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高中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教案篇一:高中数学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10 新人教A版必修2
4.1.1 圆的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备选例题
例1 写出下列方程表示的圆的圆心和半径
22222
(1)x + (y + 3) = 2; (2)(x + 2) + (y – 1) = a (a≠0) 【解析】(1)圆心为(0,–3) (2)圆心为(–2,1),半径为|a|.
例2 圆心在直线x – 2y – 3 = 0上,且过A(2,–3),B(–2,–5),求圆的方程.
222
解法1:设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 – a) + (y – b) = r (2a)2(3b)2r2
由条件知(2a)2(5b)2r2
a2b30
a1
解方程组得b2
2
r10
即所求的圆的方程为(
x + 1) + (y + 2) = 10
1
解法2:kAB,AB的中点是(0,–4),
2所以AB的中垂线方程为2x + y + 4 = 0 由
x2y30x1
得
2xy40y2
22
因为圆心为(–1, –2 )又r
所以所求的圆的方程是(x + 1) + (y + 2) = 10.
例3 已知三点A(3,2),B(5,–3),C(–1,3),以P
(2,–1)为圆心作一个圆,使A、B、C三点中一点在圆外,一点在圆上,一点在圆内,求这个圆的方程.
【解析】要使A、B、C三点中一点在圆外,一点在圆上,
一点在圆内,则圆的半径是|PA|、|PB|、|PC|中的中间值.
|PA|PB|PC|2
2
因为|PA|<|PB|<|PC| 所以圆的半径r|PB|故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 – 2) + (y + 1) = 13.
2
2
高中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教案篇二:高中数学必修2人教A教案4.1.1圆的标准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1
2
3
例1 写出下列方程表示的圆的圆心和半径
(1)x2 + (y + 3)2 = 2; (2)(x + 2)2 + (y – 1)2 = a2 (a≠0) 【解析】(1)圆心为(0,–3) (2)圆心为(–2,1),半径为|a|.
例2 圆心在直线x – 2y – 3 = 0上,且过A(2,–3),B(–2,–5),求圆的方程. 解法1:设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 – a)2 + (y – b)2 = r
2 (2a)2(3b)2
r2
由条件知(2a)2(5b)2r2
a2b30
a1
解方程组得b2
2
r10
即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 + 1)2 + (y + 2)2 = 10
1
解法2:kAB,AB的中点是(0,–4),
2所以AB的中垂线方程为2x + y + 4 = 0 由
x2y30x1
得
2xy40y2
因为圆心为(–1, –2 )又r所以所求的圆的方程是(x + 1)2 + (y + 2)2 = 10.
例3 已知三点A(3,2),B(5,–3),C(–1,3),以P(2,–1)为圆心作一个圆,使A、B、C三点中一点在圆外,一点在圆上,一点在圆内,求这个圆的方程.
4
【解析】要使A、B、C三点中一点在圆外,一点在圆上,一点在圆内,则圆的半径是|PA|、|PB|、|PC|中的中间值
.
|PA|PB|PC|因为|PA|<|PB|<|PC|
所以圆的半径r|PB|故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 – 2)2 + (y + 1)2 = 13.
5
高中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教案篇三:高中数学人教新课标必修二B版教案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人教版必修2B 教案
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标准方程并掌握推导圆的方程的思想方法;
(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并能根据方程写出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3)能根据所给条件,通过求半径和圆心的方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重点
圆的标准方程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和运用.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1.情境:
河北赵州桥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石拱桥,其圆拱所在的曲线是圆,我们能否表示出该圆弧所在圆的方程呢?
2.问题:
在表示方程以前我们应该先考察有没有坐标系?如果没有坐标系,我们应该怎样建立坐标系?如何找到表示方程的等式?
二、学生活动
回忆初中有关圆的定义,怎样用方程将圆表示出来?
