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商 西周的兴亡反思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夏 商 西周的兴亡反思篇一:《夏商西周的兴亡》的教学反思

《夏商西周的兴亡》的教学反思

通过对七年级《夏商西周的兴亡》这节课的讲授,使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弊病,也使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为我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有很大的帮助,希望这节课成为我以后不断改进,不断成长的起点,自认为本节课上的很失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考虑问题不够周全,对教学班的课程进度未能及时的了解,对前节课的知识未做补充,就直接引课,造成了学生的冷场和茫然局面,创设情境教学法失败了,应该有的效果未能体现出来。

2、 教学过程设计上,以我校的自然分材教学理念为基础,主体进行设计,由于本人对这一理念的理解有欠缺,所以设计了四个自学提示,以问题为导向,主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来完成本课的学习,但事与愿违,自己的设计和学生的学习不在一个调上,致使课堂教学形式单一,设置的问题学生都在书中能够找到,所以学生没有新鲜感,问题反而成为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3、 从这节课上,我充分体会到了自己不敢放手发动学生自主探究的这一毛病,这也不是一两次了,怕放去收不回了,这也是自己的不自信造成的,老认为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够,所以,就不敢放手。还有一个原因是:老认为学生不懂就要讲,大包大揽的包办了学生该做的事,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了。

4、 未能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因为自己讲的过多(都是学生容易懂的),浪费了时间,若能做到学生会的不讲,我的教学就是很大的进步。

综上所述,我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只有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的使自己教学更有进步。

牛玉琴

2013.9

夏 商 西周的兴亡反思篇二:《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后反思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后反思

回忆《夏商西周的兴亡》的教学,我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反思,反思如下:

一、教材地位: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原始社会,下启奴隶社会。主要介绍了夏、商、西周的兴亡交替过程及西周的分封制。重点是理清朝代更替线索,难点是分封制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的制定:

本课学习目标分为:

(1)知识目标:记住夏朝的建立和西周分封制;

(2)过程与方法:概述夏、商、西周的兴亡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商汤攻夏和武王伐纣获胜的原因,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通过设问“禹建立夏朝标志着什么?”试图通过此题,即复习旧知,又使学生学会简单归纳知识;再由夏朝建立的标志引出奴隶社会四阶段,由此导入新课。

2、结合教师列出目标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大事、暴君、灭亡时间,短暂巩固后让学生进行概述,出示动脑筋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3、分析课题中的“兴亡”引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找出“兴”的表现和“亡”的原因,突出关键词“记住、概述、知道”。

4、指导分析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进而分析这几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暴政必然灭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和谐社会是我们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四、几点不足

1、准备仓促,对教材挖掘不够深刻。

2、和学生互动场景较少,分析问题引导不够,且分析不透彻。

3、在讲分封制的时候,稍微有点乱。没有按预案进行教授。

夏 商 西周的兴亡反思篇三:《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后反思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后反思

青铜峡市回民中学:闫军

本周二我进行了本学期的组内公开课,执教内容是初一的《夏商

西周的兴亡》,这次我们组内开展的是“同课异构”,所以组内老师都讲这一课,我第一个参加讲课,所以对我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现结合教学设计思路和实际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一、教材地位: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原始社会,下启奴隶社会。主要介绍了夏、商、西周的兴亡交替过程及西周的分封制。重点是理清朝代更替线索,难点是分封制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的制定:

本课学习目标分为(1)知识目标:记住夏朝的建立和西周分封制;

(2)过程与方法:概述夏、商、西周的兴亡过程;(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商汤攻夏和武王伐纣获胜的原因,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教学流程:

1、复习旧知,通过设问“禹建立夏朝标志着什么?”试图通过此题,即复习旧知,又使学生学会简单归纳知识;再由夏朝建立的标志引出奴隶社会四阶段,由此导入新课。

2、结合教师列出目标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每个朝代的建立

时间、建立者、都城、大事、暴君、灭亡时间,短暂巩固后让学生进行概述,出示动脑筋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3、分析课题中的“兴亡”引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找出“兴”的表现和“亡”的原因,突出关键词“记住、概述、知道”。

4、指导分析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进而分析这几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最后得出结论:暴政必然灭亡,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和谐社会是我们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

四、几点不足

1、准备仓促,对教材挖掘不够深刻。

2、和学生互动场景较少,分析问题引导不够,且分析不透彻。

3、在讲分封制的时候,稍微有点乱。没有按预案进行教授。

五、反思

上一堂满意的课不容易。

夏 商 西周的兴亡反思篇四:王莹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冉店中学 王 莹

教案背景

面向对象:七年级学生

学科:历史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通读全文,大概了解全文内容。

(2)搜集相关成语故事、图片等资料。

(3)制表:a、夏 商西周大事年表;b、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及暴君。

(4)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

2、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课件、挂图等。

教材分析

本课在中国古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原始社会,下启奴隶社会。主要介绍了夏、商、西周的兴亡交替过程及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要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

展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初一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主,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认识到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西周的分封制以学难点及奴隶制的进步性与残酷性。

三、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通读全文,大概了解全文内容。

(2)搜集相关成语故事、图片等资料。

(3)制表:a、夏 商西周大事年表;b、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及暴君。

(4)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选出小组长,负责本组学习活动

2、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课件、挂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我国神话传说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夫妻俩人因为感情不和,嫦娥偷吃了丈夫从 西王母那里求来的长生不死药,奔向了月宫。据说嫦娥和后羿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那么夏朝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又是哪两个朝代?下面你将学到这些内容。

(二)教学过程:

1、多媒体展示——学习板块一:“家天下”的形成——夏的建立。

教师:展示问题:谁来说说夏朝的建立?

