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密度的测量教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第六章 第二节 授课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密度的测量教案篇二: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密度教案
第2节 密度
整体设计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学习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变性(物质的本质特征)来定义密度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
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象找规律。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图象法、讨论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长方体蜡块、木块、铁块、铝块)、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一) 有两个外表涂有防护漆的立方体,已知其中一个是铁块,另一个是木块,你能在不损坏防护漆的前提下鉴别出它们吗?
问题导入(二) 生活中常说“铁比棉花重”,这句话严密吗?
情景导入 新版《水浒传》第40集宋江征方腊,攻打城池,战斗异常惨烈。方腊的守城士兵从城头扔下“巨石”,砸死梁山好汉矮脚虎王英。你知道在拍摄这个镜头时,道具“巨石”是由什么特性的材料做成的吗?
推进新课
一、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学生实验 调节好天平,用天平称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看看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
实验结论 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同。
提出问题 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设计实验 要研究质量跟体积的数量关系,首先要把质量、体积的数值测出来。质量用天平测量;体积可以先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宽、高,然后根据长方体体积=长×宽×高进行计算。为了便于记录和分析测得的数据,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表格。
进行实验 用质量不同、形状规则的长方体的石蜡块和干松木块为研究对象,把它们的
连起来,会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
实验结论 同一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跟踪例题
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京同学做了6次实验,如图表格中记录的是
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2)分析实验次数为1、2、3(或4、5、6)的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分析上表中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析:(1)从实验次数1、4中可看到铁块1、塑料块1的体积都是10 cm,质量分别为
79 g、12.5 g,质量是不相同的。(2)分析实验次数为1、2、3的数据,三个铁块的质量跟
3对应体积的比值都是7.90 g/cm,即铁块的体积增大到几倍时,它的质量也就增大到几倍。
33(3)铁块质量和体积比值是7.90 g/cm;塑料块质量和体积比值是1.25 g/cm,是不同的。
答案:(1)1、4(或2、5,或3、6) (2)同种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3)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二、密度
教师引导 物质相同,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物质不同,其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就是说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在物理学里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交流总结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质量m2.计算公式:密度=ρ=体积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3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3333.单位换算 1 g/cm=1×10 kg/m
4.密度表
3333(1)水的密度:ρ水=1.0×10 kg/m,其物理意义是1 m的水的质量是1.0×10 kg。
(2)同种物质状态改变,密度改变。观察密度表中冰和水,它们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密度不同。
(3)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有个别的特殊情况。观察密度表中的冰和蜡、煤油和酒精密度是相同的。
要点辨析 对于公式ρ=的理解:
(1)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是一个定值(即密度不变)。
(2)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3)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跟踪例题
如图所示,表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 )。
mV
A.ρA>ρB>ρC,且ρA>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C>ρB>ρA,且ρA<ρ水
D.ρC>ρB>ρA,且ρA>ρ水
解析:利用图象来解题是常用的数学手段。要比较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可用水的密度作标准,利用水在图中的位置,即可确定三种物质的密度大小。
33(1)确定水在图象中的位置:取V水=20 cm(横坐标),由ρ水=1.0 g/cm,得m水=ρ水V
水=20 g(纵坐标),可画出水在坐标中的图象(图略)。
3(2)对A、B、C三种物质的图象与水的图象进行比较。由图象可知:当VA=20 cm时,mA
33<20 g,ρA<ρ水;当VB=20 cm时,mB=20 g,ρB=ρ水;当VC=20 cm时,mC>20 g,ρC>
ρ水。综上所述得ρC>ρB>ρA,且ρA<ρ水。
答案:C
三、关于密度的计算
交流讨论 密度公式的应用
(1)计算密度鉴别物质:利用公式ρ=测算出物质的密度,查找密度表,看跟何种物质的密度相等,便可知道物体可能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
(2)计算不便测量的质量:利用公式m=ρV,对于不便直接测量的物体质量,只要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从密度表中查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设法测出其体积,便可计算出这个物体的质量。
(3)计算不便测量的体积:利用公式V=,对于难于直接测量的物体体积,只要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从密度表中查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设法测出其质量,便可计算出这个物体的体积。
(4)合金类问题:首先要抓住合金体的总质量与总体积分别等于各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与体积之和这一特征,然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求解。
(5)空心类问题:包括判断物体是实心还是空心和求算空心部分体积两种情况。判断空心还是实心,可选用比较密度、比较体积、比较质量的三种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方法,求算空心部分体积时则必须求材料的体积,有V空=V-V材。
自学例题 教师布置自学课本115页例题
跟踪例题
31.一质量为54 g,体积为20 cm的金属块,它的密度是多少?可能是哪一种金属?
