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平等尊重你我他篇一:平等尊重你我他
平等尊重你我他篇二:平等尊重你我他教案
第九课第三框 《平等尊重你我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我是一个公民”意味着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并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2.能力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对待他人尤其是处境不利的人,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遵循道德、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能够做到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一个公民应该具有的平等和尊重的意识,体会平等和尊重在社会交往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真正树立起作为一个公民平等的意识,尊重的 意识。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平等待人,并进而尊重他人, 尊重社会,尊重自然。
【教学过程】
导入:
平等一直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人们对平等的理解也是千差万别的,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发展的今天,人是否生而平等呢?
讲授:
活动一:“议一议”(幻灯片展示:议题“人生而平等”)
使学生弄清楚“人生而不平等”和人作为不同个体间的贫富、生理、名誉、地位等差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人生而平等”主要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上。人格上:播放视频《心里话》;法律上: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4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活动二:出示漫画“我爸是李刚”( 2010年10月16晚21时40分许,在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姓女生于17日傍晚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经紧急治疗后,方脱离生命危险,现已转院治疗。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2011年1月30日,河北保定李启铭交通肇事案一审宣判,李启铭被判6年。)
思考:你能看懂这幅漫画吗,这漫画的行为直接的结果会是什么?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贫富、生理、名誉、地位、职业等等个体差异,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自卑或产生优越感。金钱、地位等差异不能超越人格尊严,更不能超越人们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幻灯片展示:图片及材料)李启铭就是不能正确看待这个问题从而产生错误的心理,最后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正因为人与人有差异,才有人类对平等的不懈追求,才凸显平等的可贵。面对差异,以正确的心态来看待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互相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谁触犯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严惩。那么法律有没有特殊保护的对象呢?
3、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哪些弱势群体?我们应该怎样去帮助这些弱势群体?(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什么社会要对他们特别关爱呢?这样做是否对其他人群不平等?
同学们,通过以上材料的了解我们知道在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的弱势人群,弱势群体是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在社会生活中,弱势群体的平等权益容易受到侵害。对不利人群予以格外关照,看似不平等,实则是为了让这些人享受到平等权利。我们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人,自觉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通过以上活动,我们认识到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那么,如何表达尊重呢?
活动四:请两位同学扮演角色
⑴讨论企业家对小贩表示尊重的内在原因
⑵ 联系实际讨论对待不同类型的人如何表达自己的尊重。(课本111页) 使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富有尊严的个体,受到别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权利。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富有尊严的独立存在的个体,受到尊重是我们的基本权利。同时在日常的交往中也必须尊重他人。
(教师充分肯定学生们的发言,并通过幻灯片展示: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 礼貌待人、平等待人、诚信待人、友善待人、充分理解他人。)
师:除了人以外,还有什么需要我们去尊重呢?
5、幻灯片展示(公共场所的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乱仍垃圾,随地吐痰等现象 环节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你怎样看待这些行为?
②出现这些行为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③我们如何做到尊重社会?
通过探究,认识到尊重道德,尊纪守法、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都是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尊重。
【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使我们清楚的知道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重要性。所以我希望在生活当中我们每一位同学能够把这些真正的去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我们人人这样去做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教师寄语】平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尊重,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尊重他人,将得到他人的尊重;尊重社会,将拥有祥和的社会环境;尊重自然,人类将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要平等的善待他人、尊重他人。
【板书设计】
1、 人生而平等 2、尊重从我做起
(1) 人与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1)尊重他人
(2) 人与人的差异是平等待人的现实基础。 (2)尊重社会
(3) 我们要平等对待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势群体。 (3)尊重自然
【巩固练习】
请你找一找,我们校园生活中还存在哪些与“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相悖的观念和行为并以“构建和谐校园,向不文明行为宣战”为主题写一倡议书。
平等尊重你我他篇三:平等尊重你我他
平等尊重你我他篇四:平等尊重你我他(完成)
平等尊重你我他篇五:平等尊重你我他
平等尊重你我他
新课指南
知识与技能: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过程与方法: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形成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教材解读 精华要义
情景导入
故事二则
故事一: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故事二:屠格涅夫在一次外出散步时碰到一个穷人向他乞讨,他伸手在衣袋里摸了半天,然后抱歉地说:“兄弟啊,实在对不起!我没带吃的东西,钱包也丢在家里了。”那穷人突然紧紧地握住屠格涅夫的手,一个劲地说:“谢谢您,谢谢您,太谢谢您了!”屠格涅夫奇怪地问:“你谢我什么呢?我什么帮助也不能给你啊。”那人答道:“我本想找点吃的东西然后就去自杀,没想到您竟然称我为兄弟!还向我表示歉意。您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一句话居然拯救了一个人的生命!为什么?就因为这句话里有比食物和金钱更重要的东西。
所谓“雪中送炭”,并不是你送的东西越有价值,人家就越开心,人的满意是与他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联系在一起的。不需要的,哪怕再贵再好,在对方那里都有可能成为一种负担。但是,有一种东西是无论你送多少,人家都愿意接受的,那就是——尊重。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人生来平等
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在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在法律地位上,我们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法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法定的义务。