三、建构数学
1.由引例赵州桥圆弧所在圆的方程的求解过程推导一般
圆的标准方程:
一般地,设点P(x,y)是以C(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
上的任意一点,则|CP|
r,由两点间距离公式,得到:r即(xa)2(yb)2r2(1);
反过来,若点Q的坐标(x0,y0)是方程(1)的解,则(x0a)2(y0b)2r2,
r,这说明点Q(x0,y0)到点C(a,b)的距离为r即点Q在以
C(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上;
2.方程(xa)2(yb)2r2(r0)叫做以(a,b)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的标准方程;
3.当圆心在原点(0,0)时,圆的方程则为x2y2r2(r0); 特别地,圆心在原点且半径为1的圆通常称为单位圆;其方程为x2y21
四、数学运用
1.例题:
例1.分别说出下列圆方程所表示圆的圆心与半径:
⑴(x2)2(y3)27; ⑵(x5)2(y4)218
⑶x2(y1)23 ⑷x2y2144
⑸(x4)2y24
解:(如下表)
7),N(1)是否在这个圆上;
(2)求圆心是C(2,3),且经过原点的圆的方程。
解:(1)∵圆心为A(2,3),半径长为5
∴该圆的标准方程为(x2)2(y3)225
把点M(5,7)代入方程的左边
(5
2)2(73)2324225=右边即点M(5,7)的坐标适合方程,∴点M(5,7)是这个圆上的点;
把
点N(的坐标代入方程的左
边(2)2
(13)21325即点,1)
坐标不适合圆的方程,∴点N不在这个圆上; N(,1)
(2)法一:∵圆C的经过坐标原点,
∴圆C的半径为r2222因此所求的圆的方程为(x2)(y(3))13即(x2)(y3)13;
法二:∵圆心为C(2,3)
∴设圆的方程为(x2)(y1)r 222
222∵原点在圆上即原点的坐标满足圆方程即(02)(01)r即r13 2
∴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2)(y3)13
22
例3.(1)求以点A(1,2)为圆心,并且和x轴相切的的圆的标准方程;
(2)已知两点P(4,9),Q(6,3),求以线段PQ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解:(1)∵圆与x轴相切∴该圆的半径即为圆心A(1,2)到x轴的距离2;
因此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2)24;
(2)∵PQ为直径∴PQ的中点M为该圆的圆心即M(5,6)
又∵|PQ|
r|PQ|2
∴圆的标准方程为(x5)2(y6)210
例4.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圆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的一侧行驶,车辆宽度为3m,高为3.5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
隧道?
解:以某一截面半圆的圆心为原点,半圆的
直径AB所在的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
图所示,那么半圆的方程为:x2y216(y0)
将x3代入得
y33.5 即离中心线3m处,隧道的高度低于货车的高度
因此,该货车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思考:假设货车的最大的宽度为am,那么货车要驶入高隧道,限高为多少?
略解:将x
a代入得y
m
五、回顾小结:
1.圆的标准方程及其表示的圆心和半径;
2.建系思想和方程思想;
高中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教案篇四: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4.1.1圆的标准方程。doc
4.1.1 圆的标准方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
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和兴趣。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过程:
1、情境设置:
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直线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圆作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确定它的要素又是什么呢?什么叫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何一条直线都可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来表示,那么,原是否也可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呢?如果能,这个方程又有什么特征呢? 探索研究:
2、探索研究: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其中a、b、r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适合的条
件r ①
化简可得:(xa)(yb)r ②
222
引导学生自己证明(xa)(yb)r为圆的方程,得出结论。
方程②就是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222
3、知识应用与解题研究
例(1):写出圆心为A(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
并判断点M1(5,7),M2(1)是否在这个圆上。
分析探求:可以从计算点到圆心的距离入手。
探究:点M(x0,y0)与圆(xa)2(yb)2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x0a)2(y0b)2>r,点在圆外
(2)(x0a)2(y0b)2=r,点在圆上
(3)(x0a)2(y0b)2<r,点在圆内
例(2): 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5,1),B(7,3),C(2,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从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可知,要确定圆的标准方222程,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b、r三个参数.(学生自己运算解决)
例(3):已知圆心为C的圆l:xy10经过点A(1,1)和B(2,2),且圆心在l:xy10上,求圆心为C的圆的标准方程.
师生共同分析: 如图确定一个圆只需确定圆心位置与半径大小.圆心为C的圆经过点A(1,1)和B(2,2),由于圆心C与A,B两点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心C在险段AB的垂直平分线m上,又圆心C在直线l上,因此圆心C是直线l与直线m的交点,半径长等于CA或CB。 (教师板书解题过程。)
总结归纳:(教师启发,学生自己比较、归纳)比较例(2)、例(3)可得出ABC外接圆的标
准方程的两种求法:
①、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a、b、r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a、b、r得值,写出圆的
标准方程.
