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训练题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训练题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文默写训练 及基础知识专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古诗文默写训练 及基础知识专题

一、分课类

第五单元 《桃花源记》

1.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 。

2.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 。

3.本文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 , , , , 。 , 。

4.本文中描写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 , 。

5.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 , ; , 。

6.《桃花源记》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其中的两个 、 。

《短文两篇》

1.《陋室铭》中的主旨句: , 。

2.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 。

3.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句: , 。

4.从反面表现作者情趣高雅句: , 。

5.运用类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负句: , 。 , ?

6.《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7.《爱莲说》中集中表现莲高洁品格的主旨句: , 。

8.《爱莲说》中“ , 。”道出荷花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落尘俗的品格。 , 。

9.《爱莲说》中描写莲的形象,先用衬笔,其中 , , 是一般映衬, 和 是重点映衬,菊是 牡丹是 。

10.文中描写莲的生长环境句: , 。

描写莲的体态、香气句: , ,

描写莲的清高风度句: 。

11.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

《核舟记》

1.闭之,则右刻“ , ”,左刻 , ”,石青糁之。

2.船头坐三人,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3.佛印绝类弥勒, , ,神情与苏、黄不属。

4. ,若听茶声然。

《大道之行也》

1.全文纲领性句子是:

大道之行也, , , 。

2.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句是: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 , , , , ,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② ,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 ; ,不必为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全文总结性句子是: , , 是谓大同。

4.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是: 、 。

《望岳》

1. 描写《望岳》中泰山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诗句是: , 。

2.《望岳》中表现作者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

3.细望泰山景色句是: , 。

4. 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

是:: , 。

《春望》

1.拟人诗句是: , 。

2.忧国思乡诗句是: , 。

3.首联诗句是: , 。

4.悲己句是: , 。

《石壕吏》

1. 反应官吏残暴对待百姓诗句是: , 。

2.说明当时战争惨烈的诗句是: , 。

3.最能概括凄惨情景诗句是: , 。

4.说明当时兵役苛酷的诗句是: 。

【课外古诗】

1.少壮不努力, 。2.树树皆春色, 。

3.乡泪客中尽, 。4. ,波撼岳阳城。

5.黄鹤一去不复返, 。 6.日暮乡关何处是, 。

7.常恐秋节至, 。8.相顾无相识, 。 9. ,平海夕漫漫。10.气蒸云梦泽, 。

11.坐观垂钓者, 。 12.晴川历历汉阳树, 。

【拓展延伸】

1.“神舟六号”遨游太空,让全体中国人的心随着它跳动了五天五夜,也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 , ”的雄心和气概。(填写杜甫《望岳》中的诗句)

2.请写出一句含有 “鸟”的诗句。: , 。

3.请写出一句表现诗人对故乡或对亲人思念之情的诗句: , 。 第六单元 《三峡》

1.分别写出《三峡》中描写春、夏、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

春冬: ,良多趣味。夏: , 。

秋: , 。

2.《三峡》中与李白《朝发白帝城》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 , ,不以疾也。

3.《三峡》中扣“素、绿、清、影”句子是: , 。(山河秀丽句)描写泉水瀑布句是: , 。

4.故渔者歌曰:“ , 。”

5.“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此句与唐朝李白的 , 。两句诗一致的。

6.文中用“ ”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中首句 , 。点题,表达欲与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文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 , 。

2.《答谢中书书》中的描写句是: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 ; , 。

3.请写出《记承天寺夜游》中

(1)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 , , 。

(2)抒发作者心情的句子是: ? ? 。

《湖心亭看雪》

1.《湖心亭看雪》中的写景句是: , , 。

湖上的影子, 、 、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湖心亭看雪》中使用白描句是: , 、 、 、 。

诗词四首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写诗人早晚躬耕句子是: , ;

表明自己归隐决心的句子: , 。

2.《使至塞上》描写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名句: , 。(诗中有画句)

3.《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想象来描绘长江之景的句是: , 。

4.《渡荆门送别》诗人通过长江之水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5.今天我们常用陆游的“ , ”这两句诗来比喻

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含哲理句)

6. ,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

【课外古诗】

1.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高远爽朗,毫无悲秋之意)

2.好峰随处改, 。(梅尧臣《鲁山山行》)

3.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4.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5. ,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6. 此地一为别, 。 (李白《送友人》)

