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一: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 教学设计
《我是谁》教学设计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我是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角色与责任”,《我是谁》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它使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在本课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探究中,使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
1、课本第58页的“不同角色”从学生自己为例,在学校“我”是学生,在商场,在家,在公共汽车上“我”又分别是谁?初步建立在不同的场合,自己的身份是不一样的。接着(第59页),说说身边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又是谁?
2、第60页“该怎样做”教材呈现三个场景----怎样做好游客、怎样做好小顾客、怎样做好小观众
分组议一议,然后根据议论的结果进行表演。把一个话题回归沸腾的现实生活。
3、第61页“小记者在行动”,为学生提供更广的空间,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看看,顾客,售货员„„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并以“我的调查报告”作以呈现。
【设计理念】《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体现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强调回归生活,突出经验,所以我在设计这节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生活体验,了解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根据场合的不同很好的进行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的,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角色表演中体验和评价,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角色的愿望。
2.知识与技能: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
3.过程与方法:认识到不同角色对自己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教学重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方法】
1、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
2、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入,自我介绍
1、出示谜语,引入
师:今天我先来考考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看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两个爸爸加两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人?谁能告诉我?
师:简笔画你真聪明。
2、自我介绍,引出新课。
师:面对你们,我是谁?并板书:我是谁?
生:安老师。
师:对,听着大家亲切的称呼,我感到非常幸福。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照片,请你说一说照片中的我又是谁?
(课件)(1) 我带女儿和妈妈去看望我的姥姥,我是谁?生:女儿、妈妈、外孙女
(2)去年我带女儿去乐亭大钊纪念馆参观,我是谁?生:妈妈、参观者
(3)在今年的文艺汇演上我和李悦同学正在演唱评剧,我又是谁?生:演员
师:大家的眼力可真棒,说的真好。你们看,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彩,我在不同的场合下,变换着不同的角色。
那你们呢?生活中你有可能是谁?先同桌交流,再说一说,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而后说一说(告诉学生:在„„我是„„)随机板书:学校、家里、社会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在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扮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
二、讨论交流如何当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1、老师
大家说的真好,老师这还有一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这是我们上周五上英语课时的情景,在这张照片上,我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生:老师(课件)
师:同样今天在这里我还是扮演老师的角色,那我很想知道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因为我想当好老师这个角色。
生:各抒己见(和蔼可亲、严厉、关心我们、)
师:同学们真诚的话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努力当好老师这个角色的。
2、学生
师:我是老师,你们是„„
生:学生
师:你又认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呢?
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的发言是多么精彩啊,如果按照你们刚才说的去做,相信大家都是好学生。
三、讨论身边的人的不同角色 感受责任
师:那么我们周围的人每天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什么角色?请同学们看书,再联想一下身边你熟悉的人,说说他们是怎样当好自己角色的呢?
1、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2、在不同的场所,大家的角色是不一样的。随着环境和参照对象的不同,角色的也在变换着,当好自己的角色是我们的职责。
四、角色体验 活动互评
1、讨论
师:那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2、师:同学说的非常棒,讲出了每个角色的责任和义务,那让我们来演一演好不好?根
据老师给出的角色牌,你们小组成员自己创设场景,来演一段情景剧,好吗?
组长领角色牌,开始活动,(角色设计正反面都有)
3、展示活动,大家互评,体验角色。
师:你能看出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内容吗?你觉得他们扮演好自己角色了吗?为什么?谁来点评一下?(反面的角色:作为演员演得好,作为乘客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师:老师也想演,哪位同学想和老师一起演?我是一名售货员,你是一名顾客。我们设计的场景是在商店里买东西的情景( 卖出的是残次品,退货的情景)请学生来点评,我们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了吗?表示感谢。
五、总结延伸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啊。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我是谁”这个话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课件)
1、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2、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3、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4、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5、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2、师:今天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到现实生活中去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做个调查,完成下面的调查报告。(课件)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今天的课上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我的调查报告
六:板书设计
我是谁
学校
家里
社会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二: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_教学课件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三: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_教学设计
《我是谁》 教学设计
东方红小学 翟亚妃
【教材分析】
《我是谁》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的角色与责任”,《我是谁》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它使学生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铺垫。在本课课堂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学生在体验、交流、合作探究中,使他们感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都是社会的需要,每个人都应是遵循一定的规则,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认识自身的价值。
【教学目标】
知道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同的角色。
认识到不同角色对自己所提出的不同要求。
【教学重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方法】
1、以问题的形式切入,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间。
2、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教学过程】
一、 猜谜引入,自我介绍
1、出示谜语,引入
师:今天我先来考考大家,出一个脑筋急转弯,看看谁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两个爸爸加两个儿子为什么只有3个人?谁能告诉我?