根据确定圆的要素,以及题设条件,分别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大小,然后再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练习:课本p127第1、3、4题
提炼小结:
1、 圆的标准方程。
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3、 根据已知条件求圆的标准方程的方法。
作业:课本p130习题4.1第2、3、4题
高中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教案篇五:高中数学 4.1.1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高中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教案篇六: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教案: 4.1.1圆的标准方程
第四章 圆与方程
本章教材分析
上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表示,通过方程,可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等问题,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本章将在上章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以便为今后的坐标法研究空间的几何对象奠定基础,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方程、导数和微积分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通过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坐标法不仅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重要数学方法,通过坐标系把点和坐标、曲线和方程联系起来,实现了形和数的统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坐标法这一重要思想,不怕反复.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先用坐标和方程表示相应的几何元素:点、直线、圆;然后对坐标和方程进行代数运算;最后把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结论.这就是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坐标法还可以与平面几何中的综合方法、向量方法建立联系,同时可以推广到空间,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9课时,具体分配如下(仅供参考):
4.1 圆的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一、教材分析
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及前几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方程,它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同时,由于圆也是特殊的圆锥曲线,因此,学习了圆的方程,就为后面学习其他圆锥曲线的方程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圆的方程”一节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圆的标准方程要求层次是“掌握”,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节内容可采用“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所谓“引导探究”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把“引”和“探”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的每项教学措施,都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脑、动手、动口并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圆的标准方程特点的明确.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思路1.课前准备:(用淀粉在一张白纸上画上海和山)
说明:在白纸上要表演的是一个小魔术,名称是《日出》,所以还缺少一个太阳,请学生帮助在白纸上画出太阳.要求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脑海里也构画出自己的太阳.
课堂估计:一种是非尺规作图(指出数学作图的严谨性);一种作出后有同学觉得不够美(点评: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太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
然后上升到数学层次:
不同的圆心和半径对应着不同的圆,进而对应着不同的圆的方程.
从用圆规作图复习初中所学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那么在给定圆心和半径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直线方程的求解,应该如何建立圆的方程?教师板书本节课题:圆的标准方程.
思路2.同学们,我们知道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那么,圆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吗?圆的方程怎样来求呢?这就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本节课题:圆的标准方程.
(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①已知两点A(2,-5),B(6,9),如何求它们之间的距离?若已知C(3,-8),D(x,y),又如何求它们之间的距离?
②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称为圆?
③图1中哪个点是定点?哪个点是动点?动点具有什么性质?圆心和半径都反映了圆的什么特点?
图1
④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是两点或一点和倾斜角,那么,决定圆的条件是什么?
⑤如果已知圆心坐标为C(a,b),圆的半径为r,我们如何写出圆的方程?
⑥圆的方程形式有什么特点?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方程是什么?
22讨论结果:①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x1x2)(y1y2),得 22|AB|=(26)(95)212, |CD|=(x3)(y8).
②平面内与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③圆心C是定点,圆周上的点M是动点,它们到圆心距离等于定长|MC|=r,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
④确定圆的条件是圆心和半径,只要圆心和半径确定了,那么圆的位置和大小就确定了. ⑤确定圆的基本条件是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C(a,b),半径为r(其中a、b、r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适合的条件22(xa)2(yb)2=r.①
将上式两边平方得(x-a)2+(y-b)2=r2.
化简可得(x-a)2+(y-b)2=r2.②
若点M(x,y)在圆上,由上述讨论可知,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②,反之若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②,这就说明点M与圆心C的距离为r,即点M在圆心为C的圆上.方程②就是圆心为C(a,b),半径长为r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⑥这是二元二次方程,展开后没有xy项,括号内变数x,y的系数都是1.点(a,b)、r分别表示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当圆心在原点即C(0,0)时,方程为x2+y2=r2.
提出问题
①根据圆的标准方程说明确定圆的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②确定圆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③坐标平面内的点与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如何判断?
讨论结果:①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中,有三个参数a、b、r,只要求出a、b、r且r>0,这时圆的方程就被确定,因此确定圆的标准方程,需三个独立条件,其中圆心是圆的定位条件,半径是圆的定形条件.
②确定圆的方程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即列出关于a、b、r的方程组,求a、b、r或直接求出圆心(a,b)和半径r,一般步骤为:
1°根据题意,设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2°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b、r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a、b、r的值,并把它们代入所设的方程中去,就得到所求圆的方程. ③点M(x0,y0)与圆(x-a)2+(y-b)2=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当点M(x0,y0)在圆(x-a)2+(y-b)2=r2上时,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x-a)2+(y-b)2=r2.
当点M(x0,y0)不在圆(x-a)2+(y-b)2=r2上时,点M的坐标不满足方程(x-a)2+(y-b)2=r2.
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来说明应为:
1°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点在圆外(x0-a)2+(y0-b)2>r2,点在圆外;
2°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点在圆上(x0-a)2+(y0-b)2=r2,点在圆上;
3°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点在圆内(x0-a)2+(y0-b)2<r2,点在圆内.
(三)应用示例
思路1
例1 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
⑵圆心在点C(3,4),半径是5;
(3)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8,-3);
(4)圆心在点C(1, 3),并且和直线3x-4y-7=0相切.
