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年级生物第20章

| 课件 |

【www.guakaob.com--课件】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第20章篇一: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测试题

第20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的性状和亲代完全相同 B.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

C.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D.性状就是生物的各种特征 2、下列各项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 A.基因 B.染色体 C.生殖细胞 D.细胞核

3、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的哪一种结构上?(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染色体 D.叶绿体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在DNA上 B.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C.染色体是基因的基本单位 D.一个DNA上有许多基因 5、下列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玉米的高茎和水稻的低茎 B、兔的长毛和黄毛 C、豌豆的高茎和开白花 D、人的色觉正常和色盲

6、下列示意图能够正确表达番茄果肉细胞中的基因、染色体、和细胞核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

7、豌豆子叶的颜色有黄色和绿色,黄色是显性,其基因用A表示,绿色是隐性,其基因用a表示,

子叶黄色的基因组成是 ( )

A.aa B.AA或Aa C.Aa D.Aa或aa

8、20世纪90年代,北京大学陈章良教授成功的将固氮基因整合到了小麦DNA分子中。他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

A.转基因技术 B.克隆技术 C.细胞杂交 D.杂交育种 9、下列关于基因、DNA、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 A.DNA上的遗传信息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B.细胞核中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

C.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D.DNA的载体是基因

10、下列哪一组是相对性状 ( )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 ②有耳垂和无耳垂 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④卷发和黑发⑤双眼皮与色盲 ⑥头发右旋与惯用右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

11、某细胞中有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图解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属于人类遗传病的是 ( ) A.坏血病 B.爱滋病 C.白化病 D.巨人症

13、农业上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种子,获得新品种的原理是射线或药物( )

A.直接改变了农作物的某些性状 B.改变了农作物种子中的营养成分

C.淘汰了农作物的某些不良性状 D.使种子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14、有的人卷舌,有的人不卷舌,有的人色觉正常,有的人是色盲患者,上述这些形态,生理特征叫做 ( )

A.遗传 B.变异 C.基因 D.性状

1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B.染色体由DNA和核酸组成

C.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D.DNA上的一些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

16、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依据是 ( )

A.近亲结婚其后代必患遗传病 B.近亲结婚的家庭不稳定

C.遗传病都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D.近亲结婚其后代患遗传病的几率增加 17、下列变异实例中,不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 ( ) A.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男孩 B.人类的先天性愚型 C.同种的番茄种在不同的土壤中的果实大小不同 D.小麦的矮杆和抗锈病 18、正常男子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 ( )

A.22对 + XX B.23对 + XY C.22对 + XY D.22条 + XX

19、下列人体细胞中,含染色体最少的是 ( ) A.白细胞 B.受精卵 C.卵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

20、2002年4月,以杭州华大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学生物信息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

了水稻基因组信息,下列有关水稻遗传物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水稻基因实际上是水稻DNA分子上起遗传作用的一些片段

B.水稻的抗病、抗倒伏、高产优质等一系列所遗产的性状均由基因控制 C.水稻DNA分子是一种大分子化合物质,相对分子量较大 D.水稻、人类等生物体的基因、DNA、染色体不可能发生变化 二、非选择题 二、简答题

1、猫妈妈生了三只小猫,每只小猫都有着和妈妈一样的蓝眼睛,但它们的毛色各不相同。这说明生物既有______现象,又有______。

2、请完成下列图解。

亲 代 XY XX

生殖细胞

受 精 卵

后代性别 女性 男性

3、科学家们将男人、女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整理,形成下列的排序图,请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_存在的。 (2)根据染色体组成可以判断,乙为______性的染色体组成。 (3)甲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______条染色体。

(4)对先天性愚型患者进行检查,可以看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5)若甲、乙是一对夫妇,第一胎生的是女孩,假如他们再生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_。 4、右图是某一种生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细胞中的“遗传信息库”是[ ] _____。

(2)图中的[ D ] ______是_____存在的,由此 判断,图中所示的细胞是该生物的_____。

(3)该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 D ]的数量应该是______。(4)[ E ]表示的是______,具有控制生物的________作用。

(5)[ E ]的变化会造成______的变异,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

5、右图示意一对基因的遗传图解(说明:图中“X”表示婚配关系),基因显性用B表示,基因隐性用b表示,请据图回答:

