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八年级音乐鳟鱼教案篇一:八年级音乐《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人音版
《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能初步形成听赏多声部的能力,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
二、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表现手法进行简单的变奏。
教学重、难点:
一、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要素及表现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变奏”编创。
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教材分析:
1、 作品分析:《鳟鱼》是舒伯特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
2、 作者介绍: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于生活贫困又不愿依附于权贵,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年仅31岁就离开了人世。舒伯特的创作体裁非常广泛,包括歌剧、交响乐、重奏乐、奏鸣曲等,其中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被誉为“歌曲之王”。
3、 作品结构图(略)
4、 重奏乐:又称之为室内乐,17世纪起源于意大利。近代室内乐指每一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曲。按声部人数的多少可分为“二重奏”、“三重奏”等,也可按演奏的乐器分为“铜管重奏”、“木管重奏”等,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弦乐四重奏,分别由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组成。
5、 变奏曲式:由代表基本乐思的音乐主题及若干变奏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变奏中最初的呈现并作为以后变奏所依据的原型部分,称为变奏的主题,其后的各次变奏依次称为变奏一、变奏二、变奏三„„结构图式为A+A¹+A²+A³„„
6、 常见变奏手法:改变演奏、演唱方式:加入各种装饰音;改变音色、速度、力度、节奏、调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钓过鱼或看过别人钓鱼吗?如果你作为被钓上的鱼,有什么感想?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在舒伯特笔下的那条鱼的命运又是如何呢?
1、欣赏歌曲《鳟鱼》
2、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引出课题——《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鳟鱼》是舒伯特在1817年根据诗人舒巴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
二、新课教学
分段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结合书本,了解乐曲结构及各乐段主奏乐器。
2、播放主题,学生按照课件打出的谱例,跟随主奏小提琴演唱主题旋律。
3、欣赏变奏一至变奏五。
教师:变奏一至变奏五将展现给大家不同的风貌,我愿做一名向导,带大家走进这五光十色的变奏世界,请大家注意我的向导提示。
向导提示:
变奏一:主奏钢琴使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谁在和钢琴对话?
学生:音乐情绪变得欢快、跳跃。像是小提琴在和钢琴对话。
变奏二:谁叫醒了你的耳朵?主奏大提琴营造了什么意境?
学生:小提琴的演奏最为清晰,大提琴使人感到安详、惬意。
变奏三:请你跟唱主题,别让它溜走!
教师:主题的情绪变得怎样?
学生:阴沉、有些压抑。
教师:哪件乐器促成了这种情绪?
学生:是低音提琴。
教师:是谁拉扯着你离开主题?它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学生:是钢琴。它快速的演奏,显得很焦急。
变奏四:将你的心贴紧音乐,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我仿佛看到了渔夫拼命搅浑河水,而小提琴的演奏像小鳟鱼在逃。
变奏五:告诉我你此刻的心情。
学生:伤感。
4、欣赏结束段,体会作者的创作初衷。
教师:虽然歌曲中叙述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舒伯特还是意犹未尽地写下了结束段。他想借助结束段的情绪告诉我们什么呢?
师生共同讨论:黑暗将过去,善良永存。
三、赏析与体验
复听:变奏一、变奏四,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在变奏中的作用。
变奏一
⒈复听变奏一,请学生用手势及图形谱的方式表现情绪中的跳跃性。
⒉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钢琴和小提琴是怎样造出欢快、跳跃的情绪的?
学生:钢琴音色明亮、主题移高八度、小提琴演奏三连音。
⒊完整欣赏变奏一,感受音乐要素的改变为乐曲带来的变化。
⒋听变奏四,请学生用动作表现强音的节奏,师生共同找出造成恐惧情绪的要素(力度的增强、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d小调)。
变奏一
主题移高八度 钢琴明亮的音色 三连音
变奏四
ff的强音 六连音造成的紧迫感 d小调
5、师生共同总结:此作品所使用的基本变奏手法。归纳“变奏”的概念。
变奏一
音高 音色 音型
变奏四
力度 音型 调性
四、实践与创作
用所学的变奏方法,为下面的旋律写两个小变奏
1=C
6 1 2 3 │ 2 1 6 ─ │
五、小结:
教师:同学们,在今天的这堂课中,我们初步感受了“变奏”,探索了音乐要素中在变奏中是如何展现魔力的。如果说舒伯特总是带给我们幻想,那么这些神奇的变奏则为幻想插上了翅膀。愿你用实践丰满你的羽翼,我期待着与大家共同分享!