解:(1)由于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x-0)2+(y-0)2=32,即x2+y2=9.
(2)由于圆心在点C(3,4),半径是5,所以圆的标准方程是(x-3)2+(y-4)2=(5)2,即(x-3)2+(y-4)2=5.
22(3)方法一:圆的半径r=|CP|=(58)(13)25=5,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
(x-8)2+(y+3)2=25.
方法二: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8)2+(y+3)2=r2,因为圆经过点P(5,1),所以(5-8)2+(1+3)2=r2,r2=25,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8)2+(y+3)2=25.
这里方法一是直接法,方法二是间接法,它需要确定有关参数来确定圆的标准方程,两种方法都可,要视问题的方便而定.
(4)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3)2=r2,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所以r=|3127|
25|16|
25.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1)2+(y-3)2=256. 25
点评:要求能够用圆心坐标、半径长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例2 写出圆心为A(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M1(5,-7),M2(-5,-1)是否在这
个圆上.
解:圆心为A(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x-2)2+(y+3)2=25,
把点M1(5,-7),M2(-,,-1)分别代入方程(x-2)2+(y+3)2=25,
则M1的坐标满足方程,M1在圆上.M2的坐标不满足方程,M2不在圆上.
点评:本题要求首先根据坐标与半径大小写出圆的标准方程,然后给一个点,判断该点与圆的关系,这里体现了坐标法的思想,根据圆的坐标及半径写方程——从几何到代数;根据坐标满足方程来看在不在圆上——从代数到几何.
例3 △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5,1),B(7,-3),C(2,-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入手,要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可用待定系数法确定a、b、r三个参数.另外可利用直线AB与AC的交点确定圆心,从而得半径,圆的方程可求,师生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解法一:设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a)2+(y-b)2=r2,因为A(5,1),B(7,-3),C(2,-8)都在圆上, 它们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a)2+(y-b)2=r2,于是
(5a)2(1b)2r2,222(7a)(3b)r
(2a)2(8b)2r2.(1)(2) (3)
a2,解此方程组得b3,所以△ABC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2)2+(y+3)2=25.
r5.
解法二: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6,-1),斜率为-2,所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1=1(x-6). 2
同理线段AC的中点坐标为(3.5,-3.5),斜率为3,所以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3.5=3(x-3.5).
22解由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得x=2,y=-3,所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52)(13)=5,
所以△ABC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2)2+(y+3)2=25.
点评:△ABC外接圆的圆心是△ABC的外心,它是△ABC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就是圆的半径,利用这些几何知识,可丰富解题思路.
思路2
例1 图2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 m,拱高OP=4 m,在建造时每隔4 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A2P2的长度(精确到
0.01 m).
图2
高中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教案篇七:新人教B版必修二2.3.1《圆的标准方程》word教案
高中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教案篇八:2014年人教A版必修二教案 4.1.1 圆的标准方程
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教学目标
(1)在理解推导过程的基础上,掌握圆的标准方程的形式特点,理解方程中各个字母的含义,能合理应用平面几何中圆的有关性质,结合方程解决圆的有关问题.
(2)理解掌握圆的切线的求法.包括已知切点求切线;从圆外一点引切线;已知切线斜率求切线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理解、应用;圆的切线方程.(已知切点求切线;从圆外一点引切线;已知切线斜率求切线).
难 点:从圆外一点引切线,求切线方程,已知切线斜率求切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教师讲授.
同学们,前面我们研究了直线(特殊的曲线)的方程及其有关问题,今天我们研究圆及与圆有关的问题.
什么是“圆”.想想初中我们学过的圆的定义.
“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是圆”. 定点就是圆心,定长就是半径.
根据圆的定义,我们来求圆心是c(a,b),半径是r的圆的方程.(启发引导学生推导).
设 M(x,y)是圆上任意一点,圆心坐标为(a,b),半径为r.
则│CM│=r,
两边平方. (x-a)2+(y-b)2=r2,
我们得到圆的标准方程,
这就是圆心为C(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如果圆的圆心在原点.O(0,0).即a=0.b=0.
这时圆的方程为
.
下面我们用大家学过的向量知识再来推导一下圆的方程.
设 M(x,y)是圆上任意一点,过圆心C(a,b),作x轴的平行线与圆交于A、B两点,则A点坐标为(a-r,b),B点坐标为(a+r,b),
=(x-(a-r),y-b)、=(x-(a+r),y-b),
M为圆上一点,AM⊥BM,·=0.
[x-(a-r)][x-(a+r)]+(y-b)2=0,
整理得.(x-a)2+(y-b)2=r2.