(1)控制性状的基因B和b在细胞 内位于__________。

(2)双亲的基因组成都是Bb,这 在正常的人群中是不多见,但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可能

性明显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解中的B代表豌豆的黄色,b代表绿色,种植的子代共收获了100粒种子,从理论上推测,绿色种子有______粒,黄色种子中基因组成是BB的种子有______粒。

(4)假若基因B、b分别代表小麦的高茎和矮茎,将基因组成为BB的小麦种植在贫瘠的土地上,结 果长成矮茎,这种变异_______(填写“能”或“不能”)遗传给下代,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察右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一)是 ,它存在于 中,它由 和 组成。其中 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2)图中A是 ,它上面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 。

(3)请你根据染色体和DNA的关系图,并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简略概括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4)人体细胞内有_____对染色体,

有____对DNA,人体生殖细胞内有 ____条染色体。

7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从一堆花生的上层、中间层和下层各取出5粒花生果实,逐一进行果实长轴长度的测量,然后进行统计,绘制成直方图,并依此得出探究结论。请回答:

(1)请你对该小组的探究结果可靠性进行评价,并分析原因。

(2)该小组使用了分层取样的方法获取样本,这也是______取样的一种方式。

(3)该小组使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探究,应用这种方法时,应当注意(序号可以自行添加):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右图是转基因鼠的研制过程。通过这种方法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一个小鼠的受精卵里面去,结果使出生的转基因鼠比与它同胞所生的小鼠生长速度快2~3倍,体积也大一倍。请回答:

(1)以上研究过程利用的技术叫做______,图中A所示的实验仪器名称是______。

(2)图中B显示,将获得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小鼠体内,你认为注入的部位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最终受精卵在小鼠的____内发育成新个体。 (3)该研究成果说明,小鼠的大小这一性状是由______控制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A 3、C 4、C 5、D 6、C 7、B 8、A 9、D 10、B 11、C 12、C 13、D 14、D 15、B 16、D 17、C 18、C 19、C 20、D

二、简答题

1、遗传 变异 2、X Y X XX XY 3、(1)成对 (2)男 (3)23 (4)变异 (5)50% 4、(1)C 细胞核 (2)染色体 成对 体细胞或受精卵 (3)3条 (4)基因 性状 (5)性状 可遗传的变异

5、(1)染色体 (2)近亲结婚 (3)25 25 (4)不能 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并没发生改变,不能遗传给后代

6、(1)染色体 细胞核 蛋白质 DNA DNA (2)DNA 基因 (3)基因是染色体上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4)23 23 23

7、(1)不可能,因为实验用的花生太少了 (2)随机 (3)①要随机取样;②样本的数量要足够大,数量越大,准确性越高; ③要尽量减少测量的误差;④要一对性状,一对性状的研究,这样易取得正确成果

8、(1)转基因 显微注射器 (2)输卵管 子宫 (3)基因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第20章篇二: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单元测试-第20章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一、选择题

1.双亲都是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单眼皮的孩子,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单眼皮的机率是( )

A. 75% B. 50% C. 25% D. 0%

2.控制豌豆的黄色与绿色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 )

A. 染色体 B. 基因 C. 细胞核 D. 生殖细胞

3.下列关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可以表现出来 B. 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表现出来

C. 决定人的单眼皮的基因是隐性基因 D. 决定人的双眼皮的基因是显性基因

4.决定人有耳垂的基因(B)是显性基因,决定无耳垂的基因(b)为隐性基因,某同学有耳垂,则他的体

细胞内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

A. BB B. bb C. Bb D. BB或Bb

5.母亲的基因组合是BB,父亲的基因组合是bb,其儿子长大后,产生的生殖细胞有( )

A. 多种 B. 两种 C. 一种 D. 四种

6.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 )

A. 44+XX B. 44+XY C. 22+X D. 22+Y

7.一卵生的双胞胎姐妹胖瘦差异很大,其原因是( )

A. 染色体数目发生了不同 B. 基因发生了变化

C. 生活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 D. 隐性基因表现出来

8.新生儿的性别主要取决于 ( )

A.母亲的体细胞B.父亲的体细胞 C.精子和卵细胞 D.精子的类型

9.“龙生龙,凤生凤”所包含的生物现象是 ( )

