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课堂教学展示
执教:常州市局前街小学 许嫣娜
教学内容:《争论的故事》 第一课时
执教时间:2012年5月29日下午第二节
执教地点:溧阳实小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录:童话剧
师: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我做个介绍,你来猜,我在我们自己的学校里教的是几年级,说说理由?
生:三年级,因为今天你上三年级的课。
生:因为你教二年级的,刚才教了二年级。
师:刚才那位老师比我年轻,刚才那节课不是我上的。
生:你教六年级,因为教过高年级才能上三年级
师:都没有猜对。
生:一年级。
师:为什么?
生:特别年轻。
师:这是夸我啊。
生:教四年级
师:教过四年级,就可能教三年级。就五年级没有猜。那我到底教几年级呢?啊,还有人猜我不教书。还是我来揭开谜底吧。
师:我教的是一年级。刚才的气氛非常好,如果大家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差不多要吵起来了,这就不叫讨论,这叫什么呢?
生:争论。
师:这是一只手,这也是一只手,这就是争论的 争字。就是两个人讨论时自己坚持自己的意见,差不多要吵起来,这就叫争论。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争论的故事。
生:争论的故事
师:真棒。读课题要完整——
生:25 争论的故事
师:到底给我们讲了一个怎么样故事呢?
师:第一步,标上小节号,第二步,课文读准。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好,许老师刚才转了一圈,应先标上小节号,再读课文。很多同学都忘了标小节号,刚才有同学得到我的提醒了,望小朋友们别忘了。那几个小节写争论的故事?
生:一到五小节
生:二到五小节。
师:第一到第五小节。读了两个问题,老师这里出示的生字词,你读准了吗?自己先练练。
生:齐读
师:第一行谁来读?
生:争辩 评理。
师:评是什么音?
生:后鼻音。
师:你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这里有一个生字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生:读
师:三个前鼻韵你都读准了,你真了不起。
生:读第四行。
师:你聚精会神地看准字,再读一读。
生:读
师:聚精会神地看清字,音要读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所有的词。
师:请大家聚精会神地看老师写这个聚字。板书。
师:下面包含三个人:撇竖,第一个人;撇撇第二个人,撇捺第三个人。再跟我写一遍。
师:闭上眼睛再写一遍。
生:睁开眼睛,刚才在写时就是聚精会神,这种投入的状态就是聚精会神。请你聚精会神地想一想,第一到第五小节是写争论的故事,那么其余的小节是写什么呢?
师:谁来读?其他同学思考,这些内容到底讲什么?
生:指名不同的学生读
师:学生读得过程中,矫正时说:我们不浪费时间,请你再读一次。 生:读
师:我把赞许的目光投给你,因为你读错一次,又马上改过来了。前半部分讲争论的故事,后面部分写什么?
师:简洁一些
生:听完故事的感想
师:如果我说一到五小节用小标题概括,我称之为讲故事,板书:讲故事。这后半部分可以概括为——
生:论故事
师:也可以用徐老师刚才给你的词——
生:谈感想。
师:都可以。就用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论故事,板书。第几到第几小节是写论故事呢?
生:第六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第六到第十二小节
生:到第十
生:到第十二小节。
师:有人会说,压根就没有第十二小节,怎么会出现的呢?后面有一个 生:省略号
师:你觉得是省略号吗?
生:加强省略号
生:升级版的省略号
生:增强省略号
师:不同于省略号,有两个省略号组成的,是删节号。
生:删掉了小节
师:删掉了什么?
生:感想
师:但是也代表是一个小节。只有三个同学标称了十二小节。给你一分钟时间,改成十二小节。
生:改
师:论故事是从第几到第几小节
生:第六到第十二小节。
师:今天我们重点学习第一部分讲故事。请五位同学分角色读课文。 生:读文 争论的 部分 生读到烟熏火燎读成熏烟火燎了。
师:你被烟熏了,这里再读一遍。
生:读
师:读得挺好的,咱们还得再来练练。谁来争论?
生:
师:一个各个一个弟弟,合起来就是课文中的一个词?
生:兄弟
师:她们争论什么?
生:怎么吃?
师:怎么吃?
