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儿童故事】
毛泽东沁园篇一
《沁园》
毛泽东沁园篇二
《毛泽东词二首 (1)》
毛泽东沁园篇三
《毛主席诗词名句选》
毛主席诗词名句选
1.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冈山》
2.洒向人间都是怨, 一枕黄梁再现。《清平乐•蒋桂战争》
3.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 关山阵阵苍。《菩萨蛮•大柏地 》
4.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 会昌》
5.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6.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念奴娇• 昆仑》
7.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8.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9.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
10.一唱雄鸡天下白。《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11.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水调歌头•游泳 》
12.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蝶恋花•答李淑一》
13.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七律二首•送瘟神》
14.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七律•到韶山》
15.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七律•登庐山》
16.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七绝•为李进同志
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
17.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18.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19.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
20.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22.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
23.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2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25.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诗词,以其深刻的思想政治内容和极其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中许多诗词脍炙人口,流芳百世。如中学语文教材选入的《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沁园春•雪》等。纵观毛泽东的三十九首古体诗词,不仅有众多佳作名篇,更有许多诗句成为我们今天所谓的“名言警句”,广为传颂。在此,笔者摘录整理
如下:
1、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西江月•井岗山》)
2、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
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忆秦娥•娄山关》)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长征》)
6、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
7、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沁园春•雪》)
8、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
9、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1、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和柳亚子先生》)
12、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
1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送瘟神》)
14、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送瘟神•其二》)
15、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韶山》)
16、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
17、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登庐山》)
18、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题庐山仙人洞照》)
19、金猴奋起千斤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和郭沫若同志》)
20、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卜算子•咏梅》)
21、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
22、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冬天》)
23、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毛泽东诗词名句集锦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沁园春〃雪》)
毛泽东沁园篇四
《毛泽东与九月九日的不解之缘【正式版】》
毛泽东沁园篇五
《毛泽东《沁园春·雪》田字格楷书》
毛泽东沁园篇六
《毛泽东诗词赏析》
“推翻历史三千载 自铸雄奇瑰丽词”(图1)
--毛泽东经典诗词作品赏析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很高兴有机会在这样一个时刻与大家一起重温、学习他的经典诗词作品。
因为作者的诸多特定的因素,思想性和艺术性近乎完美统一的毛泽东诗词,达到了一个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我们无法在短暂的时间里,对毛泽东诗词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今天在这里,我想从他的诗词作品中,选出6首有代表性的、大家熟知作品,做一个简单的赏析,希望能给大家在阅读、领悟他的诗词作品时,有一个选择和参考。
