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篇一: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知识与技能
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会动手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
在活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手操作,让学生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重点 氧气制取的操作方法。
难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仪器: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这节课我们来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二、推进新课
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要求组内同学自行设计、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出装置的使用范围。
1.选择装置
展示各组设计的装置,组间互相评判其优缺点。
由上述探讨,归纳出制取氧气的可行性装置(如下图):
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
图二:适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提问]现在我们能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吗? [回答]不能,还需要确定收集装置。
讨论后,确定两种收集方法及装置。
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图三);
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图四)。
1
2.指导学生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探究。
师:确定了收集装置后,下面我们重点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演示][实验2-7]
[思考](1)在图2-15和2-17所示的装置中,都有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的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的收集装置?
(3)实验步骤是怎样的?
(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
(6)实验最后应该怎样操作?最后两步能颠倒吗?为什么?
让学生阅读教材“活动与探索内容”,并总结如下:
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气体发生装置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2.装药品。
3.固定仪器,试管口要塞棉花。组装顺序:先下后上,从左到右。
4.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6.①如果用排水法收集,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②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验满。
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总结]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操作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讨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回答]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药品中的水分或反应中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氧气流带着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试管炸裂。 (强调: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刚开始冒出的气泡是空气,如果这时候就进行收集,会导致收集到的氧气不纯,所以要等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收集)
3.氧气的性质
师:下面我们进行“氧气的性质”的实验,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6页上的内容,并按课本
2
上的步骤完成实验,然后完成问题与交流。
第2课时 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
一、选择装置
二、操作过程 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
收集方法:①排水法②向上排空气法
本课题的活动与探究,实际上是由学生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由于制取氧气的实验技能要求比较高,注意事项多,仍有必要在实验前向学生充分交代清楚。某些操作,例如,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有必要让学生事先练习,以免实验时慌乱,导致较多的氧气在空气中逸散而损失。在由两个学生组成的实验小组中,可让一个学生用一根导管缓慢而连续地吹气以代替气体发生器,另一个学生做排水法收集气体的练习,要求达到能连续地收满2~3瓶气体。然后两人交换练习,直到都能较熟练地操作为止。对于铁架台、铁夹、铁圈等,学生也是第一次亲自操作,因此应让他们做几次操作练
3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篇二: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学习目标】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重点难点】
1.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学习内容一 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45~4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制取气体的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有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时,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当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小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时,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当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时,可以用排水集气法。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的底部;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的末端伸到集气瓶口内一小部分即可。 【交流讨论】
1.课本第45页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气体的发生装置有几种类型? 【温馨点拨】
1.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
2.固固加热型装置,固液不需加热型装置,这两类发生装置较常见。 【名师归纳】
要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必须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 【反馈练习】
1.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双氧水是液体,二氧化锰是固体,反应条件不需加热,发生装置选用固液不需加热型;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用固固加热型。
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其中收集氧气时可选用(C)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①④
3.实验室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装置,某同学准备利用这些仪器装置及相关试剂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B
)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需要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用Ⅱ作发生装置 C.要选用Ⅳ收集氧气
D.用Ⅴ收集氧气时,应从导管a通入氧气 学习内容二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45-46页的内容,完成下表。
【讨论交流】
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加入高锰酸钾的试管中为何安放一小团棉花? 3.收集时为何要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 【温馨点拨】
1.用手紧握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2.以防固体高锰酸钾粉末冲入导管,导致阻塞。 3.开始出来的是空气,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 【名师归纳】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药品 ③固定装置 ④在两个集气瓶中盛满水 ⑤加热 ⑥收集氧气 ⑦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停止加热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七步:茶庄定点收利息(查装定点收离熄)
十步:茶房禁鼓捣(查放紧固倒),夜深取衣洗(热伸取移熄)。 3.排水法收集气体
满水无泡倒立水中,放空充气撤管撤灯。 【反馈练习】
1.右图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图,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分析错误的是(C) A.气密性检查:用手握紧试管,观察到水中导气管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 B.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试管壁上的水流入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C.加热:直接用酒精灯的火焰对准药品所在位置加热 D.停止加热: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B)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②④⑥①③⑤。
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收集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把导管移出水面 ④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⑤熄灭酒精灯 ⑥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
4.指出下列装置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试管的底部用内焰加热,改为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2)试管口朝上,改为试管口朝下;
(3)导管伸入试管内过长,改为刚露出橡皮塞即可;
(4)导管没有伸入集气瓶的底部,改为把导管的末端伸入集气瓶底; (5)试管口没有放棉花,改为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学习内容三 氧气的性质 【学习指导】
阅读课本第46页的相关内容,并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交流讨论】
在进行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为何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并使燃着的木炭和铁丝保持在集气瓶中央? 【温馨点拨】
以免物质燃烧时将瓶内氧气赶出,导致物质燃烧不充分,现象不明显;木炭和铁丝保持在集气瓶中央是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 【名师归纳】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点燃
碳+氧气――→二氧化碳
(C) (CO2)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点燃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Fe) (Fe3O4)
提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瓶底预先应装少量水或细沙。 【反馈练习】
1.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D)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氧气用于炼钢,目的之一是除去生铁中多余的碳和其他杂质 B.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氧气瓶中,木条复燃 C.实验室可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D.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氧化铁
3.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生物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4.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装置验证氧气的性质实验中,集气瓶底部预先装入少量水,各自作用是什么?
