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nianji人教版语文下带反思的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sannianji人教版语文下带反思的教案篇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全册语文教案(含板书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燕子》 《古诗两首》 《荷花》

《珍珠泉》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组“俊、俏、翩”等16个生字,会写“燕、增”等3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 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4、 主动积累好词佳句,学习一些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

5、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爱美、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16个生字,会写3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相关课文、古诗。

3、 培养学生观察的方法、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单元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与本册课本配套的《同步阅读》中,与本单元大自然专题相关的课文有《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在歌唱》《雾之美》《古诗两首》《一碗水》《我和企鹅》《小城三月》《梅雨潭》《日出》,可以引导学生课外自行阅读。

教学课时安排:

《燕子》 2课时 《古诗两首》3课时

《荷花》 2课时 《珍珠泉》 2课时

语文园地一 3课时

单元教学小结:

第一单元 1 燕子

教学目标:

1、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

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3、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教学重难点:

1、 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2、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教学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天景色,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

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全文结构清晰,语

言优美明快是这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激发学生对充满活力的春天的向往和热爱的感情;二是学习作者细致观察、丰富的

想象及一些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是这篇课文教学的重点。

教师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燕子

燕子 春天

羽毛 细雨

翅膀 微风

尾巴 柔柳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 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1、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的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2、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1、 学生回答并书空课题。

2、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

3、听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 3、学生谈感受。

二、自学课文。

1、老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1、学生自读课文。

三、指导看图。 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教师出示燕子剪影)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1、学生观察并口述观察顺序。

四、讲读课文。

学习第一自然段。

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1、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生读文回答。

3、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4.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

3、学生读文。

4、学生勾画相关词语。

5、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5、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6、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 "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6、学生思考回答。

7、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7、学生回答并齐读第一自然段。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

4、学生回答。

5、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

7.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

△"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

△"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 6、学生组织句子。

7、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课文描写的妙处。

△"风吹拂着柳",(通过逐步递加附加成分,引导学生了解这一长句的含义。)

①怎样的风,怎样的柳,在前面加上一个字。"微风吹拂着柔柳"加上一个字,就觉得柳枝儿在微风中飘动起来了。课文上它写出柔柳的色彩、姿态、数量,非常生动形象,谁能说说。 ②微风吹拂着什么样儿的柔柳?("微风吹拂着才舒展开眉眼的柔柳",什么颜色的眉眼?"黄1、学生观察图画。

绿"的色彩,使我们感到柔柳是那样青嫩。)这里运用了什么的手法,这样写给我们什么感觉?(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柔柳也有眉有眼,这样一定就把柔柳写活了,而且好像是才睡醒了一般,舒展开眉眼。)

③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万条,真是美极了。

④朗读全句,指导节奏:"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黄绿眉眼的/柔柳"

⑤这一句描写的情景和学过的哪首古诗意境是很相似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课文接着写了草、叶、花,你能在这些景物的前面加上适当的词语吗?可以是表示色彩的,也可以是表示姿态的,也可以是既表示色彩又表示姿态的,甚至数量的。 学生回答。

( )草______________

( )叶______________

( )花______________

8、指导朗读。这一段描写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我们怎么来朗读呢?欣赏读,把好词佳句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三,表示好词佳句的:~~~~~~~~~~)

现在我们大家再看看图,再体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请一个小朋友朗读。 8、学生读文。

五、练习。

扮演角色口述。(通过表演,在情境中对话,以巩固新课。)

同座二人,一人扮燕子妈妈;一人扮小燕子。

要求从春天来到说起,说到小燕子在春天里所看到美景。注意学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最后说到春天这么美,我们也赶着去参加这盛会。

学生表演、练习。

sannianji人教版语文下带反思的教案篇二:人教版三下语文教案及反思

课题:1 燕子

本学期第 1 课时 本单元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2011.2.22 学习目标:

1. 会认9个生字,会写出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 学习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燕子的可爱以及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课前准备:

1. 课前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

2. 收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3.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课件:青草、柳叶、鲜花、小溪流水、燕子„„体会春天的美丽。

2.说说你了解的春天。

小朋友有没有留意观察自己的周围,有没有嗅到春的气息?有没有找寻到春天已经悄悄来临的足迹。

二、初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学习生字。

1. 读准字音。

俏:与“悄”区别读音和字形。

拂:不要错读成 fó 。

2. 自主识字,找规律。

3. 交流。

4. 巩固运用。

5. 同桌抽读。

四、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五、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六、写字。

1. 读准字音。

2.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燕、聚、演、倦、漾。

3. 观察字形结构。

4. 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播放燕子翻飞的课件。

二、理清课文线索,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1. 第一自然段:由近处看燕子。

2. 第二三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的飞行姿态。

3. 第四自然段:由远处看到的像音符般的燕子。

4. 小结:我们要学习由近及远的观察方法,并运用到平时的观察中去。

三、朗读感悟。

1. 自读全文,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2. 再读课文,想象画面,进入课文描述的意境中去。

3. 讨论: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

(1)外形特点

读第一自然段,再读,说说燕子外形的特点(活泼机灵)。

用朗读表达燕子的活泼机灵。

(2)飞行特点

读二、三自然段,找找燕子的飞行特点(轻快)。

通过朗读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3)停

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来打比方。

读一读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4. 横掠过湖面的“掠”用得真好,我们一起来找找这样的词语体会体会。

5. 你最喜欢哪些句子,能为大家读一读吗?

四、音乐配读全文。

五、练习背诵。

六、摘抄喜欢的句子。

教学反思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多么优美的文字,多么生动的描述,在我摇头晃脑地为学生朗读《燕子》一课时,却发现学生们并没有被我的激情、被书中的文字所感染。为什么呢?燕子可是学生们经常见到的,而文中又描写得这么形象、这么可爱,怎么会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呢?就在我产生疑问时,我发现班里多半学生的目光都瞅向窗外。原来,窗外正有几只燕子在叽叽喳喳,我突然意识到,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把书中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观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看风景、学会做文章。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儿时的歌谣被孩子们快乐地哼唱着,在阳光下,在校园