毛泽东诗词,大体可分三部分。一是经作者本人校订后,公开发表的。这部分有39 首。二是作者逝世后,由官方收入《毛泽东诗词集》的。这部分有些,是作者在晚年,1973年夏天,进行过最后的修订。但那时的作者,精力、体力等等各方面,已经进入到了暮期,即便用心修改,恐怕也不会让作者最终满意,这部分有28首。这67首,构成了毛泽东诗词的主体。三是有别于以上的部分。这里面,有的散见于其它作者文中,或是由非权威部门发布。这一部分,目前看,有39首。实际上,这39首,应该说,不完全是毛泽东本人“创作”的诗词作品:有的是联句、有的是改写其它人的作品。尤其是后面“改写”这部分,已经很难归入到“毛泽东诗词”范畴。【比方说,毛泽东逝世前一年,董必武逝世。毛泽东非常难过。听了一整天宋代张元干的词《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后来,毛泽东把原词结尾两句“举
大白,听金缕”改为“君且去,休回顾”。毛泽东仅仅是在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老战友的怀念之情。但居然有人把这个收入到了所谓的《毛泽东诗词全集》。这种片面求多的做法,绝非毛泽东本意。毛泽东绝不会有把116个字的《贺新郎》,仅改动了6个字,就把这首词纳入自己名下的意思。这不是毛泽东的风格,也很难说是真的对毛泽东本人的一种尊重。】实际上,对毛泽东诗词艺术成就争议最多的,很多都在这最后一部分里。
在以上三个部分中,显然,以经作者本人亲自修订后公开发表的39首诗词最能代表他的诗词水平。今天我们谈的几首诗词,也都出自这一部分。
下面我们来看第一首。(图2)
蝶恋花情感至深
1957年,杨开慧的中学同学、湖南长沙第十中学教师李淑一给毛泽东写了封信,同时还寄来她1933年听说自己的丈夫柳直荀牺牲时,和泪填写的一首《菩萨蛮》:(图3)
李淑一《菩萨蛮·惊梦》(1933年)
兰闺索寞翻身早,夜来触动离愁了。
底事太难堪,惊侬晓梦残。
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
醒忆别伊时,满衫清泪滋。
李淑一还在信中索要毛泽东当年写给杨开慧的《虞美人》词。看了李淑一的信后,毛泽东“感慨系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百感交集、感慨万千。毛泽东说,《虞美人》那首词不好,我再赠你一首吧。这首最初名《游仙》,后收录《毛泽东诗词》出版时,改为《答李淑一》。(图4)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悼亡之作。毛泽东曾说过:“开慧之死,百身莫赎。”作者在这首词中,寓巨大伤痛于绮丽的幻境中,看似哀伤不着痕迹,实则更大的深情都在这个作者用真挚、伤感、遗憾和想象营造的氛围中。作者是想把更多的遗憾通过这种想象来弥补,但实际上得到的是更大的伤痛。毛泽东说那首《虞美人》词不好。不是不好,是在当时,不切身份。(图5)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这首《虞美人》是毛泽东在1920年冬天,他们新婚不久一次短暂别离时写给杨开慧的。 当时毛泽东27岁,杨开慧19岁。 毛泽东写给杨开慧的还有一首《贺新郎》:(图6)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这首词写于1923年。作者30岁,杨开慧22岁。到写《蝶恋花》时,作者64岁。几十年里,作者把对杨开慧的真挚感情以不同的词
调、不同的心情,记录下来。这份情感,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化,相反却是随着后面的一些事情日久弥珍。这其中,让人们思索、感慨的,太多太多了。
第二首(图7)
北戴河边激越词
沿京沈高速公路向北京方向,行进到山海关时,会看到一幅高高的广告牌,上面写着极富激情的两句话:到万里长城第一关,看秦皇岛外打鱼船。看到后面这一句,常常多有会心一笑。是,这句出自毛泽东的著名词章《浪淘沙—北戴河》。这首词被认为是作者建国后写得最好的一首词。(图8)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这首词写于1954年夏天。当时的内外形势应该说是很不错的。外面,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第一个五年
毛泽东沁园篇七
《毛泽东词二首(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词二首(卜算子·咏梅 沁园春·雪)
【单元学习目标】
1.欣赏并背诵名家诗词,感受诗歌中的形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3.品味诗歌凝练、生动、含蓄的语言,从中受到感染。
4.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5.通过欣赏和品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6.学习在写人、记事中抒情,写出真情实感。
7.积极参加赛诗会,编手抄报、壁报等活动,在活动中和诵读中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
热爱之情,提高文学素养和品位。
【重点难点提示】
1.毛泽东词二首
(1)两首词的寓意;
(2)写景、议论、抒情的结合;精练优美的语言;
(3)背诵这两首词。
2.古代诗词三首
(1)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
(2)诗词的艺术特点;
(3)字词的锤炼;
(4)背诵课文。
3.现代诗三首
(1)诗的深刻含意;
(2)象征、比喻、反复等手法的运用;
(3)背诵这三首诗。
4.歌词三首
(1)体会三首歌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的修辞手法;精练形象的语言;
(3)学唱三首歌。
【本节知识要点】
一、生字学习
1.字音
莽(mǎng)莽
俏(qiào)
分(fân)外 妖娆(yāo ráo) 成吉思汗(hán)
2.辨形 稍逊(xùn) 寂寞(jì mò) 碾(niǎn) 烂漫(làn màn) 驿(yì)
3.辨义
风光 风物
“风光”指风景、景象。“风物”指一个特有的景物。
莽莽 莽苍 苍茫
“莽莽”是无边无际的意思。“莽苍”指(原野)景色迷茫。“苍茫”是空阔辽远,
没有边际的意思。
弛 驰
“弛”是松开、松懈的意思。“驰”是指跑得很快。
须 需
“须”是等待、等到的意思。“需”是需要的意思。
风流 风骚
“风流”是“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英俊杰出的”意思,或者指“有才学而不拘于礼法” 的意思。“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是《楚辞》中的《离骚》,
“风骚”后泛指文学。
烂漫 灿烂
“烂漫”指颜色鲜明而美丽,或坦率自然,毫不做作。“灿烂”指光彩鲜明耀眼。
二、词语积累
试:尝试。
娇:美丽可爱。
引:惹。
竞:争着。
略:略微。
还:依然。
待到:等到。
报:告诉。
无意:没有做某种事的愿望。
妒:嫉妒。
碾:碾轧。
烂漫:色彩鲜明而美丽。这里形容盛开的样子。
寂寞:孤单冷清。
零落:凋谢。
妖娆:艳丽多姿。
沁园春 雪
三、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青年时代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办《湘江评论》,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和共产主义小组等革
