冯梦龙的《三言》中,就有一章描述这情景的,题为《众名妓春风吊柳七》。后来有人在柳永墓前题诗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黄袍加身】

妓女们需要柳永,柳永也需要她们,在失意与困顿中,他在她们中找到知音,找到安慰,找到心灵的慰藉和艺术的灵感。柳永的词大多是写给女子的,或歌颂她们,或表达对她们的爱、思念以及离别的痛苦。这类词的名篇当首推《雨霖铃》,从内容来看,似乎是写他离开汴京时,与情人话别的真实纪录,艺术上也具备他慢词的主要特色。

柳永时常笑那些奔名逐利之徒,认为“利牵名„„红颜成白发,极品何为”(《看花回·屈指劳生百岁期》)。他自己虽然也考取了进士,做了官,但他不屑一顾,“这巧宦,不须多取”(《思归乐·天幕清和堪宴聚》),“千名利禄终无益”(《轮台子》)。他甚至说,“名缰利锁,虚费光阴”(《夏云峰》),这是何等的清逸脱俗。从柳永身上可以看到,宋人对生活的认识,更多地体现为对个体生活方式的关注,理想生活的追求。所以他们能够极真切地感受:“愿天上人间,皆得欢娱,年【黄袍加身】

年今夜。”(《二朗神·炎光初谢》)

苏轼

【黄袍加身】

北宋自庆历新政起,围绕着革新与守旧问题,党争不断。南宋朝廷则始终存在主战与主和的斗争。朝廷为了确保政权集中于皇帝之手,采取了执政分权、职务流动、台谏言事、厉行贬谪等措施,大小官员沉浮不定,如履薄冰,升降出入非常频繁,稳步升迁、长居要职的很少。官员们因种种原因被贬谪,谪居之际,难免心有余悸,一面庆幸罪不及死,一面担心会有更大的祸患。他们在这种情形之下,自号居士,往往有远离是非、乞求安全之意。

如果说柳永对于功名的好恶,主观倾向、情感成分较重的话,那么苏轼对人生的审视,则要冷静得多。苏轼的人生思考,带有哲理性,他不只是根据生活的遭遇去看待功名,而是从生命存在的价值及意义方面去解剖人生,认识自我。

苏轼,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父亲苏洵是古文名家,曾对苏轼和其弟苏辙悉心指导。母亲程氏有知识且深明大义,曾为幼年的苏轼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代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当苏轼21岁出蜀进京时,他的学识修养已经相当成熟了。【黄袍加身】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和因元佑党祸远谪岭海,其政敌实有置其于死地的意图。谪居的生活在物质上极其贫乏:“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东坡前集》卷30《答秦太虚书》)“(儋州)新居在军城南,极度湫隘,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黄袍加身(三)

【黄袍加身】

周世宗突然一病而死,恭帝年仅7岁,后周出现了“主少国疑”的不稳定局势。翌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后周执政大臣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赵匡胤统率大军离开都城,夜宿距开封东北20公里的陈桥,兵变计划就付诸实践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正月初三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一件事先准备好的皇帝登基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刚醒来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的声音几里外都能听到,遂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却装出一副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赵匡胤就当众宣布,回开封后,对后周的太后和小皇帝不得惊犯,对后周的公卿不得侵凌,对朝市府库不得侵掠,于是赵匡胤率兵变的队伍回师开封。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这时后周宰相范质等人才知道上了大当,但已无可奈何,只得率百官听命,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由于赵匡胤在后周任归德军节度使的藩镇所在地是宋州,遂以宋为国号,定都开封。

赵匡胤建立北宋后,眼见天下割据势力林立,在赵普的帮助谋划下,赵匡胤采取“先南后北”的统一中国的策略,先后攻灭了南平、湖南、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同时又加强了对北方契丹的防御。

黄袍加身造句
黄袍加身(四)