八年级音乐鳟鱼教案篇二: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鳟鱼》教案
《鳟鱼》教案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简历及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说明:学生应该多的了解国外著名作曲家的生平介绍,以及对音乐的贡献。
2、基本技能: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
说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只限于听歌曲,而且应该更多的从整体上理解音乐作品,比如说伴奏。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更多地了解外国音乐家的作品以及贡献。
4、德育目标: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义,并能明确本课所揭示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被狡诈与邪恶所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包括调式在内的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作用。
2、教学难点:在解决重点的基础上深化调式变化对音乐情绪的影响及重大作用。
教材分析:
《鳟鱼》这首作品是1817年夏天舒伯特20岁时写的一首颇受人们喜欢的活泼的抒情歌曲。简要介绍一下作品,让学生先简单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生问好歌。
(12 34 5 — 15 63 54 32 1—,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2、听音模唱训练(再同一个大小调式中,弹奏同根音的大小三和弦,听辩并分别模唱。这是针对基本技能方面来说的)。
3、基本节奏训练。(针对在曲谱中出现的节奏练习)。
二、复习旧课。
根据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回顾所学的有关舒伯特的内容。(复习要求: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所以要对第一课时所学的舒伯特《摇篮曲》进行简单复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要有连续性。
三、导入新课。
1、这时在屏幕上出现几张关于鳟鱼的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在音乐课中学习歌曲中的小动物——鳟鱼。大屏幕出现本课课题《鳟鱼》以及作曲家舒伯特的名字。
2、教师开始提问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这首作品以及作曲家的资料,随后在屏幕上出现舒伯特的肖像画以及介绍。(目的: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作品内容。)
四、讲授新课。
1、由老师介绍总结一下舒伯特更多的优秀作品。(屏幕上出现三首视听作品。)先来听一遍歌曲,听完后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三段歌词。(先从歌词来了解作品内容。)
2、第二遍时,要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下3个问题:这首乐曲分为几个乐段?歌词描写了么样的内容?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现的?本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分析乐曲,来培养学生视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最后由老师总结以上问题。
3、最后一遍听歌曲。要求学生听乐曲时,在乐段发生变化的时候举手示意老师。这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老师的帮助提示下完成这个练习根据伴奏音型的不同变化,说出情绪情感的变化。歌曲的最后两句于第一、二段的两句相同,但表达的内心心情有什么不同吗?
4、学生表演故事内容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共有三个角色:渔夫、我、小鳟鱼。表演完毕后由学生自
己讨论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师总结。
五、巩固练习由教师提问这节课所学习的有关于舒伯特以及这首作品的常识问题。(目的: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六、课堂小结。
1、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2、这首歌曲所揭示的寓意。
3、让学生了解歌曲表现的不同,可以通过伴奏和音乐来表现。
七、布置作业。
虽然本课是作为欣赏课来学习,但希望学生回家后能自己学习演唱这首歌曲,记住作曲家《鳟鱼钢琴五重奏》。
八年级音乐鳟鱼教案篇三: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鳟鱼》教案
《鳟鱼》教案
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简历及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说明:学生应该多的了解国外著名作曲家的生平介绍,以及对音乐的贡献。