命组织。1921年7月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8月7日,出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称八七会议),会后即发动组织“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开始长征。在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被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由此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又被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在1943年3月党的中央委员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政治局主席。以后在党的历届中央委员会上都连续
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军委主席,直至逝世。
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胜利地进行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又宣告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76年9月9日病逝于北京。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
诗词》。
2.关于“沁园春”
“沁园春”是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其事,调名由此而得。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大圣乐”
等。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四、背景知识介绍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个距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沁园春雪》就写在这个时候。抗日战争胜利以后,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同志亲自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赠给他,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与发表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了解写作与发表背景,有助于领会词所表现的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
情壮志。
五、文章主旨和结构(思路)分析
1.主旨
《沁园春 雪》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上的
英雄人物,歌颂当代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2.结构
上阕可分三层。第一层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第二层具体描写北国风光。第三层
写雪后天晴的美丽景色。
下阕也可以分三层,第一层承上启下,由描写景物转入评论历史人物。第二层具体评
论历史人物。第三层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六、朗读指导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
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
看|今朝。
七、重点句子
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北国”,即祖国北方,点明了所写的地域。“千里冰封”,写辽阔大地被坚冰封冻;“万里雪飘”,写万里长空雪花飞舞。“千里”“万里”是互文,应合起来理解,意思是千万里范围之内到处是“冰封”“雪飘”。作者登高望远,视野开阔,并在想像之中扩展视觉形象,使视线远达千万里,形成了广阔的意境,显示了宏大气魄。“冰封”,是静态,“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雪飘”,是动态,“飘”字显得舞姿轻盈。一静一动,静穆而又生动。冰雪都是白的,天地间纯然一色,给人一种朴素洁净美。对北国雪景的概括描写,
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妆的冰雪世界。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
比高。
这几句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一个“望”字领起了以下七句。“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作者“望” 到了哪些呢?有“长城”,有“大河”,有群“山”,有高“原”,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到的内容。“望”中所见,既有实在的视觉观感,又带有很大的想像成分。这个“望”又显示了作者自己的形象,他的身影是那么高大,真是顶天立地,他的
意兴是那么豪迈,真是壮志凌云。
“望”中所见,有静景,有动景。静景,写“长城”,写“大河”。“长城”“大河”,位于“北国”,写这些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力的结晶,是用于抵御侵略的军事设施,它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大河”,专指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而东,广袤千万里。“长城”“大河”这两个名词本身就有一种雄伟的气概。诗人在“望”中见“长城”“大河”,并借助想像感受到“长城”“大河”的全貌全景,是热爱并誓死保卫中华大地的反映,在东北全部、华北部分国土已经沦丧,神圣的抗日战争即将开始之际,写“长城”,写“大河”,不能不寓有深意。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抗日的中流砥柱。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这里由写实转入想像,翻出一派新的气象,作者不受时空限制,借助丰富的想像,美丽的比喻,把读者引入到一个辉煌的境界里去,描绘出一幅有别于眼前又胜过眼前的色彩绚烂的画面。“红装素裹”指阳光与白雪交相辉映,装点着祖国的河山。“分外妖娆”,是更加娇艳动人的意思。天朗气清,红日当空,阳光映雪,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真
是多姿多彩,气象万千,使人油然生出热爱祖国的情感。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
大雕。
一个“惜”字贯穿这一层意思的始终,委婉地指出历代帝王的不足,句句饱含惋惜之情。“惜”字的意味非常丰富。第一,“惜”中含褒,以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为前提,他们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肯定他们也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第三,“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
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强自信。
5.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一句,有力地结束了对历史的回顾,指出历代帝王都已成为过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就是说,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