1、甚至是相对而言,名不见经传的黄袍加身做了影帝,这本身也无可厚非。

2、赵匡胤由黄袍加身而具备了帝王的身份,还须努力扮演帝王的角色。

3、宋朝有开国皇帝以兵变黄袍加身的来历,故特别疑忌武将。

4、已有香港金紫荆奖金像奖两个影后在手的周迅,成功黄袍加身成为金马影后。黄袍加身造句

5、黄袍加身御海宇,五代纷争从此休。

6、太祖黄袍加身,返回沐京后,即至崇元殿行禅代礼。

7、袁世凯黄袍加身做了“洪宪皇帝”后,全国人民一致反对。

8、赵匡胤黄袍加身后,以史为鉴,把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问题摆在压倒一切的位置。

9、在国家动乱之际,这个军事强人被部下黄袍加身,趁机夺取了政权。

10、他过去利用兵权黄袍加身,别人当然也可以如法炮制,11、当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立即对辅佐他的大臣加以贬斥,真是飞鸟尽,良弓藏。黄袍加身造句

12、孙中山头像的左边是他的革命合作伙伴,黄兴;右边是军事领袖袁世凯,()之后夺得政权,试图黄袍加身,重建君主制。

13、无论哪种方式,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梦想黄袍加身是绝无希望的。

14、民心民意算什么,只要枪杆子在握,何愁不能黄袍加身?

15、后来风云际会,一路顺风,居然黄袍加身。

16、到了宋代,赵匡胤出身社会下层,他通过军事政变,黄袍加身。

读书报告范文
黄袍加身(五)

[篇一:读书报告]

在我们的一生中,总有一些翻不过的山,越不了的河。但我们不能不越过这些“坎”。在<人生必须跨越的15道坎>中,写了人生中,我们必须越过的15道坎。目前我们在中学阶段应该跨过这几道坎:①挫折;②嫉妒;③自卑。读书报告范文

挫折。挫折是我们人生中最大的一道坎。美国总统林肯的一生中,就是充满挫折的。林肯23岁经商失败;22岁逐角议员失败;26岁经商再次失败;27岁第二次逐角议员再度失败;30爱人去世;32岁精神崩溃;34岁第三次逐角议员又是失败;40岁逐角美国副总统失败;45岁第四次逐角议员,仍然失败了。经过百般努力,林肯在他52岁那年终于登上了美国总统的宝座,为黑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

是啊,林肯一生中是充满了挫折,但是他从来都没有被这些“敌人”给吓倒,而是坚强地,不顾一切地,艰辛地与这些“敌人”做斗争,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完善自己,读书吧。

看了一些相关的红学研究的书,说实话,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中意于红学研究,因为这本书确实有它的独到和美妙之处,但是我同样认为有些研究是有些过火了。只是主观的臆断,而没有足够的证据。说实话,曹雪芹老先生死了那么多年,有谁知道他的脑子里到底想的是什么呢。虽然他的作品是能够反映他的思想,但是我们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放的啊。

毕竟他只是小说。但是却有人生拉硬拽的去找生活原型。我觉得未免有些牵强。毕竟这只是一部小说。不是回忆录。或者传记。

[篇三:读书报告]

俗话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已经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趣味!上个寒假我们学校开展了一个“家庭读书与经典同行”的读书活动,同学们个个都踊跃地参与这次的活动,读书的情况更是出人意料,在短短的一个多月里,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阅读书籍,竟阅读了一百多册书,你说,这难道还不令人傻了眼吗?那究竟我们班的读书情况怎么样了呢?带着这个令我好奇的问题,我对我们班的同学进行了仔细的“盘问”。可喜可贺的是我们班的同学阅读书籍的种类分布得比较平均。

1、你们对哪一类的书籍比较感兴趣呢?

有43.5%的同学对文学类的书籍感兴趣,有35、5的同学对小说类的书籍感兴趣,还有21%的同学对历史类的书籍感兴趣。

2、你们在什么时候阅读书籍?

有一半的同学说在晚上睡前半个小时阅读书籍,有四分之一的同学说在早上吃完早餐以后才阅读书籍,剩下的四分之一说在中午吃完午饭后阅读书籍。看来阅读书籍的时间还各不相同啊!

3、阅读书籍的时候是不是有家长陪同?

