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五年级音乐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篇一:五年级上册乡间的小路 音乐教案

课题:故乡

第 1 页 共 4页

第 2 页 共 4页

第 3 页 共 4页

第 4 页 共 4页

五年级音乐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篇二: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

2

3

4

5

五年级音乐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篇三:五年级上册音乐《故乡》教案

《故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聆听:小提琴曲《思乡曲》、歌曲《乡间的小路》、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表演: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故乡的小路》。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作品的演唱、演奏形式,每首作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

2、能力目标:能够哼唱欣赏的曲目,能够会唱《乡间的小路上》第一乐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的情感,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感悟爱家、爱故乡的道理。

教学重点:

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难点:

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乡间的小路》、《思乡曲》。

2、做变奏创作练习。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尝试跟随音乐哼唱歌词。

2、欣赏并学唱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感受少年欢快的情绪。

3、欣赏小提琴独奏曲《思乡曲》,了解乐曲的背景并背唱乐曲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

1、感受三首曲子的情感并能尝试跟唱部分歌曲。

2、背唱其中《思乡曲》的主题旋律。

课前准备:课件 琴 投影 学生收集部分歌曲等资料。

教学难点;编创节奏。

教学过程 :

一、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欣赏歌曲,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听到了描写家乡风景的歌,看到了青山绿树和丰收景象,想到了自己的家乡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二、聆听《乡间的小路》。

1、完整的听歌曲,歌曲情绪是怎样的?表达了歌者怎样的情感? 生:活泼的、欢快的。

师:歌曲的情绪是高兴的、欢快的,表达了青少年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把歌曲(至少是歌词)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师生议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5、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潇洒,让人流连忘返。

三、聆听《思乡曲》。

1、远在他乡的游子会思念自己的故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马思聪创作的《思乡曲》,听乐曲、思考两个问题:

(1)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2)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师:《思乡曲》是一首带有思念、惆怅和忧伤情调的乐曲,是作者对家乡所作的发自内心的倾诉。

2、介绍乐曲:

(1)师:《思乡曲》是由马思聪1937年创作的管弦乐《绥远组曲》的第

二乐章,主题音乐是内蒙古民歌《城墙上跑马》的旋律。

(2)《城墙上跑马》说的是以前北方的墙壁很窄,马上了城墙后是不能调头的,喻意是人在他乡想念家乡却不能回的惆怅情绪。

(3)听教师范唱《城墙上跑马》。

(4)师生模唱主旋律。

(5)学生模唱主旋律。

3、复听乐曲,思考:(1)主旋律出现了几次?(2)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

师:乐曲能表达人的情感,下面我们再一起来欣赏首歌曲。

四、活动与练习。

1、三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尽相同之处? (《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思乡曲》——思(怀)念;《乡间小路》——欢乐、乐观。)

2、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故乡小路》

2、聆听《乡间的小路》,“唱唱自己家乡的歌”。

3、音乐知识:变拍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听,结合前几节课的内容进行表演,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

2、通过挥拍,初步感受变奏,感受“4”与“#4”。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到歌曲中的思念之情,有感情的表演。

2、了解变奏,感受到歌曲中两声部的旋律。

教学过程:

一、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歌曲的内容是什么?

(2)有几个声部组成?

(3)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不清楚的可再听范唱。

4、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5、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交换。

二、音乐知识:变拍子。

1、变拍子的乐理知识结合歌曲《故乡小路》的教学顺带进行。

2、教学时不从理论上讲解,而从谱的现象上去切入。

设问:这首歌曲每小节的拍数是否一样?除第1小节是不完全小节外,每小节的拍数有几种类型?

归纳:歌曲由两种拍子组成,这就是变拍子。

3、复习音名变音记号,比较“4”与“#4”的音高关系以及“4”与“#4”的手势。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如今家乡山连山》

五年级音乐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篇四:乡间的小路(教案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

一、教学理念

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二、教材分析:

《乡间的小路》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代表作品,由内地首席女歌手朱逢博和我国美声唱法代表性歌唱家施鸿鄂先生引入大陆并唱响。《乡间的小路》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领军人物。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自然小景。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乐与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童真明晰清纯。《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三、教学内容:

唱《乡间的小路》

听教师演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四、教学目标:

能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祖国的热爱。

五、教学重难点:

1.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2.对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

六、教学准备:音像资料、钢琴、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1、导入(课堂里回荡着《在希望的田野上》歌曲伴奏,学生在欢快的旋律中走进课堂。)

师:(1)同学们,今天老师先为大家演唱一首歌曲好不好?老师就歌唱咱们美丽的故乡吧,歌名就在老师演唱的歌词里,大家边听边猜。 (教师演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

师:(2)大家说我们的家乡美不美?有哪位同学猜出了歌名? 生:《在希望的田野上》师:刚才这位同学猜的非常正确,这首歌曲是著名的歌唱家彭丽媛演唱的 ,下面让我们继续跟随美妙的歌声一起快乐起航吧,走向《乡间的小路》上。

2、新课教学

师:(1)我发现大家非常喜爱这首歌,而且有个别同学还会唱几句,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这首台湾校园民谣《乡间的小路》,哪位同学能有感情的把歌词朗诵出来?

