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案篇一: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在哪里》教案2 青岛版

《空气在哪里》

一、教材分析:

《空气在哪里》的教学内容来自青岛版《科学》第一册第六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一课

时。本节课是本单元的导入课,在整个单元中起着引领的作用,为以后进一步认识空气、探究空气的作用等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空气在哪里》一课主要通过“感觉空气”的活动,要求学生设想多种方法、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空气的存在;通过“找空气”活动,引导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的同时体会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感官来初步感知空气的性质。

②学生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流动。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设计、试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愿意合作、科学交流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

3、科学知识:

①认识什么是气体;知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

②知道空气自然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流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

气的存在及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游戏,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流动。

四、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近半年的科学课的操作实践,对科学课有了浓厚的兴趣,但他们上课时

不能完全注意力集中,这一课《空气在哪里》非常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愿意玩,愿意动手,在整堂课中以有趣的游戏贯穿整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观察实践等能力。

五、教学准备

水槽11个、玻璃杯22个、报纸、信封(气球、塑料袋、纸片)

六、教学过程(预设)

(一)导入新课

师: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上这节科学课,第一次上课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教师出示

一包气球),想要吗?这就是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礼物,它属于你们,不过要看你们的表现,看你们能不能通过你们的表现获得这份礼物,首先奖给善于发现,积极思考,愿意探究的,愿当小科学家的同学。

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送给大家气球吗?因为小时候老师也特别喜欢气球,现在老师

也想回到童年,给大家吹一个气球。(教师吹气球,教师把气球吹爆)

师:刚才气球为什么没有爆,现在为什么会爆。

生:因为里面充满了空气。

师:我们从气球中找到了空气,它让气球发生了爆炸,看来气球是个有趣的东西,今天

我们就来研究空气。(板书:20空气在哪里) 【设计意图:通过带来礼物,玩游戏,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童趣氛围,拉近师生间

的距离,同时为课堂上学生积极探究,遵守课堂纪律打好基础。】

(二)探究寻找空气。

师:除了气球中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

生寻找空气。

教师板书(教室、楼道、校园„„)

师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空气无处不在,天天陪伴着我们,那你能抓些空气来给大家看

看吗?想一想。

师生交流

师: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小组长领会1号信封)你能用老师的工具抓到空气

吗?

生用塑料袋、气球、纸片寻找空气。

师:把你们抓到的空气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抓到空气的。

生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提供的材料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空气的存在,学会找到空气

的方法,认识到空气无处不在。】

(三)观察空气,认识空气的性质。

师小结: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说它重要呢?

生:因为我们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师: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们却经常忽略他呢?

生;因为它没有颜色(师板书:看不见)

师:我们观察事物除了用到眼睛,还用到了哪些观察器官?

生: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

师:下面观察一下你周围的空气。

生观察

交流

教师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

师小结:你们真棒,刚才我们了解空气是————,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观察法(教师板书)

师:通过观察法,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用观察法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下面用学到的观察法仔细观老师给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概括出空气的概念是一个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眼睛、鼻子、舌头、手去感知,都找不到空气,说明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总结出空气的概念,从而掌握空气的性质。科学课重要的还有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学会自己探究,因此指导学生学会运用观察法。】

(四)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师将乒乓球放到水槽中,然后将透明玻璃杯扣入水中。乒乓球沉入了水底。

师:为什么乒乓球沉入水底,而没有到杯底和杯子的中间。

生:因为里面有空气。

师小结:杯子里充满了空气,占据了杯子的位置,水就进不去了,就像我们坐公交车,先来的人占据了这个位置,后来的人就进不去了,科学上把这个位置叫“空间”,空气占据空间(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想不想感受一下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生:想

师:老师满足大家的愿望,不过要给大家出一个难题,看这是什么(出示报纸、杯子)把报纸和杯子放入水中,你能让报纸不湿吗?

师生讨论

学生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乒乓球这个小游戏,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然后让杯子中的纸不湿,设置了难题,由扶到放指导三年级孩子的探究活动,培炎孩子的探究能力。】

(五)探究空气会流动

师:通过你们的实验我们看到了空气占据空间,看来空气的确是一个神奇有趣的东西。大家还想来继续来认识它吗?