里,学生们尽情地寻找着燕子的足迹,品味着字里行间的描述和自己眼中看到的风景的异同。“老师,你看,小燕子真长着剪刀似的尾巴。”“老师,你瞧,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飞过,跟书中写的一样。”看着孩子们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的小脸,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第二天上课,我惊喜地发现,所有的孩子竟然都能把课文非常有感情地背诵了。看着他们摇头晃脑、怡然自得的神情,我有了深深的领悟──课堂教学是一个用生活验证和丰富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学更是一个诗意的旅程,教师应是一个称职的导游,而真正看风景的人是学生。记得有一首歌唱到:“风景这边独好,祖国分外妖娆。”而我想说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看风景,风景哪边都好,生活无限美妙!教学反思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多么优美的文字,多么生动的描述,在我摇头晃脑地为学生朗读《燕子》一课时,却发现学生们并没有被我的激情、被书中的文字所感染。为什么呢?燕子可是学生们经常见到的,而文中又描写得这么形象、这么可爱,怎么会引不起学生的共鸣呢?就在我产生疑问时,我发现班里多半学生的目光都瞅向窗外。原来,窗外正有几只燕子在叽叽喳喳,我突然意识到,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把书中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观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看风景、学会做文章。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儿时的歌谣被孩子们快乐地哼唱着,在阳光下,在校园里,学生们尽情地寻找着燕子的足迹,品味着字里行间的描述和自己眼中看到的风景的异同。“老师,你看,小燕子真长着剪刀似的尾巴。”“老师,你瞧,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飞过,跟书中写的一样。”看着孩子们因为兴奋而涨得通红的小脸,我的心情豁然开朗。

第二天上课,我惊喜地发现,所有的孩子竟然都能把课文非常有感情地背诵了。看着他们摇头晃脑、怡然自得的神情,我有了深深的领悟──课堂教学是一个用生活验证和丰富知识的过程,语文教学更是一个诗意的旅程,教师应是一个称职的导游,而真正看风景的人是学生。记得有一首歌唱到:“风景这边独好,祖国分外妖娆。”而我想说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看风景,风景哪边都好,生活无限美妙!

课题:2、古诗两首

本学期第3课时 本单元第 3 课时 授课时间:2011.2.24

2、

教学目标:

知识: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

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 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 抽读。

3、 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 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 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 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 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 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 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 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

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四、深情朗读

语速适中,情感饱满,基调高昂,注意停顿。

五、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咏柳〉,并集体背诵,引入〈春日〉

二、解题:1、朱熹: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

2、春日即在春天里

三、初读,初通诗意

1、 自读全诗,再抽读。

2、 分小组讨论学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作上记号,勾出不理解的词。

3、 交流:提出不懂的词,板书,查阅字典理解

胜日:即晴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水名

滨:水边

光景:风光景色

一时:形容时间很短

新:新鲜、奇丽

4、 由词意思考:诗人在什么样的天气,到什么地方去游览,他的心情怎样?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5、 整理出前两句的意思:在天气睛朗的日子里,诗人到泗水边上死对头观赏风景,那里风光无限,一时之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6、 说说你从一二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指导朗读。

7、 运用同样的方法学习3、4句。

自读、勾出不懂的词,讨论,交流解词,再解意。

等闲:平常、随便

识得:认识

东风:春风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诗意:平常人们都知道有春风,可春风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只有在见到了万紫千红的景色后,才明了是春风带来了这无边的景色。

指导朗读3、4句,说说体会,引导学生理解包含在诗歌中的哲理。

四、再读,感悟诗境。

联系诗意,说说自已的理解,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sannianji人教版语文下带反思的教案篇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及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 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 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教学准备:

1、 问问同学老师眼中的自己。

2、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三课时教学过程: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导入。

师:同学们都做了自我介绍,可惜有些同学还没做好准备,今天我们就把介绍自己的内容写下来,上次如果是面试的话,这次是笔试。

二、范文引入

(我叫~~,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啊,一个词——其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着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这段介绍是向谁介绍的?

1、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

2、新来的朋友?

3、不认识的人?

三、下笔写作。

四、评价,修改。

1、 自评自改

2、 听取别人意见,修改。

3、 在班级交流,师生评。

六、优秀作品赏评。

老师读一读, 同学们猜一猜。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四·习作”教学设计及点评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2.习作做到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 3.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说真心话,吐真情。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做好铺垫师:老师有一项拿手的本领,每到逢年过节时,我都会在亲戚朋友面前大显身手。今天老师就把这项看家本领教给你们,好吗?(板书:教你学一招) 点评:开课之初并没有直说今天是一堂作文课,而是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极大兴趣,为下一步习作教学做好铺垫。 师:请大家稍等„„ 在同学们的注视下老师慢条斯理地系上围裙,并出示谜语:一群小白鹅,扑通扑通跳下河。猜猜今天要学的本领是什么?学生猜出包饺子,老师宣布:今天我们就举行一个包饺子大赛!(学生们一定兴奋不已,喜悦之情早已挂在脸上)老师顺势像记者一样采访学生:“你一直在笑,为什么?” 点评:学生也许对包饺子感兴趣,也许是老师的着装引得他们发笑,总之,这是他们真实情感的流露。老师巧妙地设计了“笑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捕捉他的情感体验。 二、组织活动,交流过程 这次“包饺子大赛”活动设计分为“像

不像”“美不美”“新不新”三个环节,分别侧重于习作的“详细”“具体”“个性”三个侧面的指导。 第一回合:像不像,重点训练写“详细”。 投影出示比赛要求: 1.认真观察老师包饺子的步骤,看清每一个动作。 2.自己模仿老师的样子包饺子,看谁模仿得最像。 学生仔细观看老师的示范,并口述老师包饺子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训练其言之有序。此外,在这个类似于“录电影、放电影”的过程里,学生要尽可能“录下”老师的每一个动作,如“拿、铺、舀、放、捏、握、挤、压、摆”等,“播放”时才能真实全面。 老师给这些跃跃欲试的孩子们5分钟的时间,放手让他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己包饺子。众多同学中肯定有饺子包得合不拢口露馅儿的,那就请他们说说失误之处,或提出困惑,请成功的同学谈谈经验。 点评:学生们爱干的事,他们会争着干,抢着干,而且它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发挥最大的积极性来完成任务。 第二回合:美不美,重点训练习作写“具体”。 包饺子不仅要做到不露馅儿,还得美观。老师给同学们出示一个漂亮的饺子,然后投影出示比赛要求: 1.比较,找找这个漂亮的饺子与自己包的饺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2.总结经验,请教他人,试着包一个更漂亮的饺子,注意动作的细节。 明确要求后老师再给孩子们5分钟时间自己尝试,与上次实践相比,学生们应该更投入更认真。老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最后选出饺子包得相对漂亮的同学,让他们说说注意了哪些细小动作,饺子就会大不一样。比如,舀“适量”的馅儿,“均匀地”铺在饺子皮中间等,这些都是在训练学生把观察到的说具体。 点评:在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常常见到“生动具体”一词,但究竟什么是生动具体,怎样才能写得生动具体,大部分学生并不太清楚。老师在此环节中设计的“细小动作”,很自然地让学生明白这样就可以把动作说具体。 第三回合:新不新,重点训练习作写出“个性”。 师出示各种饺子的图片,有月牙饺、小锁饺、三角饺、鲤鱼饺、元宝饺、葵花饺、蛤蜊饺、钱包饺、四喜饺、波波饺„„就在学生们越看越兴奋、越看越激动时,老师出示第三环节要求: 1.动脑筋想想你能包出什么样的饺子。 2.给你的杰作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看谁包的饺子最有创意,谁起的名字最新颖。 学生动手实践后展示并介绍。 师小结:俗语道:“坐着不如躺着,好吃不过饺子。”你觉得我们今天的饺子好吃吗?是啊,怎么能不好吃呢,我们在其中加入了特别的作料:“心”和“辛”。 点评:不论成功与否,对学生都是一种锻炼,都是一种真切的生活体验,而作文所需要的就是这种生活体验。 三、心灵驿站,捕捉情感