例1.求以C(1,3)为圆心,并且和直线3x-4y-7=0相切的圆的方程.
解:已知圆心C(1,3),现在来求圆的半径r,因圆心到切线的距离等于半径,
例2 图7-37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A2P2的长度.
[师生共同分析思路]
如图,先确定有关各点的坐标,A(-10,0)、B(10,0)、P(0,4),再找出圆拱所在圆的方程,设这圆的圆心为(0,b),半径为r,则圆的方程为x2+(y-b)2=r2,由,A、B、P这些已知点,选A、P或B、P代入圆的方程,可以求出b和r,这样,这个圆的方程就为已知.P2点为圆上一点,满足
圆的方程,P2的坐标为(-2,y2),把x=-2代入圆的方程,求出y2,∴A2P2的长度为y2.
高中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教案篇九:高中数学 (4.1.1 圆的标准方程)示范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第四章 圆与方程
本章教材分析
上一章,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知道在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可以用方程表示,通过方程,可以研究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坐标、点到直线的距离等问题,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验.本章将在上章学习了直线与方程的基础上,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建立圆的代数方程,运用代数方法研究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以便为今后的坐标法研究空间的几何对象奠定基础,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圆锥曲线方程、导数和微积分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通过方程,研究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坐标法不仅是研究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重要数学方法,通过坐标系把点和坐标、曲线和方程联系起来,实现了形和数的统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坐标法这一重要思想,不怕反复.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时,先用坐标和方程表示相应的几何元素:点、直线、圆;然后对坐标和方程进行代数运算;最后把运算结果“翻译”成相应的几何结论.这就是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坐标法还可以与平面几何中的综合方法、向量方法建立联系,同时可以推广到空间,解决立体几何问题.
4.1 圆的方程
4.1.1 圆的标准方程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在初中曾经学习过圆的有关知识,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所学知识及前几节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方程,它与其他图形的位置关系及其应用.同时,由于圆也是特殊的圆锥曲线,因此,学习了圆的方程,就为后面学习其他圆锥曲线的方程奠定了基础.也就是说,本节内容在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许多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圆的方程”一节内容的基础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圆的标准方程要求层次是“掌握”,为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创造,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本节内容可采用“引导探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所谓“引导探究”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把“引”和“探”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的每项教学措施,都是给学生创造一种思维情境,一种动脑、动手、动口并主动参与的学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解决问题.
三维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心、半径写出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圆的标准方程写出
圆的圆心、半径,进一步培养学生能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通过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形成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
3.理解掌握圆的切线的求法.包括已知切点求切线,从圆外一点引切线,已知切线斜率求切线等.把握运动变化原则,培养学生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欣赏和体验圆的对称性,感受数学美.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和圆的标准方程特点的明确.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课前准备:(用淀粉在一张白纸上画上海和山)
说明:在白纸上要表演的是一个小魔术,名称是《日出》,所以还缺少一个太阳,请学生帮助在白纸上画出太阳.要求其他学生在自己的脑海里也构画出自己的太阳.
课堂估计:一种是非尺规作图(指出数学作图的严谨性);一种作出后有同学觉得不够美(点评: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太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点).
然后上升到数学层次:
不同的圆心和半径对应着不同的圆,进而对应着不同的圆的方程.
从用圆规作图复习初中所学圆的定义: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那么在给定圆心和半径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前面所学的直线方程的求解,应该如何建立圆的方程?教师板书本节课题:圆的标准方程.
思路2.同学们,我们知道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那么,圆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吗?圆的方程怎样来求呢?这就是本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本节课题:圆的标准方程.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已知两点A(2,-5),B(6,9),如何求它们之间的距离?若已知C(3,-8),D(x,y),又如何求它们之间的距离?
②具有什么性质的点的轨迹称为圆?
③图1中哪个点是定点?哪个点是动点?动点具有什么性质?圆心和半径都反映了圆的什么特点?
图1
④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是两点或一点和倾斜角,那么,决定圆的条件是什么?
⑤如果已知圆心坐标为C(a,b),圆的半径为r,我们如何写出圆的方程?
⑥圆的方程形式有什么特点?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方程是什么?
22讨论结果:①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x1x2)(y1y2),得 22|AB|=(26)(95)
22|CD|=(x3)(y8). 212, ②平面内与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称为圆,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③圆心C是定点,圆周上的点M是动点,它们到圆心距离等于定长|MC|=r,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了圆的位置和大小.
④确定圆的条件是圆心和半径,只要圆心和半径确定了,那么圆的位置和大小就确定了. ⑤确定圆的基本条件是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C(a,b),半径为r(其中a、b、r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适合的条件(xa)2(yb)2=r.①
将上式两边平方得(x-a)+(y-b)=r.