生:想。

师:大家看老师手里有两个杯子(一个中盛着半杯子水,一个是空的),我能不能让水跑

到另一个杯子中呢?(教师演示)水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生:流动

师:空气会流动吗?

生回答

师:我们怎样看到空气的流动

生讨论

师:我们可以借助水。

教师用两个玻璃杯演示。

学生实验

师生交流:我们看到这个杯子中的空气跑到了另一个杯子中了,看来空气也会流动。(板

书:会流动)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会流动的性质,不是我们观察

得出的,而是思考、推敲得出的,这是我们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叫实验法(板书)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不仅让学生得到乐趣,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借助水,可以

证明空气的存在,占据一定的空间并能流动,而且感受到实验法的魅力。】

(六)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我们的努力,运用实验法和观察法我们了解了空气的许多性质,其实,空气还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究,比如,它有没有重量呢?希望同学们课下找自己的小伙伴去探究。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课下继续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品质。】 板书

20空气在哪里

教室 没有颜色观察法

楼道 没有气味实验法 校园 没有味道 气体„„ 透明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案篇二: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在哪里》教案2_青岛版

《空气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利用感官来初步感知空气的性质。

②学生能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明我们的周围、各种物体中都存在着空气,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流动。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设计、试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②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愿意合作、科学交流的实验常规和科学素养。

3、科学知识:

①认识什么是气体;知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 ②知道空气自然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流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的亲身感受和体验,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及空气的性质,知道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会流动。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水槽、玻璃杯、报纸、气球、塑料袋、纸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上这节科学课,这一次上课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教师出示一包气球),想要吗?这就是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礼物,它属于你们,不过要看你们的表现,看你们能不能通过你们的表现获得这份礼物,首先奖给善于发现,积极思考,愿意探究的,愿当小科学家的同学。

师:你知道老师为什么送给大家气球吗?因为小时候老师也特别喜欢气球,现在老师也想回到童年,给大家吹一个气球。

师:把气球挤爆,设疑:气球为什么会爆。

生:因为里面充满了空气。

师:我们从气球中找到了空气,它让气球发生了爆炸,那么除了气球中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20空气在哪里(板书)

(二)探究寻找空气。

师:除了气球中有空气,哪里还有空气。

生寻找空气。

教师板书(教室、楼道、校园„„)

师小结:同学们都发现了空气无处不在,天天陪伴着我们,那你能抓些空气来给大家看看吗?想一想。

师生交流

师: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什么?(小组长领会1号信封)你能用老师的工具抓到空气吗?

生用塑料袋、气球、纸片寻找空气。

师:把你们抓到的空气展示给大家看一看,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抓到空气的。

生交流

(三)观察空气,认识空气的性质。

师小结:空气就在我们的身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为什么说它重要呢?

生:因为我们人类动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师:为什么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们却经常忽略他呢?

生;因为它没有颜色(师板书:看不见)

师:我们观察事物除了用到眼睛,还用到了哪些观察器官?

生:眼睛、鼻子、舌头、耳朵、手、

师:下面观察一下你周围的空气。

生观察交流

教师板书: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

师小结:你们真棒,刚才我们了解空气是————,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观察法(教师板书)

师:通过观察法,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用观察法可以让我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下面用学到的观察法仔细观老师给大家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四)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师将乒乓球放到水槽中,然后将透明玻璃杯扣入水中。乒乓球沉入了水底。

师:为什么乒乓球沉入水底,而没有到杯底和杯子的中间。

生:因为里面有空气。

师小结:杯子里充满了空气,占据了杯子的位置,水就进不去了,就像我们坐公交车,先来的人占据了这个位置,后来的人就进不去了,科学上把这个位置叫“空间”,空气占据空间(教师板书)

师:同学们想不想感受一下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生:想

师:老师满足大家的愿望,不过要给大家出一个难题,看这是什么(出示报纸、杯子)把报纸和杯子放入水中,你能让报纸不湿吗?

师生讨论

学生实验。

(五)探究空气会流动

师:通过你们的实验我们看到了空气占据空间,看来空气的确是一个神奇有趣的东西。大家还想来继续来认识它吗?