回忆比赛中的精彩瞬间: 当老师宣布今天我们要举行包饺子大赛时,我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 当我笨手笨脚地包完第一个饺子时,我__________,心想__________。当__________时,我__________。 点评:此环节引导学生由关注“事情”到关注“心情”,写出自己当时的心情,不仅能使习作具体,而且真实。 四、范文欣赏,领会神韵

学生读范文,并从中找到自己有切身体会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学习范文,交流自己在包饺子过程中发生的趣事。

点评:对于习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范文从不同角度记述一件事情,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对于习作基础较差的学生,范文给他们提供了仿写的素材,降低了作文难度。

五、明确要求,自主作文

1.拟一个自己喜欢的题目。

2.想想你是怎么学会这项本领的,在学本领过程中有什么趣事,有什么体会。

3.表达你当时的真实感受。点评:当学生有了生活体验后,最大的欲望就是把

心中的话写出来,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时机,让学生尽情

学会了跳绳

在我小的时候,那时我还不会跳绳。每当看到别人跳得很好,我就羡慕得不得了。我心想:如果,我也可以跳得那么熟就好了。于是,我下定决心向别人学习。

我一回到家,就让姐姐教我跳绳。姐姐说:“好吧!”于是,我们就开始练跳绳了。姐姐先让我从基本功练起。她说:“你先练双脚跳吧!”于是,他给我做了一次试范。然后,他让我试一下。我以接过跳绳就跳了起来。但那时,我还没跳几个就被绳给勾住了。重复了许多遍却都是这样。我就急了,不想学了。姐姐说:“跳绳不是一下就能学会的,要经常练习才行。于是,我每天都练习,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学会了双脚跳。也跳得像姐姐一样好了。有时,我和姐姐比赛,我还能赢呢!姐姐说我有进步。她又教了我单脚跳、倒跳...... 后来,我和姐姐比赛,他叫我的跳绳方法,有时我都可以赢她。姐姐最后说:“我没什么好教你的了。”

我从那一次学习跳绳过程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不会的要刻苦学习,遇到困难,不能退缩。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只要刻苦了,就能学好。

我学会了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它的力量是无法估计的,它能将冤家变为朋友;让你得到那彼此的理解和快乐。宽容,就像一段舒缓的音乐,能抚慰心灵的痛伤。就在那么一次,我学会了宽容。

那天,我带着自己的新橡皮来到了学校,这橡皮外表精致,形状是个福娃,同学们看了,都盯着眼睛,在一旁羡慕。

今天要考试了,可是我的同桌王靖晶忘带橡皮了,我和王靖晶是一对“冤家”,他向我借橡皮,我想:“平时我向他借橡皮她都不借我,我才不借她呢!”可是我转念一想:“老师说了,考试时不能左看右看,他只能向我借,如果转过头去,就要被老师误解她在看后面同学的答案。”到底是借还是不借呢?我犹豫不决。心里仿佛两个小人在打架,打得分不出胜负。最后我想,还是借她吧,虽然她以前不借我橡皮,但是同学之间应该互帮互助,互相宽容嘛!这时,她对我说了一声:“谢谢你,张瑚滢!”开心的笑了。

宽容是一种理解,宽容是一种体谅,宽容是一种大度。当别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脚,向你说声“对不起”,也许,你的心情会好些。当弟弟不小心撕破了你的作业,如果你向他说声“没关系,下次小心点”,我想,弟弟肯定认为你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姐姐。我们都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只有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洋溢着欢笑、和谐

我学会了洗碗

如果你想问我的童年时代是怎样过的,我会肯定地说,我是快乐地过的。如果你想问我学会了什么,我会自豪地说,我学会了洗碗星期天,正好妈妈放一天的假,我打算和她上街去,可是她忙碌极了,要洗碗、要扫地、要拖地„„每天都那么操劳。于是我决定做她的小助手,帮她提起了一个包袱。

想好后,我立即跑到妈妈跟前,夺去妈妈手上的布,兴致勃勃地对妈妈说:“今天,就让我洗一洗碗吧!”看了妈妈脸上那满意的神色,我高兴地干了起来。第一次,我挑来大盘大盘的水,先把碗子放在水里,让它表面的油和汁水漂去,然后放了小小的洗洁精在碗面上,再用一条布吃力地擦着,从里到外,从外到里,我都擦过了,最后只剩下把它冲干净就行了,我再次把它放在水里,再把布拧干,专心致志地擦着。随着“唰唰”的声响,一只又一只的碗,通过我细小的手,脱去一层又一层的油,成功了嘛?顿时,妈妈向我迎面走来,伸了伸头,睁大了眼睛,心里吭了一声“哎哟”,我好奇地问:“什么事呢?”妈妈用一双粗糙的手摸了摸碗,亲切地问:“你看,这还有油呀?”我睁开眼睛,看了看,“哎呀”真粗心呀!还有一层厚厚的油紧粘住碗不放。于是,我着头再挑来一盘水,这时,妈妈突然在我耳边悄悄地告诉我:“记住,放洗洁精时要适当地去放呀!”听了后,我又认真地干了起来。我先把碗子湿透了,然后放一点洗洁精,只看水面上一点反应也没有,我想,一定是太小了,就在水面上放一些洗洁精。你看!水面上多了几颗珍珠般的水泡了,一个、二个、三个,越来越多了,整个盘子就像装满了珍珠似的,多么美丽啊!接着,我从珍珠海中拿起碗子,“嘭 ”,啊!槽糕了,滑的一双手,把碗子丢在地上了。顿时,我的脑海里只剩下一遍空白,好像在茂密的丛林中找不到一条光明的出路。听了打碎了东西的声响,妈妈焦急地赶来,她看到一只碗子已经在地上开了花了,但她并没有批评我,反而对我微微一笑,安慰地说:“别怕,没什么事,每一件是肯定会有困难,只要你去克服它,世界上永远不会有困倒你的事。”狼狈的我好像梦中醒来,我又不由地想起老师教过的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要坚强地站起身来,提起胸膛地对你们说:“我会洗碗。”于是我又斗志重重地再洗一遍,我把碗放在水里,再放小许的洗洁精,重复地擦了几遍,然后再倒来另一盆水,把碗放在水里,冲透它,让紧粘在碗上的油和汁水一干二净地被冲出来。妈妈在窗边偷偷地看着我,嘴儿慢慢地咧开了,最后成了花朵那么灿烂。我终于学会了洗碗了。