222化简可得(x-a)+(y-b)=r.②
若点M(x,y)在圆上,由上述讨论可知,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②,反之若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②,这就说明点M与圆心C的距离为r,即点M在圆心为C的圆上.方程②就是圆心为C(a,b),半径长为r的圆的方程,我们把它叫做圆的标准方程.
⑥这是二元二次方程,展开后没有xy项,括号内变数x,y的系数都是1.点(a,b)、r分别表示
222圆心的坐标和圆的半径.当圆心在原点即C(0,0)时,方程为x+y=r.
提出问题
①根据圆的标准方程说明确定圆的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②确定圆的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
③坐标平面内的点与圆有什么位置关系?如何判断?
222讨论结果:①圆的标准方程(x-a)+(y-b)=r中,有三个参数a、b、r,只要求出a、b、r
且r>0,这时圆的方程就被确定,因此确定圆的标准方程,需三个独立条件,其中圆心是圆的定位条件,半径是圆的定形条件.
②确定圆的方程主要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即列出关于a、b、r的方程组,求a、b、r或直接求出圆心(a,b)和半径r,一般步骤为:
2221°根据题意,设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x-a)+(y-b)=r;
2°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关于a、b、r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a、b、r的值,并把它们代入所设的方程中去,就得到所求圆的方程.
222③点M(x0,y0)与圆(x-a)+(y-b)=r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222222当点M(x0,y0)在圆(x-a)+(y-b)=r上时,点M的坐标满足方程(x-a)+(y-b)=r.
222222当点M(x0,y0)不在圆(x-a)+(y-b)=r上时,点M的坐标不满足方程(x-a)+(y-b)=r.
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的大小来说明应为:
2221°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点在圆外(x0-a)+(y0-b)>r,点在圆外;
2222°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点在圆上(x0-a)+(y0-b)=r,点在圆上;
2223°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点在圆内(x0-a)+(y0-b)<r,点在圆内.
应用示例 222
思路1
例1 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
(1)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
⑵圆心在点C(3,4),半径是;
(3)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8,-3);
(4)圆心在点C(1,3),并且和直线3x-4y-7=0相切.
22222解:(1)由于圆心在原点,半径是3,所以圆的标准方程为(x-0)+(y-0)=3,即x+y=9.
222(2)由于圆心在点C(3,4),半径是5,所以圆的标准方程是(x-3)+(y-4)=(5),即
22(x-3)+(y-4)=5.
22(3)方法一:圆的半径r=|CP|=(58)(13)
2225=5,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8)+(y+3)=25.
222方法二: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8)+(y+3)=r,因为圆经过点P(5,1),所以
222222(5-8)+(1+3)=r,r=25,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8)+(y+3)=25.
这里方法一是直接法,方法二是间接法,它需要确定有关参数来确定圆的标准方程,两种方法都可,要视问题的方便而定.
222(4)设圆的标准方程为(x-1)+(y-3)=r,由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所以r=|3127|
25|16|
25.因此所求圆的标准方程为(x-1)+(y-3)=22256. 25
点评:要求能够用圆心坐标、半径长熟练地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例2 写出圆心为A(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M1(5,-7),M2(-5,-1)是否在这个圆上.
解:圆心为A(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标准方程是
22(x-2)+(y+3)=25,
把点M1(5,-7),M2(-,,-1)分别代入方程(x-2)+(y+3)=25, 22
则M1的坐标满足方程,M1在圆上.M2的坐标不满足方程,M2不在圆上.
点评:本题要求首先根据坐标与半径大小写出圆的标准方程,然后给一个点,判断该点与圆的关系,这里体现了坐标法的思想,根据圆的坐标及半径写方程——从几何到代数;根据坐标满足方程来看在不在圆上——从代数到几何.
例3 △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是A(5,1),B(7,-3),C(2,-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222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圆的标准方程(x-a)+(y-b)=r入手,要确定圆的标准方程,可用待定
系数法确定a、b、r三个参数.另外可利用直线AB与AC的交点确定圆心,从而得半径,圆的方程可求,师生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222解法一:设所求的圆的标准方程为(x-a)+(y-b)=r,因为A(5,1),B(7,-3),C(2,-8)都在圆
上,
222它们的坐标都满足方程(x-a)+(y-b)=r,于是
(5a)2(1b)2r2,222(7a)(3b)r
222(2a)(8b)r.
(1)(2) (3)
a2,22解此方程组得b3,所以△ABC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2)+(y+3)=25.
r5.
解法二: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6,-1),斜率为-2,所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1=1
2(x-6).