大多数的同学一听到这个问题,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听到这个回答我很失望,没有家长的正确引导,万一学坏了怎么办呢?我希望家长能够陪自己的儿女多点阅读书籍。

一、调查情况

通过数据显示,我发现我班同学阅读书籍的情况有好有坏。好的是,同学们都非常喜欢阅读,对书籍中的内容好奇得过目不忘。在所有同学的答案中,我觉得同学们对读书的欲望太强烈了,因为有65、5%同学酷爱读书,剩下的35、5也对读书很感兴趣。同学们平均每周读书一本。从家长的角度看,有许许多多的家长都愿意为自己的儿女购买书籍;而学生自己,一小部分都能从自己的零用钱里拿出来买书。

二、调查分析

一是高年级的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看多一些书。从同学们的答案中,在学校里时间安排得太过紧迫,回到家里又被过多的主科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还哪来的时间看书呢?不仅如此,做完作业还要忙于语文、英语的课文背诵,唉!只能把看书放在一边了。

三、四点思考

1、我建议同学们多看一些关于文学类的书籍,因为国内外的文学名著实在太好了:<悲惨世界><三国演义><水浒传><昆虫记>……看国内外的名著,既可以提高写作水平,又可以丰富课外知识,一举两得,多好啊!

2、我建议大家在阅读书籍的同时,能够做好读书笔记,将来回忆时还可以拿出来细细品味呀!

3、大家有空闲的时候,如果觉得无聊,就赶快拿出你喜欢的书籍来阅读吧!

[篇四:读书报告范文]

读了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后,对"学习型组织"有了一个初步的理解: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必须是自主的,是自愿的。

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自己切实有这种迫切的需求,才会有效果。如果是上级的指令,是上级的要求,这是一种被动的,应对式的工作观;同时必须不是赶时髦,不是追风,否则只会是形式主义。因此主动与迫切,这两点事关创建的成败。只有发自内心的,是出于对事业的爱,才会有成效。创建学习型组织,就是在为事业打造未来。

二、创建学习型组织没有模版,没有模式,没有地图。

创建的实践中,才认识到原来我的认识有误区。其实世界上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过去我们搞什么东西都习惯有什么"模式",强调一套方法和方式,拿过来就能用。现在看,这本身就不符合学习型组织理论。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创建的切入点也会不一样,我们强调的是差异化,是个性。达到的标准是不断变化的,这需要你自己不断设定,惟有此,才会实现真正的自我超越。

三、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

或许我们不知道学习型组织是什么,但我们一定要弄清学习型组织不是什么。学习型组织不是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可持续的,是永无止境的。这就符合学校的"第二曲线理论"。这样我们才会使组织内部的变化超前于外部的变化,才会保证组织内部有足够的活力,保持着核心的竞争优势,达到永续经营,基业长青。既然我们找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这条路,我们就不怕路远。

四、扩展组织创造未来的能量,保证拥有组织需要的持续增长的学习力,这需要全体成员全身心的投入。既然我们对过去的理论基础研究少,那么,现在市场的要求,需要我们来补上这一课。以改造我们的学习,改造我们的管理,提升我们的业绩。

在这本书中我还喜欢一个水煮青蛙的小故事: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在沸水中,它会立刻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在温水中,不去惊吓它,它将呆着不动。现在如果你慢慢加热,当温度从华氏70度上升到华氏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大部分动态性复杂都是处于缓慢渐变的过程,极不易察觉。即使察觉了,已经为时已晚。在生活中,想想看,水质是突然变坏的?交通是突然拥塞的?健康是突然变差的?孩子是突然变坏的?……

所以我们要学习看出缓慢渐进的过程,放慢自己认知变化的步调,并特别注意那些细微以及不寻常的变化,避免被煮青蛙的命运。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就是当阅读到第五章时,有个例子:在学校中,老师对学生的看法,会影响那位学生的行为。珍妮个性害羞,她在新学校第一学期的成绩特别差(因为她的父母感情不睦)。珍妮的老师于是认为她懒散。下一个学期,老师给予珍妮的关切更少,她的成绩于是更不好,因而个性更退缩。随着时间的过去,珍妮陷入一个恶化退缩的旋涡之中,被老师冠上不认真学习的标签后,她更加封闭。于是,被老师视为才能高的学生,得到 更多的关切;而被视为才能低的学生,他们的成绩却因增强的反馈而更糟。最后演变成“差者愈差、优者愈优”。我认为老师应该公平对待学生,不应该片面的去评价对待某个学生。

