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描写孩子的诗句

| 儿童故事 |

【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关于儿童的诗句
杜甫描写孩子的诗句(一)

关于儿童的诗句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韩愈《听颖师弹琴》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杜甫《又呈吴郎》 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吕本中《连州阳山归路》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杜甫《百忧集行》 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刘因《山家·马蹄踏水乱明霞》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杜甫《狂夫》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小男供饵妇搓丝,溢榼香醪倒接罹。——李郢《南池》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皇甫松《采莲子二首》 家童鼻息已雷鸣。——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孟浩然《田家元日》 去日儿童皆长大,昔年亲友半凋零。——窦叔向《夏夜宿表兄话旧》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鲍照《拟行路难·其六》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李涉《牧童词》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蒋士铨《岁暮到家》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范成大《卖痴呆词》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王维《渭川田家》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龙头舴艋吴儿竞。——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四》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杨万里《桑茶坑道中》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杜甫《赠卫八处士》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元稹《织妇词》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杨万里《稚子弄冰》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黄庭坚《牧童诗》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陆游《观村童戏溪上》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
杜甫描写孩子的诗句(二)

杜甫在四川时写的诗

生平概述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他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立功立言是这个家族的传统。

35岁以前——读书、壮游;

35-44岁——长安求职:天宝十四载(755)十月,44岁的杜甫才被任命为河西尉,后改右卫率府曹参军;

44-48岁——陷贼与为官:公元755年11月发生安史之乱,次年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流亡,被判军俘获,次年四月,逃归凤翔肃宗行在,被任命为左拾遗,不久就因上疏营救房琯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759)七月,杜甫弃官,先往秦州(甘肃天水),十二月又往成都。

48-59岁逝世——漂泊西南:48岁-50岁在成都草堂,后又漂泊,53岁又回草堂,友人严武保举他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因称杜工部),次年严武突然去世,他到夔州住了近两年,写了很多诗。57岁乘船出峡,想回家乡。59岁冬天,死在由潭州到岳阳的一条船上。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杜甫在夔州时说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

760年春-762年七月(48-50岁)初入草堂

上元元年(760年)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他离开了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上元二年(761年)末,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给过杜甫不少帮助。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严武应召入朝,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在成都叛变,杜甫流亡到梓州、阆州。

762年七月-764年三月(50-52岁)梓州、阆州流亡

宝应二年(763年)春,延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以为有希望回到洛阳,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迸发出内心的欢悦,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乐的高歌。但快乐只是昙花一现,国内混乱的局面尚未澄清,西方的吐蕃又大举入侵,十月间一度攻陷长安,杜甫对此表示无限的关切:“西京安稳未?不见一人来。”(《早花》)他写出许多首诗,陈述他的政治思想。【杜甫描写孩子的诗句】

764年三月-765年五月(52-53岁)重返草堂至离开

广德二年(764)春,严武又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杜甫也在三月回到成都。严武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杜甫在成都节度使幕府中住了几个月,因不惯于幕府生活,一再要求回到草堂,最后严武允许了他的请求。

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去蜀》),结束了杜甫“漂泊西南”的前半个阶段。

765年九月-769年(54-58岁)云安半年-夔州近两年-江陵半年-公安数月-岳阳

杜甫于765年九月到达云安,因病不能前进,直到次年暮春病势减轻,才迁往夔州。他在夔州居住未满两年,创作十分丰富,成诗四百余篇,占杜诗全部的七分之二强。诗中歌咏了夔州穷苦的劳动人民,描绘了这里险要的山川,反映了蜀中的动乱和对于长安、洛阳的思念,怀友忆旧之作也大量增加。可是他的健康情况越来越坏,疟疾、肺病、风痹、糖尿病等不断缠绕他。

杜甫因为夔州气候恶劣,朋友稀少,便在大历三年(768)正月起程出峡。三月到江陵。他本想北归洛阳,又因河南兵乱,交通阻隔,不能成行。在江陵住了半年,移居公安数月,在年底到达岳阳,写出生动地反映湖南人民疾苦的《岁晏行》。

769-770年(58-59岁)湖南湖北境内

大历四年至五年(769-770)是杜甫生活的最后两年,他没有定所,往来于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他在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

初入草堂:

《蜀相》(760年春,48岁)

【背景】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

【注释】

选自《杜工部集》

蜀相:三国时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现四川省成都市。成都的别名。

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自:空。

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顾:拜访,探望。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济:开,开创。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译文】

【杜甫描写孩子的诗句】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客至》(761年春,49岁)