A.遗传 B.变异 C.性状 D.遗传与变异

10.下列性状是相对性状的是 ( )

A.牡丹花的红色和菊花的红色 B.狗的黑毛与狗的黄毛C.狗的黄毛和鹅的白毛 D.玉米的黄色与豌豆的

黄色

11.下列关于基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B.基因数与染色体数一样多C.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 D.生物的某一

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12.一对有耳垂的夫妇,生下一个无耳垂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 )

A.Aa和AA B.Aa和aa C.Aa和Aa D.AA和AA

13.牛的体细胞中含30对染色体,那么牛的卵细胞中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有的染色体数是 ( )

A.30对,30对 B.30条,30对 C.30条,30条 D.30对,30条

14.小明的母亲怀孕了,则她生个女孩的机率是( )

A.100% B.50% C.75% D.O%

15.我国法律禁止近亲结婚的理由是 ( )

A.近亲结婚使其后代获得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

B.近亲结婚造成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出现的频率高

C.近亲结婚生育的孩子都不健康D.近亲结婚会造成后代不育

16.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现象则不是普遍存在 B.子女一定和父母的性状相同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生动描述

D.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遗传现象则不是

17.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是 ( )

A.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

B.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不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

C.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多个DNA分子,DNA上有一定数量的基因

D.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每条染色体中有一个DNA分子,DNA上有一个基因

18.基因A和a的关系是 ( )

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C.位于一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D.位于一对染色体的

不同位置上

19.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长出黑毛,

这说明 ( )

A.环境影响了基因型的改变 B.显性基因被除去 C.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 D.遗传对基因表达起作

20.已知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现有一色盲男孩,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色觉均正常,这个男孩的

色盲基因来自( )

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

二、填空题

21.生物体的性状是指生物体的 和 。

22.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和 。前者是长链状分子,它是主要的 物质。

23.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的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就是这种生物的 。

24.由于我们身体的每个细胞都来自于同一个 ,故每个细胞应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25.生物性状的表现型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26.根据家族中上下代疾病之间的关系不同,疾病可分为 和 两大类。

27.遗传咨询和有效的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措施相配合,能够有效地降低 发病率,改善遗

传病患者的 和 人口素质。

28.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 性和 性之分。例如,人体内控制直发的基因就是

基因,而控制卷发的基因是 基因。

29.右利手是由显性基因B控制,左利手由隐性基b控制。当基因组成为BB时,表现 利手;当Bb时表现 利手,当bb时表现 利手。

30.一对夫妇脸颊都有酒窝,而其女儿无酒窝,(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据此回答:有

酒窝基因为 基因,无酒窝基因为 基因。则该女儿的基因组成为 ;她父

亲的基因组成为 ;她母亲的基因组成为 。

该女儿控制酒窝的基因中一个来自 ,一个来自 。

31.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总称为 。

32.生物体的形状、大小、结构,以及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都和 有关。基因就是通过指导

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 表现的。

33.人类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为:父亲产生的精子与母亲产生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条,子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对。

34.下图是一个白化病妇女与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婚后所生子女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请根据他们的

基因组成,写出生殖细胞的基因,子女的基因组成及性状。

父亲 母亲

父亲的基因

生殖细胞的基因

子女的基因 子女的性状 )

35.已知唇裂和无唇裂是一对相对性状,唇裂由隐性基因(b)控制的,无唇裂是显性基因(B)控制

的。请回答以下问题:

控制无唇裂的基因组成是 。

一对夫妇均是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人,此夫妇结婚后,子女有无患病的可能性是 %。

一对夫妇,一方的基因组成是Bb,另一方是BB,后代患唇裂的可能性占 % 。

通过以上 的比较,说明都携带唇裂基因的夫妇,其后代患病的可能性会 填(选大或小)。

三、材料分析题

36、缺陷婴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全世界有缺陷的婴儿占出生人口总数的2—4%,我国

仅1994年统计就有各类残疾儿童570万之多,其中智力低下的有100多万,我国某市曾对四家医院出生的

新生儿进行了十年统计,发现先天畸形率为9.9%。近几十年来,怪胎越来越多,世界上工业越发达的国家,

畸形儿、智力低下儿增加得越多。

请看下列事实:

80年代初期,在意大利的塞韦索市,一大批畸形儿降临人间,盘根揭底,原来是6年前的一次公害事

故所留下的遗患。那年该市一家化工厂的反应罐破裂,喷出含有2kg二恶英的毒雾,当时受毒需影响的有

一万居民。

50年代后期,在日本九州水俣湾地区;由于孕妇吃了被甲基汞污染的鱼贝,产生了大量“先天性的水

俣病”的劣生儿,这些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有障碍,反应迟钝,协调失调,语言、咀嚼和咽下困难,肌

肉萎缩,四肢变形,斜视等。

1959年至1962年,在当时的联邦德国、英国和日本,相继出现了一万多例畸形儿,这些新生儿短肢

缺指,外貌与海豹相似,所以称为海豹肢畸形。这个事件震惊了世界,经科学家悉心研究,查明是孕妇在

30—50天的怀孕早期服用了一种叫“反应停”的镇静药而引起的。

请分析一下造成先天缺陷和智力低下的可能原因,并说明如何预防先天性缺陷婴儿。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第20章篇三:八年级生物下册(北师大版)期末复习4(第20章)

科目 生物 课题 期末复习4(第20章) 时间 2011年 月 日 主备教师 范老师 评价等级 年级 八年级 班别 小组 学生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性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的性状和亲代完全相同 B.可由亲代遗传给子代

C.性状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D.性状就是生物的各种特征

2、“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一树结果,酸甜各异”这些都说明了生物界存在( )

A.遗传现象 B.变异现象 C.繁殖现象 D.生长现象

3.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因,位于细胞的哪一种结构上?(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染色体 D.叶绿体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在DNA上 B.DNA主要在染色体上

C.染色体是基因的基本单位 D.一个DNA上有许多基因

5.控制人类各种性状如双、单眼皮,有、无耳垂等的是( )

A.基因 B.蛋白质 C.染色体 D.DNA

6.下列病例中,不是遗传病的是( )

A.感冒 B.白化病 C.血友病 D.色盲

7.下列哪种细胞中基因成单存在( )

A.子房壁细胞 B.珠被细胞 C.受精卵 D.卵细胞

8.正常的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

A 、22对 B.23对 C. 22条 D 、 23条

9.人类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 )

A. 44+XY B. 22+X和22+Y C. 22+XY D.22+X 或22+Y

10.下列有关措施中,能减少遗传病发病率的是( )

①产前诊断 ②吃好穿好 ③禁止近亲结婚 ④遗传咨询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1.人类卷舌与不卷舌的性状受基因控制,R决定能卷舌,r决定不能卷舌,现有一对夫妇,父亲能卷舌(RR),母亲不卷舌(rr),生下的后代基因组成是 ( )

A.RR B.Rr C.rr D.RRrr

12.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基因型是Bb.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基因是

( )

A 、 BB B. Bb C BB或Bb D bb

13一只白公羊与一只黑色母羊交配,生下的小羊全部是白色,此现象可解释为( )

A.控制黑色的基因消失了 B.控制黑色的基因未消失但不表现

C.黑色母羊必有Aa D.白色公羊必为Aa

14.一对夫妇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那么第二胎生男孩的机会是( )

A. 100% B. 50% C. 25% D. 0%

15.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在生物科学理论上的依据是后代( )

A.易得传染病 B.一定得遗传病

C.成活率极低 D.得遗传病几率增大

16.下列各项中,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

A.基因 B.染色体 C.生殖细胞 D.细胞核

17.下列性状是相对性状的是 ( )

A.牡丹花的红色和菊花的红色 B.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C.果蝇的残翅和苍蝇的长翅 D.玉米的黄色与豌豆的黄色

18.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A.苹果花的红色和桃花的红色 B.免的的黑毛和细毛

C.黄豆的黄粒和皱粒 D.人的能卷舌和不能卷舌

19.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长出黑毛,这说明 ( )

A.环境影响了基因型的改变 B.显性基因被除去

C.环境对基因表达有影响 D.遗传对基因表达起作用

20.牛的体细胞内含有30对染色体,牛的生殖细胞和受精卵中分别含染色体数是( )

A.30条30对 B.30对30条 C.30条30条 D.30对30对

21.下列能够正确表达生物细胞中的基因、染色体、和细胞核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7、豌豆子叶的颜色有黄色和绿色,黄