生:哥哥要烤了吃,弟弟要煮了吃。
师:你跟我写:烤。右边是你们比较建议的考试。到底该怎么吃?这两种烧法到底有什么不同?看图
生:煮着吃,要把大雁放在锅子里,烤是放在火上烤。
生:煮要用水,烤只要用火就行了。
生:煮着要用水火和锅子,烤是烟熏火燎,注意卫生。
师:我很赞同你前面的话,你很会思考
师:水煮鱼,烤,烤鸡翅。好收好你们的口水。看字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煮是放在容器用火烧,烤是没有任何容器,直接用火烤的。 师:这个四点底表示——
生:火
师:古代这个四点底表示火的。
师:太阳出来,觉得很热,热下面是什么?
生:火
师:是什么?
生:四点底
师:四点底表示水还是火啊?
生:火
师:一个是煮一个是烤。兄弟俩各抒己见,难免就争论起来了。同座两个人分角色,练一练这个部分的内容。
生:同座位练习朗读。
师:兄弟俩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哪一组同座愿意来?这一组来试试看?谁是哥?
生:分角色朗读。
师:谁评价一下
生:哥哥总是比力气大。
师:要双方势均力敌时,才能争论得起来。
生:同座位分角色朗读
师:弟弟在争论时,语言已经不行了,摇头晃脑好像要借助更多的力量。弟弟读得也不错,把问号读出来了。
生:同座位分角色读
师:再来一遍好不好?争论起来。
生:再读
师:卡莱要想争论呀,必须要熟悉这个内容,给你两分钟的时间,要把内容很熟悉再争论。
生:同座位试着读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请来了一位盛老师,她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读一下课题。争是后鼻音。再读一遍。
二、生字教学、读准字音
师:读书模仿拦路虎,接下来我们一起打老虎
出示:
兄弟俩 争辩 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煮着吃 烤了吃 烟熏火燎 皮香肉嫩
评理 剖开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关键 浪费 聚精会神 赞许
师:自己轻轻读一读。
师:谁能带我们读一读第一行词语。如果他读得对,跟读一遍。读得不对,举手纠正。 师: “俩”的读音很特别。这一组开火车读读这个词。
师:看看这个字的样子,猜猜俩表示什么?
生:表示两个人。
师:是啊,如果是我们两个人,可以说成——
生:我俩。
师:对,亲热一点还能说成咱俩。你们两个人——
生:你俩
师:他们两个人——
生:他俩
师:兄弟两个人——
生:兄弟俩
师:再读读这个词语。第二行,谁来带?
师:煮着吃、烤了吃,这是两种不同的吃法。烟熏火燎、皮香肉嫩——去掉拼音,谁能读? 师:读到烟熏火燎,有没有想到一些生活中的场景?
生:烧烤摊上,烟熏火燎,很呛人。
师:你喜欢吃烤鸡翅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烤鸡翅的味道很美。
师:用上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
生:烤鸡翅皮香肉嫩。
师:读好这个词语,想着烤鸡烤鸭的味道。
师:烟熏火燎的场景还有吗?
生:爸爸在厨房忙活,烟熏火燎的。
生:奶奶生炉子的时候,烟熏火燎的。
师:就想象着刚才咱们看到的这些场景,谁能读好这个词。
师:看,新词只要一联系上咱们的生活,它就变成老朋友了,特别亲切。一起再读读第二行词语。
师:第三行谁来读?
师:“剖”特别容易读错,这一组开火车读。
师:谁能做一个剖开的动作?
一生做动作。
师: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刀子。
师:所以,剖开就是用刀子割开、划开的意思,它是立刀旁。看,理解了意思,词语记起来就方便了。再读读这个词。
师:请你来带读第四行
师:大家读得那么聚精会神,看看我向大家投来了怎样的目光?
生:赞许的目光。
师:是的,我用目光表扬大家呢。再聚精会神地轻轻读读生字词,消化一下。
三、自读课文,理清条理
师:好,我们进入这个故事。打开书看看,有几个小自然段?
生:11个。
出示P143照片
师:这里有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
生:它比省略号多了六个点。
师:以前见过吗?表示什么?当我们遇到生字新词不理解可以请教字典或者词典,查标点符号就要找它了——《标点符号用法》。
出示:
如果是整段文章或诗行的省略,可以使用十二个小圆点来表示。
——《标点符号用法》
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师:因此,十二个表示省略了一整段的内容,它也是一个自然段哦。标错的赶紧改过来。全文有12个自然段。
师:现在大声地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得不熟练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师:请这一小组开火车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在心里跟他们一起念。思考:哪几个小节写了盛老师讲的故事?(板书:讲故事)
生:2—5自然段写了盛老师讲的故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第一小节开头说盛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第六小节开头说“故事讲完了”。 师:这些重要的句子勾连了上下文的内容,被你发现了。你还从哪里看出来?
