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小学科学滑轮教案篇一:《我的滑轮》 科学教学设计
《我的滑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探究,让学生能够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试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分析试验纪录。
2、指导学生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是否省力。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使学生能根据现象进行推测,并能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发现定滑轮方便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却不方便的规律,亲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并能应用规律,自行设计研究方案,选择研究材料,最终得出滑轮组既省力又方便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重证据,敢于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机械给人类带来的诸多方便。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是否省力。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两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回形针、实验记录表等等
演示材料:大滑轮一个、学生分组材料一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1、谈话:
每个星期一的早晨,我们全校师生就会站立在操场上,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在旗手的操作下,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让我们再来
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
看着红旗迎风飘扬,我们的心情怎么样?(格外激动)咱们班有谁做过升旗手?你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的,还是向上用力的? 为什么向下用力,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大家想不想也体验一下,升红旗的乐趣呢。 (想)
那好,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2、教学活动一
(每个小组都有1根50—60厘米长的细线、回形针和废旧的线轴各一个、钩码一个、铁架台和剪刀。)
看哪个小组同学能用一根线、一个回形针或线轴,将桌上的钩码提升到与铁架台一样高,然后再稳稳地放回原处?
请注意游戏规则:
① 不能用手直接去拿、放钩码。
② 小组内可以合作。
③ 可以加工回形针,可以把线剪成两段。
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方法多。将方法画在“小科学家记录本” 上。 (活动时,请同学们注意安全,记住自己操作的方法,以便交流和验证活动时再次利用。)
3、分组游戏,记录数据。
4、组织汇报
你设计出了哪些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5、 讨论:这种提升重物的方法,我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吗?请举例。小结:刚才我们使用的回形针、线轴,其实就是一个简单机械,我们管这种提升重物的简单机械叫做滑轮。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我的滑轮”。
揭示课题:我的滑轮(板书)
二、重点探究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
(一)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滑轮在生产和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
1、出示滑轮。
师说:“这个是我们实验室里做试验用的滑轮,大家观察一下,这个滑轮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边缘有槽,圆形)
“实际上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缘有槽的轮子”
2、讲述:滑轮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一种是把滑轮固定在一处不动,这样使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还有一种像这样能随重物一起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3、让学生利用实验材料,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为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原理做好准备)
(二)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性质。
1、 谈话:结合刚才的游戏及生活中滑轮的例子,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滑轮提升重物呢? 学生回答(方便、省力)
2、“那你认为这两种用法在使用中都方便吗?”
学生会说:定滑轮使用方便,因为,重物提升的方向与我们用力的方向相反。动滑轮使用不方便,重物提升的方向与用力的方向一致。 板书: 定滑轮 能改变方向(方便)
动滑轮 不能改变方向(不方便)
3、“既然动滑轮使用不方便,人们为什么又离不开它呢?它是否有特殊的让人们迷恋它的魅力?
⑴讲述:要验证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得通过实验来验证。
请各个小组打开试验盒,看看里面都有什么?(测力计、钩码、滑轮、实验表)提问:测力计应该怎样用?
⑵小组讨论:大家想一想,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怎样做实验可以验证定滑轮、动滑轮在使用时是否省力呢?
小组讨论。(学生不会的,参考书上63页,教师巡视指导。)
这个环节很重要,要求学生说出实验方法和实验要求。
①在定滑轮上挂一根绳子,在绳子两端任意挂一些钩码,直致平衡。定滑轮两边所挂的法码一致,也就是两边的力一样,所以不能省力。
②要看定、动滑轮是否省力,要先测测不用滑轮时钩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多少。请大家做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⑶分组实验
师:请各个小组利用本组实验盒里提供的材料,选择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填写实验纪录表。
4、组织汇报实验结果。
板书: 定滑轮 方便 不省力
动滑轮 不方便 省力
5、讨论:现在请同学们说一说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缺点。
6、小结:动滑轮省力但不方便;定滑轮不省力但方便.
三、拓展活动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
1、讨论:滑轮跟人一样,也有优缺点,那能不能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发扬优点呢?也就是既能做到方便使用,又能省力呢?
