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搭积木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北师大版搭积木教案篇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是重点;

难点: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是难点。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 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三、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板书设计:

搭积木 1

3+2=5 13+2=15

北师大版搭积木教案篇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搭积木》教案

课题2 搭积木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

教学目标:1、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重点)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难点)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具准备:18块积木。

京翰小学辅导——专业对小学生开设一年级数学同步辅导补习班

搭 积 木

拿走2块

13+2=15 18-2=16

课后反思:

京翰小学辅导——专业对小学生开设一年级数学同步辅导补习班

板书设计:

课题3 有机瓶牛奶

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

教学目标:1、学习、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重点)

2、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难点)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体验。 教具准备:72页主题图、小棒20根、1——10的数字卡片10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2 分 饼

教学内容:教材第页。

教学目标:1、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重点)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难点)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具准备:18块积木。 京翰小学辅导——专业对小学生开设一年级数学同步辅导补习班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京翰小学辅导——专业对小学生开设一年级数学同步辅导补习班

北师大版搭积木教案篇三:一年级数学上册 搭积木教案 北师大版

搭积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过程:

一、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

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 多 +

拿走_块 少 -

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 17-6=_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 13+5 16-3 15+3 14+4

12+6 5+13 16-4 15+4 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三、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今天小技巧:

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四、作业:制作计算卡

北师大版搭积木教案篇四:搭积木教学设计新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上

- 1 -

- 2 -

北师大版搭积木教案篇五:北师大版数学一年《搭积木》教学设计

《搭积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搭积木教案篇六:北师大版数学一年《搭积木》教学设计

《搭积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准备

课件,小捧等。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3+2=15 18-2=16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3+2=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六块,所以就是18-2=16。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明明和丁丁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11, 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三: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四、活动四: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五、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1页第1、2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卡片)

14+4= 13+5= 19-8= 15+4=

17-6= 12+7= 16-3= 19-3=

18-2-4= 10+5+2= 7+3+8=

5+5+6= 8+2+4= 10+8-2=

3.在○里填上“+”或“ – ”。

12○7=19 4○14=18 17○2=15 18○3=15

10○6=16 11○5=16 19○4=15 3○11=14

3○3+12=18 19 – 8○3=14 10○3=15○2

4、完成教材第71页第3题。

5、在○里填数,要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都等于9。

六、回顾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5

6

北师大版搭积木教案篇七:数学北师大版一上数学北师大版一上7.2《搭积木》教案2

7.2 搭积木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 教学目标:

1、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重点)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法。(难点)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具准备:18块积木。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搭 积 木

拿走2块

13+2=15 18-2=16

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搭积木教案篇八:搭积木教学设计

《搭积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加减法(二)74、7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2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之前学生已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再加上上一课时刚刚对11—20各数的认识,学生已建立了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也建立了11—20各数的表象,同时借助计数器表示数初步建立了数位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为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扫除了障碍。切实理解本节所学内容将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能力目标: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情感目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具准备:

每两个学生准备19块正规的小积木、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你们玩过搭积木吗?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搭积木》。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积木增减游戏。”

1.老师说说游戏规则:两人20块积木(同桌互相合作),每次谁来先玩,有石头剪刀布来定输赢。赢的同学先来玩,输的同学做小老师,看看对方说对了吗。每个同学一边玩,一边说:“先摆几块,再放几块(或拿走几块),现在有几块?”摆放积木一定要平放在桌子上。

2.学生动手搭一搭。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中学乐,学生脑海里呈现对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计算,对本节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摆一摆(5分钟)

用19块积木动手摆一摆。

(1)提出: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2)学生汇报。

(3)师边演示边小结:在原来的积木上再放2块,看比原来的怎样?(生:多)如果老师拿走的话,比原来的呢?(生:少)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写一写,说一说

出示课件

(1)我们来看看笑笑在做什么?

①说说图的意思?----先摆13块,再放2块

②问:现有有多少块?

③你能列出算式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借助积木摆一摆),在书本P74上写一写。

④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3+2=?(板书)

⑤请一个学生在计算器摆一摆这里的积木。----先在个位摆上3个珠子,在十位上摆1个珠子。

(师分别用黄色粉笔在个位上描一描,十位用白色)

⑥可是笑笑再放多2块积木,那么这个2又在哪个位上?——个位。

你怎么知道的!---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所以在个位摆上2个珠子,之前个位上有3颗珠子,后来再个位上放多2个,所以个位现在有5个珠子,十位上还是1。

刚才我们通过摆珠子,帮笑笑列出算式,还求出得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计算的时候,不能随身带计算器,那么我们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先算个位上的数,再算十位上的数。---15

13 + 2 = 15

【设计意图】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2)看淘气是怎样摆积木?

①说说图的意思?问: 剩下多少块积木

(原来有多少块积木,你怎样知道是18块?可淘气拿走了2块)

②学生在计算器摆一摆,并列出算式

③学生汇报,你能不能说说你计算的过程?

18—2=16(引导学生说出18、2的个、十位)

④教师说明:我们在计算器摆一摆,原来有18块,18表示1个十和8个一, 2表示什么?(生:2个一)。 因为淘气是拿走2块,所以,老师在哪个位上拿走2 块?(生:个位)。当老师拿走了两块之后,计算器变成多少?(生:

16)。

看看同学们算的,跟老师从计算器摆的结果怎样?---一样

那么我们怎样在算式里计算16呢?先18上的个位上的8减去个位上的2,所以个位剩下6颗,(黑板写6),在来看,十位上的1有没有拿走,所以十位上的1不变,直接写1, 现在这个数是16。

(3)总结算法。

①学生试着总结。

②教师订正并板书。

三、巩固新知

1.书本做一做

(1)动手写一写,在书本写一写(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

(2)学生汇报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书本说一说

(1)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完成。每组分别有个数字,谁能先写完,就能出来分别跟其他组的同学相碰,哪组列得算式越多,加的星星越多。

(2)学生汇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玩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积木

13+2=15或2+13=15

18-2=16

不进位加法——把个位上的数相加

不退位减法——把个位上的数相减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安排的是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以让学生做积木增减的游戏开始,刚上课时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但是课上完才发现原来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事先想不到的问题。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1、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太少。课堂一开始的积木增减游戏我只是请了个别学生上台来做,班里还有一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参与进来 ,这无疑削弱了许多学生的积极性。其实我应该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剪好的彩色卡纸代替积木,这样上课时每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游戏中,会更有利于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2、在讲课过程中学生自主交流的机会几乎没有,学生由于没有亲身的体会,所以对所讲的内容就没有自己的想法。以后要多给学生一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从自我发现观察中学到属于知识。

3、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上课时处于精神振奋的状态呢?这是我一直都在思索的问题。讲课时的声音要有磁性、要抑扬顿挫、要对学生有吸引力,我要学会用自己的声音为学生营造一个有亲切感和兴奋感的认知环境。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