【背景】

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这是761(上元二年)春天,杜甫四十九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客至①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②。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③。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④。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⑤。

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 客至原文

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

②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市远:离市集远。盘飧(sūn)盘子装的吃的。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 ⑤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余杯:余下来的酒。

⑥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杜甫描写孩子的诗句】

⑦ 呼取:叫,招呼

【译文】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春夜喜雨》(761年春,49岁)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描写孩子的诗句】

【注解】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早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o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译诗】

这一场雨就好似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之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田野间的小路黑茫茫,只有江中渔船上灯火独自明亮着。要是早晨起来看看,锦官城里该是一片万紫千红吧!(看看带有雨水的红花之地,就会看到在锦官城里的花因沾上雨水而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背景】《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文章中虽没有一个喜字,但四处洋溢着作者的喜。春夜喜雨》抒发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61年秋,49岁)

八月秋高(1)风怒号(2),卷我屋上三重茅(3)。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4)长(5)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6)。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7)。公然抱茅入竹去(8),唇焦口燥呼不得(9),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10)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11)。布衾(12)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13)。床头屋漏无干处(14),雨脚如麻(15)未断绝。自经丧乱(16)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17)! 安得(18)广厦(19)千万间,大庇(20)天下寒士(21)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22)见(23)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注释】

(0)诗中的茅屋指:草堂

(1)秋高:秋深。

(2)号:号叫

(3)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

(4)挂罥(juàn):挂着,挂住,缠绕。罥,挂。

(5)长:高

(6)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即池塘)。坳,水边低地

(7)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能,如此,这样。对面,当面。为,做。

(8)入竹去:进入竹林

(9)呼不得:喝止不住。

(10)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唐诗之杜甫
杜甫描写孩子的诗句(三)

唐诗之杜甫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盛唐现实主义诗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诗圣”。今河南巩县人,原籍湖北襄阳。一生作诗3000多首,流传后世的有1500多首。由于曾经历了唐由盛转衰的过程,所以杜甫的诗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他所写的诗全方位反映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所以被称为“诗史”。 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漫游时期(712—745)

母亲早死,哥哥早夭,父亲为其娶了一个继母,杜甫由其二姑抚养长大。有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让他有点早熟。杜甫自幼好学,七岁能做诗。二十岁时开始他的漫游生活,历史十年,期间结识了李白、岑参。并与李白同游梁宋,谈诗论文,结下深厚的友谊。后两人在东鲁相遇,这是“诗仙”、“诗圣”的最后一次相见。这一时期的杜甫还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少年。 代表作:《望岳》《赠李白》《房兵曹胡马诗》

(二)困居长安时期(746—755)

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参加应试。但是当朝宰相李林甫为达到权倾朝野的目的,竟向唐玄宗说无人中举。落地后,他到处投诗,都无果。后向玄宗献诗,得到赏识,但仅获得一个八品官职,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府

库钥匙)。理想的落空,生活的潦倒,使杜甫对朝廷的腐朽,民生的苦难,世事的炎凉有了深刻的认识。从此走上忧国忧民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代表作:《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756—759)

这是安史之乱为祸最烈的时期,也是杜甫诗歌创作成就的最高时期。 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长安沦陷,杜甫带着妻儿逃离,后被叛军捉回长安,安史叛军许以高官厚禄,杜甫断然拒绝,于757年逃脱。投严肃宗,授官左拾遗,不就又因忠言直谏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这就宣布杜甫的政治理想破灭。

代表作:“三吏”:《潼关吏》《新安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春望》《月夜》《哀江头》

此时的诗大多写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苦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

(四)漂泊西南时期(759—770)

政治上绝望了,生计上又成问题。杜甫弃官携家人逃难到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盖了一间草堂,过了一段相对安定的生活。不久,当地地方节度使叛乱,再度漂泊,至夔州,住了两年,又到湖北湖南一带,最后死于小舟上。【杜甫描写孩子的诗句】

代表作:《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

【杜甫描写孩子的诗句】

其中最为著名的诗句有“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千古绝唱。

二、《登高》赏析

(一)背景介绍

作此诗时已是作者漂泊的第八个年头,经历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的相继去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的心头,为排遣心头的郁闷,抱病登台,写下《登高》。

该诗被誉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二)诗歌赏析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共写了六中景物:风、天 、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六景,极为精炼。

疾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冷,又有心灵的冷,但主要是后者。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啸,倍感悲凉。

飞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不能想象成一只欢乐的鸟,而且之只能是一只,不能是多只。因为此时作者是一个人孤单漂泊在外。