解析:由密度公式可得:
m54 g333ρ3=2.7 g/cm=2.7×10 kg/m V20 cm查表可得此金属块可能是铝。
答案:可能是铝
2.一个瓶子的质量为20 g,装满水时,用天平测得总质量为120 g,若用这个瓶子装
33密度为1.8×10 kg/m的硫酸最多可装多少千克?
解析:解法一:(分步求解是最基本的解题方法)
33根据水的质量m水=120 g-20 g=100 g=0.1 kg和水的密度ρ=1.0×10 kg/m求出
水的体积为:
m水0.1 kg-43V水=331×10 m ρ水1.0×10 kg/m则硫酸的体积为V硫酸=V容=V水
m硫酸=ρ硫酸·V硫酸=1.8×103 kg/m3×1×10-4 m3=0.18 kg
解法二:(用比例方法解)
因为V硫酸=V水
m硫酸ρ硫酸所以=m水ρ水
33ρ硫酸1.8×10 kg/mm硫酸=水=×0.1 kg ρ水1.0×10 kg/m=0.18 kg
答案:0.18
33.体积为30 cm的铜球,质量是89 g,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若是空心的,空心部
33分体积是多少?(铜的密度ρ铜=8.9×10 kg/m)
333解析:8.9×10 kg/m=8.9 g/cm
m铜89 g3V铜=3=10 cm ρ铜8.9 g/cm因V球>V铜,所以是空心的。
333空心部分体积:V空=V球-V铜=30 cm-10 cm=20 cm
3答案:空心部分体积是20 cm。
同步训练
1.科学家最新研制了一款微型无人侦察机——“峰鸟”。为了减轻其质量,该侦察机的材料应具有的特点是( )。
A.硬度高 B.熔点低
C.密度小 D.导热性好
答案:C
2.由密度的概念及公式ρ=( )。
A.密度是一样的 B.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C.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解析:物理学中的定义式与数学中的函数式是有区别的,定义式中各量之间除了数量关系外,更重要的是有其特定的物理含义。因此,对于物理量的定义式不能从中简单地得出谁跟谁成正比,谁跟谁成反比的结论。密度是由物质种类决定的,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因而B、C、D选项都是错误的。对于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一个定值,质量跟体积mV
的比值等于密度,因而也是一个定值。
答案: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密度一定比固体密度小
B.一种物质的密度不会随状态变化而改变
C.物质的密度与体积的大小无关
D.纯水的密度与盐水的密度相同
答案:C
4.两个实心物体,它们质量之比是2∶1,体积之比是2∶3,则这两物体密度之比是
( )。
A.3∶1 B.4∶3
C.3∶4 D.1∶3
答案:A
35.医用氧气瓶的容积为0.2 m,装入质量为20 kg的氧气。当病人吸氧,瓶内氧气用
去一半后,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33A.200 kg/m B.100 kg/m
33C.50 kg/m D.50 g/cm
答案:C
3336.铜的密度是8.9×10 kg/m,读作________,它的意义是________;体积为0.5 m
的实心铜制零件的质量是________kg。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其质量为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密度为________。
33答案:8.9乘以10的三次方千克每立方米 1 m铜的质量是8.9×10 kg
333334.45×10 2.225×10 kg 0.25 m 8. 9×10 kg/m
337.体积为1 m的冰块全部熔化成水后,水的质量是______kg,水的体积是______m。(冰
33的密度为0.9×10 kg/m)
答案:900 0.9
8.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丙三种不同的物质做了实验,实
(1)________。
(2)分析表中的实验次数________可归纳出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3)进一步分析上表中的数据,还可得出的结论是:
(a)同种物质的________;
(b)不同种物质的________。
(4)由以上分析可初步认为________表示了物质的特性。
答案:(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1与4(或3与6与8)
(3)(a)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b)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4)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密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密度的测量教案篇三: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 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密度,进一步强化用天平测量质量的技能。
(2)学会用量筒测量常见液体的体积和小固体的体积。
(3)学会综合不同技能,间接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交流,学习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体积的方法。
(2)经历测量过程,学习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3)参与探究活动,尝试拟订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简单探究计划和方案。
(4)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与他人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交流过程,增进同学间的情感和互信,体会合作、交流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战胜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并乐于共同分享学习成果。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小固体的体积。
(2)学会用量筒和天平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二)教学难点:
(1)量筒的正确读数。
(2)为减小测量液体密度的误差进行实验步骤的合理设计。
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电脑及电子投影设备,100ml量筒,200g托盘天平,饱和食盐水(不告知学生),橡皮,50ml小烧杯,约50cm细线绳等。
四、教学方法
阅读自学,观察讨论,实验探究,分析启发等。
五、教学课时
2课时完成。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观察思考】
1).老师拿出半烧杯无色的液体(饱和食盐水),问:烧杯里盛的是什么液体吗?(引起学生的思考)。
2).老师再示出一枚银白色的戒指(白银的),问:它是白银做的吗?(任学生思考)
3).以上两个问题有没有共同之处呢?可以用什么实验方法来解决?(允许学生小议片刻回答)
【提出课题】
在有学生答出可以通过测量密度的实验方法来鉴定时,老师指出:生活、生产中常需要知道物质的密度,那么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吗?