二、填空题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和 ,其中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一类是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做 。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中,一条是 染色体,另一条是 染色体,而女性的一对染色体都是 染色体。

3.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 ,也就是 改变产生的。

4.根据病因不同,疾病分为 和 两在类。

5.基因是 中决定生物性状的 ,由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 存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和基因都成 存在。

6.在成对的基因中有些还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

7.在生物界, 之间以及 之间的性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这种现象叫做变异。

9.小明的父亲的是钢琴的家,但他不勤奋练习弹琴,终未能成为钢琴高手。这说明了性状表现是由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

10.绵羊的白色毛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毛由隐性基因( b )控制,现有一只白色公羊与黑色母羊交配,生下了一只白色小羊和一只黑色小羊,那么,该公羊的基因组成是 ,母羊的基因组成是 ,白色小羊的基因组成是 ,黑色小羊的基因组成是 。

三、分析说明题

1.遗传学顾问收集到某个家庭中的一些遗传信息。

a一对夫妇生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共三个孩子;

b儿子患的白化病。

c两个女儿没有患白化病;

d夫妇双方也没有患白化病;

e已知白化病由一对基因控制的。

请根据这些信息来回答下列问题:

(1) 请利用这些资料,画出遗传图

表示这个家庭5个成员的基因型。

(正常的基因用“A”表示,白化

病的基因用“a”表示)

(2)假定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患白化病的可能性为 。

2.人类的有耳垂和无耳垂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现有一对夫妇,他们都有耳垂,却生了一个无耳垂的孩子。请分析回答:

⑴控制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之分,那么有耳垂基因为 ,无耳垂基因为 。

⑵若用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那么,父亲的基因组成是___,母亲的基因组成是___,孩子的基因组成是___。

⑶控制这个孩子耳垂的基因一个来自 ,一个来自 。这对夫妇决定无耳垂的基因是通过他们的 传给孩子的。基因在孩子的体细胞中成 存在。

⑷这对夫妇能生出有耳垂的孩子吗?___。若能,其基因组成可能是___。

这对夫妇生出无耳垂孩子的机率为 ,这对夫妇的孩子中有耳垂与无耳垂的性状表现比例是 。

(5)写出遗传图解

(6)父母都有耳垂,却生了个无耳垂的孩子,

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

3.观察右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一)是 ,它存在

于 中,它由 和

组成。其中 是生物的主要

遗传物质。

(2)图中A是 ,它上面有

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 。

(4)人体细胞内有_____对染色体,有____对DNA,人体生殖细胞内有____条染色体。

4.

已知面部有无酒窝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有酒窝的基因(T)是显性基因,控制无酒窝的基因(t)是隐性基因,玲玲的父母均有酒窝,而玲玲却无酒窝,请写出他们家的遗传

结论是:有酒窝和无酒窝的比例是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第20章篇四:生物:第20章第1节 遗传和变异现象 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遗传和变异现象 一、教材分析:

生命在生物圈中是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这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生殖和发育是表因,而遗传和变异才是真正的内因。本节是八年级下册

第20章第一节。前一章即第19章的内容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探讨生命如何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从教材内容的组织来说,本节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取了几个关键名词: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作为入门。再步步深入到后面几节课的: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探究遗传的规律性、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这样的内容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从内容呈现的方式来说,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并从中积极地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判断的能力。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知识的构建

我设定以下几点作为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

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

法。

情感目标: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

究的精神。

重点: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难点:1、理解相对性状指的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

2、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四、课前准备

1、 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对各自性状的自我观察。比如:是否卷舌,

有无耳垂。

五、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性状

①以班上同学为例,提问大家这位同学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是有酒窝还是无酒窝。----------形态特征。

②让一位同学说话,请学生辨认是谁的声音。---------生理特征

③引出名词:性状的概念

2、 相对性状:

①观察教师和具有典型性状的学生模特,并及时展示成对相对性状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对比明显的相貌特征,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相对性状概念 。

②小组间开展探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进行自我检查性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密的兴趣。小组成员之间比较各自性状,是否有所有性状都相同的。 ③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两个生物的所有性状完全相同的概率很低,几乎为零。

④明确名词相对性状的概念。

⑤学生大量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教师针对学生的例子进行点评找出其中错误的例子。如不是针对同一种生物或不是指同一性状的。

3、 遗传和变异现象

①让学生和他的父母之间的性状进行纵向对比,他们之间的性状存在什么关系。

②用几张动物的亲子图片,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运用在平常所见到或者是听到的俗语解释这种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③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④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漫画:《新鼻子》《旧砖上脱落的碎片》 。 针对漫画小组进行讨论:

(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2) 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3) 哪幅画中存在变异现象?你的理由是什么?