学生:分组讨论,班上交流。

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并小结。

教师:展示问题:夏朝是怎样统治人民的?国家机器指的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后,教师小结。 教师:讲解夏朝最后一个君王桀的统治。多媒体展示

2、多媒体展示——学习板块二:商朝的建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然后复述商汤灭夏的时间及经过

教师:商朝建立后,国君商汤是怎么样统治天下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历史上对于商朝还有一个称呼,叫作殷朝,商朝为什么又叫作殷朝呢?它的由来是什么?商朝迁都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后,教师小结。

教师:讲解商朝最后一个君王纣的残暴统治 ,多媒体展示如:施行炮烙之刑。

教师:讲解周文王关心百姓、爱惜人才的情况。引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3、多媒体展示武王伐纣路线图及牧野之战图,引出学习板块三——西周的建立。

教师:展示问题:西周采取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对象和作用各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并小结。

教师:多媒体展示《西周等级示意图》

教师:展示问题:你能在西周等级示意图上标出每一层人的身份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多媒体展示答案并小结。

4、本课小结

大禹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始称殷,

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武王定都在镐京,分封制行天下固。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5、你会选吗?老师相信你一定会的。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A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B )

A.禹 B.启 C.桀 D.周武王

3).下列国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D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C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6、课后练习:

动脑筋:夏、商、西周三代的兴亡有什么相似之处? 暴政引起民愤,君王残暴,失去民心。

夏 商 西周的兴亡反思篇五: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课型:新授课 年级:七年级 时间: 2013年9月20日 设计人:王洪梅 单位:枣庄三十六中学

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

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二、课程标准

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了解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其次,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通过对夏、商、西周兴亡过程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 西周的分封制。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预习展示:

学生:《三字经》有关夏、商、周的文字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学生: 相关成语或典故:嫦娥奔月;肉林酒池;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烽火戏诸侯。

(说明:预习成果展示可以让学生提前写在教室两侧小黑板上)

教师:同学们预习的非常好,很用心。下面我们就一起穿越回到夏、商、西周,探寻那段遥远的历史。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国家更迭——夏、商、西周的建立

1.我国最早的国家——夏

教师: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是以什么事件作为标志的?

学生: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学生:禹在位时经历了从部落联盟长到夏国王的过渡阶段。

教师:为什么说夏不是部落联盟而是国家?

学生:夏朝建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和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机器。

学生:部落联盟是依靠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教师:夏朝国家机器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

教师:一个国家都有其统治范围,那么夏朝的统治范围又有多大呢? 学生:夏朝的统治中心区域,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教师:夏朝的第一个国王是谁?

学生:禹。

教师:谁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

学生:桀。

教师:夏桀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夏桀是有名的暴君。他为了自己寻欢作乐,不管人民死活,还恬不知耻地自以为太阳。

教师:大家想一想,老百姓会不会买夏桀的帐啊?

学生:不会。百姓对夏桀恨之入骨,宁愿和他同归于尽。桀的暴政是夏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于是黄河下游的商国,起兵攻夏,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2.商朝的统治

教师:商汤灭夏建国,时间是在什么时候?

学生:约公元前1600年。

教师:也就是说,夏朝灭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学生:约公元前1600年。

教师:请大家算一算,夏朝的统治持续了多长时间?

学生:约470年。

教师:商国为什么力量强大?

学生:商汤是位能干的君主;任用了有才能的伊尹。

教师:商朝前期,都城固定吗?

学生:不固定。

教师:为什么商朝前期不断迁都?

学生:政治动乱和水患。

教师: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什么时候才有改变?

学生: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学生: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盘庚迁殷后,商朝的政治稳定了。而且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教师:由于盘庚把国都迁到殷,所以后人又把商朝称为什么?

学生:殷朝或殷商。

教师:夏桀暴政导致夏朝灭亡,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到商朝末年,也出现了一个暴君,他是谁呢?

学生:纣,又称商纣或纣王。

教师:课本上列举了商纣的暴政。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商纣和夏桀的暴政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学生:修筑豪华的宫殿,追求奢侈享乐。

教师:那么商纣与夏桀比起来哪一个更残暴?

学生:商纣。

教师:从哪一点看出?

学生:创制“炮烙”等酷刑。

教师:商纣的暴政导致了什么结果?

学生:商朝的灭亡。

(说明: 把商纣与夏桀做对比,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使学生理解夏、商灭亡的共同原因:暴政。)

教师: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才。前面说到,商汤任用的贤才是谁? 学生:伊尹。

教师:那么周文王任用的贤才又是谁呢?

学生:姜尚,又称为姜子牙或姜太公。

教师:周文王为灭商打下了政治、经济、军事基础。但是周文王有没有看到灭商的那一天呢?