生:某同学朗读歌词(背景萨克斯《回家》)

师:(2)刚这位同学朗诵的非常好,歌词了描写的景色多么迷人啊!“乡间的小路、暮归的老牛、蓝天、夕阳、云彩”等等许多美丽的景色。这么优美如风光如画的歌曲,让我们再聆听一遍,用心感受走在乡间小路上的幸福时光。

师:(3)同学们听完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生: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

3、学唱歌曲

师:(1)同学们先用”噜”音把第一部分的旋律唱一遍,高音部分用“啦”唱(跟着老师弹琴唱)

师:(2)现在我们把词加进去唱一遍,同时指导学生认识“休止符”、“附点音符”、“三连音”、“切分音”、“反复记号“

师:(3)发现学生的难点问题,老师弹琴并示范,注意“声断气连“和前半拍休止,附点节奏的唱法。

4、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对唱、表演唱、

小合唱等

八、点石成金

现在,同学们感受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安详和惬意,可是现在有许多美丽的乡间正在遭受着破坏、污染。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大自然的义务,同学们要宣传环保,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园!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

九、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播放歌曲伴奏

十、拓展总结

1、同学们,70年代台湾校园歌曲的流行对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到了80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国大陆也开始流行校园民谣了,今天我们学唱会了《乡间小路》,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还学过那首歌是台湾校园民谣?《外婆的澎湖湾》

2、同学们,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流行歌曲,这是时代的记忆。尽管时间流失,尽管容颜改变,但这清新自然的音乐依然会在我们的耳边回响。让我们一起快乐的回味再齐唱《乡间的小路》,在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十一、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合理的教

学目标,在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表现歌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乡间的小路》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因此学生也比较熟悉。在教唱时歌曲的学唱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学生就能掌握,因此可在演唱形式上进行多种变化,进行表演唱等等,有学生自己设计演唱的形式,教师不必局限于自己的想法。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机会,热情高涨,学习兴趣很浓。在歌曲学会之后可再拓展欣赏另外一些校园民谣,了解校园民谣的风格。在欣赏的时候,最好能有一些相关的风格呈现,使学生对那个年代的校园生活、社会背景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样更有助于使学生的情感贴近音乐。

五年级音乐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篇五:乡间的小路上课教案

《乡间的小路》音乐教案

一、教学理念:

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二、教材分析: 《乡间的小路》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代表作品,由内地首席女歌手朱逢博和我国美声唱法代表性歌唱家施鸿鄂先生引入大陆并唱响。《乡间的小路》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领军人物。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自然小景。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乐与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童真明晰清纯。《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了解校园歌曲的发展历程、校园歌曲的特点等相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唱、讲解、交流等方法,让学生能感受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乡间的小路》,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较熟练的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2、理解、表现《乡间的小路》的情感内涵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唱唱跳跳复习导入。

多媒体播放歌曲《童年》,师带领学生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感受歌曲中快乐的气氛。

刚才我们舞动的音乐——《童年》,是台湾音乐人罗大佑写的一首歌,我们把它叫做校园歌曲,被称为“现代的民歌”,散发出淳朴的乡土气息,今天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台湾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

三、歌曲新授

师:如果在一个有晚霞的傍晚,走在乡间的小路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请同学们假想一下,如果我们此刻离开了教室,来到了乡间的小路上,会看到些什么,有什么感觉?(播放歌曲视频,视听感受。)

生:晚霞,晚风,小草,漂亮的野花„„

师:让我们来吻一吻小草的清香吧。

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吸气和呼气。

(师示范,生一起做,深吸一口气慢慢呼出来)

师:在你的左脚边有一朵漂亮的野花,我们来吻一吻。

师:在你的右前方还有一朵更漂亮的小花,我们再来吻一吻。

生:吻花。

师:同学们,唱歌需要有气息的支撑,没有气息的唱歌,声音会显得

非常的苍白无力。而带气息唱歌,就要有正确的呼吸。吸的要深,呼的要慢而均匀。

2、听赏范唱

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忍不住也想唱了,请同学们一起来和老师感受一下吧。师和音乐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3、播放歌曲视频,视听感受。

这么优美如诗、风光如画的歌曲,让我们再聆听一遍,边听边用脚轻踩拍子,注意重拍。请大家一边视听一边思考:歌曲的重拍在哪?是几拍子?(情绪:优美流畅,清新活泼)

4、学习歌词

师: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有多少烦恼和不开心都让它随着晚风飘去吧,同学们,这段歌词美不美?你能有节奏的朗读出来吗?

