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教案】
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反思篇一:4唢呐配喇叭教案 小学音乐第一册辽海版
- 1 -
- 2 -
- 3 -
- 4 -
- 5 -
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反思篇二:《唢呐配喇叭》《青蛙音乐会》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快乐的音乐会》
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反思篇三:学唱《唢呐配喇叭》的教学设计
学唱《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马家乡科泉小学 付佳佳
第三课音乐会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唢呐配喇叭》,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其快乐的 情绪。
2、继续听辨音的高低,练习节奏。
二、教学重点:
1、学唱并表演歌曲。
2、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三、教学用具:白板,电脑
四、教学过程:
1、 展示本课题目《唢呐配喇叭》
2、学生听音乐《百鸟朝凤》说器乐的名称,看唢呐的图片,说说唢呐的特征。学生听音乐说器乐名称,看喇叭的图片,说说喇叭的特征。
3、对比两张唢呐与喇叭的图片,看看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唱的就是喇叭,短的就是唢呐)
4、注意演唱要求
5、展示音乐内容,并听音乐《唢呐配喇叭》
6、跟老师一起按节奏朗读歌词内容
7、教师教唱歌曲并练习歌曲的演唱(注意教唱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9、编创动作边唱边加动作表演
10、思考总结唢呐的音色特征?(音量宏大、音色高亢明亮、擅于表现热烈奔放和欢快、活泼的情绪。)
五、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湖南风味的名歌。学唱前我让学生通过图片先了解喇叭和唢呐的样子,再让学生听听它们的音色,对照歌词中“里乐拉”衬词的特点,对歌词内容的了解很快就完成了。关键时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湖南民歌的韵味。歌曲中小三度级进的旋律与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巧妙运用,形成了秧
歌歌舞特有的韵味,我就设计了表演动作,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学生很感兴趣
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反思篇四:音乐第二单元
第二课 幸福的歌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和《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2、能准确模唱“sol mi do”三个音,并能用这三个音自由组合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3、能够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的风格,并能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4、感受《阳光下的孩子》的音乐情绪,能听出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 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
教学目标:能够用动作体会和表现彝族音乐《快乐的罗嗦》的风格,并记住乐曲的主题旋律。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演唱歌曲,知道幸福的含义
教学过程:
1、从彝族孩子快乐生活的角度导入
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变大了,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变小了,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用"强"和"弱"来表示,刚才声音是一下子变强,变弱的吗?(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
2、教师演唱主题音乐改编的儿歌,学生感受其情绪,并记住主题旋律
3、聆听弹拨乐器演奏的《快乐的罗嗦》,数一数主题音乐出现的次数。可用手指表示次数,或用图形谱辅助记录。学生随琴声小声哼唱旋律,并用手指随旋律的线条划一划。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动作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老师用两个音乐记号表现了声音的渐强渐弱变化,你想试试用图画的形式来表现声音渐强,渐弱的变化吗?请你选择一种简单的图形来画,画好以后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4、边听音乐边模仿弹拨乐器做弹奏的动作。教师简单介绍曲名《快乐的罗嗦》的含义。
5、在教师指导下,学几个彝族舞蹈的基本动作,随着音乐跳一跳。
6、整体聆听两首不同版本的《快乐的罗嗦》,比较两首歌曲在速度上和力度上得不同,并结合活页习题,填一填乐曲《快乐的罗嗦》速度和力度的选项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阳光下的孩子
教学目标:感受《阳光下的孩子》的音乐情绪,能听出歌曲中的领唱与合唱。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演唱《阳光下的孩子》,记住乐曲的旋律,听出其中的领唱和合唱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入教室
同学们,今天钟表店里钟宝宝们正在进行狂欢节游行,让我们一块儿看看去。
(二)师生问好
(三)律动
听一听,小朋友们正在歌唱呢!
(四)新授:
1.小朋友们的歌声真动听,你们发出的声音又是怎样的呢?