2、学生分组试验
3、展示回报:你们又是如何组装的?介绍给大家。
4、小结:
把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来使用,叫做滑轮组。
板书: 滑轮组 既能改变方向又能省力
使用滑轮组提起重物,可以做到既省力又方便。刚才同学们组装的是一组滑轮组,实际应用时还可以组装成两组、三组、或多组滑轮组。(出示滑轮组图)
使用的滑轮组越多,越省力。
(2)、书上64页,还给大家介绍了两个好玩的游戏,绕绳游戏和系鞋
带游戏
大家动手试试,看看它们各是用了什么滑轮。
(鞋上的穿带孔就像是动滑轮,当用力拉鞋带时,穿带孔就从鞋的两边向鞋的中间移动。绕绳游戏是滑轮组的应用。)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研究,大家都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
请同学们在课下,多注意观察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更重要的是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巧妙的利用滑轮,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滑轮教案篇二:五年级科学滑轮教案
滑 轮
高新区北海学校 张萍梅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学生熟悉的升旗仪式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认识、探究有关滑轮的科学规律,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滑轮、测力计、钩码等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通过分析和解读数据,获得科学结论。
2、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利用滑轮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解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4、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三、教学重点: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四、教学难点: 认识动滑轮,定滑轮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认识滑轮
1.由升国旗导入滑轮的话题。(电脑出示升旗幻灯片)
师: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生1:轮子。
生2:绳子。
生3:绳子和轮子。
2.认识滑轮。
师: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轮子,你们来观察下,它和普通的轮子有什么不同?(学生互相交流观察后的看法)
生:轮子周边有槽,轮子中间有孔,中间有轴。
师:很对,边缘有槽,可绕中心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现滑轮实物图片和概念文字。)
(二)认识学具
1.激发学生对滑轮的探究兴趣。
师:同学们,对于滑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人们是怎样利用滑轮来升旗的。
生2:滑轮的结构是什么?
生3:滑轮的作用?
生4:滑轮的种类有哪些?
生5:怎样制作一个滑轮?
生6:哪里使用滑轮?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种类、作用、用途。
3.先来看看滑轮的种类。(看大屏幕:定滑轮和动滑轮)
(三)进行实验(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己设计实验。)
1.师:首先请同学们猜猜,滑轮在提升物体时可能会有哪些作用。(学生交流自己猜测的结果。)
2.师:小组根据已有的器材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
生:先用测力计直接提升钩码,记录用了多大的力,再用测力计测使用滑轮后的拉力,然后进行比较。
师:其他同学认为这样设计合理吗?(注意要分定滑轮和动滑轮)
3.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单。(学生分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4.汇报展示实验操作。
师: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实验的,并上台展示。(边演示边讲解) 生1:吴王国展示定滑轮实验。(老师相机纠正)
生2:付国琪展示动滑轮实验。(老师相机纠正)
5.汇报交流结论。
定滑轮能改变拉力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能省力,但不改变拉力方向。
(四)生活应用
师:看大屏幕,学生回答。
师:想一想民工要把钢材、木料、水泥等运到楼上通常会怎样做呢?
师:大家想想看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应用的滑轮?
生:纷纷举手,举例。
师:出示课件图片。
师:使用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那我们能不能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其既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又能省力?
生: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滑轮组。
师:课件展示滑轮组的应用。起重机和塔吊。
生:感叹滑轮组的巨大作用。
师:我们课堂上进行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验探究。请同学们回家和父母合作组装滑轮组,进行探究。
(五)总结:回顾本课重点。
定滑轮:不省力,能改变力的方向。
动滑轮:能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滑轮组:既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小学科学滑轮教案篇三:六年级科学上册 滑轮组教案 教科版
第六课 滑轮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滑轮组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
成倍地省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对滑轮组的研究,解释起重机的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
【教学重点】用实验研究探究定、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起省力的大小关系和规律。
【教学准备】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
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 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滑轮组的定义引入
原来,起重机内发挥作用的是滑轮组,那么什么是滑轮组呢?(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观察结构图P14,理解滑轮组的构造。
2.实验探讨简单滑轮组的作用。
(1)小组合作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试用这个最简单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
(3)学生分组实验,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学生自己定)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较,能发现什么?
(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草案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说说有一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在这里可能会出现重物比较轻的时候省力效果不明显,但随着重物的增加,省力效果越明显,越趋向于省一半的力)
3.实验探讨有2个动滑轮的滑轮组的作用。
(1)提出疑问:如果增加滑轮组的数量,(例如用2个动滑轮和2个定滑轮),用力大小会
怎么变化?