走. 在 ︱乡 间的︱小 路上︱暮 归的︱老 牛是︱我 同伴︱ 蓝天 配朵︱夕 阳︱在 胸︱膛 —︱缤纷 的︱云彩 是︱

晚霞 的衣 ︱ 裳 —︱

歌词里所描写的景色多么迷人啊!你看“乡间的小路、暮归的老牛、蓝天、夕阳、云彩,”还有“牧童的歌声、笛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安详惬意,不管我们有多少的烦恼惆怅,只要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它们都会随风飘散,消失得无影无踪。

5、跟琴学唱

(1)用“啦”字哼唱歌谱,找出旋律相同的地方。

(2)跟琴哼唱歌词。

(3)歌曲情感处理: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播放视频乡间的小路,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

(4)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5)歌曲理解与处理

师:同学们,《乡间的小路》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回答)

师:是呀,《乡间的小路》唱的是一幅牧归图。它向我们描绘了浪漫,惬意的夕阳景象。那么运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来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领唱、齐唱、独唱、合唱(轮唱))

师:同学们说的都可以,那么第一部分就用领唱的形式,谁来领唱呢? 请学生以X X X节奏为歌曲伴奏。 请生用其他伴奏为歌曲伴奏(踏步、拍手等)

五、本课小结

现在好些美丽的乡间正在遭受破坏,污染。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大自然的义务。请同学们宣传环保,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家园!

六、拓展总结

1、同学们,70年代台湾校园歌曲的流行对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到了80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国大陆也开始流行校园民谣了,今天我们就来聆听几首当年比较流行的歌曲片段,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听完以后,请大家思考:今天这节课上我们所欣赏和学唱的歌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播放歌曲视频《外婆的澎湖湾》、《兰花草》片段。

3、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校园民谣的一些特点。

A、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校园歌曲,同学们对校园歌曲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校园歌曲?校园歌曲有什么特点呢?(出示ppt)

B、学生讨论总结

校园歌曲:由学生们创作或学生传唱的一些描写他们思想感情、反映校园生活的歌曲。

校园歌曲的特点:轻松活泼,清新自然,旋律简单优美,歌词直白,给人美感,易学易唱,贴近生活。

C、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校园歌曲,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校园,珍惜优越的学习环境,快乐收获每一天!相信校园歌曲的词曲及演唱者将在你们当中产生!

4、同学们,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流行歌曲,这是时代的记忆。尽管时间流失,尽管容颜改变,但这清新自然的音乐依然会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在学生齐唱《乡间的小路》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在理解歌词、掌握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表现歌曲,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乡间的小路》是一首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因此学生也比较熟悉。在教唱时歌曲的学唱不需花费太多时间学生就能掌握,因此可在演唱形式上进行多种变化,进行表演唱等等,有学生自己设计演唱的形式,教师不必局限于自己的想法。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机会,热情高涨,学习兴趣很浓。在歌曲学会之后可再拓展欣赏另外一些校园民谣,了解校园民谣的风格。在欣赏的时候,最好能有一些相关的风格呈现,使学生对那个年代的校园生活、社会背景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这样更有助于使学生的情感贴近音乐。

五年级音乐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篇六: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乡间的小路》教学设计

郑岗小学 梁修敏

一、教学理念: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二、教学内容:

1、唱《乡间的小路》

2、听校园歌曲

三、教材分析:

《乡间的小路》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代表作品,由内地首席女歌手朱逢博和我国美声唱法代表性歌唱家施鸿鄂先生引入大陆并唱响。《乡间的小路》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领军人物。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自然小景。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乐与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童真明晰清纯。《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四、教学目标:

1、聆听和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家,根据《乡间的小路》进行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2、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表达自己对农村的爱。

五、教学重点:

较熟练的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六、教学难点: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活动。

2、音乐《爸爸去哪儿》,生跟着一起唱。

师:同学们都看了《爸爸去哪儿》,五位帅气又有型的老爸带着自己可爱的宝贝们去了好多美丽又有趣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出去看一看呢?(想,恩,老师也很想出去走一走看看一看)今天啊,老师就满足你们,下面呢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想和同学们一同分享一下,---欣赏野外美丽的风光图片,(引出歌曲《乡间的小路》。其实,爸爸去哪儿就是老爸们带着宝贝去感受农村的生活,当然他们也会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歌曲《乡间的小路》。

板书课题:《乡间的小路》。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创设情境)假使你走在一条乡间的小路,你可能会看到什么?歌声中描绘了什么画面?听完感觉怎样?

生:晚霞,晚风,小草,暮归的老牛,牧童的歌声,夕阳,漂亮的野花„„感觉特别优美。

2、这里面有一段歌词写得很好,恰当的表达了我们当时看到这幅景色时当时的心境。谁能找出来并且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按节奏念歌词。

师:同学们笑意写在脸上了吗?眉毛上扬一点,位置再高一点。(示范) 师: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有多少烦恼和不开心都让它随着晚风飘去吧。同学们这段歌词美不美?想唱唱吗?