通过阅读,让我们看到了个人及组织中几种潜藏着的巨大力量来源——它们是最根本、最持久、但却是最不明显的。当掌握这些力量,个人的生命空间会变得很大,才能成为一个全神贯注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能成为出色团体中的一分子,并在这个团体中,一群人以极不寻常的方式在一起工作,彼此信任,相互补长短,为共同的大目标全力以赴,并创造出惊人的成果。

[篇五:三国演义读书报告]

三国演义是一部出名的历史小说,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该书的背景是东汉末年,从宦官乱政、黄巾起义开始,描写在乱世中曹操、刘备、孙坚父子怎样运用人才争夺天下的故事。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三国演义让一个个英雄人物形象的在我心中出现。勇武过人的吕布、霸气十足的孙策、忠心护主的曹洪、老当益壮的黄忠。想象典韦拼死守寨门的悲壮、赵云血战长板桥的惨烈、周瑜纵火烧赤壁的快意、孔明病死五丈原的无奈。三国是英雄辈出的年代,我对以下几个重要人物说点感想:

曹操。自小就崇拜曹操,也许是他太有军事才能,也许他太有人格魅力,(也许在游戏中他总是超级全能角色太好用。)曹操为统一乱世做出巨大的贡献,更通过屯田制度解决了大部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白手起家,讨董卓、攻陶谦、伐吕布、征张绣、击刘备、战袁术、抗袁绍,更把汉献帝从西凉铁军中解救出来,统一了大半个中国。曹操有不少缺点,他因为好女色害死了猛将典韦和长子爱侄,他因为报父仇屠杀了许多无辜的徐州百姓。但是曹操毕竟是那么悲天悯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是乱世的写照,他有着结束乱世的决心,有着天下太平的憧憬,这就足够了。曹操善用权谋,深得人心,挟持天子以号天下,他的气质成就了他的霸业。

刘备。演义中的刘备仁慈的太过了,十足一个伪君子。我一想到刘备,就想到关于他的两句名言,“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刘备是我讨厌的角色之一,但不得不佩服他的韧劲。他能有关张这样的兄弟,他能有屡败屡战的勇气,多次寄人篱下,却从未放弃过争霸天下的决心。他的眼泪威力不可谓不大,“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刘备虽然波折丛丛,但还是在取得西川,成功建立自己的政权。不得不说,刘备是一个让男人也敬爱的男人,以仁义之名行权术之实,多少贤人才士为他死心踏地,助其成就霸业,不由人不为之赞叹。

孙权。孙坚孙策为他打下了江山,他受兄长遗命保家业,压力不可谓不大。孙权的外交手段实在高明,在当时已经能熟练运用实力均衡的战争法则。在曹操百万雄师南下、刘表投降的时候联刘抗曹,结果周瑜火烧赤壁让曹操遭受了最大的挫折;在曹操败走汉中、关羽连场胜利直逼许昌的时候毅然联曹抗刘,吕蒙白衣渡江顺利袭杀关羽夺回荆州重创刘备实力。“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孙权军事实力不可恭维,但是政治手段的确高明。孙权最终顺利稳固政权,黄袍加身,这也是对他的最大肯定吧。“三国英雄,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诸葛亮。演义中的孔明整一个妖道,未卜先知、呼风唤雨、装身弄鬼、镶星续命,太多的妖化反而让我对他反感。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更是封建道德的典范。但是他在刘备托孤之后,集军政法大权于一身,实在不智,还给现在人以架空皇帝的借口。事无大小必亲自处理,这是领导的做法么?一方面大大限制了下属能力的发展,导致后来“属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六十多岁的老头打先锋反映了蜀汉后期人才缺乏;一方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整一个现在的共产党员,但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任谁也不是铁打的,结果把自己活活累死在五丈原,让人感叹让人反思。