多媒体课件给出课题: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二)探求新学
1、测量密度的方法依据(实验原理)
【问题引导】
1).烧杯里液体的质量和戒指的质量,用什么工具可以测出?(学生:天平。)
2).如果已知它们的体积,密度能不能得知?怎么办?(学生:能,用密度公式计算。)
【教师小结】
测量密度的原理:ρ= m/V
【问题引导】
要用密度公式ρ= m/V作依据来测量密度,你还需要学习什么?
2、量筒的使用
【阅读自学】
阅读课本117页“量筒的使用”,弄清以下问题(课件示出问题):
1).图6.3-1中所示的量筒,它的示数单位是什么?它与立方厘米的关系是什么?
2).图6.3-1中所示的量筒,它的量程是多少?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3).在图6.3-1中,读量筒示数的视线,正确的是哪个图?错读的两种情况会造成什么结果?
4).想一想,能否用量筒测量那枚戒指的体积?说说看。
【自学反馈】
学生回答上面的4个问题,明确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师引导】
知道了如何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下面我们就来分别探究学习测量液体和固体密度的方法。
2、测量液体的密度
【小组讨论】
请设计出测量所给液体密度的方法步骤。
提示:考虑液体的质量怎么测量?液体的体积怎么测量?两项综合起来怎么测量?
【交流设计】
各小组说明一下自己的设计。然后课件示出:
方法步骤1:调好天平测出m杯,倒入液体测出m总,将液体全部倒入量筒,测出V液,利用ρ液=(m总-m杯)/V液计算出密度。
方法步骤2:倒入液体测出V液,调好天平测出m杯,将液体全部倒入烧杯,测出m总,利用ρ液=(m总-m杯)/V液计算出密度。
【思考讨论】
1).方法步骤1,先测质量,后测体积,会造成哪个量测的偏小,怎样影响最后测出的液体密度?
2).方法步骤2,先测体积,后测质量,会造成哪个量测的偏小,怎样影响最后测出的液体密度?。
3).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步骤3呢?请同学阅读课本118页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想想课本采用了什么方法步骤?试说明,并解释其合理性。
【确定方案】
方法步骤3:调好天平,向烧杯中倒入液体测出m总,将一部分倒入量筒中,测出V液,再测出m杯剩,利用ρ液=(m总-m杯剩)/V液计算出密度。
【完成测量】
各小组按更合理的方法步骤3完成液体密度的测量。
第2课时
【回顾导入】
1).上节反馈:上节课我们探究学习了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并用最终确定的合理步骤
测量了所给液体的密度,你们测量的结果是多少?所给的液体是水吗?为什么?
2).回顾:请同学们再回顾一下3种方法的步骤,分别叙述并说明其误差情况。
3).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下面我们来探究学习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
2、测量固体的密度
【小组讨论】
请设计出测量橡皮密度的方法步骤。
提示:考虑橡皮的质量怎么测量?橡皮的体积怎么测量?两项综合起来怎么测量,得出的密度误差更小?(课件示出)
【交流设计】
课件示出:
下面是测量橡皮密度的必要步骤,请各小组说一说自己的步骤设计,其他小组评价。
A.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B.调好天平;
C.测出橡皮的质量m橡皮;
D.用细线拴好橡皮;
E.将橡皮放入量筒中;
F.利用ρ液 = m橡皮/(V总-V水)计算出橡皮的密度;
G.测出水和橡皮的总体积V总。
【确定方案】
合理方案1:B、C、D、A、E、G、F。
合理方案2:A、B、C、D、E、G、F。
„„
【设计表格】
请同学们或个人或小组,根据确定的合理方案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的表格,并交流、评价。
【完成测量】
请各小组按合理步骤完成橡皮密度的测量。
【反馈小结】
1).反馈测量结果,思考:为什么各小组测量的结果会有较大的差别?(学生:发表看法,分析原因。)
2).小结实验中的得失。
(三)回顾收获、巩固所学
1.小结:
回顾一下这堂课的过程,谈谈你的收获,说说你还想知道什么?
