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

| 教案 |

【www.guakaob.com--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一: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一分 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上册分一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备基础。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学生学习的探索性。首先通过整理文具和学具,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初步学习把一些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初步认识整理物品的常用方法。“想想做做”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操作练习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择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 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 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小朋友,你们的星期天一般是怎样过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小兰的星期天是怎样过的。 学生观看动画片《小兰的星期天》:小兰早餐后在认认真真地做作业。一会儿,小兰完成了作业,当她整理东西时却犯愁了„„

提问:哪些东西应该放在文具盒里?哪些东西又应该放在学具盒里呢?你能把它们分出来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把东西有规律地分一分。

[评:在这里,教师并不是简单地出示一个问题,而是把要解决的问题有机地融于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学生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仿佛身临其境。这样的设计,既利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生活经验,又激发了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愿望和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离自己并不远,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寻求“分类”的策略。

(1)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2)交流分的方法,相互评价。

2.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同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文具盒和学具盒中,并说说每盒中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3.反馈分类的结果。

在你们的帮助下,小兰也把东西整理好了,你们和她分得一样吗?(媒体演示)

4.小结。

刚才我们按这些物品的用途把它们分成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显得更整齐了,我们用起来也更方便。

5.练一练。

“想想做做”第1题。想一想:下面的动物哪些生活在水里?圈一圈:把能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说一说:你认为哪些动物生活在水里。

[评:对于解决问题来说,重要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或结论,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感受成功的快乐,最终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这一层次的设计正是实践了这样一种理念,给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自主探索的机会。学生在议一议、评一评、分一分的活动中切实感受到物体如何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类,从而形成分类的意识和基本方法。其中又适时渗透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体验到帮助别人所带来的快乐。]

三、巩固深化,再次体验

1.“想想做做”第2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小兰在小朋友的帮助下顺利地整理好了自己的书包。这时电话响了,妈妈接了电话后说,有客人要来,她要上街去买菜,让小兰做妈妈的“小帮手”,收拾一下家里,小兰高兴地答应了。客厅的桌上摆着许多东西,把它们放在两个袋子里,该怎样放才合适呢?我们一起和小兰来比一比,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进行分类,选2~3个小组上台演示,说说分类的依据。

2.“想想做做”第3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整理好客厅后,小兰来到弟弟的房间,瞧,调皮的小弟弟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

(1) 说说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2)客人就快来了,我们来帮帮小兰好吗?就根据刚才那些玩具在哪里行驶的特点来分一分。学生把同类的玩具作上相同的标记。

(3)同桌互相检查。

(4)你还能按别的特点来分一分吗?

3.“想想做做”第4题。

继续播放《小兰的星期天》:当小兰刚把房间整理好,妈妈就回来了,她买了些什么呀?哟,红红绿绿的,多新鲜多好看呀!这些又可以怎样分呢?

(1) 小组讨论可以按什么特点来分类。

(2) 小组活动:把分类的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

(3)评价每组的分类结果。

既可以按颜色分,又可以按品种来分。如果学生有其他合理分法,给予适当肯定和鼓励。

4.这时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可以根据客人的年龄、性别、穿着、身高等多种标准来分类。

[评:把巩固练习贯穿于《小兰的星期天》中,情节生动、富有情趣的练习形式让学生练得扎实、有效,练得轻松、愉悦。练习的设计富有层次,能较全面地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第3、4两道开放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四、全课总结,拓展思维

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谈感想及收获,教师再作概括总结。

[评: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更多的是伴随着数学教学活动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自身积极投入的情感和态度,真正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中学习目标的多样性的要求。]

总评

这堂课最大的特色是以一个生动、形象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来贯穿全课,实践了寓数学思考于生活情境中,寓自主探索于操作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数学教学理念。先由贴近学生的生活事例引发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愿望和兴趣,接着让学生在同桌、小组的合作实践活动(操作、讨论、交流等)中主动体验、理解“分一分”的过程,弄清按什么标准分,可以怎样分,掌握一定的分类方法。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同时,也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获得了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二: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

分一分

教学内容:课本第8——9页

教学要求:

1、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认识分类的方法。

2、知道怎样进行分类,能按一些简单的要求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

3、渗透集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按简单的要求对客观事物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学具盒(木棒、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 文具盒(各种笔、尺子、橡皮、戒刀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

) () 2、比一比:大的画“√”,小的画“○”

( ) ( ) ( ) ( )

二、 谈话导入:

同学们,小玲遇到了一个难题,不知把这些物品该怎么放? 你们愿意帮助她吗?(愿意)

三、 新课教学

1、出示挂图,知道观察课本插图,了解学生观察能力。

(1)图中有什么?(文具盒、学具盒、各种笔、各种图形、直尺、橡皮等)

(2)那些东西放在学具盒里?(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木棒)

来源于教师 服务于教学

来源于教师 服务于教学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三: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分一分第一课时

《分一分》学案设计1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1

2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四: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一分 3 教学设计

分一分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 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

1. 录像。

(1)商场外景镜头。

(2)商场物品远景镜头(依次播放食品类、家电类、鞋类、文具类、服装类)。

(3)商场物品近景镜头。

① 柜台物品

② 售货员正在摆放文具

③ 显示摆放结果

2. 商品柜台及相应物品。

3. 学具袋(6袋不同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 感知分类。

(1)播放录像①——商场外景镜头。

(2)播放录像②——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从生活引入,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看录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学生相互叙述,使学生在观察、思维、想像、交流中初步感知分类的方法。]