(2)用与前面实验相同的方法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情况,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5
1.出示游戏器材,找2个大个子学生和一个小个子学生参加游戏。
2.要求没有直接参加游戏的同学对数据进行记录,寻找其中的规律。
3.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小学科学滑轮教案篇四:五年级科学 滑轮兄弟教案 湘教版
滑轮兄弟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定滑轮的作用,能够制定一个合理的动滑轮作用研究计划,并按照计划步骤进行研究。
2.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3.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试着用杠杆原理来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不同。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定滑轮和动滑轮各一个,铁架台、线、便签纸、钩码、测力计等。(每组一份) 老师材料:图片和视频资料(起重机上的滑轮)、学生材料一份、实验汇报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视频观察:起重机上滑轮工作情况。
2.出示实物,起重机上这些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像起重机上位置被固定、不能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演示定滑轮和动滑轮工作的情况,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作用?教师在副板书位置记录学生不同的猜想。
二、探究滑轮兄弟的秘密
(一)定、动滑轮的作用
1.分组设计实验来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2.汇报大家的意见,制定全班觉得较完善的实验方案,明白注意事项。
a.实验时应该缓慢匀速的拉动弹簧秤,在弹簧秤匀速运动中读取数据。
b.由于倾斜的拉动线绳会使力的作用发生分解,在分析实验数据的时候会增加难度。因此拉力的方向应与地面垂直。
3.分组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4.汇报研讨:说一说各组的发现。
定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省力。
动滑轮可以省力,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二)滑轮兄弟大联合(滑轮组)
1.我们看到,起重机上的滑轮并不是单独使用的,而是将他们联合起来使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各抒己见)
2.下面我们也把定动滑轮组装在一起来试试看。(建议用两个动滑轮)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组装滑轮组,先测试用一个钩码为重物,直接提起需要多大的力,然后测试用滑轮组提起需要多大的力,随后多次改变钩码数量,使用测力计进行测量)并示范在定滑轮上固定线的方法来组装滑轮组。
3.学生实验、记录。
研究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
期待学生发现:
a.滑轮组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b.动滑轮增多能省更多的力。
四、拓展:
看课本图,利用滑轮组使人在床上能关灯的例子。
像杠杆、轮轴、滑轮这些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的装置叫简单机械。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利用它们来解决呢?
小学科学滑轮教案篇五: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 科 版 小 学 科 学 六 年 级 上 册
教
学
设
计
与
反
思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
4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 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教学反思】:
课堂活动:分两大活动阵地进行探究。其一,我们用过什么工具。在这活动中我安排学生回忆自己在生活中曾经使用过的工具,以调查表的形式展示出来。然后是统计自己组的同学功用过多少种工具。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统计的工具不少,应该说我们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使用工具的经验的。例举的工具很多,比如:剪刀、菜刀、老虎钳、锤子、镊子、螺丝刀等等,但有同学统计出了:铅笔、文具盒、电饭锅、杯子等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其二,选用什么工具好。在这一活动中,安排学生分组动手试一试用什么哪些工具能把钉在木版里的铁钉、图钉和螺丝钉起出来,并做比较:哪种工具用着更省力且方便。目的为了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认识到:不同工具有不同用途,完成同样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省力。最后对教科书上的几项工作进行探讨,选择使用滑轮、斜面、杠杆,让学生对工具和机械进行再一次的观察,最终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简单机械。
整堂课下来学生兴趣高涨,热热闹闹的,可到最后总结以上活动,引出“机械”时,学生还是犯迷糊。关于机械的定义,书上的定义给我模棱两可的感觉,书上是这样阐述的: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机械。我们都知道这个“省力”是针对力学上的,但是很多孩子对省力的外延无限地扩大化;还有对其另一个中心词“方便”,孩子对其也非常模糊;据我了解,原五上教材对“省力”也没有明确地定义,现在突然提出,孩子自然而然对其的定义会扩大化,于是他们自然会想到“电饭锅”、“铅笔”。
课后想来:假如用力学去解释那肯定能精确,但小学阶段并不要求深入探究力学原理。小学科学概念的广而浅,有时候真为难到科学教师!
