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黄敏杰白手起家到掌舵时装航母,他走的是一条从打工到当老板,又从当老板到打工,最后再当上老板的曲折的路。
从打工者到富翁再到穷光蛋
黄敏杰是广东潮州人,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困。1979年,黄敏杰中专毕业后,跟随当地一些人到香港去打工。几经周折,他在一家小服装厂当上了学徒工,月工资300港元,住的是山上的工棚,吃的是白水泡方便面。黄敏杰下定决心,将来自己也要开一家服装厂。
黄敏杰学的是打板。打板是整个服装生产的核心环节,就是按照服装设计图样,缝制成衣,以此为依据,计算出用布量、损耗率、各工序的用工量以及各工序的计价。
黄敏杰在这家服装厂当了三年学徒工,不仅掌握了服装制作的所有工序流程,对企业管理也摸索出一套经验。三年后,黄敏杰辞职了。他到各服装厂廉价收购积压的服装,拿到九龙夜市上去卖……四个月后,黄敏杰赚了1.2万港元。随后,他在九龙小商品市场,以每月2000港元的价格租了一个楼梯间,购买了一台缝纫机和一台打边机,办了一个裁缝店。十多年后,这个裁缝店成了香港服装业颇具影响的兴丽时装公司,黄敏杰也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老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7年10月,亚洲金融风暴突袭香港,香港经济出现了几十年来未有的负增长。在这场金融风暴中,黄敏杰的兴丽时装公司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那段日子,黄敏杰带领员工左冲右突,但始终没有突围出去:原有的订单纷纷撤回,价值几百万港元的成品积压在仓库里;厂房租金到期,员工工资告急!黄敏杰只好忍痛宣布公司倒闭,结完了所有人的工资后,他发现自己一下子变成了穷光蛋。
从香港失业到深圳再创业
1998年2月,黄敏杰带着6000港元只身回到深圳。
【白手起家到掌舵时装航母,黄敏杰走的是一条迂回创业路】不久,黄敏杰凭借多年制衣的经验,在深圳布吉镇坂田一家服装厂当上了裁床师傅,月工资2800元。在这里,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仅仅过了两个月,就被厂里聘为车间主管。
1998年10月,黄敏杰所在的工厂由于两个老板因投资意向不一至发生了矛盾,其中一方撤资,导致另一方孤军难支,有了转让工厂的念头。这时,平时和黄教杰相处得不错的一些师傅纷纷找到他说:“黄哥,你以前在香港做过老板,懂经营,再说兄弟们都服你,不如你牵头把这个厂盘下来,兄弟们都跟着你干!”面对工友们渴盼的眼神,黄敏杰的眼睛不禁有些湿润。他心中升腾起一股豪气,拍着大家的肩膀说:“多谢兄弟们看得起我,我也不希望就这样跟大家各奔东西,只要我们抱成团,这件事就能办成!”黄敏杰盘下了这家工厂,厂名改为兴丽时装厂。工人还是原班人马。由于钱全部投入到购买老机器设备和原有存料上,盘下厂子后,黄敏杰再也没有一分钱作为流动资金了。正当黄敏杰焦头烂额之际,那些鼓动他买厂子的工友们站了出来:他们纷纷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交给了他,居然有15万元。
拿着工友们凑的这笔钱,黄敏杰开始行动。深圳服装行业强手如云,这个规模小、设备不全、技术力量薄弱的小厂能生存下去吗?大家底气都不足。
【白手起家到掌舵时装航母,黄敏杰走的是一条迂回创业路】黄敏杰深感压力巨大。刚开始,他走的是来料加工路线,把其它服装厂做不过来的活接过来,风险不大,但利润很低,管理稍有疏漏就会亏本。一次,一个业务员在龙岗一家服装公司接了1.5万件男装开领衫,每件1.02元,期限是八天。当时,那个业务员打电话向他请示过。拉来这么大的单,黄敏杰当然高兴,凭经验,他觉得每件成本不·超过0.9元,所以没有多问就指示那个业务员签合同。可货拉回来后,黄敏杰才注意到合同期是八天。他只有20台机器,每天每台机器需做95件才能完成,就算二十四小时不停机也干不完啊!如果耽误合同期,就要赔偿服装成本价格1.5倍的违约金。黄敏杰深感问题严重,打电话给该服装公司,请求宽限五天,但对方拒绝了。
为了信誉,黄敏杰只得以1.51元的单价转包出去7000件。