2、基本技能: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
说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只限于听歌曲,而且应该更多的从整体上理解音乐作品,比如说伴奏。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时要有良好的习惯,学会欣赏和分析音乐作品,更多地了解外国音乐家的作品以及贡献。
4、德育目标: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意义,并能明确本课所揭示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被狡诈与邪恶所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包括调式在内的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作用。
2、教学难点:在解决重点的基础上深化调式变化对音乐情绪的影响及重大作用。
教材分析:
《鳟鱼》这首作品是1817年夏天舒伯特20岁时写的一首颇受人们喜欢的活泼的抒情歌曲。简要介绍一下作品,让学生先简单了解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生问好歌。
(12 34 5 — 15 63 54 32 1—,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2、听音模唱训练(再同一个大小调式中,弹奏同根音的大小三和弦,听辩并分别模唱。这是针对基本技能方面来说的)。
3、基本节奏训练。(针对在曲谱中出现的节奏练习)。
二、复习旧课。
根据老师的钢琴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回顾所学的有关舒伯特的内容。(复习要求:因为本课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所以要对第一课时所学的舒伯特《摇篮曲》进行简单复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要有连续性。
三、导入新课。
1、这时在屏幕上出现几张关于鳟鱼的图片,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在音乐课中学习歌曲中的小动物——鳟鱼。大屏幕出现本课课题《鳟鱼》以及作曲家舒伯特的名字。
2、教师开始提问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这首作品以及作曲家的资料,随后在屏幕上出现舒伯特的肖像画以及介绍。(目的: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作品内容。)
四、讲授新课。
1、由老师介绍总结一下舒伯特更多的优秀作品。(屏幕上出现三首视听作品。)先来听一遍歌曲,听完后请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下三段歌词。(先从歌词来了解作品内容。)
2、第二遍时,要在听的过程中思考一下3个问题:这首乐曲分为几个乐段?歌词描写了么样的内容?歌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表现的?本环节要求学生自己分析乐曲,来培养学生视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最后由老师总结以上问题。
3、最后一遍听歌曲。要求学生听乐曲时,在乐段发生变化的时候举手示意老师。这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老师的帮助提示下完成这个练习根据伴奏音型的不同变化,说出情绪情感的变化。歌曲的最后两句于第一、二段的两句相同,但表达的内心心情有什么不同吗?
4、学生表演故事内容分别请两组学生上来,根据故事的情节来编排表演《鳟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一共有三个角色:渔夫、我、小鳟鱼。表演完毕后由学生自
己讨论这首歌曲的寓意,最后由教师总结。
五、巩固练习由教师提问这节课所学习的有关于舒伯特以及这首作品的常识问题。(目的: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
六、课堂小结。
1、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2、这首歌曲所揭示的寓意。
3、让学生了解歌曲表现的不同,可以通过伴奏和音乐来表现。
七、布置作业。
虽然本课是作为欣赏课来学习,但希望学生回家后能自己学习演唱这首歌曲,记住作曲家《鳟鱼钢琴五重奏》。
八年级音乐鳟鱼教案篇四:新人音版八年级音乐下册《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培养学生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
2、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等知识。
3、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情绪。 教学重点:
1、音乐形象的感受和体验。
2、了解变奏曲及简单的变奏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笛子曲,演奏笛子曲《我是一个兵》片段,
[摘A(愉快活泼)A1(舒展自豪)、A3(欢快跳跃)三个片段],演奏前提出问题:
A、老师演奏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有没有变化?
B、每一种情绪的音乐旋律有什么关系(异同)?
2、教师演奏后,学生讨论交流一分钟。
3、学生回答问题。