生:我从标点符号上看出来的。第二小节开头有个前引号,一直到第五小节结束才加了后引号。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师:小标点、大学问。6—12小节写了什么呢?
生:写了同学们在谈感想。
(板书:谈感想)
四、理解故事、简单讲述
师:我们把目光关注到盛老师讲的故事上来。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2—5自然段,想想盛老师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出示:
兄弟俩本想 ,
却为 ,
后来 ,
结果 。
师:谁能根据提示来说说这个故事?
生:兄弟俩本想射下一只大雁来充饥。
师:是的,他俩打算——射雁充饥(板书)
生:却为大雁的吃法而争了起来
师:他们吵个不停,用一个新词来说就是——争论不休(板书)
生:后来正好有一个老人路过,兄弟俩找他来评理
师:简单点说——找人评理(板书)
生:结果大雁早就飞得无影无踪了。
师:对于兄弟俩来说,他们——一无所获(板书)
师:再找个同学来说一说。【争论的故事】
生:兄弟俩本想射雁充饥,却为大雁的吃法争论不休,后来他们找人评理,
结果大雁飞得无影无踪,他俩一无所获。
师:故事有趣吧?想不想也来讲一讲?最难讲好的是哪一段?
生:第三段。
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读这一段,咱们来理一理:兄弟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争论是要有依据的,他们的道理分别是什么呢?
生:哥哥的观点:煮着吃;弟弟的观点:烤着吃
生:哥哥的根据是烤着吃,烟熏火燎;弟弟的道理是煮着吃没味道。烤着吃,皮香肉嫩。 师:容易搞混的内容理清楚了,根据条理和课文语言,能不能大致地来讲讲
这个故事呢?
PPT出示图片和词语:
从前 打猎为生 兄弟俩 一群大雁 充饥
煮着吃 烤了吃 大声争辩 很不服气 烟熏火燎 皮香肉嫩
争论不休 评理 建议 剖开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师:同桌两人练习简单地讲讲这个故事。
生1:讲故事
生2:讲故事
师:讲故事不光要讲清楚前因后果,用上丰富的语言,还要讲出语气来,讲出味道和神韵来。这样就是真正的故事大王了?当故事大王的秘籍其实就藏在课文里,藏在简简单单的字里行间。下堂课再来品一品。
五、识字写字
师:留点时间写写字。写字首先要把字写对。
出示生字:
烤了吃 争辩 评理
剖开 真笨 关键
师:记忆生字其实有方法的。我看到“烤”的时候,想到了二年级《黑板跑了》中的句子“他正在思考一道数学题。”里面就有这个“考”。我们已经学过了它的记法、笔顺,写法。现在,我只需想着——烤着吃需要用火,所以它是火字旁。这样一来,我觉得这个生字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我一下子就记住了。
你呢,看到哪个生字觉得特别亲切,它让你想到什么呢?
生:看到“辩”,我想到“小辫”的辫、“花瓣”的瓣字。争辩是用语言的,所以是言字旁。 生:看到“评”,我想到“平安”的平,评理也要用语言的,所以是言字旁。
生:我会记“剖”,因为我们学过“部分”的“部”。剖开得用刀子,所以是立刀旁。
生:我会记“笨”,“本子”的“本”加上竹字头。
师:为什么是竹字头呢?
