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分析发言

| 报告 |

【www.guakaob.com--报告】

九年级政治分析发言篇一:初三政治质量分析报告

厦门市2007——2008学年度九年级(上)质量检测

政治科质量分析报告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政治科

一、命题的依据

期末质量考试依据教育部于2003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2007年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教材(粤版)命题。

二、命题原则

1.指导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探究性、综合性、教育性和时代性。有利于指导学校加强日常教学工作、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基础性: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严格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命题,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试题要反映课程标准对学生“三维”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杜绝繁偏怪题。

3.全面性:试题要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能力进行较全面的考查。

4.科学性:保证试题内容的正确性,避免出现政治性、知识性、技术性等错误。

5.适度性:试题难度比例适当,有利于各种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题目设置要有梯度,起点适当,坡度适宜。

6.规范性:严格按照命题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

三、考试形式、难度和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采用开卷笔试形式;试题难度值约为0.7,易中难题量的比例为

7.5:1.5:1;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部分约占40%,非选择题部分约占60%。

四、试卷的特色

(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这是《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也是中考试题改革的一个方向。从这份试卷来看,有些试题的情境设置采用了反映学生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的一些材料,从而拉近了试题与学生的距离。

比如,第21题。该题以获得全国道德模范的甘肃省平凉二中17岁的张晓同学为背景,考查学生“从张晓同学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哪些优秀品德?作为同年龄的中学生,我们应当怎样把张晓同学的优秀品质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像这样以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事例为载体的试题,有利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认识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真实能力。

又如,第25题。先介绍了某学校以“节能减排在行动”为主题开展了以班级为单位的探究性学习,请你也积极参与。

由此设置“活动与探究”的情景——小红收集到资料: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

(1)问:小红收集到的资料反映了我国怎样的资源状况?

(2)小辉问:节能减排分别对我国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切身

利益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小结:生态文明大家建,节能减排您支招。

上述这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使他们感到亲切又自然。这样的试题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他们展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实能力。

(二)视野广阔的热点问题

中考历来不回避热点问题。这份试卷涉及热点问题的题目仍占很大比重,而且热点问题考查的视野也越来越广阔。

比如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绩”、“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等热点问题,在这份试卷中显得特别引人注目,得到充分的体现,其角度也各有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有关的典型数据设置试题,仍然是一个重点。

比如,第25题,它以“小红收集到资料:我国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高出世界平均水平7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比发达国家高出2至3倍”为视点,设置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认识我国资源状况的能力。

再比如,第11题,以内蒙古自治区近5年来,生产总值以年均16.6%的速度增长,增速连年位居全国第一,被称作“内蒙古现象”,为视点,设置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认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这些材料新颖,数据典型,值得我们关注。

2.继续往年的以有关的具体事例设置试题。

比如,第3、4、5题,它以我国重大事件“月球探测”为视点设置选项,考查学生对“科教兴国”等问题的认识能力。比如,第21题,以“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等问题的认识能力。

以具体事例为视角设置试题,是历年考查的热点问题题目,为此,这类题目也是很值得关注的。

3.党和国家基本制度、方针、战略、国策的内容,仍然是试题设置的重要视角。

以党和国家重要决策的有关内容为载体设置试题,是历年中考热点问题考查的一个重要视角,今年也不例外,而且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深入。

例如,第22题,党和国家提出的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第23题,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此外,第4、5、7、10、11、12、13、14、17、18题等,也都属于这类的题目。

4.党和国家基本制度、战略、国策与本地实际相结合,成为试题设置的新视角。

比如,第13题,它将我国在文化交往中要坚持原则与厦门市贯彻这一方针采取的相关举措开展“厦门·中荷当代艺术交流展”相结合作为视点设置选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有关我国在文化交往中要坚持的原则问题的能力。第18题 它以“2007年“厦门经济特区建设25周年突出贡献企业评选”上榜的企业名单中,既有大型国有企业如航空港集团,也有外资企业如戴尔,也有民营业经济如中盛粮油集团”为背景设置选项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能力。

这样,既使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具体化,也使作为载体的情境更加贴近学生

生活实际,是随着中考命题多元化之后更多出现的一种热点问题考查的新视角。

上述分析表明,这次质检卷中涉及热点问题的情境设置,视角更为广阔,视点也很新颖别致,它为考查学生的真实能力提供了内涵串富、生动活泼的载体,也为我们第一线教师们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三)走向综合的创意设问

1.启示型创意。

例如第21题的设问直接从启示的角度入手:作为同年龄的中学生,我们应当怎样把张晓同学的优秀品质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答案要求是:此题是开放性试题,允许学生发挥,主要把握以下内容:作为中学生,要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几方面思考,培养自己优秀的道德品质,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2.辨析型创意。