生:一个人既是爸爸又是儿子,他同时充当了两个角色。
师:简笔画
你真聪明。
当一个人面对不同的人时,一般会有着不同的角色。
2、自我介绍,引出新课。
师:面对你们,我是谁?并板书:我是谁?
生:温老师。
师:对,听着大家亲切的称呼,我感到非常幸福。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图片,请你说一说照片中的人又是谁?
(课件)(1) 成龙叔叔问:我带儿子去看爸爸,我是谁?
(2)阿姨问:我带我儿子去旅游,我是谁?
(3) 奶奶问:我们一起快乐地唱歌,我是谁?
师:大家的眼力可真棒,说的真好。你们看,生活是这么的丰富多彩,我们在不同的场合下,变换着不同的角色。
那你们呢?生活中你有可能是谁?先同桌交流,再说一说,好吗?
小组讨论交流,而后说一说(告诉学生:在……我是……)随机板书:学校、家里、社会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在生活中有这么多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扮演了很多不同的角色。
二、讨论交流如何当好老师和学生的角色
1、老师
大家说的真好,现在我们在上课,我扮演的是什么角色?生:老师
师: 那除了我,我们教室里还有很多听课的老师。那我很想知道你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
生:各抒己见(和蔼可亲、严厉、关心我们、)
师:同学们真诚的话语给了我很多启示,我们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努力当好老师这个角色的。
2、学生
师:我是老师,你们是……
生:学生
师:你又认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呢?
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的发言是多么精彩啊,如果按照你们刚才说的去做,相信大家都是好学生。
三、讨论身边的人的不同角色 感受责任
师:那么我们周围的人每天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什么角色?请同学们看书,再联想一下身边你熟悉的人,说说他们是怎样当好自己角色的呢?
1、学生讨论交流,然后发言。
2、在不同的场所,大家的角色是不一样的。随着环境和参照对象的不同,角色的也在变换着,当好自己的角色是我们的职责。
四、角色体验 活动互评
1、讨论
师:那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当好自己的角色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讨论。
2、师:同学说的非常棒,讲出了每个角色的责任和义务,那让我们来演一演好不好?根据老师给出的角色牌,你们小组成员自己创设场景,来演一段情景剧,好吗?
组长领角色牌,开始活动,(角色设计正反面都有)
3、展示活动,大家互评,体验角色。
师:你能看出他们表演的是什么内容吗?你觉得他们扮演好自己角色了吗?为什么?谁来点评一下?(反面的角色:作为演员演得好,作为乘客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师:老师也想演,哪位同学想和老师一起演?我是一名售货员,你是一名顾
客。我们设计的场景是在商店里买东西的情景( 卖出的是残次品,退货的情景)请学生来点评,我们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了吗?表示感谢。
五、总结延伸
1、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在扮演好自己角色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啊。
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我是谁”这个话题,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相信同学们都能在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课件)
1、在家庭做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小帮手”。
2、在社会做热爱祖国,文明礼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
3、在学校做团结友爱,尊重他人,善于合作的“小伙伴”。
4、在社区和公共场所做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5、在独处时做胸怀开阔,心理健康,勇于创新的“小主人”。
2、师:今天的课后作业:请同学们以小记者的身份到现实生活中去看看,我们周围的人在生活中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了吗?做个调查,完成下面的调查报告。(课件)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今天的课上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六:板书设计:
我是谁
学校 家里角色——责任
社会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四: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 我的角色与责任
第一课 我是谁
一、教学目标:
1、体验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责任。 2、增强责任意识,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应出承担的责任。 3、体验承担某项任务,感受认真履行职责并完成任务后的愉悦。
4、知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维护集体荣誉是作为集体一员应尽的责任,愿意承担和认真完在集体的任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体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2、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三、课前准:
课件、相片、调查报告 四、 教学过程:
(一) 识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角色。 1、教师以自己为例问学生:“我是谁?”