生:大概竹子很笨吧。
师:有一些字乍一眼看没什么道理,这时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比如编个小故事之类的,把它记住。比如“嫩”,课后你看看能不能变个小故事,把它记住。
生:看到“键”我想到“健康”、“建议”这两个字。
师:键——原本是指安装在车轴头上控制方向、车轮的装置,用铁制成,称为关键,后引申为“起重要决定作用的因素”之意。所以是金字旁。
师:看,同学们,大多数汉字都是形声字,它的字形是有一定根据的。学生
字的时候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我们学过的、看到过的字联系起来,这样知识前后关联,就能长成一棵树,学着更加有趣,记得也更加牢了。
师:有两个字比较难写。笔画比较多。但它们的结构是完全相同的。
出示:聚、赞
师:耳字旁——这是这个字的部首。写的时候,所有的横之间的间距要均匀,耳字的横笔要变成提。撇要压住横中线,这一竖,一定竖在竖中线上,在取字的正中间。两撇长短有变化。最后的撇捺要在一条水平线上。(同时范写)
师:看着字帖,我们来描一个,再认认真真写一个。
师:“赞”这个字的两个先,要有变化。左边稍微小一些,注意:竖弯钩要变成竖提,拿出手,书空一下。第二个先要稍大一点。“贝”要大一些,写正,撇捺分开,站稳。(范写)自己也写一写。
师:其他的字我们不一一提了,大家认真读贴、描红、临帖。把字写漂亮。
注意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胸舒、臂开、足安
一、导入新课
1、揭题:师让学生猜个古代的字:争→组词、扩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齐读课题。
2、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一两句话来概括这个故事吗?(兄弟
俩为大雁是煮的好吃,还是烤的好吃而争论。)相机板书:烤 煮
师:从这两个字的字形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意思。
二、细读课文
师:兄弟俩是怎样围绕“煮”和“烤”而展开争论的?自由地、认认真真地
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完后,请学生看多媒体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围绕“煮”和“烤”兄弟俩几次展开争论?指名交流
(多媒体演示第一次争论:指名读第一次争论:弟弟反对“煮”的理由是什么?)
(多媒体演示第二次争论:指名读第二次争论:哥哥反对“烤”的理由是什么?)交流“烟熏火燎”查“无字词典”的结果。
师:他们的观点截然不同,他们的理由都很充分,再读读他们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交流:不服气,认为对方说的不对。(在多媒体上点击“很不服气”)
师: “认为对方说的不对”课文中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点击“不以为然”)谁来读好这个词语?
师:还能从哪些地方读出“不服气”(用反问句强调了不服气的语气,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指名读。
师:我们把两次争论连起来读读,注意要把不服气、争论的味道读出来。(自由练习——指名读,相机指导)谁来读读第一(二)次争论。
师:有时候为了读好人物的对话,还要注意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请大家想象,他们会有哪些动作、神情呢?指名交流(让学生做出来)
师:同学们真会想象,带着这些动作、表情你再来读读书,相信读得会更好!谁来做哥哥?谁来做弟弟?(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师:他们谁都不服气,谁也说服不了谁。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使兄弟俩都满意呢?
师: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读完第一句后点击“争论不休”,)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休”换个字,可以怎么说?(停、完、已、止)(读完这一段后点击“两全其美”)这个办法,哥哥满意了吗?弟弟满意了吗?哥哥和弟弟都满意了,这个办法称得上两全其美了。 师:可事情的结果让人满意吗?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争论结束了,故事也学完了。邓老师也想学一学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一讲这个故事。请同学们在脑中放一遍电影。交流:你的脑中出现了哪几幅画面?
多媒体演示,教师相机点评:这个画面交代了故事中的人物;这是故事的高潮;这是故事最重要的画面;这是故事的结尾,这个画面也不能少。
师:看着画面,讲讲故事,讲不下去了,可以读读相应的自然段。指名交流讲,师生共同评议。
师:(定格在画面2上)如果你是其中的哥哥或弟弟,你会怎么做?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是怎么想的呢?看课文中的同学们提出了哪些观点?
(自读→齐读)
师:点拨理解标点:“„„”表示什么?省略了什么?我们也来说说观点。
师:为什么双引号里有单引号?(多有趣的标点啊!)
