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与急救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用药与急救教案篇一:用药和急救 教案

用药和急救 教案

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教学目标: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一、 导入

怎么样预防传染病?生了病该怎么办?

二、新授

安全用药

1.讨论咨询:你生过病吗?吃过哪些药?

名称罗列在黑板上,想一想哪些药我们可在普通药店中购得?

药品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助理)医生的处方购买,按医嘱咐服药

非处方药:随意购买,按说明服用。(OTC)

2.怎样安全用药

⑴列举不安全用药产生的严重后果。

如:不适当服用鱼肝油而中毒,长期服用保赤丸而导致维生素K缺乏症,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

⑵讨论:如何安全用药

分析:①根据病情需要

②了解药物的品种、剂量、服用时间

3.了解药品

⑴阅读你所带来的药品说明

想一想除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药品还可怎么样分类?(如:中药、西药;各系统用药等)

⑵阅读P82资料分析,思考讨论题。

解析:①有效成分为各种生物中提取,西药由化学物质合成。

②作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注意事项。 ③干燥、避光、密封保存。

4.家庭小药箱

⑴你们家中有哪些常备药?

⑵设计旅游小药箱的药物清单。

解析:⑴常备药:止泻类、感冒类、消炎类、镇痛活血类等

⑵旅游小药箱的药物清单:

止泻:黄连素、氟派酸;

止晕:乘晕宁

感冒类:午时茶、板蓝根、维C银翘片

轻微外伤:创可贴

特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则随身带药。

5.小知识

OTC药品截止2002年12月,共2593种,西药(化学药品制剂)524种,中成药制剂2069种。

有效期:一般为1-5年,没有标明的则为5年,国产药品生产批号由6-8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年份,紧接后两位表生产月份,最后2-4位表第几批。

教学目标:学会一些急救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一些急救的方法。

一、导入

用药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意外应该怎么办?

二、 新授

想:在你的生活历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意外?

(如:撞车、溺水、突然晕倒等)

㈠“120”紧急呼救

遇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但在急救车还未到达时,必须采取符合病(伤)情的救治措施。

㈡急救措施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观察、阅读P84图Ⅷ-13图片、文字

说说给他人做人工呼吸时应该怎样做?在什么情况下人会突然停止呼吸?

解析:当人遇到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时会突然停止呼吸。做人工呼吸的一般步骤:①

病人仰卧、头后仰,解开衣领,放松腰带;②清除口、鼻内异物;③施救者一手托下颌,一手捏紧鼻孔,深吸一口气,对病人口用力吹入。

观察阅读P85图及文字,说说心跳停止的救护。

胸外心脏挤压过程:救护者站于病人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带有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肋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

阅读与讨论:往往病人遇到意外时即停止呼吸,又停止心跳,该如何施救呢?

措施:每分钟人工呼吸15-20次,每次人工呼吸,做4-5次心脏挤压。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博动,脸色红润时,证明抢救有效。2.出血和止血

内出血体内器官出血

出血毛细血管出血渗出或水珠样流出

外出血静脉出血连续不断从伤口流出

动脉出血一股一股涌出

止血

毛细血管出血冲洗伤口,贴创可贴,或盖上敷料,缠好绷带。

静脉出血远心端绷带压迫止血

动脉出血近心端绷带压迫止血

三、 练习

完成P86练习2

四、 作业

完成课课练习相应练习

板书: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急救电话:110、120

常见急救措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出血和止血

用药与急救教案篇二:用药和急救(生物教案)

第八单元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

能力目标:熟悉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掌握一些急救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安全用药的必要性,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

熟悉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掌握一些急救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

熟悉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1、人体有 哪三道防线?

2、什么是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为什么注射特定疫苗后,人体会对特定传染病有了免疫力?

学生回答。

【新课讲授】

第一课时 安全用药

师:如果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都无法起作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于药物来治疗疾病了。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们或者是你们的家人在生病的时候,没有去医院而直接吃药的经历?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

师:这样做是可以的,但前提是家长要有一定的医学常识,要能够做到安全用药。“是药三分毒”。

师:那么,什么是安全用药呢?