学生:没有。

教师:周文王死后,灭商的大任就落到了谁的肩上?

学生:周武王。

教师:此时,商朝的统治更加腐朽,灭商的时机已经成熟。

说明:通过强调伊尹和姜尚,使学生认识到商周都注重任用人才。

3.西周的建立

教师:武王伐纣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学生:公元前1046年。

教师:请大家注意武王伐纣的时间,它与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在表述上有什么不同?

学生:没有用“约”字。

教师: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确定的。

教师:武王伐纣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战斗,是什么?

学生:牧野之战。由于商纣的暴政不得民心,战争一开始,商军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朝灭亡。

教师:周武王灭商以后,建立周朝,都城镐,历史上称为西周。

(说明:通过表格归纳夏、商、西周的基本脉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助学上有设计这一表格,适合学生练习。教师注意难写字的指导,如:桀、殷、镐等。)

二、制度演变——从世袭制到分封制 1.夏朝的世袭制

教师:尧舜禹时,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那世袭制又是什么呢?

学生: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

教师: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在我国历史上沿袭了近四千年。在氏族公社后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出现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也被“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所替代。

展示:

原始社会,没有贫富分化,人人平等,共同劳动、消费的社会 —— “公天下” 指天下变私有,垄断权力的出现 ——“家天下”

(说明:明确夏朝确立的世袭制代替上古时代的禅让制,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

教师:为了巩固奴隶主政权,西周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

学生:分封制。

教师:什么是分封制?

学生: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向天子纳贡、随从作战、定期朝见的义务。

教师: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诸侯是天子的臣属,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展示: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

(说明:材料的补充,帮助学生理解分封制的影响。)

教师: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巩固奴隶主政权。

教师:实行分封制后结果如何?

学生: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展示:

夏 商 西周的兴亡反思篇六: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本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以上的要求,围绕夏朝的兴衰、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等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和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促成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 四课,主要包括夏朝的兴衰、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西周分封制三个子目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替,以及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进行分封的概况。本课是本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的开篇章,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处于该阶段的学生刚升上初中,对周围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求知欲强,形象思维活跃,对于直观的事物易于接受,但历史知识的积累比较缺乏,对一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力求做到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意识。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与探究能力的要求,我设计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从“禅让制”到“世袭制”的演变,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相关知识,归纳三朝兴亡的共同原因,了解西周分封制。

2、过程与方法:课前准备,课堂讨论质疑的方式学习本课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伟大进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重点难点】

在三维目标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设计本课的重难点为:

重点: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史实、分封制。因为夏朝的建立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我国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而分封制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

难点:分封制。因为分封制内容较抽象,难于理解,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还很缺乏。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为了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讲述法、图示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法:阅读教材法、读图学史法:直观传授历史知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自主预习,了解本课相关内容,明确三朝各自的建立者

及暴君;搜集本课相关成语及历史图片;各小组组长负

责分配给组员学习内容,共同完成本组的学习任务。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课件及史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多媒体展示能反映商朝末期武王伐纣故事的封神演义的图片及影视主题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史实,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情境直观感受,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自主学习:

1.多媒体展示——学习板块一:夏朝的兴衰

教师展示问题:

谁来说说夏朝是怎样建立的?夏朝是怎样统治人民的?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学生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2. 多媒体展示——学习板块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教师展示问题:

分别说出夏商西周的建立者并说说这三朝兴盛时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分别找出三代的亡国暴君并谈谈夏商西周最后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3. 多媒体展示——学习板块三: 西周的分封制

教师展示问题:

多媒体展示《西周初期形势图》和《夏商形势图》比较分析两图有什么变化?说说西周采取什么办法来巩固国家的统一?说说这一办法的具体措施及历史作用?

学生小组讨论并在班上交流。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答案。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围绕本课的重点内容设计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借助教师的点拨和启发更好的理解“分封制”这一概念,从而很好地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

三、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探究的问题,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展示探究的成果,教师做点拨和简要点评。

1、本课中你喜欢哪些历史人物,不喜欢哪些历史人物?说出你的理由。

2、请你比较一下武王伐纣和商汤灭夏有何相同点?

3、世袭制的产生和奴隶制国家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设计意图:这是三个能力题,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很多种,无论是哪一种,都要言之有据。通过本环节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四、 知识拓展:

“三代”的故事传说:

各小组派代表讲述商汤灭桀、“酒池”“肉林”、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作乐、烽火戏诸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教师做简要点评。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既是对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任务的很好检验,同时也实现了历史知识的拓展和迁移,并在讲述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课堂检测:

(见练习题) 设计意图:利用选择题和材料题两种题型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一个了解。虽然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是非感和其为权利而战的思想,但基础知识仍是需要掌握的,至少是应该有一个大体了解的。所以,选择题主要是基础知识的再现,材料题是一个知识拓展题。这部分采用抢答的方式,使学生有兴趣参与进来,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说说我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课知识点提纲。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脉络梳理,形成知识体系。

七、学习反思:

想想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反思这一环节,学生对学习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和方法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己学习过程中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并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八、作业布置:1.制作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包括年代、大事件、主要人物)

2.西周分封制对当时的社会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谈谈你看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因此我在结束了课堂教学活动后布置了以上的作业内容。

【板书设计】

夏:禹→世袭制

夏商西周的兴亡→ 商:汤奴隶制社会

西周:周武王→分封制

夏 商 西周的兴亡反思篇七:夏、商、西周的兴亡

《夏、商、西周的兴亡》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教师诵读《尚书》节选,引出新课

二、板书课题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三、教学过程

1、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A、夏朝的建立过程

B、世袭制与禅让制的区别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阅读课文,讨论、回答)

A、夏朝是如何进行统治的?