4、 课堂小结,全面理解内容,形成知识网,提升能力要求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3、用俗语说出生物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5、 精讲多练,巩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 一、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二、相对性状: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遗传:亲子之间的性状相似性------副板书,多个例子

四、变异:亲子之间的性状差异-------副板书,多个例

七、教学反思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第20章篇五:生物:第20章第5节遗传与环境精品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第20章篇六:生物:第20章第5节 遗传与环境 精品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第 5 节 遗传与环境

、教材分析:

(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一章中的第五个课题,通过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表现的影响”,为学生提供了认识和探索周围事物的素材和线索,使学生观察、搜集和解读数据的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同时通过对实验数据和常见的生命现象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变异形成原因的简要分析,建立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概念,这既是前面章节知识的延伸,也为下一节遗传病就是一种可遗传的变异类型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明基因型、表现型和环境的关系;

2)、区别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

3)、分析环境条件影响生物性状表现的实验数据;

4)、举例说出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利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通过对可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了解生物学的广泛应用前景,激发对生命科学的学习热情,养成乐于探索生命奥秘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途径:

1、重点: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难点: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3、重难点的突破:

1)、提前分组进行种子在温暖黑暗环境和温暖明亮环境相对比条件下萌发、生长的实验,统计绿叶苗和黄白苗的株数。

2)、通过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3)、应用大量的直观图片资料强化学生的记忆,通过整理、描述生活中的相关素材,使理论和实践结合。

4)、练习反馈,及时巩固新知。

二、 学情分析:

首先在知识方面:通过前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遗传和变异、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对遗传的物质基础有了清醒的认识、对性状遗传的规律性也已经初步掌握,而关于阳光是叶绿素形成的条件的知识学生在七年级时就已掌握。

其次在能力方面: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开展科学探究性实验的思路及方法,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对遗传这部分的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都为顺利地进行本课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改革理念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要求,要求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率,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基于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及学生学法指导:

三、教法分析:

实验探究法、练讲式以及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好实验,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在引入教学、教学实施中通过播放影像资料、各种竟答题等方式,激励大部分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以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

五、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提问,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指导活动:“观察环境条件对生物性状 2、分析整理实验数据、讨论、交流。 表现的影响”

3、引导学习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的关系。 3、阅读、观察、思考、讨论。 4、指导学习生物变异与环境的关系。 4、阅读、思考并能区分变异的不同类型。 5、引导总结、反思、质疑。 5、回顾总结、反思、质疑。 6、指导学生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完成竟答练习。 七、教学过程:

遗传物质(基因型)是相对稳定的。

三者关系 性状表现(表现型)容易受环境条件影响。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与环境 可遗传的变异:由基因组成改变引起的变异。

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仅仅由环境引起的变异。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第20章篇七: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20章5节遗传与环境精品课件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第20章篇八: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20章第2节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学号:10102052032 班级:10生物科学2班 姓名:谢启鹏 类型:教案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1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几个新的概念,增强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认同生命科学的观点,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2)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描述基因的概念和功能。

2、教学难点

(1)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那么为何性状都各有差异呢?到底是什么东西在调控着生物的性状呢?

学生:DNA,染色体·····

老师:大家回答的不错,说明大家对这方面还是有了解过的,那么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所说的DNA、染色体、基因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请大家翻开书本P99,先自行阅读2分钟。(板书:第二节 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新课讲授

(1)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老师:一个生物体是由什么所构成的呢?

学生:细胞构成的。

老师:是的,是由细胞所组成的。那每一个活的细胞是不是会进行生命活动啊? 学生:是。

老师:那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构在控制着细胞进行各种各种的生命活动呢?在之前

的课程学习中,大家也学习过了,请仔细回忆一下。(板书:1. 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学生:是细胞核,它是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系统控制中心。

老师:回答的非常好,正是细胞核,它是调控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控制中心,就像我们的大脑是调控我们运动等生理活动的控制中心一样。那细胞核的为什么可以成为控制中心而其他结构不行呢?

