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教案篇一: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指导(完美)

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教案篇二:五年级上册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八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单元主题 第八单元 :写一个场景

课例及写作方法引导 主选课例:《开国大典》

1、《开国大典》中,作者把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2、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其它课例:《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中人物描写 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

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课外阅读及 写作积累引导

主要推荐阅读描写活动,特别是班级联欢会的一些的文章,如自读课本的相关文章,《习

作指导》的相关范文、好词佳句等。 重点积累运用与上述写法渗透相关的语段。

主题单元 教学设计

习作主题分析: 本次习作是让学生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这正是学生写场 景的难点。指

导时,要充分利用范文《开国大典》,可选择《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景描写组织学生再阅

读感悟,看看《开国大典》一文是如何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的。

要想写好这篇习作,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习作过程中,要体现先说后写的原则,学生说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

生互评、互帮,或教师指导,让学生把选择的一个场景说具体,说清楚,说后即写。

2、本次习作是选作。虽然本设计是“写一个场景”的习作指导,但是教师应尊重学生的

选择权,不要强求一律。

3、习作中,教师要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重点指导。评改时,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评改中得到提升。但也不能放任自

流,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或引导。评改后,选用适当的方式充分展示学生的习作,使

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写法回顾:

1. 回顾《开国大典》一课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的最大特色是把“大典”活动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下面,我们来

看一看“开国大典”的两个场面:

【媒体展示,学生朗读】 会场布置的场面

①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点)

②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

③ 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④ 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不给予中华门。

⑤ 三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⑥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

⑦ 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⑧ 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面)

群众队伍游行场面

①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

② 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点)

③ 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④ 群众游行一在这时候开始。

⑤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

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一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

(面)

⑥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

万岁!”“同志们万岁!”(点)

2、引导讨论:

⑴在这两个场面描写的片段中,哪里是写场面的“点”,哪里是写场面的“面”?

⑵写“面”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空间方位顺斜来写的)

⑶找出由点到面的过渡句,体会句子的妙处。(承上启下,说明提示)

⑷说说场面描写中“点”与“面”的关系。(先写点后写面,由点到面。点是概括,和过渡

的句子,面是具体描写的句子。)

⑸说一说,在场面描写中,什么是点?什么是面?

3、刚才大家讨论理解课文中场面描写的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练习写一篇作

文。请大家读一读题目,明确要求。

4、【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师:什么是场景?

(场景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以人物的活动或自然和景观为中心的生活画面。)

这篇习作提出了三点要求:

<1>、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2>、突出重点,写出气氛。

<3>、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5、以《记一次拔河比赛》为例,按照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等环节,详细介绍场景描写

的方法及技巧。

6.师: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学校里,在上学的路上,在市场、商店或公园里,经

常可以看到一些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场景。只要我们认真回想这些场景的全过程,如场面的环

境、气氛,参加的人有什么表现,神态怎样。然后在其中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场面,作为习

作材料。作文时,首先应确定这个场面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写,也就是要表现一个什么中

心,围绕中心写出的场面才会生动具体,让人看后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习作积累交流:

1、“好词佳句”我知道

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七嘴八舌、争论不休 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摩肩接踵、

热闹非凡 生龙活虎、人流如潮、振奋人心、异常激烈、争先恐后 欢天喜地、喜笑颜开、

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兴致勃勃 山崩地裂、惊天动地、浩浩荡荡、排山倒海、气吞山河

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巧夺天工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

2、精彩段落可参照

读一读下面的佳作片段,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放风筝

风筝比赛开始了,五颜六色的风筝争先恐后地飞上瓦蓝的天空。嘿!风筝的式样可真

多,有“马褂”、“单脚燕”、“蜻蜓”、“金鱼”、“蝴蝶”、“孙悟空”„„它们在空中各显神通,

使人目不暇接。你瞧那翩翩起舞的“红蝴蝶”多艳丽,它好像在骄傲地说:“蝴蝶中间我是

王,我的美丽谁也比不上。”你看那猴王“孙悟空”多神气,手举金箍棒,两眼烁烁放金光,

扶摇直上。其中,王卫民扎的:“黄马褂”放得最高。他沉着、冷静,时而慢慢向后退,时

而使劲向后拉。风筝好像领会了主人参加比赛的心情,越飞越带劲。

拍皮球

一天下午,在校园的葡萄架下,围满了看拍皮球比赛的同学。参加比赛的同学,每个

身旁站着两个小伙伴:一个准备计数,一个准备计时。 这时只见裁判员张老师高高扬起

小红旗,大喊一声:“开始!”只见参赛的同学伸手飞快地上下拍动皮球,只听皮球在地上

发出“啪啪”的响声。“加油!加油!”围观的同学助威声此起彼伏。比赛紧张极了。有的

把球拍的高,有的把球拍的低,有的不留神把球拍到了别人脚底下,引起了小伙伴们一阵

欢笑声。小芳同学蹲着拍,把球拍得矮矮的。“一、二、三、四„„”随着计数员大声报数,

她全神贯注,眼睛盯着上下跳动的皮球,头上渗出了汗珠。突然,她脚下一滑,坐在了地

上,那球也一下子蹦得老高。正当同学们为她捏了一把汗的时候,她猛得又站起身来,用

手继续拍球。“71、72、73„„”计数员的报数声越来越响亮,围观的同学不时地发出喝彩声

和欢笑声。 这时裁判员大喊一声:“停!”一场精彩的比赛结束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了,我们在领略了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及雄才大略的同时,还学习到

