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培训内容

| 儿童故事 |

【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志愿者培训内容
志愿者服务培训内容 第一篇

志愿者培训内容

一、志愿服务者精神、志愿服务理念

(一)志愿者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二)志愿服务理念——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三)“三关爱”江淮志愿服务活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1、关爱他人,包括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农民工及其子女志、留守儿童、残疾人志愿服务;

2、关爱社会,包括开展文明礼仪、文明交通、爱心送文化志愿服务;

3、关爱自然,包括开展环保宣传、植树种绿、养绿护绿、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

(四)志愿者节日:3月5日学雷锋活动日,3月份是学雷锋活动月,9.20公民道德宣传日志愿服务活动,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等。

(五)江淮志愿服务重点活动主要有:1、“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2、以保护山川河流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江淮志愿服务行”活动;3、以关爱老弱幼残为主要内容、以“为爱行动、圆梦江淮”为主题的“情暖江淮志愿服务行”活动;

4、围绕重要节点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包括高考期间的“爱心护考”、“3月份学雷锋活动月”“12.5国际志愿者日”等有关志愿服务活动;5、其它如“文明交通行动”“文明交通、护花行动”等。

二、 什么是志愿者组织?

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志愿者是这样定义的“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

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三、志愿者精神是什么?

奉献--“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比如1938年,白求恩大夫放弃优越的物质条件,不远万里从加拿大来到中国,为八路军提供医疗救治服务,帮助创办了军区卫生学校,亲自编写各种教材并讲课。1939年秋,他在抢救伤员时因不幸感染病毒而牺牲。白求恩大夫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中国,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也是奉献精神的重要体现。

友爱--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如无国界医生,他们不分种族、政治及宗教信仰,教信仰,为受天灾、人祸及战火影响的受害者提供人道援助,他们奉献的是超国界之爱。1999年10月15日,无国界医生组织因“一直坚持使灾难受害者享有获得迅速而有效的专业援助的权利”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互助--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

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

进步--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四、志愿者标志:

志愿服务标识 1994 年1 月13 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征集启事在《中国青年报》刊出。经由新闻界、美术界有关专家和团中央有关负责同志组成的评选委员会评审,确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青年教师陈磊的作品为中国青年志愿者(也是目前义工)的标志。

该标志的整体构图为心的造型,又是英文“志愿者”的第一 个字母“V”,红色。图案中央是手的造型,也是鸽子的造型, 同时是英文“青年”的第一个字母“Y”,白色。 标志寓意 为中国青年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 爱心,伸出友爱之手,表达“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的 志愿者主题。【志愿者服务培训内容】

五、 志愿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

1、遵守道德规范,具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守信,工作负责;

2、具有亲和力,身体和心理健康;

3、具有一定的关于文明创建、生活常识、社交礼仪、志愿者服务等方面的知识;

4、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5、要虚心听取组织的意见,要始终保持与组织的联系;

6、积极提供建议改善服务;

7、有责任心、恒心,认真履行服务承诺,尽力完成工作;

8、主动学习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参与服务;

六、 志愿者在文明创建中应做些什么?

1、带头管好自己的嘴,自觉遵守市民文明公约,不讲粗话,脏话,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喧哗;

2、带头管好自己的手,自觉爱惜公共财物,保护公共环境,不乱堆乱放,不乱倒乱泼,不乱扔乱画;

3、带头管好自己的腿,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绿灯,不乱穿行,不践踏草坪;

4、我们要争当文明使者,以文明的方式影响他人,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带动他人;

5、上路纠察劝导,对不文明行为举止及时制止、劝导,帮助改正, 如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倒乱泼、乱停乱靠、闯红绿灯、不走斑马线等不文明行为;

6、上路清扫保洁,集中对成年垃圾、建筑垃圾、城市“牛皮癣”、卫生死角进行清运清洗清扫;

7、上门扶贫帮困,对“三无”人员、“五保”人员、低保人员等困难群体给予关注,了解困难,解决困难;

8、入户宣传劝导,对城区居民、店铺业主以及街头行人进行长期宣传,力求城市文明创建达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效果。

9、宣传文明礼仪,劝导不文明行为,倡导文明出行。

10、不断学习进取,增强道德观念,法律意识,遵做遵纪守法的文明市民。

志愿者培训--基本常识
志愿者服务培训内容 第二篇

【志愿者服务培训内容】

志愿服务的概念、价值和意义

“志愿者”(英语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指的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在西方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志愿者是职业之外的“不受私人利益或强制法律驱使的人们的努力”,其目的在于改进社会,提供福利。

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在台湾,志愿者称为“志工”。香港义务工作发展局则将“义工”(“志愿者”)定义为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时间及精神的人。同时将义务工作定义为:“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进社会而提供的服务。”