《杠杆的科学》
【教学内容分析】
《杠杆的科学》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中的第二课时。本课专门引导学生认识杠杆,是认识杠杆、轮轴、滑轮及斜面等几类简单机械中的一部分。它分为两部分:1、认识杠杆;2、研究杠杆的秘密。其中第二个活动是重点,活动选择了杠杆尺作为研究材料,采用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运用杠杆尺开展实验研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记录,以及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来认识杠杆省力与不省力的规律,并在探究中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发展学生利用数据来说明问题的能力。本课教材的安排正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教科书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杠杆的工作规律,而是要求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分析等,这就为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提供了开放的探究空间,有利于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展开活动,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使用工具来完成一些事情的经历也是很多的,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经验的积累。在学习本课前,通过前一节课《使用工具》的学习,学生在使用工具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简单机械,但学生可能并不清楚或者没有思考过这些工具的工作原理。本课教材利用杠杆类工具在生活中运用最广泛、最直观的撬棍撬木箱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研究,学生有类似的生活经历,利于学生观察并引发思考。书中示意图对杠杆的用力点、支点、阻力点很较直观,很清晰。两个活动安排有梯度。一是认识杠杆,先由撬棍引入杠杆
的概念,然后分析杠杆的三个重要位置,接着引导学生分析了压水井的压杆、跷跷板工作时发挥作用的位置,并标出它们作为杠杆的三个点的位置,而后利用书中的图,对于身边的常用工具进行观察、分析,使学生对杠杆类工具有初步的认识能力。二是研究杠杆的秘密,在有了以上的基础后,利用杠杆尺研究杠杆工作的原理就十分容易了。学生通过实验,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杠杆工作的规律也就水到渠成。
【设计思想】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教育理念。因此,小学科学课堂应以探究为基础,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力,引导他们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本课的教学设计由生活入手,巧设疑问,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尽早进入学习状态。接着由学生的发言自然地引出撬棍和杠杆的概念,通过观察、寻找杠杆的三要素,从而初步认识了杠杆,通过辨别变形杠杆和寻找生活中的杠杆,加深对杠杆的认识。然后通过认识杠杆尺、调试杠杆尺、分组实验、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等系列活动,得出杠杆省力与费力的规律。最后通过“长短不同的两根杠杆撬石头”的讨论,进一步加深对杠杆省力与费力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科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水平。
【教学目标】
1、从知识与技能:(1)杠杆有三个点:用力点、支点和阻力点。(2)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3)利用杠杆解决身边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且意识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整理数据,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难点:(1)杠杆在生活中的变形应用;(2)能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
【教学具准备】
给每组学生准备:杠杆尺、钩码一盒、实验记录表
给全班学生准备:撬棍撬石头的图片、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给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使用工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过程与方法:常识在实践中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教学重点】选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选择不同工具解决问题的原因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
老虎钳(教师);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个漂亮的窗花剪纸是用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出示窗花剪纸)。 剪刀除了能剪窗花之外还能做些什么事?(剪绳、剪指甲„„)
那么锤子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出示锤子)
二、我们用过什么工具
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板书课题:使用工具)
2、你还知道哪些工具?他们能帮助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本P2表格内。比一比,哪些同学想地更多。
3、小组讨论填表
4、小组汇报:
请一个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5、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
1、老师这里有钉有一些钉子的木板(出示木板),
1)如果要把钉子冲木板中取出来,请问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工具比较合适?
2)请小组内的同学先观察一下钉在木板上的钉子,思考你需要哪些工具?
3)说说你选择这些工具的理由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3、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赶感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面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有一些很费力、很难做的事情,如果我们使用了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了。巧妙地使用工具,能让我们做的更好。
4、 请大家看P3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五、全课总结: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第二课 杠杆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理解杠杆有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 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过程与方法:用杠杆尺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意义,并意识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对杠杆尺进行研究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记录纸(学生);杠杆类和非杠杆类工具3~5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活动:请问我们班有没有“大力士”,谁能帮我把讲台抬起来,我的一枝笔掉到桌子地下去了。(请同学们推荐“大力士”上来抬讲台)
哎,讲台实在太重了,搬不动,能不能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这件事? 用吊机吊、把桌子撬翻、用滑轮吊„„(请学生出谋划策)
二、认识杠杆
1、今天,老师介绍给大家一种非常简单的却能很轻松地完成工作的工具——杠杆。
什么是杠杆?——在一根棍子的下面放一个支撑的物体,就可以用它撬起重物,人们常把这样的棍子叫撬棍。而今天我们科学地把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称为“杠杆”。
2、示范用杠杆撬讲台。
3、板书分析杠杆的各个部分名称和定义。
阻力点
支点 用力点
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4、出示P4的两张图片:压水井、跷跷板。
请大家在上面画一画,他们的三个点分别在什么位置
5、在展台底下进行反馈交流。
6、分辨杠杆
观察P4 P5的这些工具,说说哪些是杠杆,哪些不是杠杆?并说明理由(找一找三点)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三、研究杠杆的秘密
1、 刚才我们用杠杆轻松地撬起了讲台,那是不是所有的杠杆都是省力的呢?