①
同理线段AC的中点坐标为(3.5,-3.5),斜率为3,所以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为y+3.5=3(x-3.5). ②
22解由①②组成的方程组得x=2,y=-3,所以圆心坐标为(2,-3),半径r=(52)(13)=5,
所以△ABC的外接圆的方程为(x-2)+(y+3)=25.
点评:△ABC外接圆的圆心是△ABC的外心,它是△ABC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就是圆的半径,利用这些几何知识,可丰富解题思路.
思路2
例1 图2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 m,拱高OP=4 m,在建造时每隔4 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A2P2的长度(精确到
0.01 m). 22
图2
解:建立坐标系如图,圆心在y轴上,由题意得P(0,4),B(10,0).
222设圆的方程为x+(y-b)=r,因为点P(0,4)和B(10,0)在圆上,
222b10.5,0(4b)r,所以2解得 2222r14.5,10(0b)r.
所以这个圆的方程是x+(y+10.5)=14.5.
222设点P2(-2,y0),由题意y0>0,代入圆方程得(-2)+(y0+10.5)=14.5,
解得y0=.52-10.5≈14.36-10.5=3.86(m).
答:支柱A2P2的长度约为3.86 m.
例2 求与圆x+y-2x=0外切,且与直线x+3y=0相切于点(3,-3)的圆的方程. 2222222
活动:学生审题,注意题目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本节知识和初中学过的几何知识解题.首先利用配方法,把已知圆的方程写成标准方程,再利用两圆外切及直线与圆相切建立方程组,求出参数,得到所求的圆的方程.
22222解: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a)+(y-b)=r.圆x+y-2x=0的圆心为(1,0),半径为1.因为两圆外
切,所以圆心距等于两圆半径之和,即
① (a1)2(b0)2=r+1,
高中必修二圆的标准方程教案篇十:高中数学 4.1.1圆的标准方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4.1.1 圆的标准方程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圆的标准方程》,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4.1.1. 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学法、说教法、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认识和理解。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标准方程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与直线方程之后,安排的一节继续深入学习的内容,进一步运用坐标法解决二次曲线问题,为后面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大纲明确提出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高考它多数作为容易题出现,或在解答题中作为中间步骤出现。所以,本节课非常重要,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
根据高一教材结构和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过程;
(2)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
(3)会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初步形成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能力;
(2)加强对待定系数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态度;
(2) 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美、抽象美,体会圆的标准方程形成过程的严谨美.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 ①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求圆的方程;
解决方法:我将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两个例题,通过例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熟悉圆的标准方程的用途和用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1、学生特点 本节课将在华侨中学高一一个平行班讲授,该班学生基础知识较好,接受能力强,求知欲强,这为本节课圆的标准方程的探索提供了情感保障。
2、知识能力基础
学生在上一章已经学习了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对方程有了初步了解,能接受用坐标、方程知识来
刻画直线、圆等图形,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圆基于初中的知识,又是初中知识的加深,这为探究圆的标准方程提供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二)学法指导
本节课的知识点相对较简单,因此在学法上,我强调学生主体意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在教师的带领下,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逐步解决问题。数学学习必须注重概念、原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突出数学本质。
三、说教法
教法分析:
[理论依据]新课标基本理论:
1.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理论
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模式:
探究式,启发引导,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方法以及研究问题方法的渗透,以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教师总是站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体验探索的乐趣。这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数学之美
教师活动1:首先通过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
【教学设想】通过实际例子引入新课,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展示说明圆在现实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
教师活动2:“圆”字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意义, 圆满, 团圆寄托的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设想】:圆不仅有形之美,和蕴含的文化之美,更有数之美。从数的角度欣赏圆的美,引出圆的标准方程。(点明课题,板书标题,并提出问题)
(二)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顾确定直线的要素,并提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何确定一个圆呢? 学生活动:回顾确定直线的要素——两点(或者一点和斜率)确定一条直线的基础上,
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圆心位置与半径大小。
教师活动:类比通过两点坐标或直线斜率,可用一个二元一次方程,能否通过类比得到圆的标准方程?
学生活动:由直线方程类比得到从圆心(点)的坐标及半径大小入手探究圆的标准方程。
教师活动: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圆心(点)A的位置用坐标 (a,b) 表示,半径为r,圆上任意点M(x, y)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活动:点M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
【教学设想】温故知新、构建知识发生的基础,不仅巩固检测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为本节课从两点间距离出发,讨论圆的标准方程埋下了伏笔。
x
确定圆的基本条件为圆心和半径,设圆的圆心坐标为A(a,b),半径为r。(其中a、b、r都是常数,r>0)设M(x,y)为这个圆上任意一点,那么点M满足的条件是(引导学生自己列出)P={M||MA|=r},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让学生写出点M
r
化简可得:(xa)2(yb)2r2 (1)
【教学设想】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知识(两点间距离公式)解决未知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这个式子具有代表性,任一个圆上的点的坐标都可以表示成这种形式。其次再来考虑第二个条件,满足这个方程的(x,y)是否一定在这个圆上呢?