就这么一件小小的事,就更深刻地教会了我一个道理,更为我的童年添加了一些光彩。我相信,在我的童年里还有更多更多有趣的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三习作范文及知识链接

语文园地三

主题:真实的自己

要求:结合口语交际的内容,根据自己的说的和同学的评价,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

提示:

1、搜集一、两篇写自己的佳作,认真读一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想一想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写自己的特点,写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3、把自己的习作读给熟悉自己的人听一听,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4、把写好的习作加个题目。

范文一

我,一个知书达礼,成熟独立的小女孩。

我在学校认认真真,可到了家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小马虎”了。

有一次,妈妈让我帮她往菜里放盐,可我连看都没看,就把半袋子盐都给倒进了菜里,吃完以后,家里人喝了3瓶水才好受些呢!

这就是我,一个有些迷糊但是很可爱的我。

我还有一个超大的毛病,那就是脑子里经常弹出奇怪的想法。就拿那次来说吧。那天,妈妈给我买了瓶可乐,爸爸给我买了瓶橙汁。我就想:可乐和橙汁混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滋味呢?我就偷偷的把橙汁和可乐混到一起了。晚上,爸爸妈妈喝的时候,奇怪的说:“这饮料怎么变味了呢?”看他们奇怪的表情,我偷偷的捂着嘴跑到一边去乐了。

虽然我的坏习惯堆积如山,可我的优点也如同长江一般无休止。比如说:懂事、听话、守纪律„„.

如果你想听,那就赶快来找我吧!欢迎。

简评:本文用具体的事例表现出小作者的特点,有点糊涂好奇心很重但很听话的小女孩。所选事例非常有特点,能充分体现自己的特点。结尾很好,吸引别人的注意。但用词太过单调,应多选写生动的词语。

范文二

这就是我

我很淘气,有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在我家里玩,发现了爸爸的新皮鞋,于是就想把皮鞋藏起来让爸爸去找。我正想着,门铃响了,我就顺手把皮鞋仍进了垃圾袋。没想到后来给忘记了,把垃圾袋给仍了,白白浪费了一双新皮鞋,害爸爸心疼好久。我小时候是不是很调皮啊?

优点:什么事都想争着去做,每次讲课前都提前预习,课堂上能认真听讲。

sannianji人教版语文下带反思的教案篇四: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反思与教案教案

识 字 一

教学目标:

1.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规范地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3.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4.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万、复、苏、柳‛等13个生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整齐、规范书写‚万、冬、齐、丁、百‛5个生字。

2.主动收集积累春天的词语。

3.认识并了解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变化,使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识 字 一

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柳绿花红 莺歌燕舞

冰雪融化 泉水丁冬

百花齐放 百鸟争鸣

课后反思:这是新学期语文第一课,针对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 “认得快,忘得快。”在认记生字时,我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读拼音识字,到读拼音识字,再到游戏中去掉拼音识字,生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学生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1 柳树醒了

教学目标:

1. 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 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突破方法: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教师领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美。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词语卡片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八个生字,写好‚说、话‛两个汉字。

2、正确朗读课文,学习背诵。

3、在朗读背诵的过程中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让学生识字。

教学难点:感悟春天的美丽。

sannianji人教版语文下带反思的教案篇五: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学期,第六册,第三单元教案及反思

9 寓言两则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用两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揭示出深刻的道理。教学时,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接着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进一步了解课文。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自由讨论并交流读了这两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最后让学生谈一谈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像《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这样的事情。还可以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寓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能够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相关教学VCD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你们读过寓言故事吗?(板书: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书);“言”,讲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启发和教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板书)

2.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二、初读课文。

1.画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解决。

2.边读边思考,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检查复习。

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提醒学生应注意的问题。

读音方面: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读“juàn”,不要读成“quān”。 “窟窿”的“窿”读轻声。

字形方面:

“叼”:左右结构,左边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撇”。

“悔”:左右结构左边是“忄”不要写成“十”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两点写成竖。 “修”:左右结构,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写成“三点”

词语解释:叼走:衔在嘴里拖着。街坊:邻居。劝告:说服,讲清道理使人感动听从。 后悔:懊恼过去做得不对。

四、学习课文内容,理解寓意。

1.出示VCD,思考:《亡羊补牢》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养羊人第一次丢羊后,不听街坊的劝告,第二天又丢了羊。他后悔没有听街坊劝告,赶紧把羊圈修好,从此,再也没有丢羊。)

2.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1)读书,小组讨论。(2)班上交流。

开始想:羊丢了,修圈已晚,没用。

后来想:如果现在不补羊圈就不是丢一只两只的事而会丢得更多。因此现在修还不晚 最后做:动手,堵上,修得结结实实。

其结果: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过。

五、小结

1.明确寓意。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有了错,只要认真改,就不算晚。

2.联系实际,谈感想。

六、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复述《亡羊补牢》的内容和寓意)

今天,我和同学们合作,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南辕北辙

请学生观看动画片《南辕北辙》问:动画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拿出字典,自己读书,试着读懂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找找生字的特点, 比如:“辕”和“辙”都有车字旁,表示和车有关系。

“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读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结实,可以组成“坚固”、“牢固”。

“驾驶”都是形声字,“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读音。“奔驰”这两个字在电视广告上见过。

2.在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读通课文之后,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三、再次朗读,解决问题。

1.请大学带着刚才的问题再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边读书边思考)

2.我们要想解决刚才的问题弄清到底是谁不明白,就应该弄清车下的人跟朋友说了什么,我们该怎样来读他们的对话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学生评价(可以反复读或老师范读)

4.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分角色读书,并讨论刚才的问题。

四、讨论。同学们,到底是谁不明白,谁来谈一谈?

不是车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车上的人不明白。因为通过读书我们知道,是车下的人告诉车上的人去楚国应该往南走,往北走错了。所以,是车上的人不明白。

(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性评价)

通过学习本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体会寓意:通过学习知道一个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对,是实现不了目标的。

五、表演课文。

下面我们跨越时空,飞到古时候去感受一下南辕北辙的故事,我们把这个故事演一演吧!(学生分角色表演)

六、课堂延伸

1.假如车上的人来到我们中间,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错了事情,朋友给你指出来,你该怎么办呢?