例如,第23题,选择说理:某班同学围绕“现阶段是否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你赞同的是

A.现在人民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提倡艰苦奋斗已过时了

B.艰苦奋斗就是要过苦行僧式的生活

C. 艰苦奋斗是一种美德,我们要以它为荣

选择的理由:

再比如,第24题(1)的设问是: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你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上述的这种辨析型题目是我们这份试卷的亮点,关键点,也是创新点。突出考查学生的分辨是非,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考查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辩正思维能力,我们在教学和指导学生复习中应该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建议性创意。

例如第25题第(3)小题的设问是:小结:生态文明大家建,节能减排您支招。

4.举例性创意。

例如第24题第(2)小题的设问是:请列举厦门实行改革开放的典型事例2个。

上述分析表明,在这次的质检中,无论启示型创意、辨析型创意还是建议性、举例性创意,考查的内容都从单一开始走向综合。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很值得引导我们第一线教师予以特别关注。

(四)遵循《课程标准》,贴近课本观点

所有题目都按照《课程标准》进行设计。而且回归、贴近教材,如:第2题,来源课本第35页第22题来源课本第25页;第23题来自课本102页等。

(五)注意情景材料的艺术化

这份试题较好地借鉴漫画这一形象生动的艺术形式为自己所要考察的内容服务,整份试卷共5幅漫画,整个试题显得生动活泼。还有诗词、图片等作为材料载体的命题形式,一方面使试题材料更具多样性,另一方面又渗透了学科间的知识整合特点。当然,还采用了图表题——生态文明大家建,节能减排您支招。题目置了:生活中的现象——给政府的建议——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做,三个考查内容。这种考查形式不仅突出了图表题的综合性,同时采用文字表格使知识内容更加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和突出重点,另外阅读量的减少,也增加了学生

的思考时间。

总之,在中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年年都将有新的亮点出现。这些新的亮点应引发我们第一线教师的思考,从而引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为此,也应该成为教师新的关注点。

五、考试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2007年——2008学年(上)期末市初三政治科质检卷的全市平均分66.1分,及格率73.3%,优良率21.6%。从总体情况来看,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基础知识薄弱和解题能力低下这两个老大难的问题依然成为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我们看到有些考生审题能力、理解能力较弱;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知识体系构建不完整,基本概念掌握不扎实;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对一些开放性试题不适应;语言不规范、不完整;考卷中有的表述与教材原话不一致时,不能理解其精神实质;对开卷考试这种形式还不适应,不能合理安排答题的时间。如不会按照题目的要求举例,不会将材料和观点有机的结合,不会辨证地、多角度地分析材料,不会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在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掌握这两部分,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此外,活动类型、案例分析类型的题目学生得分率也较低。以活动题为例,如果我们的学生平时没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缺乏实践活动经验,那么他在作答时,没有真实感受,导致“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在表面上说一些,缺乏对活动内容、过程的深层次思考,这样的答案其有效率可想而知。等等。因此,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同时还要注意帮助学生多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以适应开放试题的要求。

六、对今后教学的几点建议

1.落实学生对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掌握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好基础知识关,转变思想品德开卷考以为就是抄书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知识要点的理解掌握,学会从现象到本质地理解主要知识点,而不是单纯地熟记知识要点。学会概括和综合,加强复习的综合度,训练学生综合思维习惯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加强审题技巧和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减少审题失误,学会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和解决问题。运用一定的创新情景题,训练学生在新情景中运用相关知识解答新问题的技巧。

审题:

A、审材料:抓住关键字句。

B、审设问:一字不落。不放过任何一个要求。

3.注重学生答题规范的指导,解题能力的训练,读图能力训练,提高知识迁移创新的能力,减少答题不完整性,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加强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教会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地适用知识,而不是生搬硬套。教给学生解题方法和思路,掌握开卷考的基本方法,抓好解题规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要答好题:

 优先原则:最明显、最突出、最有把握的知识点写在前面;

 谋篇布局:答案要标序号,分段落,知识表述要完整,字迹尽量工整;  加法原则:尽量考虑多答什么,而不是不答什么。要善于从题目材料中去寻

找答案思路,问题与材料要做到有机结合。要懂得看分值来确定答案量。

4.注重学生行为的养成,让学生从深层处理解教学所要达到的情感教育。

5.关注时政热点,时政教育,将时政有机渗透到平时课堂教学,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事家事天下事”,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教材知识观察理解分析时政现象、社会现象的能力,特别是注意联系厦门市改革开放的实际和社会热点,搞好复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确实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6.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对政治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安排学习时间。政治学科基于考试特点和学科特点,我们应给予其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端正态度,把课堂45分钟用好、用足。

