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本新闻来源:常德日报,2013年11月3日,新农村,新农民版面,主人翁是黑山羊养殖基地创始人-唐佳艳。讲叙的是一段农村创业的励志故事,她是农村百姓养殖的典范,以下内容希望能给在农村的朋友一些启发。
羊状元唐佳艳
□本报记者 帅泽鹏 实习生 帅兵
她养殖的黑山羊走进了全国11个省市、29个地州市,共 212个区县市。
她的生态养殖技术和成果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中央党校教授和国内10多家知名企业、公司的负责人来到她的养殖基地调查研究和考察指导。
她曾获得鼎城区首届“十大杰出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常德市“十佳农村青年科技带头人”,湖南省“养殖女状元”,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她就是鼎城区养殖行列响当当的女中豪杰——黑山羊种苗繁育基地总经理唐佳艳。
唐佳艳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女,1982年,她出嫁来到了沧山乡彭家桥村7组。当时,家里条件差,几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了改变现状,唐佳艳思索着,盘算着,终于有一天,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家边有成千上万亩的大山和青草,何不利用起来开展养殖业?
说干就干。1993年,在耐心说服家人后,唐佳艳便找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来“启动资金”,从外地买来7只小黑山羊,在家里搞起了小规模的养殖。没有帮手,她一个人尽情地忙碌着,白天放羊、给水、扫栏、观察、喂药,晚上就看书学知识,学技术。每天都重复着这些事,那时,村里人都叫她“牧羊女”。
唐佳艳做事认真仔细,对小羊照顾周到,黑山羊自然健康成长,很快,黑山羊就从7只变为20只。精明的她抓住好时机卖掉10只,收获了养殖的第一桶金。
实践出真知,经过不断摸索,唐佳艳的养羊技术逐步提升,总结出了一套养殖黑山羊方法。几年下来,她的羊群由200只发展到500只,名气越来越大,每年的收入也是越来越多了,养殖基地也摇身一变成为黑山羊养殖试点示范基地。
1996年,眼看自己的黑山羊事业发展越来越好,唐佳艳便成立了伟艳黑山羊养殖场。带着自己的养殖团队,她将以前的各类山羊品种优中择优,并进行改良换代,培育出了优良的黑山羊品种和黄羊品种,命名为“伟艳黑山羊”和“湘宴黄羊”,成为了湖南省特有的山羊系列。
有了好的品种,要想羊好,关键在于饲料。唐佳艳和团队专心钻研,培育出了黑麦草、墨西哥玉米草、皇竹草、扁穗牛鞭草等高产牧草,营养极其丰富。特别是他们拿出的山羊食草营养搭配的饲养方案,为山羊摄取多种所需能源,加之圈养与放养相结合,使得山羊长势旺,繁殖能力快,实现了年出栏黑山羊上万头的佳绩。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尝到养羊甜头的唐佳艳,觉得应该带领周围的农户一起发家致富。刚开始,一些村民胆子小,不敢养殖,担心羊多了卖不出去,怕亏本。了解村民的想法后,唐佳艳把养殖工作交给老公,自己整天在外跑市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的时间,她总算有了收获,多家羊肉馆和酒店都愿意和她合作。
有了销售渠道,有了唐佳艳的承诺,村民们都放下心来,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养殖黑山羊的行列。作为领头人的她总是加班加点,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技术,提供帮助,并一对一地进行现场培训,手把手地教。在她的帮助下,不少人都发起了“羊财”,如今,她用心血培植的41个黑山羊养殖场分布在桃江、安化以及周边五个乡镇。
作为一个事业性的“女强人”,唐佳艳有着一颗菩萨心肠。村民汪得胜家中80多岁的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以前,他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一年到头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入,寒酸得很。【农村,创业故事】
她知道后二话不说,就让汪得胜到养殖场上班,有了稳定工作,汪得胜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开始逐步改善。
唐佳艳没有满足,目前,她又有新的打算,准备雄心勃勃进行第二次创业。“接下来,我想开展珍稀野生动物的养殖。”说起未来,唐佳艳很是坚定,看来,这位“羊状元”心里早有计划。
看着信心满满的唐佳艳,记者相信不久的将来,她将会闯出另一片天地。祝愿唐佳艳的养殖事业在鼎城,在常德,在神州大地越来越红火!