只要(x,y)满足这个方程,则(x,y)到(a,b)的距离就等于r,则这个点就一定在该圆上。通过以上两点的考证,得出了圆的方程:圆心在(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222(xa)(yb)r
这种形式的圆的方程我们称之为圆的标准方程。
强调方程形式特点:
(1)类似于三角形勾股定理(可避免学生将r2写成r);
(2)有两个变量x,y,形式都是与某个实数差的平方;
(3)含有a,b,r三个参数;
特别:当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时,圆的标准方程为:x2y2r2
【教学设想】学生在写圆心坐标和半径时容易出错,原因在于他们并没有真正发现圆的标准方程的特点。所以,在圆的标准方程给出后让学生寻找方程的特点。
(三)例题讲解
讲解例题时,我力争做到讲明怎样解,更要讲明为什么这样解,还及时对解题方法、规律进行概括总结,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1 写出圆心为(2,-3),半径长等于5的圆的方程,并判断点M1(5,7),M2(5,1)是否在这个
圆上.
分析:已知圆心坐标、半径长度,便可运用所学知识直接求出圆的标准方程,学生不难判断点是否在圆上。这里体现了坐标法的思想,
根据给出的圆心坐标以及半径写出圆的方程——从几何到代数;
根据坐标是否满足方程,来认识所对应的几何对象之间的关系——从代数到几何。
【教学设想】 借助学生对于刚学习的知识所拥有的探求心理,让他们学习求圆的标准方程。
例2 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A(5,1), B(7,-3),C(2, -8),求它的外接圆的方程. 分析: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三角形有唯一的外接圆。求它的标准方程需要求出圆心坐标(a,b)和半径 r 。
222(xa)(yb)r思路一:引导学生通过设圆的标准方程为,含有三个参数,因此必须具备三
个独立条件才能确定一个圆,学生有了直线方程的背景,不难由点A、B、C 在圆上,满足圆的方程,可列出三个方程,确定a、b、r。教师板书教学过程,并强调书写规范性。
【教学设想】让学生初步体验用“待定系数法”求曲线方程这一数学方法的使用过程,突出本节课重点。
思路二:数形结合法
通过师生一起画出三角形,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做出其外接圆,寻找圆心与半径。利用图像性质,两条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就是圆心位置,联立方程组,得到圆心坐标,圆心到三角形任一顶点的距离就是半径,从而确定圆的方程.
【教学设想】目的是使“数形结合”思想的教学落到实处,同时培养学生的画图技能,增强教学效果。 例题小结(求圆的标准方程的两种常见做法):
一是待定系数法,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a、b、r的方程组,解方程组得到a、b、r的值,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二是数形结合法,根据确定圆的要素,以及题设条件,分别求出圆心坐标和半径大小,然后再写出圆的标准方程。
【教学设想】突破本节内容难点,让学生掌握待定系数法,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四)巩固练习
课本P124 1、2、3题
【教学设想】检测上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水平是否达到了课前的设计要求,随堂测试会很好地将问题展现出来,同时也为下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手段的实施,提供一个理性的数据支撑。
(五)课堂小结
提出问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两个公式?
(2)学会了运用方程去处理什么类型的问题?
(3)你能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么?
【教学设想】通过学生自己小结来理清整个知识脉络,强化重点。回顾本节内容加强学生对本节内容知识体系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节所学内容,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六)布置作业
巩固型作业(必做题)
课本P124 习题4.1 2、3题
思维拓展型作业(选做题)
1、求出方程 (xa)2(yb)2a2的圆心和半径。
22xy6x8y200的圆心和半径。 2、能否找出
【教学设想】 作业是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分层设计,巩固型作业是在课堂例题的延伸,巩固所学公式,并灵活运用;思维拓展型作业的目的是作为对本节内容的巩固和延伸,让学生体会知识的起点和终点都蕴含着问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在知识的拓展中再次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另外它为下节课研究圆的一般方程作了准备工作。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圆的标准方程的掌握还是达到目标的,对于待定系数法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另外对于含字母的标准方程,描述它的圆心和半径时还有一部分同学忘记半径为正数的特点,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再次强调。
整个教学过程都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思路的平台,营造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环境,把鼓励带进课堂,把方法带进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良好。
上一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历史20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