甲中防止铁丝燃烧时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下来使集气瓶破裂; 乙中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篇三: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课题3 制取氧气(两课时)
从容说课
本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及分解反应。[实验2�5]、[实验2�6]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同时介绍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然后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另一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通过对比化合反应提出了分解反应的概念。在这部分教学中,要使学生知道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同时了解几个重要的概念。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氧气并实验氧气的性质。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明白了制取气体时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连接装置、如何制取气体,以及如何验证气体并检验气体的性质。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材还特意介绍丁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所以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而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3.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沦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
(1)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沦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山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1)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
2.学生用具:(1)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2)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实验2�5]、[实验2�6]、分解反应。
第二课时:活动与探究。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如何鉴别三瓶无色气体:空气、氧气、氮气?
3.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重要用途?
[学生回答]
1.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集气瓶中是氧气。
2. 把燃烧的木知分别伸入3个集气瓶中,若木知燃无什么变化则是空气;若木知燃烧更旺盛则是气气;若木条熄灭则是氮气。
3.氧气的重要用途体现在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两个方面。如:登山、潜水、医疗、宇航等。
[引入新课]既然氧气具有如此重要的用途,那么你一定很想知道氧气足如何制得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制取。
[板书]课题3 制取氧气
[介绍]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首先我们学习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
[板书]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实验](实验2�5,可由投影仪打出实验内容)
1.在试管中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不作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2.微微加热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3.在另一支试管小加入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实验时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进行思考。
1.不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说明没行氧气放出。
2.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过氧化氢溶液受热时能产生氧气。
3.不加热,但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在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
[学生举手提问]
[问题]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反应口,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如果是,为什么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同样也能产生氧气?
[老师]这个问题问得真及时,这也正是我想问大家的,二氧化锰到底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呢?
[提问]什么叫反应物?
[回答]参加反应的物质。
[提问]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是不是某一种反应物可以有也可以无呢?
[回答]不,必须有。
[总结]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发生的时候。反应物必须存在。而在用过氧化氧溶液制取氧气这个实验中,有二氧化锰不加热即可产生氧气,没有二氧化锰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也能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不是一种必须有的物质,它也就不是一种反应物。
[学生举手提问]
[问题]二氧化锰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老师]为了问答大家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讨,人家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
[实验2�6]待实验2�5,3的试管中没有气泡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本已不产生气泡的试管,重新加入氧化氢溶液不进行加热,仍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说明产生的气体还是氧气。
[说明)此实验可以重复多次进行。
[提问]这种现象说什么?
[回答]说明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气锰可以重复使用。
[讲解]既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那么它的质量有没有改变呢?
科学家们经过料确的实验,得出了“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质量未变”的结论。
[设问]他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学生看书回答]在实验前用精密的天平称量二氧化锰的质量,实验后把二氧化锰洗净、干燥,再称量,比较反应前后二氧化锰质量,发现没有变化。
[设问]既然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化,那么它在这里到底起一个什么作用呢?谈谈你的看法。
[回答]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时,过氧化氢溶液需要加热才能产生氧气,而加入二氧化锰后,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氧气,可见二氧化锰起了一个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二氧化锰这种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而把能起催化作用的物质叫该反应的催化剂。如二氧化锰就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讲解并板书]
1.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问题]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中,二氧化锰这种催化剂起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是不是所有化学反应的速率都需要加快?所有的催化剂都起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呢?