板书:

亡羊

邻人劝告

亡羊补牢 满不在乎 后悔极了 未为晚

补牢

行走

南辕北辙 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目的地

教学反思: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互相讨论,解答。学习《亡羊补牢》可以抓住“后悔、接受”这两个词语,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中了解到了什么?从?“接受”一词中明白了什么?从而悟出这则寓言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再也”强调了养羊人修补羊圈后的结果,说明了有错就改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再也”,就不能起到强调作用。

10 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CAIVCD,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导语: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默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

(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â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ã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4)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到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直往上飞”:↗ ↑;”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字理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sannianji人教版语文下带反思的教案篇六: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教案及课后反思

语文园地三(杜鹃)

教材简说:口语交际是“说说我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点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习作根握口语交际内容来选取合适的角度来介绍自己。我的发现中安排是的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反问是修辞方法的一种。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有两种类型: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2、肯定形成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回答。让学生体会两组句子之间存在的意思相同,而语气上存在的差异。“读读记记”选取了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还有思想方法的谚语。“成语故事”《买椟还珠》选自(韩非子)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人。

教学目标:

1、 以介绍自己为话题,进行口语交际。

2、 能抓住自己的特点,写写自己。

3、 能发现并体会同一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既反问句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4、 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阅读成语故事。

教学准备:

1、 问问同学老师眼中的自己。

2、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三课时(3月26日)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与班队活动相结合,之前,请学生去向老师、朋友、同学了解自己,看看在别人眼里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一、班队形式展开活动(主持:老师)

同学们,课前,你们都做了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的自己。组织一下,请你们来说一说。 (抽一部分学生说说别人眼中的自己)

通过三年的同班学习,老师和同学对你一定都一定的了解,但肯定不全面,而且很多关于你自己的一些方面,我们也许不知道,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老师自我介绍

三、组织语言,小队交流

1、 想好自己要介绍自己什么?

2、 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 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的特点。

4、 请小组上台演示。

四、招聘启示“找朋友记者”

1、 挂招聘启示牌。要求介绍自己。

2、 由介绍得好的几位同学一起担任评委。

五、找朋友游戏

1、 边唱边找朋友,介绍自己。

2、 金话筒采访。让别人介绍自己。

同学相互评价。

老师总结:通过今天各种活动形式,同学们与同学们的距离更加接近了。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更能相互理解、愉快相处。

习作

一、结合口语交际导入。

师:同学们都做了自我介绍,可惜有些同学还没做好准备,今天我们就把介绍自己的内容写下来,上次如果是面试的话,这次是笔试。

二、范文引入

(我叫~~,是个男孩,已经11岁了。你要问我长得怎么样啊,一个词——其貌不扬。奶奶却说我喜相,俊着呢,眼睛小却黑珍珠似的,嘴角向上翘,一看就会侃,再加上一对大耳朵往前扇着,准是个有福人。)

这段介绍是向谁介绍的?

1、自己的老师,同学,朋友?

2、新来的朋友?

3、 不认识的人?

三、下笔写作。

四、评价,修改。

1、 自评自改

2、 听取别人意见,修改。

3、 在班级交流,师生评。

六、优秀作品赏评。

老师读一读, 同学们猜一猜。

我的发现

修辞法引入

一、学过的修辞方法

师:同学们,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我们学了不少修辞方法,谁能举例说一说。

(比喻、拟人、夸张等)

二、修辞的好处

师: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字更优美,表达更加清楚。语气不同。)

交流新的修辞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修辞方法,叫反问句。

学生质疑。

老师留悬。为什么是反问?与问句有什么区别?

出示句子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自已体会,有什么不同与相同?(语气不同,表达意思相同)

归纳反问句的特点:无疑而问,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成表达出来叫反问。

句式转换练习

题:认真学习正是好学生的表现。

翠鸟美丽机灵,我们喜欢它。

改成反问句。

同学互相出题,相互转换。

日积月累

一、读一读。想一想。

以下的句子分别出现在什么课文中,写出课题/

抽生上台写一写。

(结合读读记记与平时对课文的熟悉度。)

青的草,绿的叶,各式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燕子》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翠鸟》

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荷花》

我挑着满满的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珍珠泉》

二、想一想,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比喻句或是拟人句

分一分,哪句是比喻句,哪句是拟人句。

读读背背

一、回忆语文园地二

上次我们读读背背的内容是?

抽生背一背

都是描写什么呢?(与风景有关)

今天的与什么有关呢?读一读。

(都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

二、小组合作背诵,比一比,赛一赛。

成语故事

自读故事,读熟短文

1、 自己练心读短文,读准生字

2、 找好朋友练一练,看谁读得好~

3、 检查朗读。

自读自悟

根据下文理解椟的含义。

理解成语告诉我的道理。

练习讲述这个故事。

课后反思: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反问句变成陈述句是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却只浮于表面,没有练深练透,所以出现了学生下笔难的情况。在设计上,应该把两个句子板书在黑板上,标出不同,让学生一目了然,在把否定疑问的反问句,改成肯定的陈述句,练透之后,再进行肯定反问句变成否定的陈述句,举一反三,应该有不错的效果,而我直接将两个肯定句让学生改成反问句,却弄巧成拙了,讲解的不够深刻。最后读读记记出现的是课本内容,在辨别拟人句或比喻中,有一些难度,如“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这里有像为什么不是比喻句呢,要点一点拟人句的特点,让学生加深印象,加以辨别。

sannianji人教版语文下带反思的教案篇七: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小学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人生感悟

教材解读: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单元选编的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编排这组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预感;三是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本组导语点出了‚人生感悟‛的专题。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略读课文)《顶碗少年》、《手指》;《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 教学时间:13-15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第1课 文言文两则

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课前准备:1.布臵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学弈》)

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读通全文,感悟读法。

1.师: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先听老师范读课文,再跟老师读课文。(范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领读时有意识地让学生感悟语速和断句方法。)

2.学生自由练读,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在练习本上写两遍。

3.在学生掌握每一句的正确读法后,练习熟读。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

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

3.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

4.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5.指名说全文大意。

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把你和同学都读不懂的句子提出来。(结合学生提问重点理解‚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思援弓缴而射之‛、‚为是其智弗若与‛、‚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几句话。)

(1)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

(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

(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奇怪吗?两个人一起学习,可是学习效果却不相同。用书上的话说说原因。(指名读‚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师范读,让学生体会怎样读听得更清楚,学生指出老师停顿的地方然后试着读读。

(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师:哪个词是第二个人?这句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齐读。

四、流利朗读,积累语言。

课件出示全文及朗读录音,生边看边跟读体会语感,然后练习把全文朗读好,最后师生合作背诵全文。

五、迁移训练、练读古文。

拓展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鹬蚌相争‛等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又为学生熟知的文言成语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学习《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齐读)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字)

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

1.自由读课文,凭自己的理解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考查学生对古文的感悟能力)

2.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对弈》的?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