最终,这单生意虽然亏损了两千多元,但给黄敏杰带来了良好的口碑。此后,主动找他来料加工的厂家多了起来。这样一来,黄敏杰的小厂每个月都能盈利一万多元,他把这些钱全部用在购置设备上。一年后,他的工厂员工已经扩大到一百多人,完全具备了大批量来料加工的生产能力。
随后,黄敏杰的步子越迈越大。2002年5月,黄敏杰听妻子说,他原来在香港转让出去的兴丽时装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始终半死不活,现在又要转让。这一消息,令他大为心动。在他心里,香港兴丽公司的转让,始终是一个耻辱,现在机会来了,他怎肯放过?于是,他立即赶回香港,以100万港元的价格购回了兴丽时装公司。
创业第一步网-楚天金报讯 今年62岁的施崇棠,儒雅清瘦甚至有些弱不禁风——他可能是世界500强企业老板中,最不像老板的一个。
外人眼中的巨狮华硕在施崇棠眼里,就像是自己的孩子,“很高兴能够看见他一天一天成长,走很正派的路”。
与此同时,华硕能在众多险境与艰难时刻中惊艳一跃,这本身就是一部耐人寻味的精彩创业故事。
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施崇棠谈到智能手机这一市场:“智能手机已成为了用户一个绝对重要的触网端口,也是所有互联网相关厂商的兵家必争之地。这块市场我们必须拿下。”
A.打硬仗 穿过“难行门”
成就世界最大主板生产商
回望过去,施崇棠经历太多。那些外人眼中的“难行门”,最终他都闯了过来。
1979年,施崇棠与施振荣等七人一起开始创业宏碁,任职宏碁个人计算机事业处总经理。1993年底,施崇棠决心加入华硕,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彼时,由他四个学生于1989年创立的华硕,体量并不大。
施崇棠毕业于台湾大学电机系,从最开始的工程师风格,到今天对多种前沿流行文化的包容,他是一个愿意改变自己的人。
从几百片的电脑主板生意做起,华硕慢慢步入了代工业务。施崇棠曾因一款产品未能达到华硕的品质标准,主动要求召回,尽管这事给华硕造成不少经济损失,也在当年引起轰动,但华硕坚持住了自己的‘诚’。”
因为执着于技术,华硕创立初期,就独立开发出了彼时市场上还没有的486主板,一经面市即成为市场上“优质主板”的代名词,订单雪片般飞来。然而,IT产业从发轫到群雄逐鹿,越来越多的大厂开始横刀跨入电脑主板业。
1995年,全球IT巨人Intel进军主板市场,扬言出货1000万片,并且重点出击中高端市场,对于此时全部身家集中于主板业务的华硕而言,遭遇战已然不可避免。施崇棠回忆起当时的场面说:“唯一的出路是迎战。”
由此,华硕一边联手全台湾众多主板厂商拒绝向Intel采购微处理器,一边采取温和策略,迂回成立“崇硕科技”,采购升扬(Sun)Sparc微处理器,迅速变相应战。
一场硬仗下来,遭挫败的Intel决定撤军。而Intel的订单大户惠普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华硕。拿着这块大大的敲门砖,华硕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并于1996年底一跃成为全球主板第一品牌及最大的主板厂商。
同年,华硕上市,成为“股王”。
B.晚同行十年起步,用6年时间极速前行
冲进笔记本电脑市场前三
1997年,华硕进军自主品牌笔记本电脑领域,这是一个比同行晚了近十年的时间点。但是施崇棠决断:华硕必须出击,而且必须打赢,就像面对今天的移动互联网浪潮,这是决定企业未来生死的一仗。
第一款产品出来了:又厚又重,同行们大多瞧不上眼,“像坦克车”。【白手起家到掌舵时装航母,黄敏杰走的是一条迂回创业路】
一开始,华硕曾希望能发货30万台,但残酷的是,这款让华硕自豪的产品第一个月才卖出3台,最终也只卖掉2万台。第一年,华硕在笔记本市场占有率不到1%。
半路出家,天黑路滑。施崇棠意识到,华硕需要新的基因。
新的基因,于彼时的华硕而言,是在精通理论、系统架构之余,也要懂得创新和美学。这也即是后来助力华硕在多条产品线上赢得出色战果的“设计思维”。
渐渐地,终端消费者们发现,华硕的笔记本电脑不再那么像坦克了,后来甚至还有那么点艺术感了。再后来,不到六年的时间,华硕跃升为台湾笔记本电脑大厂,并逐步蚕食市场大饼,超越老大哥宏碁而成为台湾市场第一名。
谁都没想到,这个当初被业界嘲笑的后来者,在2013年进入了全球笔记本市场前三。