B、国家机器指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3、夏、商、西周的兴盛(学生归纳兴盛的原因)——重用人才。

接着老师启发,怎样理解人才的重要性(学生讨论)

4、夏、商、西周的灭亡。(学生归纳总结灭亡的原因)——君主的

残暴。

学生看课本的图片《夏桀把人当坐骑》、《炮烙之刑》。

5、西周分封制与继承法,运用对比,观察《西周初期形势图》与

《夏商形势图》有什么变化(学生小组讨论)

6、学生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A、西周采取分封制的原因、目的、内容各是什么?

B、分封制有什么意义与作用?

四、教师总结

五、课堂练习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那个?

2、夏、商、西周最终灭亡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夏 商 西周的兴亡反思篇八: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557

同步解析:七年级上册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知识梳理

都城:阳城 建立人:禹

地位: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禹死后,启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变成“公天下”

早期国家机器:夏朝建立后,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

订刑法,设置监狱。其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桀

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重用伊尹等贤人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因此商朝又称殷朝或殷商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纣(暴君),酷刑“炮烙” 西周强大的原因: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重用贤人姜尚等 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内容:土地和平民、奴隶 分封对象:周天子的亲属、功臣等 诸侯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这也是我国被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原因。夏朝的建 西周灭亡:西周后期,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 (1)夏朝的建立 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说明我国是世

立,要掌握以下几个规律性的问题:一是衡量历史进步的标准是: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二是早期国家建立的重要标志(暴力机构的产生)及其本质(奴隶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西周的分封制

分封制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时可补充必要的史料,通过史料来理解分封制的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在分析作用时,既看到它的积极一面,也应注意到它的消极一面,即随着血缘关系的日益疏远、随着周王室的衰落,“蕃屏周”的作用越来越小,越来越影响到国家统一与稳定,从而为后面有关郡县制的学习打下基础。

2.难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三代”是中国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文化的许多重要内容来源于“三代”,“三代”的许多故事千古传诵,如商汤灭桀、“酒池”“肉林”、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作乐、烽火戏诸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脍炙人口的故事,都出自“三代”的传说。因此,初中学生有必要知道“三代”更替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故事。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更替,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贤则昌,失贤则亡”的道理。为便于理清夏、商、西周朝代的更替,可以通过设计大事年表或表格的形式来进行学习。

三、学法指导

(1)读书写作学习法

为培养学生的史鉴意识和忧患意识,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两篇文章,结合“三代”的更替,加强学生对“三代”更替原因的理解,树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理解“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理,学会在挫折中积累自己的才干和阅历,牢记“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内容,自己动笔仿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2)理清历史线索:任何历史事物都会经历一个形成、发展、鼎盛、衰亡的过程。如奴隶社会的发展历程:产生于夏朝、发展于商朝、鼎盛于西周、衰亡于东周。

历史学习中,还可以用故事作为线索串联历史过程。除上述大禹治水、商汤灭桀、“酒

池”“肉林”、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作乐、烽火戏诸侯等,中间可以穿插伊尹与姜尚的故事,以故事会的形式来进行学习。

(3)历史验证:对于某件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普适性的结论,再用其他事件加以证明,看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严谨。本课“大禹治水”得到群众的支持,从而“禹传启,家天下”,建立夏朝。桀施暴政,“把人当坐骑”,并自诩为太阳,当时人民咒骂说:“时日(桀)曷丧?予及汝偕亡。”再次验证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历史结论。

(5)列表提炼:本课知识点较多,可以把要点提炼出来列表整理,帮助记忆。

夏、商、西周大事年表

(6)歌谣总结法:将本课主要内容编成歌谣或顺口溜,既提高兴趣又帮助记忆,也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本课内容可以编成如下歌谣:

大禹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奴隶制,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始称殷,

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 商周决战在牧野,纣死商亡西周立。

武王定都在镐京,分封制行天下固。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课后,学生自主搜集一些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和成语,进行分析和整理,然后,全班同学共同探究,交流心得,既丰富知识,又提高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较为系统地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学习本课叙述的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经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重点:夏朝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

难点:分封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讨论,让学生初步理解、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首先认识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阶级压迫、剥削的残酷性。其次,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教学流程】

问:我国的原始社会时间跨度?【距今约170万年到约公元前2070年】原始社会有什么特点?【①生产力极度低下;②生产资料公有】原始社会瓦解后,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第一个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我国的奴隶社会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约公元前2070年】到什么时候瓦解的?【公元前476年※没有用“约”字※】经历了多长时间?【约1600年】

