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二年级上测量教案篇一: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测量》单元教案
《课桌有多长、1米有多长》说课稿(测量)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课桌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就像剥豆荚,从皮剥到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学生尺每个学生都见过),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当然不一定很准确地使用,所具有的知识也未必全面),比如说,在完成 “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当全班一起了解物体长度时,有个别学生最先试着用尺测量,就会带动其他学生效仿。二年级的学生都有模仿和好动的习惯,知道的学生会向不知道的同学甚至全班传授,公布结果;而不知道的学生会转身,回头,甚至下座位,问、看别人怎么做。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学中就要给他们时间,有要求、有目的地让他们表达自己,在争论与探索中获取知识。
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可能会出现一些教师始料不及之处,使得课前的设计会发生许多变化,不能按事先预计好的进行下去。所以,教师应面对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他们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设计思路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9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如说:学生在集体中具体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即是1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巩固、肯定(或纠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同答案时,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此时,教师再以一句简练、切中要害的话总结或提示,就能顺利地达到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效果,比起教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 总之,
教师从旁引导,走出关键的一步,其余交由学生尝试完成。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到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米(m),建立起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能对长度进行估测。
3.学会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体会厘米、米的含义。
4.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准备各类尺子(米尺、钢卷尺、皮尺),拓宽学生认识尺子的知识面。
教学流程
一、引入。
很自然地引入主题:我们来了解桌子有多长。
板书课题:测量物体。
二、讲授。
1.估计:让学生试着估计一下自己的桌子长度,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估好后,举手交流结果。在这里若出现大多数学生已经很熟练地说出×ד厘米”,在后面的学习中请学生留心找一找答案是什么?
【这部分安排,让学生对一个物体的长度提前有一个不具体的感官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能力。】
2.测量:在学生估计得数后,求证一下,(先避开用尺子,给个假设)如果不用尺子,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量桌子呢?展开讨论,再由各小组汇报用什么方法?(用文具盒、书、笔等。)测量的桌子是多长呢?(希望是几个文具盒长,几本书长„„)多提问几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总结。 师:为什么测出的桌子长度的说法都不一样呢?桌子真的都不一样长吗?
总结:使用的工具不同,结果就会不一样,只有当工具一样时,结果才会相同,所以,我们才会找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经过测量,你们认为统一的工具最好是什么呢?(引入尺子,并为介绍尺子做铺垫。)
【旨在使学生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同时感受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3.认识尺子。
(1)师:尺子有很多种,不止是你们手中用的这种,还有这些。(出示各类尺子,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多认识一些尺子。以一句话“它们用在各自不同的地方”,结束对尺子种类的介绍。)而在我们的学习中,最常用的就是你们这种(从学生手中取过)学生尺。
(2)师:那么,请你们看看,常用的学生尺上有些什么呢?(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再汇报。
这样可避免部分学生不观察或观察不仔细,漏掉东西。)
生1:有数字。
生2:有一些小线、小格。
师:这是刻度线,小格就是由这些刻度线分出来的,你们仔细数一数,每一个数字和下一个数字之间,也就是最长的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个小格。(帮助学生认准尺子)
生3:有字母cm。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激起其他学生关注。)
教师再讲讲cm的含义——c和m合在一起,表示厘米的意思,说明“cm”和“厘米”可以互相替换,而且指出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
板书:长度单位——厘米(cm),米(m)
PS:米和厘米是国际通用单位。(即全世界都在用的长度单位,突出其重要性)
教师在学生开始估测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解答。请学生说,我们的桌子单位是××厘米。
(3)师:在尺子上找到“0”了吗?它在什么位置上表示什么意思?(生:尺子最左边,表示开始起点。)
师提醒:量物时,一般从起点0刻度线量起。
PS:若碰到没有从0刻度开始量的题目(或尺子断了),有两个方法——
1、 从整数刻度开始测量,数数看物体占几格,就是几厘米。
2、 如果物体太长,就用末尾刻度减去起始刻度。(即把起始刻度当成0刻度来看)
师:尺子上还有些数字是什么意思?( 引出厘米的长度。)请找到尺子上从“0~1”这一段,从0~1是几厘米?(从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出发。)
学生先猜,再互相交流。
师: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那么0~1就是(生:“1厘米”)。
在黑板直尺图上用彩色笔画出0~1之间是1厘米。
以抢答形式,再让学生说一说,5~6、9~10、0~2、0~6之间分别是几厘米等问题。(缓解,调动情绪,及时给予表扬,对最难的问题答对者以奖励,激励大家多思考。)
(4)在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手比划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过什么东西是1厘米长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多给予肯定。)
4.量物。
(1)要求学生取出统一物体(学具中的大三角形),找到长边(正好整数),小组讨论试着量,再汇报。面对结果不统一时,大家讨论原因,说明最好从0刻度量起。并找一人上台演示,在学生演示过程中,教师跟着演示一步步说明要求:量物体时,先把一端对准0刻度线,再看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就
是几厘米。
(2)再量这个大三角形(等腰)的一个短边,不够整数,全班交流该读作多少。
师:离哪个刻度线比较近,就是大约几厘米。
三、练习。
铅笔长( )厘米。
2.打开书看第15页第3题,判断谁量得对。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出错误原因。指出从一个整刻度到另一个整刻度测量也是对的。
3.小组活动,完成第15页第1题,先估计,再测量。
四、总结。
师:学完这一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