了许多的写作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看看那位同学知识掌握的最牢固吧。

二、复习《开国大典》的写法

1、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大会盛况”第一个场面“宣布成立”中的感情、写作特点

(点面结合)。 。

【媒体展示课文内容】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

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

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2、以《记一次拔河比赛》为例。

师:你们参加过拔河比赛吗?请同学们以“一次拔河比赛”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我

们可以按照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的顺序来进行介绍。每个过程中,人物、表情、动作、

心理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指导作文

1.、师:场面描写,重在写好典型的人,典型的事,典型的果,典型的物。抓住典型要

细致描写,精心刻画,不能用一两句话带过去。描写细致,就是要详细刻画人物的神态、

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只有详细描写典型,才能突出场面的重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清楚描写一个场面,要注意考虑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再说什么,句与句之间,层与

层之间要清楚。

2.构思全文,在点评中习得写法

(1)自由构思全文,想想你打算如何写

(2)全班交流

3.出示作文纸,学生动笔写作

四、习作讲评

(一)总体讲评 针对全班习作情况做一个总体概述,起激励学生习作的目的。

(二)题目点睛

1.欣赏此次习作中精彩的题目

2.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三)佳作回放

1.请一位学生配乐朗读自己成功的习作

2.其他学生从多个角度说出自己的欣赏点

(四)亮点欣赏

1.自己圈出文中精彩的语句与段落

2.四人合作学习,大声地将你习作中的亮点之处读给你的伙伴听。

3.设置“精彩句段箱”,请学生上台抽取箱中的精彩语段,读给全班同学听。

(五)修改不足

1.出示名言,明确修改的重要性。

2.共同修改一篇习作。

3.布置作业:课后继续修改自己的文章。

范文:

校运会之接力赛

校运会的接力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运动场上,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李老师也跑来为

我们打气:“别急,好好跑,争取不掉棒,我们已经四连败了,在这最后一年里,无论如何

都要赢,你们瞧,我还带了照相机来呢!”

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我们班跑第一棒的同学像箭一样飞跑出去,不一会儿就取得了领

先的地位,拉拉队的同学们挥舞写着:“四十三班必胜“的小旗,卖力地大声音呐喊”加油”。

第二棒是吴纪娴,她迈着长脚使劲地跑,四十四班怎么也追不上,可能是被我班的气势压倒

了吧,四十四班的同学一慌,掉了棒,我们班把距离拉长了。可是,好景不长,我们班也掉

了棒,四十四班还没来得及欢呼,他们班也掉了棒。四十四班的老师连忙鼓励他们说:“不

要慌。”可他们哪里稳得住阵脚,个个都乱了方寸,全都乱成一团了。

我们班的同学一见他们掉了几次棒,精神都来了,跑得特别快,我一接到棒,便拼了命

的狂奔起来,周围的一切景物都模模糊糊的一闪而过,在同学们的”加油”声中,我联想到

了我们班胜利的情景,于是,我跑得更来劲了,但我害怕掉棒,等平平稳稳地交了棒后,我

才放心下来。

不一会儿就到了最后一棒,跑最后一棒的是谭斌,他六年级了才有一米三几的个子,人

瘦得就像根火砦棒,你可别小看他,他可是我们班的”跑步大王”,他胀红了脸,憋足了劲,

手跟着脚的节奏用力的一甩一甩,脚下像是踩了风似地,根本就看不清他的腿是怎么动的,

天啊!难道他用的是黄飞鸿的“无影腿”?虽然,我们班已经领先了一大截,但他仍然不敢

掉以轻心,生怕一不小心摔个“狗啃泥”让对方追上来,为了久违的胜利,我们全班一起大

喊:“谭斌,加油!。”谭斌果然不负众望,安全地把棒交给第一位同学。耶!我们胜利了,

“咔嚓”一声,李老师的相机把这精彩的一刻拍了下来,大家都欢呼雀跃,脸上笑逐颜开,

谭斌则被一大帮同学抬回了教室。而四十四班的同学个个垂头丧气,愁眉苦脸,有些女同学

低着头,跺着脚步,眼泪不争气地往下流,与我们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哈哈,看来笑到最

后的还是我们班。

回到教室,老师为我们开了庆功会,大家唱起了《团结就力量》这首歌,嘹亮的歌声

在校园里回荡。

佳作欣赏 :

升 旗 仪 式

每个星期一清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升旗仪式(除了雨雪天气)。参加升旗仪式的有校

领导和全校师生。

随着《运动员进行曲》的响起,同学们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像赶集似地奔向操场,参

加升旗仪式。 我们学校的升旗台没有那么宽广,也没有那么美观,但它却是神圣而庄严的!

