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制作计时工具篇一:三年级科学下册 制作计时工具1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制作计时工具
一、教学目标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
2.愿意合作与交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3.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二、教学重点
学会制作简单的计时工具。
三、教学准备
剪刀、胶带、做沙漏、水钟等所用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做个计时工具呢?
学生汇报想法,导入新课。
2.设计制作方案
小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互相启发,开拓思路。
教师展示几种典型个例,主要侧重创新性进行评价。
学生设计各自的方案,理清制作思路。
交流方案,互相提出建议。
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
3.开展制作活动
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如安全使用剪刀,互助合作,进行制作提示等。
以小组为单位或独立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
做一个游戏,或写10个漂亮的字,或读一篇四句诗等,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计时,掌握自己的计时工
具计时的规律。
对作品进行改进,如调整计时时间,使作品更美观等。
4.展示与交流
将自己的作品摆到展示台上,互相欣赏、评价。
挑选出部分作品进行重点评价,可从创意、美观、实用三方面选择典型作品。
对作品提出修改建议,提出改进方法。
5.拓展延伸
建议用自己制作的计时工具记录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并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改进或创造发明更好的计时工具。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制作计时工具篇二:三年级科学下册 制作计时工具1练习题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制作计时工具
一、填一填
1.现代计时工具有( )、( )、( )、( )等。
2.沙漏是我国古代计量( )的仪器。
3.要想计时准确到秒,最好用( )。
4.人们根据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发明了现代的计时工具( )。
二、小法官
1.漏刻是古代的计时工具。 ( )
2.沙漏是测量流沙速度的仪器。 ( )
3.所有的时钟钟面上都有时针、分针和秒针。 ( )
4.用点燃的蜡烛或香计时,要注意定时观察。 ( )
三、科学与生活
请你用自己制作的计时工具记录写家庭作业的时间,并和同桌交流你的收获。
参考答案:
一、填一填1、钟表;手表;电子表;秒表;2、时间;3、秒表;
4、钟表;
二、小法官1、√;2、×;3、×;4、√;
1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制作计时工具篇三:三年级科学下册 制作计时工具1说课课件 青岛版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制作计时工具篇四:三年级科学下册 制作计时工具1教学反思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制作计时工具
反思一:对课定位的思考。
本节课是第二单元中用太阳计时之后的一个内容,也就是说,如果从单元教学的考虑出发,我在本课设计中的导课与设计制作水钟方案中的细节的指导就显得是多余的了。因为我们不可能在本课有限的时间中,还要牵涉太多的本不该在本堂课教学的内容,占据了太多的时间,使得本该在本节课进行充分探究的内容而没时间去开展深入的探究了。
反思二:思想与实践的差距。
在本节课的设计时,出于对学生能力发展的考虑,在让学生制作两分钟的水钟后只检验一分钟的时间,除了是考虑时间的因素外,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从中明白,我如果要制作一个可以用来计时十分钟,甚至是要计时一小时的水钟,我就可以用这种推理的方法,去标画刻度,推测更长的时间,制作能用于计时更长时间的计时器。但是这个想法在课堂实践中却没能得以实现。其主要原因是自己在执教中,没能引导学生去考虑这个问题,或者说自己由于紧张而忘了向学生说明。才导致这块内容的教学显得不够紧密。
反思三:细节决定精彩。
由于个人基本功的限制,在课堂的执教中还是不能很好的抓住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及时的给予引导与挖掘,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磨课中,自己没能充分的考虑学生课堂的各种可能与应对的良方,才使得在课堂中没能及时的抓住与引导学生课堂中生成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1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制作计时工具篇五:三年级科学下册 制作计时工具2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制作计时工具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与技能
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2.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
(二)过程与方法
1.创新的思维如何控制物体的流量,创新的设计计时工具的造型。
2.制作过程中以创新为出发点.评价点兼顾作品的实用.美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制作简单的计时工具。
三、教学准备:剪刀、胶带、瓶子、沙子、蜡烛、玻璃杯、吸管、橡皮泥、水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个计时工具呢?
学生汇报想法,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1.提出问题
谈话:你们打算做什么计时工具?怎样制作?
2.设计制作方案
各个小组讨论交流.理清思路后汇报。汇报时各小组互相补充,优化方案。
(1)制作沙漏,分别在两个饮料瓶瓶盖的中心各钻一个能让细沙均匀流过的小孔,把甲瓶装满细沙并拧紧两个瓶盖,把甲瓶放在乙瓶上,两个小孔相对,细沙流进乙瓶中,每隔一分钟在乙瓶细沙位置处划一次记号,并用数字标出,直到流完沙子为止。把甲乙两瓶位置互换,用同样的方法,在甲瓶外画好时间记号。用胶带将甲乙两瓶的瓶口处连接起来,这样就做好了一个沙漏计时器。
(2)制作蜡烛钟。对照钟表,测出每10分钟燃烧多少,根据实验把其他的蜡烛分别标出记号。这样一个蜡烛钟就做好了。
(3)制作水钟……
(4)思考讨论:如何控制沙或水流出的时间?