探究交流
教材第109页
? 国家总理和普通工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点拨 通过周总理与普通工人的故事,加深对平等的理解。人是生而平等的,在我国无论国家总理还是普通工人,他们只是职务的不同,但作为独立主体的人,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他们在法律地位上也是平等的,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答案:国家总理和普通工人的故事说明了:尽管我们每个人的境遇和条件不同,但人生来平等,包括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这种平等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
相关链接 克服自傲的方法
首先,接受批评是根治自傲的最佳办法。自傲者的致命弱点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态度或接受别人的观点,接受批评即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的方法。它并不是让自傲者完全服从于他人,只是要求他们能够接受别人的正确观点,能够接受别人的批评,改变过去固执己见、惟我独尊的形象。
其次,与人平等相处。自傲者视自己为上帝,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动上都无理地要求别人服从自己。平等相处就是要求自傲者以一个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与别人平等交往。
第三,提高自我认识。要全面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抓住一点不放,未免失之偏颇。认识自我不能孤立地去评价,应该放在社会中去考察,每个人生活在世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都有他人所不及的地方,同时又有不如人的地方,与人比较不能总拿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不足,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
第四,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傲,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又要看到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辉煌的过去可能标志着你过去是个英雄,但它并不代表着现在,更不预示着将来。
知识点2 尊重人的差异
人与人之间有差异,这种差异是我们尊重人、平等待人、取长补短的现实基础。丰富多样的个体构成了我们可爱的班集体。自己的某些优势,不是自傲的资本;自己的某些劣势,也不是自卑的理由。增强平等意识、平等对待他人、互相取长补短,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相关链接 心理游戏
请你准备一把剪刀,再拿一张薄一点的正方形的纸(信纸或单张餐巾纸均可,用过的平整的草稿纸也行),然后根据下面的提示进行。
1.把这张纸上下对折;
2.再把它左右对折;
3.在对折好的纸的左上角剪掉一个直角边长为2厘米的直角等腰三角形;
4.然后把这张纸左右对折;
5.再上下对折;
6.在右上角剪掉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扇形。
现在请你将这张纸展开来看一下,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呢?
这里是我从别人剪的结果中挑出来的几个图样,你的是否也在其中?没有的话你可以把你剪出的图样画出来。
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我剪的怎么和别人剪的不一样。实际上,即便让100个人来剪,也很可能会有100个花样。同样的指示为什么会出现如此迥异不
同的结果呢?这就充分证明了一点,人是有差异的,人的兴趣、爱好、理解方式和能力等很多方面都是存在差异的。
探究交流
教材第110页
? 相貌主要取决于什么?我们为什么不能以貌取人?我们判断一个人、与人交往,应该看重什么?
点拨 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发对“以貌取人”的害处的认识,从而学会尊重人的差异,平等待人。一个人的相貌是与生俱来的,是不可改变的,而相貌上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但它并非是我们评判一个人的标准,相貌的美丑并不能代表一个人品德的高尚与卑劣,不能反映一个人学识的渊博与浅薄,能力的强与弱。所以,端正态度,形成平等意识,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因相貌的丑陋而贬低、诋毁他人,学会欣赏他人相貌以外的闪光点。外貌上的差异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
答案:相貌主要取决于人的遗传因素,以貌取人或者以外貌作为区别对待他人的根据是极其肤浅的,是不尊重人、不平等待人的表现,这种思想在社会交往中是十分有害的。
我们判断一个人、与人交往,应该看重一个人的品行与操守,看他是否有一颗善良的心,而决不应该是相貌、金钱、地位。
知识点3 弱势群体的概念
弱势群体是对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的总称。
探究交流
教材第110页
? 你怎样看待个别同学的行为?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弱势群体?你能设身处地体验处境不利人群的酸甜苦辣吗?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点拨 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导我们关注弱势群体,平等对待那些环境不利的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除了残疾人,还有老人、妇女、未成年人,由于身体、年龄、经验上的劣势,使他们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他们往往得不到与其他人同等的待遇,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应当平等地对待那些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未成年人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也应该学会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答案:个别同学歧视、嘲笑残疾人的行为是错误的,是不尊重人、不平等待人的表现。个别同学的这种行为会给他人的身心造成很深的伤害。
在我们周围的弱势群体还有老年人、女性、未成年人等。
处境不利人群长时间得不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得不到他人的同情与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害,有的连生存和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生活上关心他们,扶持他们,舆论上支持他们,努力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之不受侵犯等。
相关链接 老年人是指年满60周岁以上的公民。
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
我国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专门法律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妇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非法手段剥夺或者限制妇女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妇女的身体。”“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禁止溺、弃、残害女婴;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妇女。”还规定:“禁止拐卖、绑架妇女;禁止收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禁止卖淫、嫖娼。”“妇女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宣扬隐私等方式损害妇女的名誉和人格。”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不受侵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学校不得使未成年人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该法还规定:儿童食品、玩具、用具和游乐设施,不得有害于儿童的安全和健康。为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还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保护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还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老年人、捏造事实确凿诽谤老年人或者虐待老年人,情节较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些规定充分体现了法律对老年人这个群体人身权利的特殊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条规定:“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歧视、侮辱、侵害残疾人。”第九条规定:“禁止虐待和遗弃残疾人。”第五十二条规定:“利用残疾人的残疾,侵犯其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从重处罚。”
平等尊重你我他篇六:平等尊重你我他
平等尊重你我他篇七:平等尊重你我他.ppt
平等尊重你我他篇八:平等尊重你我他
平等尊重你我他篇九:平等尊重你我他
平等尊重你我他篇十:平等尊重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