学生:因为细胞核里面有染色体。

老师:是的,通过刚刚的阅读,大家了解到了,细胞核内可以找到染色体这种结构。它存在于我们的细胞核内,那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呀?

学生:DNA和蛋白质。

老师:没错,请大家把它的主要成分给圈出来。经过科学家证实,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分子,而蛋白质是没有遗传作用的,因此,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大家要牢记这一点,也把它划下来。每条染色体一般只含一个DNA分子,那么大家可以想一下,染色体和DNA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DNA比较小,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大···染色体是由DNA构成的

老师:大家总结的不错,DNA分子是一种长链状的分子就像一串珠子一样,而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就只有一个DNA分子。那么老师问大家,DNA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呀?

学生:基因。

老师:回答不错,那大家通过阅读课本,DNA上是不是有很多个基因啊? 学生:是。

老师:基因又是什么呀?

学生: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

老师:没错,因此,基因的本质是什么呢?

学生:DNA分子。

老师:正确,基因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的DNA分子,它是DNA分子上的一个片段。请大家把这里给划下来。(板书: 蛋白质

染色体{

DNA<-----------基因(DNA片段)

大家翻开课本P100看看图20—3,这幅图很好诠释了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其实每个生物个体的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而且通常是成对存在的,例如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狗狗有39对,78条···这些课本上都有介绍,请大家划下来。成对存在的染色体都是来自于母方或者父方吗?

学生:不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老师:正是如此,请大家划下来。那基因是不是也是成对存在的呢? 学生:不是····是

老师:首先回顾一下刚刚所说的,染色体由DNA分子和蛋白质组成,而基因是DNA分子的一个片段,那么是不是基因是不是存在于染色体上呀?

学生:是。

老师:那么既然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那基因呢?

学生:也是成对存在的。

老师:是的,请把这句话划下来。接下来,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基因组。大家阅读一下概念就可以知道,其实一条染色体上是有很多很多基因的,每个基因又是调控着不同的性状,所以,不同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就是一个基因组。请大家划下来。这部分的新概念比较多,请大家回去好好的理解消化一下,最重要的是结合图20—2示意图来理解。

(2)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老师:请大家花3分钟阅读课本P100下半部分,好好理解基因是如何调控我们的性状的。(板书: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老师带领大家来理解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基因并不能直接来勾画我们的性状,它要通过表达指导细胞合成蛋白质来体现我们的性状,因此我们的外表就像一栋建筑一样,那么砖头就是我们的蛋白质。老师把这句话简化一下。(板书:基因---(指导合成)---->蛋白质---(表达)---->性状)请大家把第一自然段3、4句划下来。大家有没有发现,同样是手骨,但是我们的手骨却分了指骨,掌骨,腕骨?

学生:是呀,为什么呢?都是骨头呀?基因不一样吧。

老师:首先第一点,我们身体的所有细胞都是来源于受精卵,那是不是遗传物质都是一模一样的?

学生:是。

老师:但是因为功能需要,所以并不是所有基因都会完完全全表达出来,否则我们的手骨就不会分那么多种骨头了。不同部位,能将遗传信息表达出来的基因是不同的。请大家把这段话好好理解一下。大家看最后一句话,一个孩子如果天生是左撇子,如果被强迫一直用右手写字,那么他也会管用右手写字。这表达了什么呢?

学生:性状的表现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老师:没错,那么我们先划下这句话。这个孩子的遗传物质决定了他是左手写字对吧?

学生:对。

老师:环境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被人强迫用右手。

老师:没错,是不是很好理解呀?其实遗传物质虽然决定了我们的性状,但是往往很多性状表达出来会有偏差,为什么?