数据和排名毕竟是生硬的。一块屏幕一块键盘,在产品形态固化的笔记本领域要想创新其实很难,时至2006年[创业网PC诞生,一个全新的上网本市场被华硕切分了出来。这一创新轰开了台式机与笔记本多年的陈腐格局,其他PC巨头纷纷跟进。
在当年,Eee PC被西方媒体称作唯一能够对垒苹果AIR的笔记本产品。
C.老帅出征智能手机市场
在移动互联时代找寻蓝海
2009年初,当施崇棠拿到华硕2008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报表时,沉默了好一会儿,华硕净亏损达到27.98亿新台币(约合8224万美元),这也是华硕自创立19年以来的首次单季亏损。
抛开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因素,施崇棠也开始检讨,华硕在企业越来越大的同时,在精益管理、库存问题、乃至对欧洲渠道商报价策略等方面的失误。
事实上,此前施崇棠已经退居二线,其后,老帅重新出山,2009年第一季度结束时,华硕扭亏为盈。
作为一家工程师基因根深蒂固的企业,近年来施崇棠一直在华硕内化设计思维,现在华硕每年在“美、声、触、感、云”这五大方面的研发投入高达2亿-3亿人民币,包括苹果的产品、三星的产品甚至HTC等同行的产品,都被拿来一点一滴地比较。
华硕T100也是其中一个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产品。2013年,施崇棠再次针对产品已经相对固化的笔记本市场,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将笔记本、平板二合一的“变形本”,俨然是当年上网本Eee PC的重生。T100优异的市场表现最终成为了施崇棠渴望的英雄产品。
今天,传统PC厂商纷纷想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完成逆袭转身,华硕如何在市场混战中打开未来局面?施崇棠的回答是:新脑袋装旧智慧。
2014年4月11日,全新的ZenFone系列智能机在京发布,首批登录易迅即在120秒内售罄。这款手机,是一家老牌PC厂商面对移动互联网巨潮发出的搏击信号,“智能手机是华硕必须拿下的战场”,施说,“对于华硕而言,到去年为止,非PC业务部分大概只占公司销售额的20%,因为过去这几年比较偏向从创新着手。今年正式开始进入量的阶段,我想再过几年非 PC的比例一定会一直往上冲,也许三年以后就差不多一样了。”
■链接
除了前进 别无他路
在华硕的产品研讨会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其他人的炮轰,因为董事长施崇棠提出了“必须做到与苹果匹敌,或是超越苹果”的要求。
在施崇棠的领导下,华硕做到了不可能的事情:2013年,华硕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均进入了全球前三名。
目前,华硕正在全力实施“ 巨 狮 计 划 2”, 计 划 在2013-2017这5年时间里将整个PC产品(包括台式机+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翻一番,这也意味着必须保持每年不低于15%的复合增长率。2013年华硕做到了,而今年的华硕看起来也相当乐观,有望实现20%以上的出货量增长。
如今的华硕从上到下,一直在以苹果的极致设计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最近,从董事长施崇棠、CEO沈振来,到一线的设计人员,都在读《Design Like Apple》(像苹果那样做设计)这本书,他们还经常组织内部讨论。
不知多少个夜晚,施崇棠和工程师围在一起反复权衡,用左脑的思维方式走不通,施崇棠不断鼓励他们揣摩高手的杰作、用右脑思考。为了锻炼自己的右脑,之前对时尚从不关注的施崇棠,开始参加服装秀、研究宾利汽车的设计理念,他对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大陆音乐类节目《我是歌手》和《全能星战》亦不错过。
华硕25年,62岁的施崇棠依旧不知疲倦地冲杀在一线,他试图第三次再造华硕,在历史进程中,华硕除了前进,别无他路。
(综合《商界》《中国企业家》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