7.关注课标,回归课本。以“材料在外,答案在内”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巩固基础,提升答题的完整性,思考问题的全面性,让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技巧。对教材的相关知识点,应引导学生善于变通,深入领会,掌握基本要点,既要回归生活,又要回归教材。

8.“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想方设法培养学生学科兴趣,畅所欲言,共同讨论、共同组织归纳答案,共同梳理相关知识点,提高复习课效率;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注意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

九年级政治分析发言篇二:九年级政治教学质量分析报告

温泉县 2013 年 秋 季学期期 末考试

政治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一、考试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考试试卷是县教育局统一订购的、由新疆教研室出题的试卷,考试由学校教务处安排按照期中考试成绩分考场单人单桌的方式进行,阅卷由学校统一组织,召集本校政史地组及其他教师进行流水阅卷,从而保证了良好的考风考纪,公平、公正、如实地反映了学生的考试成绩。

二、考试成绩统计:

三、试题评价:

本次试题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合理性的特点。具体说来:1、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容量适当,试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社会性。全卷由两大板块组成,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部分。其中此次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不算很难,也易得分;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2、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试卷考查的内容基本覆盖了九年级一至八课的主干知识,紧扣新修订的“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非选择题部分试题选材贴近学生生活,也是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常识。3、注重能力的考查。考查学生通过活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试题选材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试题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事例、情景作为背景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进行判断和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如:承担社会责任,社会不文明行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等题目,较好地贯彻了思想政治课的方向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等。

四、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客观题答题概况:单项选择得分率较低,由于难度不大,只要细心,认真作答,学生一般均可取得较高的分数。可是实际却是得分不理想,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掌握不到位,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差。

2、非选择题(26)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掌握情况,从卷面可以看出四分之一的学生答题非常准确,还有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几乎空白,书写凌乱,概念模糊。

3、材料分析题(27、28)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中国梦”时事政治结合课本,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失分率较高,有部分同学回答过简,显示知识缺乏。对于身边不文明行为,学生解题能力薄弱,答题规范不严谨,同时分析整理语言不到位,学生审题不严谨是最大的问题。

五、改进与建议

1、抓全体学生,面向大多数。由于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它可以在比较在一定时期内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我们要对每个学生负责,即使无升学希望,也要让他们了解一定的国情、国策,当有些学生结束学生生活后,能有一定的政治素养。我们不但要提高成绩,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2、加强开放性试题的训练。每轮复习都要拿出专门课时进行训练,教给学生答此类问题的方法和要求,尤其是得分点。对知识点中运用、体会、懂得类要求,自己抓社会敏感问题,大胆对学生进行训练,尤其要以运用、体会类放在首位。

3、加强习题的筛选。我们能接触的到好的辅助材料不多,很多学校用的其中一本不错,但不能完全满足复习需要。因此,教师不能拿一本习题集从头做到尾,要从几本中选择针对性强的试题给学生。复习课一定要做到复习与练习并重,这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复习。

2014年1月8日

温泉县初级中学

九年级政治分析发言篇三: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2012-2013年实验中学第一学期

期中检测思想品德

灌南县实验中学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2012-2013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思想品德

期中试卷质量分析报告

灌南实验中学胡遐萍

一、试卷总体评价

本次思想品德测试试卷是对九年级半个学期以来所学知识(1---7课内容)的考查,本试卷注重体现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试卷难度适中,题型结构合理,图文并茂,内容鲜活,语言简洁。试题力争求活、求新,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有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再现,同时也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既考察教材的基础知识,又考察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了能力立意与情感立意的宗旨,符合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相统一的要求。具体来说,试卷有三大特点: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重大时政热点,突出时代性。

试题涉及的时事热点有:莫言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第1题);奥巴马连任总统(第2题);十八大的工作报告(第3题)神九飞天与天宫对接(第4题);

2.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凸显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如问题探究第18题是以我校我校设立诚信考场为背景材料,然后围绕“诚信”相关知识出了四个小问题。

3.注重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

试题既不回避教材重点、时政热点,又不照搬教材和时政观点,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归纳能力。如17题,重点考查的是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 但它不是直接地问,而是以辨析的形式出现,好多学生不知道怎么答题。