2.当堂巩固:
思考解答课本11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习题。
3.课后作业:
1).第1课时:完成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报告,预习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
2).第2课时:完成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报告,预习本章“第4节 密度与社会生活”。
七、板书设计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
测量密度的原理:ρ= m/V
2.量筒的使用
(1)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单位:1毫升(ml)= 1厘米3(cm3)。
(2)视线:与凹形面相平。
3.测量液体的密度
(1)设计合理的方案。
(2)完成液体密度的测量。
4.测量固体的密度
(1)设计合理的方案和数据记录的表格。
(2)完成固体密度的测量。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的理想总是与教学实施的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反差。这让教师的教学每每留下遗憾,也让教师的教学永远无法得到圆满。这正是教学反思课课存在,教学改进没有尽头。我的这节课也不例外,盘点后感觉成功之处寥寥,不足之外多多。
不足之处主要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密度的测量教案篇四:2014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整体设计
新《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是:“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这节课我们要把所学的知识转变为动手能力,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测量实验,既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地认识、了解、掌握密度概念的过程,也是突出新的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性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因此对于实验活动的安排就非常重要。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要从实验原理、仪器使用、实验设计、数据记录与分析得到结论等方面对学生全面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量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需要选用什么测量工具、器材?用什么办法测量?启发学生思考,使他们明确实验目的、知道实验原理,在实验设计中,会选择实验器材,明白实验步骤,能及时正确地将数据填入表格得出结果。实验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及时掌握各组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交流反馈。由于有前面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探究活动学生是有能力自主完成的。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刻度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筒的使用是本节重点,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排液法”: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液体,读出所对刻度V1,再将被测物体轻轻放入液体中,读出此时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
测量石蜡等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量筒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铁块、石块、水、烧杯、细针等)、文本、图片或音视频资料、自制PPT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有两种液体,要尽快判断出哪种液体的密度更大一些,你准备怎么办? 情景导入
菊花石块形成于距今约2.8亿年前。其成分为天青石与栖霞岩,内含丰富的硒、锶、铋等多种微元素,对人有强身健体、抗癌益寿作用。现在我想知道这块石头的密度,该怎么做呢?
我们本节课就来探究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推进新课
一、量筒的使用
提出问题 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测这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密度?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
分析总结 由公式ρ以用数学上的方法测得。例如: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和液体体积就需要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量筒来测量。
学生自学 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和不规则的物体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每小组同学观察桌面上的100 mL量筒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
33
1.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1 mL=________cm。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 3.如何读数?
mV
总结归纳 使用量筒(杯)应注意以下几点:
3
1.明确量筒是以毫升(mL)单位标度,1 mL=1 cm
2.使用前应观察所用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以便选择适合被测物体的量筒。了解最小分度值,才能正确记录。桌面上的量筒量程是0~100 mL。
3.读数时,量筒一定要放在水平台上,视线要与液面相平,若仰视,读数偏低,若俯视,读数会偏高。若液面(例如水银面)为凸形,视线应与凸形液面的最高处相平,若液面(例如水面)为凹形,视线应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学生操作 1.用量筒直接量出50 mL水 2.测出小石块体积
总结归纳 1.用量筒可以直接测出液体的体积。
2.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因用刻度尺根本无法测出其体积。这时只能用量筒利用排水法进行测量。具体方法是:先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再将被测物体轻轻放入水中,读出此时读数V2,V2-V1即是该固体的体积。
石块的体积V=V2-V1
跟踪例题
国庆节前,市工商部门对全市的白酒进行专项检查,某种品牌的白酒的酒瓶上标有450 mL的字样,而白酒的含量在446~454 mL之间为合格,为了一次性测量出一瓶白酒的体积,最好选用下列哪个量筒( )。
A.量程是100 mL,分度值是1 mL B.量程是500 mL,分度值是1 mL C.量程是1 000 mL,分度值是5 mL D.量程是500 mL,分度值是5 mL
解析:在选择测量量筒时,我们应该尽量选择量程更接近被测体积的。又因为被测体积的浮动范围较小,所以为了测量更精确,所选量筒的分度值也应较小。
答案:B
二、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学生分组实验: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
2.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4.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总结归纳
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 2.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2)用量筒测出水的体积V1;
(3)用细线将石块系好,慢慢放入量筒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2;
(4)小石块密度表达式:ρ==
mm
VV2-V1
法?