三、读熟课文,自学理解。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同桌互相读文,纠正字音。

3.反复读文,把课文读熟。

4.学生对照注释,自己理解课文,记下不懂的问题。

5.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

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积分,评出优胜学习小组。

1.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

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

3.朗诵课文,看哪组能读出古文韵味。

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

1.各组提出分歧较大的问题以及不懂的问题,同学交流讨论。(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o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2.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3.这个故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什么?(引导学生肯定两小儿敢于嘲笑孔子,挑战权威;或赞扬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

5.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

6.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

学弈 贵在专心

另一人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一儿 日始出近 日中远

另一儿 日初出远 日中近 大胆质疑

两小儿辩日

一儿 远大近小

另一儿 远凉近热 实事求是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这样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激发学习兴趣

本课教学采用游戏激趣法和旧知迁移法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让学生在游戏情境中将旧知成语与新知文言文成语故事相结合,从而揭示课题,导入新课。这样大大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读通,整体感悟文章大意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由此,在设计上,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从而领悟文言文的特点,进行体会交流,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让学生在质疑之后分工合作解决疑难,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汇报合作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们团结协作以简驱繁,突破难点,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这也打破了传统,形成了开放式课堂。熟读成诵,改变了传统的评读僵局,促进了朗读,诵读指导的效率,积累了语言。

三、拓展抒发真情

本课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通过推荐文言文成语故事以及搜索文言文的网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尾呼应,成语贯穿始末,体现了“大语文”观。

本课还以读为主线,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第2课 匆匆

教材解读:《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文中多处运用比喻,使时间变得可以感觉,形象而又真实。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准备: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3、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初步感受。

出示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活多少天?让学生大胆猜想。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用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生活感受和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时间匆匆,为下面学习文章打下基础。)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出示读书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让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从整体上了解。)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教师范读,学生练习。)(因为这篇文章中的问句比较多,教师在这里引导学生读好一个问句,其他句子学生也会受到启发,从而能读得更好。)

三、默读课文,个性感悟,交流感受。

出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作者的描写,想像文中描写的画面。(学生默读课文:读完以后,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你想像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个句子、每个词语、每个标点符号。对哪些句、段的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学生默读课文。)

五、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

出示要求:1、不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

六、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你们小组画了哪些句子?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学生汇报。)

2、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婴儿、少年、青年、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鼓励学生讲出自己和时间有关系的一些故事。)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用身边的人和事,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积累,对时间匆匆可以感触更深。)

3、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除了想像作者当时的心情,还要加进我们自己的感受。下面同学们再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这一段应该怎样读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指导朗读。

4、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想像到了什么?作者当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出示作者简介,加深学生的感受。(自由朗读作者简介。交流读了作者简介以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3、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2、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默读课文,看这篇文章有什么特别之处。

2、汇报交流,感受语言。你认为作者这篇文章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引导学生找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体会句式的运用)‚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师随机出示一些名家对朱自清文章的评价;随机出示朱自清本人对写文章的感受:——‚文章的成功,最大因由却在情感的浓厚。‛ ——谈描写‚于每事每物,必要剥开来看,拆穿来看‛,‚这样可以辨出许多新异的滋味乃是他们的秘密‛,只有这样‚于人们忽略的地方,加倍的描写,使你于平常身历之境,也会有惊异之感。‛

3、个性解读,朗读交流。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划出你喜欢的句子,然后大声朗读画出的句子。

交流:把划的句子读出来,说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老师和其他同学评议并示范。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感叹时间的流逝。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的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时间的文章、格言、警句、诗词、故事拿出来,读给大家听,讲给大家听,说出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一是对时间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加深对文章的了解,更主要的是让学生积累语言,以时间为线索,背诵和理解一些诗词、名句、格言……拓宽语文的学习领域,培养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抒发感受,积累运用。

通过大家的交流、讨论,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自己现在最想说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四、分层作业,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要求学生认真去读。

2、推荐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作业的布臵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项或者两项。)

资料准备:

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写作,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评论朱自清的资料摘录:(1)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郁达夫《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2)‚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本国文学的课程,或者有人编本国的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叶圣陶《朱佩弦先生》)(3)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的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林非《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4)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决不放松。可是他的注重语言,绝不是堆砌词藻。(朱德熙《漫谈朱自清的散文》)

3、诗词名句:

(1)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宋〓欧阳修《生查子》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5)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

(6)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

头涔涔 泪潸潸 勿谓寸阴短

匆匆 具体说明 洗手 吃饭 默默

何曾留着像游丝 既过难再获

照应开头

教学反思:课上,对朱自清资料的展示旨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第4自然段的意思,让学生从资料中知道朱自清先生虽然学业有成,事业有进,可他仍一再谴责自己虚度年华,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对自己的鞭策激励,更是抒发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可是,为了赶时间,完成教学目标,资料的展示过于匆忙,学生未能完全吸收消化,因此,学生谈起理解和感悟有‚蜻蜓点水‛之嫌。

教学有效性是教师追求的永恒目标。可是,在这堂课上,我在有效性教学方面却留下了太多的不足与遗憾。在一次又一次的自责与反思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执着地‚拓展对文本的理解和探究,拓展新的思维方式‛,以达到能‚采取新的教学行为方式‛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

第3课 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教学重点: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

教学难点:体会到作者介绍种树的经验、道理和方法仅是一个比喻,其目的是为了说明育人道理。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和图片,了解桃花心木这种植物。2、搜集林清玄的作品,读一读,体会一下他的作品风格。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高兴、激动、兴奋……)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得无可挑剔,从小到大十几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活,只要求他努力学习。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情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结局是遗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他的错?是爱他的姐姐的错?还是谁的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①同桌组合练习。②推荐上台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板书设计:

3、桃花心木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种树————育人

教学反思:《桃花心木》台湾作家林清玄写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课文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和道理,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这篇课文,人与事都来自平凡的生活,蕴涵着深刻的生活哲理。但,这生活哲理要是我们直白地告诉他们,也许没什么意思。所以,我想,联系生活经验能使课文所含着的道理变得容易理解。如课文中有一句‚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我结合《课堂作业本》上的练习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议论:

1、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学生能通过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学生大多能联系生活实际,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从自己的学习方面来谈、有的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谈、有的从学校的教育教学方面来谈,还有的谈了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学生在理解了这句话后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第4课 顶碗少年

教学要求: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用指定的词语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然段。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和对课文的理解,讲解课文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准备一杯水和几枚硬币)在上课之前,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谁愿意上前面来演示一下,把硬币放在水面上保持5秒钟不掉下去就表示你成功了。(请学生上前演示,有不成功的就多给几次机会最终一定要成功)大家都看到了,无论你是经过几次最终我们都成功了,这个实验也就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只要你敢于不断地去尝试、努力就一定会成功的!)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1——5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臵作业: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扎实训练。