生:想。

师:大家看老师手里有两个杯子(一个中盛着半杯子水,一个是空的),我能不能让水跑到另一个杯子中呢?(教师演示)水的这种运动叫做什么?

生:流动

师:空气会流动吗?

生回答

师:我们怎样看到空气的流动

生讨论

师:我们可以借助水。

教师用两个玻璃杯演示。

学生实验

师生交流:我们看到这个杯子中的空气跑到了另一个杯子中了,看来空气也会流动。(板书:会流动)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会流动的性质,不是我们观察得出的,而是思考、推敲得出的,这是我们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叫实验法(板书)

(六)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我们的努力,运用实验法和观察法我们了解了空气的许多性质,其实,空气还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究,比如,它有没有重量呢?希望同学们课下找自己的小伙伴去探究。

板书设计

20空气在哪里——无处不在

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

透明

气体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案篇三: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20课《空气在哪里》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案篇四:青岛版科学三年级《空气在哪里》ppt课件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案篇五: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空气在哪里》说课材料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

上册《空气在哪里》说课稿

北城联校 葛广禄

本课以学生探究为核心,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空气进行观察、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创新思维。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从证明空气存在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空气的存在;通过“捕捉”空气和移动空气的活动,让学生认识空气占据体积和可以流动的性质。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提问、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科学探究活动,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一、我确定的教学三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简单的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通过各种实验活动,认识空气的性质。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小组合作的团队精神,乐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探究活动,了解空气的存在、流动及空气占据的空间。

三、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四活动和讨论交流

活动一:“捕捉”空气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如将空气装近塑料袋,然后充分运用感官去感觉空气。再让学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学生头脑中的空气会由零散的表象向概念化的方向发展。

活动二:杯子里有空气

将纸团放进杯子底部,杯子竖直放入水中,然后取出,纸没有湿,说明有空气占据杯内。再将杯子竖直放入水中,慢慢倾斜水进入杯内,有气泡冒出,说明空气跑出。

活动三:转移空气。

一杯装满水,一杯空气,都倒置在水中。两杯对准互相倾斜,有气泡从空杯进入盛水的杯子。

通过本活动,学生可以清楚观察到:气泡的上升和杯子水面的下降,领悟到空

气是能够的转移,进而进一步认识到空气是可以流动的。

讨论交流:空气占据空间吗?

经过前面的一些活动的开展,学生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讨论交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空气是确实存在的,并且占据一定的空间。

三、我采用的教学理念——三突出一提高

1、突出探究这个中心

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研讨时间,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本课的四个活动中,我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进行猜测、观察和研讨,让学生亲历猜测——实验——验证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知识的同时,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科学的情感和态度。

2、突出学生这个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其实课堂是学生的,学生的观察、实验、交流方式只要是学生喜欢的,都应该支持。学生的眼光是独特的,教师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们的观察比较结果,学生的每一点发现都应该鼓励。

3、突出实验这种手段

实验是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实验更能为课堂创设出浓浓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平台,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本课开展的三个活动和一个讨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敢猜测、肯合作、肯交流,将动手、动口、动脑融于一体,学习兴趣高昂。

4、提高学生观察、推理、实验的能力

本课是一节实验课,实验从证明空气存在的活动入手,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了解,通过“捕捉”空气,杯子里有空气,转移空气,空气有重量的过程,认识空气具有占据空间和可以流动的性质。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探究,展示交流,拓展创新。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观察、推理、实验的能力。

以上一些,是我个人不成熟的做法,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恳请各位专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我将不胜感激,谢谢。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案篇六: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在哪里》课件3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案篇七: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

三年级科学上册《20、空气在哪里》教案

20、空气在哪里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空气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空气存在验证实验;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

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2、能对空气提出想知道的问题;愿意合作交流,体验到合作交流可以更好的完成认知。

3、知道我们周围存在空气,知道空气的性质,认识什么是气体。

教学准备:

水槽、饮料瓶、玻璃杯、气球、塑料袋、蜡烛、纸、扇子、粉笔、水、带漏斗的橡胶塞、集气瓶、木块、

铁块等。

教学过程:

(一)实验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学校里天天会看到、用到粉笔,你研究过粉笔吗?(学生摇头)没关系,今天,老师

就跟大家一起研究一下。方法很简单,下面老师把粉笔放到水槽中,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观察到的现象。

师:不错,从粉笔里面冒出的气泡确实是空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有关空气的知识。

(二)探究空气的存在及性质

1、想办法找空气。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哪里有空气吗?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谁愿意跟大家交流一下,你认为哪里有空气?