同:旋律很相似。
异:速度不同:力度不同;节奏不同;演奏技巧不同;其他不同;(视学生讨论情况定,也可以不提。)
4、教师总结:像这首乐曲一样,主题旋律相似,但在其它音乐要素方面加以变化重复,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这样的乐(歌)曲称为变奏曲。下面我们来聆听一首著名的变奏曲——《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
1、教师简单介绍《鳟鱼》的创作背景,教师唱一遍主题旋律,使学生熟悉。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谱写的艺术歌曲对后人影响很大,被誉为“歌曲之王”。他还创作了大量其它体裁的音乐作品。
《鳟鱼》原是舒伯特根据诗人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
《鳟鱼钢琴五重奏》根据歌曲的音乐主题写成,运用多种变奏的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2、听乐曲中的几个音乐主题的片段,分析音乐形象,并注意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
主题(A):自由、悠闲地无忧无虑的在水中游。
主题(A1):水鳟鱼纯真可爱的形象刻画。(音色等的变化) 变奏(A4):钓者出现,描绘鳟鱼不幸的遭遇。(节奏等变化)
3、分组讨论音乐形象,并概括变奏手法(音乐要素的变化)(节奏、
速度、力度、音色等。) 4、分发表格,学生游览后,完整地欣赏乐曲。要求结合刚才欣赏的音乐片段的音乐形象,边聆听,边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
5、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乐曲演奏时运用了哪些乐器?归纳出钢琴五重奏的定义,并点明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形式。
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五件乐器,每件乐器担任一个声部旋律的演奏,这种演奏形式称为钢琴五重奏。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室内乐原指西欧宫廷贵族中演奏(唱)的世俗音乐,以区别于教堂音乐、歌剧音乐。十八世纪末以后指由少数人演奏(唱)并为少数人欣赏的音乐。现在多指各种重奏曲(有时也包括独奏曲)、使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重唱曲等。
6、请同学们分组,自选你最喜欢的鳟鱼形象或你以为最有把握表现的鳟鱼的形象,讨论设计并分工把鳟鱼的形象表现出来,也可表演完整的音乐剧,把鳟鱼的几种形象以故事的形式都表演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或加入“力量薄弱”的一组进行表演。
7、分组展示,进一步体验音乐形象。
三、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找一些课外资料,了解并熟悉一些变奏曲式的歌曲或乐曲,下节课带来同学们相互交流欣赏(每小组课外交流后各推荐出一首在课堂上展示)。需要了解作品中的几个问题:A、作者及作品的背景。B、作品的音乐形象及情绪。C、了解乐曲中运用了哪些变奏手法。
八年级音乐鳟鱼教案篇五:音乐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乐海泛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践本单元《乐海泛舟》的教学构想。以愉悦的心情积极参与歌唱、聆听活动,对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感兴趣,愿意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
过程与方法:能够熟悉《鳟鱼五重奏》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 结合欣赏音乐作品,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变奏手法等相关知识,并试着运用相关知识和创作简单的变奏旋律。能够用自然甜美的声音唱出《摇篮曲》的音乐意境。
教学重点
一、赏析《鳟鱼五重奏》,《梁山伯与祝英台》学习相关知识。
二、学唱《摇篮曲》,体味和表现《摇篮曲》的音乐意境。
教学方法
情感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类比法、渗透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具
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等。
教学过程
一、导语:在浩瀚无边的音乐海洋里,优秀的音乐作品数不胜数,本单元的标题是《乐海泛舟》,让我们划起小舟,驶进音乐的海洋,共同赏析与演唱西方三位著名音乐家创作的三首雅俗共赏的音乐作品。
二、听赏与简略分析三首乐曲的音乐片段
序号 标题 作者与国籍 形式 音乐流派 1 鳟鱼五重奏 舒伯特 <奥地利> 钢琴五重奏 浪漫乐派 2 G大调弦乐小乐曲 莫扎特 <奥地利> 交响曲 古典乐派 3 摇篮曲 勃拉姆斯 <德国> 童声合唱 后浪漫乐派 三位音乐家生平简介(教学软件)
四、三首作品均以不同的内容、形式体现着音乐的情感美、内容美、形示美,以下将做进一步的体验和赏析。
五、赏析《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
1、提问:这首《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的音乐主题出自哪首艺术歌曲?