[学生议论]
[代表回答]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速率都需要加快,如钢铁的生锈,食物的变质,我们就希望它发生得越慢越好。
[设问]是不是催化剂就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呢?它能不能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
[学生疑惑]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篇四: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制取氧气
课题3《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
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4)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 :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用品:
试管、药匙、试管、酒精灯、铁架台、水槽、集气瓶、火柴、小木条;5%过氧化氢溶液、氯酸钾、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
教学方法:
本节课题是学生深入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并且要进行一些综合的实验操作。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亲身体验相结合,基本操作与具体实验相结合,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相关的结论。对此,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法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用演示法来提醒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而学生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实验探究、总结归纳,最后通过发言提问的方式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用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1、过氧化氢→ 水+氧气 2、氯酸钾 → 氯化钾+氧气
3、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二、化学反应
分解反应:一变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篇五: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教案 《氧气的制取》
课题三 氧气的制取
【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分解反应的概念。 3.了解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重点:
1.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 催化剂、分解反应的概念。 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实验准备】:
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水、氯酸钾
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药匙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附课件2.3/2.3.2)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顾旧识: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导入: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
2.讲授新课
1.自然界氧气的获得:主要是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 + 水
光照叶绿素
葡萄糖 + 氧气
2.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1)具体过程
空气
除去二氧化碳
干燥
降温
氮气
升温-183℃
加压
液态氧氧气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演示】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讨论: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
实验: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催化剂、催化作用
结论: 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两不变)
一变: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或减慢) 两不变:本身的质量不变、化学性质不变。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思考讨论:
(1)催化剂在反应中一定是加快反应速率。 (2)过氧化氢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3)二氧化锰在任何反应中都是催化剂。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KMnO+ MnO+ O↑ KMnO4——→24223.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氯酸钾 KClO3
加热
加热
氯化钾+氧气
KCl + O2 ↑
讨论:三种实验室制法哪一种最好?
【讲述】实验室制取氧气物质选择的原则和特点:原料经济;反应速度适中,操作简单;安全;产品无污染。所以用过氧化氢:不加热,操作简单、节能、环保。
讨论:以上三个反应有何特点?
回答:都是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三、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学生可以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与表示,自己总结分解反应的特点与表示。 2.特点:一变多。 3.表示:AB → A + B 小结: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了解了催化剂的概念,学习了一种新的化学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B、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不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过氧化氢溶液不会放出氧气
D、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可以增加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氧气的质量 2.下列关于催化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只能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B、二氧化锰只能用作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度
D、加入催化剂,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的温度降低并且放出氧气的速度增大 3.生活在密闭狭小的特殊环境(如潜艇、太空舱)里,O2会越来越少,CO2越来越多,因此将CO2转化为O2,不仅有科学意义也要重要的实用价值。据科学文献报道,NiFe2O4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促进CO2的分解又可重复使用。NiFe2O4在此反应中是( )
A、粘合剂 B、致冷剂 C、催化剂 D、防腐剂 4.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酒精+
氧气C、乙炔+
氧气
二氧化碳+水 B、红磷+氧气二氧化碳+水 D、氧化汞
五氧化二磷 汞+氧气
5.下列反应中,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B、加热高锰酸钾 C、点燃蜡烛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铁丝燃烧 作业:
1.课本P42页习题1、2。 板书设计:
一、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H2O2
+氧气
2O +O2↑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KMnO+ MnO+ O↑ KMnO4——→2422
3.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氯酸钾
加热
氯化钾+氧气
KCl + O2 ↑
KClO3
加热
二、催化剂、催化作用
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
2.催化剂的特点:一变两不变。
3.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三、分解反应
1.概念: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特点:一变多。 3.表示:AB → A + B 教后记:
第二课时:(附课件2.3/2.3.2)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顾旧识:1.实验室制取氧气有哪些反应? 2.催化剂与分解反应的概念。
本节课继续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2.讲授新课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教师边操作边讲解)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2H2O2
(2)装置:见课件。 (3)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关闭止水夹,(打开活塞)向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加入水,漏斗内形成一段水柱且高度维持不变,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②装药品。(先固后液,液体由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加入。) ③收集: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与水)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④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若复燃,证明是氧气。 ⑤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复燃,证明已满。
+氧气 2O +O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篇六: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教案__《制取氧气》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导学案
一、
教学设计思路:
“制取氧气”课题是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实验,本课题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变演示实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我们在教学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良好的基础。 1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2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3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4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5 黄江中学对面(教育路永安街13A)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篇七:九年级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三化学《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教材所在页:第37----43页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一、