于东来的创业经历及成功经验
院系:商学院 专业:会计电算化 班级:会电一班
姓名:马胜楠 学号:12073020131 队长:夏敏
提起胖东来,也许没有“沃尔玛”、“家乐福”、“丹尼斯”著名,甚至没有“思达商业”知名度高,但90%的市场占有率和年50%的销售增长率,却是其他企业所无法比拟的。在商业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胖东来逆风飞扬,取得了骄人业绩,成为竞争激烈的中原零售业市场上一匹矫健的“黑马”。下面就以个人的观点给大家分享下胖东来董事长于东来的创业经历及成功经验.
(一)于东来的个人经历
于东来河南胖东来商贸集团董事长。,先后卖过冰棍、水果、电影票,当过工人,下过岗……这位当年事业低落的年轻人,后来却经营起拥有8000多名员工的零售企业,称得上是中国零售业的奇迹。
1995年之前,他仅欠债就多达30万元。但后来的经历证明,这个农民出身的商人对做生意很有天赋。
1995年,于东来向兄长借了一万元钱,从一家不到40平方米的糖烟酒小店起步,开始艰难创业。到1995年年底,他就靠这个小店把债还清了,还赚了50多万元。1996~1998年,他又赚了360多万元。别人问他当年凭什么挣钱那么快,他的回答实实在在:“很简单,你对老百姓多一点儿好,啥都有了。”后来,“胖东来”发展成为河南零售圈公认的第二大区域零售企业。
说实在话,真心服务百姓,就成了于东来特有的经营理念。
许昌胖东来的发展速度与业绩惊人,在许昌市场的地位至今仍固若金汤。2006年,胖东来走出许昌,进入新乡,丹尼斯在新乡的店迁了地址,世纪联华的店拱手相让,大商与沃尔玛推迟开业。
1
目前于东来的商业网络覆盖许昌和新乡两地,涉及百货、超市、医药、通讯、珠宝和影院等多个行业或业态,年营业额在20亿元左右。
目前,“胖东来”已经拥有30多家连锁店,总营业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其中有2万多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胖东来生活广场,也有服饰、家电和通讯等专业商场,还有遍布全市的便民连锁店。“胖东来”在全省同行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对于做企业,于东来用了两个词:尊重和快乐。尊重顾客的人格,带一个快乐的团队。他还呼吁:“把员工当自己的亲人看,而不是赚钱的工具。如果有40%至50%的中国企业家能做到视员工为家人,社会一定能够和谐。”
“让所有员工感觉我们是最快乐的企业”。于东来这样说,他也是尽力这样做的,不仅给员工发高工资,还动员商界的其他老总多关爱员工,提高员工待遇。在“胖东来”,员工最不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工资。说起自己的愿望,于东来希望他的每一位员工都能开上车,都能买得起自己的房子,并为此不懈努力。
除了教导员工如何工作,于东来还教员工如何体验生活、享受快乐。倡导“开心工作”自然少不了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开心的生日PARTY,欢乐的全员旅游,隆重的集体婚礼等等,都让胖东来人深深体会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其实,于东来只念过7年书,没有过多的文化背景,而他却把“以人为本”这一最朴素的管理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会用发自内心的、最直白、最朴实的语言去感化每一名员工,这些语言具有强大的号召力。
作为一个商人,于东来给人的最深印象不是生意经,而是他对做人、对人生、对思想境界的追求与探索。没有管理专业的资深学历,没有高不可攀的家庭背景,凭借“以人为本”的朴实信念,于东来将一个企业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灌注到每个人心中。在众多的零售企业家中,于东来不是最有钱的,但他是最“舍得”的。给员工加薪、援助灾区,他认为这些钱都是最该花的。
正如于东来和河南三家兄弟企业结成的“四方联采”,企业之间的分分合合都只是表面现象,达到一定程度,多方文化就会汇集成为一体。商界需要这种和谐,更需要像于东来这样的和谐使者。
(二)胖东来商贸集团发展历程
1)蹒跚的起步
2