2、简介歌曲《鳟鱼》:
舒伯特为摆脱繁忙的小学教师工作,于1816年辞职,从乡下移居维也纳城
内,以便专门从事音乐活动,但几年来一直处于失业的状况。这期间他接触到社会上的一些情况,深切痛恨梅特涅的反动统治,于1817年创作了歌曲《鳟鱼》,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他对自由的讴歌与向往,也表达了他对迫害者无比憎恨和厌恶的感情,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在当时的反动统治下,只能用这种隐喻的手法去表明自己的观点。这首歌在德国已像民歌一样,被广泛流传。它那流畅、优美而动听的曲调脍炙人口。
3、教师带领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A段。
4、简介《鳟鱼五重奏》:舒伯特完成歌曲《鳟鱼》的两年后(1819年),又将其中第一部分(即分节歌)的旋律为主题写成变奏曲,并列为他的钢琴与弦乐五重奏中的第四乐章,遂使此重奏曲得名为《鳟鱼五重奏》。
在这首变奏曲中,舒伯特运用了器乐的各种特点和手法,将原歌曲中所表达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地刻画与描述。
此五重奏采用了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各一只及钢琴一架的乐器编制,与习惯的五重奏不同,即去掉了第二小提琴,增加了低音大提琴。全曲共五个乐章。第四乐章是最受欢迎者,它由主题和五个变奏及小快板的结束部组成,共分七个段落。
5、请同学们集中注意力,看着教材上为《鳟鱼五重奏》配的画面或课件上的画面的欣赏提示,完整的欣赏一遍《鳟鱼五重奏》,并在每一个段落进入时举手示意。
6、出示《鳟鱼五重奏》第四乐章结构图,师生共同分析作品: 《鳟鱼钢五重奏第四乐章》曲式图
A:轻快活泼,由以小提琴为主的弦乐器演奏,表现了小鳟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形象,弦乐器和谐的伴奏正是祥和的体现。
A1:主题移高八度进行。钢琴明亮的音色,弦乐器六连音的琶音伴奏,表现了小鳟鱼在清澈的水中欢快嬉戏,悠然自得的情境。
A2: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钢琴像回声一样地与之遥相呼应,小提琴奏出流动的音型,描绘了小鳟鱼在水中游动的另一番情境。
A3: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主奏旋律,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和声音型,钢琴作急速变奏。音乐变得激烈,好像隐伏着的危险即将出现。
A4:主题由D大调转为同名小调d小调,节奏上有较大的变动。它一开始就由弦乐和钢琴一起奏出强力度,音色突然阴暗,以描写小鳟鱼遭到了不幸。 A5:由大提琴奏出悲痛凄凉的主题,旋律在大小调之间游动着,表现了对小鳟鱼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忧伤。
A6:为结束段,主题旋律再现,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上轮流演奏,钢
琴声部也清晰地再现出歌曲《鳟鱼》的伴奏音型,与乐章开头相呼应,恢复了开始时的明快、清澈、透明的音乐形象,表现了欢畅的情绪。
六、作业:请同学课后根据《鳟鱼五重奏》的音乐来创作编排音乐短剧,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第二课时
学习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改编的轻音乐,同时随着音乐的起伏,用手画出旋律线。
2、师生共议与归纳:《摇篮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孩童入睡时咏唱的歌谣,后来发展成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具有温暖、亲切、安宁的气氛。旋律平静、优美、舒缓,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充满了母亲对孩子深切的爱。由于摇篮曲细腻、柔美、贴近生活的音乐特征,这一体裁具有很强艺术性和欣赏性,不仅限于催眠和描写孩童入睡,而更多的是在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3、同学们随着教师钢琴的弹奏,哼鸣《摇篮曲》的旋律。哼鸣时要求气息深沉、流动、徐缓,双唇略闭,口腔内有微微含水的感觉,去追求柔美、细腻的音色。
4、展示教学软件歌单,聆听童声合唱《摇篮曲》:
5、引导讨论与归纳: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 ,作于1868年。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仿佛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歌曲为大调式,单二段体。每一乐句的起音均从3/4拍的第三拍开始,作曲家巧妙的把节奏作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作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6、演唱《摇篮曲》
要求:演唱时注意用轻柔、连贯、圆润的声音,随着旋律的起伏作自然的强弱变化,去体味和表现歌曲的意境。
二、许多著名音乐家都曾写过摇篮曲,如莫扎特、舒伯特等。教师轻声演唱一段舒伯特的《摇篮曲》。
三、结束语 :摇篮曲是妇孺皆知的音乐体裁,如今作曲家对这一音乐体裁又有新的创意。2003年10月24日,《音乐周报》发表文章《航天之歌声乐套曲问世》,文章中谈到:在《航天之歌》声乐套曲中有一首《航天摇篮曲》。以《航