学生回答问题。

提出研究问题:既然空气到处存在,那空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想出办法找到空气让大家看一看、摸

一摸或感觉一下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想想办法。

(师参与小组活动,共同讨论找空气的方法,然后小组开始用自己设想的方法找空气。) 师:你找到空气了吗?谁愿意把你找到的空气给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或者让大家感觉一下也可以。

学生谈自己找到的空气。

2、实验探究“杯子里有空气吗?”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找到了空气。请同学们往老师这里看,在老)师的讲桌上都摆满了什么?

(各种各样的瓶子)

师:请同学仔细看看这些瓶子,它们的里面都有什么?

学生可能答案:什么也没有、空气

提出问题:杯子里面究竟有没有空气呢?你能相出办法说服大家吗?请小组同学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方法,教师到各组参与讨论。)

师:好,请同学们跟大家说一说,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杯子里面是否有空气呢?

小组汇报自己的做法。

师:(笑了)刚才同学们想了这么多的好办法,那这些办法是否能证明空气的存在呢?还需要去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这节课,除了同学们自己带的一些材料外,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同学们不易找到的仪器,在实验过程中,如果你能用得到,可由组长到前面来取;另外,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好,下面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想的办法研究,也可以用其他小组同学的方法,

尽量多种方法都试一试。

(生分组研究,教师到各组,参与研究,指导研究。)

师: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瓶子里面到底有没有空气?你们用的什么方法?

学生汇报方法。

3、分析现象,获得结论。

提出问题: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找到了空气,并且也想办法验证了空气的存在。现在你对空气有什么新

的认识?

学生谈认识。

师:不错,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空气,空气能占据空间。空气是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一种物体。

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空气跟水、木块、铁块等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说不同之处。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我们把像空气这样的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动的物体叫气体。除了空气是气体外,

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也是气体?

学生举例

师:所以,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气体。

自由活动:

师:(出示两个空杯子)现在老师这里有两个空杯子,你能让这个杯子里的空气跑到另一个杯子里面吗?

(学生脸上露出疑惑)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到手操作一下试一试。

(生自行设计实验并进行尝试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成功了吗?谁愿意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展示。

师:让“空气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的方法还有很多,课下请同学们继续研究,下节课中我们将接着

交流。

课堂评价、拓展活动: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汇报。)

师:课下请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空气的知识,发明一种小玩具,有时间我们将在全班进行展示。

《空气在哪里》设计说明

本课是一年级第一学期《看不见的空气》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定在这几个方面:一、要求学生通过运用感官和器材想方设法感知空气存在,锻炼学生求异思维,同时体会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二、通过探究一些物体里是否有空气,培养学生选择实验方案、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三、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感受借助工具认识客观世界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充分进行体验,在体验中感觉周围到处都有空气,在体验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体验中不断地产生思考。

一年级学生知道周围有空气,但一般没有机会去体验。为此我选择了两个活动:一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感觉空气。因为前面的学习,学生知道用五官观察事物的方法,但没有想过借用工具也可以来感知一些事物。因此我在他们想到用五官观察的同时,在桌上提供了一些工具,提示学生借助工具进行探究,感受到周围的空气。并通过小组与小组间的交流,尽可能多的尝试一些方法,以求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二个活动:猜测并验证有些物体内有没有空气。这个活动在前一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空气还可能存在于什么地方。我选择的实验材料中,有孔大的、孔小的,也有不容易看到有孔的,这些不同类型的物体一可以让学生对研究的事物更有兴趣,二也从多个方面验证了空气的存在。为了让学生对实验结果有更深的印象,并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我先让他们进行了预想并记录,在选择了合适的方法后,再进行实验。让预想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更加激发学生研究事物的热情和思考的活跃性。