7. ,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霜落熊升树, 。(梅尧臣《鲁山山行》)

9.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苏轼《浣溪沙》)

10. ,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作》)

一、分课类答案:

《桃花源记》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7.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落英缤纷、怡然自乐、鸡犬相闻、与世隔绝、老死不相往来

《短文两篇》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7.莲,花之君子者也8.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菊 牡丹 正衬 反衬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核舟记》1.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3.袒胸露乳 矫首昂视 4.视端容寂

《大道之行也》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 ①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男有分,女有归 ③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4.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望岳》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1.三男邺城戍2.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课外古诗】

1.老大徒伤悲 2.山山唯落晖3. 孤帆天际看 4.气蒸云梦泽 5.白云千载空悠悠 6.烟波江上使人愁 7.焜黄华叶衰 8.长歌怀采薇 9.迷津欲有问 10.波撼岳阳城 11.徒有羡鱼情 12.芳草萋萋鹦鹉洲

【拓展延伸】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峡》

1.清荣峻茂;夏水囊陵,沿溯阻绝; 晴初霜旦,林寒涧肃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3.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短文两篇》

1.《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实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3.(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心亭看雪》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诗词四首》

1.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箫鼓追随春社近

【课外古诗】1便引诗情到碧霄2.幽径独行迷3.谁道人生无再少4.铁马冰河入梦来5.浮云游子意6.孤蓬万里征7.自古逢秋悲寂寥8.林空鹿饮溪9.萧萧暮雨子规啼10.僵卧孤村不自哀

二、题型类

一、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5分)

(一)直接默写。

1、问今是何世,_______,_________。2、其间千二百里,_______,不以疾也。

3、青林翠竹,_________。4、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土要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6、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8、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10、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

11、好峰随处改,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13、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14、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

15、大道之行也,________,选贤与能,___________.16、___________,万物生光辉。

(二)理解性默写。

17、《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

21、《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22、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

23、《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_________。

25、《爱莲说》中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7、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核舟记》中介绍苏黄二人友好关系和相互切磋、谈论的神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最能表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返归自然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陆游的《游山西村》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崔颢的《黄鹤楼》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通过《春望》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想见杜甫忧国、伤时、思家而造成的苍老之态。

33、《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34、《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5、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36、《游山西村》中____,___两句意在说明农家酒味虽薄,而好客情意却十分浓厚。

37、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8、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39、《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40、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41、《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42、《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仅写出山村山环水绕的美景,而且让人从中悟到:锲而不舍就会产生希望,出现新的境界。

43、《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

44、《望岳》中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45、《望岳》中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46、《春望》中_____,____写出望中之所见,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47、《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上启下,表明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感。

48、《春望》中写出战火连续不断,消息隔绝,音迅不至时迫切心情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

49、《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是______,______。

50、《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____________,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

51、《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____,____。

52、《石壕吏》中________,_________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53、请写出《三峡》中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三峡》中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三峡》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三峡》中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57、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月下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拓展性默写

58、请你从古代诗词中找出两句写春雨的句子(含“雨”字)

59、请写出你所喜欢的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60、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山的诗句。

61、请写出古代诗词中有关花的诗句。

62、古代诗歌中写水的句子不少,请你举出两例,课内课外不限。

二、题型类

一、(一)略(二)17、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1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1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0、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5、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6、香远益清 27莲,花之君子者也28、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2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30、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1、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2、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3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3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3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8、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39、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40、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4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4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45、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末了4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7、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4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50有吏夜捉人5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53、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54、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55、春冬之时„„良多趣味56、每至晴初霜量„„猿鸣三声泪沾裳5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二、5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6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常识填空

1.《桃花源记》选自 作者【 】 ,又名 ,字 ,号 , 。本文的线索是 ,本文的主题是 。

2.《陋室铭》选自 ,作者【 】 ,字 ,“铭”指 ,本文反映来者不俗的句子是 ,反应作者意趣高雅的句子是 ,本文的主旨句是 ,

和这句话呼应的一句是 ,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 的节操和 的生活情趣。

3.《爱莲说》选自 ,作者【 】 ,字 ,谥号 ,本文体现莲花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正直的句子是 ,行为方正的句子是 ,本文表现了作者 的高尚情操,以及作者想做一个 的人的愿望。