方法一
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方法:压入法测体积。
器材:天平、量筒、水、细铁丝、石蜡。 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 ③把石蜡放入量筒水里,用一根细铁丝把石蜡压入水中,记下这时量筒中水面达到的刻度值V2,两次读数之差V=V2-V1;
④根据公式ρ=,求出石蜡密度。
方法二
实验:测定密度比水小的石蜡的密度。 方法:悬垂法测体积。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石蜡 步骤:①用天平称出石蜡块质量m; ②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在细线上系上石蜡和金属块,先把金属块沉入水中测出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V1;
③把上面石蜡也沉入水中,测出水、金属块、石蜡的总体积V2,两次读数之差V=V2-V1;
④根据公式ρ=,求出石蜡密度。
跟踪例题
为了测量一元硬币的密度,小刚用天平测量10枚硬币的质量,平衡时右盘所加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是10枚硬币放入量筒前后的液面情况。由测量可得10枚硬币
3
质量为________g,10枚硬币的体积为________mL,所测硬币材料的密度为________kg/m。
mV
mV
甲 乙
解析:由图甲可知,10枚硬币质量为50 g+10 g+4 g=64 g;由图乙可知,10枚硬币的体积为38 mL-30 mL=8 mL,硬币的密度为
m64 g333
ρ3=8 g/cm=8×10 kg/m
V8 cm
答案:64 8 8×10 三、测量盐水的密度 学生分组实验
1.小组讨论测量方法、需要的实验器材;
2.说出测量步骤(点评误差最小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结果; 4.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总结归纳
1.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盐水、烧杯。 2.测量步骤: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2)将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
mm1-m2
(4)盐水密度表达式ρ=。
3
VV
问题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同学: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乙同学: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说明原因。
讨论分析 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实际上是把密度测量转化为质量和体积的测量,属于间接测量。此实验最合理的实验步骤应该是保证能测出盐水的质量和体积,又使体积的测量尽可能准确。甲方案中,在测烧杯中盐水的体积时,由于盐水粘附在烧杯上造成体积损耗,使测量不准确。
因此乙的方案好。因为甲的方案在操作时,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体积时,烧杯中有少量盐水,会产生误差,乙的方案则可以避免这种误差。
跟踪例题
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步骤测量牛奶的密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密度的测量教案篇五:新人教版八年级上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八年级物理(上)教案 教师: 授课班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密度的测量教案篇六:八年级物理第六章_质量和密度教学案
1
第六章 质量和密度
6.1节 质 量
多,这些都是说的质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质量及相关知识。
二,自学质疑
(一)自主看书,完成以下题目,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和问题 1.质量
(1)物体与物质的区别
环顾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如:楼房、桌椅、汽车、轮船„„, 所有这些东西叫做物体。
物体是由空气、水、金属、木头„„ 等材料构成的,这些材料叫做物质.因此我们通常说:由物质组成的实物叫物体.例如:桌子是物体,而桌子是木头做的,木头则称之为物质。
(2)质量是物体所含 的多少
(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不随物体的 、 、 、 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块冰由于温度升高, 化成了水,它的形状、状态、体积都改变了,但它的质量 .又例如:一副杠铃,无论是放在地球上还是带到月球上,其质量并不随地理位置的改变而质量 (变、不变。)
2.质量的单位 (1)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 ,其它单位有 等。 (2)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千进位)
1吨 = 千克 1千克 = 克 1克 = 毫克
1、 (3)对质量的单位要形成具体的概念.如5分硬币的质量约为2克,1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克,成人
的质量约为60千克等。一把面的质量为1千克(1公斤),一个中学生的质量为50kg
4.质量的测量
.质量测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还有各类秤也是测质量的工具
(2)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托盘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由左、右托盘、底座、横梁(含平衡螺母)、分度盘、指针、标尺、游码组成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托盘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 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 ,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③把被测物放在 盘里,在 盘里加砝码,按“先大后小”顺序选择适当砝码,用 向右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
④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三.智慧碰撞
1、 小组学习
1
2
2、 班级学生答疑与师点拨
重点点拨: 读游标尺时,读游码左侧所对刻度 物码放反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游标的读数
(2)使用托盘天平的注意事项
①防止损伤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往盘里增减砝码时要轻拿轻放,用后及时将砝码放
回砝码盒里.
②防止锈蚀
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用手摸天平盘,不准把潮湿的东西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砝码要有
镊子夹取,不准直接用手拿.
(3)如何调平天平?
(4)液体质量的测量
①用天平称出容器的质量m1.
②将容器灌上适量的液体后,用天平称出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2.
③液体的质量m液=m2-m1。
如果先测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倒去液体后再测容器的质量,那么由于容器内还有残留的液体,测量误差
就较大,因此这种方法一般不可取.