天之歌》声乐套曲为蓝本的一台大型音乐会即将亮相,《航天之歌》声乐套曲音像也会尽早和听众见面”。请我们关注这部《航天之歌》声乐套曲,关注这首《航天摇篮曲》,我想它将别有韵味和情怀。
第三课时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欣赏学习,使学生感性地领略《梁祝》这部以浙江越剧唱腔为素材、按照剧情构思布局并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的民族化协奏曲作品的音乐风格和特色,从而具体感受外来艺术与本土素材相结合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依据本课所选听乐曲音乐发展的线索,使学生理解曲式结构在音乐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具体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协奏曲”的体裁特色,并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听赏音乐过程中了解音乐各要素的作用,并具备一些基本的曲式结构常识。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教学方法
主要有讲授、演示、欣赏、启发、分析等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黑板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并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同时,作者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
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一位同学用小提琴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部主题。”然后引出“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提问:“这首乐曲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并非常喜欢,为什么呢?”(学生回答) 然后提出今天的课题,板书: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学生进行讨论)
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分析乐曲的结构(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与这首乐曲的对应关系,见图)
八年级音乐鳟鱼教案篇六:最新八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课题:第一单元欣赏《奥林匹克号角》、《我们是冠军》、《生命之杯》
- 1 -
- 2 -
第四单元 《乐海泛舟》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乐海泛舟·变奏曲1》 教学内容:《鳟鱼钢琴五重奏》。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培养学生对西方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趣。 2、通过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初步了解变奏曲式和变奏手法等知识。
3、熟悉《鳟鱼》的主题旋律,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这些情绪。 教学重点:1、音乐形象的感受和体验。 2、了解变奏曲及简单的变奏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笛子曲,演奏笛子曲《我是一个兵》片段,[摘A(愉快活泼)A1(舒展自豪)、A3(欢快跳跃)三个片段],演奏前提出问题: (1)老师演奏的乐曲情绪是怎样的?有没有变化? (2)每一种情绪的音乐旋律有什么关系(异同)? 2、教师演奏后,学生讨论交流一分钟。 3、学生回答问题 (1)问题(1)(见“导入1”大括号中) (2)同:旋律很相似
异:速度不同:力度不同; 节奏不同; 演奏技巧不同; 其他不同;(视学生讨论情况定,也可以不提)
4、教师总结:像这首乐曲一样,主题旋律相似,但在其它音乐要素方面加以变化重复,表现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和情绪。这样的乐(歌)曲称为变奏曲。下面我们来聆听一首著名的变奏曲——《鳟鱼钢琴五重奏》。 二、欣赏《鳟鱼钢琴五重奏》
1、教师简单介绍《鳟鱼》的创作背景,教师唱一遍主题旋律,使学生熟悉。
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谱写的艺术歌曲对后人影响很大,被誉为“歌曲之王”。他还创作了大量其它体裁的音乐作品。
《鳟鱼》原是舒伯特根据诗人巴尔特的浪漫诗创作的一首艺术歌曲。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诈和邪恶所害,借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鳟鱼钢琴五重奏》根据歌曲的音乐主题写成,运用多种变奏的手法,将歌曲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描述。
2、听乐曲中的几个音乐主题的片段,分析音乐形象,并注意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 (1)主题(A):自由、悠闲地无忧无虑的在水中游。 (2)主题(A1):水鳟鱼纯真可爱的形象刻画。(音色等的变化) (3)变奏(A4):钓者出现,描绘鳟鱼不幸的遭遇。(节奏等变化) 3、分组讨论音乐形象,并概括变奏手法(音乐要素的变化)(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