登高仰俯所见所闻,一连用了六个特写镜头:1、迅疾的秋风,2、高远的天空,3、哀鸣的猿啼,4、孤零冷落的小岛,5、水落而出的白沙,6、低飞盘旋的小鸟。

这六个镜头写出了秋季的雄浑高远,肃杀凄凉的意境。也写出了作者的孤苦无依,漂泊痛苦。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前一句表示生命的短暂,由落木想到树,由树及人,加上杜甫此时的遭遇,看到落叶飘零,想到自己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到了生命的晚秋。后一句表示时间的永恒。两句相互衬托,人的生命越短,历史和时间显得越悠久,面对生命的短暂,传达出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作者虽然无奈,但他依然很豁达,坦荡,胸襟开阔,有一种宏达的气势,显得沉郁而悲壮。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做客:客居他乡,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

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登台是为祈求长寿,通常是全家一起去,课杜甫却独自登台。一般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

做客并登台,已经是双倍的愁,再加上已是“百年”,老年拖着病体登台,是何等的愁苦。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原因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困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

苦,是极苦的意思。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由于年老多病而无法实现。从对仗关系来看,“苦恨”与“新停”相对,应试副词加动词,苦是副词,很的意思,恨是遗憾,表示诗人恨遗憾过早地白了双鬓,不能为国家效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艰难”“潦倒”形容的既是国家也是个人,诗人 一直忧国忧民,为国破家亡而忧心如焚;自然也忧身,他此时已是晚年,且浑身是病。 古代的知识分子大多是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系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为“诗圣”。表现了忧国忧民,兼济天下的刚烈情怀。

杜甫特别爱喝酒,高兴要喝酒,悲伤也要喝酒,似乎只有酒能表达或喜或忧的感情。此时是重阳节,按照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他却因为有病不能喝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也不一定有酒喝,这些愁闷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处,郁结在诗人的心头。

《登高》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日长江景色,倾诉了作者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

(三)艺术成就

1对仗工整,音调婉转和谐。

本诗一开头就以对仗领起,八个诗句,两两相对,非常自然、工整,给人一种神清目爽的对称美,是全诗曲折顿挫,表达出诗人要抒发的感情。同事,声调和谐,音律流畅,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

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
杜甫描写孩子的诗句(四)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白居易<池上二绝>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唐·杜牧<清明>

3、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唐·韦庄<与小女>

4、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唐·白居易<观游鱼>

5、投荒万里无归路,雪点鬓繁。度鬼门关,已拚儿童作楚蛮。——黄庭坚<采桑子>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描写儿童生活的诗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7、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宋·苏轼<花影>

8、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住处无邻里,9、马啼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怪见溪童出门望,鹊声先我到山家。——元·刘因<山家>

10、我亦曾经放鹞嬉,今来不道老如斯,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明·徐文长<风鸢图十首>

11、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唐·郑谷<淮上渔者>

1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唐·李白<古朗月行>

13、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宋·杨万里<舟过安仁>

14、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15、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明·徐渭<风鸢图诗>其一

16、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宋·雷震<村晚>

17、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唐·刘禹锡<踏歌词>

18、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崔道融<溪居即事>

19、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所见>

20、晴明风月雨乾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宋·杨万里<桑茶坑道中八首>其七

2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叶绍翁<夜书所见>

22、无事经年别远公,帝城钟晓忆西峰。炉烟消尽寒灯晦,童子开门雪满松。——唐·李商隐<忆匡一师>

23、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唐·施肩吾<幼女词>

24、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25、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唐·吕岩<牧童>

26、旧国迷江树,他乡近海门。移家南渡久,童稚解方言。——唐·皇甫冉<同诸公有怀绝句>

27、幼童轻岁月,谓言可久长,一朝见零悴,叹息向秋霜。迍邅已穷极,疢疴复不康,每恐先朝露,不见白日光。庶及盛年时,暂遂情所望。吉辰既乖越,来期眇未央。促促岁月尽,穷年空怨伤。——伍缉之<劳歌二首>之一

28、柳条三尺长,明日清明节。江南小儿女,采作流苏结。——清·许虬<折扬柳歌>

29、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唐·贾岛<宿郑州>)(节选)

30、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王禹偁<寒食>

3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32、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33、下床着新装,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群带。——明·毛铉<幼女词>

34、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唐·杜甫<江村>

35、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唐·王维<田园乐>

36、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

37、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38、清池玉水绕山川,携手伴友放纸鸢。杨柳轻指意欲醉,疑是梦境回童年。——清·轩治翁

39、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

40、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唐·崔道融<牧竖>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42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