当每个班的师生到齐时,大队部辅导员艾老师就会准时出现在升旗台上,用她那清脆

悦耳的声音郑重地宣布:“升旗仪式现在开始,第一项,请升旗手、护旗手出列!” 艾老师

话音刚落,三位训练有素的升旗手便迈着矫健、整齐的步伐走上了升旗台。

“第二项,请升旗手、护旗手作自我介绍。”艾老师说着,便把话筒递给了升旗手。升

旗手向台下敬了个少年队队礼,更开始了精彩的自我介绍,随后,两位护旗手也陆续作了介

绍。

第三项,也是最隆重的:升国旗、奏国歌。和着昂扬的《义勇军进行曲》,鲜艳的五星

红旗徐徐上升。护旗手和全体学生一旗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一直目送着

五星红旗升到旗杆的顶端。五星红旗在风中微微飘动着,是多么的壮观啊!此时,我不由自

主地想起了那些革命先烈,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在抗美援朝中„„,为了新中国的

诞生、为了国家的和平,用他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一股爱国情感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 “第四项,唱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们的歌声也许不那么标准,也许不那

么洪亮,但这是我们发自内心的感受。这歌声一定会传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难忘的拔河比赛

在绚丽多姿的如花季节里,我们又欢欣地迎来了"六一"国际儿童节。今年我们学校的活

动可多拉!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数拔河比赛了!

下午两点,老师带领我们来到操场,只见操场的左右两侧排着整齐的桌子,操场中间

躺着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象一条大蟒蛇一样躺在地上。大家听从老师的吩咐,站在桌子外

侧观看。前面2场是一年级与二年级,三年级与四年级比赛,虽然校长说低年级的同学可以

多出2个同学,但由于高年级同学的力气较大,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赢了对方,要数最精彩、

最激烈的比赛,要算我们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大战”了。

这时五、六年级同学东、西各站一边,拿起绳子,几个老师边帮我们排好队伍,边讲

比赛要点。双方同学严阵以待,做好了“冲锋打硬战”的准备。只听春风老师哨子一响,我

们赶忙拉紧绳子,身子微微向后一靠,两脚用力蹬着地,拼命把绳子向后拉。呀!红标志一

点一点地往六年级那边移动,眼看就要输了。老师和同学扯着嗓门大声喊叫:“加油,一二,

加油!”操场上一片加油声。可惜大家连拔河的大忌都不知道,紧张之中,绳子居然弯了,

让“敌人”有机可趁。第一回合我们输了。不过不要紧,还有两个回合。

第二回合开始了,我们吸取了第一回合的教训,尽量让绳子成一条直线,但双方同学

都死死攥紧绳子,恨不得脚下深深钉进地里,眼睛瞪得滚圆,脸儿憋的通红。这回两个班级

都不甘示弱,使出了吃奶的力气,红标志时而左,时而右。在一旁加油、鼓励的同学恨不得

也上场为我班出一份力气。毫不容易移过半边,本来可以转败为胜,不知为何,又被对方拉

了过去,我班的同学倒了一地。只见裁判宣布:“六年级胜出!”

顿时,操场上全是他们的欢呼声,我们却像泄了气的皮球。班主任在一旁鼓励我们:

重在参与,友谊第一,胜败并不重要。

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在下次比赛中争取获胜。

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教案篇三: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指导

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指导

小朋友:这次写梗概有什么具体要求呢?

老师:这次习作主要有五点要求:

1.选取一篇自己最近读过而且喜欢的文章再读一读,形成整体印象。 2.再次复读课文,体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分析文章的结构,写出每个段落的段意。 4.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归纳、整理,写成梗概。

5.读一读自己写的梗概,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或不通顺的地方,检查自己概括的内容是否准确完整。 小朋友:可以写什么梗概呢?

老师:可以写内容是多方面的。如 :电视剧的梗概、电影的梗概,长篇课文的梗概等等。 小朋友:如何练习写梗概呢? 老师:你选取故事性强的文章先自己多读两遍,形成整体印象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梗概,请听的人帮你提提意见或建议,最后再把梗概写下来。 因为故事性强的文章通常都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阅读时紧紧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一遍没弄懂可以多读一遍,还可择其重点部分多读两遍,“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为写好梗概作好准备。 这些都想清楚了,那我们就可以开始动笔了。 方法提示: 小朋友:写故事梗概有什么好方法呢? 老师:一篇比较长的文章,要想让读者在短时间里对它有所了解,就必须写好文章的梗概。虽说梗概只有短短几百字,但是“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要想写好一则梗概还是要讲究技巧的。具体来,可分成四步: 第一步:读。通过对原文的精读,尽可能地和文本、作者“对话”,了解原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一两遍读不明确就多读几遍,不到胸有成竹绝不“善罢甘休”。 第二步: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相信你通过以上四步就能写成一篇梗概,不过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梗概也不例外。成文后多读多改,梗概才能更精彩 小朋友:老师,您能结合课文举例子说明一下吗? 老师:可以。下面我以课文《开国大典》为例 第一步:读:找出《开国大典》一文的中心、顺序、详略内容及关键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大典盛况的经过可分为的三部分等。 第二步:抽:概括出段略大意。 ü 1949年10月报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大典的有各种职业的人员,总数达三十万人。

ü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

ü 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人山人海。 ü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就奏起国歌,接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政府成立! ü 升旗时,礼炮响起来,全场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ü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开始阅兵。 ü 开头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炮兵一个师,战车师,再接着是骑兵师。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飞过天空,毛主席先向天空招手。群众把东西向上抛。两个半钟检阅完毕了。