(板书)一、我国最早的国家——夏

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

问: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是以什么事件作为标志的?【夏朝的建立】

在氏族公社后期随着阶级的出现,原始社会走到了尽头,阶级社会出现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也被“天下为家”的王位世袭制所替代。禹当部落联盟长的时候,已有特权。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在位时经历了从部落联盟长到夏国王的过渡阶段。 (板书)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问:什么是禅让制?【尧舜禹时,部落联盟首领由推选产生,这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那世袭制又是什么呢?【课本第20页注释①】“禹传子,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世袭制在我国历史上沿袭了将近四千年。

问:为什么说夏不是部落联盟而是国家?【夏朝建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和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国家机器。部落联盟是依靠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问:夏朝国家机器的作用是什么?【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和平民的工具】什么是平民?【第20页注释③】国家不是为整个社会成员服务的机构,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所以说,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一个国家都有其统治范围,那么夏朝的统治范围又有多大呢?【夏朝的统治中心区域,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板书)3、夏桀的暴政

问:夏朝的第一个国王是谁?【禹】问:谁是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桀】夏桀是一个怎样的人?【夏桀是有名的暴君】他为了自己寻欢作乐,不管人民死活,还恬不知耻地自以为太阳。大家想一想,老百姓会不会买夏桀的帐啊?【不会】百姓对夏桀恨之入骨,宁愿和他同归于尽。桀的暴政是夏朝灭亡的根本原因。于是黄河下游的商国,起兵攻夏,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

(板书)二、商汤灭夏和盘庚迁殷

1、商汤灭夏建国

问:商汤灭夏建国,时间是在什么时候?【约公元前1600年】也就是说,夏朝灭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约公元前1600年】请大家算一算,夏朝的统治持续了多长时间?【约470年】

问:商汤为什么能够灭夏建国呢?【客观条件:夏桀失去民心;主观条件:商国力量强大】所以说,一件事情要想成功,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缺一不可。问:商国为什么力量强大?【商汤是位能干的君主;任用了有才能的伊尹】

商朝前期,都城固定吗?【不固定】为什么商朝前期不断迁都?【政治动乱和水患】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什么时候才有改变?【商王盘庚迁都到殷】

(板书)2、盘庚迁殷

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想一想,商朝前期,政治稳定吗?

【不稳定】从哪一点可以看出?【多次迁都】盘庚迁殷后,商朝的政治稳定了吗?【稳定了】而且商朝的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由于盘庚把国都迁到殷,所以后人又把商朝称为什么?【殷朝或殷商】

夏桀暴政导致夏朝灭亡,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到商朝末年,也出现了一个暴君,他是谁呢?【纣,又称商纣或纣王】课本上列举了商纣的暴政。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商纣和夏桀的暴政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修筑豪华的宫殿,追求奢侈享乐】那么商纣与夏桀比起来哪一个更残暴?【商纣】从哪一点看出?【创制“炮烙”等酷刑※“炮”读音※】商纣的暴政导致了什么结果?【商朝的灭亡】

前面讲过,夏朝的灭亡,除了因为夏桀暴政失去民心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商国力量强大】那么商朝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呢?【①商纣暴政使社会矛盾空前尖锐;②周国的力量强大】

夏 商 西周的兴亡反思篇九:课题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课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姓 名:赵允强 单位:滕州育才中学 邮 箱:ljmzyq@163.com 课 型:新授 教 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

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要点

重点: 夏、商、西周发展交替的脉络 难点: 商汤伐桀和武王伐纣取胜的原因。 教学方法:三段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多媒体投放出上节课的知识提问,要求学生不看课本回答:

1、黄帝有哪些突出贡献? 2、夏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是谁? 3、什么是禅让制?

(针对回答出来的学生老师应该及时表扬,没回答出的学生要多鼓励)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导言:尧、舜、禹时期通过禅让制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相传,那么,到禹老

时会不会也通过禅让的方式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德才兼备的人呢?夏朝之后我国历史上又会出现哪些朝代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共同学习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板书) 三、学习目标

多媒体投放简化版的知识目标:

1、识记夏朝、商朝、西周兴亡的历史基础知识。 2、探究“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取胜的原因。 3、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作用。

(由一名学生起立阅读,全体同学认真听,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自主学习 时间:5分钟

任务:快速阅读课文,圈点勾划相关的基础知识点,并完成表格: 五、合作探究

5分钟之后,老师提问多名学生起立回答表格。在回答“西周”的空格中“暴君”和“亡

国之君”学生会找不到答案,要提示学生阅读第6课导入框小字找到亡国之君是周幽王。

课堂设问一:禹年老后,把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谁? 学生回答:他的儿子启

师叙:尧舜禹之间没有血缘关系,通过禅让传递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禹把位置却传给了启,难道启真的德才兼备吗? 学生回答:不是的

设问:这种传递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课堂设问二:什么是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

老师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学习2分钟,然后提多个小组的发言人各抒己见。

在学生代表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总结:世袭制就是古代皇帝把皇位传给儿子,儿子再传给下一代,子子孙孙传递。公天下简单地说就是天下为公,国家共管的意思。家天下就是指帝王把国家作为一家的私产,皇族凌驾于国家之上。 师过渡:夏朝建立了,他的疆域有多大呢?下面请同学们看地图:

夏朝区域

师叙:国家领土虽小,但却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由于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必然会招致一部分人的反对,那么,

课堂设问三:夏朝该怎样维护自己的统治呢? (启发学生先看课本,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回答:1、修筑了城堡宫殿2、建立政府机构,组建军队3、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老师总结:以上国家机构的建立为维护夏朝的稳固起到了作用,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得以镇压,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国家机构的建立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是奴隶主镇压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师问:那么在奴隶制国家中,谁是统治者?谁是被统治者?