《青年志愿服务条例》第二条规定:志愿服务是指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和社会的行为。青年志愿者是指热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青年。

广而言之,志愿者是指任何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及精神,在不谋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从事社会公益与社会服务事业,为改进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人。(志愿者的广义概念)

志愿工作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愿工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认为志愿工作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

价劳动力”;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工作。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社会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2、是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志愿工作,提供了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3、是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志愿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志愿者个人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奉献社会。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工作,有机会为社会出力,尽一份公民责任和义务。

2、是丰富生活体验。志愿者利用闲余时间,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和活动,既可扩大自己的生活圈子,更可亲身体验社会的人和事,加深对社会的认识,这对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和提高是十分有益的。

3、是提供学习的机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工作过程中,除了可以帮助人以外,更可培养自己的组织及领导能力。学习新知识、增强自信心及学会与人相处等。

对服务对象而言,志愿活动具有以下积极意义:

1、是接受个人化服务。志愿者服务,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的同时,更能发挥服务的人性化、个人化及全面化的功能,从而令服务对象受益。

2、是帮助融入社会,增强归属感。通过志愿者服务,能有效地帮助服务对象扩大社交圈子,增强他们对人、对社会的信心,同时,志愿者以亲切的关怀和鼓励,帮助服务对象减轻接受服务时的自卑感和疏远感,从而使其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论个人或社会都可透过参与义务工作而得益及进步:

个人:扩大生活圈子、肯定自我价值、学学习新技能、得到滿足感。

机构:提升员工士气及公司形象、促进团队精神和生产。

社会:帮助有需要的人,为他們帶來希望、溫暖和改改;并且善用社会资源,加強市民的归属感。

【志愿者服务培训内容】

志愿服务的要求和规范

志愿者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了解志愿服务的要求与服务规范,是做好志愿服务的前提。志愿者应该遵守以下要求:诚心奉献、守时守纪、热情服务、坚守岗位、团结互助、不求私利;志愿者在提供服务时还要遵守一定的服务规范。

志愿服务的要求

1. 诚心奉献

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不计报酬、乐于奉献、为他人服

务、为奥运会做贡献,这是对志愿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志愿精神的具体体现。

【志愿者服务培训内容】

2. 守时守纪

志愿者要遵守工作时间,按时到岗上岗;对志愿者有很多纪律要求,如持有效证件上岗、遵守工作规范、遵守会场安全规定等。遵时守纪是对每一个志愿者最基本的要求,每一个志愿岗位的顺利运转都离不开志愿者的自觉自律。【志愿者服务培训内容】

3. 热情服务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世客会是海内外客属乡亲联络乡谊和进行跨国跨地区交往的重要载体,也是各国各地区客家人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人们相聚到一起,为的是沟通、交流、传播友谊。志愿者作为友谊的桥梁,要向世人充分展现西安热情、友好的形象。志愿者的热情、友好和出色的工作表现将使来宾对西安留下美好的印象。

4. 坚守岗位

岗位没有主次之分,每一个岗位都对世客会的有序运转影响重大,因此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是身为志愿者应尽的义务。

5. 团结互助

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志愿者不是孤立的个人,而是整个志愿者团体的一员,要注意与团队成员的沟通,团队的有序运转取决于成员间的诚实、理解和尊重,取决于团队成员间的团结互助。【志愿者服务培训内容】

6. 不求私利

志愿者是不求任何私人利益的,按照惯例,组委会除了为志愿者提供制服、免费工作餐以及必要的交通补助以外,不会直接支付工资及物质报酬,志愿者不是为获得物质利益而来。因此,志愿服务的岗位是具体而平凡的。

志愿服务的规范

1. 工作证使用规范

要想进入某一场所或区域,需持有相应的通行证。通行证记录着持有者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姓名、职务、部门和持有者的进入权利等。志愿者只有持有相应的通行证才能进入某一特殊的场所或区域,要在一个醒目的位置佩戴通行证,损坏或丢失了要及时补办,并且不可将通行证借予他人。

2. 工作规范

志愿者在工作开始前要弄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因故无法到指定岗位履行职责时,要提前请假,不能无故缺席。工作时要注意工作场所的安全与卫生,穿戴指定的服装,并且要保持服装的干净整洁。

3. 服务规范

服务期间,志愿者会接触到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要尊重他们,做到友好、礼貌和谨慎。志愿者基本的工作就是使来宾在西安参会顺利、感觉舒适。

4. 团队合作规范

世客会志愿服务的成功也取决于所有的志愿者,当一个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在工作的时候,它能够获得更多的成功。要了解团队的目标与任务,知道团队沟通的渠道,熟悉团队成员,协作互助而不是各自为战。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aoerjiaoyu/480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