ü 游行队走出会场。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第三步,连:把段略大意连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1949年10月报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大典的有各种职业的人员,总数达三十万人。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人山人海。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就奏起国歌,接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政府成立!升旗时,礼炮响起来,全场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开始阅兵。开头是海军两个排,接着是炮兵一个师,战车师,再接着是骑兵师。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飞过天空,毛主席先向天空招手。群众把东西向上抛。两个半钟检阅完毕了。游行队走出会场。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温馨提示:所写的梗概应尽力做到:长话短说要简明;详写略写要分清;中心顺序人称都不变;关键要素说清楚。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一读别人的好

文章,我们可以学习别人的好方法。读读下面的文章,想一想,你有什么收获或启发。

例文一:

傍晚,我像一只快活的小鸟蹦蹦跳跳跑进校园,来参加“中秋赏月晚会”。一进入会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精心装点的主席台:一条横幅高悬在上方“欢度中秋,共赏明月”几个娟秀的大字特别夺目。横幅下是用彩笔绘出的红艳艳的苹果,黄橙橙的鸭梨,甜滋滋的葡萄,香喷喷的香蕉,多美呀!小伙伴们围在主席台下面,望着艳丽的大丽花,争芳斗艳的菊花,心里充满了金秋的快乐。

夜幕降临了,小树上的彩灯,一闪一闪就像明亮、快活的眼睛。大队辅导员佟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调说:“晚会开始!同学们,让我们尽情地唱吧,跳吧!”顿时,扩音器里播出了欢乐的乐曲,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一阵阵响亮的掌声,响成一片。你看,张明和孙磊说的相声,逗得大伙笑得合不拢嘴;一年级同学演的“小蜜蜂舞”,是那么有趣;五年级同学演的“丰收舞”更吸引人:只见舞台中央出现了一棵白生生、绿油油的“大白菜”,紫色的“茄子”、顶花的“黄瓜”、圆溜溜的“西红柿”,围绕着“大自菜”尽情地跳呀、唱呀,欢庆丰收的到来!

“月亮升起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我情不自禁地望着那夜空,多么美丽的圆月呀!它慢慢地、慢慢地升入夜空,是那么圆,那么亮,简直就像一个明晃晃的大圆盘。它把银色的光辉洒在校园

的小树上,映在同学们的脸上,更增加了欢乐的气氛。“噗——哧”,一声震耳欲聋的响声回荡在夜空里,放焰火啦!只见绚丽多姿的礼花竞相开放。有的像金色细雨,纷纷落下;有的像孔雀开屏,惹人喜爱;有的像长蛇狂舞,光彩夺目。“快跳舞吧!”小芳拉着我的手,进入到欢乐的海洋里。小伙伴们戴着各种美丽的头饰翩翩起舞,仿佛就像一个童话的世界:“小白免”一会儿蹦,一会儿跳,一会儿又消失在人群中。“嫦娥阿姨”托着红色的长纱,随着音乐节拍起舞,是多么轻盈呀!也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孙悟空”,一手持金箍捧,一手“搭凉棚”,左张右望,大概是在找“唐僧”吧,月亮升得更高了,披着月光,踏着节拍,小伙伴们沉浸在欢乐之中。

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教案篇四: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指导课

第八单元习作指导课教学设计

课题:《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课型:习作指导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一)最近目标:

1、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

2、学会运用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

3、学会在生活中寻找感人的材料,养成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怎样把事情写具体,写生动。

(二)课时目标:

1、使学生学会列作文提纲。

2、能按事情发展顺序记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3. 懂得作文的步骤.

教学重难点

确定写作材料,列好作文提纲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回顾课文,引出感动,理解感动。

1、回顾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感动

2、我们常常把感动挂在嘴边,那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呢?

3、回顾本组课文,用一句话说说本组课文的哪个地方让你感动。

4、小结: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老班长舍己为人的故事感人至深,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让我们久久挥之不去,小瑞恩为梦想而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为之动

容。感动不只藏在课文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感动无处不在,同学们,请打开你记忆的闸门,翻阅自己的心灵,回忆一下那些让你感动的事。(板书:感动的事)

二、打开思路,说说生活中令人感动的事。

1、交流感动的事,用非常简短的话概括地说一说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事。

2、小结,打动人心的不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感动往往就发生在一瞬间,一句简单的话,一个微不足道的举动,一个眼神,都会令人感动。

三、讨论交流如何把事写具体,写生动。

1、要想让你写的事也去感动别人,咱们还得讲究一些方法。下面我们再一次走进第八单元的文章重温那感人肺腑的故事,咱们来看看作者都是怎么把事情写得如此让人感动的。

2、讨论交流如何把事写具体,写生动。

写具体,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活动来描写 写生动,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叙事抒情,写景抒情,直接抒情

巧用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3、小结从课文中学方法,这也是学作文的一种途径。凭借课文的一个个例子,举一反你的作文能力甚至阅读能力都会越来越强。

四、动笔写精彩片段,并交流

1、刚才,我们获取了让你的感动故事能打动人心的法宝,现在请同学们带上法宝再次打开记忆的闸门,从众多令人感动的事中挑选一件写下来。由于时间有限,请写出你认为最精彩的片段

2、学生习作

3、大家分享感人故事。故事不仅写得感人,还要讲得有感情,才能打动别人。

4、分享别人的故事是有条件的,要认真听,听后要说出你的感受,提出你建议。

五、全课总结

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在一次次的感动中这节课书快结束了,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这课的收获,下课以后把令你感动的一件事完整的写下来,再加上精彩的开头和结尾,文好题一半最后别忘了给你的习作取一个新颖别致的题目。老师期待着分享你们更多的感人故事。