4.《核舟记》选自 ,作者【 】 ,字 ,核舟主题是 ,右刻 , ,左刻 , 。核舟上有 , , 。

5.《大道之行也》选自 ,作者【 】 ,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的句子是 ,其中大同社会的核心是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

6. 《杜甫诗三首》选自 ,作者【 】 ,字 ,被誉为 ,其诗被称为 ,

《望岳》热情地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 的景色,透出了诗人 的远大抱负。《春望》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训练题篇二:复习八上《短文两篇》练习题

初二级语文课文言文练习《短文两篇》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答谢中书书》(总分100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

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一、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4分*6=24分)

1、五色交辉:__________________2、四时俱

备:_________________

3、晓雾将歇:__________________4、夕日欲

颓:_________________

5、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 6、未复有能与其奇

者: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8分*4=32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3、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三、简答: 1、“书”的意思是(2分)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3分)___________ 2、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5分)3、*2=10分)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答: __________ 沉鳞竞跃。答:

______ 10分) 分)

《记承天寺夜游》(总分100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

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8=32分)

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3=24分)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三、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 (2分*6=12分)

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_____________,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4分*2=8分)

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3分)

4、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 二是 ____________ (3

分*2=6分)

5、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5分)

6、《记承天寺夜游》中“积水空明,藻荇交横”表现景物什么特点?

(10分)

《答谢中书书》

1.信 给谢中书的信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3.(1)对偶 (2)对偶,借代

4. 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5.三 (1)自古以来,文人们都夸赞山水的美丽。

(2)具体描绘各种美丽的极致。

(3)感叹这样的人间天堂,再也没有人能欣赏到。

《记承天寺夜游》

1、《东坡志林》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政治家,苏洵,苏

辙 “三苏”

2、月下美景,壮志难酬的苦闷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

5、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

杂的感情。

6、月光清澈透明,洒落庭中,那一片清辉白茫茫一片好

似积水空潭一般。”。“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一正写,一侧写,从而创

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也折射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襟怀。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训练题篇三: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习题

《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一、为下列字注音

颓( )鳞( )遂( )荇( )

二、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

三、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 ):________________

2.晓雾将( ):________________

3.( )竞跃:________________

4.未复有能( )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文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词语。

念:遂:盖:但:

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写景,写了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

抒情,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

(二)游白水书付过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ì,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 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其源殆可熟物:(2)循山而东:

(3)折处辄为潭:(4)顾影颓然:

(5)不复甚寐:(6)书以付过:

2.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3.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

时间:地点:

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

5.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

参考答案

一、tuílín suìxìng

二、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2.东坡志林;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三、1.交辉:交相辉映。2.歇:消散。3.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4.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四、(一)1.想,考虑;于是,就;原来是;只。2.月色(或月光);“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月下庭中景物;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4.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二)

1.(1)它的源头(2)沿着(3)是(4)看,看到(5)睡(6)写2.山岩上有几十个像巨人的脚印,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3.时间:出游——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到家——二鼓。地点:白水山佛迹院。4.“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5.作者对白天所见的景色印象深刻,被那优美的景色陶醉,因而不能入睡,故写下此文交给幼子苏过。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训练题篇四:语文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梯度练习答案

27课《短文两篇》梯度练习的答案

一、 基础达标

1.给加点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 tuí ) ②与奇者( yù ) ③藻、荇交横(zǎo)(xìng) ....

④怀民亦未寝(qín )⑤念无与为乐者 ( yǔ ) .

2.解释加点字。

①交相辉映 ②消散 ③坠落 ④潜游在水中的鱼 ⑤考虑、想到 ⑥参与,这里指欣赏 ⑦共同,一起 ⑧ 形容水的澄澈 ⑨ 争相跳 ⑩(窗户)

3.文学常识填空。

①陶弘景 ②宋 苏轼 苏洵 苏辙 三苏

4.划分朗读停顿:

(1)念 / 无 与 为 乐 者 (2)但 / 少 闲 人 /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3)遂 /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4)庭 下 / 如 积 水 空 明 ,水 中 / 藻 荇 交 横 ,盖 / 竹 柏 影 也。

5.翻译句子。

(1)清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和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2) 想到没有可以和我交谈取乐的人(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4)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可以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1.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2.解释下列词语。