学生回答:以夏天子为首的奴隶主是统治者,平民和奴隶属于被统治者。 课堂设问四:为什么说夏桀是一位暴君呢?

学生回答:建造许多豪华宫室,无休止的强迫百姓服劳役,建有酒池,醉生梦生,把人当坐骑。

(老师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

师导言:正是由于夏桀的昏庸暴政,最终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夏灭亡后,建立的是商朝,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商朝的疆域以及商朝是怎样建立的。

播放幻灯片动画,同时给学生讲解:商原是夏朝的附属国,在汤的治理下逐渐强大,汤又得到了名相伊尹的辅佐,具备了取代夏朝的实力,公元前1600年商汤开始了伐桀的战争,一举取得胜利。把都城定在了亳(bo 此刻要让学生比划亳的写法),亳离黄河很近,历史上黄河经常决堤,因此亳不是做都城的而理想之地,于是汤之后的历代商王多次迁都(动画展示迁都的地点)

,知道商王盘庚

把都城迁到了殷(yin此刻也要让他学生比划殷的写法)都城从此固定了下来,以后就没在迁过。于是人们就习惯上把商朝也称为殷朝或殷商。

师过渡:历史的发展往往会有很多的巧合,夏朝的末代君王是位暴君,商朝的末代君王纣也是位暴君,有一部电视剧就曾经演绎过这位商纣王。你知道是什么电视剧吗?哪位学生能给我们大家讲讲有关纣暴政的例子? 学生回答:《封神榜》

(学生热情洋溢,争先恐后的回答很多例子,课堂气氛很活跃。)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几个重点的例子:

1、修筑豪华宫殿园林2、施用炮烙酷刑3、修筑鹿台收集珍宝4、宠爱妲己陷害忠良

为强化学生对暴政的深刻体会,多媒体投放酷刑炮烙的照片,加以描述。

师过渡:真是由于商纣的暴政,结果导致了和夏朝一样的亡国。商灭亡后,建立的是周朝,史称西周。下面我们共同看一下西周取代商朝的过程。

夏 商 西周的兴亡反思篇十: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

夏、商、西周的兴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世袭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战”等历史概念。

2.掌握夏启、夏桀、商汤、盘庚、商纣、周文王、周武王等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实和西周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行的分封制的简况,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叙述的夏朝奴隶制国家的建立和汤灭夏建商、武王伐纣建立西周的经过,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通过学习课本中提供的“周初形势图”,培养学生查阅历史地图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性;又要认识到奴隶主阶级对奴隶的压迫、剥削的残酷性。

2.通过本课学习,认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教学重点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教学难点

分封制。

●教学方法

1.讲解法。对于一些线索型的内容,如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鼎盛、衰亡过程,西周的分封制等。

2.讲述法。对于一些能增强学生对历史课兴趣的内容,如“桀把人当坐骑”“牧野之战”“周文王访贤遇文王”等。

3.图示法。对一些仅凭讲述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如夏朝的疆域等,需要用图来说话。

4.比较法。通过把夏、商、西周三幅疆域图挂在一起比较,加深对各自范围的印象。

5.课堂讨论法。比如,商纣王的作恶多端到底有多大的可信度?这类问题不需要做出结论,但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学习方法。

●教具准备

1.自制《夏朝统治区域示意图》。

2.投影仪/电脑/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在《搜神记》里,有一个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它是这样记载的:

[投影显示]“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将住,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恐毋惊,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其意思是: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使人长生不老的药,他的妻子嫦娥偷吃了这种药奔向月宫。将去之前,嫦娥请有黄用蓍草给她占卜。有黄占卜后说:“大吉大利。你独自轻轻地往西边去吧。如果遇到天色灰暗,你不要惊慌,不要害怕,以后会美好起来的。”于是,嫦娥就飞进了月宫,这就成为月宫里的蟾蜍。

[教师讲解]同学们,《搜神记》提到的嫦娥和后羿据说都是夏朝时的著名人物。那么,夏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经历了多少年?夏朝以后紧接着哪两个朝代?当我们学习完本课之后,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首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

[投影显示]

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教师讲解]云母屏风指的是用云母石制作的屏风。深是暗的意思。长河指银河。这首诗写的是嫦娥盗不死药上天但又不耐天上寂寞生活的心情,借以抒发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某种感受。那么,诗中提到的嫦娥是什么人?她从哪里盗来的不死药?有人说,她是夏朝人,那夏朝又是怎么回事?与它相关联的朝代有哪些?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我们上课之前,先来看一组投影,题目叫《中国历史朝代歌》。

[投影显示]