(学生一般认为都是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举例费力的事件)
让我们用杠杆尺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研究。
2、 对杠杆尺的构造进行介绍和使用方法
3、 教师问题的提出:如果我在杠杆尺的左边第四格挂上一个钩码,要使杠杆尺保持平衡,我应该在杠杆尺的右边什么位置挂上几个钩码 ?(请同学上台来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还有其他方法吗 ?
5、 老师刚才是在左边第四格挂了一个钩码,还可以怎么挂?那么右边又应该在什么位置挂几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尺平衡呢?请大家在小组内合作开展实验,并且把数据记录在P6上的表格内。完成实验之后再把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省力情况有( )种,费力情况有( )种;不省力也不费力情况有( )种。
6、 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观察和分析。
1)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2)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3)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7、 教师进行总结:省力、费力、不省力不费力各情况的比较和分析。
四、收集数据步骤的反思
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步骤收集数据的?哪种方法更合理?
五、全课小结
第三课 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认识到杠杆是否省力是由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决定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不同种类的杠杆有不同的用途,在不同条件下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杠杆。
【教学重点】对不同杠杆的比较和分析
【教学难点】找出不同杠杆的三个点和是否省力情况。
【教学准备】
长竹筷、螺丝帽或其他重物、棉线或钓鱼线、塑料盘(学生)。杆秤、螺丝刀、开瓶器、镊子、油漆桶、啤酒、粉笔;画有螺丝刀撬油漆桶、镊子夹粉笔、开瓶器开啤酒瓶的图片(教师)。
【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
游戏:出示油漆桶一个、啤酒一瓶、粉笔5支;镊子、一字螺丝刀、开瓶器。
1、用工具把油漆桶撬开,然后在里面倒一杯水;2、用工具打开啤酒瓶,倒一杯啤酒;3、用工具用夹5支粉笔到一个空杯子里。
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地快,请其他同学为他们加油。
二、杠杆类工具的比较
1、刚才三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精彩,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他们使用的工具合适吗?(合适)
2、思考一下,他们所使用的三种工具哪种是省力的?哪种是费力的?或者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请几位同学进行判断,并说说理由)
3、判断他们是否是省力工具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找出三个点,然后进行比较)
4、请同学们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图片上画出每件工具的三个点。
5、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工具是否省力?为什么 ?
6、在全班内进行交流反馈;并对学生的画图进行展示交流。(重点分析镊子和开瓶器的三点位置的变化。开瓶器支点在前端,阻力点在中间;镊子支点在末端,用力点在中间)
7、小结:怎么样的工具是省力的?怎么样的工具是费力的?(请同学找出其中规律)
三、给各种杠杆类工具分类
1、请同学们在书本P8页的10种工具上画一画,找出每样工具的三个点。然后判断一下它是省力的还是费力的或不省力也不费力。
2、学生各自作图、填表。
3、汇报交流(请学生到展台下进行展示交流)
4、思考:我们都知道杠杆能省力,能帮助我们抬起自己无法徒手搬动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工具他们有的是费力的呢?为什么这样设计呢?
教师小结。
四、小杆秤的研究
小学科学滑轮教案篇七:定滑轮和动滑轮 教案
定滑轮和动滑轮
六年级 黄翠萍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定滑轮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2、动滑轮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3、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方案来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索简单机械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验证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
教具学具准备
滑轮9个,铁架台9个,测力计9个,钩码9盒,细绳9根( 厘米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升旗视频。“我们每周一都进行升旗仪式,你想过没有,
旗杆上的什么装置帮助我们把国旗升上旗杆顶端?”(生答滑轮)
“对,滑轮。”师手拿滑轮“像这样边缘有槽,能绕中心轴自由转动的轮,称为滑轮。”
(出示课件2)这是各种型号、各种颜色的滑轮。
(出示课件3)定滑轮的定义:像这样固定在一个位置,不随重物的移动而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板:定滑轮)
二、科学探究
(一)模拟升旗,感受定滑轮改变用力方向的作用。
1、你愿意当升旗手吗?(出示课件4)这个同学升旗的时候,请同学们观察升旗手向哪个方向拉绳子?旗子向哪个方向运动?