遂: 于是 盖: 原来是 但:只是 寻:寻找

3.本文段中写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这句话:月光照在院子里,好像水一样空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庭中月色 。

4. qǐn 睡 废寝忘食 5.月光 竹柏影 比喻

6.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月色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第一层,记事,交代了: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_;第二层,写景,写了_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抒发了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9.“闲”字是本文的文眼,“闲人”是本文的点睛之笔。“闲”人含义是:①反映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②表达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③慨叹世人忙于名利而无闲顾及良辰美景。

10.旷达

11.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12.既有欣喜愉悦,又有落寞孤寂的心情。 这是因为苏轼政治上失意,内心苦闷,才纵情山水,在江山月夜中找到美景寄托自己的苦闷;另一方面大自然给了作者无穷的愉悦,令作者陶醉,远离人间世俗,使作者感到了世人难以得到的满足和自慰。

13. 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那么清楚,两个人都很“闲”;结尾的“闲人”是点睛之笔,以别人的不“闲”反衬“吾两人”的“闲”。

《答谢中书书》答案

1、(1)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

(2)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信;给谢中书的信

3、统领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紧扣“美”来写; 体现在:山川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

4、实在是人间天堂;总结上文,感慨收束全文。

5、(1)夸张、对偶;(2)拟人、借代、对偶

6. 全文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以感慨发端,总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第二层(从“高峰人云”到 “沉鳞竞跃”),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第三层(最后两句话),感慨自然之美景,以名人证实此说。

7、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或:通过写人间奇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训练题篇五: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22《短文两篇》练习

文言文小测之《陋室铭》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3题。(10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3.用原文句子填空。(4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文言文小测之《爱莲说》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的作者(1分)

2、用“∕”给第二段画线文字断句。(1分)

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亭亭净植 ( )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 ) ..

③可爱者甚蕃 ( ) ④陶后鲜有闻 ( ) ..

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为“代词,相当于它 ”的一项是( )(2分)

A、莲,花之君子者也。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水陆草木之花

D、何陋之有 E、渔人甚异之 F、无丝竹之乱耳

5、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借莲的形象表达对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的追求。

B、第一段中两个“独”字,都表现出作者绝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两个“独”字又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C、作者描写莲的形象,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气质风度、个性爱好等各个方面,赋予莲以美好的品格。

D、文章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突出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二、附加:课外文言文阅读

爱菊论

濂溪曰:“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今自以为爱菊者比比而然。然夫菊一也,而爱之者,今昔迥异,若是何哉?吾尝观菊之所以为菊,而得今昔之爱矣。呜呼!菊其可以易言乎哉?盖天之生物,本于至公。然五行杂揉,各一其性,物之生于天地间,夫固有不齐。

是知有可爱之德,而后有可爱之容;人之爱菊,非以其可爱之容,实以其可爱之德。不爱之以目,而爱之以心;不观之以物,而观之以理。此菊之所以为菊也,此吾之所为爱菊也。

1、翻译:物之生于天地间,夫固有不齐

答:

2、人们爱菊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文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参考答案:

《陋室铭》

1.(2分。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2.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题2分)

(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3(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爱莲说》

1、周敦颐 北宋 2、略 3、略 4、E 5、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玩弄它。6、C

参考答案:

《陋室铭》

1.(2分。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2.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题2分)

(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3(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爱莲说》

1、周敦颐 北宋 2、略 3、略 4、E 5、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玩弄它。6、C

参考答案:

《陋室铭》

1.(2分。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2.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题2分)

(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3(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爱莲说》

1、周敦颐 北宋 2、略 3、略 4、E 5、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玩弄它。6、C

参考答案:

《陋室铭》

1.(2分。每题1分)(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2.翻译下面句子。.(4分。每题2分)

(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3(4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分) 信乎其似巢也(1分)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分) 《爱莲说》

1、周敦颐 北宋 2、略 3、略 4、E 5、只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玩弄它。6、C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训练题篇六:八年级《短文两篇》练习题

《陋室铭》训练题 (何燕)

译文:

山不在于高低,有了神仙就可以名声远播。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显得有灵气。这是所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会感到简陋了)。青苔的痕迹蔓上台阶,苍翠碧绿;绿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闲时)可以用来(可以:可以用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管弦乐演奏的乐声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人劳累。(我的陋室真比得上)当年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过:“(既有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注解