(5)微小物体质量的测量
可采用“聚少成多,测多算少”的方法.如课本上提到的如何称出一张邮票的质量,则可将100张(或适
量的张数)相同的邮票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上、测出这100张相同的质量m克,那么一张邮票的质量m1=
m/100克.
四.自主测评
1.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质量单位
①一袋奶粉的质量约为0.5_____;②一卡车煤的质量为4___;③一名中学生质量是50____; ④一只
鸡蛋的质量约为50____;⑤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大约是50____.
2.一块铁放在炉火上加热,它的_____不变,体积_____, 密度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体积相等的水银和水比较,_____质量大;质量相等的铜和铝比较,____体积大.
4.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先把天平放在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此时如果天平横梁
不平衡,应调节横梁右端的_________ ,使指针指在标尺的中央.某同学用调节好的天平称一金属块的质
量,金属块应放 在天平的___盘里,如果他在另一盘里放有砝码20 g的2个,10 g的1个 ,游码拨到如
图3-3-6所示的位置时,天平恰好平衡,这一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 g.
5、如图为测一金属块质量时天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的情况,则此金属
块的质量为 。
6、下列哪种情况质量发生了变化( )
A铁钉拿到月球上去 B密闭容器里的水结成了冰
C粉笔在写的过程中 D橡皮泥由方的变成圆形
7、2008年6月3日,北京奥运圣火在湖南开始传递,“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手举“祥云”火炬传递
了第一棒。“祥云”火炬的质量是( )
A.985t B.985kg C.985g D.985mg
8、关于托盘天平的使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称量粉末状的固体的质量时,直接将固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即可
B.使用天平称量物体时,被称量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
C.在称量物体质量时,不能移动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
D.在右盘加减砝码时,不必从最大的砝码开始
【教学反思】:
2
3
6.2节 密 度
铁块和海绵谁的质量密集程度大呢?先看学习目标
一.目标导学
【实验探究】:同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关系呢
这里有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相等吗?答 , 用 工具可称出质量
铁块体积越大,质量就会越 ,长粉笔比短粉笔的体积大质量也 。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一定 的。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密度。
二.自学质疑
(一)自主看书,完成以下题目,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和问题
1密度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3换算:1克/立方厘米= 千克/立方米,2.7g/cm= kg/m 33
水的密度为1000 kg/m= g/cm意思是 33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 (相同否)
5看15页“密度小资料”,你能发现些什么规律?
6完成教辅上该节的基础题
7、我的疑问:
三.智慧碰撞
1组内答疑
2班级答疑与点拨:
点拨:1)提到同种物质就意味着它的密度相同;可用 密度 鉴别物质
2)计算时提到什么物质就要查密度表把密度作为已知;3)利用密度公式ρ=m/v公式时单位要对应统一:千克与立方米搭配,克与立方厘米搭配。4)体积单位1L=1000Ml=1000cm3
5)从密度表中得出的规律:„„„
3
4
生:①定义:叙述方式相似。
②公式:物理学中常常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第一新的物理量,这种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
板书:比值定义法。
③单位组成方法相似,以后遇到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确定它的单位。
7)密度的计算:例题讲解与练习:教材17页1、3、4、5题(做在作业本上)
8)小组长检查:教辅该节“基础过关精练”
五.自主测评
1.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哪个大?一个小铁钉和一个大铁块的密度哪个大?答
2.一块砖分成大小不相等的两块,则( )
A.小块的密度的大。 B、大块的密度大 C.密度一样大。 D、无法判断。
3.有人说,同一种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4、一枝粉笔用掉了一半,剩下的一半与原来的相比( )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D、质量减小,密度减小
5、人们常说:铁比木头重。它的真实含义是( )
A、铁的密度比木头大 B、铁的质量比木头大
C、木头比铁轻一些 D、铁的质量和木头的质量实际上是一样的 6、对于密度公式ρ=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当质量不变的时候,密度与体积成正比 B、当体积不变的时候,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D、密度与体积成正比,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7、一根均匀的铁棒,去掉1 /2,剩下的一半是原来的质量的 ,剩下的一半体积是原来的 ,剩下的一半密度与原来的 。
8、 铝的密度是2.7×103kg/m3,读作 。它表示的意思是 。
9、一个烧杯质量是50g,装体积是100mL 的液体,总质量是130g.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10、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
A、被“神六”从地面带人太空的照相机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人冰箱冻成冰
11、当一铝条升温后,下列物理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上述三个量
12、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9∶2 B、2∶9 C、1∶2 D、2∶1
1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质量M和V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可
A、ρ甲<
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布置作业】:教材116页1、3、4、5题(做在作业本上) 知( )
教辅该节题