2、你看清楚了吗?发现了什么?(手往下拉绳子,国旗往上升)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板:作用 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升国旗时使用定滑轮有什么作用?(使工作方便)
(二)研究定滑轮是否省力
1、师:定滑轮能不能省力呢?
2、生猜测。
3、请各小组讨论利用现有的器材怎样证明你们的猜测呢?(讨论、汇报)怎样才能证明定滑轮省力?
4、实验操作方法
(1)组装定滑轮。将滑轮挂在支架上,使其成为一个定滑轮,把细绳挂在定滑轮的槽内。
(2)在细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当作重物。
(3)试一试,在绳的另一端挂上几个钩码能够拉起左边的重物。(右边钩码看作所用的力)当定滑轮达到平衡时,我们认为右边所用的力刚好把左边的重物拉起,这和我们做过的哪个实验相似?(杠杆尺的研究)
5、教师提醒学生实验要求,做好记录。
6、生实验,师巡视。
7、汇报。
8、小结: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但不能省力。(板:不能省力)
(三)会移动的轮子——动滑轮
1、(出示课件9、10)问:在建筑工地见过这种装置吗?塔吊上也有滑轮。它是可以随着重物移动的滑轮,我们称它为动滑轮。(板:动滑轮)
2、猜测:你认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出示课件11、12)课件12中要使重物上升,必须想哪个方向用力?动滑轮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吗?(不能)(板: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使用动滑轮省力吗?请各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来证明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4、生汇报。
5、(出示课件14)学生明确研究计划后,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1)组装动滑轮。将细绳套在滑轮的槽里,左端挂在支架上,右端用手拉着,将钩码挂在滑轮的钩上,使滑轮成为一个能与重物同
时升降的动滑轮。
(2)用测力计测量将重物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
(3)再用测力计测量将同样多的钩码通过动滑轮提升时的重力大小。(提升到一定高度读读数)
(此时帮学生复习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6、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学生用测力计分别测量不同个数1——5个钩码直接提升的重力大小和用动滑轮提升的重力大小,把测得数据填写在表格内,并比较表内数据得出结论)
7、汇报。
8、小结:使用动滑轮能省力。(板:能省力)
9、小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三、总结提升
1、(出示课件18)图片中哪个人用的力气小?
2、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定滑轮,什么情况下使用动滑轮?(搬运较重的货物时用动滑轮,想站在地面把较轻的物体搬运到高处就用定滑轮。)
3、如果在生活中又想省力又想改变用力方向,那该怎么办?(滑轮组)
4、请各小组把实验器材整理好,实验桌清理干净。
板书设计
定滑轮 和 动滑轮
作用 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可以省力
不能省力 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附: 《定滑轮和动滑轮》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定滑轮和动滑轮》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试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第五课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杠杆原理、轮轴省力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中学生将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这两种机械,并分别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这节课也是本单元重要内容之一。
2.【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定滑轮的位置较高,比较隐蔽,真正见到过的不多,实际应用中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也常与吊钩组合在一起使用,因此学生对这类机械的感性认识是比较缺乏的。所以我在课前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滑轮图片,教学中从生活中的升国旗实例出发引出定滑轮,最后又让学生举例说明滑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机械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教学目标
在《科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
小学科学滑轮教案篇八:2014四年级科学下册 我的滑轮教案 大象版
我的滑轮
【要点】利用滑轮等简单器材进行滑轮使用原理的研究,体验机械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目标】
(1)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进行观察实验,研究使用滑轮的原理,做好并分析实验记录。研究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是否省力。
(2)培养学生重证据,愿意尝试的精神;使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怎样进行】
(1)在猜想与验证活动中自制滑轮。游戏比赛“自制滑轮提放重物,看谁方法多”,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制滑轮,进行比赛。此环节较为重要。文中出示的材料有铁架台、曲别针或废旧的线轴,重物可用钩码也可用玩具或文具替代。在学生提升放下的过程中,找到不同的方法,可能是定滑轮,亦或动滑轮。本环节看似游戏,实则让学生在组装过程中自行认识滑轮,初步体验,与下一环节有机衔接。
教学时,教师应当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组装,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初悟滑轮的作用,切忌一步步带着学生实验。活动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记住自己操作的方法,以便交流和验证活动时的再次利用。