生: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师:药物可以分为处方药(R)和非处方药(OTC)。

所有的处方药都需要患者持有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这就要求大家都要具备一定的医学和药品的常识。(举例)

师: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以确保用药安全。 附:资料分析答案:

1.中药是我国传统的药物,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从各种植物中提取出来的;而西药的有效成分

主要是由化学物质合成的,因此又被称为化学药品制剂。

2.使用说明中的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和注意事项对于安全用药都是十分重要的。

3.药物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封保存,避免受潮。药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会分解,甚至发生霉变,影响药效。

设计旅行小药箱

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第二课时 急救

用药与急救教案篇三:用药和急救教案

用药和急救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分辨能力及实际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急救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我素质。

(2).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留意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三、教学难点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2.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亲身参与与练习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的教学课件。

(2)外出血处理的教学课件。

(3)用于急救操作练习的急救模型。

2.学生准备:复习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有关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

七、教学过程

板书:二、急救 1课时 [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板书:1."120"紧急呼救

教师:对,面对这些紧急情况,千万不要慌张,一定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电话

拨通后,急救车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到达,在这段时间内,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救治措施,我们来一起看下面的内容。

(播放教学课件)

文字内容: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当有人因溺水、煤气中毒或触电等意外事故突然停止呼吸时,可以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进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具体操作方法是:第一步,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第二步,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持呼吸道畅通;第三步,救护者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只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

同步画面:人工呼吸操作方法的录像资料。

文字内容:吹气停止后,救护者的嘴离开,并立即松开捏鼻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5~20次。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如果病人同时心跳停止,则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挤压时,救护者需站在病人的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地、带有冲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4~5次心脏挤压,如此反复进行。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搏动,并且脸色转为红润时,则证明有效。

同步画面: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录像。

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我们就根据刚才的录像来实际做一做。

(教师取出急救模型。学生两人一组,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练习。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必要时亲自示范动作。)

[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板书:3.出血和止血

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1:立即在伤口涂上红药水,然后用纱布包扎好。

学生2:在伤口上贴上创可贴就可以了。

学生3:碰破的地方血液会自行凝固,不用管它,过几天就长好了。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板书:(1)内出血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板书:(2)外出血

教师: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

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

学生: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三种类型。

教师:那么你能据此对外出血分为哪几种呢?

学生: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三种情况。

教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发生的是毛细血管出血。同学们先回想一下,毛细血管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呢?

学生:管腔最小,管壁最薄,血流速度也最慢。

教师:那么同学们预想一下,如果毛细血管出血,情况会如何呢?

学生:血液流得很慢,容易止血。

教师:同学们的思路非常好。毛细血管出血时血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都能自行凝固止血。下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思路,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

学生1:静脉血是从全身多处流回心脏的血液,一般含氧气量少,呈暗红色。静脉血管管壁较薄、管腔较大,血流速度较快。因此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

学生2:动脉血是从心脏输往全身各处的血液,一般含有丰富的氧气,呈鲜红色,动脉血管管壁厚、管腔较小,血流速度最快,因此,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若不及时止血,患者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

语言内容:一般伤口较小、出血不多的损伤多为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这时,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或是在伤口上盖上敷料,用纱布绷带加压止血即可。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要拨打电话"120",紧急呼救。同时,用手指、止血带或绷带压迫止血。

同步画面: 外出血的处理方法的录像资料。

语言内容: 用手指、止血带等压迫止血时,应该注意止血的位置。静脉出血时应在远心端止血,动脉出血时则应在近心端止血。

同步动画:动、静脉血各自的血流方向及出血位置与止血位置关系的示意动画。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当遇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不正确的做法是 答案:D

A.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

B.在急救车到达前,应采取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C.如患者有外出血,还应采取止血措施

D.什么也不做,等待别人来处理(假设当时只有你在现场)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C

A.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B.针对不同的出血类型,应该采取不同的针对性的止血方法

C.不论哪种出血类型,止血的方法都一样

D.对于大静脉或动脉出血,首先要拨打电话"120",紧急呼救,同时采取必要的止血措施

八、布置作业

1、观察与思考:当发现有人煤气中毒,则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急救?