整堂课都由学生在自主体验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实践得到问题的答案,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三上)《看不见的空气》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找空气。希望学生借助日常生活中有关空气存在的经验猜测空气是普遍存在的。第二部分:实验验证空气的存在。通过对几种不同类型的物体进行实验,从看到、听到、摸到、感觉到空气来确定空气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是无处不在。通过这两部分的学习,在大胆猜测和亲历探究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进一步认识空气的存在,为认识空

气的性质打好基础。

设计理念:

1、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经历为基础

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存在的经验是学习本课的重要教学资源。教师在课题的引出,空气的寻找都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科学就在身边,只要认真观察思考就能有所发现”这一思想的认同与接受,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

2、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充分体验或感悟

空气的存在对学生来说是熟悉的但究竟怎样用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怎样正确地进行科学探究,对于三年级才刚接触科学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搀扶下逐渐地放开,先大胆猜测空气的存在再动脑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可能产生的现象,然后思考着去进行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会正确的探究方法。通过先动脑想再动手做,动口说,多方位强化学生对空气存在的体验与感悟,增进对空气存在的认识,培养学生创新

精神。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体会探究空气无处不在的乐趣,并意识到科学探究的无限魅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测,并引导学生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设计,能正确

地操作,能根据事实进行分析、推导、探索、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3、科学知识:通过寻找空气,并利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空气无处不在。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粉笔、砖块、风车、试剂瓶、塑料瓶、塑料袋、脸盆、气球、水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我们大家离不了。

2、配乐朗诵。(录音):"如果没有你,风车怎能轻盈地转动,如果没有你,皮球怎能高高

地弹起„„"让学生猜猜诗中的你是谁?

3、讨论:虽然到处都有你,却为何找不到你的足迹"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随机揭示课题:看不见的空气)

4、谈话:虽然到处都有空气,可我们却看不到它。要想认识空气,首先要做什么事?(寻找

空气)

二、 学习新课:

1、看一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材料?

2、猜一猜。(板书:空气在哪里)

(1)桌上的材料中哪一些存在着空气?(2)我们的周围哪些地方有空气存在?

(3)大自然中呢?

(学生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大胆的猜测,教师随机板书,猜一猜:粉笔、瓶中、教室里、

砖块„„)

3、谈话: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了空气可能存在的地方,说明了我们生活在空气的世界里。猜

测只是一种假想,不能让人确信,那么怎样才能证明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呢?(实验)

4、讨论并汇报: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

5、谈话:做实验时除了注意安全、有序、认真、仔细观察外,最重要的是怎样设计实验方案,并预测可能出现的现象。下面各小组先讨论一下,利用桌上的材料怎样才能让大家看到、听到、摸到、感觉到空气存在哪里,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

案)

6、汇报讨论结果(估计学生可能会有以下方法:分别把砖块、粉笔、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把瓶口放入水中:直放没有气泡,斜放有气泡。把塑料袋向空中甩一甩就把空气装入袋中,然后可以捏、可以挤、可以拍„„风车的转动也能感受到周围空气的存在„„学生汇报时,教师有意识地分成看到、摸到、听到、感受到的几个层次让学生汇报。并板书范例如下有助

于学生学会记录:

粉笔 放入水中 有气泡冒出 粉笔中有空气)

7、实验:每个小组根据你们的实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记录。

8、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汇报时注意与预测的现象比较是否相符合,以培养学生大胆猜测的学习方法,同时注意特别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边汇报边演示,以便其他小组也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

9、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10、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了空气无处不在。(板书:空气无处不在)。

1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三、 课外延伸:

1、"风车有了空气就能轻盈地转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瓶口直立放入水中没有气泡冒出"你认为这是为什么?你能设计实验来证明吗?

3、诗中的"如果没有你,皮球怎能高高地弹起",你又如何去探究这里面的奥秘呢?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案篇八:三年级科学下册《空气在哪里》课件2 青岛版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空气在哪里》教案篇九:教案《空气在哪里》

20、空气在哪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0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