2.今天小朋友们汇集在开PARTY呢!下面我们就来听赏《阳光下的孩子》
4.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段
下面老师请你们分段欣赏
a.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主要描写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乐曲情绪怎样? (分组讨论)
b.下面老师请你们分组讨论一下,用不同的方式拍出此节奏。
(2)欣赏第二段
a.边听边思考,第二段音乐与第一段音乐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b.听一听,这段乐曲与下面哪段音乐所表达的情感意境相似?乐曲的结尾越来越轻,渐慢渐弱,表示晚会结束了。(贴卡片)
5、下面老师请你们再次听音乐,分角色完整的演绎一下故事情节。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欣赏《阳光下的孩子》,懂得了音乐的表现力是丰富多采的,音乐可以通过高、低、快、慢、长、短,表达出欢快、活泼、优美、抒情的情绪,也可以想象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福》 聆听《乃哟乃》
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彝家娃娃真幸福》和《乃哟乃》,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2、能准确模唱“sol mi do”三个音,并能用这三个音自由组合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教学重难点:能准确模唱“sol mi do”三个音,并能用这三个音自由组合进行简单的编创练习。
教学过程:
1、用《幸福拍手歌》第一段歌词作为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导入教学。
2、新授
静静地听(CAI播放歌曲)
提示:歌曲中唱的是什么?为什么?听录音填画钟表。
听教师范唱,随着教师的歌声轻轻拍手、拍腿。
a.小声跟着老师的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跟着琴声填唱歌词。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用轻松而有弹性的声音清楚地咬字唱歌。
b.分小组表演歌曲,听听他们的歌词唱得是否很清楚、由学生之间展开评价。 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怎样敲最合适?听一听是否与同学们的歌声融合在一起很好听。
c.介绍“阿里里”这个衬词的含义
三、编创与活动:传消息
这是一个编创节奏,培养内心听觉的练习。
要求:分小组不出声音地做。由每一小组的第一个学生编创四拍节奏,写在课本上,然后点在下一个学生的手心里,向后传,直到最后一个同学,由最后一个同学站起来,边读边打出节奏,由其他组同学验证是否正确。然后由下一个学生换到第一座位,游戏开始。至小组内每一个学生。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音乐会
教学目标:
1、聆听中国民间音乐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片段,初步了解唢呐的音色特点及表现力。
2、对比聆听外国管弦乐作品《青蛙音乐会》,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制
乐器或用人声参与聆听与表现。
3、能用明亮、柔美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快乐音乐会》和《唢呐配喇叭》,背唱《唢呐配喇叭》。并随歌曲《快乐音乐会》边唱边模仿乐器演奏动作。
4、认识并正确地使用铃鼓,编创较恰当的节奏为歌曲伴奏。收集废旧材料自制小乐器,为音乐伴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快乐音乐会》
教学目标:1、能用明亮、柔美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快乐音乐会》
2、随歌曲《快乐音乐会》边唱边模仿乐器演奏动作。
教学重难点:能用明亮、柔美的声音和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快乐音乐会》 教学过程:
1、随着歌曲录音或范唱拍手,感受歌曲旋律及节拍特点(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件打击乐器合着音乐敲击。提示:请你用耳朵仔细听,敲击声音的强弱是否与音乐想适合?使学生注意乐感,培养合作的意识。)
2、歌曲学习
播放歌曲,注意聆听歌曲唱出了哪些内容,歌曲中唱到了哪些乐器,如何演奏。你们唱是会唱了,但收录机的小朋友他们有意见,他们觉得你们的情绪还不够好,应该把这首歌曲描述的内容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听歌曲录音,随着歌声模仿正确的乐器演奏姿势。
3、跟着教师的琴声学唱歌曲