题目:选自《全唐文》。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1) 在:在于,动词。 (2)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 (3) 灵:形容词作动词,灵异,神奇,也有灵气的意思。 (4) 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这。是: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子。 (5) 惟:只。 (6) 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在屋中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吾:我,这里指作者,陋室的主人。 〔7〕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说明来拜访刘禹锡的人少。草色入帘青,庭草不除,反映了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心态,渲染了恬静的气氛。 (8) 鸿儒:即大儒,此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9)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0)调(tiáo)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1)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而成的佛经,泛指佛经。 (12)丝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4)乱耳:使耳朵扰乱(使动用法)。乱:使……扰乱 (15)案牍(dú):官府的公文。 (16)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两句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出仕前曾隐居南阳郡隆中山中。扬雄,字子云,西汉时文学家,蜀郡成都人。庐,简陋的小屋子。 (19)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本文只用“何陋之有”,兼含着“君子之居”的意思。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训练题

4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5.《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6.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的特点。

7.《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8.翻译句子。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④何陋之有?

⑤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何陋之有?( ) ②忘路之远近( ) ③渔人甚异之( ) ④具答之( ) ⑤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⑥君之病在肌肤( ) ⑦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10.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

11.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13.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14.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翻译

水里、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代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都很喜爱牡丹。我只爱莲花的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洁净地挺立水中,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爱菊花的人,在陶渊明以后很少有人听到了。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 练习

一、解释粗体的字:

可爱者甚蕃 自李唐来

濯清涟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

不蔓不枝 香远

亭亭净植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陶后鲜 ( )有闻

宜( )乎众矣

二、给粗体的字注音:

甚蕃( ) 淤( )泥 濯( )清涟( )而不妖 亵( )玩

三、根据原文回答: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选择

1、下面哪句话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花之君子者也

2、选出与“出淤泥而不染”中的“而”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吾恂恂而起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余闻而愈悲

3、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 )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2)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中花别样红。

(5)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A.(1)(3)(5) B.(2)(3)(4) C.(3)(4)(5) D.(1)(2)(4)

4、下列各组粗体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

D.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五、阅读•分析

1、本文作者是______代哲学家_________________。

2、用“/”给第二段文字断句。(注意:此题不要求加标点)予 谓 菊 花 之 隐 逸 者 也 牡 丹 花 之 富 贵 者 也 莲 花 之 君 子 者 也 噫 菊 之 爱 陶 后 鲜 有 闻 莲 之 爱 同 予 者 何 人 牡 丹 之 爱 宜 乎 众 矣

3、其中“说”是一种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也可以_________________ ,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的人。

5、作者在文中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用“莲”来自比,又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最喜爱的花是:__________________

喜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回答:

①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8、相接的两句话,________相同,________相对,叫做骈句,试从文中找出一句这样的句子。

9、《爱莲说》这篇文章,作者对莲花清逸秀美的形态的描写,赞美道德高尚的君子,请根据莲花的象征,用线条将与之对应的比喻义连起来。

莲花 君子

A 出淤泥而不染 a 不攀附权贵

B 中通外直 b 美德广布,青史留名

C 不蔓不枝 c 单然独立,刚直不阿

D 香远益清 d 威严难犯,清高自守

E 亭亭净植 e 超然出世,不同流俗

F 濯清涟而不妖 f 不卑不亢,不媚不俗

10、第二段文字从句子的用途看,采用了_____________ 句、__________句、________句。从修辞手法看,采用了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等修辞手法。

11、文中“陶”是指_____代诗人 _______________。

12、本文采用___________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操守和感情。

1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上文的“ ______________”。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的世风的鄙弃。

14、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爱莲说

三、 1、出淤泥而不染。 2、香远益清。

四、 1、C 2、C 3、D 4、B

五、 1、宋,周敦颐。 2、略 3、文体,说明事物,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说明一个道理。 4、品德高尚 5、略

6、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衬托莲花的高洁可爱。 ③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7、(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

8、字数 意思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陈述、感叹、疑问、排比、反问、比喻

11、晋、陶渊明

12、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13、世人甚爱牡丹、追求富贵(或“贪慕富贵”、“追逐名利”)、趋炎附势

14、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参考答案:陋室铭

1.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

2.A.灵异 B.这 C.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D.映入 E.博学的人

F.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G.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