1、自由读第一部分。找一找:‚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充分地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

2、自由读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讨论学习)

3、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投影)

‚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小组内结合课文理解、讨论)

4、指导用词语造句:座无虚席、不知所措(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造句)

二、指导朗读、背诵。

三、谈一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来说出自己的感受)

四、课堂小结

五、布臵作业:抄写词语背诵6、7自然段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再失误——努力 ==== 成功

启迪(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教后反思:《顶碗少年》讲述了一位表演顶碗的少年在接连两次失误的情况下,最终获得了成功的故事。课前阅读要求也进行‚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这样的提示。但少年为什么能成功?仅仅表面的‚精彩表演‛‚惊心动魄‛是无法诠释清楚的,它还有一些深层次的因素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恰恰这点往往被学生所忽视。

问诊把脉

开始果不出所料,面对课前提示,‚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精彩‛‚难以忘怀‛ … …脱口而出,学生的视线仅仅被表面文字所吸引。在对这些词语分析归纳得出:顶碗少年、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观众三方面因素造成的,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进文本,找出相关描写少年表演、碗作对、观众反应句子体会当时‚惊心动魄‛场面。

直奔病因

当学生还沉浸其中时,我问他们:‚同学们为什么前两次都失败了,而第三次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请将文中‚顶碗少年的反应‛句子找出来:

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场子里一片喧哗。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刨根究底

联系上下文假如你就是这位‚顶碗少年‛,你当时会怎么想?怎么做?为了更好走进少年内心世界,我特意设计填空环节:当第一次表演失败时:我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 当第二次表演失败时:台上的我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 ),我有些不知所措了。第三次表演前:( ),我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初见成效

当师生再交流‚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时,除上述之外,‚拼搏‛‚自我超越‛‚勇气‛… …一个个自信声音响彻教室。 有待提升

第五段观众反应‚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以及白发老者的出现,只是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没展开,谈启示时没体会到对于‚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若体会‚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背后含义、揣摩老者会说什么话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第5课 手指

学习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领悟其中的道理。

课前准备: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2.自学题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书课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己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出示自学讨论题,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

美丑之分了。‛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有什么想法吗?

4.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

5.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sannianji人教版语文下带反思的教案篇八: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学期,第六册,第二单元教案及反思

5、《翠鸟》

一、教学要求

(一)引导学生认识翠鸟的外形了解翠鸟的生活习性及捉鱼的本领,体验翠鸟静立、飞翔的美感,懂得爱鸟、护鸟。

(二)认识本课14个生字;理解”疾风、注视、逃脱、锐利、荡漾”等词语,并能逐步运用;初步理解准确运用动词的表达效果。

(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感受翠鸟的美;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翠鸟挂图。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第12节

(一)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小鸟吗?你们认识哪些鸟?你们知道有一种会捉鱼而又长得非常漂亮的鸟吗?它的名字叫翠鸟。(板书课题;教学“翠(cuì)鸟”)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画出描写翠鸟颜色鲜艳的句子。

(四)教学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翠鸟长得非常美,这就是翠鸟。(揭示图画)

2.你们觉得翠鸟什么美?(红色的小爪子美;色彩美;眼睛美;小嘴也美)

说翠鸟的色彩美用了一个什么词?(教学“鲜艳(yàn)”:色彩非常鲜明好看。)

3.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怎么鲜艳?(结合教学“橄榄(gǎn lǎn)色;赤褐(chìhè)色”) 第一自然段写翠鸟的外形美,一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第一句:讲翠鸟站立的姿态。 第二~五句:讲翠鸟鲜艳的色彩。 第六句:讲翠鸟的眼睛和嘴巴。

指点:这一自然段叙述有一定的顺序。讲翠鸟的色彩,先总的说一下色彩鲜艳,接着按什么顺序介绍?(头上——背上——腹部。结合教学“腹(fù)部”。)

4.朗读第一自然段。

5.讲翠鸟的色彩,不说“头上是橄榄色,背上是浅绿色,腹部是赤褐色”,而说“像„„色的头巾”,“像„„色的外衣”,“像„„色的衬衫”。这样写,让我们觉得翠鸟怎么样?(结合教学“衬衫”)

6.写翠鸟的眼睛美,用了一个什么词?(结合教学“灵(líng)活”)

7.翠鸟这么美,可以用哪些词来形容?

语言训练:(______)的翠鸟 结合理解“小巧玲珑”(形体小而精巧,这里说翠鸟很灵巧、灵活。)

说说翠鸟的外形怎么美。 语言训练:翠鸟______。

(五)集中复习分散教学的生字词。

翠(cuì)鸟特别指出“翠”字下边的“卒”一竖不超过“从”。

鲜艳(yàn):色彩很鲜美、很明亮。

腹(f))部特别指出右半边的“复”中间是“曰”。

的“衤”最后两笔是撇、点。) 衬(chèn)衫(突出是“衤”)

灵(líng)活(引导学生举例理解)

(六)教学另一部分生字。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翠鸟在水面上疾(jí)飞,等待(dài)游到水面的小鱼,小鱼悄悄吹着水泡(pào)也逃脱不了翠(ruì)鸟锐利的眼睛。

先读句子,在句子中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的意思,结合教生字的音和形。

疾(jí)飞:“疾”是“快”的意思,即很快地飞。

等待(dài):“待”是守候,即等着。

水泡(pào)(可举例解释;注意读准字音,是第四声。)

锐(ruì)利:“锐”是尖利。这里是说眼睛很尖,一眼就看到。

饲(sì)养:喂养。 逮(dǎi),注意“隶”的写法。

希(xī)望(可用造句的方法理解。)

(七)指导写字。

(八)作业: 写字,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总第13节

(一)复习生字,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翠鸟( );( )鲜艳;( )灵活;( )锐利;( )疾飞; 等待( )

(二)教学第二部分。(第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说说翠鸟叼鱼的最大特点是什么。(又轻又快;敏捷;迅速)

3.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翠鸟叼鱼的速度极快?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5.你觉得这些句子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像让你看到了翠鸟叼鱼的生动情景?

6.翠鸟贴着水面疾飞,是怎么飞?用手势做做。这和在水面上飞有什么不同? 比较推敲:为什么翠鸟要贴着水面飞?

这一段最后一句是“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写这一句和不写这一句有什么不同?

写了这一句更感到翠鸟飞得快。翠鸟已经飞远了,“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可见翠鸟飞得极快。这句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朗读全段。

(三)教学第三部分。(第四自然段)

1.学到这儿,你喜欢翠鸟吗?为什么?

你会产生什么想法?课文中的小朋友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

2.指名读。 3.翠鸟的家在哪儿?即使翠鸟住的地方很好找,你肯捉它吗?