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节课,知道了我的课桌有多长,用尺子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有厘米、米。厘米也可以cm表示、米可以用m表示,测量时,要从0刻度开始,也可以从整刻度开始,1厘米有多长,等等。
【课后反思】
上完课发现,学生已有的基础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致使原先设计好的课无法正常进行下去,课上虽也根据突发情况灵活变动了,但因种种原因,变动后课堂把握不是很成功,许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能激活课堂气氛的构想没能淋漓尽致发挥作用。面对突发事件,课堂的驾驭能力还要提高,备课时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方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年级上测量教案篇二:二年级数学上册 测量教案 冀教版
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2.知道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及辅助手段: 课件、直尺、米尺。
1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三、实践活动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探索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探
师:这10厘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看数学书第6页,从书中你
究、自学等自主活动,强调把学习、能发现什么?
读书等的时间还给学生,但不是“放生:10厘米=1分米。(教师板书。) 羊式”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导向功能,适度把握思考方向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在分米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自学课本得出“1分米=10厘米”以及用
师:你能把1分米有多长表示出来吗?
生: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1分米。
生:用了一半的铅笔大约长1分米。 师: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吗? 生:从0刻度到刻度10。 生:从刻度10到刻度20。 生:从刻度2到刻度12。
1分米度量的优越性。通过找1分米、师: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2分米有比划1分米的长短等活动来建立分米的长度观念,在估一估、量一量中,让学生学会目测,间接运用工具得出物体的长度。追问1分米有多长,2分米有多长,4分米、8分米、10分米有多长,沟通了厘米、分米和米的联系。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
多长呢?(学生举起了尺子,一根尺子大约是2分米。)4分米有多长呢?(同桌两人把两根尺子拼到一起长大约4分米。) 8分米有多长呢?(学生4人小组把4根尺子拼在一起长大约8分米。) 10分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 生:10分米就是1米。 师:为什么?
生: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分米。在测量时,同学们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短和高矮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活动,一起
2
3
二年级上测量教案篇三: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二年级上测量教案篇四:二年级数学上第五单元 测量长度教案
第五单元 测量长度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一 探究内容:教材54-57页例1及“课堂活动”。
二 设计理念: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生活、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已有一些实际感受和体验。通过情境图再现,体现了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测量长度知识,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富有情趣和亲切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观察尺子你在上面发现了一些什么?直观感知到抽象具体,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如何用厘米量长度的学习中,通过了两个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相辅相成的例题,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测量物体长度的认知过程。
三 探究目标:
1.体会厘米的含义,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2.会用厘米作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在学习中感受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探究重点: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和厘米的字母表示法。
五 探究难点:
1.学会用尺子量比较短的物体(限整厘米长)的长度。 2.加强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 六 探究用具:课件、直尺。
七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演示法、探究法、操作法
九 板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0刻度表示起点
测量时一端对准0刻度线
十 课后反思:
第2课时:用分米作单位量长度
一 教学内容:教材57-58页例题2及课堂活动相应练习
二 设计理念:测量物体的长度是生活、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已有一些实际感受和体验。通过情境图再现,体现了从学生的生活中引入测量长度知识,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富有情趣和亲切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愿望。观察尺子你在上面发现了一些什么?直观感知到抽象具体,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如何用厘米量长度的学习中,通过了两个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相辅相成的例题,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测量物体长度的认知过程。
三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DM的长度单位。 2.知道1dm=10cm,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点:建立1dm的长度单位。
五 教学难点:知道1dm=10cm,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六 教具准备:教师、学生准备好直尺
七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演示法、探究法、操作法
二年级上测量教案篇五:二年级数学上册 测量教案 冀教版
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2.知道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能力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教具及辅助手段: 课件、直尺、米尺。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三、实践活动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探索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探
师:这10厘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请同学们看数学书第6页,从书中你
究、自学等自主活动,强调把学习、能发现什么?