课题分析:
本课题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实验2-5】、【实验2-6】、【实验2-7】及学习另一种主要的化学反应———分解反应;另一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制取并实验氧气的性质。 二、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的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
1. 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等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 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教育理念:
1、自主性 现代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突出表现在学生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向,积极主动地学习、尝试,谋求自身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并对自己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使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及教师的导学性,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素材、引发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富于想象、着眼于学生成长内在动机的唤醒,进而激发自主性学习。
2、探究性 现代学习方式探究性主要是让学生经历一些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过
程,从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想、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教学中一定要抓住“探究”这一核心,并视为教学的生命线。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得到自主发展。在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素材转化为探究内容,创设生动、真实、多样情境,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究乐趣。 五、 六、 七、
教育方式:采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和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催化剂的概念、作用和实验装置。
1
用心 爱心 专心
八、 教学思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综合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变演示实
验为随堂探究实验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拟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运用新知识。 九、 十、
课时设计:二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用心 爱心 专心 2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用心 爱心 专心 4
十一、 课后反思
1、这节课可说是上得非常活跃。因为事先预习的比较充分,不同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回
答问题。
2、本堂课虽然是在教室上的,但也因此整体纪律很好,学生一开始就融入到问题的讨论中了。
3、本堂课中的学生动手实验基本上做到人人参与,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尽管实验过程中有些问题,但是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4、本堂课内容一般,由于学生实验时间过长问题,有些讨论的地方并没有预设的深入。
用心 爱心 专心
5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篇八: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教案
1
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篇九:化学:人教版九年级 23制取氧气教案1
课题3 制 取 氧 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操作,学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动手制取氧气; (3)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安排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部分,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质——空气开始,介绍空气的成分及用途。然后引出氧气,学习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再来学习氧气的制取。内容由浅人深,过渡自然,学生很容易接受。
本课题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同时介绍了催化剂。这部分内容更侧重于过程,让学生学习用比较的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探究、推断,从而作出判断。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由学生来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让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必须具备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
学习氧气的制取(原料选择、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气体收集、操作步骤及其有关注意事项),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 【 教学策略分析】
学生对于气体的制取尚属首次接触,为此,如何来选择药品、如何来确定装置根本无从着手。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氧气知识的一定积累,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在进行本课题的教学时,要善于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等方法来确定药品的选择以及仪器装置的配备,加深学生对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并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加以巩固。难
点的突破应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判断,使学生的认知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和催化作用。 【 教学准备】
1、教材中[实验2—5]、[实验2—6]以及“活动与探究”的实验仪器; 2、教学过程所需的投影片; 3、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 【课时建议】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课题3 氧 气 制 取
(第一课时)
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 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水+氧气
(2) 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变
化。
2. 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 分解反应:一变多。
【教后小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授课时间:2010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篇十:人教版 9年级 化学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1
实验活动1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教
案
9年级化学
2014 年9月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二、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难点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四、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五、教具准备
(1)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
2.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回答]1.实验室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2.可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瓶气体中,若木条能够复燃,证明此瓶气体是氧气。
[提问]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
[学生思考]
[挂图]展示P45图2—17
[学生看图并进行如下讨论]
1.在图2—17,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讨论]„„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知道了氧气的制取以及它的性质,接下来我们亲自动手制取氧气并验证它的性质。
[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思考:为什么?)
8、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下面大家开始动手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到我刚才强调的几个事项,同时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注意观察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总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学生活动)
(实验完毕,选择学生代表陈述实验的现象)
[陈述]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行灰水变浑浊。
[回答]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继续陈述]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教师]接下来把这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出来。
[可让学生板演]
[板演如下]
1.碳+氧气二氧化碳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过渡]实验前,我提出了几个思考题(见实验注意事项1、5、6、7、8中的问题),接下来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答案]
1、加热法,气压发
2.导管口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试管中和导管中排出来的空气,如果这时候就进行收集,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应等均匀、连续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下一篇:我怎么想就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