4.在大自然里,因为有了翠鸟,有了各种各样的鸟,它们的歌声,它们的色彩,它们的羽毛,它们的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多少美感和生趣,而且许多鸟为我们人类做了很多好事。我们一定要保护鸟类,你们准备怎样保护鸟类?

(四)完成课后练习2、3。

(五)作业。

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板书: 羽毛 鲜艳 可爱

外形 眼睛 灵活

嘴巴 尖、长

翠鸟 叫声 清脆

动作 神速 喜爱

教后反思:

扣读导悟,读出情趣 ,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所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 。

如果说兴趣是语文教学的敲门砖,情趣则是语文教学的精神催化剂。“听你读,我怎么感觉不出翠鸟飞得快?”“注意,这时静极了,读到‘小鱼’,连呼吸都要屏住。同学们小声练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清脆’、‘疾飞’、‘一眨眼’、‘轻轻地停’、‘一动不动’,看应如何读出变化。”。学生初读不但做到“正确、流利”,还做到了“有感情”,这就是老师的点拨艺术导读、导悟。

6、《燕子专列》

教学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

教学难点:

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风险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师: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子专列

二、自读自语,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三、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四、围绕”爱”,读书讨论,感情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1)你觉得该怎么读?(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 自己练习讲一讲。 B 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4、总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出示图,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

1、师:燕子专列开走了,燕子平安了,救助燕子的事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尤其是那个可爱的小姑娘贝蒂,她简直成了新闻人物。人们纷纷给她打电话或写信,把自己心里话告诉她。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2、学生自主说。 3、指名说,评价。 4、动手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拓展交流学生生活积累的资料。

1、听歌曲《丹顶鹤的故事》,出示歌词。知道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故事吗?(师简要讲述一个姑娘救助丹顶鹤的故事)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请讲一讲。

3、总结: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第三课时

一、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自主记忆字形,提出难写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字结构上的特点,

如:“欧、洲、瑞、舒、殊、骤、涉、踏、救”都属于左右结构,

“启、疲、载”都属于半包围结构。

3、指导书写。

提醒:”舒”不要将”予”写成”矛”;”涉”的右半部分”步”不要多写一点;注意”载”的笔顺。

4、书写、抄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摘抄好词佳句。

燕子春归 饥寒交迫

燕子专列 人们寻找 冒、顶、踏 人爱鸟

列车开动 友情、致谢

教学反思:

《新课标》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学生理解政府号召居民拯救燕子时,让学生当电台主持人、记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呼吁居民救助燕子;在感受小贝蒂一心救燕子时,让学生看图说说贝蒂的动作、神情她好象在说些什么?在送燕子的站台上,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车厢里的一只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对送行的人说些什么?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这些情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文中,感受到人和动物间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课文。这些动情的语言把孩子们引入了课文中的世界,在那里,他们激动着,感受着主人翁的感受。这样就少了一些生硬的剖析,增加一些语文味。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1、把第一和第五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毁灭的?

sannianji人教版语文下带反思的教案篇九: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全册-语文园地一

sannianji人教版语文下带反思的教案篇十: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及反思

1、 草原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课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课前准备:

1、草原风光图。

2、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学习时间: 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想象美丽的草原:

1、出示课题:草原。介绍作者老舍。回忆曾经学过的老舍先生的作品。

2、说说你印象中的草原。

学生可以有个各种不同的描述,语言表述要流畅,还可以说说怎么会获得这样的印象。比如:

(1)草原是辽阔的,一望无际„„

(2)草原是美丽的,绿绿的草地,五颜六色的野花„„

(3)草原是充满生机的„„

二、初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出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

2、说说老舍笔下的草原是怎么样的?从哪里看出来的?同时朗读相关的句段。

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初读课文后的感受,学生的感受可能会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让学生主要的和次要的,引导学生达成这样的共识:

(1)课文中的草原是美丽的。

(2)课文中的草原是热情的。

朗读相关的句段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的感受和课文的语言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要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

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想象“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说说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看看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草原。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②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③如果你当时也在这美丽的草原上,你会低音一首怎样的小诗?试着写一首小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抄写第一自然段中优美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得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在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如果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③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的心情是如何的?你想说什么?试着写一写自己的心情和想对草原人民说的话。

三、回顾课文,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文章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四、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

学习反思: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草原的美丽和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但是学生始终未能亲身到辽阔而又美丽的大草原中感受,(目睹这一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感遗憾)如果能适当补充响应的课外材料,将会对孩子们的理解感受有所帮助,尤其是视频资料

2、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8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

2、“丝绸之路”地图。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话说“丝绸之路”:

1、出示课题,阅读课后的“资料袋”。

2、学生出示搜集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资料,向大家介绍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

二、走近“丝绸之路”: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3、课堂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不同的句子来说明“丝绸之路”,学习中可要求学生做到:

(1)把句子读通顺。(2)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

(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上对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三、走进“丝绸之路”:

1、朗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个怎么样的场景?用一两句话概括。

2、课堂交流,指导要点:

(1)时间:公元前115年。可以从现在推算时间,让学生感受年代的久远。

(2)地点:伊朗高原北部。出示“丝绸之路”地图,让学生寻找到从西安到伊朗高原

北部的路线和距离,感受到路途遥远。

(3)人物:安息国的将军、中国使者。重点介绍博望侯张骞,可以从课文中的一句话“张骞在此之前,已于公元前139年和119年两次历尽艰险出使西域。”导入,联系课外搜集的资料向学生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经过和贡献。

(4)事情:安息国将军热情迎接中国使者,双方交换礼物。

(5)连成一两句话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2——13自然段,想象:安息国的将军和中国使者见面的时候,是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并说说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1)隆重。

① 找出有关句子:

◇“将军其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

◇“‘列队欢迎!’将军发出命令。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出夹道欢迎的阵式。乐队奏起军乐,人群一片欢腾。”

②想象当时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说。

③有感情地朗读第3——7自然段。

(2)热情。

①找出有关句子:

课文第8——12自然段。

②朗读这几个自然段。

③说说当时双方为什么表现得这么热情?

◇因为这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因为双方交换了许多批次没有见过的东西,很高兴„„

◇因为他们把东西方连接起来了„„

④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8——12自然段。

4、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1)朗读:“从那以后,一队对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2)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说。

四、延伸“丝绸之路”:

1、学完了课文《丝绸之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2、想想:现在的我们能为“丝绸之路”做些什么?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一个关于“丝绸之路”的调查小报告或者搜集资料做一份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

学习反思:

课文涉及古代历史的知识,可以借此引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崇敬与向往,在学习中可以响应渗透爱国的教育,也可以让学生知道丝绸,瓷器,茶叶,一直是我们引以为傲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0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