读书等的时间还给学生,但不是“放生:10厘米=1分米。(教师板书。) 羊式”教学,这一环节教师充分发挥了语言的导向功能,适度把握思考方向来提高课堂的效率。
在分米的认识过程中,让学生自学课本得出“1分米=10厘米”以及用
师:你能把1分米有多长表示出来吗?
生:从中指尖到掌心之间大约长1分米。
生:用了一半的铅笔大约长1分米。 师:你能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吗? 生:从0刻度到刻度10。 生:从刻度10到刻度20。 生:从刻度2到刻度12。
1分米度量的优越性。通过找1分米、师:知道了1分米有多长,2分米有比划1分米的长短等活动来建立分米的长度观念,在估一估、量一量中,让学生学会目测,间接运用工具得出物体的长度。追问1分米有多长,2分米有多长,4分米、8分米、10分米有多长,沟通了厘米、分米和米的联系。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
多长呢?(学生举起了尺子,一根尺子大约是2分米。)4分米有多长呢?(同桌两人把两根尺子拼到一起长大约4分米。) 8分米有多长呢?(学生4人小组把4根尺子拼在一起长大约8分米。) 10分米有多长?你能比划一下吗?(学生比划) 生:10分米就是1米。 师:为什么?
生:1米=100厘米,1分米=10厘米,1米里面有10个10厘米,所以1米=10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分米。在测量时,同学们要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长短和高矮等。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活动,一起
测量活动
教学目标:
1. 经历合作测量身体某些部位的活动过程。
2. 了解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做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
3. 感受数学与人们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用手拃、步长等做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
教学准备:
直尺、米尺等测量工具。
教学过程:
量一量
1.教师在教室里走一走,注意要走教室的长和宽,然后说出教室大概有多长、多宽。 问:老师没有用尺子量,那是怎么知道教室的长和宽的呢?
2.学生发言。
3.讲解:在生活中,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随身带着尺子,在需要量长度的时候,就可以用事先测量好的长度来估计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你身体上的数据。
4. 提出要求:
(1)两个同学合作量。
(2)量自己的一拃长、鞋长、身高、步长、两臂侧平举的长。
(3)量完一样在书中填一样。
5. 学生测量。
6. 交流测量方法和结果。
7. 用测得的结果估测课桌面的宽、老师办公室的长、宽。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通过合作了解了自己身上的数据,能用手拃、步长等做标准估测物品的长度。在此过程中他们能够感受数学与人们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估测能力。
1
二年级上测量教案篇七:二年级上册《测量》教学计划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34----42页。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分米和千米。在教学活动中要加深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的体验,同时结合估测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包括千米、毫米和分米。 三、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关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课时安排:共计7课时
铅笔有多长 ——1课时 1千米有多长——1课时 整理与复习 ——2课时 单元测试 ——3课时
二年级上测量教案篇八:2013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201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量一量,比一比》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自己身体各部分长度的测量,及周围东西的测量,使学生感受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掌握测量方法的多样性,通过动物的身高或身长和人比一比的过程让学生对米和厘米有更深一步的认识,切实体会数学与自己生活的联系。
3、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4、在活动中初步渗透统计的思想和统计知识。
教学重难点:学会正确测量实物,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测量工具,长方形的纸,能输入数据的统计表,学生分3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选择测量工具
1. 认识各种尺,讲述:请把你带来的尺拿出来,在小组内看一看。
提问:谁愿意把你喜欢的尺子介绍给大家?指名让讲台介绍学生的尺、米尺、卷尺。 提问:你用学生尺、米尺、卷尺测量过长度吗?量的什么?
