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读书笔记《快活馋》
看舌尖上的中国曾是我每周心底最温暖的时刻,这吃食和故事挂上了钩,就会激发味蕾的记忆。我最爱看的韩剧是《一起用餐吧》,看着男猪脚每次吃饭那种认真劲就好想从屏幕里把他拉出来一起去吃饭,因为他总是告诉你吃饭也是种信仰。第一季最后的那句诗让我回味了很久“献给因为孤单吃很多饭的你,献给因为厌倦睡很多觉的你,献给因为悲伤哭很多次的你,我写下,把陷入困境的心当做饭一样的咀嚼,反正人生都是要由你自己来消化的”。人生不容易,谁没点压力没点烦恼没点焦虑呢,但是一日三餐是我们与身体必要的交流和互动,是觉知的方式之一。在外打拼的时候,我们往往太过于与别人的交流,而忽略着自己,忽略着身边的人。但是食物也是有感情的,比如我们每个人的味蕾里都有妈妈的味道。每个妈妈都是大厨,我妈妈也是,在上高中的时候,我的味蕾里有一餐是放假的味道,因为期末考完试回家的那一顿尤其的丰盛,妈妈的炒菜特别赞,四个菜是标配,西红柿炒鸡蛋,藕炒肉,炒尖椒和烧茄子,想想口水又要留下来了呢。
华丽丽的分割线,来谈谈刚刚看过的书《快活馋》
不解渴的茶,不求饱的点心,是把吃喝从维持生命中解脱出来,吃的目的性被弱化了。吃饱不想家更退而求其次。
我们这里的老人如果看到一个远方的游子思乡,涕泗滂沱的时候,也会劝他吃点东西,“吃饱了就不想家了”如果这个游子听劝,他就吃,吃一点好味道的东西,吃到坐在那里打嗝,血都跑到胃里参与消化去了,脑部缺血,所有的思维活动就停止下来了。脑子里一篇空明境界,好了!这个时候他什么也不想了,他的眼睛像失了焦似的,看着一个无限远的地方,神情像一个罗刹国的诗人坐在马背上一样,似乎在思考什么,似乎又没想。
袁子才说过,烧菜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无非是“有味使之出,无味使之入”罢了。
上八珍:狸唇、驼峰、猴头、熊掌、燕窝、鳬脯、鹿筋、黄唇蛟;中八珍:鱼翅、因而、鲥鱼、广肚、果子狸、哈什蚂、鱼唇、裙边;下八珍:海参、龙须菜、大口蘑、川竹笋、赤鳞鱼、干贝、蛎黄、乌鱼蛋。
北齐有个权臣叫和士开,想要升官必须走他的门路,每天来往的人络绎不绝。有一次和士开得了极重的伤寒,医生开出药方:喝黄龙汤(古人把粪便封装在陶罐里,存放几年,滤去杂质,剩下来的汤汁既黑且苦,中医用它来治瘟病,据说“垂死者皆治”)。他挣扎了半响,还是下不了口,正好有个想升官的来探病,见此情景,就对和士开说:“这事儿简单呢,我喝给你看”说完就端起药罐子“咚咚咚”一口气喝下了半罐,完了一抹嘴,打出个大大的臭嗝。和士开很感动,一咬牙一闭眼,跟着把剩下的半罐喝完了,很快身体就痊愈了。有了这共饮粪汁的友谊,前途还用担心吗?瞧瞧人家这马屁拍的,真值得学习啊!
脾气大的馆子味道好(有点质疑这个理论)
看高手烧菜绝对是一个享受,洗菜切菜起油锅刷碗筷,一切有条不紊,如同最高明的统筹演示,所以虽然我在其他方面是个很没有条理的人,但进了厨房便立刻井井有条。最早还只是看看烧菜的步骤,到后来看得多了,便开始融会贯通,像张无忌学太极拳一样,忘光所有的招式,只留下真正的精髓,任何食材拿到手里,自然而然变会根据他的机理、结构和新鲜程度设计出烹饪的方式。在我看来,那种根据菜谱亦步亦趋的厨房工匠,实在是做饭的最低层次,看菜谱看的是对食材的处理方式,其中包含了想象力和经验,要是精确到分秒时间和克两油盐,那还不如买个机器人来做厨师,好吃的中餐不容易复制,就是这个道理。
上一篇:《西游记》读后有感
下一篇:英雄不朽观后感300字 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