(2)观察认识各种滑轮,猜想使用滑轮的意义。认识各种滑轮是建立在交流活动基础上的,其目的是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文中出示了升旗的滑轮、提重物的两种滑轮,明确了滑轮的含义,引发了学生对滑轮使用的种种猜想。
教学时,可将这部分内容与第一部分整合在一起,在学生动手组合后进行汇报,汇报方法的同时认识滑轮,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如起重机等处的滑轮。
(3)实验验证,使用滑轮省力吗?。“使用滑轮能否真的省力”的实验验证环节,使学生发现定、动滑轮提升物体在方向与用力等方面的各自特点。进一步训练他们利用滑轮、钩码、测力计等简单器材做简单实验,并做出记录的能力。
教学时,这个环节是重点,学生已经有了杠杆省力规律研究的经验,又学会了使用测力计,因此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自行设计、解决问题,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教学时注意:学生可能只总结出一点点规律,也可能找不到规律,需教师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对每种情况多实验几次,多记录几次,便于分析和归纳。
(4)拓展活动,滑轮的组合。 拓展活动,安排了定、动滑轮的优点重新组合。绕绳游戏与系鞋带活动分别是定、动滑轮的应用(鞋上的穿带孔就像是动滑轮,当用力拉鞋带时,穿带孔就从鞋的两边向鞋的中间移动)。在学生动手操作中体会滑轮的广泛应用,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
教学此环节时,滑轮组的组合、绕绳游戏可以分组进行,而系鞋带活动则可单人进行(我们系的鞋带一般是动滑轮的利用, 绕绳游戏是滑轮组的应用)。
【应变参考】
(1)在“自制滑轮提放重物,看谁方法多”的环节中,有的学生可能组装成定滑轮(将曲别针或线轴固定在某一位置),也可能组成动滑轮(让曲别针或线轴随重物移动)。聪明的孩子也可能组装成滑轮组。教学时注意,这几种组装都可能出现。如果这样,(1)教师应及时将对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认识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自然点出,并与下个环节合并,然后讨论“你认为使用定滑轮、动滑轮会怎样呢?”猜想后进入实验验证阶段;(2)也可以让学生边汇报边穿插“在生活中你见到过这种滑轮的使用吗?使用它有什么好处?”待认识与猜想完毕后进入实验验证阶段。
(2)关于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概念不要求学生掌握,了解即可。
(3)注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研究活动开始前要让学生明确研究问题,有计划进行。 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本地区本校的教学条件进行。如对滑轮不感兴趣,可自编轮轴、齿轮或斜面的内容进行教学。只要能达到技能训练目的,使学生充分认识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即可。
简单机械
由人类最早使用的一些古老的简单工具经演变而成的机械,一般将简单机械按其特性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杠杆原理发展而成的杠杆类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等。一类是由斜面原理发展而成的斜面类简单机械,包括斜面、螺旋和劈等。利用简单机械可以改变力的大小,达到省力、省时的目的。此外,还能够改变用力的方向或作用点的位置,以满足某些要求。但从作功的角度看,作为工具使用的简单机械所作的功,都等于人力所作的功,就是说,任何机械,只能将功能转移,而不能省功。简单机械在现代的各种机械或仪器中仍被广泛采用,如打字机的按键、钢琴的琴键、汽车的刹车踏板等都是由杠杆演变而来的。在物资运输,提升设备中,滑轮、斜面和螺旋的应用更为普遍。
2.杠杆
在外力作用下能绕杆上一个固定点转动的简单机械。在杠杆上,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做动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做阻力。动力的作用点叫做力点,阻力的作用点叫做重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做支点。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重臂。当力臂大于重臂时,省力,但费距离;当力臂小于重臂时,费力,但省距离;当力臂等于重臂时,不省力也不费力。
3.杠杆的变化
剪子、钳子、起钉锤等工具在外形上与撬棍相比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它们都是根据杠杆的原理设计的。起钉锤的支点、力点、重点不在一条直线上,镊子的支点不在中间,剪子、钳子的支点在轴上。镊子是费力的,其余的都是省力的。有些杠杆类的工具设计成费力的是为了省距离,使工作方便,如镊子,在力点(手指捏的那个地方)按下一个很小的距离,重点(镊子尖)就能移动较大的距离,很快把物体夹住,很灵活,很方便。同样,钓鱼竿的道理也是如此。
4.定滑轮
滑轮是一种简单机械,是杠杆的变形,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转轴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定滑轮实际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支点O在滑轮中心,半径OA、OB分别为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杠杆原理,动力F与重力G的大小相等,F=G。因此,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使工作方便。
5.动滑轮
转轴的位置随起吊重物一起移动的叫动滑轮。动滑轮可看成是不等臂的杠杆,绳索与滑轮边沿的接触点O为支点,OA为动力臂,OB为阻力臂,根据杠杆原理,F·OA=G·OB,或F=1/2G ,即动力F等于重力G的一半,由此可见,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
6.滑轮组
动滑轮和定滑轮在一起可以组合成各种形状的滑轮组。滑轮组不但省力,又能改变作用力方向。例如起重机的起重臂到钓钩间通常用滑轮组。
7.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组合
8.子贡推广桔槔的故事
孔夫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他对有用的技术比较关心。有一次,他经过晋国,见到一个老头在浇菜。老头采用的是老办法:从地面开一条隧道通到井下,一次次由隧道下井,用瓦罐打满水抱上去浇水,既费劲,效率又低。子贡忍不住向老头推广起桔槔来。
桔槔是一种用来从井里打水的杠杆装置:在井边立一根直柱,上面悬一根杠杆;杠杆前端挂水桶,后端绑上石头或树段。不打水的时候,后边的力矩大于前边的力矩,使它的前端翘起挺高。打水的时候,将挂水桶的绳索往下拽。水桶一打满水,又变成前边的力矩大于后边的力矩,这时往上提水,人花的力气就小于一桶水的重量,相当省力。