2、练习册

九、板书设计 (接上节内容)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和止血

十、课后反思

本节课容量较大,虽然理解上有一些难点,但是因为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学生学习起来积极性较高,难度相应减少一些,配合形象的课件和练习题,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用药与急救教案篇四: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来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药品知识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对于旅行小药箱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安全用药的常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安全用药的重要性,树立珍爱生命和健康的情感。

2、培养学生根据病情对症用药、对自己和他人健康认真负责的思想。

3、参与家庭计划,可以使孩子有很强的责任感,也密切了与家长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

1、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2、懂得一些急救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并能应用一些急救方法。

1、区别安全用药的常识。

2、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适应症及使用方法。

3、竞赛活动的组织及人工呼吸的演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套相关竞赛题。

橡胶人体模型。

记有不同要求的纸团。(如去野外登山,家有心脏病人,去西双版纳旅游等)

各种常用药物说明书。

学生:准备1~2张药品标签。

了解家庭小药箱配备情况,调查家庭成员常用药物情况。 学情分析: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用药的知识比较熟悉。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同时也为培养学生对医学的兴趣打下基础。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境,活动进入。

学生:两名学生扮演病人角色。(其余同学帮着建议该如何处理) 教师:根据学生推荐的药拿出准备的药品盒并展示,提示药盒有何共同特征?

学生:观察发现特征。(OTC)

教师:质疑并发问,OTC是什么意思?

学生:??????

教师:总结出非处方药的定义及标记。

板书:

非处方药:指不需要医生的处方既可购买,按所附说明书服用的药物。(关注学生划书及记笔记)

教师:质疑,是否所有的药都有这样的标记?

学生:??????

教师:展示无OTC标记的药盒和由OTC标记的药盒。

学生:观察发现

教师:小结处方药的定义。

板书:

处方药:指需要经过医生处方才能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关注学生划书及记笔记)

教师:设问,为何处方药一定要医生开处方才能够买?

因为处方药比较特殊不同的人使用情况不同,所以要医生根据病情开

药方。如果自己买来服用,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后果。举例:广西的李大爷为治好自己的老年性关节炎,自己买来阿司匹林服用,半月后身体多处疼痛,去医院检查出患药源性肝炎病。

学生:此时,部分学生可能会发现有些处方药是可以再药店买到的。 教师:说出有的药店可以买到是现在药品管理不是很完善,强调学生安全用药。

幻灯片:

药店的处方区和非处方区

提问:知道了处方药不能乱用,那非处方药是不是可以就乱吃呢 ? 学生:不行!

二、举例、讨论、练习关注药品使用说明书的重要性。

教师:举例。贵州有位感冒患者,为了早点康复,竟性急的服用了七粒康泰克,结果手舞足蹈、语无伦次,出现精神病症状,治疗了很久才痊愈。

教师:将建议的药拿给病人,引入阅读说明书收集信息,强调阅读说明书的重要性。给学生发放学习卡,让学生将获得的信息填入卡内。强调收集简短有用的。

学生:小组讨论,填卡、交卡。

教师:在看卡时,将学生引入到P82页的药物说明将完成讨论题。展示学生的卡片,抽出较好的给予鼓励。

小结药物使用说明书的注意事项。

板书:

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药品规格、产品批号、注意事项、批准文号、贮藏、制造单位等。 幻灯片:

回答解决问题(通过练习巩固知识)

教师小结:

同学们,现在知道了安全用药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是OTC药品,病人可根据使用说明书上的内容,选购适合自己病情的药品进行使用,所以药品说明书就是指导用药的最重要的信息,按照说明书要求用药,才能达到安全有效地治疗和缓解一些常见病症的目的;但如果不是OTC药品,病人切不可凭借一份药品说明书擅自“对号入座”,乱服用药物,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三、设计小药箱

教师:引入家庭小药箱(为了健康需要),如何配备家庭小药箱? 幻灯片:

如何设计小药箱

学生;

讨论设计并理出清单。

教师:

选出一到两组点评是否合理。

四、练习小结

幻灯片:通过练习巩固知识(看时间是否课堂练习)