师:点拨理解“赞许”:课文结尾应该改成盛老师和邓老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师动作示范)看,你从老师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表扬、肯定、欣赏等)
师:老师有一件奖品想送给大家,就是黑板上的字,在它后面可有一个无价之宝,可送给谁
《争论的故事》备课主讲稿
三年级语文组 陈亚琴
一、 教材简析
课文《争论的故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课。作为三、
四年级地衔接,本册最后一个单元的内容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初步渗透了实践出真知
的道理。课文通过盛老师给同学们讲了个故事,并引导学生交流听后的感想,说明做事应把握好机
会,如果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必将贻误时机而一事无成。课文层次清楚,1-5自然段是盛老师讲的
故事,6-11自然段是同学们的感想。课文的插图展现了文章的高潮(第三自然段),兄弟俩各持观
点,争论不休。
二、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要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只是一个引导者。依据
这一理念,课堂中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分角
色表演,说话训练,续写片断等形式,为学生搭建自主交流、探究、发现、创新的舞台。从而使学
生能更深层次地走进文本,进而超越文本。由此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的整合。
三、教学目标
A、 知识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和文中的
关键词语,对部分构词能力强的生字,在课后让学生作更深入地了解。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故事所
蕴涵的深刻道理。
B、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争论时的语气、表情、动作。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学会探讨。
C、 情感目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起来的
处事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兄弟俩争论的论点——大雁是烤的好吃,还是煮的好吃,好好读好课文的第三、四自
然段,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这几个词语。
难点:文中重点词语“不以为然”、“争论不休”、“两全其美”、“烟熏火燎”这几个词语,
要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接受,采用不同的方法,分教时进行。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词语:(齐读、指名读)
射下 争论不休 评理【争论的故事】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可惜
2、昨天我们学习了第25课《争论的故事》,通过学习,同学们来说一说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3、请同学们先根据这六个词语完成下列填空。
媒体出示:兄弟俩看到大雁就想( )充饥,他们为怎样吃大雁( ),并让老人
( ),老人为他俩出了( )的办法,( )大雁早已飞得( ).
二、细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故事中的兄弟俩为什么事争论?他们是怎样争论的?
2、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
(1)兄弟俩为什么事争论的?(兄弟俩在为“怎么吃大雁”而争论。)
(2)出示插图,辨别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观察图画,联系课文内容,根据两人所持的不同意见“哥哥认为大雁应该煮着吃,弟弟认
为大雁应该烤着吃。”判断出了图上人物的身份,形象地了解了“煮、烤”的意思。)
(3)追问:兄弟俩分别认为要怎么吃呢?(哥哥说要煮着吃,弟弟认为要烤着吃。板书:煮 烤)
3、指名学生回答思考题:兄弟俩是怎样争论的?
师:兄弟俩是怎样围绕“煮”和“烤”而展开争论的?自由地、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第三自然
段。(读完后,请学生看多媒体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师:围绕“煮”和“烤”兄弟俩几次展开争论?指名交流。【争论的故事】
(多媒体演示第一次争论:指名读第一次争论:弟弟反对“煮”的理由是什么?)
(多媒体演示第二次争论:指名读第二次争论:哥哥反对“烤”的理由是什么?)
交流“烟熏火燎”查“无字词典”的结果。
让学生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对“烟熏火燎”的理解。学生通过看图,明白哥哥说烤了吃没
有什么好味道的原因是他认为“烟、火苗接触到大雁,使它的外皮变颜色,染上烟火味,有可能会
烧焦”。
评议:你们真会查“无字词典”呀!
师:他们的观点截然不同,但他们的理由都很充分,再读读他们的对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交
流:不服气,认为对方说得不对。(在多媒体上点击“很不服气”)
师: “认为对方说得不对”课文中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点击“不以为然”)谁来读好这
个词语?
师:还能从哪些地方读出“不服气?(用反问句强调了不服气的语气,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
指名读。
师:我们把两次争论连起来读读,注意要把不服气、争论的味道读出来。(自由练习——指名读,
相机指导)谁来读读第一(二)次争论。
师:有时候为了读好人物的对话,还要注意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请大家想象,他们会有
哪些动作、神情呢?指名交流(让学生做出来)
师:同学们真会想象,带着这些动作、表情你再来读读书,相信读得会更好!谁来做哥哥?谁
来做弟弟?(学生分角色表演读)
师:他们谁都不服气,谁也说服不了谁。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使兄弟俩都满意呢?
师: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读完第一句后点击“争论不休”,)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休”
换个字,可以怎么说?(停、完、已、止)(读完这一段后点击“两全其美”)这个办法,哥哥满意
了吗?弟弟满意了吗?哥哥和弟弟都满意了,这个办法称得上两全其美了。
师:可事情的结果让人满意吗?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师:争论结束了,故事也学完了。
(定格在画面2上)如果你是其中的哥哥或弟弟,你会怎么做?
师: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是怎么想的呢?看课文中的同学们提出了哪些观点?