2、认识自己身上的“尺”
谈话:如果我们想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却没有带尺子,用什么办法能量出它大约多长呢?让学生量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
量前交代学生可以自己量一拃的长,同学互相帮助量一步、一庹的长,并记录下来。 指名说出自己的一拃、一步、一庹的长度,并要求学生最好记住自己一拃、一步、一庹你的长度,用他们作为自己身上的尺。
二、进行实地测量
1、 量长方形的纸
讲述:每人拿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学生尺量出四条边的长。
学生各自测量、填表
提问:通过量,你发现了什么?
讲述:如果把这张长方形的纸任意折一次,再打开,你能量出折痕大约长多少厘米吗? 学生各自折纸、测量,再指名回答
讨论:怎样折,折痕最长?大约是多少厘米?
提问:把你量出的这条折痕的长度与长方形的边长比比,你发现了什么?
提问:刚才你们量长方形的边和折痕的长度是用什么尺量的?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方便吗?
学生通过交流得出:由于这张长方形的纸的边长和折痕都比较短,所以用学生尺来量就可以了。如果用米尺或卷尺来量,反而更麻烦。
2、 估测物体的长度
讲述:我们知道了自己的一拃、一步和一庹大约有多长,就可以用它们来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
下面就一小组为单位,每组任一种书89页表里面的动物,用一拃、一步或一庹先估测,再选用合适的尺子量一量进行验证。如:有一条鳄鱼身长6米,我们量得小朋友的手臂张开大约一米多点,那么5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还有我们的肩膀大约30厘米,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小组活动,把自己所选的动物,测量标准,测量结果填到书89页的表格里,然后指名汇报。
三、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参加了哪些活动?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
1.回家想一想其余的动物怎样测量比较合适。
2.估一估自己的腰围、头围分别是多少,再量一量你的腰围和头围那个大些,与同
伴说一说。同学之间互相量,全班交流测量方法。
3.多少个人拉起手来长度大约是10米?到操场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远?估计一下,全班到操场验证。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测量教案篇九:2014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测量总复习教学案
《测量》复习讲学稿
二( )班 姓名:学习目标:
1、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体会测量长度在生活 中的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
掌握1米=100厘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够解决与长度有关的变式问题。
学习过程:
一、先看看课本P49-57,我们学了什么?
二、知识巩固。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X k B 1 . c o m
一支铅笔长约18( ) 数学课本厚约2( )
一栋楼高约25( ) 一根筷子长约20( )
课桌长约60( ) 我国旗杆高8( )
2、1米=( )厘米 5米=( )厘米
3、在○里填上>、<或=。
14cm○20cm 10m○10cm 8m○100厘米
1m○100cm 2米○2厘米 4米○400厘米
4、我会计算。
15米+9米=( ) 46厘米—26厘米=( )
48米+3千米=( ) 1米—20厘米=( )
3米—千米=( ) 5米—50厘米=( )
二、判断。
1、一张床长约22cm。 ( )2、明明的身高150cm,红红的身高15cm,两人一样高 。
( )
三、操作题
1、画一条长6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5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五、解决问题
1、一根钢管长48米,如果要剧成8米一截,需要锯几次?X k B 1 . c o m
2、小军的身高是1米45厘米,小强的身高是1米65厘米。 小强比小军高多少厘米?
3、这跟绳子长70米,每8米剪成一段,可以剪成几段?
二年级上测量教案篇十: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认识米和用米量教学设计
认识米和用米量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提问
(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
(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米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2.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1厘米有多长呢?同学用两手指比一下,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用两手比一下。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出示折尺,这是一把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再看看这把1米的直尺,1米里面有100厘米;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卷尺,1米里面也是有100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如图11)。
同时板书: 1米= 100厘米
3.用卷尺量较长的距离
教师出示卷尺,并说明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由学生拿住卷尺的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
(三)巩固反馈
1.两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厘米
2.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分工量下面的长度(每组量一项):前面黑板的长,后面板报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测量后,每组派代表向全班交流。
3.在( )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6( )黑板长2( )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