子贡向老人推荐桔槔的好处,一天能浇100畦菜,用力小,效率高。这个故事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有了桔槔了。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滑轮教案篇九:五年级科学下册 滑轮 1 第一课时教案 首师大版
(首师大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滑 轮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定滑轮和动滑轮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能够认识到滑轮组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创造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通过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滑轮或滑轮组解决生活实际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铁架台、滑轮、线绳、钩码、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提问:(教师放演示开启和闭合窗帘的课件)一拉这根绳,窗帘就可以开启或闭合。那么,这个窗帘是怎样安装的呢?
学生讨论。
2.提问:在安装这个窗帘时,用了这个特殊的小轮子。请大家看看这个小轮子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滑轮。
3.谈话:这个边缘有沟槽、可以绕轴转动的特殊的小轮子叫滑轮。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我们的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用到滑轮。根据滑轮的轴是固定的,还是可以移动的,滑轮分为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关于滑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讨论。
(二)学习新课
1.提问:固定在窗帘轨道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交流自己个人的看法。
2.谈话:大家交流了自己的猜想,但是还没有拿出充足的证据。究竟用哪些证据可以说明自己的想法是有道理的,请大家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然后,通过实验找出证据。
提示:反复做几次实验。实验时,要做好记录。
学生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 训练学生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操作能力
3.提问:各小组实验完成后,每个同学都想一想,自己组是怎样实验的,从实验的数据中,能发现什么规律? 条理实验过程,整理实验数据,找规律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质疑和答辩。
5.总结:我们用定滑轮进行了多次实验,而且还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现在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提示:适当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定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6.提问:我们怎样来说明安装带滑轮的窗帘装置有什么作用呢?
提示: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利用窗帘装置的模型让他们再试一试。
学生讨论或操作(最好是让学生用拉窗帘的实验和数据来解释问题)
发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应用滑轮的装置进行实事求是的解释
7.谈话:通过研究定滑轮作用的过程,你认为应该怎样研究动滑轮的作用?
小学科学滑轮教案篇十:六年级科学上册 动滑轮和定滑轮教案 教科版
动滑轮和定滑轮
教学课题:动滑轮和定滑轮
教学内容:动滑轮和定滑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课 型:新授
教 法:讲解、讨论
教学用具:铁架台、滑轮、钩码、线、定滑轮和动滑轮、重物(钩码)、橡筋、测力计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播放升旗片段或出示有关图片资料。
问:为什么向下一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了?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1.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台的旗杆顶(或回忆升旗仪式),想一想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帜就能长那么高。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旗杆顶有一个轮子)
2.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的问题逐渐清晰。
并通过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焦点凝到了那个轮子上。
3.认识定滑轮的定义。 P10
4.实验操作了解定滑轮的作用:
(1) 试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
(2)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5.仔细体会利用定滑轮后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发言,把探讨内容引到省力上)
6.可以用挂秤实际测试。
三、会移动的轮子。
1.认识动滑轮的定义。
2.讨论动滑轮在生活中主要在那些地方得到使用。
3.比较动、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训练
如果说定滑轮也是一处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
板书设计:
动滑轮和定滑轮
为什么向下一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了?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后记: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知道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下一篇:星光圆舞曲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