4、分发表格,学生游览后,完整地欣赏乐曲。要求结合刚才欣赏的音乐片段的音乐形象,边聆听,边用简洁的语言填写表格。
5、交流分析音乐形象及变奏手法(学生回答,教师在屏幕上打出) (“节奏型”一栏可视学生情况决定是否由老师先填写好。“其它”栏,学生如没提,可以不填,不讨论)
6、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乐曲演奏时运用了哪些乐器?归纳出钢琴五重奏的定义,并点明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形式。
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五件乐器,每件乐器担任一个声部旋律的演奏,这种演奏形式称为钢琴五重奏。它是室内乐的一种。室内乐原指西欧宫廷贵族中演奏(唱)的世俗音乐,以区别于教堂音乐、歌剧音乐。十八世纪末以后指由少数人演奏(唱)并为少数人欣赏的音乐。现在多指各种重奏曲(有时也包括独奏曲)、使用少数乐器伴奏的独唱、重唱曲等。
7、请同学们分组,自选你最喜欢的鳟鱼形象或你以为最有把握表现的鳟鱼的形象,讨论设计并分工把鳟鱼的形象表现出来,也可表演完整的音乐剧,把鳟鱼的几种形象以故事的形式都表演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或加入“力量薄弱”的一组进行表演。 8、分组展示,进一步体验音乐形象。
三、课后作业,请同学们找一些课外资料,了解并熟悉一些变奏曲式的歌曲或乐曲,下节课带来同学们相互交流欣赏(每小组课外交流后各推荐出一首在课堂上展示)。需要了解作品中的几个问题: (1)作者及作品的背景。 (2)作品的音乐形象及情绪。
(3)了解乐曲中运用了哪些变奏手法。 第四单元 《乐海泛舟》 (三课时) 第二课时 《乐海泛舟·变奏曲2》
教学内容:1、学生收集的变奏曲欣赏。 2、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选变奏曲的欣赏活动,促使学生在课后接触一些古典音乐等正统音乐作品,开拓学生音乐视野,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 2、欣赏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进一步了解变奏曲及变奏手法,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3、为简单的旋律乐句创作小变奏,体验音乐创作。 教学重点:1、变奏曲式及变奏手法的进一步了解。 2、《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音乐形象的体验。 教学过程:
1、导入:上星期布置的课后作业准备的吗?请大家拿出课后准备的变奏曲,每组推荐一首,准备给同学们介绍。
2、由每组乐曲的推荐者主持同学们聆听音乐,讨论并回答问题。 (1)问题
①作者及作品的背景。 ②音乐形象和情绪。
③举出乐曲中运用的几种变奏手法来。
(2)逐组按以上操作。建议:可先聆听再交流讨论、介绍,也可先介绍再聆听、交流或采用其它方式。
- 4 -
由主持同学自己决定。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3)注意问题:
学生在分析作品时可能查找了许多资料,也可能只来源于自己的想象,只要分析得有一定道理,教师就应加以肯定并看情况适当补充。教师评价时以鼓励为主,不能伤害学生的积极性。 3、聆听老师带来的作品:海顿《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1)作品及作品背景介绍(教师)。
介绍:海顿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者之一,被后人称为“交响 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关于这部交响曲曾流传一段故事:当时伦敦的贵妇们是音乐会的常客,借欣赏交响乐以点缀风雅,其实根本不懂海顿的大作,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椐说海顿颇为不满,对人说:“我要写一部‘惊醒音乐’,吓他们一跳。”当那天首演时,听客们觉得这首曲子并没有什么稀奇的,与以往的大同小异,贵妇们又在那儿晕晕欲睡了。刹那间,乐队全奏爆发出强烈和弦和定音鼓的猛击声,酷似惊雷忽,狠狠地使打盹者吓了一大跳,以为是地动山摇„„,以后人们便将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2)聆听音乐,聆听时请同学们注意,乐曲运用了哪些变奏手法,其中最有特色的手法是什么? 主题 : 音乐轻柔、单纯、典雅 (第一次出现惊愕)。
第一变奏:音色、力度等变化。音乐较为活跃、流畅 (第二次惊愕)。 第二变奏:调式(转调)等的变化。音乐较为柔和。
第三变奏:音色、速度、节奏、力度等变化。 音乐优美舒展(第三次惊愕)。 第四变奏:音色、音区、力度等变化。 结束段:音区、音色、力度等变化。 最有特色的变奏手法是力度的变化。
(3)学生分组交流,然后回答问题,教师补充分析每次变奏时的音乐形象或情绪。
4、用自己喜欢的手法。为下面旋律乐曲创作简单的变奏乐句(至少一种,鼓励多写几种)。 主题乐句:4/4 6 1 2 3 | 2 1 6 –|| (1)学生思考、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组内交流创作的变奏旋律,推荐出一至两位有创作特色的同学在全班展示创作的旋律。 (3)展示部分同学创作的变奏旋律。
A 学生唱变奏旋律,并介绍你怎么想到这样写的? B 教师点评,找闪光点,鼓励为主。