(一)

唐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体。

(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教师讲解]我们所看到的两首朝代歌里,显示的第一个朝代都是夏朝(因为尧、舜、禹都是传说中人物),那么夏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它有哪些特点?在它后面建立起来的是哪两个朝代,我们应从中了解什么?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将要学到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四]

同学们,在国家“九五”计划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里面,有一个项目叫“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个项目已取得重大成果,并有一本《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成果报告》问世。

那么,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呢?简而言之,即把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每朝每代帝王的年代断清楚。那么,夏商周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什么地位,怎么样才能了解到每个朝代的历史,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有收获的。

[板书]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教师讲述]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尧舜禹的“禅让”。说的是尧年老时,把位置让给了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而禹在位期间,原始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晚期,随着禹势力的不断扩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板书]1.夏朝的建立和启继禹位

[教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课文的前两段内容,看完后和同学讨论一下,回答几个问题:(1)国家是如何产生的?试结合所学内容回答。(2)夏朝建立后,组建了哪些国家机器?(3)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实质是什么?(4)为什么说启继父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以上问题可提前写在小黑板上或用投影或用电脑显示)

[学生看书、思考、讨论]„„

[教师引导]在原始社会里,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也没有国家。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财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立的社会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奴隶主阶级为了防止奴隶阶级的反抗,开始设置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在这种情况下,奴隶制国家产生。现在请同学们回答第2个问题。

[学生回答]夏朝建立后,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了政府机构,组建军队,并制订刑法,设置监狱。

[教师提问]第3问: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实质是什么?

[学生回答]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教师引导]在回答第4问之前。必须先弄清四个概念:即“世袭制”“禅让制”“公天下”和“家天下”。“世袭制”指帝王世代沿袭的制度,一般由两点组成,一是父死子继,二是兄终弟及。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父亲死了之后,他的位置一般由儿子来继承。如果在位的国王没有后代,怎么办呢?就由他的同胞弟弟来接位。“禅让制”我们前面学过,它是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

落联盟首领的做法。被推选人必须具备德和才两个方面的条件,比如舜、禹。“公天下”指的是原始社会,因为没有阶级剥削和压迫,没有贫富分化,人人平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被后来的儒家视为“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家天下 ”指的是进入阶级社会后由原来的天下为公变成了天下为私,垄断权力出现,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儒家把此种情况叫做“小康”,是与“天下为公”的“大同”相对应的。

[学生回答]启继禹位,使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进入天下为私的阶级社会,由“大同”进入“小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出现。所以说,启继禹位意味着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板书]2.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建立及其实质。

[教师讲解]刚才我们学习了夏朝的建立、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建立及其实质。现在我们来看本月的第三个内容:夏朝的衰落。

[板书]3.夏朝的衰落

[教师讲解]夏朝经历了四百多年,中间曾几度反复。在启继禹位后,东方的伯益就打着传统的“军事民主制”的旗号,兴兵争夺王位,结果被启所败。这在古书上叫“益干启位,启杀之。”《淮南子》里记载了有扈氏被启打败,其原因为:“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义”为守旧的意思,即因为守旧而不知变更导致了失败。这些都说明夏朝建立

后,曾有一段时间相当不稳定。启死后,太康继立,不久五子(指太康的五个兄弟)内讧,夏王朝内部发生争立的动荡,接着又发生武装叛乱。太康在挫败政敌取得政权后,很快就沉缅于享乐,不关心民间疾苦。这就使有穷方伯后羿一度夺取了夏王室的统治权力,这在历史上被称为“太康失国”。(应向学生指出,后羿即前边提到的嫦娥的丈夫,古代由于他善射,射落天上九日为民造福的传说,但他从西王母处求来的不死药被嫦娥所盗,故有了奔月一事。)后来,太康的侄孙少康又重新恢复了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复国”。从少康开始,夏王朝进入全面发展时期,但到孔甲即位后,又开始进入衰落期。《史记》记载:“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孔甲三传到桀时,夏朝就走到了它的尽头。

[教师引导]夏桀是夏王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一幅插图“夏桀把人当坐骑。”然后,看书、讨论、归纳一下夏桀的暴政表现。

[学生看书、讨论、归纳]„„

[学生回答]夏桀建造许多豪华宫室 ;无休止地征发百姓,强迫他们服劳役;他不分昼夜饮酒作乐,并把大臣在酒池子里淹死;和宫女们嬉笑为乐„„

(学生可在互相补充中回答完全)

[教师总结]刚才大家把夏桀的暴政都归纳了出来。我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夏桀的残暴统治终于引发了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削弱了自身的统治,最后被商汤所灭。下面,我们就进入第二个问题: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板书]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汤灭夏,建商

[教师讲述]同学们,刚才我们讲了夏朝的兴衰一目。在上一目里,我们学习了夏的建立,夏朝奴隶制国家机构的建立及其实质,知道了夏朝建立特别是夏启即位后,世袭代替了禅让,天下为家代替了天下为公。我们还学习夏朝的衰落和夏桀的暴政。我们说,当夏朝衰败时,黄河下游的商国逐渐强大起来。商的国君汤,团结周围小国和部落,乘桀失去民心,起兵攻夏。约在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夏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汤是位有作为的君主,他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要求臣下勤恳办事。有功于民。他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教师提问]谁能讲一讲关于商汤的故事?比如网开三面„„