生:跟琴哼唱一下。(la...)

(加歌词唱唱)

3、学唱歌曲。

师:乡间的小路是一首八十年代的台湾校园歌曲。当时在台湾校园歌曲非常的流行也深受听众的喜爱,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却还是倍受青睐。让我们一起来再来完整的听一下这首《乡间的小路》吧。

师:同学们听的时候请注意这首歌的演唱顺序是什么?歌曲可以分几个乐段?

A、找学生说演唱顺序。

B、找学生说分为几个乐段?(三个乐段,ABA)

(3)学唱歌曲A部分旋律,前16小节。

a、师琴伴奏,生用“啦”字哼唱歌谱。包括反复部分。讲解三连音(嗨,小牧童你好),讲解切分音,褐色的壮壮的大水牛。

b、跟琴哼唱歌词。结尾句处理(渐弱)

C、把B部分加进来。

歌曲合成,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提示:注意演唱的顺序,轻松富有弹性的声音和高位置唱)

(7)带着情绪演唱全曲(轻松的活泼的情绪)

4、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三)拓展总结

1、作者介绍:《乡间的小路》又叫做《乡间的小路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的代表词曲作品之一。叶佳修,台湾校园民谣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他创作的青春校园歌曲,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

同学们,70年代台湾校园歌曲的流行对中国大陆流行音乐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所以到了80年代的时候,我们中国大陆也开始流行校园民谣了,今天我们就来聆听几首当年比较流行的歌曲片段,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唱。听完以后,请大家思考:今天这节课上我们所欣赏和学唱的歌曲,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播放歌曲视频《外婆的澎湖湾》、《赤足走在田埂上》《爸爸的草鞋》片段。

3、学生与教师共同小结校园民谣的一些特点。(出示课件)

通过对歌曲情绪、速度、旋律的进行等方面的感受,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总结。

(四)小结

同学们,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流行歌曲,这是时代的记忆。尽管时间流失,尽管容颜改变,但这清新自然的音乐依然会在我们的耳边回响。在学生齐唱《乡间的小路》音乐中结束本节课。

五年级音乐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篇七:乡间的小路教案

《乡间的小路》教案 一、教学理念:本教案设计以音乐新课程标准为根据;以审美为核心,教师以情感为切入口,教学注重情感的交流与体验;以兴趣为动力,打破以钢琴为主要伴奏器乐的传统,给音乐伴奏注入新血液,新元素;突出强调“以学生为本”,面对全体学生,重视实践与鼓励创编,人人动手搞创编,为歌曲伴奏,鼓注重个性发展,以个人形式进行表演唱,其中更是包括的学科的综合,突出了学生的本位,强调音乐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基本理念。

二、教学内容:

1、唱《乡间的小路》

2、听校园歌曲 三、教材分析:

《乡间的小路》是一首上世纪70年代流传甚广的台湾校园民谣,原作为叶佳修词曲兼演唱。当时“乡居岁月”是台湾校园民歌的一大主题,叶佳修是这一主题的领军人物。他以简约的曲调和歌词,歌咏乡间自然小景。在他的歌中涌动着欢乐与童真,他的嗓音,清澈透亮,全无做作,一派天真率性,如童真明晰清纯。《乡间的小路》曲调轻松活泼,描绘了一幅浪漫惬意的夕阳牧归图,如诗如画,令人沉醉。

四、教学目标:

1、 聆听和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探索、体验不同风格的家,根据《乡间的小路》进行创编,体会创编成功的快乐。

2、 能清晰正确的演唱歌曲,并能边打拍子边唱歌曲,表达自己对农村的爱。

五、教学重点:

较熟练的演唱歌曲《乡间的小路》

六、教学难点:

学会用不同的演唱形式表现歌曲《乡间的小路》,并为歌曲伴奏。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音乐《爸爸去哪儿》,生跟着一起唱

师:同学们都看了《爸爸去哪儿》,五位帅气又有型的爸爸带着自己可爱的孩子去了好多美丽又有趣的地方。今天老师也想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你们猜猜,咱们是去哪呢??(课件播放乡间的小路图片)欣赏野外美丽的风光图片

师:咱们去哪儿了??|

生: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一起跟着音乐到乡间的小路上去走一走吧。

(二)新课教学

1、欣赏歌曲

师: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3个)

2、节奏朗读中熟悉歌曲骨架

师:当我们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一定会感觉很亲切,令你思绪万千。B段歌词写得很好,恰当的表达了当时的心境。我们来读一下。 笑 . 意 写在 脸上 | 哼 一曲 乡居 小唱 |

任 思绪 在 晚风 | 中 飞 扬 — |

多 . 少 落寞 惆怅 | 都 . 随 晚风 飘散 |

遗 忘在 乡 间的 | 小 路 上 — |

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按节奏念歌词。

师:同学们笑意写在脸上了吗?眉毛上扬一点,位置再高一点。(示范)

师: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有多少烦恼和不开心都让它随着晚风飘去吧。同学们这段歌词美不美?想唱唱吗?