4、分小组表演歌曲,展开互评与自评,及时进行鼓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快乐音乐会》,聆听《青蛙音乐会》
教学目标:对比聆听外国管弦乐作品《青蛙音乐会》,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制乐器或用人声参与聆听与表现。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制乐器或用人声参与聆听与表现。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快乐音乐会》(学生演唱歌曲,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着音乐演唱歌曲)
2、聆听《青蛙音乐会》
听辨乐曲中青蛙的叫声,用打击乐器或人声模仿蛙鸣。体会感受乐曲活泼、欢快、诙谐的风格,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音乐中描绘的“青蛙音乐会”上得场景。
3、分组练习
在教师指导下,随着音乐段落的进行和变化,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自由选择表现的方式,参与音乐的聆听及表现过程。如用动作、声势、打击乐器、体态、合作、呼应等不同手段,表现聆听到的“青蛙音乐会”。
4、反复聆听歌曲,体会其中的意境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唢呐配喇叭》,聆听《百鸟朝凤》(片段)
教学目标:1、聆听中国民间音乐唢呐独奏《百鸟朝凤》片段,初步了解唢呐的音色特点及表现力。
2、背唱《唢呐配喇叭》
教学重难点:掌握《唢呐配喇叭》曲调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全班齐唱,小组唱,个人演唱)
2、学习歌曲《唢呐配喇叭》
播放歌曲《唢呐配喇叭》,学生自由听,先熟悉歌曲的词和曲调,学生先自由哼唱,随着歌曲录音或范唱拍手,感受歌曲中旋律及节拍特点。
反复听歌曲,用听唱法及对唱、接龙唱等多种模唱的方法,学唱《唢呐配喇叭》。注意歌曲中一字多音以及衬词的演唱方法,演唱时速度可稍慢,便于表演。听着范唱和录音演唱时,可分组模仿吹奏动作,进行律动表演。
3、跟奏学唱
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注意打击乐音色的控制,提示学生善于倾听乐器音色与演唱配合得是否协调。
4、创编
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并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鼓励学生独立自主自信地背唱歌曲。
5聆听歌曲《百鸟朝凤》
初听乐曲。结合图片认识主奏乐器——唢呐。提示学生注意聆听唢呐模仿的不同鸟叫声,试着用声音和动作学一学。
总结:在反复聆听中,经学生反复讨论后,对作品下方的唢呐音色聆听提示
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反思篇五:唢呐配喇叭
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唢呐配喇叭》,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其快乐的气氛。学习表演前踢步、后踢步。
2、继续听辨音的高低,练习为打击乐器选择合适的伴奏型。
教学重点:
1、学唱并表演歌曲。
2、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首先让我们随着动听的音乐来活动活动吧!(播放乐曲《唢呐配喇叭
二、寓教于乐:
1、首先请同学们听一听该怎样完整的、有节奏的读歌词。
2、范唱歌词(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教师范唱)歌曲老师演唱完了
3、下面请同学们用噜来模唱。(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同学们用噜来模唱)
4、下面我请同学们在心里默唱歌词。(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同学们在心里默唱歌词)
5、下面我请同学们轻声地唱出歌词。(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同学们轻声地唱出歌词)
6、再来一遍。(再次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同学们再轻声地唱歌词)同学们唱得真好,但是要注意喇叭的喇和唢呐的唢要唱的节奏准确,听老师来唱一唱。(教师范唱)我们试着来唱一唱。
7、那么下面我请同学们完整的再来把歌曲唱一唱。师弹琴生唱