板书设计

一件令人感动的事

写清楚 起因 经过 结果

写具体 语言 神态 动作 心理活动

写生动 恰当的表达方式 巧用修辞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 提出学习任务:

学会把一件事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这节课,我们要交流、评改自己的作文。

二、回顾要求明确重点:

1、激发兴趣:选材时要尽量避开人们容易想到的材料,尽量选

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材料。材料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胜。

这节课我们来修改文章,争取修改出一篇好文章。

2、回顾要求,师生共同拟定几条具体要求。

1)内容具体,叙述有条理。

2)语句通顺,表达清晰,没有错别字。

3)典型事例,能够表现人物的品质或特点,或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4)字数500字左右

三、多种方式进行修改:

1、自已修改

2、同桌互批互改。

3、选两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评改。

1)学生读自己的作文。

2)利用大屏幕展示学生的作品,全班同学认真读这篇作文,先说一说作文写得不错的地方,值得大家学习,再说一说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应该怎样修改。

四、团队合作修改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互相读自己的习作,交换修改,老师随机指导。

2、学生读改前改后的习作,谈体会。

五、自读自悟再次用心改:

1、自改要求: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请大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要改过来。

2、自改。

3、读给家长听,听取意见自己再次改。

板书设计:

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选取事例(令我感动)

列提纲:按事情发展顺序,主次分明。

整体感觉:真实而不虚伪,具体而不罗

教学反思: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激发学生的修改欲望,让学生知道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来修改,降低修改的难度。

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教案篇五:写一个场景——人教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指导

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教案篇六: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习作教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 习作教案

一、回忆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作方法:

《七律.长征》:红军艰难、大无畏的精神。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中人物描写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二、运用写作方法

a.可以运用《开国大典》中描写场面的方法,选取一个场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

①师生共同回忆记忆深刻的场景,要紧密结合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

②要将场面描写得真实、具体、清楚。

b.可以借鉴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性格突出的人。 ①说说你要写谁的什么性格。他有哪些最能表现他性格的事例。

②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将人物的性格写生动。

c.介绍一部影视作品或者一本书,用写梗概的方法用文字介绍给大家。

①写出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说一说,请同学提出意见。②根据同学意见进行修改。

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教案篇七: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长征》是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把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

本组教材将“走近毛泽东”作为一个专题,目的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标高,不要盲目求深求透。

配合本组专题,在课后面安排了“综合性学习”“阅读链接”,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多项训练内容,即引导学生开展搜集革命领袖的故事,交流毛泽东等伟人的影片内容;读毛泽东的一些诗词作品;并紧密结合本组阅读和综合性学习进行习作练习。

学习这组关于毛泽东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伟人的人格魅力和作为凡人的情怀。“走近毛泽东”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的融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通过本组学习,力争让学生对领袖有进一步的了解,结合课文学会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喜欢阅读相关的书籍,积累丰富的语言。

学习目标:

1.认识本组生字,会写本组生字。正确读写本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4.理解可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6.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伟人毛泽东的事迹有所了解,但是还达不到全面了解的程度。《七律·长征》这首诗作,有好多学生知道,甚至有的同学都已经达到背诵的程度。但由于诗所描述的情景距离学生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对于诗作蕴含的情感和期间体现的长征精神,知之甚少;对当时红军所处的困难程度和那种无私无畏的精神,也不能很好的体会。教学时,一是要充分借助各种教学手段,注重形象感悟,尽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在电视、电影、书籍、文章中看到的实例,感悟课文中诗句的意思。二是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在对比中,帮助学生领悟意蕴,体会情感。通过“欣赏画面入境,通读课文排序,品读想象中生情,深读积累中拓展”等环节组织教学。开国大典前人们来到会场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文字画一个简单的会场示意图,而大典部分可以安排学生梳理大典程序和体会群众心情相结合,抓住“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展开教学。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阅读毛泽东的故事,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故事片。

课时安排:

10课时

25 七律·长征

教材分析: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颔联承接“千山”。作者先用“逶迤”和“磅礴”的夸张手法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手法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这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腾”与“走”的拟人化动态描写,使静止的山有了生气,大山与红军都灵动起来。此联可谓想象超绝,用语新奇,境界阔大,气象万千。

颈联承接“万水”。一“暖”一“寒”,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心理感受。作者以两种感觉互相对比,既表达了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的喜悦,又表现了夺取泸定桥的惊心动魄,足见红军的神勇无比。一“拍”一“横”也是以动写静的手法。此联对仗自然、工整,以自然环境寄寓无限感慨,极具气势。

尾联描述了长征的最后历程。翻越“千里雪”的岷山,其困难程度其实超过“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但这时由于胜利在望,心情舒朗,“喜”由心生,眼中望去的风雪交加路也就变得美不胜收了。最后以“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当。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4、 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5、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年代与革命战争年代相距甚远,因此课前应组织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中较难理解的词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故事片,或者帮助学生搜集一些

反映长征的文字、图片资料,以增加对长征的了解。

学生准备:搜集放映长征的文字、图片资料,并对诗作中的不理解的词语,提前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手段进行解释,了解或学会《长征》和《过雪山草地》等相关歌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板书课题:七律 长征)齐读课题。

2.什么是“七律”? “长征”怎样理解?