生:跟琴哼唱一下。

3.完整学唱歌曲

师:《乡间的小路》是一首八十年代的台湾校园歌曲。当时有一批的台湾校园歌曲以它的轻松甜美的风格以及所特有的田园风味深受听众的喜爱,虽然过去了二十多年,却还是倍受青睐。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完整学唱这首《乡间的小路》吧。但是在学唱之前,我们的老朋友和新朋友向我们打招呼啦,你们看看它们是谁??

A. 复习反复记号,学习三连音。

B. 用LA模唱全曲

C. 边唱边做自然行走的动作,表现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愉快心情。

4、解决演唱形式:

A、同学们,《乡间的小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啊?

B、是呀,《乡间的小路》唱的是一幅牧归图。它向我们描绘了浪漫,惬意的夕阳景象。那么运用怎样的演唱形式才能生动地表现出来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C、学生讨论:领唱、齐唱、独唱、合唱(轮唱)。教师巡视,学生回答。

5、表现歌曲:

第一部分老师请一个人领唱,谁来领唱呢?再请一个人为他伴奏。注意你们俩要站着表演; 第二部分老师请这边的同学站着齐唱,而这边的同学呢用竖笛坐着

伴奏; 第三部分,所有的同学都坐着:有打击乐的两组同学伴奏,其余的同学演唱。注意:好,各自梳理一下自己的角色,你是演唱或演奏哪几部分?是站的还是坐的?想好了吗?那现在就请有乐器的同学拿好乐器准备好了。注意看老师的指挥!!

四、课堂小结

(一)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校园歌曲,同学们对校园歌曲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你觉得校园歌曲有什么特点呢?”

(二)学生讨论

校园歌曲的特点:轻松活泼,清新自然,旋律简单优美,歌词直白,给人美感,易学易唱,贴近生活。

(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校园歌曲,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校园,珍惜优越的学习环境,快乐收获每一天,相信校园歌曲的词曲及演唱者将在你们当中产生。”

五、下课

伴随着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愉快地下课。

五年级音乐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篇八:五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课 题

第一课 朝 夕

课 型

新授

学习目标

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 难点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

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二、表演《清晨》

1.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4.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板书设计: 朝 夕

清晨 新鲜

课后反思

课 题

课 型

欣赏

学习目标

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学习重点 难点

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渔舟唱晚》

1.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2.

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3.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

2.

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

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4、3/4、4/4。

问:《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

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板书设计: 渔舟唱晚

课后反思

课 题

第二课 农家乐

课 型 新授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

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二、表演《苹果丰收》

1. 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 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 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

4. 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板书设计: 农 家 乐

淳朴 憨厚

课后反思

课 题

《赶圩归来啊哩哩》

课 型 欣赏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

“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

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

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

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

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板书设计: 赶圩归来阿哩哩

彝族

课后反思

课 题

聆听《丰收锣鼓》

课 型 欣赏

学习目标

让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二声部的演唱 :十六分音符节奏。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

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2.

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3.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

(2)

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分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

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学生,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己创作旋律,

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现该主题。

板书设计: 丰收锣鼓

欢庆 喜悦

课后反思

课 题

第三课 足迹

课 型 新授

学习目标

让学生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学习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歌曲教学

教学难点: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具

音乐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聆听《红星歌》

1.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

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2.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哪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当再次出现相同的音乐时请举手示意。

3.

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聆听范唱,范唱曲调从听觉中加强学生的模仿记忆,有了基本旋律的轮廓后,让学生看谱唱曲。

3.简单讲解倚音的写法与作用(写法:左上角;作用:装饰性)。

4.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板书设计: 足 迹

装饰音

课后反思

课 题

《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课 型 欣赏

学习目标

五年级音乐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篇九: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 五 课 《故 乡》

教学目标:

1.本课与前课是同一主题的内容。因为“故乡”是“家”的扩大,是大的家,让我们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聆听、表演、画画、写写、讲讲等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2.继续唱好二声部合唱

3.了解变拍子与变音记号。

4.从实践中初步接触变奏的创作练习。

教学重难点:

1.变拍子的掌握。

2.二声部的合唱训练。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通过聆听,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领悟爱家,爱故乡的做人基本素质。并通过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歌

二.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的剧情,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一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用投影片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感。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聆听歌曲。(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完整演唱歌曲。(随伴奏带,师带生演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三. 聆听《思乡曲》

1.师简介

由介绍《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作者:马思聪——《思乡曲》创作背景。

2.学唱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并要求能背唱(该曲调即教材本曲的主题)

3.初听乐曲

设问:当你听到内蒙古民歌《城墙上的跑马》曲调时,请举手。

4.聆听乐曲

设问: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给你什么感受?