1995年 3月,许昌下岗职工于东来带领4名伙伴,从40平方米的糖烟酒小店起步,本着“贴近普通百姓,满足工薪消费”的经营理念,靠着“用真品换真心,不满意就退货”的承诺,为顾客提供服务。这一举措赢得了家乡父老乡亲的信任和厚爱, 到1995年年底,他就靠这个小店把债还清了,还赚了50多万元。1997年9月18日,企业更名为“胖东来有限公司”,并扩建至200平方米,15人。并在当时,面向社会,有奖征集店名,店徽,1997年10月1日,成立“五一路胖东来烟酒中心”,200平方米。20人。这是胖东来的第一家分店。
2)不期而至的磨难
正当胖东来的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时,一次突如其来的事件,使他们的事业陷入了低谷,因为一个人调戏并打骂店里的员工,为了争这口气,店里报了案。导致他们凶残防火,1983年3月15日凌晨四点,震惊河南的一场大火把胖东来公司总部化为灰烬,直接损失200多万元,8条生命化为火中冤魂。
危难之处见真情,许昌老百姓的关爱和厚爱,让于东来和他的同伴们感动,许多人打电话,上门慰问,捐物捐钱。
大火锻造了胖东来人的灵魂,升化了胖东来人的精神,也进一步缩短了胖东来和顾客之间的距离,大火也进一步提高了胖东来的知名度。胖东来人决定努力做好自己的事业,回报老百姓的厚爱,他们不屈不挠,夜以继日,加紧重建。于1998年5月1日正式重新开业,以崭新的形象给许昌老百姓一个满意的答复。
1998年6月,胖东来提出了“创中国名店,做许昌典范”,第一次明确了自己的目标。1998年6月-9月占地100平方米,员工12人的人民店和占地120平方米的有员工15人的许扶店相继成立,胖东来又走出了发展的坚实的一步。这时的胖东来,在许昌商界有了一定的影响,在老百姓心中的信誉逐步确定,四个连锁店经常是车水马龙,顾客盈门,现实提醒胖东来人:该发展了
3)规模的扩大
1999年5月1日胖东来量贩开业,这时胖东来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为胖东来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很多宝贵的经验。胖东来第一个把量贩也业态引入许昌,引发了许昌市的量贩大战,同时胖东来也确定“贴近平通百姓,满足员工工薪消费”的经营理念,当时量贩18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并没有休 3
闲区,儿童乐园,是购物与娱乐休闲相结合,彻底改变了许昌人心目中传统的购物环境形象。而品种全,价格低,自选购物和一站式购物的崭新理念,不仅方便了顾客,实惠了顾客,也满足了顾客个性化的需求并适应生活节奏加快的需要。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缺货登记,让顾客感到就像在家开商店一样。企业流传已久的’四两荞麦面的故事就是那时企业文化的一个缩影。
1999年8月,胖东来第一本员工手册出版,标志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已经初成系统。当时胖东来量贩的开业,是企业员工的人数从80人增加到了近300人,至此,独具特色的胖东来文化自成系统,对外,是公司品牌形象的展示。对内,是凝聚人心的力量源泉。
4)经营的专业
1999年9月19日,胖东来名牌服饰量贩开业,这是胖东来乃至许昌第一个专业量贩,在这期间,企业的经营思路的迅速调整,逐渐改变以前只经营名牌服饰造成的服装价位太高的问题,从而适应市场需求,办出自己的特色:及时调整商品结构,达到“高档,中档,低档应有尽有,老年,中年,青年各取所需”从而满足不同档次的消费需求;进一步的提供超值服务和免费服务,免费为顾客缝边,熨烫,干洗,保养。1999年12月25日,胖东来鞋业量贩开业,这是胖东来第二个专业的量贩,并同时推出了对鞋子的终身保修。2000年4月18日,胖东来电器量贩开业,推出了阳光服务:售前设计,现场演示,免费送货,免费安装调试,免费上门保养,100%电话回访,24小时服务热线通畅终身免费维修,最让市民欢迎的是,无论电器是否在胖东来店里购买,都可以享受阳光服务。
在这一时期,企业还先后开了新兴店,健康店,新许店等便民店,以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区域,不同层次顾客的不同需求;企业发展迅猛,新开设了九个店,管理进一步规范化;1999年首次实行竞聘上岗,给员工提供了一个发展空间。商如其人,企业文化是胖东来的灵魂,是企业财富的浓缩。