3.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4.课件播放:中国工农红军为了保存实力,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长征。他们跋山涉水,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度赤水,翻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战士靠着自己的双脚,纵横11个省,完成了举世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当时毛泽东主席回首长征途中的感人场面,心中无限感慨,提笔写下这首诗。

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1.请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请同桌互相读读、听听,纠正读错的字音。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3.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读准下列词语:

逶迤(wēi yí )磅礴(páng bó )岷山(mín )

解释词语: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学生可能质疑的词语: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三、感悟了解

1.默读全诗,边读边体会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圈出来,全班交流。(教师巡视)

2.质疑、解疑(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全班同学共同探讨,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涉及到理解全文的问题,教师可先板书在黑板上,相机处理。)

四、学习首联的两行诗。

1.同学们,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那么漫长的路途,他们一定走过了很多的地方,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万水千山、千山万水)要走过这么多的山山水水,红军一定是经历了什么?(千难万难,千辛万苦等)用一个字概括可以吗?(难)板书。但是红军怕吗?请你们大声回答。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学习解释“等闲”的意思,“只”字是什么意思?加上这个字,表现了红军面对困难怎样的一种精神?

指导朗读,读出轻蔑的语气。

3.指点:这首诗要赞颂的就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英雄气概,这两句是全诗的总领句,再读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首联两行诗,说一说意思。

2.请同学们快速读文,作者提到了几幅红军征难图?画出来。

二、细读鉴赏,领略诗境

全班交流,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a.“腾越南五岭”

b.“疾跨乌蒙山”

学法:通过语言文字理解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的精神。

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师:这五岭、这乌蒙是什么样的山呢?(老师边讲边画。)红军在翻越这些山的时候会遇到什么困难呢?那该怎么读呢?

(体会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师:那“细浪”、“泥丸”是什么样的呢?这“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为什么像“起伏的微波细浪”、“滚动的小小泥丸”呢?那该怎么读呢?

(体会诗句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师:红军就靠着自己的双脚,行走在这跨越四省、峰峦起伏的五岭上,越过了这巍峨高大、山势陡峭的乌蒙山,走出了1300多公里的崇山峻岭。多少的艰难险阻,在我们红军的眼中,都算不得什么!再带着感受读一读。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学法:通过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影像资料感受长征的艰辛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师:你能根据学过的课文说说自己的理解吗?能把它读出来吗?

(回忆《飞夺泸定桥》等课文,感受长征途中的险恶。)

师:让我们一起来重温那惊险悲壮,惊心动魄的战斗吧!观看相关的录像。

(感受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师:从这九死一生、背水一战、急流险滩、枪林弹雨、嘹亮号角、奋不顾身的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能把它读出来吗?

e.“喜踏岷山雪”

学法:结合时代背景理解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师: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

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

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读一读。

师:当时越过大雪山的只有“红军第一方面军”,毛主席为什么却说“三军过后”呢? (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但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所以,“三军”一词,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

师:克服了重重困难,胜利就在眼前,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兴奋不已呢?让我们把红军的这种胜利之喜、这种万丈豪情通过声音读出来吧!

三、加深理解,回归全文。

1.过渡:红军长征仅仅遇到了这五个困难吗?那毛主席为什么只写了五幅“征难图”?

明确: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可以体会到,在这25000里的长征路上,英勇的红军战士要走过万水千山,要红历过千难万险。我们不能单独地看这五幅图,应该把它们连起来看,它是由几幅画构成的包容天地、气象万千的历史画卷,包含了红军长征途中所有的艰难困苦,只是这些太多,说不完、道不尽,诗只选几个典型的画面作艺术概括。

2.带着感受朗读全诗。

过渡: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3.播放歌曲,烘托气氛,提升情感。

4.师:让我们带着对红军英勇无畏、不怕艰险、乐观向上的赞叹之情,再来朗读全诗吧!

四、适当拓展,推荐爱国读物

1.长征故事你已经读过的有哪些?

2.推荐如《丰碑》《草地夜行》等读物。

板书设计:

只等闲 (总起)

五岭→腾

乌蒙→走

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 金沙江→暖 (分述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

大渡河→寒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岷山→喜

三军过后尽开颜 (总结)

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教案篇八:五年级上册习作教案1-8单元

2

3

4

5

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教案篇九: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五年级上册·第八组

一、单元专题:

走近毛泽东 二、课程标准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

3、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4、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三、教材分析

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七律·长征》,一首中国革命的不朽史诗,革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现了毛泽东的艺术风格和高昂气概。《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青山处处埋忠骨》,情感细腻、真挚,毛泽东的那种常人的情感和不同常人的宽阔胸怀跃然纸上。《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毛泽东在花山村的几件事,体现的是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的高贵品质,深刻地表现出毛泽东既是伟人,也是普通群众。总之,这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读后,让人深深地感到毛泽东──他是杰出的诗人,他是伟大的领袖,他是慈爱的父亲,他和普通的群众在一起。 四、学情分析

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要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更要注重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学时,一是要尽可能地组织

学生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以帮助学生读懂课文;二是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读课文;三是要注意把握理解的要求,不要盲目求深求透,如,对《长征》一诗的理解,学生有所感悟、大体读懂即可。 五、单元学习目标