5.小结,乐曲表现了远离故乡的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四. 聆听《乡间的小路》

1.直接导入,初听歌曲

设问:这是什么地区的歌曲?(台湾校园歌曲)

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讨论以上问题,不清楚可再听范唱。

2.把歌曲通过投影在屏幕上展示。听一遍曲调范奏,学生再进行划拍练习。

3.边看歌曲边听录音,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允许同学轻声随录音哼唱。

4.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5.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6.师生讨论歌曲给自己的感受。

7.以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中去表现

8.小结: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是多么的萧洒,让人流连忘返。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能够用轻柔和谐的声音唱好歌曲二声部合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 表演《故乡的小路》

1.直接导入:我们自己来表演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聆听范唱,提出三个要求。

(1) 歌曲有内容是什么?

(2) 由几个声部组成?

(3) 随范唱划指挥图式,有什么发现?

3.讨论以上三个问题。

4.听一遍曲调范奏,生进行划拍练习。

5.结合曲调讲解变拍子。

6.学唱前8小节曲调,要求打出每小节的强拍。

7.在前8小节唱得非常熟练的基础上,把全班分为两个声部,分声部各学唱自己的声部曲调。

8.弱起小节不从理论上去讲,而是从歌词的重音布局去阐述。如“我那故乡的小路”其重音在“故”字上,这样学生很自然把弱起小节唱好。

9.歌曲的高潮是第二部分,也是本歌曲的重点与难点,要以对故乡的“弯弯小路”与“路旁小花”的思念之情作倾诉的歌唱,以第一主人翁“我”的身份投入到歌声之中去表现。

10. 设计打击乐伴奏,注意4/4与3/4的变换。

分组讨论,展示。

师给予评价和激励。

三、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学会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二、通过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如今家乡山连山》

1.歌曲以天真而富有想象力的描述,表达少儿对家乡的赞美。所以演唱时要把这种欢乐的情绪,天真可爱的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2.用多种形式学习歌曲。

(1) 第一、二句的曲调学习,通过听辩相同与不同小节进行识谱学唱。

(2) 二声部分唱4小节,可作为发声训练,顿音要唱得有弹性,表达一种开怀大笑的情绪。

(3) 最后二句的曲调学习采用听唱与视唱相结合的手段学唱。

(4) 当曲调熟练后,先可用衬字“对方”唱,在此基础上再唱歌词,并唱好语气的起伏。

(5) 在歌曲唱得较有情感,熟练的基础上分组自编表演唱。

(6) 各组展示。

3.小结:纯朴、天真、可爱的故乡情。

第六课 欢乐少年

教学目标:

一、以不同的风格与形式,去表现不同层面的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二、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三、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四、学习竖笛#5、#2、#4的指法,并进行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教学重难点:

一、感受、并表现音乐不同的风格、情绪。

二、竖笛#5、#2、#4的指法,及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通过学唱《叮铃铃》表现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二、通过聆听《可喜的一天》,感受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叮铃铃》

(一)节奏导入。设问:这两个小节你能听出是什么声音?——铃声——哪里来的铃声。请听

(二)听范唱。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两段歌词,两种铃声,你能说一说吗?他们各自表现了少年怎样的心情与情景?

(三)学习歌曲曲调。

1、歌曲的前4小节是全曲的主题音调,学好这4小节至关重要。可跟琴模唱后加试唱,唱好这4小节。

2、从第5小节到第12小节让学生自学试唱歌谱。然后流畅地唱好齐唱部分曲调。

3、二声部10个小节,分声部让学生自学。这两个声部节奏与旋律,学生基本上能视谱唱出。

4、这曲调要唱好的关键是要唱出湖南民歌的风格。这里包括装饰音、滑音、#5等技术上的处理。让学生在听辨的基础上模仿、练习。

(四)学唱歌曲时,衬词“罗”等要处理好,另外在顿音、渐强、渐弱处要唱出这一群少年活泼欢乐的性格。

(五)在较熟练地唱好歌曲的基础上,按教材上的伴奏要求,用竖笛为歌曲伴奏。

三、聆听《可喜的一天》

(一) 史地知识导入。

设问: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在哪里?在20世纪初著名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什么国家?(苏联)

谈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由苏联军队攻克柏林与英、美、法盟军会师,取得决定的胜利。本歌就是苏联影片《攻克柏林》的插曲。