二.试题得分统计及分析

1.得分抽样统计:以九(7)(54人)和九(3)(55人)两班统计

试卷总分最高分:39分,最低分:11分,平均分:28.8

分析: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16个小题,计16分。主要考查学生对时事知识和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要求较为浅显,但学生回答不是太好,大部分考生的得分都在12-16分之间。其中1-4题为时政知识题。第1、4题老师课堂曾经讲过,学生得分较高,第2题老师讲过,学生基本也得分,考生错误较多的是第3小题,十八大报告内容老师课堂没讲,所以得分很低,四个题平均得分为3分,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时政不重视,第5-16题为教材基础知识题,该部分选择题总体来说相对简单,难度不大,但不是对知识的简单记忆,而要理解才行,所以得分率相对较高,说明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失分较多的选择题是第8和16小题,可能是由于审题不清,没有正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内容,再加上对课本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缺乏理解运用能力。从学生错误的情况来看,学生疏于教材的基础知识,不愿意花时间去熟读和理解教材,在平时对时政关注不够,从而造成失分偏多。

第二部分是主观题,17题得分相对不高,主要是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和基础知识不牢固。其实本题重点考察的是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但不少考生背不上,得分很低,平均得分在5分左右。18题,重点是对学生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的考察,考察的内容是诚信的相关知识,不少同学对第三小问诚信的价值说不出,所以这一问失分较多,而其他三个问较为简单,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答题较好,,平均得分在8分左右。

三.考生在答题时存在的问题

1.审题不清或不仔细

不少考生在未审清题意、未弄懂题意的情况下就开始答题,结果造成答非所问。如有的考生回答17题第(2)问时,认为是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其实本题只要答出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即可得分,不少同学忘了答依法治国的含义。

2.回答问题不全面,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

如17题的第(1)问,题目问:两则材料体现了教材的哪些知识?好多同学不懂怎么答,胡乱写,答不到要点,得分率特别低,平均为50%。

3. 基本功不扎实,无专业语言,语言组织能力不强。

许多考生在答题时大量使用生活用语(大白话),表达不规范。如18题第(3)问“为构建诚信校园提供理论依据”,不少学生答不出,可见对教材的相关知识的欠缺,在回答“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践行诚信?”时,不少考生乱写,都是空话,反映了考生语言组织能力太差,思维逻辑能力较差,不知从哪个角度答题。

4. 答题要点不明,创新能力欠缺

在阅卷过程中发现,考生均是从日常训练的解题思路来解答,未发现比较新颖的答题角度和语言组织。还有一些考生纯粹是为了拼凑答案,不管怎么样反正写得满满的,阅卷人员看半天找不出相关要点。

5.书写不规范,字迹非常潦草,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

四、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

1.认真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要从面向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高度,从强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认识中考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把课程改革、考试改革、教学改革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中考改革对初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同时,要根据中考改革的要求,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教学,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2.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突出学科主干知识的学习。

平时教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梳理、归类和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做到:

(1)从知识的整体中去把握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的规定性;

(2)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理解,不仅是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理解,而且还要对教材内容重新加工、提炼,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

(3)要把知识学活、用活。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做到能随时将知识线索从大脑的记忆库中调出来,又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把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着力点。并且通过围绕社会热点,开设相关专题,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创设情境来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

3.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政治中考命题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关心或面临的重大自然和社会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以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切不可到复习最后阶段才要求学生背时事政治,而应将时事政治的学习和掌握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和学习中去。要引导学生把基础知识和当前的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寻找结合点,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特别是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科技,关注环保,从材料中汲取营养,拓宽视野,把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获取的新观念、新理论、新科技、新信息和所学知识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训练是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的必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表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进行科学训练,教会学生怎样审题,怎样答题,对训练题、考试卷要及时评讲,讲评时不要学生去记住答案,要达到巩固基础识,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的目的。教师应注意从答题的每一个环节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组织答案,学会科学表达。要经常指导学生用思想品德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不用口语答题,注意书写的规范性,卷面的整洁性。

九年级政治分析发言篇四:九年级思想品德试卷分析报告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试卷分析报告

薛百中学 马能远

一、试卷整体评价

此次期末试卷,含两个大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试卷以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试卷还对时政知识加以考查,突出了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

二、成绩分析

此次测试,总体来看,班级之间相差不大,以一班稍为突出,但总体成绩偏低。各班优秀高分者少,大部分学生的成绩集中在20–30分之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选择题的8、9、10、15题错误率较高,很多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还有非选择题有关对“十八大精神知识”的理解,可见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2、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

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

3、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第10题,这道题有很大的灵活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可有些同学思考过于拘泥,思路较狭窄,而导致失分。

4、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第9题问题中已经明确提示,如不仔细审题,就会答错。

四、原因分析:

1、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不高。一是很多大题背诵起来难度较大,不愿意在此花费更大的精力。二是题目的综合性很强,不容易得高分。三是学好了政治也没用,家长也都强调语数英主科。兴趣不高直接导致学生的偏科严重,这在各个班中都非常突出。