学生回答后,出示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如商店里、家里、旅游景区里,让学生感受到在不同的场合下,人的角色是不一样的。 2、设置场景,让学生说说“我是谁?” (1)在学校里。 (2)在商场里。 (3)在家里。
(4)在公共汽车上。 3、身边的人是谁?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班上交流。 (二) 认识不同的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
引入: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角色。 1、学生讨论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一名好的老师? 2、小组讨论: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学生? 3、小组表演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担当不同的角色,那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这些不同的角色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表演、讨论。
学生上台抽取题目根据教师提供的场景进行表演。 表演场景:
(1)秋游动物公园。
(2)到图书馆借阅图书。 (3)乘车去清晖园。 (4)去超市购物。 课题在电脑出现
图片:教师自己在不同场合的照片 在各种地点的图片 声音:背景音乐 文本:各种场景 各种地点的图片
(5)去剧院看电影。
(6)奶奶生病了,你回家该怎么办?
4、师生合演
表演的场景是文具店里,教师是售货员,学生是顾客。 表演后,学生评价。 5、角色互换
(1)假如你是老师,你会怎样对待学习上的后进生、顽皮生、家庭困难生等。
(2)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顽皮,学习退步,你会怎样做呢? (三)小结
师:同学们能干,评价很到位!在生活中由于场景不同,参照对象不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儿女,在学校我们是学生,在商店我们是一个小顾客,在车上我们是一个小乘客„„根据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参照对象,我们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当好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
板书设计:
1、我是谁 在汽车上 乘客 在商店 顾客 在学校 学生
执笔教师:孟明丽
年11月15日
2012
第二课 我的责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形成责任意识,知道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作为家庭、社会的一员还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体验不同的角色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知道自己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
4、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增强责任意识,热心参与家务劳动和学校的活动,并能主动承担一项任务。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承担的不同责任。 四、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多媒体出示课文63页的插图。 2、讨论:这些事情该由谁来做?
3、分析图中的事情,哪些是自己会做的?哪些是自己不会做的? 4、说一说,议一议:对于自己会做的事情,自己是否做了? (二)板书课题:我的责任 (三)探讨明责任
1、让学生进一步回忆,自己家中每天都有哪些家务事,这些事都由谁来做的。 2、启发学生讨论:这些事情当中,有哪些是自己可以做的?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写出自己在家中能够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并进一步思考:我能为学校为班级做些什么?
4、教师在收集学生的答案后,给予肯定。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5、齐读句子:自己的事情,能耐做的应该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家中、学校、社区的事情大家都来做。 (四)提出建议
1、观察第64页的插图,看看说了什么事情。
2、让学生谈谈有没有与教材第64页中的同学类似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大家想一想,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3、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给予点拨。
4、各小组选出代表,以表演的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好办法。 (五)品质升华
1、观察第65页的插图,看看他们给自己找了什么岗位? 2、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我给自己找岗位。
(1)在教师的帮助下,大家将班里的事情分分工,每人承担一件具体的事情(可以多人承担相同的事情)。
(2)在家里,请学生与家长商量,给自己找一件具体的事情做(例如扫地、洗碗等) 3、做这些事之后,大家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做好?一星期后,在班会上交流做这些事的感受。
板书设计: 2、我的责任
明白责任
自己会做的事应该做
我的责任 该做什么 自己不会的事学着做 找找岗位
执笔教师:王琴
2012年11月20日
第三课 我能做好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对于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
2.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3.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二、教学重点:
知道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热心于集体和公益活动,并从中感到快乐。
三、教学难点:
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感受着集体的温暖,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四、教学关键:
知道自己承担的事情要认真负责地完成。 五、教学准备:
搜集学生的有关情况。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家务事怎样做
1、结合教材中的两个小同学“当家”的情况,议议谁能做得好,为什么? 2、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样比他们做得更好,做给爸爸妈妈看。
3、结合学生的情况,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二)、学校的事怎样做 做做游戏想一想:
1、游戏:五个人绑腿游戏 2、做完讨论
(1)5个人怎样才能顺利到达终点取得胜利。 (2)如果一个同学不好好走行不行?