3. 开展制作活动
(1)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安全使用剪刀,互助合作,小组做好内部分工等。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
(3)做一个游戏,或写10个漂亮的字,或读一篇四句诗等,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计时,掌握自己的计时工具计时的规律。
(4)对作品进行改进,如调整计时时间,使作品更美观等。
4.展示与交流
将自己的作品摆到展示台上,各小组互相欣赏.评价。
(1)挑选出部分作品进行重点评价,可从创意.美观.实用三方面选择典型作品。
(2)对作品提出修改建议,提出改进方法。
(3)各小组反思自己的作品,并改进。
(三)拓展活动
用自己制作的计时工具记录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并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改进或创造发明更好的计时工具。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制作计时工具篇六:五年级科学下册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教案 教科版
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摆钟内部构造;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到探究摆钟计时的乐趣;感受到科学与技术结合带给人类的进步。
【教学重点】认识摆钟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制作一个计时一分钟的简易摆钟。
【教学准备】摆钟内部结构示意图或录象片段、学生自带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通过近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摆具有等时性,我们还知道了通过控制摆长,可以控制摆的快慢。那么摆钟又是怎样把摆的这个特性应用进去,制造出摆钟的呢?
2.设计时钟的要诀在于让指针以一定的快慢移动,几世纪以来的时钟都是利用摆锤控制与齿轮相连的指针运转的。摆钟的摆锤是怎样带动指针一直以相同的快慢移动的?
二、观察摆钟齿轮操纵器: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学课本P64——65内容。
2.交流自学成果。
3.师指出摆钟的几个重要部件: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并结合插图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部件在摆钟工作时是怎样运动的?
4.要求学生进行描述。小组内描述到独立描述。
5.播放收集到的相关录象资料,加深学生理解。
三、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1.看了摆钟的内部结构,知道了摆钟的工作原理后,我们也来做一个简易摆钟吧。 揭题: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2.引导思考:摆锤只需要摆动30次,摆钟就是一分钟,也就是60秒。这是为什么呢?
3.用自带卡纸等其他材料进行仿制。
4.请成功的小组进行展示。不能完成的可后继续完成。
板书设计:
用心 爱心 专心 1
做一个一分钟计时器
摆钟的主要部件:摆锤、垂体、齿轮操纵器、齿轮等
每分钟摆动30次 时钟走60秒
用心 爱心 专心 2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制作计时工具篇七:三年级科学下册 用太阳计时1练习题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
第二单元 太阳与时间
用太阳计时
一、画龙点睛
1.古人计时的工具有: 、 、 等。
2.人们利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制作了计时的仪器,叫做 。
二、当好法官
1.日晷是古人的计时的工具,它随意摆放,不影响计时。
2.日晷的晷面上每两相邻刻度之间的时间 表示两个小时。
3.沙漏在阴天和夜间能正常计时,因此比日晷更加科学。
三、取出珍宝
最早的比较精确的计时工具是 .
A.沙漏 B. 水钟 C.日晷 D.铜壶滴漏
四、课下探究
搜集古人计时的方法还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1.日晷、沙漏、水钟 2.日晷
二、1.× 2.√ 3.×
三、C
四、略
) ) ) ( ((1
四年级科学小制作
介绍四年级科技小制作,自制日晷。日晷是古代利用太阳测定时间的仪器。古代人们观察太阳时,发现了一天中太阳在空中位置的变化现象,并制作出了计量时间的仪器。这一方法和仪器一直被人们传续了数千年。四年级科技小制作材料和工具:纸板或三合板、竹针、泡沫板、白胶、量角器、圆规、美工刀、剪刀、笔。
四年级科技小制作制作过程:
1、在纸板上用圆规画出一个圆,画出日晷的面盘。在面上按顺时针分别注上0,1,2,„„24作为时线,反面则按逆时针方向注上0,1,2„„24作为时线(注意:正反面0时线要重合)。
2、用剪刀剪下日晷的面板。
3、用竹针作晷针,把它插进面板的中心处。使竹针和面板成一个直角,并使指针在面板两面的长度相等。
4、用美工刀切割泡沫板作晷座。
5、把面板粘在晷座上,一个简单的日晷就做成了。
四年级科技小制作原理由于地球的自转,我们就会看到太阳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里,位置发生着“变化”;由于天空中太阳位置的“变化”,太阳照射的投影也随之变化,因此物体的投影反映了时间的变化。这就是日晷能映射时间变化过程的原理。
四年级科技小制作相关知识
赤道式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画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每小时相当与l5。。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
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赤道式日晷是日晷世界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所谓赤道,是指地球的赤道或平行于地球赤道的平面,对于天文仪器来说其赤道一般都指后者,即平行于赤道之平面,简称为赤道面。所谓赤道式日晷或赤道日晷,此日晷之晷面,即为赤道面。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6000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北京故宫太和殿中的赤道日晷,晷面用汉白玉制,造型雄伟,气魄宏大,这是中国古代典型的,也是经典式赤道日晷。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晷针影子在盘上移动一寸所花的时间称为“一寸光阴”,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成语就是由此而来。赤道式日晷的计时精度可以比地平式日晷稍高。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两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计时还是近现代几百年的事。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制作计时工具篇九: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 教学设计-车霞
3.运动的快慢
课程标准: 1.1
能定性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前后、左右、远近等), 理解物体的位置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1.2
列举生活中常见物体的不同运动方式(平动、转动、振动、摆动)
1.3 物体经过相同的距离所用时间的长短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常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的方法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快慢,能够根据运动方式选择恰当的方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知识
知道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定时间内观察运动变化多少;观察一定运动变化所用时间多少。了解描述运动变化时还需要位置和方向等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借助设计比赛方案,明确运动快慢有两种比较方法;了解描述运动变化时还需要
位置和方向等因素。
教学难点:借助绘制台风布拉万运动的轨迹图,了解位置和方向在描述运动变化时也是重要
的因素。
教学过程:
板书:
运动快慢
次数
同时间 比
距离 同次数 同距离 比 时间多少
方向
位置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制作计时工具篇十: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5机械摆钟导学案
课堂教学改革汇报课导学案
上一篇:古建筑的保护美术教案
下一篇:到周边去看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