5)前进路上的积累,腾飞
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胖东人开始冷静下来,思索改进的方法和途径,为下一步腾飞完善理念,积蓄力量。建安店和劳动店相继开业,企业进一步加强管理, 4
完善制度,修订员工手册;提升服务,兑现承诺;企业文化的内涵也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提升。
2002年元旦,胖东来生活广场开业,作为许昌商业的航空母舰,结束了许昌市没有综合大卖场的历史,2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3万多种商品琳琅满目。为许昌老百姓提供了一个购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公司经常组织大批管理人员和员工到上海,武汉家乐福对口学习,在生活广场开业的过程中,全体员工在胖东来的发展史上写下了一去激动人心的青春之歌,50天的时间,从设计,装修,上货到开业,洒下了多少人辛勤的汗水。留下了多少动人的故事。
2002年9月19日,胖东来服饰鞋业大楼开业,8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成为许昌最大的服饰鞋类专业店,而且是人气最旺的。2002年12月,胖东来通讯城开业,做出做出六项承诺:上网辨真伪;七天降价 退差价;三天包退换;免费充电;代缴话费;无论在哪里购买手机,都免费维修。
2003-2006年,胖东来高档服饰,五一店,六一店,名牌运动服饰量贩等连锁店的陆续开业,企业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着。特别是2005年12月22日,新乡“胖东来百货”的开业,这座营业面积42000多平方米,集超市,服装,家电,珠宝,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总投资近3亿的大型综合性商场,标志着胖东来已经走出许昌。2009年,由胖东来自己投资兴建的7.8万多平方米的胖东来时代广场开业,预示着胖东来将迈向更广阔的空间,前途不可限量。
所以,他的生活和事业这种状态可能很多人都理解不了。因为他知道活自己是多么快乐,然后对别人时也是这样。所以说,很多人看到他的店以后,就会说他们做不到。他说不是你做不到,不是你的能力不行,是你的思想还弱,没有这种信念,没有明白很多正常的道理。
(三)胖东来发展成功的经验
一、好的进入市场的时机
胖东来进驻新时,无论是商场内业态的构成,商业技术方面的陈列,管理以及规模等许多方面都不值得一提,当时的龙头老大世纪联华并不把胖东来的进驻 5
创业故事征文 编号:
农民工的典范
——记农民工带头人侯金军
作者姓名:杨 磊【农村,创业故事】
单 位:十堰市张湾区劳动就业管理局
通讯地址:湖北省十堰市车城西路309号
邮政编码:442003
E – mail:dxc797@126.com
联系电话:0719-8522267【农村,创业故事】
农民工的典范
——记农民工带头人侯金军
侯金军从西沟乡相公村这座大山沟里走出来的时候,还是一个二十多岁、一无所有的毛头小伙。近十年的打工生涯,让他的技术逐渐提升、思想逐渐成熟,经济逐渐独立。学人之渔后,他又将技术和资金带回家乡,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如今,他正把“圣马崖”农家乐经营的红红火火。他的努力,不使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状态,也为乡里的劳动者们提供了就业机会,推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侯金军一步步从一个打工族变成创业示范户,变成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变成了农民工心中的典范。
打工,让山里汉子学得“点金术”
1992年,23岁的侯金军南下深圳打工。几年来,他从事过多个岗位,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力求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和他一起来打工的老乡们,有的吃不了苦开溜了,有的因为不能胜任本职被工厂和企业辞退了。而侯金军却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努力,一步一个脚印,他的技术不断得到提升,工资也从几百块涨到了上千元。