2、学生对时政的关注不够。

3、基础性的知识背诵不扎实。平时应该教给学生一点背诵的技巧与方法,注意经常复习,加大检查力度,促使学生将基础知识记牢。

4、读题不认真,对题目的理解有一定偏差,导致做题出现失误。

5、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不高。一是明明想到了,但却不能选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述;二是积累的政治用语少,涉及国情、国策、战略等等应当尽可能的使用准确的政治用语。

6、书写潦草,不分条也不分纲,卷面很乱,再加上错字,难以

辩认。

7、自己虽然是一位老教师,但做为思品课的一位新教师,教学经验明显不足。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点结合。缺少这种意识、能力、更缺少实际的行动。

8、课堂上讲得多,留给学生的时间少。无法在课堂上将练习处理完,只能留给学生时间来做,做题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9、作业、背诵的检查力度不够,方式、方法有待于改进。

10、教学时间比较紧,为了进度,没有复习的时间。缺少对有关题型的针对性的指导。

五、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1、强化基础知识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选择题错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一环扣一环,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材料分析题也就更难了。要以课标为纲,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稳扎稳打,适当综合,分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归类和疏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组和整合。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考试命题方式是灵活的,但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知识。设问非常灵活,答案却非常简单,教材知识不熟悉,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即使审题准确,也难得高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社会生活,关注成长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时政热点、社会生活、学生实际生活

问题,依据所学课本知识,进行深层次及多角度思考。在平时,应要求学生多收集整理一些与教学重点知识相关的资料,根据教材所学,指导学生分析解决这些问题。不断地坚持问题带考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多层次、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注重对学生应试技巧能力训练,加强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习惯。审题、解题、答题、表述、书写的规范和完整,既是考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在讲练当中,对规范应长抓不懈,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量运用政治学科的专业用语,做到格式正确。语言规范,紧扣问题,条理清晰。

4、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学中要大力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处理好两个转变: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为中心”,以“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重视改革“教法”,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和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2014年1月9日

九年级政治分析发言篇五:九年级政治期末试卷分析-严翠莉

中坝镇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九年级思想品德分析报告

一、试卷评价

(一)试卷结构

此次期末试卷,含两个大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选择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材料分析题共40分。试卷总分100分。

(二)试卷特点:

1、此次试卷以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基础知识,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选材、立意等,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能联系生活实际。突出了诊断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注重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体现了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2、试卷覆盖面广,题型灵活,在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的同时,也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情况。

3、试卷紧扣课标,突出了知识点,选择题较为新颖,角度多样,充分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试卷难度系

数较高。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思想品德的学科特点。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对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抽样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选择题的第1、2、13题错误率较高,同学单凭个人感觉答题,忽视了基础知识是答题遵循的依据。“民族精神”很容易被同学所混淆,但学习过程中如若对这一基础知识掌握清楚就不会答错。这个问题是教材中的内容,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浮浅地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扎实。

2、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略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放弃了材料。例如35题的材料,表面看上去脱离教材知识点,其实在材料中隐含着相关的知识点,此题是理论与巧妙相结合才能答得恰到好处的。

3、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使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材料分析题23题,这道题有一定的灵活性,与现实社会联系较为精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可有些同学思考的过于拘泥,思路较狭窄,理论和实际脱节而失分。

4、学生审题不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的信息。答案偏离设问指向,材料第25题是涉及到“改革开放”中的知识。如不仔细审题,就不能领会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三、今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这次考试中学生表现出的问题,我觉得教师今后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注重答题训练。教师应注意答题的训练与点评,强化答题思路,答题方法,答案组织的训练与指导。

2、审题要准。首先,要看懂题目,其次,要找准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认真选择解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最后,按照题目要求确定解题步骤,组织答案要点,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3、强化基础知识的训练。万变不离其宗,基础知识是根本,判断题错的原因大多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一环扣一环,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撑,材料分析题也就更难了。要以

课标为纲,以课本为本,注重基础,稳扎稳打,适当综合,分层提高。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归类和疏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实现知识的迁移、重组和整合。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贯彻理论实际的前提,也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考试命题方式是灵活的,但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知识。设问可能非常灵活,答案却可能非常简单,教材知识不熟悉,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即使审题准确,也难得高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抓基础知识入手,帮助学生树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4、注重对学生应试技巧能力训练,答题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规范习惯。审题、解题、答题、表述、书写的规范和完整,既是考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途径。在讲练当中,对规范应长抓不懈,严格要求,才能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尽量运用政治学科的专业用语,格式正确,语言规范,紧扣问题,条理清晰。