2. 明确分类。

(1)播放录像③——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学生结合所看录像说说什么是分类。

[通过学生观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分类使生活更方便了,同时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就有数学。]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通过学生观察、猜测、思考,进一步理解并学会分类,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 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

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从而明确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分类中初步体验分类的必要性。]

2. 分一分,完成做一做。

(1)教师导语,说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为学生提供“做”的机会,通过亲手操作进一步体验分类。]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

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3. 练习,练习六1—3题。

(1)第1题

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

启发说出:前、后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它三个不是同类。

[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加深对分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渗透集合思想。]

4. 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议一议怎样分,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准确,然后汇报说明。

[补充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使学生体验分类的技巧。]

三、全课小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大家都学到了什么?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五: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一分 1教案 苏教版

1

2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六: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一分 2 教学设计

分一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初步培养学生整理物品的习惯。

3. 培养学生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 平时你们喜欢和爸爸妈妈一块逛商店吗?你们都去过哪些商店?

2.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地方?物品是怎样摆设的?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学生会各抒己见,在交流中领悟到分类的必要性。)

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商店里的物品需要分类摆放,许多事情都需要我们分类整理,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块学习分类。(板书课题)

二、新授

1. 电脑演示课本分类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看到这幅图你有何感受?

(2)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整理?

(3)分组讨论,汇报自己的想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会想出各种不同的整理方法,不管什么方法,只要合理就行。

2. 涂颜色(作业纸出示)

(1)用彩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涂。

(3)反馈,教师提问:这些动物为什么会飞?

3. 分水果

(1)学生独立分水果、蔬菜卡片。

(2)说一说:把什么分成一类?为什么这样分?

意图: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分类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 找朋友

我们班里有许多好朋友,你可以找出哪几种分类的标准。

(1)按所穿衣服的颜色分。

(2)按穿没穿校服的同学分。

(3)……(学生可以想出不同的分类方法,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谋略的多样化。)

(4)……

5. 考大家

(1)请同学们从学具盒里拿出6张图形卡片,自己动手给卡片分类,并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分?

(2)小组讨论分类。

(3)汇报。

6. 应用

(1)大家自己动手,请用学过的分类方法把桌面上的东西整理一下好吗?

(2)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7. 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8. 课后扩展

下课了,同学们能不能用分类的方法走出教室?可以怎么走?(按男女生走、分组走、分排走等)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七:一年级数学上册 分一分教案 苏教版

“分一分”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八:(新苏教版)2014秋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分一分

第三单元 分一分

第三单元 分一分(1课时)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篇九: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分一分 7 教学设计

分一分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一册第7页的例题,“想想做做”1-4。

教学目标:

1.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体验分类的数学思想,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 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整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习惯。

3. 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

教学重点:

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按什么标准分类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

学具、文具物品若干,蔬菜、水果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逛商场吗?商场里物品繁多,你能一下子就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吗?

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后揭示课题。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叫分类。

师:玲玲是个乖孩子,今天妈妈过生日,她想表现得好一些,早早起来做作业,一会儿她就完成作业了。(当她整理东西时,却犯愁了„„铅笔放在哪个盒子里?圆片、小棒又放在哪个盒子里?)怎么办呢?你们愿意帮帮她吗?(实物投影仪显示)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 寻求“分类”的方法

⑴同桌讨论:你准备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⑵交流分类的方法,相互评价。

2. 动手操作,体验分类

⑴四人一组合作,把桌上的学具、文具物品分别放在文具盒和学具盒中。

⑵让生说一说分的结果,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你们真棒,帮玲玲把这些物品按用途分成了学具和文具两类。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一些物品分一分,这样东西的摆放就整齐了,用起来就很方便了。

三、巩固练习,再次体验

1. “想想做做”第1题

师:妈妈过生日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噢,想起来了,妈妈最喜欢生活在水里的小动物。这些卡片上的小动物你认识吗?你能圈出生活在水中的小动物吗?

让学生动手在书上圈一圈。学生汇报,投影仪出示圈出的生活在水中的小动物。

2. “想想做做”第2题

师:玲玲真佩服你们动作这么快,分得这么好,想邀请你们到她房间里玩会儿,推开门。(投影仪出示)

这些玩具你们都认识吗?你们想对她提什么意见?你们能把它们分一分,放到盒子里去吗?

请同学们在书中用圈一圈的方法分一分。

让生汇报交流,并说说为什么这样放?

3. “想想做做”第3题

问: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呢?有几种分法呢?

⑴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么分的。

⑵学生汇报展示分类的结果(贴在黑板上)。

⑶集体评价每组分类的结果以及分类的标准。

4.“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么分的,并动手分一分。

(2)学生汇报、展示分类的结果。

(3)集体评价每组分类的结果以及分类的标准。

四、全课总结,延伸课外

师:今天妈妈生日过得特开心,为什么呢?(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你们会用分一分的方法去做自己身边的事吗?那下节课老师看看你们精彩的表现?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分一分教案篇十: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shiyongwendang/128743.html