5、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变奏曲这一音乐体裁,了解了创作变奏曲的多种变奏手法,并且有了运用变奏手法创作旋律乐句的体验。特别是大家在课后收集许多优秀的变奏曲,并展示介绍给同学们,开拓了自己的音乐视野,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音乐课堂。作为老师,我应该谢谢大家的努力。同学们再见。
第四单元 《乐海泛舟》 (三课时) 第三课时 《摇 篮 曲》
教学内容:1、歌曲:勃拉姆斯《摇篮曲》 2、音乐知识:“摇篮曲”体裁
3、中国及世界闻名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2、感受体验摇篮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 5 -
八年级音乐鳟鱼教案篇七:音乐欣赏《鳟鱼》教案
《鳟鱼》教案
苏州市善耕实验小学 孙斯宇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感受音乐描述的情绪和内容,辅以简单动作表现。
2、通过欣赏,学生知道了钢琴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对其组成乐器有一定认识。
3、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欣赏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古典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能听出音乐的段落之间情绪,力度,音色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对音乐内容有大体了解。
难点:通过演唱,动作等形式,加强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准备:
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ppt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给同学播放三段音乐,请同学说一说听过这几段音乐的感受,并且他们都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小提琴)
1、播放《鳟鱼》主题音乐,请你听一听它的情绪是怎样的,并且你听到它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欢乐的,悠闲的,。。。。。。;小提琴)
2、老师为这段音乐加上主人公和环境,(鳟鱼。流动的河水,阳光)请结合着这些人物环境,和你刚刚听到的音乐的情绪,再次听音乐,你脑海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你最优美的语言告诉老师。
3、再次欣赏主题。
三、哼唱主题
1、出示主题旋律,带同学们用lu简单哼唱。
2、用欢快好听的声音哼唱。
四、欣赏第二段
1、播放第二乐段(第一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和刚刚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音符更多还是更少了(情绪更加的欢乐活泼。音符更加密集,此处出示谱例)
2、结合着这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玩的更加开心了;和同伴们在嬉戏)
3、那么你们觉得小鳟鱼在玩得开心的时候,他们会干嘛呢?(追逐打闹;会跳出水面),那下面我们听一听,在这段音乐当中你能不能听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声音,它一共跳出了几次。
4、同学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动作,表现小鳟鱼跳出水面的情景。
5、简单介绍一下,钢琴和中提琴。
1、播放第三乐段(第二变奏),请问这个时候,音乐的情绪与刚刚相比,又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觉得小鳟鱼这个时候在干嘛?(情绪更欢乐,音符比第二段还要密集,小鳟鱼们玩得更加的欢乐了)
2、再次播放音乐,同学们有没有听到刚刚我们所哼唱的主题旋律,这个旋律的音色是怎么样的(很低沉),那这个旋律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出来的呢?
3、简单介绍一下大提琴,低音提琴。
4,、师:在小鳟鱼玩得如此开心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个低沉的声音,你觉得这预示着什么?(小鳟鱼面临了危险;有渔夫要来捉小鳟鱼了)
六、欣赏第四段
1、播放第四乐段(第三变奏),请问这个时候,发生了哪些变化?渔夫来了你觉得小鳟鱼此刻正经历着什么?(小鳟鱼在和渔夫挣扎)
2、再次听,你觉得这一段,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忽强忽弱)在强的时候,小鳟鱼在干吗,在弱的时候,小鳟鱼在干什么?
3、用拍手表示小鳟鱼音乐强弱的变化。
七、欣赏第五段
1、播放第五段音乐,从这段音乐当中,你觉得小鳟鱼和渔夫挣扎后,最后的命运如何?(没有逃脱)
2、带同学画相关的旋律线,,看看这个旋律线有什么特点(生:往上往上再往上,随后又落下去了)那么你觉得这样的旋律线表达了一种样的情绪?(小鳟鱼对于世间的留恋和无奈)
八、完整欣赏
完整分段欣赏,请同学说出每段的内容,老师在课件上完整呈现。
九、介绍音乐家及相关背景
1、介绍舒伯特
2、引入主题与变奏的概念。
3、介绍钢琴五重奏
十、欣赏歌曲
为同学们演唱舒伯特歌曲《鳟鱼》,请同学欣赏,同时对整个故事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
1
2
3
4
上一篇:台历的设计美术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