H.调弄,弹奏 I.官府的公文;使„„劳累 J.佛经

3.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4.强调助手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5.刘禹锡,梦得,唐

6.用韵

7.对偶

8.①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②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③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④有什么简陋的呢? ⑤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才使得它不显得简陋)

⑥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眼帘。

9.E A B B A A A

10.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1.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

12.C

13.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

14.赏中外佳作、尝古今佳酿、解今生烦恼、赏绝代佳人

-: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训练题篇七: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知识训练题

八年级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 ③菊,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 )

一、基础知识题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1.给下列汉字注音。(3分) 二、阅读题 陋( ) 馨( ) 儒( ) 牍( ) 案( ) 苔( )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2.读拼音写汉字。(3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甚fán( )yū泥( ) zhuó清涟( ) xiâ玩( )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隐yì( ) xiǎn有闻(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5分) ①惟吾德馨( ) ②阅金经(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亭亭净植( ) ⑤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⑥斯是陋室( ) ⑦濯清涟而不妖( ) ⑧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⑨陶后鲜有闻( ) ⑩宜乎众矣( ) 4.指出句中“之”字的用法。(3分) 之的用法: 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无丝竹之乱耳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填空。(10分) ①《陋室铭》作者_________,是_______朝诗人。 ②《陋室铭》中押韵的字是名、______、______、青、_____、经、_____和______。 ③《爱莲说》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宋代________家,学者称他_______先生。 ④《爱莲说》以________和________衬托莲。 ⑤“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或者________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陋室的环境。 ⑦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③无案牍之劳形。 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①同予者何人?( ) 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作者是 , 代哲学家。(2分) 2.注音。 ①蕃 ②濯 ③亵 (1分) 3.文章题目“爱莲说”的意思是( )(1分) A.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B.谈谈爱护莲花的若干理由 C.热爱莲花的人应该说说理由 D.谈谈人们为什么不喜爱莲花的道理 4.对“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翻译最符合课文原意的是( )(1分) A.香气远播,更加清新,笔直地洁净地种植(在水里)。 B.香气散播到远处,越发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那里。 C.香气传得越远越清香,美丽清洁地种在那里。 D.香气传播得很远,很清新,高高地洁净地直立着。 5.作者描写莲的美好形象,赋予莲高洁的品格,其目的是( )(1分) A.借莲的高治抒发了追慕古代贤人之情。 B.以莲自况委婉地批评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C.借莲之高洁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以莲自况婉曲流露出郁郁不得志的哀愁。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8分) ①可爱者甚蕃.( ) ②.出淤泥而不染..( ) ③香远益清..( ) ④亭亭净植..( ) ⑤濯.清涟而不妖( )( ) ⑥不可亵玩..焉( ) ⑦陶后鲜.

有闻( ) ⑧同予.者何人?( ) ⑨宜.乎众矣( ) 7、默写。(6分) ①《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②《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③《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④“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⑤文章的主旨句是 ⑥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8、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⑤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填空。(14分)

①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②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

③“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④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 喜欢的原因是: ⑤写出莲花的别称三个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10、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连续性的两句算一句)(2分)

(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苦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表现出对仙人生活的羡慕和追求B.表现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C.表现了身居陋室而怡然由得的心情 D.表现了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志趣。 3.用原文回答问题。(20分)

⑪能反映作者对世俗生活厌弃的一句是 。 ⑫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的句子是 。 ⑬写出运用类比手法的句子 。 ⑭全文的主旨句是 。 ⑮提挈全文的词语是 。

⑯本文实虚相映的句子是 。 ⑰突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的句子是 。 ⑱写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 。 ⑲突出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 ⑳写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 。 ⑴文中的点睛之笔是 。 ⑵作者以名贤自况的句子是 。 4.找出全文的点睛之笔并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5.用一句话概括本的思想主旨。 (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的词。(4分)

(1)有仙则(名 ) (2)谈笑有(鸿)儒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这劳(形)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8、文中表现作者对自己摆脱了喧嚣生活和繁杂公务的欣喜之情的语句是 、 。(2分)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10、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3分)

11、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2分)

12、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2

13、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2分)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爱莲说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lòu xīn rú dú àn tái 2.蕃 淤 濯 亵 逸 鲜

3.①惟——只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②指佛经 ③有学问的人 ④树立 ⑤亲近而不庄重