1.我会认23个生字,我能正确认读“读读记记”中的26个词语,会读写“23个生字,正确认读书写“读读写写”中的28个词语。

2.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再见了,亲人》中喜欢的段落。摘抄积累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3. 我能说出了解四篇课文讲述的感人故事的内容,说出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跟同学讨论文中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4. 我能说出作者的表达方法,(抒情叙事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通过环境、人物对话、

心理描写等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并学着运用自己的习作中。 六、单元重难点

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对学生而言,有诸多困难,加上本组是本册的最后一组教材,更要注重已有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 七、课时安排:10课时

1、《七律.长征》 2课时 2、《开国大典》 2课时 3、《青山处处埋忠骨》 1课时 4、《毛主席在花山》 1课时 口语交际 习作八 3课时 回顾拓展八 1课时

25、七律·长征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我能通过初读课文,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并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 3、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 学习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 学习难点

初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交流阅读的收获。 学习过程

活动4

(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

环节三 读句、释句

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水流很急,激流拍岸,给人以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上的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有寒气逼人的感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更让红军战士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过了岷山,心情豁然开朗,个个笑逐颜开,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

【评价目标二】 活动6

全班交流: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教

有感情朗读,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

师归纳。引导学生想象,说出

感?

自己的理解。

1.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评价目标二】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评价目标三】

【完成目标二】 【完成目标三】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同桌互背互默写,纠错。

【评价目标二】 指名说,齐说,同桌互说,纠正错误,加强理解。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环节五 归纳学法,拓展学习

教学反思

附:板书设计(第一课时)

25、七律.长征

首联 统领全篇 颔联 具体经过

颈联 具体经过 尾联 总结全诗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我能说出诗意,说出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3.我能通过反复朗读诗句,分析诗句,给诗分层,归纳各层意思。 学习重点

说出诗词表达的感情,背诵全诗词。 学习难点

1、 体会诗的感情,背诵诗歌。

2、 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学习过程

附: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万水 金沙 大渡 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6 开国大典

五年级上册第八组习作教案篇十:五年级上册习作教案

习作一

习作目标: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习作准备:

带上日记(记录口语交际内容)

习作时间:2课时

习作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 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五、誊写作文,制作小报

1.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

2.整理习作和收集到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期以“读书乐”为主题的手抄报.

第二课时

一、导入谈话

二、习作成功之处,师生共同评讲

1.出示习作,并让该作文作者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有什么感受?这篇文章好在哪里?

2.学生评讲,教师加以鼓励,肯定、引导并板书主要优点。

3.师小结

4.继续展示成功之处,其他同学点评。

5.小结:实际上每个同学的文章都有精彩之处、得意之笔。下面就请同学相互交流一下。

三、修改不足之处

1.出示例文,叙述不够具体的文章。

2.指名读这篇文章,小组讨论,怎样把这篇文章写得更具体。

3.各小组交流修改意见

四、动笔修改自己的作文

1.启发谈话:经过刚才的交流、互相启发,大家一定发现了别的同学写得更好的地方。现在我们就来取长补短,修改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

2.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反馈修改情况,教师总结指导

1.刚才大家修改了自己的习作,现在谁想让大家欣赏一下你修改后最满意的地方? 读修改后的习作片段

2.总结:通过今天的习作评改课,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但乐于写作,还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并灵活地吸收到自己的习作中,我非常欣赏你们这种虚心好学的精神,更佩服你们一丝不苟的写作态度。课余时间你们还可以继续交流。

六、范文

我读书 我快乐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比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失去翅膀。 新华书店,是我们一家三口最乐意去的地方,只要一有空,我们就会去店里淘书。尽管有时不买书,但是去书店看上几本,心里就会觉得比较踏实,感到非常惬意。每当淘到一本好书,我就会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像遇见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友。在书店里,我们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这正应了高尔基的一句话:“书中自有面包在。”

一个星期天,我偶然读到一本名叫《格列佛游记》的奇书。刚读了一段,就感觉自己已经“陷”进这本书里了。为了买下这本书,我狠狠心,咬咬牙,花掉了自己一个星期的零花钱。

我从书中了解到伟大祖国的风光是那样的秀丽,这与我感受到的一模一样:桂林山水是清奇俊秀的,杭州西湖是浓妆淡抹的,黄山庐山是云雾飘渺的,长江、黄河是波澜壮阔的,海南三亚的日出是迷人的,维多利亚海港的灯火是璀璨的„„

我尤其爱读古典诗词。在那如诗如画的意境里,我与李白一起攀登天姥山,采摘白云红霞;与李煜一起登上西楼,品味“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同李清照一起,在莲花深处争渡,共同领略红肥绿瘦的乐趣;与辛弃疾一起在黄沙道中观赏夜景,稻花香儿阵阵,多么让人留恋;与王昌龄一起在芙蓉楼送别辛渐,听着王昌龄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表白;同朱熹一起,在荷塘深处,倾听先生“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深刻哲理„„

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每天沐浴新的朝阳,让我在阳光下快乐成长。

习作二

习作目标:

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习作准备:

有关图片

习作时间:2课时

习作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三、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四、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五、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六、 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第二课时

一、师总评此次作文的概况

1.优点。

2.不足之处。

3.如何修改。

二、幻灯展示佳作

1.指名读

2.评改:好在哪里?