学生会设计后布置完成P83页的课后设计

用药与急救教案篇五: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

移风中学 隋民芹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4、了解基本的急救方法,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章首先介绍了安全用药的基本概念,接下来,教材介绍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要做到安全用药,就应该学会阅读药物说明书。因此,教材安排了“资料分析”活动,引导学生收集和阅读药物说明书,帮助学生掌握药物说明书的要点。教材还安排了“设计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的活动。关于急救,教材介绍了一些基本的急救方法,包括拨打急救电话120、心肺复苏的操作顺序和步骤、出血种类和不同止血方法等。 2、教学重点: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教学难点:设计旅行小药箱,心肺复苏的操作顺序和步骤。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部分药品的使用说明书,常用急救电话号码, 到学校医务室了解急救的要点。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用药与急救教案篇六: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

校级优质课

课题: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

姓名:李玉芳

单位:青林乡中心学校

时间:2012年12月10日

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

第2课时

《急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分辨能力及实际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急救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我素质。

2.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留意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2.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亲身参与和练习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的教学课件。

(2)外出血处理的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复习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有关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的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板书:二、急救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

板书:1.“120”紧急呼救

活动一:

假设,现在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

(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

学习目标二

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活动二: 如果在野外一时找不到电话,而情况又十分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忙。

(教师讲授)

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

在常温下,人心跳停止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所以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后再去打电话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播放教学课件)

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

[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学习目标三

板书:3.出血和止血

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板书:(1)内出血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板书:(2)外出血

教师: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

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学案内容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活动三:

(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

学生练习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们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拓展深化]

[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书86页第2题,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和止血

(1)内出血

(2)外出血

毛细血管出血:伤口处加压止血

外出血及止血 静脉出血:血管的远心端压迫止血

动脉出血:血管的近心端压迫止血

用药与急救教案篇七:用药和急救一节教学设计

《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和案例

(第一课时)

摘 要:《用药和急救》是初中教材中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从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为核心,展开教学,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分析这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从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规律出发,以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课堂的参与性、互动性与合作性为重点来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用药与急救 自主合作 三维教学

一、教材分析

《用药和急救》是“健康地生活”第二章的内容,是作为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一个过渡部分,内容活泼新颖,实用性强,更是能激发起大多数同学的学习兴趣。本章教学内容中的“安全用药”和“急救”,分属于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两个环节,前者介绍生活中基本的用药常识,后者是教会学生简单而重要的急救技巧。从内容上分析,教材贴近生活,实用意义比较大,从教法上来说,可操作性比较强,学生的兴趣浓厚,从新课程改革的意义来说,能够比较恰当的渗透“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与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

二、学生分析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着两个名词对多数同学来讲比较陌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三、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了解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3.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来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药品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用药和急救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四、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难点:1.旅行药箱的设计。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

教学方法:《用药和急救》一章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医学常识,课堂的准备必定要充分在,教学之前与学生一起准备好上课需要的材料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资源,并要求学生分组对药店、药房进行调查、搜集一些药物说明书、对家庭备药情况的调查等,在第一课时安全用药的教学中,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组织有关“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和“资料分析”的教学,课后家庭小药箱(或宿舍小药箱)的设计环节,鼓励学生向父母、老师、同学以及医务工作人员进行采访,了解一些常见病的常用药品,最后拟出自己的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并加上以小组间的互相交流、补充和老师的指导,旅行小药箱活动设计环节,学生们自己根据讨论的结果去做自己的小设计,同学们进行评比,看看哪一组的表格更加科学合理。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从日常生活引入,在经历中加深感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诱导和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仔细思考的能力;促进自身科学的健康意识的兴盛,与人沟通时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适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八、教学反思

本章教材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当中的许多内容是属于生活中的医学小常识,学生掌握好后可以把它们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忽视。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把学生放在心中,认真地对教材进行研究和精心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就可将这部分内容上得有声有色,就这两个部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本章教学内容中的“安全用药”和“急救”是需要在课堂上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的两个内容,教师和学生在课前都要作好诸多的准备工作,例如教师在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并与学生一起准备好上课需要的一些材料,对于教师来说,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合理安排课堂设问,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积极实施教材设计的活动,启发学生积极地参与设计,注意学生综合素质的能力培养。