【识记反思】:
4
5
6.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一.目标导学:
【自学质疑】与【互动学习】结合
一、巩固与知新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密度定义: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公式: ,密度的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5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密度的测量教案篇七: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整章教案
第1节 质量
旧店中学:于梦雪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验操作,学会天平的使用。
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在天平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规律,熟悉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
通过阅读天平的使用说明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质量的概念与单位,以及利用天平测量质量。
本节的难点是“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认识质量
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常出现的问题是:把“物质”与“物体”混为一谈;日常购物时常提到的“重量”与物理学中的“质量”的关系搞不清楚。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几种物体,以及对实物的观察,明确“物质”与“物体”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的“东西有多有少”的知识基础,引入质量的概念。
(1)物体与物质
课堂上让学生思考:课桌是用哪些材料制成的?学生能够回答出课桌是用木材制成的。课桌等是物体,木材等是物质。也就是说:课桌这个物体是由木材这种物质构成的。
(2)引入质量的概念
铁钉和铁锤含有铁这种物质的多少不同,桌子和凳子含有木材这种物质多少不同,塑料桶和塑料杯含有塑料这种物质多少不同,物理学里为了表示这一性质,就引入了质量这个物理量,质量表示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又与能量相联系,这些知识将在以后学习。在初中,对质量的概念讲得很浅显,只是说质量表示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应该明确,这不是质量的定义,教学中不要过分强调。
(3)认识质量的单位
讲过质量的单位后,可以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我们购买粮、菜、糖、水果等物品时,常说它们的重量是多少斤或公斤,这里说的重量,实际是质量。因为售货员使用的台秤或杆秤,跟天平一样,属于杠杆类量具,只能测量物体的质量,另外公斤和斤都是质量的单位,斤和公斤是500克和1千克的别名,所以说,日常生活中所提到的重量实际上是质量。
2.测量质量
关于天平的使用,本书有两个原则:一是器材不局限于某种形式、某种规格(如托盘天平、物理天平、电子秤或其它自制天平),二是尽量让学生边思考边操作,自己摸索,从中学到规律性的东西。
从这两个原则出发,本书给出了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让学生对照实物(如果没有托盘天平,也可以用自制天平),认真阅读,熟悉天平的主要结构,调节与使用方法,引导学生在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尝试性操作(课本第116页)。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死记操作步骤,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天平使用的基本方法:
①调节平衡螺母应遵循以下规律: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②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③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④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超过待测物重,则应改用移游码。
⑤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①不能超过最大称量(天平的最大称量=所配砝码总质量+游砝最大读数)。
②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③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3.探究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设计前两个探究实验,其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练习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的技能;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获得体验,理解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而改变。探究实验1中的橡皮泥可以用面团或泥团替代。探究实验2,除了用冰做实验外,还可以用雪、冰箱里的霜或硫代硫酸钠做实验。
课本上116页“实验探究”中的第三点是科学家的发现,是让学生知道质量是不随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解决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从“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入手,为了增强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宇航员在太空中、在月球上的图片或视频。
三、发展空间
1.“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数100张邮票大小的纸片一同放到天平上称量,将称量的结果除以100,便得到一枚邮票大小的纸片的质量。
这是实验技能训练方面的问题。测量单个小物体的质量时,由于被测物体的质量比较小,托盘天平和学生天平的精度不够,难以测量出单个小物体的质量,因此采取累积测量的方法,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选取其他的被测物体,如测量一个大头针的质量,一个曲别针的质量,一个图钉的质量,一段1cm长的棉线的质量等等。
第2节 物质的密度
旧店中学:于梦雪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三、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
(1)创设情景
课堂上,让学生观察两个(一个是铝制的,一个是不锈钢制的)大小、形状一样的勺子。或者观察两杯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质量。很多学生会像小聪一样,提出猜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可能质量不同。并进一步思考,这里包含有什么道理呢?