革命英雄。“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新的风流人物也正在崛起,新的风流人物正在而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个新的风流人物指什么人?由于这个新的风流人物是与历代封建帝王相对的,因而,也必然不包括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上文中选取历代帝王这个系列加以评论,而没有选取农民起义的英雄加以评论,这不但由于封建帝王是所谓“正史”的代表,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宣告所有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已经并将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新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一层是全词
的点睛之笔。
八、写作特色
1.情景交融,叙议结合。
本词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但又紧密联系,浑然一体。上阕写景,句句有情,在状写象征中华民族骄傲的长城、大河、苍莽峻挺的崇山、高原时,溶注着赞美祖国河山的爱国深情;下阕议论,也结合着抒情,在评说赫赫功名、名垂史册的古代帝王,叱咤风云、所向无敌的古代英雄时,注入颂扬当代英雄之情。上阕写景是下阕议论抒情的基础,下阕议论抒情是上阕写景的必然结果。作者就是这样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赞颂
壮美的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的。
2.用词精确、形象,修辞生动、确切。
这首词运用词语非常精确,达到千锤百炼的程度。如“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中的“惟”和“顿”都是副词,起修饰限制作用,“惟”字有力地强调了白茫茫的一片是惟一的景象,其余什么也看不见了;“顿”字在句中强调黄河上上下下波涛滚滚的气势一下子失去,突出天寒地冻、河水结冰的速度。再如“舞”和“驰”这两个动词,“舞”,起舞、飞舞,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奔驰、奔跑,形容白雪覆盖的丘陵如巨象奔驰。这两个动词用得极为传神,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本词不仅用词精炼,而且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方法。上述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就是巧用比喻。再把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的壮美景象,比做红装素裹的少女,更是想像奇特,比喻确切。“欲与天公试比高”一个“欲”字更把“山”、“原”人格化了,生动地写出了它们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3.过渡巧妙自然,篇末画龙点睛。
从上阕的写景抒情到下阕的议论言志,是靠“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来过渡的。“江山如此多娇”是承前,对上阕所写的“北国风光”作总评,从赞美雪景到赞美祖国壮丽山河,引起无数英雄对多娇江山的倾慕,由景及人,进行过渡。“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是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一个“引”字,引出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也引出了今朝的“风流人物”。末尾三句是这一首词的精髓所在。从结构上说,它起了总结全词的作用;从内容上说,它起了点明主题的作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两相对比,烘云托月,从而热情地讴歌了当代的英雄──无产阶级和
人民大众。
卜算子咏梅
九、相关文学常识
“卜算子”,是词牌名。“咏梅”,是词的题目。此前的两句话,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小序”。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
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陆游(1125~1210),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活在日益衰败的南宋时代。他一贯主张抗金收复失地,是坚定的主战派,屡遭主和派的打击,因而情绪愤懑抑郁。《卜算子咏梅》这首词就表现了这一情绪。毛泽东
毛泽东沁园篇八
《毛泽东崇高精神》
毛泽东崇高精神
宏观上讲,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他为我党、我军的创立和发展,为我国民族解放事业的胜利,为新中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也为人类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微观层面和个体发展的角度讲,毛泽东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其崇高精神与人格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一、自强精神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毛泽东脊梁坚挺、充满骨气的一生,始终洋溢着这种精神,这也使得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东方。我认为,其自强精神主要表现在有志、有恒、自励等方面。
有志。诗言志。毛泽东不同时期的诗词均能彰显其凌云壮志—“独坐池塘如虎踞,杨柳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开声。”(1907年,《咏蛙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09年,《七律.赠父亲》);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925年,《沁园春.长沙》);“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36年,《沁园春.雪》);“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1949年,《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1959年,《七律.到山韶》); “昔有凌云志,重上井岗山。„„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965年,《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正可谓,志不坚者智不达。