(3)如果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不想往同一个方向走行不行? (4)在集体生活中,做集体的事,大家该怎么做? 说说我们班:
1、我们班开展过哪些活动?取得了哪些荣誉?
2、回忆当时的情况。看看每位同学在活动中发挥了什么作用,这些荣誉是怎样取得的?
(三)、家庭周围的事怎样对待 1、出示图,我们的小虎队在干什么?
2、通过第71的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四)、全课总结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今后你要怎么做?
板书设计:
3、我能做好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集体的事情大家做
执笔教师:孟明丽 2012年11月28日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五: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是谁》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是谁》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初次尝试了三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第一个主题《我是谁》一课的教学。根据新课程要求,我设计了本课的教案。整个教案,我是按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的: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我是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任》中的第一课。它让学生去体验在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观察、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不同的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为后面了解自己应对家庭、集体、社会承担不同的责任做好了铺垫。
学生情况分析:当前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太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是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承担的不同角色,更不清楚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本课侧重于帮助学生增强角色意识,初步了解角色的责任。
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在不同环境中体验不同角色。
2、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不同的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从而愿意在现实生活中的当好自己的角色。
3、能力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通过课下社会调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承担的不同责任。
二、说教法
我采用主要采用问题导入,创设情景,互动教学,角色表演等教学形式,使整堂课动静结合,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三、说学法
学生的通过观察照片、图片,师生对话,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增强角色意识,了解角色责任。
四、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自己的照片及各种不同场景的照片录象;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课前观察不同场景;调查报告表格。
在组织本课教学活动时,我设计了五个活动过程,分别为:谈话导入,引入课题;结合自己,说“我是谁”;观察周围,他们是谁;创设情景,扮演角色;课后延伸,课外调查。
活动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在这一活动中,以老师不同角色转换为例,向学生提问:当我站在讲台上,我是谁;当我回家为女儿梳头时,我又是谁。一连串的提问很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对老师在不同环境中角色变化的观察,初步感受不同角色的含义。这一环节中,辅以老师在不同场合的照片,以引导通过有目的的观察而明白——一个人在生活中会扮演不同的角色。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都角色定位有个粗浅的认识,也为下面“说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活动二结合自己说“我是谁”
这一环节,首先抛出问题“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还是谁”,当他们说到校园生活中的几个场景时,我出示相应的图片(李洁和蔡悦同学在品德与生活课上为同学们表演口风琴二重奏,瞧他们真棒;在庆“六一”文艺演出中,查笑奕在为同学们做精彩的演出;在运动会上,阵阵呐喊声中,同学们个个都使出了浑身力气;在学校的粉笔画比赛中,同学们就像小画家一般)。当学生说到书中的几个场景时,我再出示书中相应的图片,与课本结合,直观的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使他们初步认识到角色在不同场合下的变化。思路还可以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电影院、公园里、旅游景点、书店、图书馆、运动场等,(邹雨晨小朋友乘公共汽车上学,过马路走斑马线,在商店买文具)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小学生在学校是学生;在商场购物时是顾客;在公共汽车上是乘客;回到家里是孩子。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说和小组交流,体验、探究到了角色的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贴近儿童生活。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能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得出自己不同环境中角色的变化,初步的感受到角色的责任。
活动三观察周围他们是谁
我首先出示生活中靓靓小朋友妈妈工作和生活的片段,(靓靓小朋友的妈妈是一名律师事务所的工作人员,上班时她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下班一回到家,就忙里忙外,这不,正忙着给靓靓准备可口的午餐呢)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她的不同角色。再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父母有哪些角色。接着为学生出示书中两位小朋友爸爸妈妈的图片。通过体验他人和父母角色的变化,再得出他们角色多样性,更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了让学生明确角色与场景的变化是紧密相连的,让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不同的场所,对角色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如何才能当好自己的角色。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了“回归儿童经验和生活”的原则,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活动四创设情景扮演角色