用药与急救教案篇八:第二章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定稿2013.5.20)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第一课时)

西宁市第十三中学 薛生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2.能力目标

(1)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

(3)通过亲自设计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培养学生独立、全面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病情对症用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认真负责的思想。 (2)认同安全用药的必要性,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理解安全用药的概念;分析药品标签中包含的重要信息。

教学难点

掌握安全用药的常识;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熟悉一些常见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了解家庭成员常用药情况;上课时带来一种家中的常用药的药盒和一份药品说明书,

教师准备:上课的课件;一些家庭常用药。

教学方法

解读与分组讨论法、活动与探究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1

2

课堂练习

1.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叫做 药;一类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说明书服用的药物叫做 药。

2. 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 。

3.正确安全用药是患者恢复健康的途径之一,下面关于用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贵的药效果越好 B、凭医生处方购药,并按医嘱服药 C、病情稍有好转就立即停止服药 D、为使病情尽快痊愈,私自加大用药剂量

4.下列属于处方药的是( )

A、阿司匹林 B、双氧水 C、杜冷丁 D、珍珠明目滴眼液 5.当你的家人因腹泻需要服药时,你应该选择下列哪种非处方药( ) A、感冒冲剂 B、牛黄解毒片 C、阿司匹林 D、诺氟沙星胶囊 6.“是药三分毒”这句话的含义是( ) A、药物都具有30%的毒性

B、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 C、药物中都含有一定量的毒品 D、药物都含有70%的治疗作用 7.安全用药是指( ) A、安全是注意安全 B、用药方法安全、正确

C、选择安全的药,不选择易产生毒性的药 D、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药物恰到好处

板书设计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一、安全用药

1. 安全用药 2.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3. 中药和西药 4.药品保存的要求。

5.活动与探究:设计一个旅行小药箱的药物清单。

3

用药与急救教案篇九: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本章主要介绍了生活基本的用药常识,重点要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是自己到药店买一些药物,如,新速效感冒药、大青叶、阿莫西林胶囊、乘晕宁、硝酸甘油等,要让学生知道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以便在生活中用到,此问题的解决可以尽量让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经历,将结论得出。

2、教学重点: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3、教学难点: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部分药品的使用说明书

回忆自己生病、治病的经历

四、教学策略

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介绍安全用药,学习掌握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对于自己的生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采用这种方法来管理药房和药品,这也是国家药品管理的要求和趋势。

结合自己带来的药品说明书,或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教师需要在上课的前一天布置作业,以备上课使用。教师在每组同学报告后给以点评。

对于旅行小药箱的设计,应该请每个同学都自己设计一个,同学们设计的小药箱没有对于错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之分。

五、教学过程

请同学回忆一下自己或家人的一些亲身经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不适,诸如感冒、腹泄、手不小心被刀切伤等一些小毛病怎么办?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刚才同学们说了,有一些小毛病一般都不去医院,而是直接吃几片药就好了,即节省时间又能及时治病,不耽误工作和学习,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什么?(生讨论回答)

前提是我们需要具有一定的医学常识,能够对轻微病症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用药,否则,我们不能冒然用药,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何种药治何种病呢?

(生讨论回答;答案可能会出现多种)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习一些用药的常识,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些常用药:大青叶、牛黄解毒片、小柴胡颗粒、荆防颗粒、阿莫西林„„它们都是用来干什么用的?(生讨论回答)

这些药物我们可以在哪些地方买到?

生答出:医院、药店、超市等。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象上述这些药我们可以不用医师开药方,直接去买到,按照说明书使用即可,这一类药称为非处方药,简称OTC(是英文over the counter 缩写),非处方药用于治疗一些消费者容易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病症。比如,同学们有时觉得自己在发烧、流鼻涕等症状,就判断自己患感冒,便自己去购买一些感冒药,这种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发生,也体现了非处方药的优越性,质量稳定,疗效好,使用方便。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会患有一顽疾,仅凭我们所掌握的一些医学常识,不能够做出病情判断,也不能决定用何种药物,这时我会怎么办?治疗这些病的药物我们是怎样获得的?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需要医生给我们开出药方,然后按照药方去抓药,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这类药和我们刚才学的非处方药不同,我们称为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照医嘱服用药物。 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两个名词对大多数同学来讲还比较陌生,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都采用这种方法来管理药房和药品,这也是我国国家药品管理的要求和趋势,虽然现在仅有少数药房是这样做的,但以后正规药房都必须要用这两个名称,因此也要求大家具备一定的医学常识,能够正确阅读使用说明书才能行。现在我们来看课本82页资料分析:新速效感冒片说明书和牛黄解毒片说明书。