5、转变教学观念,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在教学中要着力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做好两个转变: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变为“学习者为中心”,以“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重视改革“教法”,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和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6、注重“内化”和“践行”,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之,在今后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才可能收到既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又能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效果。

四、对本次质量检测考试程序及考试过程总结说明. 九年级历史定于2013年1月4日下午4:30—6:00在全区各校统一开考,监考老师认真负责,学生能够认真的答题,在考试过程中没有发现作弊的现象。在整个考试过程中校长、及校领导来回巡视督察,均未发现任何违纪,违考现象。

五、对本次质量检测考试命题、印刷、组织、安排等方面的意见。

本次考试命题紧扣教材,内容全面,难易适中,能够很好的考查学生一学期以来的学习情况。试卷印刷清晰,组织严密,考试安排合理。

九年级政治分析发言篇六:九年级政治期末试卷分析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思想品德学科试卷及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评价:

本次期末考试试题命制依据课标,紧扣教材重点考查了八上册九年级全册的基础知识,试卷满分70分,按照中招试卷类型出题,选择题20分,非选择题50分。本次考试在考核基础知识为主的同时考察了一部分热点时政,考试形式为闭卷。结构合理,题型新颖,考查重点明确,难易程度适中。

1、命题类型:

本次考试共设以下四种题型:

(一)、选择题。共8个。选择题部分总体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得分率不高。单项选择8分,得分率在80%。不定项选择12分.得分率在70%。其中第4、6、7、8题错误较多,失分的原因是考生对课本知识认识不清,做题不认真分析造成的,其中错误最为明显的是第四题和第六题,第四题一部分学生选择C答案这说明学生没有认真审题,第七题一部分学生选择A选项说明没有认真读题最后几个字是强国之路、强国之路是什么学生很清楚但是在这个题里边没有读懂。

(二)、辨析题。属于双观点对话式的材料辨析,第9题辨析题学生得分率不高,学生大部分得分在6、7分左右,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审题时不注意分析做题思路不知

道如何去答题,另一方面学生知道做题思路但不知道如何总结语言,要不就是总结不全面,从学生做的辨析题上来看学生的课本基础知识掌握还有待遇提高。

(三)、第10题学生得分率较高,大部分学生得分在8、9分左右,主要是第二问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有部分学生做不全。第11题第一问我国为什么要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这一问学生做的不是很全面。

第12题得分率不高,第一问请你列举近年来国家和我省开展了哪些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相关评选活动学生基本上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相关评选活动所以答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因此第三问学生也不知道如何去作答,第13题结合时政考察南水北调第一问学生做的不是太好不知道说明了什么,第二问学生在回答的时候不知道结合河南去作答,总之学生无从着手。总体来说还是学生对时政了解太少不熟练造成的。

总之,本试卷,题目新颖、结构合理,难易适中、考查重点明确,分值设计得当,与中考题型完全一样,指导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策略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九年级思想品德成绩统计:(参试人数:312人)

三、卷面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不扎实。一些基本知识点不过关。如第5小题、第4小题、第6小题第8小题学生部分问题答错的主要原因是书本知识不扎实教材内容不熟悉。

2、回答问题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例如:第11小题第2问、第13小题的第三问部分学生只能从某一个角度作答,思维很狭窄。

3、学生对一些重点、时事材料的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特别是第13小题。很多学生知识掌握了但不能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同样也有一些学生因为知识掌握不全面,理解运用就不到位,很多同学对这样的提问不能领悟,导致这个题作答的不好。

4、答题不够规范,语言表达不明确,条理不清,有很多学生答题条例不清晰,书写混乱。

四、对教学的启示及命题建议 :

1、抓实基础知识过关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逐个过关落实检查。

2、利用班班通教学平台,及时引入时政教学,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对学生要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及正确运用学科术语的能力。

4、及时进行学法指导和四种题型的解题思路指导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如何提取试题和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学材中的对应信息点对接起来这样能力的培养,利用时事政治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时事资料的能力。课堂上多分析一些时事资料,培养学生分析时政问题的能力。

5、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6、加强学生对解答辨析题和开放性试题方面的训练力度,作为专题进行训练。

7、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材料背景下,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知识,周全的分析问题,科学的解决问题,努力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综合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逻辑推理素养。

九年级政治分析发言篇七: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分析会发言稿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中分析会发言稿

白杨中学 于艳

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大家好!受学校的委托,现在把期中考试情况以及我们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跟大家作一交流,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九年级各班考试分析情况如下:见期中考试表。根据本次考试成绩与去年相应考试成绩比较,要好于去年,这次考试成绩45分以上的学生有24人,而去年学生数多, 45分以上只有十几人,但与其他学校比有一定距离,还有许多不应该失分的地方,分析其原因如下:

1、教材不熟、基础不牢、概念模糊

如选择题基本是1—6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学生概念薄弱和基本概念的记忆理解不到位,导致失分。有的学生拿到试卷眼睛看题目时,根本不知道考的是那一课知识内容,原题答案就在书上,就是不知道答案,一片茫然,说明对教材完全不熟。

2、信息的识读、分析、归纳、甄别能力较弱,对深层次隐性信息无法拓展和深化。 材料解析题中,材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如何准确地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对解题非常关键,要特别重视审题。如第33题第1小题,学生由于没有认真审题,导致误答,其答案就是要你根据给的材料“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的优秀品质写出来就是,而大部分学生回答的是怎样向他们学习。

3、答题规范欠缺,语言平淡、苍白

如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不能很好的使用学科专业用语来叙述,叙述过于口语化,措词不当等,导致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知识面狭窄。 今后教学打算

1、注意学法与教法的结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是学会构建知识。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整合知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识,从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识。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做到:①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理解,不仅是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理解,而且还要对教材内容重新加工、提炼,对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概括;②要把知识学活、用活。对所学知识加以整理,形成知识体系,做到能随时将知识线索从大脑的记忆库中调出来,又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把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着力点。并且通过围绕社会热点,开设相关专题,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创设情境来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

2、要学会积累知识。

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灵活运用。从选择题答题看,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基础知识不牢固。对基础知识“不去死记”,“但要记死”。复习每一课考点,要在理解运用中记住,即要先整理知识结构,理顺知识发展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用讲述的方式,做到思路清晰、准确无误地叙述出来,而不是搞抄作业式的背诵记忆。死记是无意义的复习。

九年级政治分析发言篇八:九年级政治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一、本单元的地位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紧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展开。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只有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勇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第一单元的主体内容,为后面讲述认清基本国情、肩负使命等教学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

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和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组成。其中,第一课有两个框,第二课有三个框。

三、探究活动建议

1. 设计目的

设计本主题探究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让学生在承担责任中既感受到压力,同时感受到成长的喜悦。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不是到了九年级才开始培养责任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同学已经承担了不少责任,

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这些行为是无意识的,甚至是被动的。主题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承担责任的实际情况,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从而负责任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2. 操作建议

首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初中阶段的生活,列举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会承担哪些责任,还有哪些责任应该由自己承担,但自己还没有主动、自觉地承担。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体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从而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另一方面也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些责任自己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来,而不很好地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既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不能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尽责。

其次,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是如何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例如,自己第一次骑车去学校,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照顾生病的同学,第一次出一期黑板报等。每一次承担责任,带给学生的可能既有紧张和劳累,也有喜悦和成功。无论什么样的体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是有益的。

最后,让学生每个星期记录并总结自己一周内承担责任的基本情况,包括自己主动承担了哪些责任,还有哪些责任自己没有很好地承担,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一个月后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也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探讨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并交流承担责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掌握的方法。

3. 应注意的问题

(1)提示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的角色不同,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回顾和思考自己在不同角色中(如作为学生、子女、公民等)承担责任的情况。

(2)引导学生体会承担责任的积极意义。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有各种体会和感受。教师宜引导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克服困难,体验酸甜苦辣;不敢承担责任、逃避责任的行为,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

(3)鼓励学生自觉承担责任,在承担责任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承担好自己责任,需要一定的能力作为基础。教师宜启发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来的,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起责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

一、本课设计意图

1. 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

能力目标

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 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

社会越发展,越需要负责任的公民。个人的健康成长、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责任感的支持。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在培养责任意识方面,中学生面临这样一些问题。

一是“责任”的概念模糊。一些中学生认为责任只是对成人或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与自己没有关系;一些中学生对责任的范围认定比较狭窄,认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应该承担的责任,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就不属于责任范围之内。

二是不能全面认识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一些同学在承担责任后获得回报时兴高采烈,一旦付出代价则垂头丧气;一些同学面对责任采取能躲则躲、能逃则逃的态度,不能清楚地认识到逃避责任的后果,如失去人们的信任,受到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等。

三是对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斤斤计较,一旦不能如愿则怨天尤人。

四是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忽视或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没有勇于承认错误、自我检讨的勇气,是衡量中学生是否具有责任感的重要标志。中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但自由与责任是统一的。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拥有更多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意味着负有更大的责任。一个人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自由。例如,我们在马路上骑自行车,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自由地在马路上来往。一些中学生往往只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犯了过失或错误时,缺乏承认错误的勇气。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反省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责任的概念,让学生学会评估承担责任的回报和代价,理解无私奉献的行为对个人、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对培育“四有”新人是十分必要的。