最后总结下,三国的年代不过是一场争权夺利的斗争,曹刘孙都是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都是封建地主豪强的代表,他们之间的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以前我看到曹操失败就伤心,看到刘备受挫就欢呼,现在看来也是演义中毒吧。学习三国演义,我们就应该学习古代人的长处,借鉴他们的做法,更好的完善自己,做一个对现代社会有用的人。

[篇六:巴黎圣母院读书报告]

这本书看完好几天了,那感觉就像是有一团说不清是什么的东西一直堵在心里,很想找人和自己探讨,很想让它澄清。书里面的经典情节很多很多,那里面展示的很多,我不能一一的重复,就这样借着几个点,简单的说几句好了,

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是作者笔下的当时的那些建筑,那些奢华的象征权力的教堂,人们还不知道可以拥有自己的思想,以及为了自己的愿望可以做什么事情,一切都假借神圣的宗教,一切都假借神圣的教堂来展现,展现建筑家的审美观,也就是个人的才华,或者展示自己的能力,我想那时的人们,把人性深深地埋在一件神圣的宗教的外衣下面,典型的人物就是副主教——克洛德。从那许多的错综复杂的毫无章法的建筑群,我们不难看出,当时人们的内心是怎样的压抑,怎样狂躁,那些像雨后春笋一般从地下冒出来的教堂的尖顶,正是人们扭曲的灵魂在对着苍天做这无声的哀号!

教堂里面是那么的阴森恐怖,这让人联想到在宗教的遮拦下,当时社会是怎样的肮脏和败坏,真善美的宗教和利用宗教制造血腥事件,形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通篇都是在这样的对照下进行的,让人的心灵深刻的体会出迷茫,困惑,和不安,如果有一把利剑,你会尽你的全力去刺破那层蒙在社会上空的阴云,那阴云是邪恶的,你对它充满了愤怒和鄙视,就像书里面的那些流浪汉们对待社会的疯狂的报复。可是你不能,因为如果你想刺痛那些邪恶,你就先要将代表着真善美的上帝打倒在地,那是多么残酷的事情啊!还有比人丧失本性更悲哀的么!

印象深刻的是这样的几个人物,代表美丽善良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她不仅有迷人的外貌,更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灵,从她对待那只山羊,救下那个落魄的诗人,对于伤害过自己的卡齐莫多,送上的水和怜悯,对待爱情的牺牲,等,我们看到她是美丽的,她的身上心灵上没有污垢,她是没有被污染的。可是,这样的天使一样的姑娘,受到的是怎么样的对待呢?流浪,在最肮脏的环境里面生活,被所谓的上流社会排斥和嘲讽,被玩弄,被抛弃,被诬陷,被威胁,最后,作了彻底的牺牲。

书中描写了一个那样的社会,和在那个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人物的状态,麻木的如那个弗比斯,最底层的如老鼠洞里的那几个隐修女,疯狂的副主教,还有尽全力反抗的最丑陋的卡齐莫多,副主教和卡齐莫多形成了人性上的鲜明对比,同样爱上了美丽的姑娘,同样的遭到了拒绝,他们的爱都是那么的热烈,那么的诚挚,可是,一个是占有,一个是奉献,已占有为目的的,当目的无法达到的时候,他想到的是毁灭,毁灭别人;以奉献为目的的,当无法奉献的时候,想到的也是毁灭,毁灭自己。

我想这也就是世界名著的真正魅力所在,他让人看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他深刻的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些活动,无论放在什么时候,什么社会,人的共性是始终存在的,对美好的向往,对美好的追求,对美好的赞美,人是一个天使和魔鬼的综合体,人和人的经历没有相同的,也就是说,社会本身就不可能让所有人享受到同等的待遇,这种不一样的待遇,让多少人的内心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对美好的追求阿!林林总总的肮脏的巧qǔ豪duó,充斥着我们的眼睛,振荡着我们心灵,我们该怎么办?

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404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