8、很好,下面老师和同学们来个对唱练习,好不好?老师唱第一句,你们唱第二句,最后一句我们一起唱好吗?(好)然后我们在换一换,行不行?(行)好,开始。(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老师和同学们对唱歌词)同学们唱得非常好!下面我请同学们随着歌曲的伴奏来表演一下,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加上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自己喜欢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同学们表演的非常好,可是如果吹喇叭的动作这样做会不会更好看呢?你们来看一看。(教师指导表演动作)你们学会了吗?(学会了)好,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试一试。(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老师和同学们边唱歌词边舞蹈)同学们学的真好,请回。
三、创造表现
1、下面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打击乐器,来为这首歌曲伴奏,我们来看一看都有哪些打击乐器,有响板、沙锤还有三角铁
下面呢请同学跟着随着音乐来敲一敲响板的节奏。
2、那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一看沙锤的节奏。(点击“沙锤的节奏”)请大家听一听。(听明白了)下面呢请同学随着音乐来敲一敲沙锤的节奏。(播放歌曲《唢呐配喇叭》)
3、同学们敲击的非常好,那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三角铁的节奏是什么样的。请大家听一听。下面呢请同学跟着随着音乐来敲一敲三角铁的节奏。(播放歌曲《唢呐配喇叭》)
同学们分组练习的真不错,下面呢就让我们共同合作来为这首歌曲伴奏。(播放歌曲《唢呐配喇叭》)同学们表演的真好,现在就让我们敲起来、唱起来、跳起来吧。
四、完美结课: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歌曲《唢呐配喇叭》,我们还认识了两种乐曲:一个是唢呐一个是喇叭,同学们说的非常好,那么希望呢,在课后同学们能够学习更多的乐器,掌握更多的本领,最后让我们吹起喇叭和唢呐,唱起来跳起来吧。(播放《唢呐配喇叭》歌曲的伴奏,同学们跟着伴奏一同来唱歌一同来跳舞)今天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湖南风味的名歌。学唱前我让学生通过图片先了解喇叭和唢呐的样子,再让学生听听它们的音色,对照歌词中“里乐拉”衬词的特点,对歌词内容的了解很快就完成了。关键时如何引导学生体
会湖南民歌的韵味。歌曲中小三度级进的旋律与十六分音符、附点音符的巧妙运用,形成了秧歌歌舞特有的韵味,我就设计了表演动作,让学生在表演中感受,学生很感兴趣
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反思篇六:《唢呐配喇叭》音乐备课
课 时 备 课
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反思篇七:唢呐配喇叭
课题:唢呐配喇叭 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
1、歌曲:唢呐配喇叭
2、歌表演
3、综合训练
4、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
1、指导学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唢呐配喇叭》,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其快乐的气氛。学习表演前踢步、后踢步。
2、继续听辨音的高低,练习为打击乐器选择合适的伴奏型。
3、通过欣赏《快乐的小熊猫》,培养学生分辨乐曲情绪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唱并表演歌曲
教学手段:多媒体,黑板
教学过程 :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综合训练
1、教师弹奏几组音,请学生用手表示出其音高。
2、教师再弹奏一条旋律,请学生用身体动作表示出其高低。
三、学唱歌曲《唢呐配喇叭》
1、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这个学期都学习了哪几种乐器? (碰钟、木鱼、三角铁、双想筒)
今天啊,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两种乐器-唢呐、喇叭。
2、教师范唱。请同学说说感受。
3、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4、教唱法学唱歌曲。
处理:注意咬字要清晰、准确。
声音要连贯,保持愉快、热烈的情绪。
5、请学生自己选择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表演歌曲:
1、请同学将书上的几个动作做一做。
2、教师带领学生练习。
3、请一部分学生用乐器、一部分学生用舞蹈来表演歌曲。
五、欣赏:快乐的小熊猫。
1、教师介绍:管弦乐曲《快乐的小熊猫》是美术影片《熊猫百货商店》中的一个音乐片段。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
3、分段细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每一段分别讲述了什么?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可以用什么颜色和线条来表示?