学生小组讨论:资料分析的讨论题1、2、3、4。

讨论完成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各有讨论的结果。

在药物说明书上有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和用量、药片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批号等。

生产批号:国产的药物生产批号一般有6-8位数字组成,前两位为生产年份,紧接后二位表示生产月份,最后2-4位表示该药是第几批;有效期是指药品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保证药品质量的期限。一般来说药品

的有效期为1-5年,没有规定或表明有效期一般按5年来算,失效期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其质量不符合国家认可的质量标准和要求,不能继续使用的日期。

举例:1、批号为970521,有效期为2年,表示该药是1997年5月生产的第21批药,则该药可使用至1999年5月31日。

2、“有效期为1999年7月”指该药可用到1999年7月31日。

3、“失效期为1999年7月”指该药可用到1999年6月30日。

4、“有效期990701”指该药可用到1999年7月1日。

我们掌握了以上的常识也是安全用药的必备,我们购买了非处方药必须严格认真阅读说明书,按照要求进行服用,而处方药则必须在医师的具体指导下方可使用。

在生活中,有时候会突发性的出现一些小毛病,如感冒、腹泄等,这时候如果家中早已准备好了那就方便多了,因此家中配备一个科学的家庭药箱或旅行药箱,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家庭药箱,在设计时,你首先要考虑家庭中常备的药物有哪些?家庭成员中是否有特殊情况,这些药物的保存方法你了解吗?如何将这些药物摆放?

学生进行小组设计,设计完成后小组交流。

教师作总结:根据同学们的设计可以归纳为小药箱内有四类药具:医疗用具、外敷药、内服药、急救药。尽管我们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小药箱,我们还要能够对其进行合理使用,所备用的药物不能让其过期、霉变。否则易造成浪费。

课后训练:

现在五一长假,小明一家人准备去蒙山旅游,小明的母亲晕车,其父亲有高血压病,为确保全家旅途愉快,平安顺利,请你设计一个旅行小药箱。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 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在本节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几种急救的方法,“120”急拨;“120”大多数人现在都知道“120”急救电话,但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有时可能忘记,不知道说些什么?因此有必要告诉学生。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但真正去操作可能不会,此处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结合题进行解决,出血和止血,结合以前的人体血液循环,让学生讨论自己得出结论。

2、教学重点: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3、教学难点: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2)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准备

学生课下搜集常用急用电话号码

到学校医务室了解急救的要点

四、教学策略

通过学生搜集并了解常用急救号码,教师要重点介绍急救电话的拨打方法,这些电话都是联网的,所以,拨通其中任何一个即可。

在介绍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这部分内容时,最好使用急救模型,边讲解边演示。

在介绍出血和止血时,可以回忆七年纪下册第四章中的有关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的内容。 有关这一节的内容,还可以到学校医务室了解急救的要点。

五、教学过程

假设有人溺水了,恰巧你在事故现场,如果让人对溺水者进行急救,你能利用有效的方法对其求助吗? (学生讨论,可能会出现各种说法)

刚才同学们说出了各种办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急救的方法,有些方法同学们刚才提出来了,但说的并不是很恰当,希望通过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出其合适的方法。

首先是“120”紧急呼救,生活中我们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对病人来讲时间尤为重要,千万不能耽搁,否则就可能会发生生命危险。假设,现在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

(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

刚才这几位同学在表演时都注意到了打“120”时应注意的问题,语言表达要简洁流畅,并准确的说出事发地点、病人的症状,能够让别人很快听明白。

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我们首先拨打“120”电话,在等医生到来的时间里可以对病人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方法进行急救。