(二) 聆听歌曲,并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与内容。

(三) 朗读一遍歌词,旨在进一步体验歌曲内容。

(四) 再欣赏一遍歌曲。

(五) 师生议论从歌曲中获得的感受。

(六)完成课本上的练习:歌曲分为几部分?(两部分)用图形表现歌曲的不同部分。

(七)小结:本歌表达的是苏联少年儿童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理想。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通过学唱《雏鹰之歌》表现少年活泼欢乐的情绪。

二、在歌唱实践中掌握下滑音唱法。

三、通过聆听音乐《罗马的松树》,体会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表演《雏鹰之歌》

(一)背景介绍:20世纪90年代初的团中央发动的《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少先队教育活动,旨在把全国少年儿童培养成江总书记提出的“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五自少年,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本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而创作的歌曲。

(二)听范唱,每遍都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这首歌的风格性很强所以多听范唱对学好这首歌有很大的作用。

(三)学唱这首歌曲。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分为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分为第二乐段的8小节。

(四)在学唱曲调时,可暂不唱滑音记号,当曲调基本学会,并能流畅的按规定速度唱谱时,才把歌词加上。

(五)在唱歌词时,适时按要求加上滑音记号,使歌曲的风格更浓郁,因此,可顺带讲下滑音记号唱法。

(六)该歌曲带有新疆地区的音调特征,所以打击乐器按×××××│节奏为歌曲伴奏,使歌曲的风格更强烈。

三、聆听《罗马的松树》

(一)设问导入:你们是否想了解欧洲南部的少年儿童们是怎样玩耍的?

(二) 初听《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不告诉曲名)。

设问:你们能从音乐声中想象这一群少年儿童在干什么?(学生们议论)

(三) 介绍作品名称及创作背景。

这是作曲家创作的一套描绘罗马风景人物的音乐组画——《罗马的松树》第一段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树。描写一群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在罗马游览胜地博尔盖塞别墅的松林里跳舞、“打仗”、玩耍的情景。

(四) 聆听舞蹈的场面音乐——第一主题。

(五) 聆听第二主题旋律。

(六) 复听全曲:完成听音乐排序等要求。

(七) 小结:欧洲意大利少年儿童们欢乐的活动。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课时目标:

一、在前面几课曲调填空、改变等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感受曲调的结束感。

二、学习竖笛#5、#2、#4的指法,并进行三声部曲调的吹奏练习。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听辨练习

(一)用钢琴分别弹奏这两段曲调。要求听辨这两段曲调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二)跟着钢琴模唱一遍,说出这两段曲调相同与不同之处。(节奏相同,曲调也基本相似。不同之处是第2小节的4升高半音为#4)

(三)用竖笛吹一吹,进一步巩固4与#4的音高关系。

三.创作活动

完成曲调最后2小节的创作,唱一唱,奏一奏。

注意:

(一)该创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创作的最后2小节要有结束感。从音乐的技术上讲就是调式感的问题,但与学生不讲调式问题,仅仅是感性上要求有结束感即可。

(二)从曲调的发展来看谱例1应该是do结尾,谱例2应该是la结束。但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而不是教师包办代替。

四、竖笛吹奏

(一)音阶练习:

1、大调音阶:1 2 3 4 5 6 7 i

2、小调音阶:6 7 1 2 3 4 5 6

(二)#5、#2、#4指法练习。

(三)和声小调音阶6 7 1 2 3 4 #5 6

(四)《多瑙河之波》三声部吹奏:

1、先练习前16个小节的一声部。注意连线及分句。

2、分声部练习吹奏,注意按指挥的手势整齐进入,休止处的节奏要准确。

3、合奏时要注意指挥的手势,要倾听各声部的音准和节奏。第二、三声部的音量要控制着,要突出第一声部的旋律。

4、在流畅地吹好前16小节的基础上,再吹奏后16小节的曲调。

五年级音乐上册乡间的小路教案篇十: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 朝 夕

教学目标

1.在音乐中描绘自然界周而复始朝夕情景的作品不少。本课就用这一题材为主题编选了四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把图形谱、字母谱、简谱(数字谱)综合运用,以拓宽乐谱记录形式的知识。

3.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4.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听《清晨》,听《晨景》。

第二课时:唱《晚风》,听《渔舟唱晚》。

第一课时

一、听《晨景》

1、听乐曲《晨景》,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

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能否反映音乐所描绘的晨景?你能画出更好的图来表示吗?