⑥这 ⑦洗涤 ⑧认为 ⑨少 ⑩应当 4. ①宾语前置的标志,有强调作用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③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舒缓语气,协调音节 ④放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独立性 ⑤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⑥结构助词“的”

5. ①刘禹锡 唐 ②灵 馨 丁 形 亭 ③周敦颐 茂叔 哲学 濂溪 ④菊 牡丹

⑤警戒自己 称述功德 文体 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⑦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

6. ①孔子说:“(虽然是陋室,但只要君子住在里面,)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③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④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⑤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过但(并)

不(显得)妖媚

7.①反问 ②比喻 ③比喻 排比④对比 二、阅读题

(一)1.周敦頣 宋 哲学 2. 略 3.A 4.A 5.B

6、①多②不被沾染③更加清芬④洁净地立着⑤洗涤 妖艳⑥玩弄⑦少⑧我⑨应当,当然。 7、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③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⑤莲,花之君子者也⑥莲,花之君子者也

9、①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

品德②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⑤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0、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毕竟西湖二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二)1.D 2.有什么简陋呢? 2.A

3.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5.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6、(1)有名(出名、闻名) (2)大 (3)干扰(扰乱、使„„乱) (4)形体、身体(每小题1分)

7、(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分,每空1分) 9、A(2分) 10、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

11、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12、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13、略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训练题篇八:初二语文上学期《短文两篇》一课一练(含答案)

《短文两篇》一课一练(14)八上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

1、请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德馨( ) 案牍( ) 甚蕃( ) 淤泥( ) 濯清涟( ) .....

亵玩( ) 隐逸( ) 鲜有闻( ) 鸿儒( ) ....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惟吾德馨:

(2)无案牍之劳形:

(3)可以调素琴:

(4)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孔子云:何陋之有?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4、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水陆草木之花。

D、无丝竹之乱耳。

5、对“牡丹之爱,宜科众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慕富贵的人多。

B、爱牡丹的人多,说明牡丹十分珍贵。

C、爱牡丹的人多而爱莲者少,说明作者的知已少。

D、这句话讥讽了追名逐利的世风。

6、翻译下列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二、整体内容

7、《陋室铭》的作者是他是文学家。“铭”的含义

是 ,其特点是 。

8、《爱莲说》是。

9、《陋室铭》中,作者认为“陋室”的“陋”与不“陋”不在于陋室本身,而在

于 。

10、《爱莲说》全文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两个陪衬、三种类型”。作者把 作为线索,将全文连缀成篇;“两个陪衬”是指用 作为莲的总陪衬,接着用 和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花来写三种

人: 、 、 。

三、重点文段

(一)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

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惟:

(2)鸿儒:

12、作者提到诸葛庐、子云亭的目的是什么?

13、文中借用孔子的话来结束全文。试翻译全句,并说说作者想借孔子的话表现怎样的中

心。

(二)阅读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科众矣。

14、解释一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宜乎众矣: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中与“自李唐来,世人爱牡丹”相照应的句子是: 。

(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 。

16、作者在文中借“莲”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联系你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一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喜爱的原因。

四、拓展训练

探究题

17、《爱莲说》一文赞扬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18、学习了《陋室铭》,我们看到了作者刘禹锡那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那么是不是说要想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必须放弃物质上的需求呢?

阅读题

项脊轩志(节选)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1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修茸( ) 垣墙( ) 万籁( ) ...

20、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室仅方丈 .

A、寺院的住持 B、一丈见方

(2)前辟四窗 .

A、阁子的北面 B、阁子的南面

(3)室始洞然 ..

A、像在洞里的样子 B、明亮的样子

(4)三五之夜 ..

A、三、五个 B、农历每月十五

2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使不上漏

苔痕上阶绿

B、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亭亭净植

C、不能得日

濯清涟而不妖

22、选文先写项脊轩的小、旧、破漏、阴暗,后写它的诗情画意,这是的写法。

中考同步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24、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2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6、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 ”三句,极交友之妙境。

27、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五、片断作文

28、大千世界之所以生机勃勃,那是因为有绿色植物的点缀,植物是人类和动物的生命之湖。人们喜爱大自然,更喜欢千姿百态的植物。那么你怎样向别人介绍你喜爱的植物呢?请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断。

参考答案:

1.xīn dú fán yū zhuó xiâ yì xiǎn rú

2.(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2)官府的公文。(3)调弄,这里指弹(琴)。(4)立。(5)亲近而不庄重。

3.C

4.C

5.B

6.(1)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2)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3)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在清水中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7.刘禹锡 唐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8.北宋 周敦颐 《周元公集》

9.陋室主人的品德高尚与否

10.“爱”这一主观感受 草木之花 菊花 牡丹 隐逸者 富贵者 君子

11.(1)只。 (2)博学的人。

12.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的志向,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13.翻译: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中心:表现“陋室”不陋。

14.(1)多。(2)沾染(污秽)。(3)洗涤。(4)应当。

15.(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莲,花之君子者也

16.示例:梅花。它凌寒怒放,对抗着西北风。

17.示例: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情况都存在。这说明环境对人舶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否把握住自己。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训练题篇九:人教2014版语文八上:《短文两篇》习题1

《短文两篇》习题

1.给加粗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 ②未复有能与奇者 ③藻、荇交横

2.解释加粗字。

①五色交辉: 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 ④沉鳞竞跃:

⑤念无与为乐者: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⑦相与步于中庭: 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3.填空。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____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所写,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为“____________”。

4.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一)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参考答案

1.①tuí②yù③xìng

2.①交相辉映 ②消散 ③坠落 ④潜游在水中的鱼 ⑤考虑、想到 ⑥参与,这里指欣赏 ⑦共同,一起 ⑧形容水的澄澈

3.①陶弘景 ②宋 苏轼 三苏

4.写景上都写令人赏心悦目之景,但前者是融天下美景于一文,而后者是洞庭湖一处之景。抒情上都抒发欣喜之情,但前者表达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后者则表达迁客骚人宠辱皆忘的愉悦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基础知识训练题篇十: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

《陋室铭》《爱莲说》同步练习

《陋室铭》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 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

默读,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 4.草色入帘青( )5.鸿儒( )6.白丁( ) 7.无丝竹之乱耳( )( )8.调素琴( ) 9.无案牍之劳形( )( )10.阅金经( ) 反复朗读并背诵,充分感受作者宁静致远的情怀。 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

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

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

一.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三.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

陋之有?

给画线句加上标点。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4.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的写法 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

“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 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

上句:品千古美文 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莲说》 一

本文写了几种花?主要写哪种?

2.哪些句子是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

3.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 二.默读,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出淤泥而不染( )3.香远益清( ) 4.亭亭净植(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焉( ) 7.陶后鲜有闻( )8.同予者何人?( )9.宜乎众矣( ) 三.反复诵读,体会句义。

填入句中省略的词。先用文言词,再在句后横线上解释。

予独爱莲之出( )淤泥而不染,濯( )清涟而不妖 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成动词的词。

1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说出下列语句的通常语序。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背诵,感受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操以及对庸俗世态的感叹。 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

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

默写 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 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 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5、文章的主旨句是

6、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 代道州人, 家.

2、本文运用 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 ,所言的的志是 。

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 ,这样写的作用是 ,本文写“莲”的品质,用 作正面映衬,用 作反面映衬。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 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 一篇文是

5、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花名是: 喜欢的原因是: 翻译下列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课文阅读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自李唐来( )②不蔓不枝(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可爱者甚蕃( )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⑥宜乎众矣( )

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 ( )

何: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调素琴

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之:水陆草木之花 莲之爱 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 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 简答。

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一.略二.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 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三.1.于 于 从 在 2.蔓:生出枝蔓;枝:长出枝节3.爱菊 爱莲 爱牡丹四.1.略2.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 不趋炎附势等 3.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第二部分:一.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莲,花之君子者也 6. 莲,花之君子者也 二.1.周敦颐 北宋 哲学家2.托物言志 莲 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3.衬托 突出莲的高洁品质 菊花 牡丹四.1、从 ②枝蔓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多 ⑤认为 ⑥应当 2.D 3.C 4. ①出淤泥而不染 ②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

2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 子云亭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兴趣高雅。2.强调作者的品德高尚,志趣高远。

第二部分:一.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2.用韵3.对偶 二. 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4.有什么简陋的呢?三.E A B B A A A 四.1.,。,。,。:2.D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4. 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5.C 6. 从建筑和室内布置看是简陋的,但由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所以这小屋就不显得简陋了7.略

3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