怎样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同学们可能知道这两种方法,但不一定能够清楚其中的注意事项,请小组内同学结合课本图文讨论,说出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做法。

人工呼吸最常用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实质上就是被动的使病人的肺进行舒张和收缩。因此要保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首先使病人仰卧,头后仰,将病人的衣领解开,腰带放松。第二、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保证呼吸道通畅。第三、救护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口气,对着病人的口部用力吹入。吹气完后,要松开病人的鼻孔,救护者的嘴离开,每分钟大约进行15-20次,如此反复进行。直到病人自行呼吸。

事实上有些病人往往心脏也停止了跳动,因此在做人工呼吸时,也要对病人进行胸外心脏挤压,救护者双手重叠,用力迅速地挤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3-4cm,然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大约进行70-80下。此法在医院里医生常用心脏起搏器,实质就是帮助病人的心脏恢复其自动节律性收缩,我们进行救护时发现病人的颈脉有搏动,并且脸色较为红润,能自主呼吸时,证明抢救有效。

学生练习:

在生活中,有时可能会造成体表受伤,发生流血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出血多少来决定是否送医院救护,不管怎样,我们都应先采取措施。那我们就应该先了解有关出血的常识,出血可以分为内出血和外出血 两种情况。内出血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不易诊断,应该立即送医院救治,外出血指体表出血,一般可分为三种: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种。

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回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有关特点。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运送到全身各处的血管,血流速度较快,管腔大。静脉是将血液从全身各处运送回心脏的血管,血流速度相对慢些,管腔大。毛细血管非常细,血流速度非常慢。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现在有人前臂某血管出血,汩汩地流出了,大量鲜红的血液,请你诊断,他是哪种血管出血,利用止血带应扎住伤口的上方还是下方?

(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根据流出大量鲜红的血液可以判断,应该是动脉出血而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向全身各处运送的血管。说明此伤口流出的血液是从伤口上方流向伤口下方,因此应该在伤口的上方用止血带应扎住伤口,切断血液的来源。生讨论:如果是静脉出血会有何特点?应该怎样止血?对于伤口小,出血不多的毛细血管出血或小静脉出血,可以将伤口冲洗干净,贴上创可贴即可。

而大动脉或大静脉出血我们不仅是要自己进行止血处理还要及时拔打“120”急救电话,避免出血过多造成危险。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关于急救的一些方法,现在在某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你放学回家恰巧遇到。当时有一人被玻璃划伤了前臂,流血比较多,请你说一下你的急救措施。(3个同学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意外事故发生的突然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够熟练运用这些急救的方法,解决一些突发事故。减少危险的发生。

用药与急救教案篇十: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1.doc2

用药和急救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初中八年级下学期第八单元第二章内容

学科:生物

课时:1个。

课前准备:老师:各种常用药物说明书(发给课前没有收集到的同学)。

学生:准备1-2张药品标签;了解家庭成员常用药物情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了解安全用药常识,能说出一些常用药的名称、使用方法和 注意事项

3、了解各自血管出血及救治方法

4、了解人工呼吸的方法

能力目标:1、对过对各种血管出血的处理,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

2、通过设 计旅行小药箱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各种药品说明书的解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安全用药的解读,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八年级下学生所学的内容,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

验,学生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分校能力,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

重点:知道一些常用药物名称,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难点:设计旅行小药箱活动的组织。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首先,由课堂上的气氛来看,同学们很活跃,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善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显现出学习的强烈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第二,

从课堂上分组活动的开展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来看,两者达到统一。同学们通过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合作意识增强了,信息交流能力提高了。同学们能够把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用药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社会和个人生活中,使技能提高到科学素养的层面。第三,老师善于合情合理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点评有发展性。如探讨如何辨别中西药的问题,在有位同学提出看法“中药只有中国制造”引起许多同学发笑的时候,老师的点评很自然地鼓励了发言的同学,又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国情感的教育。第四,对于同学们的提问,老师不急于回答,而是让同学们帮助解答或谈看法,老师作为参与者,只是适当地引导和点评,体现了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给了学生,让同学们在寓学于乐、寓智于趣中获得知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5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