(2)制定计划,进行探究
收集日常生活中体积不相同的不同物质比较容易,所以小聪制定了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进行探究。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教师引导。首先让学生思考:铁块和木头谁重?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由此引导学生得到用天平、刻度尺和量筒测量这些小物品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1cm3物体的质量的设计方案。
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对于小物体的体积,学会使用量筒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前提。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17页,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数据量少,总结不出规律。必需汇总各小组数据,填入课本118页表中,才能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1立方厘米质量相同的物体都是由相同的材料组成的。
对这个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1cm3物体的质量”有什么意义?应使学生悟出“1cm3物体的质量”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并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个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由此给出密度的概念。
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推知密度的公式ρ=m/V。
对于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有以下几点说明。
(1) 密度的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 ρ=m/V
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明确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不成正比,跟体积不成反比的结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在一定条件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密度的测量教案篇八: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编号:(8060302) 编写者:杨荣洪 审核人_______
【学习目标】
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方法。
【学习难点】:会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烧杯、水、圆柱体盒、小石块
【新课导入】:利用幻灯片展示菊花石。引入——测量物质的密度 板书: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自主学习】(同学们,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117页至P118页的内容,给大家10分钟时间,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习题,小组内2人一组对学互查纠错,小组长检查成果,看哪个组完成又快又准确。发现问题的小组派代表提出,其他小组帮忙解决问题)(教师提醒学生学习什么、怎样学习、用多长时间学习、应达到什么要求、届时如何检测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巡视并指导,参与小组讨论)
【自主学习提纲】
【自主学习检测】
1、测量物质的密度的原理是 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密度是间接测量还是直接测量 :__________。
2、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分别用什么工具来测量:____ 、 ____、量筒怎样正确使用?
3、测量不规则固体密度的方法及步骤?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案有哪些?
4、物质的密度能测量吗? (“能”或“不能”);测量的原理是 ;即是要测出物质的 和 ;再根据这两个物理量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 (“直接”或“间接”) 测量物理量的方法。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小组群学,小组长组织,针对问题认真讨论得出结论,每学习小组组内先展示,小组指派成员或全体小组成员上台展示)(20分钟)
合作探究一: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及其实验器材
板书:1、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ρ=m/v
主要实验器材:天平(砝码) 量杯(量筒) 烧杯等
合作探究二:如何测出液体的密度(拿出一杯配制的盐水,要求学生设计测出它的密度的方法和步骤,看能有几种方案?)
方案一: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空干燥量筒 m1;
2、将被测液体倒入一定量到 ,加砝码至天平重新平衡后,读出 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4、根据 计算该液体的体积。
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思考讨论:实验时可先称出量筒和液体的总质量m2,然后再把液体倒掉后直接测
出量筒的质量m1,在两者相减,得到液体的质量吗?
方案二: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液体倒一部分到量筒中,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2;
3、读出量筒中的液体的体积v;
4、根据 计算得出该液体的密度。
合作交流:
可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如下:
1.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按正确的顺序将下列各步骤前的字母排列________ .
A.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B.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C.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线处.
(2)实验所依据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
a.在玻璃杯中盛上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
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和游
码的读数为130.2g.(已填入下表中)
b.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填入表2中.
c.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15所示,将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填入表2中.
或正方体的密度的方案)
1、对于规则固体,质量用 测出,体积可用 测出,再然后可用相应的体积公式算出;最后根据 计算出该固体的密度。(以正方体为
(1)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该石块的 m;
(2)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用细线系好石块,轻放入量筒中,记
下此时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3)根据 计算出该石块的密度。
思考与讨论:
1、能否先按第二步测出小石块的体积,再按第一步测出小石块的质量?为什么?若是这样做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2.若小石块过大,放不进现有的量筒中,你该怎么测出它的体积呢?
3.若被测的物体是漂浮在液面上的,怎样去测出它的体积?
【点拔释疑拓展延伸】
1、给你一架天平、一只小烧杯、适量的水、如何测出牛奶的密度?
要求:(1)简要写出实验步骤;
(2)根据你测量的物理量,写出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
【课堂知识梳理】
【达标检测】
1.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
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
中,为测定物体的质量,
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
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
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
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 调节,将一矿
石标本放在已调好的天平
左盘内,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内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8甲所示,则矿石的质量为__________克,将矿石标本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8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厘米3.这种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_千克/米3.
能力提升
2. 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
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
时,右盘中砝码和
游码的位置如图2l所示,矿石的质量
是______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
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22所示方法
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______cm3,
(3)矿石的密度是______kg/m3,从图A.
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
4
)本实验中测矿石体积的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请举一例:___________
3. 为了测不沉于水的木块的密度,小明准备先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再用量
筒和水测出木块体积,请你跟随他的测量过程,回答问题:
(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小明发现指针偏在分度盘的左侧,此时可以( )
A.将螺母向左旋 B.向左盘中加砝码
C.将螺母向右旋 D.向右盘中加砝码
(2)在测木块体积时,由于木块不沉于水,
小明便用
较重的铁块与木块扎在一起,从而测出了
体积,测量过
程如图17三个量筒所示。
(3)根据图17中的测量数据可知,木块的质量为 g,密度为 kg/m3。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密度的测量教案篇九: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第三节密度的测量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六章密度的测量教案篇十:yu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_测量物质的密度
上一篇:科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下一篇: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珍珠鸟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