(自读→齐读)
默读课文7-11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同学提出了哪些感想?
(媒体依次出示:)
“这兄弟俩真笨,白白让大雁飞跑了。”
“不是他们笨,而是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兄弟俩这样争论下去,时间白白浪费了。”
“不管做什么,关键是要先做起来。”
…………)
2、指名学生回答。
3、讨论交流。
(1)兄弟俩笨在哪里?(争论的不是时候,应该先把大雁射下来再说。)
(2)这里的时机指的是什么?(指大雁从头顶飞过的时候。)
追问:同学们为什么说他们没有抓住时机呢?(大雁飞过时,他们却在为大雁的吃法争论不休,还要去请老人评理。等他们争论好,大雁早已飞走了。)
(3)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说一说。
【要注意区分“时机”和“时间”的不同;要进行合理的拓展:有时慢了机会就会错过,而有时快了,机会也会错过,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嘛!】
(4)小结。(相机板书:抓住时机 做起来)
2、请同学们认识“…………”删节号,说说它的用处。
师:点拨理解标点:“……”表示什么?省略了什么?我们也来说说观点。→为什么双引号里有单引号?(多有趣的标点啊!)(相机板书:先做起来)
你们还有哪些感想呢?
3、听完这个故事,课文中的同学们怎么会有这么多的想法?(因为盛老师讲的故事生动;因为同学们听得认真;因为同学们善于思考;……)
4、小结,理解“赞许”。
师:点拨理解“赞许”:课文结尾应该改成盛老师和王老师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师动作示范)看,你从老师的眼睛里看到了什么?(表扬、肯定、欣赏等)
师:谁说我们的同学没有水平?刚才的评判和概括多么出色啊!但愿我们的同学遇到事情能牢牢记住:抓住时机,动手去做!
四、总结全文。
1、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2、《争论的故事》学完了,最后,让我们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好吗?
五、作业
布置练笔
(1)实际生活中,也有人和你争论吗?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注意表达的语气。
(2)作业:认真练习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并仿写一个片段。如:《课堂上的一次争论》、《饭桌上的对话》。
七、板书设计:
争论的故事
哥哥 老人 弟弟
吃大雁
煮 半煮半烤 烤
抓住时机,先做起来
讨论纪要:
祝海燕: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在“读”中,以读促思,读思结合,集多种教学方法于一体,融看、想、说、读、写于一炉,进行“以读为主”的语文综合训练,使整堂课的教学统一于“以读为主线”的整体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带着目的与渴求投入地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使孩子们有感染性、愉悦性,使“死读书”变成了“活读书。
潘进华:这节课在讨论交流哥俩争论时的表情、动作时,学生充分开掘思维,大胆展示心灵的自由,迸发出炽热的创新热情,在这充满创造的过程中,学生的言语能力就会得到提高,个性就能得到张扬,创新潜能也能得到极佳的发挥。教师还紧扣“做事应抓住时机”这个道理,引领学生走进兄弟俩的故事,通过读读、演演、议议,使人、文、课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语文教学必须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
]
倪慧:一堂好课,如一首交响乐,总要讲究旋律、节奏、配器、音响的和谐。中国文化重“和合”,这堂语文课堂做到师与生和谐,人与文和谐,情与理和谐,导与放和谐,思与悟和谐,知与行和谐。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合作朗读课文,表现出民主平等,亲密无间,如形和影般自然亲切,似声与响那样的相得益彰。师生浸染于和谐的氛围之中,沐浴在人性的光辉之中,彼此感受到相互沟通的快乐,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马艳芳:这堂语文课的教学从课题入手,紧扣“争论”开门见山,抛出字典中的解释,在理解字面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解释这个词,这正是我们学生缺失的一种语文能力,即对词语的敏感度和领悟力。教者重视精神的熏陶感染,熏陶感染能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去自信地学、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当学生心中有了疑问,就会有想解决问题的冲动,这时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读书时间,让他们在自读自悟的过程中体会文章内涵。
韦亚萍:本课故事情节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教师在教学第一部分时就采用抓关键词讲故事的办法来引领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主动接触文本,加上讲故事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所好,所以教者在这部分教学显得轻松、有趣,效果不错!