4、最后复听全曲,请学生跟着音乐做做动作。
六、听音乐下课。
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反思篇八:唢呐配喇叭教案
小学二年级音乐上册《唢呐配喇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够从
外形和音色上分辨喇叭和唢呐。
2. 方法与过程:通过聆听、模唱和跟唱的方式来学习歌曲。通过
打击乐伴奏来表演唱歌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歌曲,了解民族乐器,感受民族
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节奏的训练,以及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能够做到表演唱。
三.教学用具:
钢琴,打击乐,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老师画的这两个乐器吗?(同学回答)哦,有的同学很聪明,猜对了一个,那还有一个乐器是什么呢?答案就在接下来的这首歌曲里,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仔细听,找出答案。(第一次聆听,回答问题)
同学们真聪明,长的是唢呐,短的是喇叭,我们今天就要学习的歌曲就是刚才大家聆听的《唢呐配喇叭》。同学们对这两种乐器所
什么了解?能告诉老师吗?(同学回答)哦,你们说的非常好,老师
地广泛流传的民间乐器。由波斯传入,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
用铜制成,声音浑厚,低沉。 同学们刚才已经在外观上能够分辨这两种乐器了,那从声音上能够分辨吗?请同学们再次聆听,听到唢呐和喇叭时,就大声告诉老师。
2.模唱跟唱 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这首歌曲,我们已经听了好几次了,相信大家都会唱了,那么,就跟着老师一起来唱吧,第一次,请同学们小声跟着老师唱。(学习歌曲,通过模唱,跟唱的方式来学习)
3.打击乐伴奏
哦,大家唱得非常好,光是唱歌,老师觉得太单调了,我们一起来给歌曲伴奏吧,老师这里正好有两条节奏,可以为这首歌曲伴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节奏练习用握拳和拍掌的方式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在熟悉节奏过后,再分发乐器进行乐器伴奏)
4.分组编创活动
分组进行对歌曲编创活动,老师参与同学们的编创活动,最后请同学上台表演。
小结:
今天的音乐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这节课同学们不仅学习了一首新歌曲,还认识了两种新乐器,他们叫?要怎么分辨呢?非常棒,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还会认识更多的乐器,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节音乐课吧~好啦,下课。
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反思篇九:二年级《唢呐配喇叭》
授课时间: 2012 年 10 月 29 日
音乐唢呐配喇叭教学反思篇十: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胡莹莹
《唢呐配喇叭》教学设计
舟山第二小学 胡莹莹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小乐队》,唱《唢呐配喇叭》,理解人与自然的主题,感受民族乐器唢呐的音色,以及歌曲《小乐队》的趣味性。
2.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3.能为歌曲创编动作,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明亮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歌曲《小乐队》导入
第一遍听。要求听乐器出现的顺序。
第二遍听。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
过渡语: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两件乐器(出示幻灯:唢呐和喇叭图片)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生:唢呐、喇叭
师:看看这两件乐器有什么特点?从外形和音色方面说。
生:唢呐长,喇叭短。喇叭声音大而悠扬,唢呐声音高而尖细。(出示图) 师:你会做吹喇叭的动作吗?学图上的小朋友的动作做一做。
学生做吹喇叭的动作
放音乐,跟着老师一起上身前倾做小后腿踢步四次。
学生模仿老师动作随音乐跳舞
二、寓教于乐
师:如果边唱歌曲边吹喇叭就更开心了,今天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唢呐配喇叭》 。
1、跟着范唱录音轻唱两遍
2、教师弹琴伴奏带生学唱歌曲
师:这首歌发“啊” 的音较多,在唱的时候,口型要保持圆形,声音要竖起来。
1)用“du”唱一遍歌曲
2)用“ di”唱一遍歌曲
要求:将歌词的每个字变成du、di来唱,一字对多音的地方要唱得连贯。
3、学唱歌词
师:你最喜欢唱哪一句,你唱一唱吗?你还有哪一句不会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重点:衬词“里乐拉”好象唢呐和喇叭竟相吹奏的声音,一问一答,在唱时要唱得轻快、有弹性,“喇”“唢”在歌中是一字多音,要以重音强调唱出跟琴连唱 “的” 要唱成“地”的音
师范唱,提示两个“里乐拉”强弱不一样。
4、歌曲情绪
师:你觉得歌曲怎样?给你一种什么感觉?是欢快、热烈的还是优美、柔和的?你能唱一唱吗?
师生一起随音乐边唱边表演。
三、创造表现。
1、教师弹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歌曲。
2、打击乐器伴奏:
1)教师与学生合作打出三条节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徒手按课本上的标记做打击乐器敲击动作,边唱边做。 教师将学生分为三组,分配各组的节奏
学生分别拍出自己组的节奏
3)跟音乐,三组分别拍手伴奏
4)节奏练习
板书:1、X X ∣ 0 X ‖
2、0 0 ∣ 0 X ‖
3、0 0 ∣ X X X ‖
四、完美结课。
师生共同总结学习内容及收获,跟随音乐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