我为学生准备两种场景的照片,并为每个小组设计两种角色身份,再选出代表,根据角色特征进行表演,让其他组的同学猜猜这位同学扮演的是什么角色。谁先说出来谁获胜。请获胜小组介绍自己是如何判断人物身份的,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色总是同相应的场景和责任相联系的。这种直观的教学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强烈参与课堂活动的愿望与兴趣,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表演中体验不同的角色,领会不同角色的不同责任。水到渠成地得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在社会中担任好自己的角色”这个结论。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让他们在开放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和身边的人在不同环境中有不同的角色。
活动五课后延伸课外调查
再一次将学生引入社会,到商店里看一看,顾客和售货员是怎么做的,街上看一看,行人、乘客、司机、售票员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自己的角色吗?使学生真切的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位置,都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最后指导学生了解调查报告的撰写格式,布置学生课后调查,填写调查报告。
以上是我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仁的帮助,给我指出缺点和不足,能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逐渐成熟起来。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六: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_教学课件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七: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_教学课件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八: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_教学课件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九: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 “我是谁”教学设计
朝阳慈济学校 张维英
教学目标:
1、 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观察不同场合下的角色变化,思考不同的角色应有的不同社会表现和应承担的责任。。
2、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同不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3、 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教学重难点:
体验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角色,并愿意在现实生活中当好自己的角色。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对比,认识不同角色对人的不同要求和所应承担的不同责任。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中的不同角色。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初步认识在不同场合角色的变化。
1、教师以自己为例问学生:“现在我在和大家一起上课,请问我是谁呢?” 生:„„。
师:“星期六,我去看望我妈妈了,那时我是谁呢?” 生:„„。
师:“现在,教室里有这么多老师在听课,对于他们我又是谁呢?” 生:„„。 小结:看来,老师成了百变金刚了,在不同的场合里有不同的角色。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课《我是谁》。(课件出示课题) 活动一:说说“我是谁”(学习新知,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角色)。
1、 请同学们看图片,想一想在这些不同场合里“我”是谁?(课件出示图片)
(1)在学校里——我是? (2)在商场里——我是? (3)在公共汽车上——我是? (4)在家里——我是?
2、教师请学生起来汇报并板书。 (学生、顾客、乘客)、孩子。)
3、教师引领学生们讨论——
(1)在我们班里你担当过哪些角色? (生:学生、班干部、队干部、值日生、图书管理员„„)
(2)在社会生活中你担当过哪些角色?(课件提示)
4、同学们在社会生活中都充当过这些社会角色,都有哪些不同的要求呢?我们怎样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呢?
课件:该怎样充当好自己的角色呢?该怎么做呢?
过渡:刚才大家一起了解了同学们的不同角色,那么我们身边的人他们又担当了哪些角色呢?
活动二:猜猜:“他是谁”(认识身边人的角色)
1、 课件出示爸爸与妈妈的角色变化。
2、 学生联系自己的家人或熟悉的人说说他们担当了哪些角色?
活动三:演一演,猜一猜
出示课件,提示角色表演要求。
分小组表演,集体评价。
角色互换:
老师:(1)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顽皮,对学习没兴趣,你会怎样做呢?
(2)假如你是家长,谈谈你对孩子的希望是什么?如果孩子调皮,学习落后,你会怎样做呢?
社会实践——小记者行动
请大家扮演一名小记者,去街上看一看,顾客和售货员、行人与文明督导员、司机与售票员、病人与医生、清洁工人与路人、交警与司机等人员,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当好了自己的角色没有?
课件出示,学习怎样去调查并写调查报告。
总结课堂:在生活中由于场景不同,我们所承担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不论我们是学生、顾客、孩子、还是乘客,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担当好生活中各种不同的角色。
板书:我是谁
不同的场合,担当不同的角色:
当好角色,有责任、尽义务。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我是谁教案篇十: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我是谁》_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