2. 再听一次主题并看谱哼唱一次。说说教材中用三种形式记录了这段音乐:线条图形谱、线条字母谱、简谱。这三种形式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这三幅图下写出一句恰当的文字说明。(如“晨曦微露”、“初显阳光”、“太阳升起”)

4.欣赏全曲

5.小结:

(1)简介格里格生平。

(2)器乐曲表现早晨的一例。

二、表演《清晨》

1.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2.聆听范唱,对歌曲整体有所了解。

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

 (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乐段曲调。指导的重点是音准:

“ ”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5.在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下,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教师的口风琴伴奏为学生的伴奏作一示范)。

6.歌词4段较长,建议唱第1、3、4段歌词,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这样也不影响歌曲的完整性。省下第2段的教学时间用于唱好歌曲,处理好歌曲,尤其把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的对比要表现出来。

7.打击乐伴奏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

8.小结: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三、编创活动:《早晨》

表现早晨的内容非常多,歌曲《清晨》所表达的就是发生在早晨的活动。管弦乐《晨景》也是对景色的描绘。请学生把早晨的活动思考一下,然后表现其一个方面就可以了,如“早

晨的上学路上”、“早晨醒来”等等,都可以运用各种形式加以表达。

第二课时

一、聆听《渔舟唱晚》

1.听了外国的“晨景”,现在看看中国古代的渔村晚景。——欣赏《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二、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

1.先听教师弹奏一遍,想一想?

2.听一听,划划拍,试一试。

3.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4.在括号内填上拍号,再唱一唱。

三、表演《晚风》

1.教师谈话导入: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指号:2/4、3/4、4/4。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弱节奏,跟着教师的教棒点谱视唱第一乐句(4小节)

5.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6.请一位学生指挥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

第二课 农 家 乐

教学目标

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教学重点: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歌曲演唱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复听全曲。

5.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 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 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歌谱与歌词都可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5.小结:丰收的喜悦场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成果的欢乐。二、主题创作活动

第三课 足 迹

教学目标

1.革命歌曲留下的历史足迹,使我们不忘过去,这就是音乐的社会功能。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

心的好教材。

2.到图书馆寻找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闭式与开放式教育相结合。

3.在唱歌实践中,掌握装饰音知识与唱法。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听《红星歌》,唱《雨花石》。

第二课时:听《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

第三课时:唱《我怎样长大》,交流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聆听《红星歌》

1.课前先请个别学生准备《闪闪的红星》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故事。

2.欣赏全歌。

设问: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斗争。

3.再听全歌。

设问:音乐分为几个部分?

4.复听全歌。可以随音乐哼唱歌曲。

设问: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还是舞曲、摇篮曲?

5.小结:这是反映工农革命时期少年儿童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足迹。

二、表演《雨花石》

1.简介书上插图“南京雨花台烈士群像雕塑”。

2.在学生充分理解歌词深刻含义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四句歌词设计四个造型为歌曲做背景,并充满深情地唱好歌曲。

第二课时

一、聆听《歌唱二小放牛郎》

1.前两个故事,我们都请同学讲,这个故事我请录音机讲,请你们听仔细——播放本歌录音。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有几个场景。

4.师生讨论:歌曲的人物及场景。

二、聆听《红梅赞》 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全歌。

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2.再听歌曲:

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提示:书上插图是江姐的形象)

3.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第三课时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二、编创与活动

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1.本课五首中外反映“家”为题材的作品,其音乐的风格、题材、体裁,均各有特点,我们可以从中感受音乐的人文性,“家”的可爱,“家”的乐趣。

2.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活动,我们从改编《牧场上的家》中获得创作的经验。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外婆的澎湖湾》,听《天黑黑》。

第二课时:听《可爱的家》、《回家》,竖笛吹奏。

第三课时:唱《牧场上的家》;复习本单元内容。

第一课时

一、聆听《天黑黑》

1.这是一首以现实生活为内容的家庭里所发生的一个小故事——欣赏《天黑黑》。

2.你听懂了吗?如果还听不清楚,再听一遍。

3.你能说一下这个小故事吗?

4.师生议论。

设问: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家庭里发生的琐碎小事不必下结论,可以各说各的)

5.再复听一遍,请按书本上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容词。(答案:诙谐)

6.小结:这样家庭既诙谐又亲切可爱。

一、表演《外婆的澎湖湾》

1.这首通俗歌曲较为流行,学生都较熟悉,所以在范唱的启示下较容易学唱。

2.在曲调的学唱中,有些节奏通过听唱,指导学生学唱,不必讲解乐理的名称如 等,能合着教师的钢琴伴奏唱即可。

3.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主人翁的“怀想”带有叙事性,所以在演唱时,把发生的事情交待清楚即可。

歌曲第二部分是高潮所在。处理重点也按排在此段。演唱的力度上较第一部分要有变化。

4.本歌教学的难点是伴奏。

5.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第二课时

一、《可爱的家》

1.介绍歌曲《可爱的家》的创作背景。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2.范唱《可爱的家》,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熟悉内容和主旋律。

3.初听乐曲。

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的名称你能听出来吗?

4.复听乐曲。

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5.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二、《回家》

1.初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在西洋乐器的分类中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

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可爱的家》在内容与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请你为这首曲调配上歌词,歌词的内容与“回家”的标题是一致的,试一试,唱一唱,奏一奏。

4.在乐曲的伴奏中,唱自己编的词。

5.小结:家是可爱的。

第三课时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1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