有恒。毛泽东有心无旁骛、探求不止、愈挫愈勇的恒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的坚韧。以游泳为例,毛泽东自少小习水,渐知水性,及至青年,常在湘江畅游,不论冬暑,由塘而江,挥臂击水,劈波斩浪,“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从湘江到延河,从黄河到北戴河,从钱塘江到长江,再到风急浪高的扬子江,到处留下了他逍遥畅游的英姿。直至1976年春节前,82岁高龄且身患疾病的毛泽东仍然坚持在长沙游泳馆游了五天。这无疑使他强健了体魄,磨练了意志和胆略。由此一例,即可见证其恒心之坚。
自励。为了磨练身心、砥砺意志、超越自我,他在青少年时期不畏恶劣天气,常常顶风冒雨攀登家乡的山峰。为了练就学习的静气、专注和定力,他故意前往喧闹之场读书。在革命和建设的困难时期,在国家和个人命运遭受重大挫折的关头,他从未心灰意冷,而是百折不挠、千方百计地挺过去。他患病卧倒在担架上,仍然不妥协、不屈服,而是积极争取大多数中央领导同志,义无反顾地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作坚决斗争,从而促成了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使之成为了我党、我军发展史的重大转折点。毛泽东做到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韧不拔;在困境中奋斗不止,昂然向前;在顺境中居安思危、戒骄戒躁。
二、求知精神
“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这是毛泽东的名言,也是其终生学习、虚心学习、勤于学习的生动写照。他嗜书如命,惜时而高效,“挤”和“钻”的学习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即是其经验总结。我认为,其求知精神主要表现在虚心学习、惜时高效、学以致用等方面。
虚心学习,广博众采。“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从其倡导学习的方向和范围上看,他提出“向群众学、向古人学、向外国学”。向群众学。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了解某个方面的情况,就要开展社会调查。向古人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需要学习和继承。”向外国学。“特别需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尤其是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他在《论持久战》中,列举了中外十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这即是老人家虚心学习的明证。
惜时如金,效率惊人。毛泽东非常惜时,更善于“挤”时。在革命战争时期,他在战马上、在担架上、在八角楼上、在延安窑洞里,见缝插针地读书学习,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建设时期,他坚持在厕上、在床上、在出巡的列车上,甚至在会客的空暇时间读书学习,探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年过七旬,毛泽东开始跟他的国际问题秘书林克学英语,即便是游泳的间歇,他也会朗读单词。半年后,他竟能与外国友人进行对话,并且自主阅读英文原著。
学以致用,信手拈来。一是用思想指引方向。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这也是他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宝贵结晶。二是用哲学启智育人。他是哲学研究的泰斗,不仅有丰硕的理论著述,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其代表作《矛盾论》和《实践论》已发表70余年,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三、团结精神
毛泽东胸襟宽广,虚怀若谷,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魄。他善于团结人—善于团结党内同志,善于团结各党派人士,善于团结各个阶层思想进步的人们。甚至可以说,毛泽东赢得了国内外不同肤色、不同党派、不同政见的人们的尊重和敬仰。我认为,其团结精神主要表现在注重团结、善于团结上。
注重团结。一是在领导班子的团结方面,他通过《党委会的工作方法》、《关于健全党委制》等文章阐明了团结的极端重要性及如何维护团结。二是在党内的大团结方面,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全党团结起来,为实现党的任务而斗争》中特别指出— “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抗日胜利和建设新中国的最基本的条件”;“‘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是团结全党的方针,„„”。1974年2月,毛泽东颇有远见地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理论。这一战略思想不仅为我国外交进行了科学定位,
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广泛支持,推动了全方位外交,营造了有利的和平发展环境。
善于团结。一是善于团结和争取党内同志。即便在长征途中政治生涯严重受挫的情况下,毛泽东也能加强与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沟通交流,与之达成广泛的思想共识,团结一致、协力纠正博古、李德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二是善于团结和争取其他党派。比如,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毛泽东主张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特别在是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他抢抓机遇,力主释放蒋介石,团结国民党,顺利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谱写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新篇章,为打败日寇奠定了重要基础。三是善于团结和争取国际友人。为揭开“红色中国”的内幕,斯诺和马海德于1935年夏突破封锁到达延安。采访中,毛泽东以质朴的作风、诙谐的谈吐、渊博的学识、宽广的胸怀和对中国及世界历史的未来远见,打动了斯诺。从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马海德在延安扎下根来。斯诺则不顾威胁恐吓,向世人披露了红军的真相,揭示了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风貌、人格魅力以及他们所以不可战胜的精神力量的源泉;并在夫人海伦的协助下,撰写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使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真切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和抗战胜利的曙光。建国后,斯诺为中美建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尼克松访华的前两天,斯诺因病去世。毛泽东为之热泪涌流,不顾大病初愈,久久地回忆他们之间纯洁真挚的友谊。依照斯诺生前的遗愿,他的一半骨灰被送回中国,安放在北京大
毛泽东沁园篇九
《《毛泽东词二首》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