刘晓梅:教学第二部分时,教师让学生选择是先听听盛老师的学生们的感想还是想先听听咱们班同学的感想?结果孩子们都选择了先听听盛老师的学生们的感想,于是教师就采用分组朗读和个别分角色读的方式来体会同学们的话,并顺势推荐了“各抒已见”这个成语来表达同学们七嘴八舌发表意见的情景。争论不休了。” 同学们的发言也很精彩,都说出了怎么吃大雁的奇思妙想。
练永玲:教者使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点整合,将新知与旧知整合,使学生脑中的语言梳理、归纳后有序化、条理化,有效链接,形成新的语言图式。课堂上,教师没有满足于浅层次地理解“按一定顺序,层层深入”的意思,而是启发学生再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以新带旧,以新比旧,新旧语言互相融合,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个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课后还设计了一个排列句子的练习题。这点很好,因为教是为了学,只有学练结合,学生的学才能得以巩固,孩子的学习才不会觉得疲劳。
《争论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争论的故事》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说理性的文章,它把“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巧妙地蕴含其中,发人深省,寓教于乐。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盛老师讲了一个故事:兄弟俩为怎么吃大雁而争论不休,还找路过的老人评理,最后大雁飞走了。这一部分在叙事中寓理——兄弟俩因“争论”而错失射雁的时机。第二部分,主要写盛老师启发同学们谈听了故事的感想。这部分借文中的学生之口说理,帮助学生感悟理解并产生共鸣,从而深入领会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所蕴含的“做事应抓住时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出人物争论时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能自主读出对话中的争论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测生字词:
同学们,今天咱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来默写课文中的词。
(1)第一个,争论的近义词,注意,必须是课文中的。(争辩)
(2)文中的哥哥看到大雁想要煮着吃,那弟弟呢?——一个字,默下来。(烤)
(3)因为他觉得这样吃,皮香肉嫩,默写——皮香肉嫩。(皮香肉嫩)
(4)故事讲完了,同学们纷纷说了感想,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请默写第四个词。(聚精会神)
(5)还投去了赞许的目光,最后默写——赞许,注意上面两个先字的不同写法。
一学生在小黑板上默写并出示:(争辩 烤 皮香肉嫩 聚精会神 赞许)另一学生批改。 其余学生自己批改。全对的,给自己画一个☆;如果有错字,请圈出来,在旁边订正一遍。
【设计意图:有效地复习了第一课时比较难写的生字,为进入第二课时的学习奠定基础。】
2.今天这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争论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品读感悟
(一)走进故事,感受“争论”
兄弟俩争论得怎样呢?翻开书本大声读读第三自然段。(激烈 谁也不让谁 )
那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激烈了呢?不要急,大家再静下心来默读这段话,同学们可以去关注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标点符号,拿出笔来圈圈画画。
1.提示任务:默读第三自然段,你从哪里感受到它们兄弟俩争论得很激烈。
2.自主学习
3.交流共享
预设一:抓反问句读出争论的激烈
哦,你关注到了标点符号。同学们,我们来看这句话,这是一个----反问句,知道弟弟说的是什么意思吗?(出示句子:再好的东西,一煮还有什么味道呢?)
出示:再好的东西,一煮就没有味道了。
那如果把课文里的句子改成这一句,意思有没有变?好不好?
(反问句争论的味道浓。)
是啊,反问句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争论的味道更浓。真是小标点,大学问,谁来读?(指名读,点评,齐读)
在接下来的争论中,这样的反问句还有很多,赶快找一找。
出示:烤了吃,烟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
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齐读,读出争论的味道。
小结:用了这些反问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兄弟俩的互不相让。在我们平时习作时,也可以用反问句表示强烈的感情。还有哪儿也能看出兄弟俩争得很激烈呢?
预设二,抓提示语读出争论的激烈
(我从“不以为然、大声争辩、很不服气”感受到了争论的激烈。)
你关注到了文中的提示语,真了不起。“不以为然”,文中是指?
哥哥认为弟弟不对,一定有他的理由,知道哥哥心里怎么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回合的争论。
出示第一回合的争论:齐读
你从哪里感受到哥哥心里很想要煮着吃?
吃过哪些煮的东西?味儿怎么样?学生交流。
怪不得哥哥一心想把大雁煮着吃呢。指名读,点评。
评点:煮的大雁汤鲜味美,哥哥多么向往啊!齐读。
而弟弟呢,非要烤着吃。
自己读读弟弟的话,从哪儿体会到弟弟非得用火烤呢?