学生:因为环境的作用。

老师:所以我们可以做一个加法。我们外在表达的性状等于什么加什么呀?(板书:性状=遗传物质+环境作用)

学生:遗传物质,环境。

(3)结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也了解到了很多知识,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功能。为何性状会有差异,这节课的概念很多,需要大家慢慢去理清楚,希望大家有问题的话可以来问老师,我将乐此不疲的为大家解答。接下来请大家完成书本P101的课后练习题。下课。

四、板书设计

一、DNA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蛋白质

染色体{

DNA<-----------基因(DNA片段)

二、基因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蓝图

1、基因---(指导合成)---->蛋白质---(表达)---->性状

2、性状=遗传物质+环境作用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第20章篇九:新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套教案:第15章-20章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教学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学会利用各种媒体收集资料的方法;

4、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同环境中动物的运动方式。

难点:1、如何理解运动方式与环境相一致;2、如何理解运动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主备

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收集有关的图片、录像、电影等资料、检测题

1

反馈练习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里描写动物的运动方式有( ) A.飞行、爬行 B.跳跃、爬行 C.跳跃、游泳 D.飞行、游泳 2、下列不属于青蛙的运动方式是( ) A.跳跃 B.行走 C.爬行 D.游泳 3、下列动物中,既能爬行又能游泳的是( ) A.可爱的小白兔 B.五彩的金鱼

C.多足的蜈蚣 D.“横行四处”的螃蟹 4、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都相同的一组是( )

2

A.蝗虫、章鱼、袋鼠 B.家燕、飞蛾、企鹅 C.狗、猫、大象 D.蝙蝠、青蛙、袋鼠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只能行走 B.所有的鸟类都能飞行 C.所有的爬行动物都只会爬行

D.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善于奔跑的猎豹、狮子等动物适宜生活在( ) A.开阔的大草原上 B.茂密的森林中 C.沼泽地中 D.崇山峻岭中 分钟检测

1、绝句中的“一行白鹭上青天”说明白鹭的运动方式是( ) A.行走 B.游泳 C.飞行 D.滑翔

2、鸵鸟是一种大型鸟,它的运动器官和运动方式是( )

A.翅膀、奔跑 B.下肢、飞行 C.翅膀、飞行 D.下肢、奔跑3、动物在水中、陆地和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A.行走、奔跑、飞行 B.游泳、行走、飞行 C.游泳、爬行、滑翔 D.爬行、跳跃、飞行 4、青蛙、蝗虫、袋鼠等适于跳跃运动的身体结构特点是( ) A.前肢发达 B.后肢发达 C.前肢短小 D.后肢短小 5、 “亚洲飞人”刘翔在跨栏的瞬间,其运动方式是( ) A.行走 B.奔跑 C.跳跃 D.飞行

3

5

6、动物通过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 )

A.主动出击获取食物 B.完成求偶和交配,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C.逃避敌害利于存活 D.以上三项均能

7、下列动物中,其主要运动方式和袋鼠运动方式一直的是( ) A.鸵鸟 B.企鹅 C.丹顶鹤 D.青蛙

第5单元 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第2节 动物运动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1、观察长骨的结构,辨认骨的基本结构;

2、探究骨的成分,解释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3、说出人体骨骼和骨骼肌的组成,描述人体躯体运动的发生; 4、根据骨的成分知识,自觉养成坐、立、行的正确姿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骨结构与功能的适应;骨的成分和特性;躯体运动的形成。 难点:骨的结构和成分与其功能的关系;躯体运动的形成。 三、课时安排 3课时

四、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教学主备

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收集有关的图片、录像、电影等资料、检测题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就生活经验聊聊平时吃鸡腿时看到的骨头样、煲汤的骨头样等等,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新课教学

第一课时以活动“解剖观察哺乳动物的长骨”为主,则由学生自带动物的长骨,

通过课堂实验,一起动手来认识骨的结构;再以活动“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 为主,认识骨的成分。因此,组织好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探究实验,是骨教学的基本保证。此外,应教会学生运动骨折后的急救,特别是要保护骨膜。要重视联系青少年和老年人的运动

4

第二课时 关节——结合关节的剖面模式图和演示材料的观察,学生容易辨认关节的结构,活动“体验关节转动方向”有助于学生领会关节结构的牢固性和灵活性。骨骼——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帮助学生识别部分骨的名称。骨骼肌——借助于有关的图解和模型,力争让学生观察到各部分的形态和部位,理解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然后,利用有关挂图引导学生识别人体骨骼肌的三大肌群。

5

北师版八年级生物第20章篇十:生物:第20章第6节遗传病与健康精品课件(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2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