[学生讲述]商汤有一次外出巡视,看见捕鸟的人,张开四面捕鸟的网,便说:“若是这样,鸟就叫你全打没了。除了夏桀谁能这样呢?”商汤便叫去掉三面的网,只留下一面。又叫捕鸟的人祈祷说:“从前蜘蛛用钳子结网,现在的人也学会了织网。你们(指鸟兽)想往左就往左走,想住右就往右走,想高飞便高飞,想入洞便入洞,我只捕那些该死的。”汉南各国知道后,说:“汤真仁慈,他的恩德已施舍鸟兽身上了。”于是有四十多个国家顺了他。

(如果学生不知道这个故事,可用其他故事取代。也可用第二套方案,即,教师讲述这个故事,让学生回答,从这个故事中能得到哪些启示?)

[教师提问]大家听了这个故事后,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回答]一、可以看到商汤是个仁慈的人,他不忍心伤害哪些鸟兽,故而得到了其他小国的归顺和支持。最后灭掉了夏桀。

[教题引导]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刚才你说的意思。

[学生回答]一、得道多助。

[学生回答]二、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商汤有环保意识,不滥捕滥杀鸟兽。

[学生回答]三、从中可以看出夏桀非常残暴。

[教师提问]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得出来?

[学生回答]是“若是这样,鸟叫你全打没了。除了夏桀,谁能这样呢?”一句。

[教师引导]那么,谁知道网开三面在现在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一下成语词典。 [学生回答]现在比喻当捕不捕,予以宽大处理,引申为给出路,放宽一些政策,使得有更多的活动余地。

[教师过渡]很好,刚才我们讲的是商王汤的故事,他的主要事迹是建立商朝,使商朝强大。但在商汤去世之后,没有多长时间,就出现了“诸侯或不至”的情况,也就是诸侯不来朝见,这说明商朝的统治有了问题。最起码有一件事可以表明,那就是商朝的都城一迁再迁。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插图《商都分布示意图》,上面作过商朝都城的地方一共是六处。如此频繁的迁都,对国家是很不利的。一直到公元前14世纪,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的统治才稳定下来。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盘庚迁殷。

[板书]2.盘庚迁殷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课本上关于盘庚迁殷的一段话看一下,从中找出迁都的原因,作用和长远影响。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盘庚迁殷以前的迁都是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盘庚迁殷是为了稳定政局,迁都以后,商王朝的政局稳定下来,商王朝的统治区域在不断扩大,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教师补充]在盘庚之前,商都先后迁了五次。但由于史料缺乏,迁都的原因无法确切说明。从史称“九世之乱”来推断,可能与王室内部的争斗有关。到盘庚继位时,政治上的混乱仍然相当严重,阶级斗争也日趋激烈。盘庚为稳定政局,拯救政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决定再一次迁都。他选择了“左孟门而右漳、滏,前带河,后背山”的殷作为新都所在。但无论贵族或平民,都反对迁都。但由于盘庚的坚持,还是在公元前14世纪初,将都城迁到殷。盘庚迁殷之后,“行汤之政”,出现了“百姓安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崭新时期。因为殷成为盘庚迁都后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心,所以后人把商朝又叫做殷朝。

[教师过渡]盘庚廷殷后,商朝兴盛了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在商王武丁在位期间,商朝的疆域达到了最大。到商王祖甲时,已有了内乱的苗头,到商纣王时,社会各种矛盾都达到了非常尖锐的程度,最终导致商朝的灭亡。

[板书]3.商纣的残暴统治和武王伐纣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根据影视作品和书籍记载讲一讲关于商纣王残暴统治的故事。 [学生讲述]„„

(教师可以灵活处理,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就以教师补充讲解为主) [教师补充]商纣即位的时候,商朝的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开始激化。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商纣王采取了以下措施:(1)严厉打击贵族,削弱贵族的权力。由于他的严厉打击,许多人叛逃他处,这使得统治机构趋于涣散。贵族微子、箕子、比干等人同他对立,纣则给予不同的打击,如:微子多次劝谏,纣王不纳,微子逃往于荒野。纣的叔父、太师箕子因屡谏无效,只得装疯,被纣王囚禁起来。另一叔父比干,是当时有明的贤臣,且非常聪明(《红楼梦》里提到林黛玉的聪明曾用“心比比干多一窍”一句)以死进谏,竟被卸成八块,剖心而死。这种恐怖政策,造成了统治集团的分崩离析。(2)加强对人民的搜刮,来充实自己之用。纣即位后,大修离宫别馆,课本上提到在殷都附近建造巨桥粮仓和高大的鹿台,用来堆积从全国夺来的粮食和财宝。即课文插图中所引《史记》内容:(商纣)“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和后妃大臣嬉戏游乐。(3)残暴镇压人民,施用炮烙之刑。

[教师提问]什么是炮烙之刑?谁能告诉大家?

[学生回答]炮烙之刑就是让犯人在烧红的铁柱子上行走,直到掉到火里烧死为止。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7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