交流:a:只有„„才„„点击分别出示
只有,那就表示——认为烤是让大雁好吃唯一的办法。很坚定。
指名读,点评,齐读。
③在第一回合的争论中,兄弟俩摆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你们看,第一回合没有提示语,大家还算是心平气和的,可第二回合啊,争论升级了,哥哥听了弟弟的话不以为然,所以他大声争辩,反对得强烈,谁来读一读?点评。
弟弟听了哥哥的话,也很不服气,指名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小结:有了提示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争论变得更激烈了。同学们在写人物对话时,如果能添加合适的提示语,对话也就会更生动。
预设三:抓课文插图,再现争论的场面。
刚才,同学们抓住了反问句和人物的提示语,感受到了兄弟俩争论得很激烈。其实,我们在说话时,还会有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呢。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你们知道谁是哥哥,谁是弟弟?看看他们争论的样子,你想到了哪些四字词语?指名交流。
教师引:瞧,兄弟俩争论得多激烈呀!他们——唾沫横飞,面红耳赤,指手画脚,怒目圆睁,真是——互不相让
小组内一个做哥哥,一个做弟弟,一个做旁白,一个做导演,可以站起来加上动作、表情来争一争,辩一辩。
哪一组愿意来争论一回? 点评。
哪一组再来挑战?
太精彩了,老师也想加入了,不过我还缺少个搭档,谁愿意跟我合作?跟我合作是要增加难度的。请注意,我可能按照书中的句子读,也可能是自己的话,你们这颗机灵的小脑袋得跟着我来。我做哥哥,咱们开始——
师:大雁煮了好吃。
生:
师:煮了好吃。
生:
师:我就要煮着吃
生:
师:煮。
生:
师:煮、煮、煮
生:
师:停,再争下去可要下课了,看来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真是“争论不休”。(板书)一起读好这个词语。(争论不休)
4.那有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
读读第4小节。指名说。
老人的建议,哥哥满意吗?弟弟满意吗?双方都满意,这就叫“两全其美”,第5小节中也有一句话解释了这个词。指名说。
5.当他俩都很满意了,再想射大雁时,可惜大雁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这个结果是它们想要的吗?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预设:任何事情最关键的是要去做。
光说不做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机会是不等人的,是一闪而过的。
说还永远不如做啊。
当机会来临时,应该立刻抓住他。)
(随机追问:笨在哪里?抓住什么时机?浪费了什么时间等)
板书:抓住时机 马上行动
(二)感悟道理,拓展延伸
1.这个故事很有趣,盛老师的同学们听完这个故事,也纷纷谈了自己的感受。齐读?
2.同学们各抒己见,盛老师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能给“赞许”换个词吗?
(赞同、赞赏、赞成)
3.盛老师为什么不时向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呢?
(觉得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
那盛老师赞许的仅仅是同学们的观点吗?(就这四个同学发言了吗?你可以从这个省略号中去寻找答案。)
还赞许了同学们都积极思考。勇于说出自己的观点。
4.学到这里,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盛老师为什么不讲完故事直接讲道理?
(从文中找找有关盛老师的词语,笑了笑 聚精会神 赞许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循循善诱 尊重学生 和蔼可亲,印象深刻、易于接受)
第2至4小节为什么只有前引号?(盛老师讲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按说是应该把整个故事用一个引号引起来的。但是,故事的篇幅相对较长,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故事,把这个故事分成了几个自然段。这样就在故事的每一个自然段开头都用上前引号,而后引号则在最后故事结束的时候用上,中间段落不用后引号了。) 5.总结: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有关争论的故事,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时机,先把事情做起来,永远不要作无谓的争论。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句话“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一起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朗读,在读中学会思考和感悟。让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既是加深理解,又增强了感受。让学生学会评价,在评价中得到自我提升,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四、作业
1.绘声绘色地讲讲这个故事。
2.小练笔:假如同学们说的话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兄弟两的耳朵里,有一次,又有大雁飞过,他们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大家发挥想像,写下来。
板书 25 争论的故事
不以为然
争论不休
两全其美
无影无踪
抓住时机 马上行动
上一篇:海淀区小学信息采集
下一篇:张骞通西域,,,,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