(2)课标的具体要求

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二、本课内容结构及整体教学建议

1. 本课内容结构

本课由两框构成,第一框“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主要帮助学生了解责任的概念,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知道自己应对自己负责,同时社会中的每个成员也应对他人负责,了解不承担责任的后果。第二框“不言代价与回报”,使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意味着回报也意味着代价,要学会承担责任,更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对那些无法逃避的责任要积极地面对,对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们要心怀感激之情。

2. 总体教学建议

(1)课时安排

4课时,每框2课时。

(2)课前准备

在上课前,教师宜了解学生在家庭、学校等方面承担责任方面的情况,可以事先召集部分同学进行座谈,从正反两方面收集典型事例;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负责任的表现及不负责任的后果;让学生收集先进模范人物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事迹。

(3)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讨论、教师指导为主。根据教材提供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让学生在活动中呈现认识上的模糊、矛盾之处,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启发。

(4)社会实践活动

一是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要求学生以“学会承担责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并记录一个月中自己承担责任的实际情况,在班上进行交流;二是收集那些不计个人得失、乐于奉献社会的模范人物的事迹,在课堂中进行交流探讨。

3. 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九年级政治分析发言篇九:九年级政治成绩分析

九年级政治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九年级 魏春芳

期末考试已结束了,学生考试成绩不是很乐观,距离自己预期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为防后患,仔细分析自身和学生的各方面原因,总结经验,以备做好今后的工作,现分析如下:

一、试卷分析

本试题为闭卷考试题,共两个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占50分)、第二大题为主观题(占50分),试卷覆盖面广,紧扣课标,突出了知识点,选择题较为新颖,角度多样,充分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试卷较为简单。

二、成绩分析:

三个班的平均分为78.5,还存在3个劣率,14个不及格的。

三、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试卷和学生的成绩,结合学生自己的反思,感觉成绩不佳的原因如下:

1.基础知识不扎实,有不少同学因为不注意及时巩固,致使基础知识上丢分。

2.审题能力不强,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如;26分析说明题学生对辨析的问题不做辨析,直接回答,不明确题意,对知识以外的细节不会分析,更不会用所学知识全面地回答。

3.答题技巧欠缺,尤其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要么三言两语,要么照抄书本,不能全面地回答问题

4.在回答问题时,语言不规范,意思表达不清楚,抓不住重点。

5.作为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督促的还不够耐心,对于材料的分析指导不到位,对于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也有欠缺。

四、补救措施: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拟定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1.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并通过基础训练的练习题加以训练和指导。

2.注重答题技巧的训练。教师平时应注意答题的训练指导与点评,强化答题思路,答题方法,答案组织的训练。

3.审题要准。首先,要看懂题目,其次,要找准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认真选择解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最后,按照题目要求确定解题步骤,组织答案要点,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道理。

希望通过分析总结,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争取把成绩跨上一个新台阶。

九年级政治分析发言篇十:九年级政治试卷分析

10月月考政治试卷分析

蔡小江

本次考试卷面分为50分,其中客观题(选择题)20分,主观题(简答分析题与反思和问题探究题)30分,考试时间与历史合堂考试共90分钟,采用闭卷的形式。

下面就考试试卷做进一步的分析:

一、试题分析

该套试卷的出题范围是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本次考试最高分49分,最低分8分,最多集中在24-----40分之间,总体也呈现等次分明态势。

客观题是选择题, 分值是20分,每题2分。该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主观题:第一大题简答题,共12分。主要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与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第二大题为材料分析题,分值12分,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第三大题为探究活动题,分值6分,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体来看,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

二、主要错误类型

1、一些学生对书上的基本基本概念认识不清,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不强,欠灵活,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理论是理论,运用不到材料中去。

2、回答问题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思维很狭窄,视野不开阔。

3、学生对一些重点、热点时事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还比较欠缺。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知识学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一些学生因为知识掌握不全面,运用能力和概括能力弱,不能对此材料进行正确分析,以至于答非所问或答题不全面。

4、答题不够规范,语言表达不明确,条理不清。例如,有很多学生答题条例不清晰,书写混乱。

5、基础知识不扎实,一些基本知识点不过关。特别是一些单项选择题,一些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书本知识不扎实,教材不熟悉。讲过记过的知识没有落实。

6、学生不能认真审题,拿到题目后不加思考就做,审题不清,结果答非所问。

7、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结合材料。设问要求结合材料的,但是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结合材料。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1、关注自己成长中的一些问题,要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2、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能力。

3、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多尝试用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要加强政治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如何捕捉有效信息。

6、根据思想品德课综合性的特点,学科教学要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立体的学科知识网络,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17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