随着工作的深入,他发现自己对餐饮业有着非常高的兴趣。他希望自己能在工作的同时学到更多关于餐饮的内容。为了从“食人之鱼”成为“学人之渔”,他更加细心认真。在工作时,他留心观察菜式及做法、留心酒店布局和摆设;在工作之余,他常常思考餐饮业如何吸引客户、如何经营管理等等,他开始多渠道多方面地了解餐饮业、餐饮技术及经营经验。这时的他,有个想法已在心中发芽。
创业,让打工仔成为小老板
2000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郊旅游已在部分城市悄然兴起,面对这一难得的商机,他把目光瞄向发展“农家乐”上。他的家乡大西沟,有山有水,既有看点又有吃点,他深信,凭着西沟的山水和地处车城郊区的优势,一定可以作为城里人休闲、娱乐的新场所。再加上自己这十年来学到的技术和掌握的经验,他更加坚定地走上了回乡创业之路。
开办农家乐必须有足够的住房和场地,要有山有水,无污渠,交通方便。为了选择理想的场地,2000年秋季,他跑遍了张湾区城郊结合部两乡两镇,先后看了十几个地方,跑破了十几双球鞋,不是交通不便就是缺水少电。正当他一愁莫展的时侯,一位在他家借宿的过路人告诉他,要说开办农家乐他自己家就是最好的地方,房背后有清澈的河水缓缓流过,河边的山崖上有一个自然形成的飞马图案,形象极其逼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飞马、清泉、悬崖、古树,就起名叫“圣马崖”农家乐,于是,侯金军办起了西沟乡的第一家“农家乐”。
地点选好了,牌子也挂起来了,凭着夫妻二人的热情好客和城郊旅游的兴起,生意异常火爆。农家乐是开起了,可在经营的过程中,他发现来郊区游玩的人,大多不仅仅是为了来吃一顿农家饭,大多人是带着全家,背着渔具,想在乡下多呆几天,可自己办的农家乐只能满足顾客吃饭的要求。要是能把顾客留下来,多住几天,多些消费,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收入,带动更多的乡亲就业,又能办出特色。经过几天的深入思考,一个大胆的决策在他头脑中形成:修栏河坝,扩大水面,搞水上游乐,既养鱼又可垂钓;修建绿化长廊,扩大绿化面积,建休闲景区,既绿化庭院,又可供游客游玩:修乡村宾馆,盖仿古戏院,建乡村文化休闲住宿区,既为游客提供休息的场地,又能满足游山玩水之后轻松一刻的需求。主意已定,说干就干,他拿出家中的全部积蓄,在短
短5个月的时间内建起一个集休闲、旅游、住宿、就餐等“一条龙服务”,总面积达60亩的圣马崖山庄。优质的服务,靓丽的景致,地道的农家饭菜,土味十足的农家游乐活动,吸引了来自市内外的大量游客,使总产值迅速发展至200万元,年纳税近20万元,直接为60名乡下的务农嫂、年青的务农妹提供了就业岗位,还间接带动了100多人就业。
帮扶,让一方乡亲齐致富
先富起来的侯金军没有忘记乡亲门,近年来他先后捐款5万元,支持村里路面硬化、维修校舍,帮助困难户脱贫致富,引导其他村民自主创业。相公小学食堂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他主动拿出1万元,捐助兴建学生食堂。2005年,他投资20万元兴建了西沟武当青石材厂,吸纳了68名富裕劳动力在采石厂务工。一组村民王家华想办“农家乐”,但苦于无资金、无经验,一直犹豫不决,侯金军知道此事后,主动借给王家华3000元,并将自家聘请的师傅派去帮工一个月,如今王家华的“农家乐”也办的红红火火。在侯金军的帮扶下全村兴办“农家乐”15家,成了远近闻名的“农家乐”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回首走过的路,侯金军无怨无悔,展望明天,侯金军信心百倍,他坚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现如今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契机,他的生活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好,幸福之歌一定会越唱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