3.请小作者读读佳作或其中的小片段。

4.予以肯定、鼓励。

三、投影病文

1.投影病文片段。

2.各抒己见修改作文。

3.读读改后习作。

4.继续修改其他一至三个片段

四、分组互改

1.分配学习小组

2.互相交换评改

a.圈出好词佳句

b.改出不足之处

3.四人再交换改

4.取回自己习作,读读改改。

五、再次修改自己习作,师巡视个别辅导

六、范文

二十年后的家乡

今天,我乘坐飞船从英国回到了我日夜思念的家乡。

阔别二十年后的家乡完全与世界接轨啦!我的家乡已是一座全新的发达城市——太阳能城市。宽敞的公路旁边种满了各种花草树木,高楼与别墅错落有致,到处都是蓝色的太阳能转换器,建筑物的屋顶在太阳的照耀下闪烁着蓝色的光芒。这里没有烟囱,没有用煤气加热的装置。房屋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如彩色的金字塔,有的如金黄色的向日葵,还有的可以

跟着太阳旋转。这些房屋通过巨大的玻璃吸收太阳光,并在需要的时候才将热量释放出来。 在家乡,太阳能几乎被用于一切需要能源的地方。人们做饭使用太阳能炉,出门驾驶太阳能汽车,或乘坐太阳能电车、太阳能轮船,尽管其速度不是很快,但没有任何噪音。人们戴的手表、用的计算器、马路上的交通灯、工地上的安全灯、商店门口的广告牌、霓虹灯等等,用的能源也都是太阳能。

家乡不再有废气。太阳能汽车消耗的是干净的太阳能或太阳能转换的电能。汽车能源消耗完后,开到“加能站”去补充能量,就像以前的汽车开到“加油站”去加油一样。只不过这些“加油站”没有通常的那种油罐,替代它们的是一个个电源插座。驾驶员只需要把电池连接插头插到这些插座中就能充电。城市里也不再有烟雾和怪味。

家乡——沐浴在太阳光下的城市,没有噪音,没有废气,这真是太美好了!

习作三

习作目标:

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说明方法,学习写一篇说明性的文章.

习作准备:

1.准备各种写作的实物或图片

2.通过观察、参观、访问、阅读说明书等方式了解准备写作的物品。

习作时间:2课时

习作过程:

第一课时

一、确定习作内容

◆默读本次习作的要求,和同学交流一下.

◆确定习作内容.

二、作文指导,怎样写说明文

◆回忆一下说明文和一般的记叙性文章有什么不同.

◆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你准备从哪些方面介绍物品,用上哪些说明方法?(你的物品有哪些特点?如:外形、质量、用途、价格等,抓住突出的特点,用数字、举例、对比、打比方、生动描写等方法,具体描述物品的特点.)

◆可以适当运用一些资料,但不要大量抄录.

三、自主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互修改,完善习作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二、师总评本次习作情况

优点:

1.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去介绍。

2.能很好的使用所学到的一些说明方法。

不足之处:

1.没有按习作要求去写(题目拟定可以,而内容没有按要求写)

2.用词不准确

3.说明方法使用单一

三、佳作展示

1.师在批改中挑选优秀佳作,较具代表性的。

2.习作者朗读自己的佳作。

3.师生共同评议,予以鼓励肯定。

四、修改片段

1.投影有较多语病的片段

2.生讨论如何修改

3.师作引导,习作者自己修改

五、同桌互相帮助,给出修改意见

六、学生自己修改,师巡视个别辅导

七、范文:

荔 枝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产我国南部,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荔枝品种可多呢,有三月红、黑叶、禾枝、桂味、糯米糍,还有什么绣荷包啦,妃子笑啦,名称美极了。

荔枝属常绿乔木,野生树高可达30米,差不多有十层楼这么高了。荔枝树皮灰褐色,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实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光,喜暖热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冻。

荔枝果肉中葡萄糖高达66%,还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有机酸、果胶及大量游离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中医认为,荔枝味酸,性平偏温,具有生津止渴、补气养血、理气止痛等功用,尤其是病后体虚、气血不足、胃脘胀痛、胃阴不足及口渴咽干等症的食疗佳品,具有神奇的医疗保健作用。民间多用荔枝作药疗补品,《本草纲目》中有关于荔枝“生津、通神、益智、健气、益人颜色”等功效的记载。荔枝核中医临床上常用以散滞祛温寒,行血中之血,治因寒而致的疝疾或胃痛等症。荔枝壳还能治妇女血崩及小儿痘疮。

荔枝的食疗方法很多:儿童每天吃荔枝干10枚,可治遗尿;荔枝干果、大枣各7枚水煎服,每日1剂可治妇女贫血;胃寒腹胀,鲜荔枝30~60克,水煎后加红糖调服,有显著疗效。荔枝食疗方剂不胜枚举,确为果中绝品。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对荔枝曾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赞誉。荔枝虽好,但不可多食,否则人会感到恶心、四肢无力,严重的还会出现头晕、昏迷等低血糖症状,俗称“荔枝病”。告诫喜欢吃荔枝的人们,吃荔枝时可别贪心,适可而止。

习作四

习作目标:

指导学生习作,注意写清漫画内容,并结合习作表达自己从中得到的启发。

习作准备:漫画投影

习作时间:2课时

习作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写作

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同学们有的选择了一些小事,有的选择了一句格言或一幅漫画.今天我们就来写一写.

二、自主汇报.确定习作内容

学生汇报本次习作想写的是什么.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17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